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合集下载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

生殖系统
乳腺 代谢作用 调节作用
雌激素
孕激素
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修复;
使增殖期子宫内膜转为分泌期;
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对缩宫
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 素的敏感性;
增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变黏稠;
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分化、成熟及角化
五、月经周期的调节
3.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相互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
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调节,相互影响 性腺轴,主要功能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和性功能 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的调节 其内分泌活动受到大脑高级中枢调节(如脑细胞分泌NE能和胆
早期 5-7日, 腺上皮呈立方或 低柱状;间质致 密;间质小动脉 直、壁薄
中期 8-10日, 腺细胞呈柱状, 腺体增多、增长; 间质水肿明显
晚期 11-14日, 腺上皮呈高柱状; 间质细胞呈星状, 相互吻合成网状; 小动脉弯曲,管 腔增大
分泌期(secretive phase)
早期 15-19日,腺 上皮细胞核下出现含 糖原的小泡;间质水 肿,螺旋小动脉增生
其他内分泌腺体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肾上腺皮质 为女性雄激素的主要来源。
过多
抑制卵巢功能,出现闭经和男性化如PCOS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 CAH ) 酶缺乏(如
酶) 皮质激素合成不足
ACTH增加
泌增多
女性假两性畸形或女性男性化表现
21-羟化 雄激素分
小结
1.女性内、外生殖器的组成。 2.女性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 3.月经的概念。 4.卵巢的功能。 5.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节。

预防医学:妇女生理特点(1)

预防医学:妇女生理特点(1)

预防医学:妇女生理特点(1)
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预防医学专业,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这篇文章就其中的一个科目妇女保健学,给大家梳理下妇女保健学在笔试中的一些考点。

妇女一生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1.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

女性胎儿在母体内受到母体性腺及胎盘所产生的女性激素影响,子宫、卵巢及乳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出生后与母体分离,血液中女性激素量迅速下降直到消失。

所以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乳房肿大或分泌少量乳汁,个别新生儿出生数日后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这些都是生理现象,短期内可自然消失。

2.幼年期
从出生4周到12岁称幼年期。

在10岁以前,儿童身体持续发育,但生殖器仍为幼稚型,约10岁起,卵巢中开始有少量卵泡发育,但仍不到成熟阶段。

卵巢形态逐步变为扁卵圆形。

女性特征开始呈现,皮下脂肪在胸、髋、肩部及耻骨前面积储;子宫、输卵管及卵巢逐渐向骨盆腔内下降;乳房开始发育。

3.青春期
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

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

(1)全身发育:
(2)生殖器官的发育:下丘脑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及作用的加强,使卵巢发育与性激素分泌逐渐增加,内、外生殖器亦有明显变化,称第一性征。

外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卵巢增大,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致使卵巢表面稍呈凹凸不平。

(3)第二性征:
(4)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也多无一定规律,须经逐步调整才能接近正常。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卵巢分泌的激素
1.雌激素 E:卵泡内膜、颗粒细胞、黄体 颗粒细胞产生。(13d、22d、两个峰) 2.孕激素 P:黄体颗粒细胞产生。(22d) 3.雄激素A:少量,卵巢门细胞产生,是 E 的前体,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
相互关系:
HPO的神经内分泌活动受到大脑高级中枢调 控。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控 制下,腺垂体分泌FSH和LH,卵巢性激素依赖于 FSH和LH的作用,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又受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调控。卵巢所产生的性激素对 下丘脑-垂分泌活动又具有调节作用(反馈性调 节作用)
羊齿状结晶。 椭圆体。 输卵 • 加强节律性收缩的振 • 抑制节律性收缩的振 管 幅(蠕动增强) 幅(蠕动减弱)
阴道 • 上皮增生、角化。 外阴 • 阴唇发育、丰满。 卵巢 • 促卵泡发育、成熟。 乳腺 • 乳腺管增生,乳头、 • 乳腺腺泡发育、成熟。
• 上皮脱落,加快
乳晕着色,促第二性 征发育
下丘脑 • 正负反馈
2.催乳素抑制素(PIH):抑制垂体合成、 分泌催乳素。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 垂体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催乳素。
垂体分泌的激素
多种,与月经调节有关的有2种。 1.促性腺激素(Gn): (1)卵泡刺激素(FSH):促使卵泡生长、发育、 成熟。 (2)黄体生成素(LH):促使成熟卵泡排卵,黄 体形成,并分泌雌激素、孕激素。 2.催乳素(PRL):促使乳房发育,乳汁的分泌。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孙力
一、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胎儿期受精卵是由父系和母系来源的
23对染色体组成的新个体.胚胎6周后原 始性腺开始分化.8-10周出现卵巢结构. 两条副中肾管发育成为生殖道.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说明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说明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说明女性的性功能,随年龄的增长,分为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绝经期及老年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生理特点。

