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版)现代汉语上下册考点梳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版)现代汉语上下册考点梳理
(黄版)现代汉语上下册考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三、现代汉语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汉语的地位
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国家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二、现代汉语规范
三、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三、现代汉语方言
1.方言分布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音节内辅音不连用,如没有gl,qf等,因而噪音少;
(2)元音占优势。

汉语音节中复元音比例高,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乐音成分大;
(3)音节整齐整洁。

多数音节一个辅音在前,一个或多个元音在后。

音节简洁而整齐,音节的数目较少;
(4)有声调。

每个音节都有几个固定的声调,表示不同的意义,而且增强了汉语的音乐性。

(二)词汇方面
(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古汉语单音节词很多,发展到现代汉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比如“目——眼睛”。

有的多音节也缩为双音节词,比如“彩色电视机——彩电”。

(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构词法。

汉语运用复合法,使用词根语素构成的合成词特别多,如“江河,山峰”。

使用附加法,用词缀加上词根构词也很多,如“袜子,梨子”。

(3)同音语素多。

一个音节有多个汉字。

例省。

(三)语法方面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

汉语里面的“我爱他”和“他爱我”里面的两个代词“他”和“我”,不管作主语还是宾语,词的形态都不变。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梧州基本语法结构关系。

如“地震”,“地面震动”和“地面震动了”都是主谓结构。

(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汉语里面同一类词可以充当多种成分,同一类句法成分也可以由几类词充当。

(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数词和名词结合时,一般在数词后面加量词,而量词又随后面的名词而变化。

如“一头牛,一枝花”等。

语气词常常出现在句末,表示语气的细微差别。

如“是他吗?”“是他吧!”。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二、语音单位
三、记音符号
第二节辅音和声母
一、辅音的发音
二、声母的发音
三、声母的辨正
第三节元音和韵母
一、元音的发音
二、韵母的发音
三、韵母的结构
四、韵母辨正
第四节声调
一、什么是声调
二、调类和调值
三、普通话的声调
四、古今调类和四声平仄第五节音节
一、音节的结构
二、拼音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第六节音变
一、变调
二、轻声
三、儿化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第七节音位
一、音位简说
二、普通话音位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二、语调
第九节语音规范化
一、确立正音标准
二、推广标准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

2.语音的性质
(1)语音具有物理属性。

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造成不同音色的主要条件有三种:第一,发音方法不同;第二,发音方法不同;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2)语音具有生理属性。

发音器官可分为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咽腔,口腔和鼻腔三个部分。

(3)语音具有社会属性。

这是语音的本质属性,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样的一个意义也可用多种语音形式表示。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辅音、元音
1.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2.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喉头受阻碍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如b,p,m等。

3.元音: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喉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如a,o,e等。

(二)音节
1.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受到的
语音单位。

一般来说,汉字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

儿化音节是例外。

(三)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
1.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2.声母和辅音的辩证关系
(1)凡是声母,都是辅音;
(2)辅音不全是声母。

有的辅音不做声母,只做韵尾,如“ng”。

辅音“n”既能作声母,也可以作韵尾,如“nan”中的两个辅音n,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尾。

韵母
1.韵母:位于音节后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2.韵母和元音的辩证关系
(1)凡是元音,都是韵母;
(2)韵母不仅仅是元音。

韵母的构成中有的是由元音带辅音构成的。

如“gan,geng,guan”中的“an,eng,uan”。

声调
1.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

(四)音位
1.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做辅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是元音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是声调音位,简称调位。

第二节辅音与音位
一、辅音的发音
辅音发音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

(一)发音部位
1.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2.按发音部位分可把辅音分为七类:
(1)双唇音(b、p、m)
(2)唇齿音(f)
(3)舌尖前音(z、c、s)
(4)舌尖中音(d、t、n、l)
(5)舌尖后音(zh、ch、sh、r)
(6)舌面前音(j、q、x)
(7)舌面后音(g、k、ng、h)
(二)辅音的发音方法
辅音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1)看阻碍方式
A、塞音(b、p、d、t、g、k)
B、擦音(f、h、x、sh、r、s)
C、塞擦音(j、q、zh、ch、z、c)
D、鼻音(m、n、ng)
E、边音(l)
(2)看声带是否振动。

