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 071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0.12.06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在公共投资项目上的投资规模也逐年增加。
公共投资项目的有效与否不仅关系到政府的投资是否落实到实处,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了鉴证、监督公共投资项目的运行情况,评价是否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是否达到设计的功能目标,就需要对公共投资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而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审计的关键和难点。
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且我国公共资金使用部门数量众多,公共项目类型复杂,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形成统一、全面、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对我国进行绩效审计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本文从公共项目投资的重要性和绩效审计中的不足出发,研究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二)相关概念要对构建公共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研究,首先要明确公共项目,绩效审计等相关概念。
公共项目:只要是指由财政性资金(财政拨款或财政融资)投资的为国家拥有并为社会大众共同享用的建设项目。
包括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交通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和农业工程项目。
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师按照授权通过收集、分析、评价审计证据,对组织行为及其各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找出薄弱坏节,提出改进建议将审计结果提交给各相关部门,并作为对建议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控制的德一种技术工具,旨在促进和提高受托经济责任中的绩效责任得到全面有效履行。
评价指标:是指导活动、衡量被审计事实、鉴定资金使用效率额标准,是审计人员分析、评价并作出审计意见的依据。
(三)综述范围本文参考了2007-2010年间发表于《商业会计》,《会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经济研究》,《现代审计与经济》,《现代财经》,《统计与决策》和《中国管理信息化》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制度研究综述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制度研究综述黄玉龙【摘要】政府绩效审计起源于西方,西方各国对绩效审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准则.形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制度体系,有效地指导了其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良好愿望.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审计阶段,相应的制度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必然导致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的混乱和无序.因此,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及制度的安排现状,并进一步探索其存在不足和缺陷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1)001【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新公共管理;政府绩效审计制度【作者】黄玉龙【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9.66我国对绩效审计的理论探索始于1982年。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国内比较权威的审计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绩效审计的文章有三百多篇,出版专著或译著十余部。
从历史文献看,我国对绩效审计的研究先后出现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对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审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一批关于绩效审计的书籍,同时译介了一些国外绩效审计专著,从理论和实务上为我们开阔了绩效审计研究的思路,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内容,上述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法律、法规规定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具有下列几个特征:一是受制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主要是以企业绩效审计为主,很少涉及政府领域和政府绩效审计问题;二是多以教科书形式撰写,力求面面俱到,没有深入探讨绩效审计的内在机理和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规范与技术方法。
政府绩效审计综述
政府绩效审计综述政府部门作为审计客体的绩效审计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
在此期间专家学者们借鉴了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作了大量的探讨和分析,创新性地引导了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开展。
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认可的理论体系,也还没有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务操作指南,只能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实践和创新。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政府绩效审计进行了文献综述,试图对其进行系统地阐述、分析。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涵义目标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的不断发展,政府公共支出日益增加,社会公众民主意识逐渐增强。
当今世界资源的相对稀缺更使人们增强了对公共部门资源使用效率的关注,政府绩效审计便应运而生。
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个分支(下文也将政府绩效审计称为绩效审计)。
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实践探索还不够成熟。
本文从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目标两个方面对政府绩效审计进行了文献综述,试图对其进行系统地阐述和分析。
政府绩效审计涵义(一)国外绩效审计内涵1977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发表的《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就提出了绩效审计的概念。
但是,各国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称谓各不相同。
美国是最早提出“3E”审计的国家,后又改称绩效审计;加拿大称综合审计;英国称货币价值审计;澳大利亚称效率性审计;瑞典称有效性审计。
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发表的《总声明》统一称为绩效审计,其核心就是“3E”审计,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最高审计机关第12届国际会议(《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1986)提出政府审计除进行合规性审计外,还应进行绩效审计,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