它是一不断发展的过程,没有截然的年龄界限,可因遗传、营养、环境和气候等影响而出现差异。

一、新生儿期出生四周内的婴儿为新生儿。

胎儿在宫内受到母体性腺及胎盘所产生的性激素(主要为雌激素)的影响,其子宫、卵巢及乳房等,均可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个别的有乳液分泌现象。

出生后,性激素浓度骤减,可引起少量阴道出血,这些都是生理现象,多很快消失。

二、幼年期从新生儿期至12岁左右称幼儿期。

此期内生殖器官处于幼稚状态。

阴道狭窄,上皮薄,无皱襞,细胞内缺乏糖元、酸度低、抗感染力强。

子宫颈较子宫体长,占子宫全长2/3。

卵巢狭长,卵泡不发育。

七、八岁起,内分泌腺开始活动,逐渐出现女性特征,骨盆渐变宽大,髋、胸及耻骨前等处皮下脂肪渐增多。

10岁左右,卵巢中开始有少数卵泡发育,但大都达不到成熟程度。

11~12岁时,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三、青春期从月经来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一般在13~18岁之间。

此期全身及生殖器官迅速发育,性功能日趋成熟,第二性征明显,开始有月经。

丘脑下部和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加强。

卵巢增大,卵泡细胞反应性提高,进一步发育,并产生性激素。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内外生殖器官发育增大,阴阜隆起,大阴唇变肥厚,小阴唇变大且有色素沉着;阴道的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粘膜变厚,出现皱襞,上皮细胞内有糖元;子宫体增大,为宫颈长度的两倍;输卵管增粗。

第二性征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征象。

此时女孩的音调变高,乳房丰满隆起,乳头增大,乳晕加深,阴阜出现阴毛,腋窝出现腋毛。

骨盆呈现质薄的女性型,脂肪分布于胸、肩及臀部,显现出女性特有的体表外形。

12~13岁左右开始有月经,第一次行经称为“初潮”。

由于卵巢功能尚不稳定,所以月经不规则。

初潮后一般要隔数月,半年或更长时间再来月经,一般在二年左右才渐变规则,女孩至18岁尚不见月经来潮,应查明原因。

第七版妇产科重点笔记

第七版妇产科重点笔记

第一节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1胎儿期2 •新生儿期3•儿童期W 12岁①8岁之前,幼稚型生殖器;阴道上皮薄、酸度低,抗感染能力低;子宫颈:体=2: 1, 卵管细曲;卵泡自主生长、血雌激素水平低②8~12岁:GnRH抑制状态被解除,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少量卵泡发育、子宫卵巢、输卵管降入盆腔•雌激素水平上升。

4.青春期WH(规定:10~19岁? 从乳房发育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管发育成熟,获得性生殖能力的一段生长发育期。

? 第一性征:卵巢发育,性激素增多,内外生殖器发育:外阴成人型,阴道变宽长,出现皱襞,子宫体增大,颈:体=1:2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卵巢产生的雌激素足以使子宫内膜增殖,可以使子宫内膜脱落出现月经;中枢系统对雌激素的正反馈机制尚为成熟-有卵泡发育成熟,却不排卵。

