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与应用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
绩效管理与应用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1 国外研究现状境外学界较早将绩效管理纳入到了研究范畴,并获取了诸多经验,研究领域在界定绩效方面的研究持续增多,很多新的定义陆续出现,这也为深入分析“绩效管理”提供了支持。
在目前产业结构升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市场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相应的市场竞争也更复杂,这也促使绩效管理相关研究进一步发展。
以下对国外关于绩效管理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1.关于绩效管理目标Marković (1980)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绩效管理体系研究时,应该从战略管理视角出发进行总体全局研究,有效的结合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从而提高研究的应用价值,使得绩效管理为企业管理目标实现提供支持。
Dagmar (1983)在此方面研究中针对绩效管理与考评间的关联性展开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实践价值。
根据所得结果发现进行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可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在调查了解基础上,明确目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然后综合应用相关理论工具提出一些改进绩效管理的方程。
Elina(1995)认为绩效管理过程中,重要工作之一为改进企业和个人的绩效,为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Iwona(1998)此进行了理论研究,其发现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在企业日常管理和发展的各阶段都应该进行适当的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和企业发展目标关联起来,可有效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支持。
Yunikewaty(2009)探讨了绩效管理的实践价值,企业在追求目标的进程中,绩效管理可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2.关于绩效管理内涵从绩效管理的内涵角度进行分析可知,这种管理应该从组织和员工层面出发,通过适当的绩效管理可有效的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Cláudia(1983)所做的研究结果表明,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如人力资源体系,企业文化、战略、计划等,且其影响因素也很复杂,因而在管理中应该突出绩效管理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这样才能保证其总体目标实现。
文献综述
二、当前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英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发展水平无论从审计理念,审计体系,审计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比较领先地位,这对于我们比较有借鉴意义,而且,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都了长足的发展。
英国是当前国际上开展绩效审计水平较高、较成熟的国家,组织了部分审计机关和内审机构的负责人组成赴英国绩效审计培训调研考察团,了解了英国的审计情况[1]。
英国政府绩效审计有着比较长的历史,早在上世纪80 年代,英国国家审计署就出版了旨在指导绩效审计的小册子《绩效审计概要》,其中对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作了明确的解释。
1982 年英国颁布了《地方政府法》,规定绩效审计是审计委员会的工作范畴。
1983 年公布的《英国国家审计法》首次从法律的角度表述了绩效审计,通过绩效审计,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合理运用。
《审计实施规程》是英国绩效审计的主要法律依据,对审计人员的权力、责任(包括审计单位的责任)规定得很明确,体现了许多现代审计理念。
英国绩效审计普遍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独立性、公正性和透明性,这些原则成为审计人员遵循的框架性业务规范。
纵观英国国家审计署、苏格兰审计署、威尔士审计署以及一些地方审计机构的审计实践,英国绩效审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特点:(一)绩效审计环境——已经形成议会和政府大力支持、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专业机构积极配合、社会和公众广泛关注的良好氛围。
(二)绩效审计立项——始终贯穿着重视民生、关注安全的主线。
我们翻阅了国家审计署、苏格兰审计署、威尔士审计署以及一些地方审计机构近期开展的绩效审计项目公告,感到大多涉及医疗、教育、社保、住房和弱势群体救助等民生问题。
(三)绩效审计评价——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却有明确的评价依据。
在英国并没有审计机构自行提出所谓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审计中只是依据既有政策和法规,依据各行业规定和各专业标准,依据同类事项约定或平均的指标,依据有关专家研究的结论去做出判断。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作者:李弘知来源:《商情》2014年第31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也提出了要求。
本文首先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发现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一、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成果回顾(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界定。
1.关于绩效审计的称谓国际上对绩效审计的称谓较多,有货币价值审计、有效性审计、效率性审计等;在我国,主要有经济效益审计(娄尓行,1987)、管理审计(王光远,1996)。
2.国内外关于绩效审计内涵的界定在国外,政府绩效审计通常界定为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系统地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的,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为实施监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方面进行决策提供信息;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以进一步改善经济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绩效的经济监督活动(王会金,2004)。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与作用。
1.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有两目标说和三目标说。
其中两目标说主要是解除受托责任和实现决策有用(谢志华、孟丽荣和余应敏,2006),三目标说主要是指评价所审项目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
2.政府审计的作用李凤雏,王永海,赵刘中(2012)从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为监督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制约公共管理权力、推动民主法制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
王晓梅(2007)以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基础,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在于社会契约理论与人民主权学说、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绩效审计作用在于评价政府工作的成绩和效果,解决人民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政府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时控制公共服务社会化不过于偏离正常轨道。
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综述
从绩效 审计 的提 出至今 已半个 多世纪 。几十年 来 ,世 界 宪 法 国家中 ,更 多 的是 采取宪 法典及其 修正 案形式 ,如中 国 各国尤其是西方经济发达 国家有 的已经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有 利亚 、加拿大和德 国,绩效审计约 占其 审计资源分别为8 % 5、