国际审计组织的《绩效审计指南(草案)》(1977)中绩效审计被归纳为,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资源使用的效率性、达到目标的效果性进行的审计。
联合国公共行政和财政处发行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审计手册》(王永讳译,中国审计出版社,1990)提出绩效审计定义为:对组织、项目、活动或职责的财务及业务实绩进行客观的审计。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作者:李弘知来源:《商情》2014年第31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也提出了要求。
本文首先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发现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综述一、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成果回顾(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界定。
1.关于绩效审计的称谓国际上对绩效审计的称谓较多,有货币价值审计、有效性审计、效率性审计等;在我国,主要有经济效益审计(娄尓行,1987)、管理审计(王光远,1996)。
2.国内外关于绩效审计内涵的界定在国外,政府绩效审计通常界定为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系统地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的,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为实施监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方面进行决策提供信息;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以进一步改善经济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绩效的经济监督活动(王会金,2004)。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与作用。
1.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有两目标说和三目标说。
其中两目标说主要是解除受托责任和实现决策有用(谢志华、孟丽荣和余应敏,2006),三目标说主要是指评价所审项目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
2.政府审计的作用李凤雏,王永海,赵刘中(2012)从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为监督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制约公共管理权力、推动民主法制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
王晓梅(2007)以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基础,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在于社会契约理论与人民主权学说、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绩效审计作用在于评价政府工作的成绩和效果,解决人民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政府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时控制公共服务社会化不过于偏离正常轨道。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的文献综述
43
内 蒙古
科技与经济 2006 年第 23 期
KE JI YU JING JI
财 经 论 坛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的文献综述
闵晓蕾
( 苏州大学 商学院 , 江 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 :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 , 由于政府公共支出的日益增加和公营企业的大量涌现, 人们对政府 部门支出的效益越来越关注 。同时, 随着社会民主意识的增强 , 人们开始不仅关心公共支出的合规性 , 而且更关心它的效益性 。政府绩效审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和要求而出现的 。绩效审计的出 现使政府审计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政府经济责任的内涵 。政府绩效审计在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得到较快发展 , 到 20 世纪 90 年代 , 绝大多数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审计已完成了 从以财务合规审计为中心向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 形成了以绩效审计为主,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 存的现代政府审计格局 。本文就试图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 绩效审计 ; 理论 ;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F239. 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7 6921( 2006) 23 0042 02 1 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R E 布朗 ( 1992 年 ) 认为 , 绩效审计就是对一 个工作项目的效益和效果进 行的分析。 1994 年美 国会计总署修订的 政府的机构、 计划项目、 活动和 职责的审计准则 认为, 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 系统 地检查证据, 以实现对政府组织、 项目、 活动和功能 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标, 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性, 为 采用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以便实施监督提 供信息。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1986 年在悉尼会 议上对绩效审计提出的定义是 : 对公营部门管理的 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 性的评价。 英国 国家 审计 法 认为, 绩效审计是对政府部门或其他相关组织为 履行职责而使用所掌握资源的积极性、 效率性和效 果性进行检查。此外 , 德国联邦审计院、 荷兰审计院 等对绩效审计都有类似或近似的界定。因此, 国际 上对绩效审计主要采用 3E 定义, 即指对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 我国学者除了基本赞同 3E 定义外 , 主要是对 经济效益审计加以界定。竹德操等 ( 1997 年 ) 认为 ,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 对 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 系统的 审查、 分析 , 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 潜力, 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促进其改善管理、 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 。李凤鸣认为 , 它是 以 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 以促进经 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 。尽管对于政府 绩效审计的各种解释 , 有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 , 即 : 政府绩效审计的组织实施者是各级政府审计机关 ; 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对象是公共资金; 政府绩效审 计的手段是对被审单位使用公共资金的经济性、 效 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 2 政府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的发展 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产生较早 , 但真正兴起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 随着 国家公共开支的大幅度增长 , 经济资源与需求矛盾 的日益尖锐, 人们对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 确支出经济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审计的范围 发生了很大变化, 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 中心、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 段。 