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资料PPT课件(127个) 岳麓版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资料PPT课件(127个) 岳麓版2
18 、成功就是坚韧不拔,直到成功,靠的都是强烈的成功欲望!“,by松下幸之助。---我可以说我接触过无数成功人士。凡是大成之人,都有这种坚韧不拔的好胜心和成功欲望。钱对他们来说只是 竞争过程中的一小部分,真正吸引他们的还是成功以及其带来的满足感和影响力! 18 、不要装大,对于装大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捡块砖头,悄悄跟上去,一下子从背后放倒他。 18 、每当我们在做人与处世中有了疏忽和遗漏时,请不要灰心和失望,关键是要记住:走错一步不算什么,路还很长呢,别忘了,还有下一步呢! 1 、成功的人,都有浩然气概,他们都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的字典上,是没有“惧怕”两个字的。 1 、面对困境,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像守住一段珍贵的“沉香”。 14 、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有梦想,就要坚持扞卫它。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离开,熟悉的陌生的,曾走近又走远的。当你真心相信一切都会好的时候,一切就会真的好了。你的目光所及,就是 你的人生境界。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6 、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18 、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行动,只有付诸行动,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1)削藩的提出 2)七国之乱和被平定 3)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和影响
A、建立中朝
B、设置刺史
C、实行推恩令
D、酎金夺爵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二、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 2、隋唐统一 3、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4、五代后期,周世宗改革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一、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西汉建立和巩固政权

高一历史必修1(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1(岳麓版)

01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 争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02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 度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 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 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制度与法律
03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 建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 体的建立
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第11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第12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 国政体的评论
04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 起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 与中华民 族的奋起
202X
高一历史必修1(岳麓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 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 建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 起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 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0 1
第13课 鸦片战 争
0 2
第14课 太平天 国运动
0 3
第15课 从中日 甲午战争到八 国联军侵华
0 4
第16课 辛亥革 命
0 5
第17课 五四爱 国运动
0 6
第18课 综合探 究:探索中国 近代政体变化 的艰难历程
05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 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岳麓版)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1)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建立政权,国家出现)。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传贤----传子)。

核心内容:王位传子。

呈现特点:看重血缘。

(3)保留了氏族社会残余。

二、商代(前1600—前1046年)汤(1)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①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②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③关系: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又是有限的,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王处于战争状态。

(2)特点①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②弥漫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6年)1、分封制(解释“封建”的含义)(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

(2)渊源:内外服制度。

(3)过程(补:郡国并行制、藩国制)①周武王建立周朝,开始实行分封制(封建诸侯,以蕃屏周);②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后进行了大规模分封;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④春秋战国分封制走向瓦解(楚王问鼎公开挑战分封制、诸侯征战、秦国占领王室土地,周王完全丧失分封大权)。

⑤秦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4)前提与目的:以井田制和宗法制为基础,以巩固周朝统治,拓展疆域为目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5)内容①核心: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今天陕西西安),以都城为中心的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②对象A、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待遇优厚:土地(战略要地、富庶之地),大量物资、武装、人口等;B、殷商降族、古国等;③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土地、物资、武装、人口)④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楚等。

⑤权利和义务义务:军事:镇守疆土,随从周王作战;政治:定期朝觐述职;经济:和交纳各种贡赋,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一课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一课
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的统治范围
“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 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 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这则材料可以看出夏朝的政治制度是怎样 的情况?
商的统治范围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殷复兴,诸侯归之。”
《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 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 A.“周王——卿——诸侯——”的等 级序列 B.“周王——诸侯——卿——士”的等 级序列 C.“周王、诸侯——卿——士”的等级 序列 D.“周王——诸侯——士——卿”的等 级序列
西 周 宗 法 制
宗法制
B 解决 1.目的: A巩固 2.核心: 嫡长子(即宗子)继承制度 3.体系: 大宗和小宗(相对、双重) 4.特点: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 隶属关系(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 5.作用:结合) (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对政权)强化王权,保证“世卿世禄” 6.维护: 礼乐制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资料PPT课件(127个) 岳麓版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资料PPT课件(127个) 岳麓版2