2〜4年月经周期渐渐正常,初潮后55%〜95%为无排卵性月经周期,可发生无排卵功血。

★5.性成熟期(生育期)18岁起,约30年,卵巢功能成熟,生殖活动旺盛,有周期性排卵;生殖器官及乳房在卵巢性激素作用下有周期变化。

★6.绝经过渡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最后一次月经。

始于40岁,历时不等,可长10余年。

? 绝经:最后一次月经•中国女性约44〜54岁,平均49. 5岁? 更年期/围绝经期:从卵巢功能渐衰退至绝经后一年,生殖激素水平下降,生殖器官趋于萎缩。

? 围绝经期综合征:因雌激素水平降低,出现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7•绝经后期★第三节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一)卵巢的功能1、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2、合成产生多种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 (二)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周期:从青春期开始至绝经期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周期性变化。

三环节:卵泡发育、主卵泡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1 .卵细胞的发育及成熟:窦前卵泡(初级卵泡)具备合成性激素能力•2 .排卵:卵细胞和卵丘颗粒细胞被排出的过程•此时完成减数分裂,排出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入成熟分裂n前期排卵时间:规则月经者在下次月经前14天卵子运行:输卵管伞部捡拾-壶腹部等待受精—入宫腔后着床或排出。

女性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专家讲座

女性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专家讲座

女性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
第18页
卵巢周期性改变
• 黄体形成与退化
• 成熟期
• 时间:黄体于月经前一周左右(大约有排卵后7~8天)发展 至最高峰,称为成熟期。
• 大小:此时黄体直径可达1~3cm,约占整个卵巢1/3,成熟 黄体细胞中含有空泡。
女性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
• 作用:黄体能产生两种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主要是孕
女性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
第14页
卵巢周期性改变
• 卵泡发育及成熟
• 成熟卵泡
女性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
第15页
卵巢期性改变
• 排卵
• 卵泡成熟时逐步向卵巢表面移行并向外突出,因为 卵泡内压力及卵泡液内蛋白分解酶影响,使卵泡膜 与卵巢外膜自然破裂,卵泡液流出,卵细胞及周围 附着颗粒细胞离开卵泡,进入腹腔,这个过程称为 “排卵”。
• 周围有复层颗粒细胞(由梭形细胞转变而来)围绕,产出一 含有液体空腔。
• 周围间质细胞逐步增厚形成两层卵泡膜(卵泡内膜和卵泡外 膜)。
女性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
第13页
卵巢周期性改变
• 卵泡发育及成熟
• 成熟卵泡—直径约10~20mm。
• 卵泡外膜:致密间质组织。 • 卵泡内膜:血管丰富。 协同产生 • 颗粒细胞:无血管存在。 雌激素(卵泡素). • 卵泡腔:内含清澈卵泡液。 • 卵丘:突出于卵泡腔,卵细胞深藏其中。 • 放射冠:直接包绕卵细胞一层颗粒细胞。 • 透明带:在放射冠与卵细胞之间薄膜。 • 卵细胞:直径约0.13~0.14mm,为人体内最大细胞.。
• 当成熟卵泡破裂后,卵泡液、卵细胞以及一部分颗粒细胞均 被排出,卵泡膜破裂血管流出血液溢入腔内形成血体。
• 增生期
• 卵泡壁伤口很快封闭,留在泡内颗粒细胞即增生,其原生质 含有黄色颗粒,这些细胞称为颗粒黄体细胞。