70 年代以后, 政府绩效审计在美国、 英国、 加拿 大、 瑞典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同时纷纷 通过有关强制性立法将其纳入法定审计 , 并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 2 1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最早的国家。 1945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联邦公司控制法案 , 它要 求公营企业应将年度经营预算和工作计划经预算总 局提交总统和国会 , 由审计总署进行审计。审计总 署不仅应直接评价公营企业的合规性, 而且应对管 理效率和内控系统的效率加以评价, 并向国会报告。 在 60 年代美国审计总署率先把注意力转向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 ( 也称 三 E 审计 ) 。例如, 曾 进行年支出达到 200 亿美元的联邦机构及其事务审 计和国防项目审计。 进入 70 年代 , 美国审计总署的 三 E 审计走向 准则化。 1972 年, 美国审计总署制定了 政府的机 构、 计划项目、 活动及职责的审计准则 , 提出了 绩 效型审计 的要求 , 这在国家审计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份被称 为 黄皮书 的审计标准 对绩效审计的内 容、 实施和报告作了具体规定。从此 三 E 审计走 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 并得以快速发展。在这一时期, 美国政府审计工作量的 86% 以上是 从事 三 E 审 计。
政府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政府绩效管理文献综述**:***学号:**********专业:人资20081班摘要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依据。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民主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使政府管理问题成为了各个国家发展与稳定的中心问题,使社会公平和民主成为政府管理的核心价值,从而要求政府更有回应性、更有责任心和更富有效率。
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不成熟,因此,本文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入手,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和研究,以期推动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层面的发展。
关键词:绩效政府绩效政府绩效管理1 政府绩效管理相关概念界定1.1绩效绩效指成绩和成效的总称,是指一定的组织及其成员在组织活动中所获得的结果和贡献及效率、效果,它是组织结构及组织成员知识、能力、技能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2政府绩效政府绩效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理解:宏观层面,是指整个政府为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求所履行的职能的绩效,具体体现为政治的民主与稳定、经济的健康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改善、社会的公正与平等,情神文明的提高等方面;中观层面,是指政府各分支部门即特定的政府机构,如何履行其被授权的职能及服务的质量等方面的绩效;微观层面,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业绩、贡献的绩效。
其中,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绩效为组织绩效,微观绩效为个体绩效。
不同层面的“政府绩效”的评价标准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政府绩效管理是一项涉及不同个体与部门的系统工程,通过责任的层层分解,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个人身上,但体现出的却是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绩效。
美国审计总署(GeneralAeeountingOffiee)习认为政府绩效主要包含以下闪容:(1)生产力:测量一个组织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及两者之间的比率,一般为“产出/投入”的比率。
(2)效果:决定着组织的产出与组织预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政府绩效评估文献综述
政府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邓明11行管摘要:我国政府在世界潮流的影响下开始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已经渐趋完善,但是,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飞速发展相比,其在实践中的推进是缓慢的。
作为一种政府监督机制,政府绩效评估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及促进公共部门廉洁行政都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文献综述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加强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效率的重任,政府绩效评估具有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和改善政府形象等作用,受到各方的重视。
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业已走过了15年的研究历程。
但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目前为止,学者对政府绩效评估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界定。
由于对公共服务我们不能简单的像私营企业一样用利润去判断绩效,因此学者们对其概念的界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政府绩效, 在西方也被称为“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 其字面意义是指政府所做的成绩和所获得的效益的意思, 但其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政府“产出”的绩效, 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 又包括政府“过程”的绩效, 即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
政府绩效还可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 组织绩效包括一级政府的整体绩效、政府职能部门绩效和单位团队绩效。
(《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蔡立辉则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蔡立辉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一些学者所倡导的政府绩效评估不同于以往行政机关内部的“选优”、“评优”等简单评估方式,也不同于政府向人大做年度工作报告的形式主义,它在更多的意义上是指一套先进的管理体系,是将私营部门中的管理技术和公共部门的“公共性格”相结合的产物。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
督机制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建立问责机制, 要 受人民的监督,建立信任机制和透明机制, 让 明确各 自的职责和范围, 相互监督。N O的问 运行过程暴露在“ G 阳光下 让人民群众知情, ,
20. 09
《 经与技 2年月上 第2 合 济科》0 6 ( 4 ) 作 1 号总 4 2 期
发展 。
督, 避免其变质、 腐化, 自 这是 治的必要保证。
织法律规制研究. 群言出版社,07 20.