8% 0 、6% 0 、4 % ( 家 义 ,2 0 ) 。 0 、7% 0 、5% 0 刘 04
2 0 年 ,湖北省财政厅率先在恩 施土家族 自治州选择 5 01 个行政 来制约市场运行导致更多福利成本,因为短缺竞争导致寻租。 事业 单位进行 了评价试点 ,开始 了我 国真正意义上的预算支 出 人 们 往 往 认 为 , 市 场 竞 争 提 高 了 绩 效 。 但 是 , 官 员 通 过 行 政
绩 效 审计 ( 助 来 , 20 ) 。 桑 09 许 可 证 和 寻 租 等 方 式 阻 止 竞 争 也 是 可 能 的 。R S — c e m n o e A kr a
我国审计署2 0 至2 1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 出,全面推 08 0 2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 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可 见,
(o lt ,2 0 P l i t 0 3) 。
在我 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研 究已经有近2 年的历史。从上 O
个世纪8 年代初我 国开始试行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开始, O 政府 绩效 审计 体系 的研究就开始在不断的探索和创 新中完 善。
在 政府 绩效 审计与 市场竞 争之 间 的关系方 面 ,K u g r r e e (9 4 1 7 )第一 次强 调这一 因素 ,相对 于税收 ,通过大量 限制
转 移支付 方面 ,国外对转 移支付 的审计 有健全 和完备 的相关
法律 ,而 且遵循确 保实 施的原 则 ,执法 十分严 格 ,重 视审计 部 门在预 算监督 中的作 用,进行 全过程 监督 ( 王钰 、王稳 , 二、政府绩效审计 与其他领域关系的研 究 直 以来 ,政府绩效审计体系 的研究强调审计的鉴证和评 2 0 ) 。 03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的文献综述
43
内 蒙古
科技与经济 2006 年第 23 期
KE JI YU JING JI
财 经 论 坛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的文献综述
闵晓蕾
( 苏州大学 商学院 , 江 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 :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 , 由于政府公共支出的日益增加和公营企业的大量涌现, 人们对政府 部门支出的效益越来越关注 。同时, 随着社会民主意识的增强 , 人们开始不仅关心公共支出的合规性 , 而且更关心它的效益性 。政府绩效审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和要求而出现的 。绩效审计的出 现使政府审计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政府经济责任的内涵 。政府绩效审计在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得到较快发展 , 到 20 世纪 90 年代 , 绝大多数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审计已完成了 从以财务合规审计为中心向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 形成了以绩效审计为主,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 存的现代政府审计格局 。本文就试图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 绩效审计 ; 理论 ;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F239. 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7 6921( 2006) 23 0042 02 1 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R E 布朗 ( 1992 年 ) 认为 , 绩效审计就是对一 个工作项目的效益和效果进 行的分析。 1994 年美 国会计总署修订的 政府的机构、 计划项目、 活动和 职责的审计准则 认为, 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 系统 地检查证据, 以实现对政府组织、 项目、 活动和功能 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标, 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性, 为 采用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以便实施监督提 供信息。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1986 年在悉尼会 议上对绩效审计提出的定义是 : 对公营部门管理的 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 性的评价。 英国 国家 审计 法 认为, 绩效审计是对政府部门或其他相关组织为 履行职责而使用所掌握资源的积极性、 效率性和效 果性进行检查。此外 , 德国联邦审计院、 荷兰审计院 等对绩效审计都有类似或近似的界定。因此, 国际 上对绩效审计主要采用 3E 定义, 即指对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 我国学者除了基本赞同 3E 定义外 , 主要是对 经济效益审计加以界定。竹德操等 ( 1997 年 ) 认为 ,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 对 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 系统的 审查、 分析 , 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 潜力, 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促进其改善管理、 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 。李凤鸣认为 , 它是 以 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 以促进经 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 。尽管对于政府 绩效审计的各种解释 , 有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 , 即 : 政府绩效审计的组织实施者是各级政府审计机关 ; 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对象是公共资金; 政府绩效审 计的手段是对被审单位使用公共资金的经济性、 效 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 2 政府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产生较早 , 但真正兴起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 随着 国家公共开支的大幅度增长 , 经济资源与需求矛盾 的日益尖锐, 人们对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 确支出经济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审计的范围 发生了很大变化, 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 中心、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 段。 70 年代以后, 政府绩效审计在美国、 英国、 加拿 大、 瑞典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同时纷纷 通过有关强制性立法将其纳入法定审计 , 并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 2 1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最早的国家。 1945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联邦公司控制法案 , 它要 求公营企业应将年度经营预算和工作计划经预算总 局提交总统和国会 , 由审计总署进行审计。审计总 署不仅应直接评价公营企业的合规性, 而且应对管 理效率和内控系统的效率加以评价, 并向国会报告。 在 60 年代美国审计总署率先把注意力转向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 ( 也称 三 E 审计 ) 。例如, 曾 进行年支出达到 200 亿美元的联邦机构及其事务审 计和国防项目审计。 进入 70 年代 , 美国审计总署的 三 E 审计走向 准则化。 1972 年, 美国审计总署制定了 政府的机 构、 计划项目、 活动及职责的审计准则 , 提出了 绩 效型审计 的要求 , 这在国家审计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份被称 为 黄皮书 的审计标准 对绩效审计的内 容、 实施和报告作了具体规定。从此 三 E 审计走 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 并得以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 美国政府审计工作量的 86% 以上是 从事 三 E 审 计。