女性健康知识讲座

女性健康知识讲座

如何看待细胞学检测(即TCT)结果
如果TCT正常,表明该妇女没有发生可能会发展 为子宫颈癌的病变,但须定期规律进行筛查。如 果阳性,则须根据具体结果进行下一步筛查。
大家知道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不是临床的确定诊 断。宫颈细胞学筛查存在假阴性及假阳性的结果 ,这在国内外都是十分常见的。正因为宫颈细胞 学筛查结果并非总是与组织学诊断一致,临床医 生不能仅凭细胞学结果就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须经阴道镜检查评估验证宫颈病变是否存在,并 在其指引下取活检确诊。
误区一:“重仪器轻体检”。人们往往以超声、CT、核磁等仪器检 查代替临床医师的乳房体检。事实上,无论何种仪器检查均存在 着一定的误诊率。正确的诊断必须依据临床医师查体和必要的仪 器辅助检查综合判断。“重仪器轻体检”的结果导致了一部分乳 腺癌的漏诊。
误区之二:手术至上。不少人至今仍认为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 手段,而对于化疗、内分泌治疗这些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随意放 弃或不规范应用。
3.第二性征:音调变高;乳房丰满而隆起;出现 阴毛及腋毛;骨盆横径的发育大于前后径;胸、肩 部的皮下脂肪增多,显现女性特有的体态。
4.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由 于卵巢功能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无一定规律 ,经逐步调整才能接近正常。
四、性成熟期(生育期)。 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时
第二,警惕身体内出现的异常信号。当发现乳腺出现肿 块、乳头溢液(尤其血性或清水样溢液)、乳头轻度回 缩或糜烂、乳房皮肤轻度凹陷或隆起、乳腺局限性增生 经药物治疗不能改善或不随月经周期变化等信号往往是 乳腺癌的早期征象。当有上述情况出现时,应及早到乳 腺专科就诊。
第三,了解乳腺癌的诊疗常识,避免防治误区。
一些经阴道途径应用的栓剂等外用药 物应尽量避免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分期及生理特点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分期及生理特点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分期及生理特点妇女一生包含了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更年期和老年期。

在每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和生理特点都会有所变化。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一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身体发育迅速,体重增加,身长增长。

婴儿的身体机能还不健全,需要依赖父母或护理人员的照料。

婴儿的身体肌肉和骨骼系统尚不发达,无法独立行走或站立。

儿童期是指从一岁到十二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继续发育,体重和身高也继续增加。

儿童可以学会走路、跑步和跳跃等基本动作。

他们也开始发展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青春期是指从十二岁到十八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开始经历青春期的变化。

青春期是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的开始,这标志着女性进入了生育期。

女性的乳房也开始发育,身体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如体毛的增加和骨盆的扩大。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生殖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器官都会发育完善,为将来的生育做准备。

成年期是指从十八岁到四十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发育达到成熟的阶段。

女性的生育能力达到顶峰,可以怀孕和生育健康的孩子。

女性的身体和生理功能往往处在最佳状态,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一些生殖系统问题,如月经不调和盆腔炎等。

更年期是指四十岁左右到五十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生育能力逐渐减弱,卵巢逐渐停止排卵,经期逐渐不规律,最终停经。

女性的身体和心理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潮热、情绪波动、失眠等。

一些女性还可能出现更年期综合症,如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

老年期是指五十岁左右以后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开始出现老年退化的迹象,如皮肤松弛,体力下降等。

女性的骨密度也会逐渐减少,容易发生骨折。

老年期女性更容易出现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老年期女性也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女性一生经历了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六个阶段。

每个阶段女性的身体和生理特点都会发生变化。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胎儿期:
•从受精卵开始到胎儿出生前。

受精卵是由
父系和母系来源的23对染色体组成的新个体,其中一对染色体在性发育中起决定性
作用,称性染色体。

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

出生时新生儿外阴较丰满,乳房略隆起,可出现少量阴
道流血,这些均属正常生理现象。

儿童期:
•从生后4周至12岁左右,称儿童期。

儿童早
期(约8岁前),体格生长发育为主,生殖
器官属幼稚型。

儿童后期(约8岁以后),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状态解除,垂体开始分泌促性腺激素,卵巢内的卵泡
受促性腺激素的影响,有一定发育并分泌
性激素,但达不到成熟阶段。

性成熟期:
•一般至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

青春期:
•10~19岁。

•第一性征的发育:即生殖器官的发育
•第二性征出现:乳房发育是青春期发动的
标志。

•加速生长:
•月经来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月经初潮通常发生在乳房发育2.5年之后。