公共危机的应对之道.中国社会出版社,
( 实施有效的监督。要想做好规制, 四) 监
3王冬芳著. 3 】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机制: 同时, 社团自身也要加强监督立法, 要接 【
从投资立项、 招投标 、 资金拨付, 直至建成
系 。但其研究领域狭 小, 结构和 内容 尚不
全过程跟踪 审计其支 出经济性与产 ( ) - 对项 目有意的、 - 无意 的、 直接 的、 使用 ,
府真正的合作者。 赋予其充分的自治可能会出 责方法具体可以分为外部问责和内部问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更方便快速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及时解决。 此外,还需要建立发达的危机管理机制,
或者业 施等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性, 理论 上 , 国的政 府绩效 审计吸 取 了 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存在 的 问题 , 我
以便帮助被 审计单位 或政 其投 入资金使用绩效 日益为公众关注, 要 西方绩效审计理论的精华, 借助 相关学科 绩较差的领域,
理论 方法 ,初 步形成 了绩效 审计理论 体 府部 门得 以整体改善。
增 加, 随之也暴露 出许多不容 忽视 的问 于尝试探索阶段 。实务上 , 国的政府 审 现的情况进行报告。 但 我 我 ( 独立分析政府 部门的业 绩指标、 四) 题 .在强调政府投 资项 目效益 的呼声 中, 计 尚未开展真 正的绩效 审计 , 国政府绩 政 府投 资项 目的绩效 审计应运 而生 . 本文 效审计理论研 究还很滞后 , 绩效审计实务 自我评价说明的有效性和可 靠性 , 为决 或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概述、相关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
结论部分强调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深入探讨了政庋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各个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审计理论、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绩效审计制度,加强对政府财务的监督和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发严峻。
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相关理论和方法,挖掘其中的问题和瓶颈,对于推动政府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政府绩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概念、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探讨,旨在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的深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一、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水平。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能够帮助政府及时了解财务状况和绩效情况,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财政运作效率和效益。
二、强化政府财务透明度。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可以促进政府财务信息公开和透明,提升社会对政府财务管理决策的信任度,增加监督力度,有利于减少腐败和浪费。
三、促进政府绩效管理。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实施绩效管理,通过审计结果指导政府制定目标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促进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对于提升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提要在这个经济危机此起彼伏的关键时刻,如何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是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作为党的执行部门,在发展我国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作为政府审计子系统的政府绩效审计有着维护国家秩序、保证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完善社会主义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关键词:绩效审计;政府审计绩效审计又称“三E”审计,即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目标,通过对被审单位或项目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并最终促进其改善管理,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一、国外研究现状作为政府审计子系统的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产生较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各个战后国家公共物资缺乏、经济处于暂停或者发展极其缓慢状态,各国为发展经济,公共开支大幅度增长,经济资源与需求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人们对提高公共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经济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之,政府审计的范围由传统的单纯财务审计开始进入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
作为西方国家的老大,1945年美国国会率先通过了《联邦公司控制法案》,它要求国有企业应将年度经营预算和工作计划经预算总局提交总统和国会,由审计总署进行审计。
这代表着政府审计被委以重任时代的开始。
在六十年代,美国审计总署又率先把注意力转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也称“三E”审计)。
进入七十年代,美国审计总署的“三E”审计走向准则化。
1972年美国审计总署制定了《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及职责的审计准则》,提出了“绩效型审计”的要求,这在国家审计史上还是第一次。
1981年2月英国公共决算委员会发表了三卷本的报告书,名为《主计审计长的作用》,该报告主张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公营审计的总体结构进行规定。
1983年《国家审计法》颁布并于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该法第二部分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检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六条规定:主计审计长可以检查任何部门、机构或其他团体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
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需求与我国当下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综述;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我国政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一是如何保证政府工作部门工作的公平、公正、效率性,已到达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如何达到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政府对国家资源以及资金进行的良好的运用;三是政府以何种指标对自己的工作成果的效率性进行评价。
相比于已经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是理论相对落后,因此需要更多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指导我们的实践。
本文将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一、政府绩效审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识与早年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绩效审计被认为是审计的延伸,政府职能的转变,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职能的认识也得到了拓展。