A、声带振动叫带音或浊音,共五个:m、n、ng、l、r。

B、声带不振动叫不带音或清音。

除以上五个外全是不带音。

(3)看气流的强弱
塞音和塞擦音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分别。

A、送气共六个:p、t、k、q、ch、c。

B、不送气有六个:b、d、g、j、zh、z。

第三节元音与韵母
一、元音的发音
普通话的元音可以分为单元音(10个)和复元音(13个)
1.单元音的发音
(1)舌面元音(a、o、e、e短、i、u、v)
A、看舌位高低(开口度大小)分为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
B、看舌位前后分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
C、看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展唇元音
(2)舌尖元音【(i:zi、ci、si;i:zhi、chi、shi)】
(3)卷舌元音(er)
2.复元音的发音
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1)前响复元音(ai、ei、ao、ou)
(2)中响复元音(iao、iou、uai、uei)
(3)后响复元音(ia、ie、ua、uo、ve)
二、韵母的发音
1.四呼
(1)开口呼:韵母开头不是i、u、v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2)齐齿呼:韵母开头是i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3)合口呼:韵母开头是u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4)撮口呼:韵母开头是v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2.韵母结构分为韵头,韵腹,韵尾。

韵头只有i、u、v三个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韵母中不可缺少的,比起韵头和韵尾声音最清晰响亮,又叫做主要元音。

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n、ng、i、u。

3.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用同“韵”的字。

押韵的字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

第四节声调
1.什么是声调
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形式。

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什么是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3.什么是调值
调值就是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4.五度标记法: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走势的一种方法。

5.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格式和
幅度。

第五节音节
1.什么是音节
音节是听话时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由一个或几个因素构成。

2.音节结构的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因素符号来拼写,也可以用一至三个因素符号拼写。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符号可以多至三个,并且连续出现,
充当韵头,韵腹,韵尾。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

辅音大多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出现,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

(4)汉语音节中都有声调,都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但有零声母,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

3.拼音应注意哪些问题
(1)声母要用本音;
(2)声母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
(3)要念准韵头。

4.拼音的方法
(1)双拼法(声韵相拼;声介与韵合拼)
(2)三拼法(声,韵头,韵身)
(3)整体认读法
5.音节拼写规则
(一)隔音字母y,w的用法
(1)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i不是韵腹,就把i改为y,如“ia—ya (压)”;如果i是韵腹,就在前面加y,如“in—yin(因)”。

(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u是韵头,就把u改成w,如“ua—wa (哇)”;如果u是韵腹,就在u的前面加上w,如“w—wu(乌)”。

(3)韵母表中v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不论v是韵头还是韵腹,一律要在v前面加y。

加y后v上的俩个点要省写。

(二)省写
(1)韵母iou,uei,uen的省写:前面加上辅音声母时写成iu,ui,un。

(2)v上面两点的省略。

v跟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略两点。

(三)标调法
(1)声调符号一般要标在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上;
(2)在iu和ui两个韵母中,统一标在后一位;
(3)调号标在i上,要盖住i的点,或去掉点;
(4)轻声音节不标调。

(四)隔音符号的用法,a,o,e开头的字音连接在其他字音后面时要用隔音符号。

(五)词的连写和大写
(1)同一个词要连写,词与词一般分写;
(2)专用名词和专用短语每个词开头大写;
(3)标题中的字母可以全部大写。

第六节音变
(一)上声的变调
(1)214+214——35+214——水果
注意:原来为上声,改读为轻声的字音前头有两种情况
A、214+轻声——35+轻声——小姐
B、214+轻声——21+轻声——姐姐
(2)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的变调视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而定,分为两种情况:A、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则前两个音节都变成35.
(214+214)+214——35+35+214——洗脸水
B、后两个上声语义紧凑,则前两个音节有21+35的变化
214+(214+214)——21+35+214——纸老虎
(3)如果连着读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要根据语法结构和语义的紧密度划分出语义停顿。

