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问题行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行为者对道德理想、 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 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道德信 念使行为者不折不扣地完成道 德准则的要求,忠诚地履行自 己的道德义务,是品德构成的 核心,也是道德行为发动和坚 持下去的最深层次的根据和保 证。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 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 念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是实现 道德动机、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 也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意志的 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是衡量行为 者道德境界高低、道德品质好坏的 一个客观标准。
三、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的全称为网络成瘾综合 征,又称为网瘾,是由于反复多 次地、长时间地上网而对网络产 生依赖感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辨别
耐受性增加。不能拒绝网络的诱惑, 2. 戒断症状 3. 上网频率、上网时间总比事先计划的 要高、要长。 4. 强迫性上网行为。企图缩短上网时间, 但以失败告终。 5. 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 6. 社会功能受损,逃避行为。 患者必须在一年内表现出以上症状中的 三种以上,才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
第七章 青少年品德发展 与问题行为
青少年品德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第一节 青少年品德 心理的发展
品德又称为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依 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表现出 自己的行为时所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一、品德不同于道德
道德的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 而品德的发生发展则依赖个体的存在; 道德的内容是社会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 而品德内容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局部反映; 道德是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受社会发 展规律的制约,而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 体头脑中的主观映像,其形成、发展和 变化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同时还受个体 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
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DSM IV) • 反复出现暴饮暴食,其特点有两种:进食,在不连续的 时间内,吃进的食物数量要比大多数人在相同时间内和 相似场合中能够吃进的食物多得多; • 在上述时间内,对进食行为感到无法控制,吃东西不能 停下来,或者不能控制自己吃什么和吃多少; • 反复出现不恰当的补偿行为,以防止自己体重增加,如 自我呕吐,滥用泻药、利尿药、灌肠药或其他药物,绝 食,进行过量运动;暴食及催泻补偿行为平均每周发生 2次,连续发生3个月。
四、青少年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
(一)青少年道德认识 的发展
具体形象水平 知识性水平 内在性道德观念
内容丰富,明显发展 自觉性(利己-重情义-重集体) 不稳定,难以自制 不稳固,尚未成熟 表现偏激、冲动
(二)道德情感的发展
(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四)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是个人对周围世界中人、事、物的看法(黄 希庭,1991)
维持因素
诱发因素
保护因素
• 个体保护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较高的 智商、宽容的性格、高自我评价、内控性、高自 我效能感、恰当的归因模式、成熟的防御机制、 良好的应对策略) • 环境保护因素:治疗系统、家庭系统、家长因素 (家长适应良好、对处理行为问题的准确预期、 家长的内控性、家长的高自我效能感、家长高自 我评价、良好的内部工作模式、良好的归因模式、 成熟的防御机制),社会网络因素
进食问题的临床特征
在行为层面,厌食症的典型症状是限制进食,贪食 症的典型症状是节食-暴食-催泻行为的周期性发生, 补偿行为包括强制呕吐、使用利尿剂、催泻药、过 度锻炼,各种自毁行为,如自伤、自杀企图、药物 滥用等;在人际关系方面,患者往往在进食问题形 成过程中,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避免与同学接触, 家庭关系恶化等;躯体方面,往往出现内分泌失调、 饥饿综合征,包括代谢率减低、心动过缓、低血压、 低体温、贫血,贪食症患者会出现牙釉质腐蚀,手 背灼伤等。
伤害、报复父母 家庭关系、家庭动力不平衡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待、不正 确的教育方式 成瘾人格 成长问题
网瘾的治疗
父母的人格、表率,教育方式 学校的教育和引导 专业机构的帮助
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DSM IV)
• 拒绝保持与自己年龄及身高相应的最低或以上的正常 体重(体重降低到预期标准的85%以下,或没有使体 重增加到预期标准的85%); • 即使体重已经很低,仍然十分害怕自己体重自己或体 形变胖; • 患者对自己体重或体形方面出现的偏差,或者过分夸 大体重、体形在自我评价中的作用,或者否认目前体 重过低问题的严重性; • 已经来月经的女性,会出现停经现象(至少连续停经3 个月); • 可发生禁食行为,或者暴食-进食-催泻行为。
以上行为中任何一种有明显的表现,且长达6个月
诊断品行障碍时需考虑的因素
易感因素
个人易感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 环境易感因素:早期亲子关系、早期 家庭问题、早期压力 个人维持因素:生物学因素 环境维持因素:治疗系统 家庭系统、家长因素社会网络 生活压力、青少年期、加入不良团伙、 虐待儿童、欺负弱小、转学、 失去朋友、分离和离婚、家长失业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善恶的体 验与态度倾向,以一定的道德 认识为基础,是从人生观和道 德理想出发,对现实生活中的 道德关系和各种道德行为产生 的仰慕或鄙弃、爱好或憎恶的 情绪态度和内心体验。
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依据某种道德认识 和道德情感,果断地确定道德 行为的方向和方式,并抑制和 排除内外的障碍和干扰,使人 长时间地专注于所确定的行动 目标的完成的力量。道德意志 过程包括下决心、树信心和立 恒心三个阶段。
1.