Edward M. Wheat (1991)提出了政府审计师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这一观点,提出并总结了绩效审计师的四个功能,绩效审计报告通常会围绕一个问题提出冲突的范围,并经常发现新的或潜在的问题;谢志华等人(2006)基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绩效手册》中对绩效审计职能的界定,结合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对政府资金管理、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等的作用,提出把政府绩效审计划分为两个层面;张立民(2009)提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目前不成熟,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在机制建设上,推进公众参与;在制度建设上,确立政府审计机关的主体地位;张荣(2015)提出国家政府绩效审计不仅可以增加政府对公共财政资源使用的透明度,确保政府绩效的经济性,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运用,贯彻政府的惩治腐败政策,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手段;郭露雪(2017)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坏境问题、公平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政府管理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政府管理绩效评估研究综述政府管理绩效评估研究综述摘要政府绩效评估是以政府的行政行为为评估对象,依据一定的评估指标和统一的评估程序,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的一系列评估活动。
我国学者通过对政府绩效评估价值选择的研究,以及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同时结合国外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提出建立以社会公众为本位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制定绩效评估体系,培养绩效评估专业人才,确立正确的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等一系列见解。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政府管理Abstract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the administrative action of the government as the appraisal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unified assessment procedur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openness, fairness, justice and a series of evaluation activities. The scholar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earch on the value choice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foreig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o build to the public as the basi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ystem, use scientific method and theory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establish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 wait for a series of opinion.Key word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government management目录摘要.............................................................. I 前言.. (1)一、政府管理绩效评估现状 (1)(一)绩效评估的定义 (1)(二)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综述 (1)二、政府绩效评估价值选择的研究 (2)三、政府绩效评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探究 (2)(一)观念的障碍 (2)(二)政府体制存在的缺陷 (3)(三)评估体系不够健全 (3)三、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3)(一)建立以社会公众为本位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3)(二)培养绩效评估专业人才 (4)(三)绩效评估法律制度的建构 (4)结语 (4)参考文献 (6)前言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对自身组织实施绩效评估与测量已是政府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在形式和内容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
地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模型: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模型: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政府绩效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发展的主流,如何从审计的角度构建政府绩效评价模型是当前政府绩效审计开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和政府绩效评估相关的实证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研究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完整的评价模型来解释和衡量政府绩效审计。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模型;文献综述为了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使用及管理公共资源的需求,政府绩效审计已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使用。
由于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完整的评价模型来解释和衡量政府绩效审计。
二十世纪90年代,我国不论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开始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探索,使政府绩效审计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涵上都有进一步拓展。
(一)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国外学术界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是随着绩效审计的实践展开的,如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每年颁布相应的有关政府绩效审计报告,都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而理论上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有具有一定的趋势变化。
上个世纪国际间的比较研究数量较多,如Johnsen(2001)通过比较芬兰和挪威两国市、县级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实施情况,指出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比中央政府绩效审计更加缺乏学者们的关注;Pollitt(2003)描述和总结了西欧五国的绩效审计实践,并在大的公共管理改革背景下,为西欧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未来战略选择提供了建议。
MUNIAíN(2005)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以欧洲为主的18个国家的最佳价值审计开展的程度,发现国与国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归因于不同的制度环境。
近几年会计及审计学者则越来越关注审计师的作用及绩效审计在一国或者多个国家间的发展变迁考察。
Tillema与Bogt(2010)对荷兰地方审计委员会在改善政治民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调查。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综述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综述作者:冯静来源:《商情》2016年第07期[摘要]:在中国,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绩效审计已成为中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中国审计融入世界审计主流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着手从目标、作用、理论动因、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绩效审计文献综述理论动因审计署出台《规划》,具体体现为必须加强效益审计、环境审计和公共责任审计。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绩效审计、环境审计和公共责任审计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
