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套餐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10课《梨园春秋》3

合集下载

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三)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三)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第10课 梨园春秋
2023年8月18日,贵州傩戏傩文化馆在贵州省 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落成。该馆藏有上百面精致 旳地戏脸谱以及演地戏使用旳法器和道具等。贵 州省拥有苗族、土家族、仡佬族、汉族等民族旳 傩堂戏、彝族旳撮泰吉、汉族和布依族旳地戏等 丰富旳傩戏傩文化资源。图为几位头戴面具旳农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10课 梨园春秋
关汉卿
《窦娥冤》插图
第10课 梨园春秋
《窦娥冤》插图
连环画《窦娥冤》
第10课 梨园春秋
京剧《窦娥冤》剧照
越剧《窦娥冤》剧照
第10课 梨园春秋
电视剧《窦娥冤》海报
第10课 梨园春秋
戴敦邦《窦娥冤》(国画)
第10课 梨园春秋
白朴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 家、词人,隩州(今山西河曲县附近) 人。白朴自幼聪慧,早年习诗赋,后精 于戏曲。白朴杂剧代表作有《梧桐雨》 《墙头立即》《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泉州南戏以古老乐种“南音”(或称弦管、南曲)旳清唱曲和“指套”为其音乐唱 腔,故亦有“泉腔”之称谓。
泉州南戏较早形成旳剧种有梨园戏与傀儡戏。明清之间,又有布袋戏、高甲戏、打 城戏等剧种相继崛起。这些剧种均以泉州方言演唱,以南音为主要声腔,均属“泉腔” 范围。
早在明代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广为流布之时,“泉腔”南音与梨园戏 剧种早已存在,并以其鲜明个性、独特风格挺立于戏曲舞台。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南戏行头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民国时期旳镜担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木偶头
返回
第10课 梨园春秋 元杂剧与昆曲
第10课 梨园春秋
河南偃师酒流沟北宋墓杂剧砖雕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全套课程教案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全套课程教案岳麓版必修3

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列出本课的知识框架,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京剧的形成与特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B、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B、通过观看戏曲录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C、通过引导学生表演,加深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D、通过引导学生设计脸谱和服装,激发学生对学习戏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教学难点:京剧在形成的原因及艺术成就。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第10课梨园春秋一、戏曲的起源1•“傩”、“梨园”、瓦舍、“南戏”2•中国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的发展二、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标志、手法2•昆曲:兴起、主要特色、“百戏之祖”三、“国粹”京剧1•原因2•艺术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小的舞台上,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堪称窥探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

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你知道最早的中国戏曲是怎样产生的吗?号称“国剧”的京剧又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弄清楚几个关键词:“傩” nu6、“梨园”、瓦舍、“南戏”。

板书:1・“傩”、“梨园”、瓦舍、“南戏”“傩”:先民们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其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梨园”: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 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瓦舍:宋代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一一瓦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精品课件(57张)(共5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精品课件(57张)(共57张PPT)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2)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 场景更替的手法,
讲练结合: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 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 “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六七步走遍 四海九州”这些舞台形式体现了戏曲 表演艺术的( C ) A综合性 B程式化 C虚拟化 D现实化
3.代表作: (1)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2)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
《西厢记》描写相国小姐 崔莺莺私毁与家长所定的 未婚夫郑恒之间的婚约, 挣脱母亲的管束,与一见 钟情的书生张珙相爱,第 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 的封建社会响亮地喊出 “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 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 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 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 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 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 由而抗争。
一、戏曲的源头 ——傩戏
考古挖掘——论从史出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 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
一、戏曲的源头——傩戏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以娱神来祈求神 灵保佑(傩戏的功能)
【讨论】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 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 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 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 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 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 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一、官 二、吏 三、僧 四、道 五、医 六、工 七、匠 八、娼 九、儒 十、丐
三、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原因: 元朝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进取无望
思考:1、南戏形成的原因?
⑴根本: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⑵ 出现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⑶市民阶层壮大; ⑷民间艺人的努力。

