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思想政治必修三教学设计(Word版)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一单元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亲 含义
身 经
感性认识
历
局限性:不能知道感知范围之 外的事物。
抽
狭义
象 思
理性认识
维 含义
广义 思 维
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认识的高级阶段。
一、思维的含义
(一)思维的含义
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感性认识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 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 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 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 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 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 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 语大理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三个特征。题干中由“暗香”推断出 “不是雪,而是梅”是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现实进行的间接认识,属于思维 的间接性,而这种推测同时也是思维能动性的体现,②③正确;①④与题意不符。
5.2022年3月12日上午,某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通过观看学习强国学习平 台的视频,集体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这 旨在( ) A.发挥思维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B.发挥思维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C.发挥实践对思维的积极作用 D.以科学思维促进实践的发展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的内容,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品德和公共参与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政治课程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因此,针对这一教学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掌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意义;(4)提高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5)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使他们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政治理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组织课堂辩论、演讲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注重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2)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决策及其意义;(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大决策及其意义;(2)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富起来: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强起来: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推动国家发展、保障人民福祉方面的显著优势。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方案5篇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方案5篇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方案1一、重点难点1.重点各类银行的职能2.难点银行的体系和职能二、教学方法本框介绍的是各类银行的性质特点,学生较易发生职能上的混淆,因此,采用对比的方法,较能鲜明地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便于掌握。
同时可采集部分资料,给学生加以介绍,加深对有关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比较导入法问学生见过“中国银行”没有;见过“中国人民银行”没有二者是不是一家银行如果不是,那它们有什么区别有关内容就是本框所讲的。
引出本框内容。
2.复习提问式为了使导入新课做到承上启下,可采取先复习再导入的方法。
设问:银行的含义是什么银行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对其内容的回答,进一步指出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见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银行,那么我国银行是怎样分类的各自的职能怎么样这便是第二框的主要内容。
3.直述导入式本框题的基本内容是讲银行的主要职能,根据第一框题的内容,已经大体介绍了银行的基本业务。
所以本框题就从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做的具体工作入手,引出这些具体工作不是某一家银行所能承担的,而且同是贷款,像三峡工程、工商企业或农村居民个人,情形也是不一样的,这就直接引出了了解银行分类及其职能的必要性。
主体内容教学1.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讲清一点,我国现阶段银行分类和依据是按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各类银行的性质和职能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类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然后完成以下表格:投影表1: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上表,教师加以总结。
投影资料1:中央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无论是银行金融机构,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都要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和管理。
中央银行的设立,使得政府拥有了一个管理全国金融机构和货币金融活动,从而能有力地贯彻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权力机构,所以,人们常把中央银行称为“银行的银行”。
投影资料2:商业银行是我国在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中由过去的专业银行改变而成。
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3篇
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3篇导读:本文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3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多样性难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
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这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本节课探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展示不同的建筑,这些建筑承载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探究一:多媒体展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下纷呈的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①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第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第二: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小试牛刀:1、2013年3月13日,是农历的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 民族节日属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①观点正确;②③属于民族节日的作用,正确;④观点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4.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逻辑推理过程,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知识储备: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逻辑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基础。在此基础上,本章节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逻辑思维知识,提高其在政治学科中的应用能力。
3.兴趣与动机:高中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动机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政治现象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利于激发其学习逻辑思维的热情。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学目的:
-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掌握程度;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对本节课的逻辑思维基本要求进行回顾和总结;
2.结合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总结逻辑思维在政治学科中的应用,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求: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能够直观地展现逻辑思维在政治学科中的价值。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要求:独立完成,书写工整,注重逻辑推理过程,确保答案正确。
4.阅读一篇关于逻辑思维的文章,并撰写读后感。文章可以从政治学科相关的书籍、杂志或网络资源中选取。要求:读后感不少于400字,体现自己对逻辑思维的理解和感悟。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二)讲授新知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法治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法治观念。
2. 教学难点:(1)课程内容中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理论;(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针对重点内容,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解;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4.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2)设计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程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2)准备相关案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程主题。