目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审计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
1目标我国《审计法》没有明确规定绩效审计的目标,仅规定“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
余江涛认为,我国的绩效审计总体上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现和揭露投资项目管理不善和损失浪费问题,促进提支的合法性、公允性做出结论并提出纠正意见。
贾云洁、王会金认为,以追求“3E”为中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过于强调市场所引发的问题,其弊端也为各界所诟病,取而代之的是以治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
孙红梅、蒋娜认为我国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包含下面五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或节约、效率、效果、适当或公平和环境。
罗键等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成员认为应将绩效审计目标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前者是指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后者包括真实性、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可持续性。
蔡春等认为拓展创新后的绩效审计目标应当包括:提高资金和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全面考察受托经管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等。
总的说来,绩效审计目标会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公平性和环保性的提出,丰富和创新了其内涵,也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创新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是时代社会变革的产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对于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对于建立民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一直是国内外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旨在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进而为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创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绩效管理;创新政府绩效管理,就是对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时所取得的成绩和效益进行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估的管理活动。
加强政府绩效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已把政府绩效管理纳入到重点研究领域当中。
实现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在建设民主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一、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目前,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在我国主要经历了局部性绩效管理和全面性绩效管理两个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传统的政府管理已不能适应于新的形势,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行政审批制度。
随着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在转变职能、调整组织结构和改革行为方式的同时,开始引入绩效管理。
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仍主要以绩效评估为基本内容,分为三种类型:普适性的政府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和专项绩效评估。
采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目标责任制、社会服务承诺制、效能监察以及效能建设。
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绩效管理一直是国内外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有效提升政府机关绩效是大家共同的期待和诉求。
目前,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理论指导的系统性有待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已经关注并开始研究政府绩效管理,但由于起步较晚,以政府绩效管理内涵和国际惯例为基础,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有序、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更未建立。
政府绩效评估文献综述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摘要]政府绩效评估在改进政府绩效、提升政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世界各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受到广泛关注。
在我国,为了适应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政府开始逐步引入政府绩效评估来改进政府绩效。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与西方相比依然存在一些差距。
鉴于此,通过文献梳理来分析归纳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助于提出更合理的措施来推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上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现状发展问题对策绩效评估作为改进实际工作绩效的一项管理工具,其产生和发展是伴随企业管理的扩展和深化而来的。
政府绩效评估基本上都是从企业绩效评估借鉴和演变而来。
政府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组织,其资源更多来源于公民。
公民非常渴望了解政府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其效率和效益怎样?这是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原始动力。
但是,我国政府引入绩效评估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展开的,其发展历程比较短暂,“当前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1](P60)作为一个后发的追赶型国家,政府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政府绩效的高低则直接反映政府能力的高低。
因此,本文着力对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找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以期望更好地促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
一、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的发展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94年-1999年)。
1994年,有的学者翻译了大卫·伯宁翰的《英国地方政府中运用绩效评估尺度的观察》一文。
1995年,有的学者对英国组织绩效评估的历史、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介绍。
这一时期,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尚处在初步的探索时期,通过国内学者对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体系的介绍,政府绩效评估的思想开始进入中国,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和行政官员足够的重视。
基层政府绩效审计 文献综述
