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共4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共40张PPT)
①西方基督教教义 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③农民的平均主义 ④儒家大同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 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 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 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利的斗争不 可避免
D.小农经济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 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重建领导核心
天王 洪秀全
讨 论 探 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
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
有:(
)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农副产品全部上缴国库
D.农副产品全部归农户所有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催 化
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③严重的自然灾害
④组织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自主学习)
1851.1 金田起义 1851.9 永安建制 1853.3 定都天京 1853.12 北伐、东征、天京突围(西征) 1853 《天朝田亩制度》
1856.8 天京变乱
1856 干王:洪仁轩 燕王:秦日纲 英王:陈秀成 忠王李玉成
材料二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指引与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指引与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第4课宋明理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一单元的第4课。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对本单元的整体要求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的演变过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

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吸收佛道两教的长处,发展成完整的哲学体系,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并最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的讲述方式,基本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

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部分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基础,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趣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 Nhomakorabea——傩戏
1、起源:原始时代,安庆娱神的傩戏。
特点:服饰绚丽、载歌载舞。
2、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
特点:更多的戏曲因素。
3、唐代:歌舞戏、参军戏
特点:有一定故事情节、叙事性、戏剧冲突; 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
大一 发说 展为 指 ?什 出
么这 在种 这戏 一曲 地流 区行 戏的 曲区 获域 得, 了并 很说
——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二、唐代——梨园
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 中与枣园、桃园、樱桃园 并存的一个果木园。园中 设有酒亭球场等,是供帝 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 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 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由 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 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 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 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 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 综合性“艺术学院”。
娱乐需
2、历程:
⑴形成: 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 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兼收昆曲、秦 腔等唱腔,表演方式形成;
⑵成熟: 同光年间(“同光十三绝”)
⑶传播: ①清末民初全国流行; ②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①特定的时代背景 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文艺家等了解
②艺术继承性
③特殊阶层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 文人阶级、市民阶级
艺术特征——写意性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脸谱的色彩:
红色 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 直爽刚毅,勇猛。 白色 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绿色 勇猛,莽撞。 金色 神仙高人。 蓝色 刚强阴险.
①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 装都有一定的谱式。
②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 ③艺术手段上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 ④演奏器乐上用锣鼓、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一、背景 1.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 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 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 四书五经 ” 的 束 缚 , 他 们 冲 破 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一潭死水的思 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重波澜。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二、主张 1.大加鞭挞 程朱理学 ,认为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 一的思考标准。
2.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以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 存天理,灭人欲 ” 的理论基础。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如何评价李贽的“异端”思想? 精讲: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 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李贽的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 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其哲 学思想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仍坚 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答案: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 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 君贤相”(或“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 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答案: D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 蒙色彩(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岳麓版1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岳麓版1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约前2070--前1600)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商(前1600--前1046)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王权+神权西周(前1046--前771)分封制实质:授民授疆土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秦(1)统一的基础:A.群雄割据春秋争霸;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3)确立:A. “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4)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明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资料PPT课件(127个) 岳麓版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资料PPT课件(127个) 岳麓版2


刘邦:郡国并行 七国之乱 汉武帝的集权 建中朝 措施 设刺史
推恩诸侯子弟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改革 收精兵 削实权 措施 制钱谷 宋 利 影响 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与异 汉武帝措施 宋太祖措施 原因 刘邦分封同姓王 自唐朝以来的藩镇割据 同:地方割据力量的壮大 措施 建立中朝、设置刺史、收精兵、削实权、 实行推恩令、酎金 制铁谷 夺爵 同:加强皇帝权力;抑制地方势力 影响 导致东汉的外戚与宦 “冗官”、“冗兵”、 官专权,政局动荡 “冗费”的国家财 政危机 同:都产生了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消极 影响 相同 1.加强皇帝的权力2.实行分权牵制原则 手法 3.削弱地方实权4.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一、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西汉建立和巩固政权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措施?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汉武帝: 中朝
六 部
3.东汉: 尚书台
制 的
4.魏晋南北朝: 三省六部制萌芽

立 5.隋唐: 三省六部制

其 演
6.宋:
二府三司制
变 7.元:
一省制
元: 一省制
皇帝
中书门下
行政
度 支
财政
盐 铁
户 财政 部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枢密院
军政