(可参考)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研究
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研究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研究市审计局朱金龙一、引言绩效审计的核心任务是评价经济责任,但其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受托经济责任的有关各方提供信息。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机制体制与制度缺陷还很多,绩效审计要想真正围绕政府责任发挥作用,实现"问效"基础上的"问责",就必须以目标需求为导向,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对象,以促进机制体制和制度的完善为目标,实现绩效审计宏观服务价值。
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论证法及经验总结法等,对美加等绩效审计发展比较完善的西方国家,就其绩效审计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专题分析,并结合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指出我国现阶段开展以"3E" 绩效评价体系为核心的审计内外部环境尚未成熟,在分析研究我国绩效审计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建立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模式设想。
建立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也是当前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需求的集中体现。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党委政府需求、政府性资金管理以及审计转型等内外部因素,都要求审计顺应宏观环境变化,向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转变。
本课题旨在借鉴国外绩效审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阐述现阶段我国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的核心思想、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目标定位,初步形成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理论框架。
结合对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式方法和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评价等具体对策方面的研究,构建我国现阶段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体系。
二、国内外绩效审计研究现状(一)国外绩效审计研究状况纵观世界审计发展,绩效审计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完成了从传统财务审计向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
目前美国的绩效审计比重已经占90%。
国外绩效审计总体上是围绕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开展,但在发展阶段、开展范围、质量技术、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不平衡性。
[政府,绩效,审计,其他论文文档]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探究
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探究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探究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显示出政策和实践的双导向性。
目前广泛认可的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3E性),这是由绩效审计的本质决定的,因此是所有的绩效审计的共性。
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格局不断朝经济全球化、文化一体化和政治多元化发展,各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政府宏观调控对解决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重要性;同时,近代民主的发展让纳税人愈加关注政府财政资金的运营和使用效果,至此,政府绩效审计作为受托责任观下的、作为市场机制替代的形式在财政公共服务中正式存在。
因此,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实施政府绩效审计能够为政府部门管理层提供独立的检查和咨询服务,帮助提供关键性、前瞻性决策的依据。
而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应对审计风险的必要手段。
鉴于此,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基于风险审计的中国特色政府审计模式,从而有力推进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和效率,弥补以往绩效审计重实践轻双导向的缺陷。
一、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二次世界大战引发国际大面积的物资匮乏、经济停滞,各国政府为缓解生产资料的紧缺局面纷纷增大公共财政开支,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政府公共部门财政支出的效益和经济责任,至此拉开政府审计由传统单一的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的序幕。
国外的政府绩效审计始于20世纪60年代新政府主义下宏观调控的强化,形成内部审计为主线的横跨管理审计和经营审计领域。
以Herman、Glen为代表率先开启政府绩效审计的实际应用研究。
至20世纪90年代初,Ellen(1993)等审计学者通过对美国州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提出政府绩效审计应作为法律监管的组成部分,Glynn,Richard Cyber(1985)对美、英、澳等六国政府绩效审计进行对比研究,带动西方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对审计准则的改革,将政府绩效审计作为改进城市管理的工作,促进该领域的概念、内容、目的和标准程序的改善。
综上,国外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有以下特点:定制相关审计准则,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规范政府绩效审计程序,形成适应本国国情的审计方法体系;初步制定统一审计结果的衡量标准。
政府绩效评估文献综述
政府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邓明11行管摘要:我国政府在世界潮流的影响下开始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已经渐趋完善,但是,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飞速发展相比,其在实践中的推进是缓慢的。
作为一种政府监督机制,政府绩效评估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及促进公共部门廉洁行政都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文献综述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加强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效率的重任,政府绩效评估具有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和改善政府形象等作用,受到各方的重视。
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业已走过了15年的研究历程。
但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目前为止,学者对政府绩效评估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界定。
由于对公共服务我们不能简单的像私营企业一样用利润去判断绩效,因此学者们对其概念的界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政府绩效, 在西方也被称为“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 其字面意义是指政府所做的成绩和所获得的效益的意思, 但其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政府“产出”的绩效, 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 又包括政府“过程”的绩效, 即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