二、文献综述(一)基层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和意义1、基层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基层政府绩效审计通过强化对政府效能建设和管理公共资源水平等监管方式, 从促进完善相关制度方面培植和提高这些竞争力,不断促进政府部门强化职责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2、基层政府绩效审计的意义基层政府绩效审计可以促使地方政府构建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引导公共和社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二)基层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得已逐步健全和发展,公共财政框架也已逐步建立,人们对加强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监督的要求增多,对提高资金、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对了解质询政府为什么花钱、怎样花钱、花钱的效率怎样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因此,开展绩效审计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开展绩效审计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需要;二是开展绩效审计是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需要;三是开展绩效审计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但在当前,开展绩效审计对基层审计机关而言,尚存诸多问题,必须面对来自内外多方面的挑战。
1、现行审计体制的挑战,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属于行政审计,对基层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即在地方行政长官与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
该体制对基层审计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但在开展绩效审计方面已凸现其弊端。
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要求更高,绩效审计的主要对象是各地方级政府及其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
在现行的审计体制下,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势必会产生严重挑战,能否客观公允地进行审计评价值得拷问。
2、现行审计法律体系的挑战,我国法律属于成文法范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从现行的审计法律来看,其一对开展绩效审计法律没有明确授权,处于于法无据的状态;其二,法律赋予审计人员执法者的地位,对被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极其严格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一、数据采集和研究思路本文按期刊检索方法,对中国期刊数据库,分别以“绩效审计”和“效益审计”为篇名,对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期刊《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1990~2011年发表的文章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精确检索,其中《会计研究》以“绩效审计”为篇名检索到2条,以“效益审计”为篇名检索到0条;《审计研究》以“绩效审计”为篇名检索到37条,以“效益审计”为篇名检索到104条;《审计与经济研究》以“绩效审计”为篇名检索到35条,以“效益审计”为篇名检索到32条,另外包括少量其他期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性成果,数据采集情况如表1:以上述检索到的文献为样本,本文采用文献档案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力图探求绩效审计的一般规律。
数据采集过程中显现出一种现象,对于政府审计研究国内存在两种概念:绩效审计与效益审计。
绩效审计多用于理论研究界,研究力量多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学者、教授,而效益审计多用于审计实务界,研究群体多为审计实务人员和审计机构人员。
窥豹一斑,从一个侧面可以发现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还没有很好的衔接,不能给审计实务以强有力的支撑,这与目前绩效审计研究滞后于绩效审计实践的总体状况是一致的。
在研究方法上,规范分析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实证研究几乎没有出现。
规范分析方法多采用一般的逻辑演绎思路,描述现象或建立理论基础,分析成因、研究问题,给出建议或研究方向,多属于译介性、叙述性及描述性方式,而对于绩效审计理论体系本身的构建研究较少,特别是绩效审计核心部分,评价标准体系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少有突出的研究成果。
1990~2011年21年间合计发表210余篇论文,平均每年约十篇,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绩效审计研究关注程度不高,投入研究力量相对较少,人们对绩效审计的了解才刚刚开始。
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已滞后于绩效审计实践,难以为绩效审计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从总体上看,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可分为几个部分:绩效审计理论基础研究,对中美之间、西方国家之间的绩效审计比较研究,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困境研究,另外一部分是针对具体审计对象和案例的审计实务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保资金、公共工程投资、军队、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领域。
二、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动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从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开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且影响深远的政府改革运动,主要针对政府治理中的经济停滞、财政危机、效率低下、资源耗费严重等问题,进而寻求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益、高效率、重服务、重效果的政府管理,这场运动被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对政府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实合规性审计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的政府审计日益成为发展的重点,政府绩效审计随之产生。
雷达(2004)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绩效审计有密切的联系,从根本上都强调了对绩效和责任的关注。
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创造了政治环境,解决了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创造了管理环境,解决了绩效审计可能性问题。
陈骏(2006)则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实践影响,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存在四个误区:理性经济人假设、市场导向、顾客(公众)导向、任务导向和结果导向的误区。
有利影响归纳为:使政府审计的重点从合规性审计转向绩效审计,健全了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机制,完善了政府绩效审计的问责机制和改进机制,形成了独立的绩效审计机构。
邝必清(2009)也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政府公共管理□·82·.下旬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田冠军潘松剑(400050)【摘要】在国家审计领域,绩效审计蓬勃发展,渐趋潮流,逐步替代传统的财务审计。
本文对国内绩效审计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按照研究文献的内容,从理论动因、比较研究、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着力分析绩效审计研究中的问题与方向,力图梳理出绩效审计的一般规律,为绩效审计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动因公共管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国家(政府)审计发展也带来重大影响:新公共管理突出了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公共管理解决了绩效审计的可能性问题;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提供了评估工具。