再根据上述规律判断。

如“理想|美好”念为
“35+21+35+214”
(4)在非上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为21.如“首都”。

(二)“一”,“不”的变调
(1)单念或用在末尾,以及“一”序数词中,声调都不变。

(2)在去声前,一律变35调。

“一样,不怕”。

(3)在非去声前,“一”变为51调,“不”不变。

“一边,不管”
(4)“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中间读轻声。

“想一想,来不来”
(5)“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

“来不了”
二、轻声
1.轻声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如“孙子”
(2)区别词性。

如“大意”
(3)增强语言节奏感。

朱自清的《春》
三、儿化
1.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了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2.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如“头——头儿”
(2)区分词性。

如“画——画儿”
(3)表示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如“小刘儿”
第七节音位
1.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做辅音音位;从元音音位中归纳出来的叫做元音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叫做声调音位,简称调位。

2.音位变体:指的是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各种音位变体都有各自出现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做条件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的音位变体叫做自由变体。

第八节朗读与停顿
1.句调: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格式,是语句音高运动的模式。

句调有四种形式: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第九节语音规范化
1.出现一字多音的原因
(1)文白异音。

读书音和口语音不同。

如“薄”
(2)方音的影响。

(3)讹读的影响。

(4)背离规律。

如“帆”本读阳平,但后来又出现阴平,造成异读。

第三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概说
一、文字的性质
二、汉字的产生
三、汉字的特点
四、汉字的作用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一、现行汉字的前身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二、笔顺
三、造字法
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二、汉字的整理
三、汉字的标准化
四、汉字的信息处理
第五节使用规范汉字
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
二、纠正错别字
第三章文字
第一节汉字概说
1.文字: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2.汉字的特点
(1)汉字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的文字。

A、中国人在造字之初,从单纯的语义入手,用符号来直接表示语义。

这种用义符直接表示语义的文字就叫做义符文字,又叫表意文字。

B、汉字不是音节文字,因为汉语一个音节不是用一个汉字记录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很多的汉字。

C、从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也可以证明汉字是从意义上创造出来的。

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字体虽改变,但是文字的性质没有改变。

(2)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3)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4)汉字具有超时空性。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方言复杂,因为汉字和语音没有直接,固定的联系,这一点使得我们能够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阅读一两千年前写的古书,使广大方言区的人用书面交际成为可能,并且能为古今不同方言的人所使用。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1.汉字的形体演变
正式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辅助字体:草书——行书
(1)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方笔,外形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

(2)金文: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

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3)篆书:篆书有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大篆一般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

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小篆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

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异体字基本废除。

(4)隶书:有秦隶和汉隶两种。

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象形的特点;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汉代的通行体,字形规整,很少有篆书的痕迹。

(5)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

(6)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章草产生于东汉时期,是隶书的草写体,虽有连笔,但是字字独立;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形体连绵,字字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没有波磔。

狂草产生于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

(7)行书:产生于东汉末,一直运用至今,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各自独立,易写好认。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1.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从落笔到起笔的点或线叫做一笔或一画。

2.笔形:笔画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汉字基本笔形有八种:点,橫,竖,撇,捺,提,折,钩,又称为永字八法。

3.部件: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4.部件的分类
(1)按照能否独立成字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

(2)按照笔画的多少分为单笔部件,多笔部件。

(3)按照能否再切粉为小的部件划分,分成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4)按照部件切分先后层次划分,分为一层,二层,三层部件等。

5.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二、笔顺
1.笔顺:是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2.汉字基本笔顺
(1)先横后竖
(2)先撇后捺
(3)从上到下
(4)从左到右
(5)从外到内
(6)从外到内再封口
(7)先中间后两边
三、造字法
1.造字法
(1)象形: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2)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3)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4)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