网络的作用
1.寻求需要的满足 2.玩耍 3.发泄情绪 4.寻求成就感和归属感 5.逃避现实 6.与父母保持距离 7.工作学习之需
父母应对孩子上网的方式
1.愤怒,打骂管教,严加看管,强 制戒网 2.经济制裁 3.四处寻找,焦虑。 4.苦苦恳求,苦肉计 5.绝望放弃、压抑、怨恨
青少年网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主观性:根据自身需要确定事物的价值 选择性:主观地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 稳定性:不易改变 社会历史性:价值观受社会历史、生活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常见消极价值观
1. 2. 3. 4. 5. 6. 7.
社会很黑暗,人人都爱钱,有钱才能活; 人人都是自私的,当今社会自私的人太多; 人心太复杂、太虚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社会、政府全是一关护一关,社会太虚伪,当政 的腐败,人民生活困难; 当官的90%都是王八蛋,政府也是王八蛋;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人活着太累,交朋友要顾及很多,做独狼更好。
• Ken是个8岁的小男孩,他被推荐来进行治疗,因为他 在学校里表现出阅读困难和品行问题,在家里也非常不 听话,常常言行不一致。他经常打母亲,毁坏自己的玩 具,偷别人的东西。他的母亲叫Sally,26岁,已经对 他没有任何办法。她认为,学校校长Johnson女士并不 能理解Ken,总是对他进行挑剔。Sally是一个单亲母亲, 由于家庭暴力,7年前她与Ken的父亲Ronnie离婚了。 从此,Ronnie杳无音信,再没有与她们母子联系过。 Sally有过很多同居的男友,但是去年以来,她一直没有 交过男朋友。她没有兄弟姐妹,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 母亲有严重的酗酒问题,还定期地向她要钱。Sally曾因 为抑郁住过三次医院,现在完全依赖抗抑郁药生活。 Sally非常希望学校的环境发生变化,但校长Johnson女 士则希望Ken接受治疗,她认为Ken有情绪障碍。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需要:后天形成的关于行为 应遵守的准则的需要。 主体——道德原则和规范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 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 信念和道德行为五个方面。
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个人与他 人、社会、自然等客观存在的 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 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 道德认知的形式包括感性认识 和理性认识。 道德认识使社会的道德要求转 化为个人内在的德行、形成道 德品质。
三、品德的发展理论
Piaget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1、前道德判断阶段(2―5岁)。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自我中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又称道德实在论。只 重后果,不重动机。权威阶段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又称为道德相对论,合作 的道德。既重后果,也重动机。 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10岁前)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13岁以上)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16岁以上)
品德心理结构的这五个方面具有紧密 的关系!
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开端与基础,是道德情感产生的 依据,对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起着支配和调节的作用。 道德认识水平越高,道德行为就越自觉,道德情感和道 德意志是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转化的中间环节,道德 情感起内驱力和催化的作用,道德意志、信念起定向和 坚持的作用。 道德行为是在道德知、情、意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练 习、训练,掌握行动技能,养成行为习惯,逐渐形成起 来的,是品德的最终形态和外部表现,可以加深和提高 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 念。
第二节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品行障碍 进食问题 成瘾问题
一、品行障碍
• 品行障碍又称为品行问题,是一种重复性的一贯的反社 会的攻击性行为模式。这种行为通常与相应的社会期望 相违背,比通常儿童的调节行为或少年期的反叛行为更 加严重。 严重的打架、斗殴, 诊断标准 虐待动物或他人, 严重破坏他人财物, 纵火、盗窃, 经常撒谎,逃学, 不归家,经常发怒、攻击性行为, 经常违反行为规则
青少年自我意识中的消极信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我不可能成功。 我不敢在别人面前说话,所以我是个胆小怯懦的人。 我性格内向,所以我不会跟别人交往。 我外表不好,不可能有人喜欢我。 我的自尊取决于他人如何看待我。 我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就是不爱学习。 我那么做有我的原因,别人应该理解我,尊重我,关心我。 别人不应该不喜欢我或对我生气。 我对别人很好,别人也应该对我好。 为朋友就应该两肋插刀。 只有顺从或服从他人,才能保持友谊。 别人对我的看法很重要,我一旦失败,别人就会议论纷纷。 老师应该教给我技术性的东西,我不想听这些无聊的说教。
品行障碍的干预措施:禁闭倒数 计时、行为奖赏表
二、进食问题
进食问题包括神经性厌食与贪食,其 中,自我节食行为以及暴食和催泻行 为是影响青少年女性的重要问题,大 约3-4.9%的青少年女性患有进食障碍, 其中,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率约为1%, 神经性贪食症的患病率约为1-3%,男 女比例为9:1,在儿童中约为4:1。 研究表明,这种障碍的预后很差,但 如果早期能够进行干预,治疗效果较 为理想。在厌食症患者中,大约有 20%会因此而死亡。
进食问题的临床特征
在感知觉方面,大多数进食障碍的患者存在躯体表象 扭曲,感到自己的躯体或躯体的某个部分比实际大很 多; 在认知层面,有暴饮暴食行为的患者认为暴食行为是 无法控制的,他们的心理存在依赖和独立的矛盾冲突, 一方面,他们希望仍然依赖他人,害怕成熟和独立; 另一方面,又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以及由此产生的 缺乏自主好缺乏个人隐私的状态。这些患者往往缺乏 自尊和自我效能,具有完美主义倾向,认为自己毫无 价值,根本没有能力达到完美的标准; 在情绪方面,患者对肥胖存在极度的恐惧,有时也会 互相抑郁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