李璐(2009)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绩效观念的强调,对量化评估方法的重视,对公共受托责任的关注。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美国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了三点影响:更新社会观念结构,激发了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社会需求;重视项目评估活动,突破了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技术瓶颈;强调公共受托责任,升华了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管理职能。
刘力云(2001)认为,绩效审计应运而生的原因有4个方面:①凯恩斯革命使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②公众的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政府加强经济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③政府机构的规模、费用和复杂性,使绩效审计成为必然;④传统财务审计与管理学科开始融合,为绩效审计的开展作了技术准备。
李季秀(2001)则指出,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则是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经济责任审计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是监督经营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晓梅(2007)归纳论证了绩效审计的三个理论基础,提出政治学基础为社会契约理论和人民主权学说,经济学基础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行政学基础为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成果较丰富,在审计实践应用中也较为成熟,绩效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工作的主体部分。
绩效审计在美国已经具备了较为理想的审计环境、评价标准及法律体系,业务量高居总审计量的90%之多(廖洪,王素梅;2007),加拿大审计公署绩效审计约占每年审计项目计划总审计数额的40%(王会金,2010),彭华彰和周铁锐(2005)比较了90年代中期各国效益审计的资源占用情况(见表2)。
国内学者从国外成熟经验出发,或述评先进成果,或进行比较研究,获得了较多有益的启示。
陈亮等(2007)详细比较研究了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内容和评价标准,逐条说明了国外是怎样建立绩效评价标准的,并总结对我国效益审计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廖洪、王素梅(2007)则从中美绩效审计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发展现状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展现状突出了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对象评价标准的不同。
程新生、陶能虹(2000)认为审计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并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发展,政府绩效审计也不能例外,并重点对中、美、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教育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启示。
张继勋等(2006)基于案例视角比较中美绩效审计,选取了2004财政年度美国66个绩效审计项目中的三个典型案例和中国深圳市、青岛市、威海市三个代表性审计项目进行比较,认为中美绩效审计在选择项目方面、确定审计目标和内容方面、确定审计标准方面、建议与措施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最后对我国绩效审计给出建议。
张进(2004)则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三个方面:①积极借助议会的影响,成功获得立法的支持;②面对困难,从“短、频、快”的项目做起,积累经验,锻炼队伍,树立信心;③协调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理解与支持。
四、绩效审计评价体系1.目标阐述。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于1986年4月在悉尼召开的最高审计机关第十二届国际会议上形成了一份文件:《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明确了“绩效审计”表述:最高审计机关的传统任务是进行合规性审计,包括遵守法律和规章以及财务责任的所有方面;除了合规性审计,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它涉及对公营部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
大多数国家都把“3E”作为绩效审计的标准,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随着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又拓展为“5E”标准,即增加环境性和公平性。
依据《世界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和《亚洲审计组织绩效审计指南》,经济性是指“从事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格质量的条件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效率性是指“投入资源和产出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效果性是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和从事一项活动时期望取得的成果和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经济性规定的是最初投入和整个过程的成本最低;效率性要求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就是成本既定下的效益最大化或者效益既定下的成本最小化;效果性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①是否实现了政策目标;②所发生的结果是否全部可以归属于所使用的政策。
经济性、效率性同是效果性的约束目标。
在绩效审计评价目标阐述上,国内外学者多提出“3E”审计,而对公平性、环境性少有论述,权威机构和官方文件也没有明确表述,在评价标准上更是一个尚未深入开拓的领域。
陈骏(2006)认为,公平性是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给过程的公平性,二是供给机制的公平性,三是供给取向的公平性。
并提出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仅考虑了成本因素,而忽略了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原本属性,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应增加公平性和公正性。
李保伟、张孝友(2009)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指出环境性和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
环境性指审查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情况,公平性指.下旬·83·□□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84·.下旬审查在社会利润分配方面是否公平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环境性和公平性,“殊途同归”于效果性。
2.评价标准。
在绩效评价标准上,研究成果数量较少,部分学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性探索。
周亚荣、廖洪(2007)探讨了基于预算视角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提出政府部门绩效审计要围绕预算管理及预算支出的特点来开展。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可以按照决策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执行结果的预算过程来设置,并给出了具体的定量和定性指标。
剧杰(2008)探索性地对效率性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受托责任的基础上可从环境因素、管理系统和运营过程、可取得的效率信息以及改进效率水平的努力上四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并具体阐述了二级别指标体系要素,对指标情况进行说明。
吴勋(2011)以预算为切入点,认为评价指标可以围绕预算绩效来设计。
首先分解绩效目标:预算配置、预算执行、预算决算,然后设置评价对象,并且在评价对象基础上给出了量化比率指标,说明测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