《挑山工》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山工》教学设计
师:再过一周就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所以,在我们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送给大家一份六一节礼物——诗歌《向着明亮那方》
这也是我和我所带的班级的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首晨诵诗,很多个早上,我们都是诵读着这首诗歌开始一天的学习的,今天,把它带给这里的孩子,当然要带他们诵读,感受诵读的魅力,诗歌的魅力。
好了,现在请同学们跟周老师一起读.
(诵读诗歌,开启今天的课程.)
师:知道我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
生:不知道.
师:哦,老师的保密工作做得还真好,那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写字“挑山工”,谁愿意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生:挑(第一声)山工
师:你真棒,不仅做到了声音洪亮,而且还注意了节奏。“挑”,是一个多音字,谁还知道他的另外一个读音?能组个词吗?
生:挑战(第三声)
师:非常好,我这里有几个词语,请大家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确。
认读:挑剔,挑选,挑战,挑三拣四,挑逗,挑拨……
生:认读
师:非常好。《挑山工》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朗读课文
师:“挑山工”是做什么的?
生:挑东西到山上去的人。
师:那他们是怎么挑着东西登山的呢?有什么特点吗?请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挑山工挑东西登山特点的句子。
生:默读,画。
师:挑山工登山的确有特点啊,尤其是他们走的路线,是——生:“折尺形路线”。
师:对,我们一起来读描写折尺形路线的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你眼前是否可以出现一个正在登山的挑山工的模样。
生:读“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师:你们看到挑山工了吗?我们一起来画一画,一边朗读文字,一边动手画挑山工登山走的“折尺形路线”。
生:读,画,体会
师:指导边读边做动作边想象。
读书就应该这样,把文字读成画面,让自己走进语言文字中,身临其境才能读明白读出感情。我们再来看着图形读一次,还原文字,让自己从文字中走出来,让文字变成自己的感受,读出自
己的感情。
生:读
师:这样登山有什么好处?
生:,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台阶,还省力。
师:对,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上坡,如果这样走s形路线是会减轻阻力。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程加长。挑山工一次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那他们用的时间是不是也要比游人多呢?
生:不。
师: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呢?我们还是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寻找谜底吧!我想请三个同学和周老师共同读课文的3、4、5、6自然段,谁愿意跟我合作?其他同学注意,拿出笔,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在泰山和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画出相遇的地点名称。
师生:朗读,随机纠正评价激励。
师:谁来说说你的意见。
生:四次相遇,1.山下遇到……
2.回马岭我们发现那个……
3.五松亭看见在……正是他
4.极顶我们又碰见了他……
师:找得非常完整。请注意,老师刚才开课时告诉大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在第1、2自然段先给我们介绍了挑山工的群体特点,而在这四个自然段中则是具体介绍一个挑山工。我们看第一次相遇时,作者对挑山工进行了什么描写?
生:外貌——“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外貌描写,然后说说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挑山工。
生:读,体会——体魄强健、纯朴可爱。
师:你可真会读书,写人的时候外貌要有选择的去描写,不能面面俱到,要考虑你是想突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咱们现场来做个仿写吧,周老师当模特,就写写我这个新朋友,注意,要抓住我的特点,突出表现我这个来给你们上课的城里老师留给你的印象。
生1:小学四年,我们遇到过很多语文老师,但今天来给我们上课的周老师却是最特别的一个。
师:这个头开得好,谁再来继续?
生2:她看上去20多岁,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师:恩,我听得好享受哦!
生3:周老师穿一件棕色的上衣,敞开的部分露出白色的体恤,看上去很美丽。
师:哇,这个仿写精彩,马上就用上了文中描写衣服的句型。
生4:她一走进教室脸上就绽开灿烂的微笑,我们好喜欢她……”
师:谢谢谢谢,我也好喜欢你们的,悄悄告诉你们啊,我这微笑被很多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夸奖过呢,应该成为我的招牌表情了吧!
师:好了,你看,人物外貌描写并不难,难的是你平日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勤于动笔做记录。我们赶紧看看第二次相遇又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
生:“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这是动作描写。
师:眼睛可真亮啊,一找一个准,很简单的一个动作,有必要写吗?如果现在你们也把这样的动作描写借用到写周老师的作文中去可以吗?
生:不行不行,这个动作描写是说挑山工挑东西上山很辛苦,半路抽支烟歇歇脚。
师:天,你可真了不得啊,读出了这简单的动作背后的信息,这才是真的会读书!
第三次相遇,又会带给我们什么信息呢?
生:外貌“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师:对,再次写到外貌,还是那件褂子,还是黑皮肤,语言表达却有了变化,没有给我们重复罗嗦的感觉,这就是中国语言的妙处啊!而且,这样的外貌重现更加深了挑山工留在作者以及我们心中的印象。还有其他描写吗?
生:语言描写。
师:对,这次重点描写了语言,找找有几次语言描写。
生:三次。
师:哦?(这里的课堂生成与我的课前预设有了差别,我备课时只关注了两次直接对话描写,所以,当学生说出“三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