2. 讲授新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讲解课程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课程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5篇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5篇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5篇政治老师要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理解适应并能够针对高中生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教学,不妨来写一篇高中政治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本期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通过开学几天对学生的了解与熟悉,发现本届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思维比较活跃,上课课堂教学秩序良好。
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识认识还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需要用心钻研。
三、教材分析本册书包含五个单元十五课的内容,涉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三个板块,其中第一单元让青春充满活力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克服闭锁心理以及怎样与异性交往;第二单元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属于道德教育范畴,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第三单元关注经济生活属于法律常识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经济生活,如何维护自己的基本经济权利,做一个合理的消费者;第四单元做负责任的公民属于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责任,为什么要学会承担责任以及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五单元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中属于法律常识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懂得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怎样去获取法律保护以及加强自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
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
做到授课胸有“书”,及时检测。
9-4全民守法(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9.4全民守法讲授新课(25分钟)议题一:什么是网络暴力?播放视频,思考以下问题:1.视频中提到“无端的外貌攻击”就是网络暴力,你是否认同?2.自主学习本节课知识思考,视频带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议学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观看视频,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议学问题。
学生总结:(1)网络暴力的危害:①混淆真假:网络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过程,这期间,混淆了对与错,真假难辨。
②侵犯权益:参与者非理性的攻击侵犯了网络暴力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
③影响价值观:网络暴力行为的频繁发生,会危害网民的道德价值观。
④影响社会和谐:网络暴力的肆无忌惮,破坏着公共规则、打破着道德底线。
(2)启示:①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②拒绝网络暴力,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同时也要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
③父母要履行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同时国家要加大力度打击违法行为。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内涵: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原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设计意图:利用最近比较火的高三女生网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共鸣。
通过观看网暴经过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视频能够直观感受到网络暴力带来的伤害,然后对学生连续进行发问看完视频后有何直观感受?让学生切身感受网络暴力的危害,要想减少这些危害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需要我们一起学法守法。
议题二:为什么会有网络暴力?教师活动:结合材料分析,网友为什么会发表这些言论?学生活动: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被网暴(人肉搜索、发帖造谣等),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结合材料探讨,如何才能推进全民守法,拒绝网络暴力呢?议学提示:(1)①保存证据。
最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分析】1、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是第三、第四两课的一个延伸和升华,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则要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立足课时结构:《文化创新的途径》则是在第一框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决定与反作用”知识原理讲解后,进一步了文化如何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创新,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最后则分析了文化创新中两种错误的倾向,归纳出我们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基本途径:正确处理两对基本关系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通过实例的播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辨别文化呈现的特色与不足(2)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范围的合作讨论,产生智慧的火花。
(3)深入、辨证地思考问题与创新的能力:结合具体生活实例,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初步具备事物不断发展,文化需要创新,人生追求进步的价值发展观和人生观。
(3)能辨证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教学重、难点】(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三二一”教学法(三学:学生自学,小组竞学,教师导学;两练:课上练,课下练;一小结)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环节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生展示自学成果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___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案设计: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图片导入)图片中的地方是什么地方?你去过你们的居(村)委会吗?你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第三个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新课讲授(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探究一:有同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拍到这样一张照片,元和街道平里村的办公楼前挂着三块牌子,分别是“中共元和街道平里村支部委员会”“元和街道平里村村民委员会”“元和街道平里村村务监督委员会”。
大家提出了不少问题。
A.这三个机构是层级相同的村级组织吗?B.村务监督委员会与另外两个机构是什么关系?C.三块牌子挂在一起,说明三个机构的组成人员是一样的吧。
D.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他们管的事情是一样的吗?E.村委会是如何产生的?查找资料,为同学答疑解惑(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探究三:某村要制定村规民约,村民们畅所欲言。
A.我觉得应该规定村里重要事项要定期张榜公布B.我想把牲畜毁坏他人庄稼被打死,不赔偿写进去。
C.我看村规民约,让村委会主任定就行了你认为哪些意见可以采纳?哪些不采纳?为什么你还会补充哪些建议?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过渡: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吧。
①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和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探究四:某村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集资偿还为修水塔所拖欠贷款事宜,到会113,108人赞成,由于多数村民支持集资工作,不到一星期就完成了。
高中必修三政治教案
高中必修三政治教案【篇一: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套教案(表格版)】【篇二: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塑造人生》精品教案】课题: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比较少,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体验优秀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在形成中,本课知识贴近生活,且前一个框题的学习为本框相关难点知识做了铺垫,所以由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进行简单分析,是学生能够做到的。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共享,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文化的含义2.文化的特点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小试牛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答案要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肯定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合理的成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是消极被动,毫无目的。
只有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才能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
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过渡: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化殿堂,感受文化力量。
情境导入:(1)总有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文学作品让你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2)总有一部电影、电视剧曾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高三思政选修3逻辑与思维_《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精品教学设计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课堂作业及答案展示:
展开讨论,通过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