政府绩效还可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 组织绩效包括一级政府的整体绩效、政府职能部门绩效和单位团队绩效。
(《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蔡立辉则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蔡立辉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一些学者所倡导的政府绩效评估不同于以往行政机关内部的“选优”、“评优”等简单评估方式,也不同于政府向人大做年度工作报告的形式主义,它在更多的意义上是指一套先进的管理体系,是将私营部门中的管理技术和公共部门的“公共性格”相结合的产物。
政府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政府绩效管理文献综述**:***学号:**********专业:人资20081班摘要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依据。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民主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使政府管理问题成为了各个国家发展与稳定的中心问题,使社会公平和民主成为政府管理的核心价值,从而要求政府更有回应性、更有责任心和更富有效率。
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不成熟,因此,本文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入手,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和研究,以期推动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层面的发展。
关键词:绩效政府绩效政府绩效管理1 政府绩效管理相关概念界定1.1绩效绩效指成绩和成效的总称,是指一定的组织及其成员在组织活动中所获得的结果和贡献及效率、效果,它是组织结构及组织成员知识、能力、技能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2政府绩效政府绩效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理解:宏观层面,是指整个政府为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求所履行的职能的绩效,具体体现为政治的民主与稳定、经济的健康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改善、社会的公正与平等,情神文明的提高等方面;中观层面,是指政府各分支部门即特定的政府机构,如何履行其被授权的职能及服务的质量等方面的绩效;微观层面,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业绩、贡献的绩效。
其中,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绩效为组织绩效,微观绩效为个体绩效。
不同层面的“政府绩效”的评价标准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政府绩效管理是一项涉及不同个体与部门的系统工程,通过责任的层层分解,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个人身上,但体现出的却是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绩效。
美国审计总署(GeneralAeeountingOffiee)习认为政府绩效主要包含以下闪容:(1)生产力:测量一个组织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及两者之间的比率,一般为“产出/投入”的比率。
(2)效果:决定着组织的产出与组织预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概述、相关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
结论部分强调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深入探讨了政庋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各个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审计理论、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绩效审计制度,加强对政府财务的监督和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发严峻。
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相关理论和方法,挖掘其中的问题和瓶颈,对于推动政府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政府绩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概念、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探讨,旨在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深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一、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水平。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能够帮助政府及时了解财务状况和绩效情况,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财政运作效率和效益。
二、强化政府财务透明度。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可以促进政府财务信息公开和透明,提升社会对政府财务管理决策的信任度,增加监督力度,有利于减少腐败和浪费。
三、促进政府绩效管理。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实施绩效管理,通过审计结果指导政府制定目标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促进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对于提升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提要在这个经济危机此起彼伏的关键时刻,如何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是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作为党的执行部门,在发展我国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作为政府审计子系统的政府绩效审计有着维护国家秩序、保证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完善社会主义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关键词:绩效审计;政府审计绩效审计又称“三E”审计,即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目标,通过对被审单位或项目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并最终促进其改善管理,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一、国外研究现状作为政府审计子系统的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产生较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各个战后国家公共物资缺乏、经济处于暂停或者发展极其缓慢状态,各国为发展经济,公共开支大幅度增长,经济资源与需求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人们对提高公共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经济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之,政府审计的范围由传统的单纯财务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
作为西方国家的老大,1945年美国国会率先通过了《联邦公司控制法案》,它要求国有企业应将年度经营预算和工作计划经预算总局提交总统和国会,由审计总署进行审计。
这代表着政府审计被委以重任时代的开始。
在六十年代,美国审计总署又率先把注意力转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也称“三E”审计)。
进入七十年代,美国审计总署的“三E”审计走向准则化。
1972年美国审计总署制定了《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及职责的审计准则》,提出了“绩效型审计”的要求,这在国家审计史上还是第一次。
1981年2月英国公共决算委员会发表了三卷本的报告书,名为《主计审计长的作用》,该报告主张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公营审计的总体结构进行规定。
1983年《国家审计法》颁布并于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该法第二部分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检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主计审计长可以检查任何部门、机构或其他团体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
