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
文言虚词练习(附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附答案)高考文言虚词(15个)(附答案)一、试解释下列各句中“而”的含义(或作用)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代词,你,你的。
2.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并列,又。
3.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连词,承接,就,接着。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递进,并且。
5.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修饰,地。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连词,转折,但,却。
7.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
连词,选择,就是。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连词,假设。
如果。
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连词,假设,如果。
10.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连词,因果,因而。
11.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连词,因果,因而。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连用,相当于“罢了”。
二、试解释下列各句中“何”的含义(或作用)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什么。
2。
其如土石何?怎么样。
3。
却看妻子愁何在。
哪里。
4、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多么。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为什么。
6、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7、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8、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喝问。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9.吾欲之南海,何如?[何如]怎么样,怎样。
10.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何意] 岂料,哪里料到。
11.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由] 如何。
12.何乃太区区![何乃]怎么能。
13.何其衰也![何其]多么。
三、试解释下列各句中“乃”的含义(或作用)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动词,判断,是。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转折,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顺承,于是。
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顺承,才。
5、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转折,却。
6、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限制,仅仅。
7、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你的。
四、试解释下列各句中“其”的含义(或作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焉】未知生,焉死?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D解析: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2.【而】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E、【表因果】“因而”“所以”F、【表目的】G、【通假字】通“尔”,译为“你”“你的”H、【通假字】通“如”,译为“如同”“好像”答案:A解析:(表并列)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F解析: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
4.【而已】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A、【表限止】相当于“罢了”B、“才”“方才”C、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D、“不久”“一会儿”答案:A解析:过了会儿摇头、跺脚的人,就有了数十个。
5.【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含参答)
18个文言虚词考点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大王来何操?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间旦暮闻何物?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表并列)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表承接)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表假设:如果)4.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表假设:如果)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表承接)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表转折,标因果)7.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表修饰)8.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表转折)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表修饰)1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表承接)1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表转折)12.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语气词).后私仇也(表并列)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疑问代词“什么”)2.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疑问代词“什么原因”)3.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何.者?(疑问代词“什么原因”)4.今仆不幸,……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如的宾语)5.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疑问代词“哪”)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副词“怎么”)7.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疑问代词“什么”)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3.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气助词,表商量语气)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介词,于)作词尾,“……的样子”“……地”)1.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判断词,是)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连词,于是)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副词,表承接,不译)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副词,竟)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含参答)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诸庙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4.然则何时而乐耶?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
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古诗文阅读2012-09-20 21:10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一、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 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⑤思也。
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⑦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⑧。
二、判断“何”在文段中的意义。
“徐公何①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②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③也?其所据何④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何⑤其大也!然何⑥人能忘情耶?何⑦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⑧如?三、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 毕现《示儿》,乃①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
四、判断“其”在文段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①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②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③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④必曰:“吾其⑤与之。
”焉敢如此?归国, 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⑥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 其⑦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⑧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 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⑨一二。
其⑩是耶,其非耶?其?輥?輯?訛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輥?輰?訛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輥?輱?訛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
五、判断“且”在文段中的意义。
“存者且①偷生, 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②委政非人。
则李唐且③亡,必矣。
于斯世,河水清且④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且⑤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六、判断“若”在文段中的意义。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
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一、判断下列句子中虚词的用法1. 吾欲之南海,何如?2. 君子之交淡如水。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 道可道,非常道。
二、选择正确的虚词填空1.).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 蜂B. 蜂房C. 蜂巢2.).__()其不善者而改之。
A. 知B. 智C. 知道3.).__()其然乎?吾从众。
A. 盖B. 盖世C. 盖章4.).__()其乏困者,骈死于槽枥之间。
A. 马B. 马蹄C. 马厩5.).__()人亡无日,尔其勉之。
A. 时B. 时光C. 时刻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虚词的用法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四、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2.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3.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4.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五、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虚词填空1. )__()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A. 夜B. 昼C. 昏2.).__()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A. 阳B. 月C. 星3.).__()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A. 臂B. 肘C. 腋4.).__()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A. 暗B. 黑C. 暗5.).__()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A. 晨B. 暮C. 昏六、判断下列句子中虚词的用法是否正确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七、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虚词的用法1.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 君子不器,斯不忒。
3.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常见文言虚词18个练习
常见文言虚词18个练习常见文言虚词18个练习第一组1.而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何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⑤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乎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③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④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⑤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⑦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4.乃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5.其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②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③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⑤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⑦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⑩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 6.且①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并序)》)()②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 ()③固不如也。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
01、之1.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他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它们3.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我4.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5.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他们6.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这样7.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这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到、往,到……去9.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现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到、往,到……去10.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