岳麓版历史必修3《梨园春秋》ppt3

岳麓版历史必修3《梨园春秋》ppt3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同光十三绝》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3.特点
图说历史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 傩戏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 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
贵州傩面具
2004年8月18日,贵州傩戏傩文化馆在贵州 省落成。该馆藏有上百面精致的地戏脸谱以及演 地戏使用的法器和道具等。图为几位头戴面具的 农民演员在演地戏。
艺术特征——综合性




艺术特征——写意性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艺术特征——夸张性
艺术特征——虚拟性 舞台布置──一桌二椅
京剧的四大行当
艺术特征——程式化
孟良
李逵 黄盖 孙悟空

鲁智深 廉颇 张飞 窦尔敦


艺术特征——民族性
争鸣
●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反映 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 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经典课件(43张)(共43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经典课件(43张)(共43张PPT)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 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 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 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 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内容概述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及发展——从傩到梨园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和明清昆曲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
性剧种,对众多剧种产生深远 影响。
奥运开幕式中的昆曲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 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高峰——京剧
京剧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 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徽班 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 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 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 后,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 相继进京,称为“四大徽班”。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 京城关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 扎下了根。道光年间“徽汉合 流”,后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 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终于形 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和王实甫。
元杂剧
关汉卿
《窦娥冤》剧照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
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 “蒸不烂、煮不透、捶不
扁、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创作杂剧60余种,保留
至今共约18种。
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 耀中国古代 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 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梨园春秋 ppt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梨园春秋 ppt3

京剧之所以被称谓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髓。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 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 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 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一个缩影,一种浓缩。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它被梅 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 目。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独 一无二,所以把京剧称谓为国粹,引申说是中国戏 曲艺术的总代表。
京剧的特点:
京剧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
京剧传统剧目的服装,基本上都以明代衣冠为
归依 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 恶,表现人物不同性格。 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 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分为生、旦、净、末各行当
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王实甫的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 均不可考。但他为我们留下一部 不朽的杰作《西厢记》。戏剧性 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使《西厢 记》成为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作 品,被视是古代剧诗的一个范本。 张生的热烈执著、莺莺的含蓄蕴 藉,红娘的锋利俏皮,都 写得活灵活现。红娘这个晶莹亮 丽的形象,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 男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

巫师 傩——傩仪——傩戏 娱神 巫术仪式
演员 娱人 戏剧表演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其 它地区都有存留,美国的“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行 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迹。法国学者斑文干教授在对 西方“狂欢节”和中国傩戏进行比较后说:“两者在现代世 界里的演变有许多相通之处。尽管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 表现出原始人类对自然的忧虑和辟邪的愿望。”德国学者 罗斯纳教授说,在奥地利、瑞士的一些偏僻山区,至今还 有类似中国傩文化的祈求和平和幸福生活的假面民俗仪式。 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一个支系中至今还有系列假面舞蹈仪式 “傩季舞”,这些原始形态舞蹈仪式同中国湖南土家族的 “毛谷斯”、贵州彝族的“撮泰吉”、广西融水苗族的“芒 等傩仪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2.10梨园春秋课件(30张)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2.10梨园春秋课件(30张)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 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梨园
“梨园”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 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 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 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 子的代称. 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 鼻祖。 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 “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 弟子”(皇帝梨园弟子)。
的剧种——京剧。
繁盛——京剧(国粹)
形成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 成 成熟--- 同光年间(“同光十三绝”)
传播--
清末民初全国流行 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同光十三绝
描绘的是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最受欢迎昆曲、 京剧名家。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被公认为“国剧”。
• 郝兰田 ▪ 张胜奎 ▪ 梅巧玲 ▪ 刘赶三 ▪ 余紫云 程长 庚 ▪ 徐小香 ▪ 时小福 ▪杨鸣玉 ▪ 卢胜奎 ▪ 朱莲芬 ▪ 谭鑫培 ▪ 杨月楼
繁盛——京剧(国粹)
京剧的特点
(1)内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综合性: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乐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亮相和定型给人 以雕塑的美感。 (4)虚拟性(写意):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 服饰;舞台行动。 (5)程式化 (6)发展道路: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渐 流行于民间,即京剧艺术的大众化。
(1)特点: 文辞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 板眼。 载歌载舞,舞姿柔曼,唱腔婉转优雅。 (2)鼎盛时期: 明中叶到清中期 (3)代表: 汤显祖的《牡丹亭》 (4)地位: 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种产 生深远影响。
昆曲——百戏之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1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1张)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 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 ,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 巫术仪式——“傩”(nuó) 。
傩字,从人,从难,是由人和难两 字组成。不妨说,傩是古人对灾难的勇 敢挑战。或者说,傩是古人通过巫术方 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 平衡与和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 春秋》优质课件(31张