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需求与我国当下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综述;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我国政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一是如何保证政府工作部门工作的公平、公正、效率性,已到达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如何达到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政府对国家资源以及资金进行的良好的运用;三是政府以何种指标对自己的工作成果的效率性进行评价。
相比于已经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是理论相对落后,因此需要更多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指导我们的实践。
本文将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一、政府绩效审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识与早年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绩效审计被认为是审计的延伸,政府职能的转变,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职能的认识也得到了拓展。
Edward M. Wheat (1991)提出了政府审计师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这一观点,提出并总结了绩效审计师的四个功能,绩效审计报告通常会围绕一个问题提出冲突的范围,并经常发现新的或潜在的问题;谢志华等人(2006)基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绩效手册》中对绩效审计职能的界定,结合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对政府资金管理、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等的作用,提出把政府绩效审计划分为两个层面;张立民(2009)提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目前不成熟,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在机制建设上,推进公众参与;在制度建设上,确立政府审计机关的主体地位;张荣(2015)提出国家政府绩效审计不仅可以增加政府对公共财政资源使用的透明度,确保政府绩效的经济性,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运用,贯彻政府的惩治腐败政策,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手段;郭露雪(2017)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坏境问题、公平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政府绩效评估文献综述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摘要]政府绩效评估在改进政府绩效、提升政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世界各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受到广泛关注。
在我国,为了适应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政府开始逐步引入政府绩效评估来改进政府绩效。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与西方相比依然存在一些差距。
鉴于此,通过文献梳理来分析归纳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助于提出更合理的措施来推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上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现状发展问题对策绩效评估作为改进实际工作绩效的一项管理工具,其产生和发展是伴随企业管理的扩展和深化而来的。
政府绩效评估基本上都是从企业绩效评估借鉴和演变而来。
政府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组织,其资源更多来源于公民。
公民非常渴望了解政府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其效率和效益怎样?这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原始动力。
但是,我国政府引入绩效评估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展开的,其发展历程比较短暂,“当前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1](P60)作为一个后发的追赶型国家,政府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政府绩效的高低则直接反映政府能力的高低。
因此,本文着力对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找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以期望更好地促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
一、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的发展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94年-1999年)。
1994年,有的学者翻译了大卫·伯宁翰的《英国地方政府中运用绩效评估尺度的观察》一文。
1995年,有的学者对英国组织绩效评估的历史、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介绍。
这一时期,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尚处在初步的探索时期,通过国内学者对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体系的介绍,政府绩效评估的思想开始进入中国,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和行政官员足够的重视。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作者:邹牧云殷文玺李靠队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21期摘要:以国家治理为视角,通过对基于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文章发现过去的研究较多着眼于预决算政府会计制度。
面对国家治理转型,政府会计权责制改革的急迫需求,目前我国的研究仍存在方法较为局限、研究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国家治理政府绩效审计是从传统审计体系中衍化出的,强调审查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审计。
1956年起,西方政府审计体系发生变革,逐渐从传统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至2017年已经基本形成以绩效审计为主的政府审计体系。
而中国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还处于成长初期,未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
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转型期,政府会计也开展了权责制改革,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已经于2017年1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今后的政府绩效审计将形成一个以预决算报告和权责制财务报告为基础的二维审计体系。
为了服务国家治理转型,本文从我国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基于权责制综合财务报告的政府绩效审计以及政府绩效审计对国家治理的影响这三方面着手,对以往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1956年,第二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会议提出要检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自此绩效审计思想开始出现。
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体系。