绝经过渡期:
•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
时期。

一般始于40岁以后,历史短则1~2年,长至10余年。

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月经称
绝经。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一年
内的时期称围绝经期。

绝经后期:
•指绝经后的生命时期。

妇女60岁以后称为老年期。

特点生殖器官萎缩。

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PPT课件

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PPT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3
女性生理期注意事项
8.忌寒性食物、过咸、刺激性强的食物。 不宜吃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血 管扩张,引起月经提前和经量过多。 寒性食物比如水产、某些蔬菜如苦瓜、黄 瓜、竹笋,特别西瓜、田螺性大凉、螃蟹 性大凉,尤其是患有寒性痛经之人,更当 忌吃。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4
长大,骨盆变宽、肩、胸、臀部皮下脂肪增加, 腋毛、阴毛生长。• 身及生殖器官发育很快,逐渐成熟。
精选2021最新课件
5
性成熟期
• 为卵巢生殖机能和内分泌功能最旺盛的一个时
期,一般自18岁开始,持续30年左右。
• 此期妇女生育活动最旺盛,又称生育期。
精选2021最新课件
6
围绝经期
• 为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的状态,向老年衰萎过
女性一生五个阶段的 生理特点和注意事项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
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生理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具有独特的功能,表 现出独特的生理变化。
妇女的一生,自出生后至发育成熟 至衰萎老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随着年龄的过展,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现 象,尤以生殖系统的变化最显著,可划 分为六个阶段。
精选2021最新课件
态。
• 7岁以后性腺开始活动,生殖器官变逐渐发育。 • 10岁以后卵巢中有少许卵泡发育,并分泌少量雌
激素,但并不排卵,此时女性的某些特征有所体 现。
• 11~12岁,第二性征开始逐渐出现,但并不完美。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
青春期
• 是从月经来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一段时期,
一般为12~18岁。
• 月经来潮。 • 第二性征出现:音调变高、乳房更丰满、乳头
2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1.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为新生儿期。

由于女性胎儿在子宫内受母体女性激素的影响,生后几日内可出现乳房肿大或有乳样分泌物、阴道少量出血,短期内可自然消退。

2.幼年期
从出生4周到12岁为儿童期。

8岁以后,卵巢内有少量卵泡发育,但不能发育成熟。

乳房和内外生殖器开始发育,女性的其他特征开始出现。

3.青春期
自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为青春期。

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标志,此期体格显著发育。

4.性成熟期
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时期为性成熟期,
也称生育期。

自18岁左右开始,持续约30年。

具有旺盛的生殖功能。

5.围绝经期
可始于40岁,历时长短不一,包括绝经前期、绝经和绝经后期。

此期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及排卵,致使月经不规律,生殖器官逐渐萎缩。

女性生命中最后一次月经称自然绝经,一般发生在44~54岁。

6.绝经后期
指绝经后的生命时期。

一般为60岁后的妇女,其机体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此期卵巢功能完全衰竭,易发生代谢紊乱。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恢复)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恢复)

2、雌激素、孕激素生理功能
雌激素
子宫平滑肌
内膜 宫颈 输卵管 阴道上皮 乳腺 卵泡发育 下丘脑 水钠潴留 代谢影响
孕激素
松弛
分泌期改变 闭合,分泌减少, 变稠 抑制收缩 细胞脱落 腺泡发育
肥大增生,收缩
增生期改变 松弛,分泌增加, 变稀 加强收缩 增生角化变厚 腺管增生 卵泡发育 正负反馈 促进 维持和促进骨代谢,降低脂 代谢
四)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2
• 子宫颈的变化: 排卵前 –量多,长、10cm, –稀薄透明 –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排卵后 –量少,短、1~2cm –浑浊粘稠 –椭圆体结晶
三、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 • • • •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 1、周期性变化 2、重要标志:月经-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标志 3、青春期成熟的重要标志:月经周期建立。 4、内生殖器发育成熟的指标。
• 4、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和保持大小便通畅 • 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四、性周期的调节
• • • • 女性生殖系统的周期性变化称性周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HPOA)又称性腺轴 主要生理功能: 控制女性发育、 • 正常月经和性功能, • 参与体内环境 • 和物质代谢的调节。
(4)垂体分泌的激素
促性腺激素(Gn) 卵泡刺激素(FSH): 促使卵泡生长、发育、成熟。 黄体生成素(LH): 促使成熟卵泡排卵,黄体形成,并分泌E(雌 激素)P(孕激素)。 催乳素(PRL): 促使乳房发育,乳汁的分泌。
• • • • • •
1、LH 高峰 (排卵前一日) 2、E 达高峰(增殖期) 排卵前、后7-8天分别达高峰 3、P 达高峰 (分泌期) 排卵后7-8天达高峰 4、E、P 速降 (月经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女性的性功能,随年龄的增长,分为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绝经期及老年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生理特点。

