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重点工作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成功与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教育的灵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体教职员工不懈的追求。教育要生存、发展,必须要靠提高质量,没有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谈不上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也主要体现在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课堂。因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环节。
一、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或“无效”的课堂而言,如果简单从字面上理解为学习效率高的课堂,这是对高效课堂的一种“狭隘理解”。高效主要指三个内涵,即“效果”、“效率”和“效益”。“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目标的达成,反映课堂的“有效度”;“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反映课堂的“充盈度”;“效益”指教学结果及获得的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度”。高效课堂
的产生是这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思维活跃、训练量大、消耗最低、效果最优”。
二、课堂低效或无效的显性表现及成因分析
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①课前设计以教为主,“为教而教”;②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言堂”、设问无思维价值、教学手段“电子满堂灌”、重点难点把握失衡、学生活动表面化;③课后巩固练习的数量和层次性不科学;④教学组织能力差。
成因分析
1、文本挖掘肤浅化。文本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要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课前有效的教学准备,而新教材的简约性正好对教师理解文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教师不能依据课标解读文本,把握其内涵和价值,不能依据其内涵和价值搜集并整理相应的辅助资料,这样的预设方案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2、教学过程偏教化。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是“为教而教”还是“为生而教”。我们必须立足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练什么,怎么练”。只有这样,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才能有效达成。
3、课后任务单一化。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仅仅满足于课后布置几个习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体现在课后多样化学习任务的完成上,包括对下一步学习任务的提前预习和介入。
4、主体地位粉饰化。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教学
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老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以上几组数字表明: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重在更新
教育改革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我们的教师只有真正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才能肩负起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1、教师的教育观,必须从“以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主体论教学思想,必须从传统的“传授式课堂”向“交互式课堂”转变,教师的身份由主体变为主导,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向“支持、引领、启迪”。
2、教师的职业观,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者”转型,通过自身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教育艺术去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开拓视野、净化灵魂,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教师的教学观,要从“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基”,树立全面的、动态的、富有个性化的、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理念,以服务学生为己
任,帮助学生养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
(二)改进管理,注重过程
过程和结果是辩证的统一。如果教学管理没有一个良性运转的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学生是教学效果的最终验证者,是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特别要注重思维品质和能力的提升,还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开发多元化的潜能,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品质,进一步外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对教师要注重“前提”,抓住“关键”。
其中备课环节是教学活动顺利实现的前提,上课环节是教学目标高效完成的关键,是教师学识水平、教学艺术、驾驭能力的综合反映。注重“前提”,抓住“关键”,是顺利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的根本保证。
(三)深化改革,实现高效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教学目标才能有效达成。
1、以现代教学论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主体教学模式。要通过广泛开展示范课、达标课、研究课等教学研究活动,使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转化为常态的教学行为。
2、以信息化引领教
学现代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内容呈现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使传统的课堂结构和方式得到彻底改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立体化。3、以教育科研为载体,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要注重解决教学常态中存在的问题,使教育科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服务。要让教师学会构建“问题课题意识、课题研究意识、研究规范意识”,实现教育科研服务学校、发展师生的真谛。
(四)搭建平台,发展教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就成了当今学校发展的最根本问题,这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
1、塑造职业品质。学校应建立健全优秀教师和师德先进评选表彰机制,使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不断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创设成长条件。学校应以目标规划为引领、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发展为根本、以人文关怀为推手,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条件。
3、培养合作意识。学校应注重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让教师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学生的求学需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