2020/9/21
戏曲为什么又称为梨园?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 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 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 艺人,成为我国历史上 ,第一座集音乐、舞蹈 、戏曲的综合性“艺术 学院”。后来就与戏曲 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 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 词。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请问:图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这种戏曲流行 在浙江的温州以 及福建的泉州、 福州一带,所以 叫南戏。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思考:南戏形成的原因?பைடு நூலகம்
⑴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⑵市民阶层壮大; ⑶出现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⑷民间艺人的努力。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一个弱小无助的寡 妇在流氓恶棍的坑害下 被诬为“药死公公”而 斩首示众的故事,它反 映了昏官的贪赃枉法, 当时社会的不公正性。
2.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1)概况:明中叶到清中期----鼎盛时期 兴起于江南昆山
(2)特点:
文词华美、载歌载舞
(3)代表作: 汤显祖的《牡丹亭》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与发展: 元杂剧和昆曲
1、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 一位戏曲学家说:“杂剧在元代出现并且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

剧中人物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 师,他11岁登台,20岁已闻名于京沪。
16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
1、产生过程:
公元1790年,为庆祝
乾隆80寿辰徽戏进京。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徽 汉二腔合流,此为京剧形 成的基础。
京剧的正式形 成大约是道光 二十年(1840 年)以后的事
京剧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 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 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 成的。因为它是在北京 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 所以被称为“京剧”。
11
“曲圣”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誉为“元曲第一家”、“东 方的莎士比亚”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 不屈,自比为“蒸不烂、煮不透、捶不扁、 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创作杂剧 60余种,保留至今共约18种。
关汉卿
《窦娥冤》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12
王实甫与《西厢记》
(《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胜奎(《战北原》诸葛
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
(《四郎探母》杨延辉)。
19
3、京剧的艺术特色 (1)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20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 大行当。
吸收了昆 曲、秦腔 等戏曲剧 种优点和 特长而成
17
2、京剧形成的因素:
①内部:明清时期,北京 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 心,为满足各类人群对文 化娱乐的需要。 ②外部:四大徽班相继进 京,融汇吸收各类剧种。
18
3、京剧发展史:
乾隆嘉庆,蕴育期;
道光咸丰,形成期;
同治光绪,成熟期;
杨小楼 代表:同光十余三叔绝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3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3张)

宋代 南戏
3、产生背:
(1)政治经济重心南移; (2)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繁荣; (3)市民阶层壮大; (4)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
勾栏百戏说唱
顶竿
傀儡戏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 本《张协状元》是一出 婚变悲剧。写书生张协 在考中状元后,不认结 发之妻。后其妻被一高 官收为义女又被许与张 协,其妻对张羞辱一番 后,夫妻和好。这出戏 反映出当时“富易交, 贵易妻”的社会现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 春秋》优质课件(33张

2020/9/21
中国戏曲的种类及发源的地方
晋剧、豫剧、越剧、粤剧、黄梅戏、汉剧、 京剧 山西、河南、浙江、广东、安徽、 湖北 、北京
什么是戏曲?
清末学者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 也。”戏曲就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 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3、京剧的艺术特色 (1)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 大行当。
“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 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净”:亦叫花脸。 “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 很大区别。
“曲圣”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誉为“元曲第一家”、“东 方的莎士比亚”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 不屈,自比为“蒸不烂、煮不透、捶不扁、 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创作杂剧 60余种,保留至今共约18种。
关汉卿
《窦娥冤》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王实甫与《西厢记》
吸收了昆 曲、秦腔 等戏曲剧 种优点和 特长而成

高中历史 第10课 梨园春秋习题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第10课 梨园春秋习题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习题岳麓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习题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习题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0课梨园春秋完成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