它是一不断发展的过程,没有截然的年龄界限,可因遗传、营养、环境和气候等影响而出现差异。

一、新生儿期出生四周内的婴儿为新生儿。

胎儿在宫内受到母体性腺及胎盘所产生的性激素(主要为雌激素)的影响,其子宫、卵巢及乳房等,均可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个别的有乳液分泌现象。

出生后,性激素浓度骤减,可引起少量阴道出血,这些都是生理现象,多很快消失。

二、幼年期从新生儿期至12岁左右称幼儿期。

此期内生殖器官处于幼稚状态。

阴道狭窄,上皮薄,无皱襞,细胞内缺乏糖元、酸度低、抗感染力强。

子宫颈较子宫体长,占子宫全长2/3。

卵巢狭长,卵泡不发育。

七、八岁起,内分泌腺开始活动,逐渐出现女性特征,骨盆渐变宽大,髋、胸及耻骨前等处皮下脂肪渐增多。

10岁左右,卵巢中开始有少数卵泡发育,但大都达不到成熟程度。

11~12岁时,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三、青春期从月经来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一般在13~18岁之间。

此期全身及生殖器官迅速发育,性功能日趋成熟,第二性征明显,开始有月经。

丘脑下部和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加强。

卵巢增大,卵泡细胞反应性提高,进一步发育,并产生性激素。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内外生殖器官发育增大,阴阜隆起,大阴唇变肥厚,小阴唇变大且有色素沉着;阴道的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粘膜变厚,出现皱襞,上皮细胞内有糖元;子宫体增大,为宫颈长度的两倍;输卵管增粗。

第二性征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征象。

此时女孩的音调变高,乳房丰满隆起,乳头增大,乳晕加深,阴阜出现阴毛,腋窝出现腋毛。

骨盆呈现质薄的女性型,脂肪分布于胸、肩及臀部,显现出女性特有的体表外形。

12~13岁左右开始有月经,第一次行经称为“初潮”。

由于卵巢功能尚不稳定,所以月经不规则。

初潮后一般要隔数月,半年或更长时间再来月经,一般在二年左右才渐变规则,女孩至18岁尚不见月经来潮,应查明原因。

四、性成熟期一般自18岁左右趋于成熟,历时约30年。

此时为卵巢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最旺盛时期。

在此期间,身体各部分发育成熟,出现周期性的排卵及行经,并具有生育能力。

受孕以后,身体各器官发生很大变化,生殖器官的改变尤为突出。

五、更年期是妇女由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一个过渡时期,一般发生于45~55岁间。

分绝经前、绝经、绝经后期。

卵巢功能由活跃转入衰退状态,排卵变得不规律,直到不再排卵。

月经渐趋不规律,最后完全停止。

更年期内少数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受到影响,出现阵发性面部潮红,情绪易激动,心悸与失眠等症状,称“更年期综合征”。

六、老年期一般指妇女60岁以后,机体所有内分泌功能普遍低落,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的衰老阶段。

除整个机体发生衰老改变外,生殖器官亦逐渐蒌缩。

卵巢缩小变硬,表面光滑;子宫及宫颈蒌缩;阴道逐渐缩小,穹窿变窄,粘膜变薄、无弹性;阴唇皮下脂肪减少,阴道上皮萎缩,糖元消失,分泌物减少,呈碱性,易感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

