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02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 ,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是空白 ,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 一天的最后7分钟。”
2
托夫勒的
“第800代人”比喻
从智人算起,人类历史有5万年 62年=一代,迄今共 800代 前650代人,生活在山洞中 第730代人,开始使用文字 第794代人,掌握了印刷术 第798代人,发明了电动机
?
网络传播
电子传播 印刷传播 文字传播 口语传播
约4万年前 BC 3000 AC 1045 19世纪中 20世纪末
T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实 用电报机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 底电缆建成使用 „„
印刷传播 文字传播 口语传播
约4万年前 BC 3000 AC 1045 19世纪中 20世纪末
– 美国物理学家H· 艾什在巴西发现,当地的热带蜂群 能用单音长短来传递食物场所的远近。
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
1.气味 2.发光 3.超声波 4.声音 5. 动作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与人类传播的区别:
– 先天的本能行为,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 – 基于条件反射,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小结
动物传播到人的传播:两者的区别 人类传播发展演进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依据媒介产生和发展脉络,人类传播可分为:
网络传播
电子传播 印刷传播 文字传播 口语传播
约4万年前 BC 3000 AC 1045 19世纪中 20世纪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口语的产生是人类彻底的摆脱了动物的状态, 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口语传播也是人类最 基本、最常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 局限: 网络传播 传输距离有限。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威尔伯·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
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
57年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所以说语言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 语言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里程碑。
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就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真正进入了传播时代。
首先,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类的有限记忆力;第二,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人类作为一种社交动物,传播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古至今,人类的传播方式经历了演进和变革。
这种演进有着一定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口口相传阶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通过口头传播来传递信息和知识。
人们通过说故事、叙述历史、讲述经验等方式,将自己的思想、经验和信仰传递给后代。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直接、即时,但受限于传播者的个人能力和范围,信息的传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书写传播阶段随着文字的发明和书写系统的建立,人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人们开始将信息记录在纸上,通过书写和阅读来传播知识。
书写传播的特点是信息可以长期保存,传播范围也得到了扩大。
人们可以通过书信、书籍等载体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群,这种方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3. 印刷传播阶段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得传播方式进一步革新。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大规模、快速、低成本的信息复制成为可能。
书籍、报纸的大规模印刷和分发使得信息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
印刷传播的特点是信息的复制速度和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信息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4. 电子传播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传播方式进入了电子传播阶段。
电子传播的特点是信息的即时性、全球化和互动性。
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即时的交流和互动。
电子传播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
5. 社交媒体传播阶段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类传播方式进一步演进。
社交媒体的特点是信息的个性化、社交化和碎片化。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和分享各种信息,与其他人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传播信息,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进一步提高。
总结起来,人类传播的演进经历了口口相传阶段、书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社交媒体传播阶段。
这种演进符合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

• • • 广播: 电影: 电视 : 1860年发明有线广播,1906年发明无线广播 1895 年 1936年 1965 卫星通信 1980国际电视CNN 90年代数字电视 HDTV
地球村
5、网络传播时代
几个时代的变化:
• • • • 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进入人类社会 20世纪70年代,出现个人电脑 20世纪90年代,出现计算机网络 21世纪初,无线移动。以通讯技术为基础,可以脱离网,自由移动。
20世纪80年代
+网络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的传播特点 传播方式:面对面——口耳相传 传播限制:时空限制,无法存储
媒介形态与社会变迁
史前文明与早期媒介:文明的曙光
1、早期传播媒介——烽火 鼓、结绳、图腾、面具、彩陶 2、非语言传播媒介——时间语言、空间语言、物体语言、身体语言 岩画 3、语言传播媒介——口语
动物传播与人类社会传播区别
动物传播 人类传播 信息符号:身体的本能——声音、动作、发光…… 语言符号、图象、借助各种媒介…… 信息内容:简单的讯息——食物、求偶、情感…… 复杂的信息:知识、情感、信仰等
传播媒介的演变
进化时期 (始于 9万年到4万年前) 符号与信号时代 +口语传播时代
(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文字传播时代 (始于公元450年) +印刷传播时代 (始于19世纪中期) +电子传播时代
城邦文明与文字媒介:国家的崛起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的特点 克服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确切久远地保存 广泛性、普遍性,突破了口语的自然障碍 缺陷:把写作者和阅读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割
文字传播的两个阶段:手抄传播与印刷传播
第2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类语言具有超越时空的作用。 可以表现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类语言具有灵活性。 表达具体的、抽象的、虚构的。
发音具有经济性。 最小的体能消耗
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新的词语、新的概念、新的含义。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 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形成,是一个体内 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发光
动物依靠发光繁衍后代;有的海洋动物依靠发光来狩猎
超声波
海豚蝙蝠等动物依靠声波定位来确定物体位置
动作
动物依靠动作传递丰富的信息
声音
动物依靠声音传递丰富的信息,如杜鹃啼血。
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被动适应。