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演员们进行了长达3分钟的《戏曲》表演。

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A。

原始宗教歌舞 B。

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宴乐C.唐代宫廷中表演的歌舞戏D.元代的壁画2。

《家有儿女》里刘星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怎么比窦娥还冤”.“窦娥"这一形象出自下列哪位戏剧家的代表作品(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 D。

王实甫3。

下列剧种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杂剧②昆曲③京剧A。

①③②B。

①②③C.②①③D.③①②4。

元朝杂剧的出现( )A.标志着适合百姓观赏的戏曲出现B.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C.成为我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之一D.在中国艺术宝库中占有最重要的历史地位5.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

其中包括我国戏剧发展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①傩戏面具②元杂剧壁画③京剧《玉堂春》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6。

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7.2006年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艺术表演,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亚洲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5张)(共35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5张)(共35张PPT)
中亚)
臣民分为四个等级。 “汉人” (中国北方人)
“南人” (中国南方人)
元政府又依职业的性质,把帝国臣民更细致地划分为 十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 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 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一)、源头——傩戏 (二)、形成——宋代南戏 (三)、成熟——元杂剧 (四)、延展——昆曲
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汤显祖《牡丹亭》
2、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拍子融入婉转优 雅的唱腔中。
3、影响: 全国性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
观察:元朝的娱乐场所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 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元曲四大 家”之一。元代社会矛盾十分尖 锐,他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 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 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 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 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 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 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 他的个性。被誉为“元曲的第一 家”、曲圣、东方的莎士比亚。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 马致远、郑光祖)
王实甫《西厢记》
3、流行区域:北方地区
4、特点: 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 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角色配合。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 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 经过不断的征战,最终形 成——“蒙古帝国” 。
为什么会产生“傩”?
上古时代,人类生存环境恶劣,生产 力低下,收成有限,希望通过举骨耜行“傩” 来辟邪消灾。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10课 梨园春秋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第10课 梨园春秋

-11-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探究点
题目立意社会上不同的人群因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思想文 化水平的差异,必然会欣赏不同的文学艺术,因此文艺是有阶级性 的。本题即从此理论出发,考查了清朝前期,适应达官贵人和士人 群体需要的雅部和适应工商市民阶层需要的花部的戏曲分类的知 识。
-10-
第10课 梨园春秋
探究点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典例剖析 【例题】 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从目前尚 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 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 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 ) A.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 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6-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3.艺术特色(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本部分内容的梳理) 角色类型 传统继承 艺术手段 唱腔伴奏 舞台特色
-7-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提示:
角色类型 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传统继承 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
第10课 梨园春秋
-1-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标阐释
1.戏曲的起源 (1)傩出现的原因、 时间及发展 (2)梨园的来历 (3)宋代南戏出现 的原因及区域 2.戏曲的成熟 (1)元杂剧的特点 及历史地位 (2)昆曲的特点及 历史地位 3.戏曲的鼎盛:京剧 形成的原因、特点 及历史地位
-3-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 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 【问题1】根据材料及课本知识说明这里的“它”是什么?并指出“它”的特点、地 位及代表作品。
“它”是元曲。
特点: ①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 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③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的更替。
京剧
第一个问题:京剧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形式吗?如果不 是,那又为何叫“京剧”?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 长逐渐形成的。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 称为“京剧”。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那些戏种要到北京表演?
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的繁 荣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 要。如果京城要搞什么庆典活动,就更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 良机。
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四大行当: 生 旦 净 丑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
干净,故反其意为”净”。

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
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
材料: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 京剧发展到今天,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 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的加以保存。 【问题3 】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①北京的中心作用。为京剧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②封建政府的推动。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的形成奠定基础。 ③徽汉合流促进京剧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2
17
京剧的四大行当