相较而言,国内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开始得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才开始萌芽,当时就有学者预言,绩效审计将成为我国未来政府等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方法(王会金,1993)。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国际接轨,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也全面展开。
有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有关政府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有关政府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多为纯理论研究,主要以分析发展制约、对比国内外现状以及提出改进对策等为主。
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研究
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的回顾,并总结英美绩效审计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绩效审计发展的局限性,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搭建绩效审计信息平台、注重培养审计人才的建议。
标签: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发展建议F231 国际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20世纪40年代是政府绩效审计的起源阶段。
美国是最早开始绩效审计的国家。
1945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联邦公司控制法案》,要求公营企业应将年度经营预算和工作预算计划预算提交总统和国会,由审计总署进行审计。
美国审计总署开始审计政府法人,实行“综合审计”。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国家公共开支的大幅度增长和公营企业的大批涌现,经济资源与需求矛盾日益尖锐,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关注,各国开始出现了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变。
1972年6月,美国审计总署在其“黄皮书”,即“公认的政府审计准则”中首次写入了“绩效审计”这一名词,规定政府绩效的审计目标为:一是检查财务活动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二是检查管理工作的经济性和效率性;三是计划在实践中的效果。
1983年,英国颁布的《国家审计法》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是“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运用其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及效益。
”并且,英国国家审计署认为货币价值审计中的货币价值=经济性*效率*效益。
20世纪90年代后,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审计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各国开始通过强制性立法将政府绩效审计纳入法定审计。
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要求设定政府财政投入的绩效目标和进行年度绩效考评。
澳大利亚1997年颁布的《审计长法》明确规定,审计署五项职责和权利中也有两项涉及绩效审计。
当前国际上展开政府绩效水平较高、较成熟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
虽然两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进程略有差异,但还是有着显著的共同点。
首先政府绩效审计均具有完善的法律保障。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述评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述评一、研究内容1.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
政府绩效审计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在英国称为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称为综合审计。
1986年,国际最高审计机构组织选择以“绩效审计”作为统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
绩效审计的提出打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框架,丰富了政府审计的内容。
之后,西方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绩效审计作进一步的界定。
(1)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观点。
Ronald(1986)认为绩效审计是一种以评价管理绩效为核心的审计活动,它并不一定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Guthrie(1989)运用Stewart(1984)关于受托责任的阶梯理论,将绩效审计发展为受托责任的五个层次以评价管理绩效。
这五个层次的内容是诚实性和合法性责任、程序责任、绩效责任、方案责任、政策责任。
(2)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观点。
Barzelay(1997)利用Lakoff(1987)关于概念和分类的理论,指出绩效审计、传统审计和项目评估的概念是通过认知模型来界定的。
Chelimsky和Shadish(1997)则认为绩效审计与评估存在差异,绩效审计履行监管和控制职责,监督公共团体的会计工作。
绩效审计不同于监督和普通的业绩测试,因为后者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而绩效审计是独立于管理活动的工作。
此外,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也不同于公司的绩效审计,因为后者属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而前者属于对公共部门的外部治理,不仅代表政府管理者的利益,而且代表公众的利益。
Pollitt等(1999)发现审计职业界一致认为绩效审计作为审计的一种类型,应集公共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货币价值于一身。
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常规性和更为标准化的年度审计,对有关信息进行核实;而绩效审计则不易被标准化,通常因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绩效审计人员不仅有会计人员,还包括医师、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等专业人士。
2.政府绩效审计的作用。
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摘要:提高政府绩效始终是公共管理追求的根本目标和存在的根本价值。
通过对绩效管理内涵以及国内外政府绩效管理发展历程的描述,分析了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绩效绩效管理绩效评估1 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1.1政府绩效管理政府绩效管理是20世纪70、80年代,各国政府面对财政困境和社会对政府提供服务需求的扩大,竟相实行的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价值取向的政府改革运动。
绩效管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通过引入绩效管理,改变了传统的政府职能,政府部门作为一个组织必须面临着成本——收益、顾客需求、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政府绩效管理就是在吸纳和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在政府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调顾客导向,用互相理解的方式,通过协议达成政府机关及其人员的目标、标准及所需能力,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政府机关及人员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进而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使政府服务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过程。