秦至元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中可看到中央官 制变化的哪些特点和趋势?
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唐选)拔房官玄员龄时等《会晋徇书私》舞卷弊四五,《难刘以毅传》 选(拔2)出概真括正材有料用二的中人的才主,要因观而点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选官制度
朝代
西周 战国、秦、西汉初
汉武帝 东汉末、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制度 世卿世禄
军功爵制 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八股取士
三、谏议()
朝代
隋唐 宋朝
机构 门下省 谏院
职能 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决策提出异 议,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
独立的谏官机构
活学活用 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 进行综合评价。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 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 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 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 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
三 省
2.汉武帝: 中朝
六 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件

听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思考:
1、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时期 方式 原因
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
大规模简单协作 自耕农经济出现
生产工具和耕 作技术的进步 以及私有土地 的出现
2、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春秋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 (2)私有土地的出现. (3)宗法制的破坏和个体家庭逐渐成为社会基本单位等, 促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பைடு நூலகம் •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主 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 相提并论的“六畜”。
陶猪 (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
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 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这 一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 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外, 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传说中 司雨的神物,它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同 时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改进)
出现时间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曹魏时期(三国) 唐代
主要工具
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 耒、耜 铁农具、牛耕 翻车 曲辕犁和筒车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 2.重要的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 生产。(原因:生产力低下)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古代何种生活方式? 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个体农民经济。 “戏中”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征? 1.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征:提示:规模-结构-目的 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目 的为自给自足和交纳赋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农业: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 2.手工业:与农业步骤基本相同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政策——赎买 改造方式——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思想碰撞
1.农民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是否真的欢迎改造?
毛泽东对“一五”计划的反复修改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为“一化三改”奠定基础
资料搜集:多一个角度看“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经济建设的大手笔 “一五”计划建设规模宏大,在五年内,各项支出 总数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以上。用这样大量 的资金来进行国家建设,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农业: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 2.手工业:与农业步骤基本相同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政策——赎买 改造方式——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思想碰撞
2.改造是否真的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农业: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 2.手工业:与农业步骤基本相同 3.资本主义工商业:
间的矛盾
生活需要与现实间的矛盾
中心任务 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 1956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岳麓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Ⅲ)
第19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山东省实验中学 钟红军
新课导入:
倾听历史声音
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无产 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 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 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问题导学
1.如何理解过渡时期? 时间界定—— 社会属性——
2.过渡时期总路线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
3.“一五”计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为“一化三改”奠定基础
资料搜集:多一个角度看“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中共“十六大”报告》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农业: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 2.手工业: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政策——赎买 改造方式——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谈话分析
1.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析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2.结合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分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
赎买政策的依据。 3.结合下列图表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济南市“十一五”规划的奥体中心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为“一化三改”奠定基础
资料搜集:多一个角度看“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工业化在今天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 务……我们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率好、资源消 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 业化道路。
改造政策——赎买 改造方式——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思想碰撞
2.改造是否真的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农业: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 2.手工业:与农业步骤基本相同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政策——赎买 改造方式——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思想碰撞
3.“十六大”提出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应该如何 审视三大改造这段历史?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国民生产总值
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为“一化三改”奠定基础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为“一化三改”奠定基础
资料搜集:多一个角度看“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从“一五”计划看东北工业基础的复苏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为“一化三改”奠定基础
资料搜集:多一个角度看“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 1956
社会主义改造前
社会主义改造后
角色体验
经济成分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假设你是中共八大的代表,请你
阶级状结况合1存9在5着6经年济我剥削国和的政治民经族济资形产阶势级分转化析为普通 社会的剥削主阶要级矛盾,确定党劳的动者工作任务。
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火红的年代,离不开伟大的人民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为“一化三改”奠定基础
资料搜集:多一个角度看“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不学习,经济建设一窍不通,那就搞不成
陈云同志曾这样回忆某汽车厂选址的经过:“如果 这个汽车厂全年生产三千辆汽车,电力就需要二万四千 千瓦,西安只有九千千瓦,光修电站就需要几年时间。 还需要钢铁,一年要二十几万吨,而石景山钢铁厂要五 六年以后才能搞起来。木材要二万立方,在西北砍木头, 山都要砍光。还有运输问题,每年的运输量是一百万吨, 而西安到潼关的运输量不过二百万吨,光汽车工厂就够 它运的了。”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为“一化三改”奠定基础
资料搜集:多一个角度看“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为“一化三改”奠定基础
资料搜集:多一个角度看“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共产党宣言》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 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
在革命胜利后……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我国50-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数据变化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