刘邦:郡国并行 七国之乱 汉武帝的集权 建中朝 措施 设刺史
推恩诸侯子弟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改革 收精兵 削实权 措施 制钱谷 宋 利 影响 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与异 汉武帝措施 宋太祖措施 原因 刘邦分封同姓王 自唐朝以来的藩镇割据 同:地方割据力量的壮大 措施 建立中朝、设置刺史、收精兵、削实权、 实行推恩令、酎金 制铁谷 夺爵 同:加强皇帝权力;抑制地方势力 影响 导致东汉的外戚与宦 “冗官”、“冗兵”、 官专权,政局动荡 “冗费”的国家财 政危机 同:都产生了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消极 影响 相同 1.加强皇帝的权力2.实行分权牵制原则 手法 3.削弱地方实权4.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一、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西汉建立和巩固政权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措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资料PPT课件(127个) 岳麓版4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资料PPT课件(127个) 岳麓版4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 【解析】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 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 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
• 8.“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

()
• A.分封制
B.井田制
• C.郡县制
D.行省制
• 【解析】 本题以古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 学生对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的理解。所 谓“封建”,其本意是“封邦建国”、 “封建亲戚”。周朝一共“封建”了七十 一国,其中少数是异姓诸侯,多数是周王 室的同姓(姬姓)诸侯,目的是“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 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由此可知材料 指的是分封制。
• 5.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
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
的……”。这反映出贾母
()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对宗法制的掌握。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外人”“自 己”,说明贾母以贾家为内,林家为外, 家族观念强烈,而家族观念是宗法观念的 一种表现,故C项为正确答案。A、B、D三 项均没有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意图。
单元综述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从夏朝开始,中国较早进入文明
社会,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走向完
备和成熟。本单元时间断限,上起先秦,
下迄明清,囊括了古代中国两千多年的政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的内容和知识点;2. 掌握如何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3.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历史学本单元通过介绍历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对历史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单元:人类社会的诞生和发展本单元重点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认识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第三单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本课程计划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设计出适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案。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考察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本单元将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历史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学的基本认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3. 实践法:通过实验、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估:1. 考试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课堂作业、讨论、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 学习反馈评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1. 针对每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定期召开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领袖学习俱乐部许长领编辑QQ:1791048732领袖学习俱乐部群:203073348
谢谢观赏
WPS Ofon much more fun
山 东 领 袖 学 习 俱 乐 部 竭 诚 欢 迎 你 的 加 入
Q Q 交 流 群 2 0 3 0 7 3 3 4 8
许 长 领 编 辑 山 Q 东 Q:领 1 袖 7 学 9 习 1 俱 0 乐 4 部 8 7 3 2
欢 迎 全 国 各 地 中 高 学 学 子 、 老 师 的 加 入 !
一 个 为 中 高 考 二 而 零 设 一 立 三 的 年 公 十 益 月 性 一 学 日 习 交 流 @WPS官方微博 俱 @kingsoftwps 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山东领袖学习俱乐部荣誉出品 俱乐部理事 鄄城一中许长领编辑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重点)
• • • • • • • • • • • • • • • 分封制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内容: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诸侯继续分封, 有较大的独立性 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丌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了加强 ③:形成了新的等级序列 宗法制 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 承上的矛盾。 含义: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
第二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背景:①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②争霸战争、兼并战争。 ③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④经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⑤秦王嬴政雄才大略 “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皇帝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表现:①皇权至上②皇位世袭制③皇帝独尊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三公九卿特点:①既配合又牵制②君主专制③家国共治 地方官职:实行郡县制(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已广泛实行) 选官制度: 秦律:特点(细密、严苛)实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指导思想:“轻罪重刑”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影响:(积极)①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②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消极)③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秦汉中央管制:秦朝丞相作为中枢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 汉武帝-“中朝”东汉:尚书台魏晋南北朝: 尚书省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草拟;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议)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特点: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影响:①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②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 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设中书门下,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三司长官称“计相”,宰相只 保留行政权。 元: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六部 也归入中书省。 选官制度:战国(军官爵制)西周(世卿世禄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 轩管)隋唐(科举考试——重点需依照课本内容记忆) 监察:秦:御史大夫;汉:御史府;隋唐:门下省;宋:谏院(通判);明清:“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