政府绩效管理是对近20年来盛行不衰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梳理,有助于政府树立服务行政的观念、形成竞争机制,对改善政府形象和促进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1.2政府绩效管理的作用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其工具性特征决定了它可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不同层次的政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西方国家大规模的政府绩效管理改革,还是在中国各级各地方政府中的应用,绩效管理都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的绩效水平。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绩效管理背后所蕴藏的结果导向、服务意识、有限政府、民主行政等观念对于整个政治和行政系统潜移默化的改革,预示着一场政府行政模式的巨大变革,那么绩效管理就是这场改革的最好工具。
1.3政府绩效管理的特点1.3.1系统性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涵盖了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管理的所有职能。
1.3.2目标性绩效管理强调目标管理,“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模式被广泛提倡和使用。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综述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综述作者:冯静来源:《商情》2016年第07期[摘要]:在中国,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绩效审计已成为中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中国审计融入世界审计主流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着手从目标、作用、理论动因、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绩效审计文献综述理论动因审计署出台《规划》,具体体现为必须加强效益审计、环境审计和公共责任审计。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绩效审计、环境审计和公共责任审计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
目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审计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
1目标我国《审计法》没有明确规定绩效审计的目标,仅规定“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
余江涛认为,我国的绩效审计总体上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现和揭露投资项目管理不善和损失浪费问题,促进提支的合法性、公允性做出结论并提出纠正意见。
贾云洁、王会金认为,以追求“3E”为中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过于强调市场所引发的问题,其弊端也为各界所诟病,取而代之的是以治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
孙红梅、蒋娜认为我国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包含下面五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或节约、效率、效果、适当或公平和环境。
罗键等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成员认为应将绩效审计目标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前者是指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后者包括真实性、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
蔡春等认为拓展创新后的绩效审计目标应当包括:提高资金和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全面考察受托经管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等。
总的说来,绩效审计目标会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公平性和环保性的提出,丰富和创新了其内涵,也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研究 2007年1期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一个文献综述3刘秋明【摘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日益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运用文献检索、档案研究和内容分析等方法,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整体制度安排下的政府绩效审计以及政府绩效审计的角色和地位等三个方面,对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当前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 比较研究 制度安排 角色地位 在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发达的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许多学者都长期致力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推动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本文对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研究成果作一梳理与综述,为我国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一、研究样本和方法3本文采用按杂志检索的方法,分别以“perform2 ance audit”、“efficiency audit”、“effectiveness au2 dit”、“value for money audit”以及“comprehensive audit”为主题词和关键词,对国外会计、审计期刊历年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
按照统计结果,排名依次为:“Financial Accountability&Management”(1997-2005,132篇);“Internatio nal Journal of Auditing”(1987-2005,103篇);“Accounting,Au2 diting&Acco untability Journal”(1992-2005,39篇);“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1992-2005, 33篇);“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1990 -2005,4篇);“Th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1992-2005,1篇);“Abacus”(1992-2005,1篇);“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76-2005,1篇);“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1988-2005,1篇),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约占上述文献总数的三分之一。
另外,“Public Adminis2 t rative Review”、“Public Administ ration”、“Public Money&Management”及“Public Budgeting&Fi2 nance”等相关研究领域杂志上也发表了不少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
以上述检索到的文献为样本,本文采用文献档案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探求、总结其中的内在规律。
二、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通过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除了那些描述性、介绍性的文章,国外学者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领域。
(一)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政府绩效审计在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法律等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中,既表现出作为同一种事物所具备的共性,又在各种不同环境下显现出个性。
政府绩效审计具备的这种特征为运用比较方法研究创造了条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政府绩效审计,人们可以求同存异,不断深化对绩效审计的理解和认识。
Jo hn Glynn于1985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货币价值审计———国际概览和比较》的论文,开创了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的先河。