进而说明科学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讲解成语“纸上谈兵”“指鹿为马”等说明不科学思维的缺陷。
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二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布置探究任务:(15页的探究与分享)
《隋书·律历志》载:“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汭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胸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早在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就推算出圆周率的值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圆周率的密率为355\113,约率为22\7。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圆周率这个数值。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探究科学思维的含义
通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不科学思维的缺陷,进而树立科学思维的意识。
通过祖冲之的科学成就,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进而理解科学思维的意义和基本特征。
透过陈云同志的名言、钟南山的事迹,理解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这一特征。
通过讨论,明确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从而增强科学思维的自觉性。
人教版(2019)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3.1思维形态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1【设计思想】通过汽车价格变动这个生活例子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汽车价格涨跌的等经济现象,来发现、总结、归纳经济的常识。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视频、文字、图片资料等信息有机整合,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做到教学直观性、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教材第二课是接着第一课货币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的。
用货币购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毫无疑问会涉及到价格这一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
经济生活中价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材由浅入深地介绍价格变化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
同时价格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
价格变化对消费者产生的这些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价格变化还对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本节知识也是新课标中新增内容,教师必须讲得透彻,而且也要讲得生动有趣。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
对生活中的现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但可能缺少对现象的本质的、深刻的分析。
他们正需要在学习中加深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培养和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针对经济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2. 掌握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3. 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和义务。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政治的定义及其功能-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分配-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第二单元:政治制度- 我国的国家机构设置- 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机关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政党制度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第三单元: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公民基本义务的履行-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和协调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社会现象来说明抽象的政治理论。
- 开展角色扮演和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政治话题的兴趣。
-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知识讲解- 系统阐述每个知识点,确保学生对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 结合时事新闻,展示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互动探讨-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某一政治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辩论,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实践操作- 安排模拟活动,如模拟选举、模拟立法过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社区服务、公共政策建议等。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即时的解答和反馈。
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期末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测试,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政治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每节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哪些教学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全套详细教案教学设计附课堂练习题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好本单元,你就会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通过感受文化,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力量;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主要内容】本单元阐述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统阐述了文化的产生和作用。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又分两个框题.一是体味文化;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主要内容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与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也分为两个框题,一是感受文化的影响;二是文化塑造人生。
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三、课程标准:1.1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 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单元导语: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优秀5篇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优秀5篇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本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重点突破三个内容:一是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二是正确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三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本框包括以下三个目。
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生活对我们的影响;二是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撑;文化生产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
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
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特点,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所坚持的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2)认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3)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讨论、探究、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社会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喜”与“忧”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追求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影响的意识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高三政治必修三教学设计
高三政治必修三教学设计狠抓基础是成功的基础,持之以恒是胜利的保证。
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③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辉煌。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六、【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背景音乐:SHE的中国话)(引言)今天观看了巴西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在感叹桑巴热情的同时,我又想起了我们北京举办的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
让我们通过视频再来品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元素)提问:这些中国元素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征?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引导过渡]提到中华文化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课件展示]看到这些视频资料告诉我你的感受是什么?[引导过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的奇观,外国有吗?外国人称我们中国为china,因为只有我们有china,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首先体现在他的独特性,既在世界的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板书:一、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之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两个主要方面下面我们就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来体会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板书:1、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