月经生理调节女性自青春期到更年期,生殖器官出现周期性变化,称“性周期”。

由于最明显的外在表现为月经,因而称“月经周期”。

这种周期性变化,是通过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下丘脑、垂体、卵巢(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作用来调节的(图15)。

图15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互间关系示意图虚线示负反馈一、下丘脑性激素位于脑底部,其中间隆突细胞能分泌肽类激素,具有高度生物活性,只需几毫微克(ng)就可产生生物效应。

这些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血管系统达到垂体前叶,促进或抑制其分泌各种相应的激素。

起到促进作用的称释放激素(RH),起抑制作用的称抑制激素(IH)。

(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为调节月经的主要激素,于1971年人工合成,其化学结构为10肽化合物。

此激素能使垂体分泌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但主要为后者,故又称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

它们究竟是一种还是两种激素,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二)生乳素抑制激素(PIH)下丘脑通过抑制来调节垂体泌乳激素(PRL)的分泌。

脑组织中多巴胺即有此作用,故有认为多巴胺即系PIH者,但也有认为系经激发另一种物质而起作用,至今尚无定论。

(三)下丘脑激素的释放与抑制调节1.神经介质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羟色胺。

⑴去甲肾上腺素促使LH-RH的分泌。

⑵多巴胺对LH-RH和PRL有抑制作用(或促进PIH的分泌)。

⑶5-羟色胺对LH-RH有抑制作用,但对PRL则有促进作用。

2.反馈调节卵巢性激素可逆向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称反馈作用。

有促进性作用者,称正反馈,反之称负反馈。

雌激素与孕激素协同作用时,负反馈影响更显著。

垂体促性腺激素系在Gn-RH调节下分泌,但又可反过来对下丘脑起负反馈作用。

3.松果体位于第三脑室顶部,是一很小腺体。

幼年时被破坏易发生性早熟。

成年时被破坏,则Gn-RH的释放将受影响。

发生肿瘤时,常伴有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状态的抑制。

二、垂体性激素(一)促卵泡激素(FSH)促进卵泡周围间质分化成为卵泡膜细胞,使颗粒细胞增生及细胞内芳香化酶系统活化。

(二)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于已分化的卵泡膜细胞,使卵泡完全成熟,与FSH协同促使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卵泡成熟后LH突然大量释放,诱发排卵。

黄体的正常功能,也是在LH的作用下产生的。

(三)泌乳素(PRL)此激素结构与生长素相似,但作用不同。

除受PIH调节外,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雌激素和5-羟色胺等对其有促进作用。

PRL和雌、孕激素有协同作用,即促乳房发育和乳腺分泌作用。

血液中PRL浓度无周期性变化,但卵泡中含量在月经前半期中偏高,抑制了颗粒细胞的黄素化,在黄体期则浓度降低,有利于黄体酮的合成。

三、卵巢性激素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下,卵巢主要合成并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

女性体内雄激素,也可由卵巢以及肾上腺皮质分泌。

卵泡期的卵泡内卵泡膜细胞为合成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主要场所,其酶系统能将雄激素部分地转化为雌激素。

颗粒细胞的芳香化酶系统受FSH的作用活化,也能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

黄体期上述细胞的性激素合成更为活跃。

此时内卵泡膜黄素细胞主要产生雌激素,也分泌孕激素;黄体粒层细胞的LH受体量大为增加,主要分泌孕激素。

除卵巢外,胎盘可产生大量雌激素与孕激素,肾上腺皮质及睾丸也能产生极少量雌激素与孕激素。

外卵泡膜细胞和卵巢间质细胞,正常能合成极少量的雄激素。

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为一种类固醇激素,也称甾体激素。

各激素合成的基本途径是统一的,仅因组织中酶系统的差别,而合成了不同的激素。

活动过程均在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内进行。

(一)雌激素人体内的雌激素主要如下:17β-雌二醇(E2),活性最强,易被氧化成为雌酮,又可水合为作用最弱的雌三醇(E3),后者也可能是E2的代谢产物。

这些变化都在肝脏内进行,都以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盐的形式从尿中排出。

雌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1.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增厚,血管增生,内膜呈增生期改变,宫颈分泌透明稀薄粘液,便于精子通过。