(1)动物的信息行为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 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 ,而不是靠后天的学习。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前言
认识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认识人类社 会的发展过程本身。
一部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扩展自 身的传播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 不断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程碑似的事件: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电子 时代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1837年,美国画家莫尔斯受电磁理论的启发,研制成了 有线电报,1844年又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的第一条电 报线路上,成功拍发了第一封电报,内容是《圣经》里的 一句话:“上帝,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1858年,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完成,沟通 了欧美两大洲的电讯联系;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知识分享

§2.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 加。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 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 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的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 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 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 成为主流。
§2.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高度信息化社会 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
信息社会发展过程:
初级信息化阶段(20c50s~80s):报刊、广播、电视 等大众传播媒介得到了高度普及,个人媒介日趋多样化。
§1.传播活动的历史
•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是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口语的产 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口语依 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但也有其局限性:首 先,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其次,口语记录性较差, 只能依赖于人的记忆力来保存和积累。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电子媒介不仅实现了空间 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还在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 像信息系统两个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这两个系统,使人类知识 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电子传播的媒介,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
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无有的信息社会。
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经多次革命,从口头言语到纸张书籍,再到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的革新,每次革命都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出现了新的文化习惯、沟通方式和娱乐方式,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文字革命人类最早的交流方式是口头传播,但它的局限性极大,只能传递简短的信息。
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代文明初步发展起来,文字的出现成为了一项历史性的革命。
最早的文字,可能是用来记录贸易和仪式的符号或图案,随后发展成为符号,再从符号到音素,最终演化为语言。
文字革命使得信息的保存,传播和阅读都变得更加容易,也扩展了人类思想传播的范围,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
二、印刷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印刷术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进步之一。
印刷革命从1450年开始,岛国伟大的德国人哥登堡(Gutenberg)发明了活字印刷机。
通过它,大量的书籍可以迅速地印刷出来,便于传播。
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发展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印刷革命大大提高了全民的文化素质和阅读能力,有助于普及知识,使得欧洲各国的人民接受新思想,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带给人类文明繁荣和发展的新时代。
三、电信革命电信革命在19世纪末开始,随着电报技术的诞生,人类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革。
电报的使用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增加,信息变得更加即时、准确,传递信息的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随之而来的则是电话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加速了社会的扁平化进程。
电话技术成为人类传播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促进了现代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
电视革命从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彩色电视技术的诞生,电视成为了普遍的家庭娱乐方式,也成为了人类传播史上的另一次巨大的革命进步。
电视可以将图像、音频和文字相结合,展现给观众。
它不仅具有广告、新闻、娱乐等多种功能,而且还能够改变人们的视觉效果,填充人类的文化生活。
第二讲 人类传播历程 符号与意义

二、文字传播时代
• 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时间。 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 ——空间。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 据 。
•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 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 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 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 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符号 • 费尔迪南·索绪尔:“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 所产生的整体。” • 能指是符号的形象,所指则是符号指涉的心理上 的概念。 •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 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 部现象。 • 一方面它是意义的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另 一方面它具有能被感知的客观形式。在符号中, 既有感觉材料,又有精神意义,二者是统一不可 分的。
传播学概论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符号与意义
壹、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 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在于劳动 。 •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通过劳动不仅改造了自 然界,也改造了人本身,改造了人类社会的传播, 使它具备了其他动物界传播所不具备的能动性和创 造性。 传播媒介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科学技术的进步, 同时也受到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 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
• 从媒介普及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