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
中国文学艺术你知道多少?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文学、书法艺术、瓷器艺术[问题探究]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概括文学艺术的地位作用特点吗?[课件展示]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思想政治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达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原则,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哲理,明白人生的道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设计理念1、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生活化。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课依托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人生故事”展开,从屠呦呦的事迹中让学生感悟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为自己制定人生规划,从而实现知化与能力的目标。
2、新课程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对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愿说,有话能说。
因此,根据屠呦呦视频以及所给材料,设计好问题,是本课的一项重要工作。
问题的设计切入点要小,思维含量要较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3、政治课要着力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建构能力,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一轮复习课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把握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在前面课程的内容基础上解决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节课的前面两节课主要解释了什么是价值、价值观等基本概念的含义,并且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阐释:第一,明确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第二,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之后,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的问题顺理成章就提了出来。
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是针对第一轮复习的,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的知识在高二新课教学时已经掌握了,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即要巩固上述教学目标,更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同时,高三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又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破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完善并优化“人生价值观”的知识体系的建构,理解学科逻辑,强化专业术语。
把握人生价值观的考情和考向,“记得住、写得出、用得上”人生价值观的主干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
方法与途径: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领会启示类材料性试题解题方法和答案生成过程;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发展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
情感与评价: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坚定拼搏高考和人生的坚定信念;感悟榜样的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传统手工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教学难点: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2、促使学生“知行合一”,能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篇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
主要内容简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2)中华文化表现为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中华文化又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三、学法和教法分析1、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2、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通过设计再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一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②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过程与方法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③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辉煌。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六、【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背景音乐:SHE的“中国话”)(引言)今天观看了巴西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在感叹桑巴热情的同时,我又想起了我们北京举办的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
让我们通过视频再来品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元素)提问:这些“中国元素”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征?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引导过渡]提到中华文化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课件展示]看到这些视频资料告诉我你的感受是什么?[引导过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的奇观,外国有吗?外国人称我们中国为china,因为只有我们有china,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首先体现在他的独特性,既在世界的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板书:一、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之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两个主要方面下面我们就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来体会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板书:1、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
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
中国文学艺术你知道多少?[课件展示]中国古代文学、书法艺术、瓷器艺术[问题探究]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概括文学艺术的地位作用特点吗?[课件展示]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引导过渡]刚才我们品味中华文学艺术的味道,如果说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堪称独树一帜,那么我们的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更是当之无愧的“独领风骚‘板书: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问题探究]:科学技术知多少?(1)列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口气能说多少?(2)世界的科学技术有那些?(3)对世界的影响如何?[合作学习]请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并分析科学技术的地位播放视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都江堰[合作学习]请总结归纳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和意义。
(幻灯片)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引导过渡](展示地图)在华夏大地上诞生的中华文化受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板书二、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之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观看视频:山东煎饼[交流讨论]1、山东煎饼和其他地方饮食有什么不同?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分成四小组,请学生代表回答问题[问题探究](1)分析区域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老师总结](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问题探究](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各区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带有明显自然环境特色和社会人文特点的地方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引导过渡]在这片华夏热土上生活的是一个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板书三、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之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56个民族56朵花,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生活动]你所知道的民族服饰饮食歌舞文字(实际操作中的活动环节是:我来表演你来猜。
即一个学生表演某个民族的礼节动作或描述服饰、语言等,让另一个同学猜。
)[问题探究](1)说说某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作出的贡献(例如:旗袍,萨其玛)[老师总结]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同时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都是民族的瑰宝中华的骄傲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终上所述。
绚丽多姿的区域文化,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不仅增添了中华文化的亮丽色彩。
而且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既相互碰撞、交融借鉴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