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否定句否定词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不”和“弗”在词汇意义上 是相同的,它们都是表示一般的 否定。 • 2.“不”和“弗”都不能否定名 词。
“不”和“弗”的差别(一)
• 它们的语法意义有细微的区别。 • 区别在於: • “不”字后面的动词既可以是及物动 词又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既可以带宾 语,又可以不带宾语。 • “弗”字后面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 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
• 正如“不”“弗”后面的名词用如 动词,“毋”“勿”后面的名词也 用如动词。下面是“毋”字后面的 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 • 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 子·梁惠王上)
注意
• 古书上“毋”字常常写作“无”字。
• • • • • 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 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无令舆师陷入君地。(左传成公二年) 无欲速,无见小利。(论语·子路)
• 6、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 惠王上) • 7、未绝鼓音。(左传成公二年) • 8、若不许君,将焉用之?(左传昭 公四年) • 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宾语 也不前置。
• ⑴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 魏风硕鼠) • ⑵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吕 氏春秋不苟) • 否定句中前置宾语有时位于状语 前,有时位于状语后。
“毋”和“勿”的区别
• 在语法意义上,“毋”和“不”相当, “勿”和“弗”相当。“毋”字后面 的动词一般带宾语,“勿”字后面的 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但是,正如“不” 和“弗”的区别不严格一样,“毋” 和“勿”的区别也不严格。 • 例如: • 孟子:“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否定詞“不”、“毋”、“未”、 “莫”。上古漢語中這四個否定詞的否定句有 一個特點:賓語如果是一個代詞,一般總是放 在動詞的前面。例如:
1.《論語•先進》:居則曰:“不吾知也。” 2.《論語•先進》: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3.《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4.《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 逮也。 5.《左傳•宣公二年》: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上述否定句宾语置于源自文库语前,在上古漢語裏,這 是正常的結構,而不是“倒裝”
“毋”和“勿”的共同点
• “毋”和“勿”在词汇意义上是相同的,它们通 常用於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於现代汉语 的“不要”或“别”。 • 例如: • 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 • 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论语·卫灵公) •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孟子·梁惠王下)
“不”和“弗”的差别(二)
• 用在“不”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 词; • 用在“弗”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及物动词。 • 例如: •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否定副词 “毋”和“勿”
例如:
• • •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不问马。(论语·乡党)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左传 隐公元年) •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 子·告子上) • 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学记)
(二)否定句中宾语的位置
• 1、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无通毋)(左传宣公 十五年) • 4、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礼记·礼运) • 5、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条件: • 一是宾语必须为代词, • 二是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毋”“未”或否定 式无定代词“莫”。
• ⑴长安城诸公,莫弗称之。(史记魏 其武安侯列传) • ⑵物莫不若是。(庄子人间世) • 句中有两个否定词,构成否定之否定, 代词充任的宾语不前置。
先秦时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 现象并不严格。
• 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 (管子·封禅) • ⑵有事而不告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 ⑶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 风·园有桃) • ⑷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 风·黍离) • 说明在先秦时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 开始从前置向后置转化。
由于“弗”、“勿”所限制的動 詞一般不帶賓語,“非”字是否定整 個謂語的,“無”字本身就是動詞, 這四個否定詞不能運用這種結構;從 賓語來看,如果賓語不是代詞,即使 是否定句也不能用這種結構;“君”、 “子”一類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詞,也 不能用這種結構。例如:
1.《論語•雍也》:誰能出不由戶? 何莫由斯道也? 2.《孟子•梁惠王上》:雖不得魚, 無後災。 3.《左傳•成公二年》:未絕鼓音。 4.《左傳•昭公四年》:若不許君, 將焉用之? 5.《左傳•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 用子。
《古代汉语》否定句否定词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
• • • • (一)否定句的构成 定义:表示否定的句子。 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 副词: “不”“弗”“毋”“勿”“未”“ 否”“非” • 动词: “无” • 代词: “莫”
• • • • • • • •
(1)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 (2)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论语·卫灵公) (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 羹。(左传隐公元年) (5)王斗曰:“否。......”(战国策·齐 策) (6)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 (7)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8)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古代汉语的否定词及其用法
否定词可以分为三类:
• 1.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 否、非; • 2.否定动词,“无”; • 3.否定代词,“莫”。
古代汉语否定词的分类