论文对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瑞典六个国家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内容侧重于各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起源、法律依据、工作重点以及具体特色。
他认为,加拿大政府绩效审计强调“受托责任”和“价值为本”两个控制主题,绩效审计服务于公共受托责任,对包括信息系统和报告实务在内的财务和管理控制进行检查,适时提出改进建议。
澳大利51 3刘秋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邮政编码:350002,电子信箱:l_qm@。
审计研究 2007年1期亚绩效审计主要关注资源利用的效率性和经济性,而效果性检查则是总理各部和内阁的职责范围。
新西兰绩效审计则运用控制、鉴证和权限、报告以及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等综合方法。
而瑞典的遵循性与经济性监督是分离的,议会巡视官(Parliamentary Ombudsman)和司法大臣分别代表议会和政府,监督行政机构的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经济控制也是分开的,议会审计由12名议员组成的审计小组来实施,主要负责效果性审计,中央政府机构的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由国家审计局承担,机构之间保持联系,相互配合。
发端于Glynn的比较研究法,在此后的十年内一度陷入沉寂,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比较研究重新得到学者们的重视,而且比较的范围更广泛、内容更深入。
1995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 ECD)下属的公共管理服务部对各成员国最高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情况作过调查,获得了十三个国家的数据。
Barzelay(1997)以这些数据为基础,深入比较了各国政府绩效审计所表现出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研究表明,除葡萄牙外,其他十二个国家最高审计机关,都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绩效审计。
作者从分析单位、检查方式、评价范围和关注重点等四个方面对各国政府绩效审计进行比较,归纳出效率性审计、项目效果性审计、绩效管理能力审计、绩效信息审计、风险评价、最佳实务评价及一般管理评价七种不同的绩效审计类型。
在实践中,效率性审计是最普遍的,几乎所有最高审计机关都开展这种绩效审计,绩效管理能力审计、效果性审计分列第二、三位,分别占三分之二和二分之一,绩效信息审计开展得相对较少,占四分之一,但增长较快。
Bar2 zelay(1997)从行政与立法机构间关系、组织法律地位、顾客关系、内外部顾客政策选择偏好等制度性因素入手,解释了各国绩效审计出现差异的原因。
Pollitt是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的公共管理学教授,受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局的资助,他主持了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1995-1997),主要内容是调查欧洲五国(芬兰、法国、荷兰、瑞典和英国)最高审计机关(Supreme Audit Instit ution,SA Is)开展绩效审计的状况,从中发现五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趋势和规律。
研究小组采用调阅档案、访谈、利用职业和学术文献等综合方法,经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绩效审计方法方面。
文件分析法和访谈法是最为主要的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的使用也在逐渐增加,经济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只是被偶尔使用。
各国绩效审计师更加频繁和广泛地利用外部专家的工作,这在英国和瑞典尤为突出。
(2)绩效审计标准方面。
尽管大多数SA Is都把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当作绩效审计标准,但针对效果性或后果的审计很少,甚至直接针对投入、产出的审计都很少。
(3)绩效审计产品方面。
各国SA Is都有意识地为更多人提供服务,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审计产品。
除了出版专业性很强的审计报告,尤其注重向社会公众提供绩效审计产品,包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重要报告加以总结,在SA Is主页上发布。
英国和法国还制作CD—ROM等新产品,发布最佳实务指南,年度报告总结以及各种专项报告等。
(4)绩效审计专业技能方面。
各国对专业技能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法国认为绩效审计师应首先是一个律师,英国强调会计知识对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而瑞典则认为绩效审计师更应是一个社会科学家。
Jo hnsen等(2001)以挪威和芬兰两个北欧国家市、县级地方政府的绩效审计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
随着公共部门推行以分权为特征的改革,中央政府逐步把公共资源的决策和管理、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当作中心控制系统,作为外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政府绩效审计不仅是代表政府,更主要的是代表公众的利益。
这项比较研究主要关注政治环境中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系统和实践。
作者从审计师和被审计组织中,选择了九位专家,调查他们如何使用绩效审计报告,以及对已完成绩效审计项目的印象。
芬兰市政绩效审计由审计委员会负责,专门评价市政预算中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
被调查者都认为,绩效审计是一项“有用”的管理工具,不会对传统的财务审计产生负面影响。
高层市政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都乐于使用绩效审计报告,以改进未来市政预算和计划的质量,但由于在目标设定、报告标准等方面存在问题,绩效审计报告的质量仍有瑕疵,这导致其他层次管理者不愿使用绩效审计报告。
另外,即便是在大城市,审计委员会也缺乏足够的资源,收集投入、产出、结果和影响等方面的详细数据。
挪威法律规定在市政审计中实行强制性绩效审计制度,市政审计师负责执行这种审计。
被调查者都认为,绩效审计是一种改进城市管理的工具,是公共部门改革中重要和有效的控制工具。
由于审计师的胜任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的目标并不能全部实现。
组织高层管理者是绩效审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中、低层次的管理者却对61审计研究 2007年1期报告不怎么感兴趣。
(二)整体制度安排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绩效审计是一种社会构成,处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一系列整体的制度安排之中,其运行势必受到这些因素影响,绩效审计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也深深影响着社会、政治、法律等诸方面。
在国际上,一些学者致力于研究整体制度安排与政府绩效审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使该领域成为政府绩效审计的“热门”。
这种研究一般循着两个思路,其一是以某个国家为样本,采用过程描述、文档分析、历史事件研究等多种方法,系统考察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与相关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其二是通过事后的调查或实证研究,检验第一类研究中相关结论的正确与否。
Hamburger(1989)曾描述绩效审计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发展,认为绩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利益冲突的个人和团体间不断争论的过程。
他认为澳大利亚审计署对项目审计的态度,在1974和1989年曾发生过两次重大变化,并把这种变化归结为连续三任总审计长的个人影响。
Parker和Gut hrie(1991)对澳大利亚总审计长对绩效审计的管辖权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尽管官方文件和解释都规定,审计署的绩效审计已经包括了效果性审计,但这里所说的效果性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是否起到了改善和监督效果性的作用,而并不是对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发表意见。
因此,不能根据官方公告和文件确定总审计长的实际管辖权。
McCare和Vada(1997)检验了1992—1994年间的澳大利亚审计署23份绩效审计报告所提出的440个审计建议,其中有219个涉及到效果性,占建议总数的49177%,表明审计署在广泛开展效果性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