初级信息化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信息传播的规模扩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的规模不断扩大,超越国家和地域的界限,逐渐与全球接轨。
2、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传播方式也发生显著变化,从传统传播方式
如杂志、报纸等,到如今的网络、社交媒体等。
3、传播的频率加快: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也与
日俱增,几乎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立即得到反馈,迅速全球传播。
4、信息传播的代价更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的成本也急剧降低,几乎可以实现与世界任何角落的无缝对接。
5、信息传播的质量更高: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信
息的高质量和强有效性也正在不断构建上网文化。
人类传播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点

人类传播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点近百年来,有关人类起源的证据,随着新的人类化石的不断发现而不断增加。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分析研究,人们逐渐明确了人类从出现到发展为现代人的一个总的轮廓。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人类传播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点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特征:(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
2、文字传播时代特征:(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特征:(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
4、电子传播时代特征:(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关于人类起源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源的见解仍不统一。
通过科学家上百年的研究和争论,目前为多数科学家认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陆曾经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变动,形成了巨大的断裂谷。
断裂谷南起坦桑尼亚,向北经过整个东非,一直到达巴勒斯坦和死海,长达8 000 km。
断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地的森林古猿也因此而逐渐分化成两支:仍旧生活在森林环境中的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现代的类人猿;生活在断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由于森林减少,不得不经常从树上下来寻找食物。
人类传播的历史,过程与模式

五、电子传播时代 ——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时代 1、电子传播工具的演进 • 电报电话: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 莫尔斯发 面了第一台电报机 • 1844年,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 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 1858年,跨大西洋海底电缆竣工,接近于实 时传播的远距离信息传递成为现实 • 电话:1876年,贝尔研制成功电话系统
►
[日常生活类金奖]34座的校车上挤了118个孩子 钱江晚报 唐光峰(18)
独守“空巢”的爹娘哟! (17-3湖北日报)
►
[非突发新闻银奖]新疆大风吹翻火车 作者:南方都市报 谭 伟山 (18) 2007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 次列车遭遇13级大风,11节车厢脱轨。 看点点击:大气、辽阔,看似美丽的风光中,脱轨的火 车显得不真实。但正是与真实的剥离感造就了图片的震撼。
二、口语传播时代——人类传播的第一阶段
4、口语传播的优缺点 • 最基本的、最灵活的、最常用的传播手段; 亲身传播 • 能量有限,传播距离有限 • 稍纵即逝,记录性差
三、文字传播时代——第二座里程碑
1、时间段:从文字产生到复制技术的出现, 约公元前4000年 2、特点: • 最早是象形文字,逐渐向表意文字演变;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的符号系 统。
– – – – – 1946美国制造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重达300吨、体积庞大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光纤研制成功; 1956年,美国安培克斯推出第一台录像机 20世纪50年代,英美开播有线电视 20世纪80年代,ISDN出现(由电脑中心控制,以数字电路大规模 交换信息的系统。1957年,苏联发射通讯卫星
2007假新闻照片
• •
《警民接力大营救》(作者:钱 程, 《大众日报》16-1) 2005年8月8日17时许,肆意的台 风“麦莎”把在青岛市崂山沙子口 湾观海的一女子卷入海中。途经此 地从河南来青岛打工的魏青刚奋不 顾身,3次跳人波涛汹涌的大海与 “麦莎”搏斗,搜救落水女。在沙 子口边防派出所干警协助下,经过 近40分钟奋战,终将这名女子救上 岸。 一幅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应该具备典 型环境里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这三 大要素。魏青刚被评为“感动中国 "2005年度十大人物第一名,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类发展的六个阶段_1符号和信号时代2

人类传播发展的六个阶段1符号和信号时代2、说话和语言时代3、文字时代4、印刷时代5、大众传播时代6、网络传播时代讯息是指传达一个具体内容的一组符号化信息。
传播的四种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符号就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大众媒介的积极参与者和反馈源。
反馈原意是指控制系统中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
传播学认为,反馈就是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各种反应。
媒介,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凡是延伸人体的东西都属于媒介。
印刷物是眼睛的延伸、电话和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等。
2.媒介即讯息,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起一种新的尺度。
因此,媒介本身就带来讯息,媒介本身就是讯息。
3.冷媒介和热媒介,所谓热媒介指的是能够“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某个感官的媒介,而冷媒介恰好相反。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同诺利-纽曼提出的。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的区别大众传播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这种传播中传播者职业化,讯息大量、快速复制,传播媒介也是机械和电子设备系统,受众非个性化。
大众传播是社会化的传播。
网络传播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它突破了大众传播大众化、非目标性、单向、区域传播的障碍,使得传播走向个人化、目标化、双向和全球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需要坚实的技术基础有有线电视、卫星通信、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等。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就是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PPT课件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1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2
知识目标:
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的区别 人类传播发展的五个阶段 五个阶段的特征 媒介技术的作用
3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自然界的传播现象
传播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植物界以一些特有的方式传递着信息。
如向日葵总是“朵朵花儿向太阳”,而其一枯一荣 则代表着生命的轮回;
“夜来香”,“昙花一现”,“八月桂花遍地开”, “冬虫夏草”, 等等,植物在自然而然表达着自己 的生命状态。
4
向日葵 冬虫夏草
桂花
昙花一现
夜来香
5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
发光
6
超声波 声音
动作
7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动物世界传递信息是自然界信息传播的相 对高级的形态。动物世界传递信息的常见 方式或信号有以下几种:
• 1.分泌气味或体液 • 2.发光 • 3.发声 • 4.动作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 更多的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 后天的系统学习;
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人类能以最小体
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 (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 号系统的根本特征。
12
第二节 到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前语言传播时代
13
一、口语传播时代
14
二、文字传播时代
但是,正是意义日益丰富的姿态传播开启了人类传播的 闸门。人类传播的媒介日益高级,并一步一步脱离身姿, 实现体外化。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综述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信、电话、唱片、 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等等。这 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 收一方也要使用机器。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 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 的社会”。
信息爆炸:信息量正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
到十九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纽约出现了第 一种真正的大众媒介——便士报。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是实现了信息的 远距离快速传播。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第一台实用 电报机,1844年,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 开通,第一封电报内容:“上帝,你究 竟创造了什么?”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
经济上,单一的小农经济结构造成了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 周期性的动乱与贫困,在资金与物力上,妨碍了大规模的 印刷机构出现和普及。
文化构成上,中国民族书面语言——汉字的特点,也在一 定程度上使活字印刷术在汉文印刷中应用时,速度与价值 远逊于它在西方拼音文字印刷中的应用。
德国成为现代报业的先驱,1609年德国的 《报道与新闻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 为周报,每周一张。世界第一张日报诞生于德国, 1660年,《莱比锡新闻》创刊,最初为周刊,后 改为日报。
1 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 2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发展角度看,电子媒介形成了 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象信息系统。 3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
电子传播媒介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
传播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 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传播媒介发展史概略图
1045年,宋代毕昇发明胶活字印刷术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信息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 要甚至更为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以发展的社会。
• 2.2.3 信息社会的特点
•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 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2.2.4 高度信息化阶段的来临
• 1993年,美国率先提出了“全国信息高速公路” 设想。 • 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三金”(金桥、金卡、金关)
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信息系统工程。 • 1997年,我国又进一步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
针。 • 1998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发展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的战
第二章 人类传播
•2.1.1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
•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 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是一 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2.1.2 口语传播时代
• 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的传 播手段。
•2.1.3 文字传播时代
•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巴勒克拉夫概括了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2)文字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2.1.4 印刷传播时代
•“地球村 ”
•2.2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2.2.1 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威尔伯·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
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
所以说语言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
语言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
和发展的进程,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里程碑。
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就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真正进入了传播时代。
首先,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类的有限记忆力;
第二,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传播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也就随之产生。
原始社会中,人类尚不具备完善的语言能力,更没有文字帮助记载,传播属于最初萌芽阶段。
后来,随着人类语言器官的日趋完善,加之文字系统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传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被打破,曾经发生的事件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无论过去多少年,只要文字在,传播的过程就永远不会中断。
文字产生后,人类传播有了一种崭新的方式,但文字的记录
也自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最初人们将文字刻在兽甲和龟壳上,后来有发明了类如笺竹这样的物品记录文字,随后蔡伦发明造纸术,人类文字传播逐渐过渡到以纸为凭借的阶段。
纸张轻便,易于携带,而且造价比较低,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然而,手抄毕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而且由于手抄借助人力,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缺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先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印刷术的发明并且完善使得人类传播精确快捷,它的对外传播更使全世界受益匪浅。
我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
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印刷技术也迅速的改变着面貌。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人类的传播方面,印刷术产生之后,大量的文字典籍可以更为方便,更为准确的保存下来,更重要的是,印刷术可以为文字提供诸多复本,这些复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世界上每个角落,由此,世界各地的人可以通
过文字联系在一起,全球化的传播也依赖印刷术逐步得以实现。
现代传媒的出现和兴起更是让人类的传播轻而易举的得以实现,我们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