(《庄子·杂篇》)(行走起来不知道去哪里,平日居处不知道做什么,接触外物随顺应合,如同随波逐流、听其自然。
)到、往,到……去1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的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寡人之于国也》的1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主谓之间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主谓之间1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宾语前置的标志16.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宾语前置的标志1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定语后置的标志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定语后置的标志1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补语的标志,相当于“得”20.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音节助词,不译21.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自荐》音节助词,不译02、其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他的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它(的)3.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你(您)4.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高考最新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高考最新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高考最新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虚词能力形成性训练而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B.///C.///D.///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何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学过口诀来做题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学过口诀来做题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大王来何操?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间旦暮闻何物?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完整版)十八个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文言虚词训练
文言虚词练习(一)“而”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何”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文言趣味虚词带翻译
3、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 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 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 齿,乃(4)曰:“ 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 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 (6),无乃(7)自高耳。
(1)副词,表承接,于是。 (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 (3)副词,表判断,相 当于“为”、“是”、“就是”。 (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 (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 “才”。 (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 (7)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 未料有伏焉(3),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 能,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 叹焉(5),骄而轻敌若此,焉(6)能不败?万军于 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则必无颜世 上矣。
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 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 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 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 (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 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 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 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 齿,乃(4)曰:“ 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 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 (6),无乃(7)自高耳。
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
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
陆明泉;李军
【期刊名称】《新高考(高一语数外)》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 一、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rn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日:"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⑤思也.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总页数】3页(P6-8)
【作者】陆明泉;李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四川省十五个粮食企业的二十五个产品获全国第五批"放心粮油"称号
2.文言虚词复习"四法"——兼谈文言虚词解题技巧
3.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
4.十五个太阳十五个月亮
5.十五个春秋十五个15%的增长幅度——我们是怎样保持持续发展势头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存】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留存】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尘世一书童十五个文言虚词趣味练习一、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二、判断“何”在文段中的意义。
“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三、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
四、判断“其”在文段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与之。
”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退避,当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
其是耶,其非耶?其?輥?輯?訛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輥?輰?訛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輥?輱?訛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
五、判断“且”在文段中的意义。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委政非人。
则李唐且亡,必矣。
于斯世,河水清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六、判断“若”在文段中的意义。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奇哉若人之思,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龙之一爪也。
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七、判断“所”在文段中的意义。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钦。
以其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所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八、判断“为”在文段中的意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此为至理,当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巫所惑。
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
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九、判断“焉”在文段中的意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焉置土石”, 别无他法,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焉,骄而轻敌,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十、判断“以”在文段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夷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輥?輯?訛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輥?輰?訛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輥?輱?訛权贵交,以?輥?輲?訛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輥?輳?訛”之叹。
十一、判断“因”在文段中的意义。
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
其常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
此亦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枯木变为荣木也。
途经绍墓,其尚因众人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十二、判断“于”在文段中的意义。
“黄鸟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于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昔。
吾乡之美已闻于四方。
世人皆欲老于吾乡,此乃多人言于我也,非吾杜撰耳。
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是,不亦乐乎?十三、判断“与”在文段中的意义。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吾亦赞同。
今将他人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其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
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也,应使众与其事,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
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十四、判断“则”在文段中的意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
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十五、判断“之”在文段中的意义。
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应。
久之,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参考答案一、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折,然而;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修饰,地;连词,表承接,才;代词,同“尔”,可译为你;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二、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什么;副词,多么;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什么;与“如”构成复音虚词,怎么样。
三、副词,表承接,于是,就;代词,你的;副词,是;副词,竟然,却;副词,才。
四、代词,作定语,他的;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他;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代词,他们;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指示代词,其中;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輥?輯?訛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輥?輰?訛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輥?輱?訛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五、副词,暂且,姑且;连词,并且;副词,将,将要;连词,并且;连词,尚且,还。
六、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这,如此;动词,像,如;代词,你;连词,表选择,或.或者;与“夫”构成复音虚词,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意思他,相当于“要说那”、“像那”。
七、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的原因”;表被动;“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八、介词,因为;动词,是;介词,对,向;介词,被;动词,作为;动词,做;介词,为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介词,替;句末语助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九、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兼词,在这里;疑问代词,哪里;句末语助词,不译或译为“了”;疑问代词,怎么;句末语助,呢;代词,他们。
十、名词,原因;动词,认为;介词,凭借;介词,把;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介词,表,因为原因;?輥?輯?訛连词,表原因,因为;?輥?輰?訛介词,在;?輥?輱?訛介词,跟,和;?輥?輲?訛连词,表界限或范围;?輥?輳?訛动词,用。
十一、介词,根据;动词,沿袭;名词,原因;介词,趁着;连词,于是;介词,凭借;介词,经由,从;介词,通过,经过;介词,因为;连词,因为十二、助词,动词词头;介词,表示对象,对于;介词,到;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表示被动,被;介词,表示方位,在;介词,表示对象,对,向;同现代汉语的“于是”;介词,在。
十三、动词,赞许;动词,给予;句末语助词,表感叹,啊;介词,和;动词,对付;动词,参与;动词,结交;动词,帮助;句末语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吗”。
十四、副词,加强判断,是,就是;连词,表让步关系,是,倒是;连词,表推测,那么,就;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就,便;连词,表并列对举;连词,表折,却;连词,表承接,原来是,原来已经。
十五、动词,到,往;代词,他;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指示代词,这样,这些;代词,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人称代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