2.省形:形声字的一种特殊情况。

省形是把充当形旁的字省写一部分。

如“亭”从高省,丁声。

3.省声:形声字的一种特殊情况。

省声是把充当声旁的字省写一部分。

如“绳”从纟,蝇省声,声旁蝇省写成了黾。

4.亦声:亦声是会意兼形声字。

如“娶”,从女从取,取亦声。

四、汉字标准化
1.汉字标准化要求
(1)定量,通用汉字大概在6000-9000字之间。

(2)定形,规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

(3)定音
(4)定序,规定汉字的排列顺序。

有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

第四章词汇
第一节词汇和词的结构
一、词汇
二、几种词汇单位
三、词的结构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什么是词义
二、词义的性质
三、词义的分类
四、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第三节义项和义素
一、义项
二、义素
第四节语义场
一、语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古汉语、方言词、外来词
三、行业语、隐语
第七节熟语
一、成语
二、谚语
三、惯用语
四、歇后语
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二、词汇的规范化
第一节词汇和词的结构
一、词汇
1.词汇:词汇又称为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二、几种词汇单位
(一)语素
1.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一般来说意义分为两种:表示事物、现象的意义叫做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叫做语法意义。

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叫做实语素;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叫做虚语素。

2.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做成词语素。

如“地,牛,葡萄”等。

3.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叫做不成词语素。

如“民,语,伟”等。

4.词根:表示词的基本意义的语素叫做“词根”。

5.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起语法作用的语素叫做“词缀”。

在词根前的词缀叫做“前缀”,如“老,阿”;在词根后面的词缀叫做“后缀”,如“子,头”。

(二)词
1.词:词由语素构成,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2.离合词:合起来算一个词,分开是两个词,如“洗澡,理发”
3.区分词和语素,词和短语:用能否“独立运用”来把词和语素区分开;用是不是“最小的”来把词和短语区分开。

(三)固定短语
1.固定短语: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成分。

可分为专有名称和熟语两类。

与之相对的是临时短语,是词跟词的临时组合。

(四)缩略语
1.缩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分为简称和数词略语两类。

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如“家用电器——家电”;数词略语是为了使说话简短,使用数字对并列词语的语素或义素概括
出来的略语,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

三、词的结构
1.构词语素分为哪两种?
(1)一种叫词根,指的是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成词语素或不成词语素;(2)一种叫词缀,指的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的不成词语素。

(一)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的有“江,天”等;多音节的如下:
1.连绵词:指的是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分为三类:
(1)双声词:参差
(2)叠韵词:彷徨
(3)其他:蝴蝶
2.叠音词:猩猩
3.音译外来词:巧克力
(二)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有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

1.复合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

(1)联合型或并列型:两个意义相同或相反,相近或相关的词根并列组合。

如“美好,开关”。

(2)偏正型: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

如“雪花”。

(3)中补型: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如“说服”。

(4)动宾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涉及的事物。

如“管家”。

(5)主谓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陈述前一词根。

如“地震”。

2.重叠式: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

和叠音词的区别是能否单独使用。

如“姐姐”。

3.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这类词又叫派生词。

分为前加式,如“老乡”;后加式,如“胖子”;中加式,如“来不及”。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什么是词义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二、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具有概括性
(1)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舍弃一些词具体和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如“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字改革”从这写词义当中可以概括出相同的词义特征就是”改革”。

(2)凡是词所表示的对象都应该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该词不能表示的对象就没有这种特征,只有这样词义才能把词同相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如“笔”可以指毛笔,铅笔,钢笔等,但他们都有个本质的词义特征就是“都是用来画画或书写的工具”。

(3)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便是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如“鲁迅”这个专有名词包含了不同时期的鲁迅。

(二)词义具有模糊性
(1)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比如“中午”和“下午,上午”之间就没有明确的界限,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时间表示是中午,或下午,上午。

(2)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

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它与临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缩小的,其间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比如中午和上午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中午”的核心还是很明确的,而人们关注的正是这核心部分,而边缘部分人们便不再留意了。

(三)词义具有民族性
(1)同类事物,在不同的民族语言里用什么词,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这便是词义的民族性。

如汉语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表示同一父母生的子女;但在英语中用“brother”表示哥哥或弟弟,用“sister”表示妹妹或姐姐。

(2)词义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有民族性。

如“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