旦 丑
2020/12/2
18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

唱 做
2020/12/2

19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背景:
⑴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⑵ 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 娱乐 需要。 ⑶四方艺人聚集,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⑷京 剧本身通俗质朴的特点。
昆曲折子戏《杀狗记》 南戏的传统剧本之一
3、特点:⑴多种表演手段,完整的故事情节;
⑵主要在民间流行
2020/12/2
10
2020/12/2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画面表现的是一 个戏班11个人物 集体亮相的场面, 生、旦、净、末、 丑齐全,脸谱构 画生动;笏板、 刀、宫扇等道具 的运用,鼓、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 奏,反映了当时 戏剧的规模。
第10课
【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
和发展历11程1,11说1明11其1艺11术1成11就。
2020/12/2
1
2020/12/2
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
工的机构。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
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
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
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
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
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称戏班、剧团为“梨
其实,作为一种世界性
的文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傩
文化在世界其它地区都有存
留,美国的“万圣节”、德
国的“魔鬼大游行”都是这
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迹。但
是,似乎只有中国独生出来
一20种20/1特2/2 殊的文化现象——戏
8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1、起源:原始时代,安庆娱神的傩戏。
特点:服饰绚丽、载歌载舞。
5月18日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命
名为“人类口述
遗产和非物质遗
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非常重视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2006年5
月20日,昆曲经
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
2020/12/2
物质文化遗产名16
【思考】京剧有个“京”字, 那么它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 的戏曲形式吗?为什么叫剧?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 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 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 的。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 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 称为“京剧”。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昆曲
1、产生:明中叶到清中期----鼎盛时期
兴起于江南昆山
2、特点: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成为融诗、
乐、歌、舞、戏于
一炉的表演艺术)
3、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
4、影响:发展为全国剧种;
对众多剧种形成发
展产生深远响—— “百戏之祖”。
2020/12/2
15
该剧种于2001年
2、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
特点:更多的戏曲因素。
3、唐代:歌舞戏
特点: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叙事性、 戏剧冲突; 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 园”。
2020/12/2
9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完备——两宋南戏
1、背景:
⑴社会经济发展; ⑵出现专门娱乐场 所——瓦舍。
2、产生:
两宋之际,浙江的 温州一带;
4
什么是戏曲?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 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 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 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 演方式,不同于西方歌剧、 舞剧、话剧。 【思考】 中国戏曲的源头在哪里?
2020/12/2
5
原始人类遇到可怕
的事情总把它归于
一种无形的力量,
认为是“鬼”、
“怪”在作祟。于
是先民头戴着可怕
11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特点:⑴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①多种表演形式的结合 ②完整的故事情节 ③角色配合
⑵用虚拟动作表现时空场景更的替 手法,形成中国戏曲的特殊传统
2、代表:关汉卿(元杂剧奠基者)——
《感动天地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2020/12/2
12
一个弱小无助的寡妇在
2020/12/2
20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2、历程:
⑴形成: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 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兼收 昆曲、秦腔等唱腔,表演方式形成;
⑵成熟:同光年间(“同光十三绝”) ⑶传播:①清末民初全国流行;
②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2020/12/2
21
五、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3、特点:
流氓恶棍的坑害下被诬为
“药死公公”而斩首示众
的故事,它反映了昏官的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 贪赃枉法,当时社会的不
家”、“东方的莎士比亚”。 公正性。
2020/12/2
13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 经典,第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社会 响亮2020地/12/2喊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口号14 。
园”,称戏曲演员为
“梨园子弟”。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面具,载歌载舞,
通过娱神来祈求神
灵的保护。这种巫
2020/12/2
术仪式——“傩”6 。
傩戏:从“娱神”到“娱人”的变迁
人们一直相信“傩仪”具有驱鬼酬神、消灾避难 的神力。如今庄重、严肃的傩祭仪式被轻松、愉 快的傩戏所取代,使古老的傩祭发生了从“娱神” 到“娱人”的重要变迁。傩舞被称为“中国舞蹈 艺2术020/的12/2 活化石”,联合国定其为“濒临灭绝的文7
⑴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⑵表演手法象征虚拟、歌舞并重; ⑶唱、念、做、打艺术手段; ⑷锣鼓、京胡二胡等管弦伴奏; ⑸ “字正腔圆”唱腔、念白。
4、地位:
将中国戏曲推向新高峰,被誉为“国粹”
2020/12/2
22
京剧四大名旦
2020/12/2
程荀 砚慧 秋生
梅尚 兰小 芳云
23
2020/12/2
24
2020/12/2 梅蘭芳(左)演出霸王別姬
25
中国的地方戏曲
除京剧以外,中国还形成了其他 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据统计,有 360多种,称得上世界之最。
评剧
2020/12/2
豫剧 黄梅戏越剧
粤剧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