• 副词: 不 弗 毋 未 否 非 無(不要) 勿 • 动词: 無(无) • 代词: 莫
否定副词
“不”和“弗”
“不”和“弗”的相同点
“不”和“弗”的差别(一)
• 它们的语法意义有细微的区别。 • 区别在於: • “不”字后面的动词既可以是及物动 词又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既可以带宾 语,又可以不带宾语。 • “弗”字后面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 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
• 正如“不”“弗”后面的名词用如 动词,“毋”“勿”后面的名词也 用如动词。下面是“毋”字后面的 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 • 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 子·梁惠王上)
注意
• 古书上“毋”字常常写作“无”字。
• • • • • 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 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无令舆师陷入君地。(左传成公二年) 无欲速,无见小利。(论语·子路)
• 6、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 惠王上) • 7、未绝鼓音。(左传成公二年) • 8、若不许君,将焉用之?(左传昭 公四年) • 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宾语 也不前置。
• ⑴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 魏风硕鼠) • ⑵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吕 氏春秋不苟) • 否定句中前置宾语有时位于状语 前,有时位于状语后。
“毋”和“勿”的区别
• 在语法意义上,“毋”和“不”相当, “勿”和“弗”相当。“毋”字后面 的动词一般带宾语,“勿”字后面的 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但是,正如“不” 和“弗”的区别不严格一样,“毋” 和“勿”的区别也不严格。 • 例如: • 孟子:“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否定詞“不”、“毋”、“未”、 “莫”。上古漢語中這四個否定詞的否定句有 一個特點:賓語如果是一個代詞,一般總是放 在動詞的前面。例如:
1.《論語•先進》:居則曰:“不吾知也。” 2.《論語•先進》: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3.《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4.《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 逮也。 5.《左傳•宣公二年》: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上述否定句宾语置于源自文库语前,在上古漢語裏,這 是正常的結構,而不是“倒裝”
“毋”和“勿”的共同点
• “毋”和“勿”在词汇意义上是相同的,它们通 常用於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於现代汉语 的“不要”或“别”。 • 例如: • 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 • 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论语·卫灵公) •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孟子·梁惠王下)
“不”和“弗”的差别(二)
• 用在“不”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 词; • 用在“弗”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及物动词。 • 例如: •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否定副词 “毋”和“勿”
例如:
• • •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不问马。(论语·乡党)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左传 隐公元年) •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 子·告子上) • 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学记)
(二)否定句中宾语的位置
• 1、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无通毋)(左传宣公 十五年) • 4、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礼记·礼运) • 5、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条件: • 一是宾语必须为代词, • 二是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毋”“未”或否定 式无定代词“莫”。
• ⑴长安城诸公,莫弗称之。(史记魏 其武安侯列传) • ⑵物莫不若是。(庄子人间世) • 句中有两个否定词,构成否定之否定, 代词充任的宾语不前置。
先秦时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 现象并不严格。
• 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 (管子·封禅) • ⑵有事而不告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 ⑶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 风·园有桃) • ⑷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 风·黍离) • 说明在先秦时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 开始从前置向后置转化。
由于“弗”、“勿”所限制的動 詞一般不帶賓語,“非”字是否定整 個謂語的,“無”字本身就是動詞, 這四個否定詞不能運用這種結構;從 賓語來看,如果賓語不是代詞,即使 是否定句也不能用這種結構;“君”、 “子”一類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詞,也 不能用這種結構。例如:
1.《論語•雍也》:誰能出不由戶? 何莫由斯道也? 2.《孟子•梁惠王上》:雖不得魚, 無後災。 3.《左傳•成公二年》:未絕鼓音。 4.《左傳•昭公四年》:若不許君, 將焉用之? 5.《左傳•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 用子。
《古代汉语》否定句否定词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
• • • • (一)否定句的构成 定义:表示否定的句子。 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 副词: “不”“弗”“毋”“勿”“未”“ 否”“非” • 动词: “无” • 代词: “莫”
• • • • • • • •
(1)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 (2)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论语·卫灵公) (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 羹。(左传隐公元年) (5)王斗曰:“否。......”(战国策·齐 策) (6)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 (7)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8)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古代汉语的否定词及其用法
否定词可以分为三类:
• 1.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 否、非; • 2.否定动词,“无”; • 3.否定代词,“莫”。
古代汉语否定词的分类
• 副词: 不 弗 毋 未 否 非 無(不要) 勿 • 动词: 無(无) • 代词: 莫
否定副词
“不”和“弗”
“不”和“弗”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