有增强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作用。

2.促进输卵管的发育及蠕动,出现纤毛细胞,有利卵子或受精卵的运行。

3.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角化程度与雌激素水平成正比,并使上皮细胞内糖元增加,经阴道杆菌分解成为乳酸,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反应,有抑制致病菌繁殖的作用,从而增强局部的抵抗力。

4.促使乳腺管增生。

产后立即用较大量雌激素能抑制乳汁的分泌。

5. 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6.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潴留。

7.加速骨骺端的闭合。

8.对雄激素起拮抗作用。

9.可以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

10.一定浓度的激素通过丘脑下部来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一方面是抑制垂体促卵泡成熟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是刺激黄体生成素的分泌。

(二)孕激素人体内产生的孕激素,主要是孕酮,其代谢产物主要为孕二醇,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从尿中排出。

孕激素主要生理功能如下:1.使经雌激素作用而增生的子宫内膜出现分泌现象,宫颈粘液变得粘稠,精子不易通过。

2. 抑制输卵管的蠕动。

3.逐渐使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现象消失,脱落的细胞多倦缩成堆。

4.促使乳腺小泡的发育,但必须在雌激素刺激乳腺管增生之后才起作用。

5.有致热作用,可能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升高约0.5℃。

6.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排出。

7.通过丘脑下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孕激素与雌激素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

孕期此两种激素在血中上升曲线平行,孕末期达高峰,分娩时子宫的强有力收缩,与二协同作用有关。

(三)雄激素女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是睾丸酮,有无生理重要性,一直是探索中的问题。

据认为雌激素的组成、代谢和促进生长的能力有限,少女在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似难单以雌激素作用来解释,还可能有少量雄激素的作用。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一、卵泡发育卵巢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皮质内散布着30~70万个始基卵泡,是胎儿时卵原细胞经细胞分裂后形成的。

人的一生中仅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的发育到一定程度后退化消失。

每一个始基卵泡中含有一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梭形或扁平细胞围绕。

临近青春发育期,始基卵泡开始发育,其周围的梭形细胞层增生繁殖变成方形、复层。

因细胞浆内含颗粒,故称颗粒细胞。

颗粒细胞分裂繁殖很快,在细胞群中形成空隙,称卵泡腔。

内含液体,称卵泡液,液中含雌激素。

随着卵泡液的增多,空隙扩大,颗粒细胞被挤至卵泡的四周,形成卵泡液,液中含雌激素。

随着卵泡液的增多,空隙扩大,颗粒细胞被挤至卵泡的四周,形成颗粒层。

此时,卵细胞也在增大,被多层颗粒细胞围绕,突入卵泡腔内,称“卵丘”。

环绕卵泡周围的间质细胞形成卵泡膜,分为内外两层,内层血管较丰富。

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有分泌性激素的功能。

在正常成年妇女的卵巢中,每月有若干个始基卵泡发育,但其只有一个(亦可能有2个)卵泡发育成熟,直径可达20mm左右,其余的发育到某一阶段时闭锁、萎缩。

二、排卵卵泡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向卵巢表面移行,成熟时呈泡状突出于卵巢表面。

在卵泡内液体的压力和液体内蛋白分解酶及某些激素等的作用下,卵泡膜最后破裂,卵细胞随卵泡液排入腹腔,即“排卵”。

排卵时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其第一次成熟分裂(减数分裂),排出第一个极体,成为次级卵母细胞。

随后又迅速开始第二次成熟分裂,但仅停留在成熟分裂中期,如在输卵管遇精子侵入时,才最后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个极体,成为卵细胞。

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3~16天,但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的第14天左右。

排卵一般无特殊不适,少数人可感到排卵侧下腹酸胀或坠痛。

卵子可由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也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