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情绪,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意识: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清醒状态。
3、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有多种心理现象组成,包含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
4、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下的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6、观察法:实际的教育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和行为的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7、实验法: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研究方法。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其中个体心理结构又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
10、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什么,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意义何在? 任务: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条件;意义: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1、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第一,人的行为是受其内心心理活动支配的,第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的,并且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第三,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按其研究情境与真实教育情境的相似性,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按是否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和操纵,可分为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按照其获得资料的量化程度可分为量化研究和质的研究;按照研究对象的来源可分为总体研究、抽样研究和个案研究;按照问题来源与假设的种类,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
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有序变化。
2、认知发展:指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3、社会性发展:又称人格发展,即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或者说是个体获得社会生活中必需的品质,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包括感情,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
4、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及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意识,即个人对自身的自觉的观察系统。
5、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认知的发展是依次而有序地进行的,例如皮亚杰和维果斯基。这些阶段不能逾越,整个阶段有自身的特点。
6、智力:处理抽象概念和进行学习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或即一般的认识能力,包罗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核心是思维力。
7、智商:心理学家用以表示智力水平的智力商数,并创造许多量表来测验个人的智力水平。
8、三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情境,经验和成分三种亚智力组成,而成分亚智力又由元组成,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组成。
9、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智力由语言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上交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教育意义:扩大了传统智力概念,对学校教育实践有重大影响。他指出,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智力发展是不同步的,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这对我们承认人的各种智力观并发现和培养人的各种智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0、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他将人生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个危机,个体如果能成功地解决危机就能顺利地发展健全人格,否则,人格就会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1、年龄特征:又叫心理特征,是个体在发展历程中的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
12、最近发展区:儿童智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13、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整合判断。
14、形式运算阶段:指11、12岁后,儿童进入中学他们具备了假设-演绎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其思维已经超过了对具体事务的依赖,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15、结合实际简述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根据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教学)答: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高度发展并日趋完善,具备了较强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大学生能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大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也显著发展,他们正处于创造最佳年龄(20-45岁)的准备阶段,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较好的创造能力,他们从事小发明小创造,其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更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思维品质上,大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都已完善发展。// 面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复杂和艰深,高校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增大信息量,并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合理学习,以促进知识的领会、保持和应用。
16、结合实际阐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教育中应如何“动之以情”?
答:特点:情绪兴奋性高,感染性强;情绪丰富而复杂;情绪具有波动性与稳定性的特点;情绪具有文饰性。社会性情感占大学生情感内容的主导地位,教师如何动之以情: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施爱于细微之处,意料之外,批评之时,困难之际,关键之中,教学之余。做到动之以情,真真做到教书育人。与此同时,还应帮助大学生运用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如宣泄法、转移法、放松调节法等,以使大学生情感健康发展。
17、结合实际,说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自我教育?
答:特点:在自我认识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更加主动自觉,也开始全力地探索自我,关注自我,确立自我;在自我体验方面,大学生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社会性情感迅速发展,有高尚的情操,但情感上有两极性和文饰性;在自我调控方面,大学生自我设计愿望强烈,基本倾向是奋发向上,独立意识及反抗意识上升,但毅力尚待加强。教师教育: 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高校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照准参照系,多角度地客观认识自我,以消除自我认识种的片面性和模糊性;引导大学生不断开发自我,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大学生发掘长处,发现和创造优势,指导他们在开发自我时对自己能有辩证的发展的认识;引导大学生积极接纳自我,高校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指导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处理自己的挫折和问题;引导大学生努力自我完善,引导大学生按社会要求重塑理想我,是自我教育的关键。
18、简述皮尔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尔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后)。
19、教学中如何运用维果斯基的认识发展观?答:内容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有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运用:教育主要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把学生的潜在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可能性。教学的作用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考虑学生现有水平,而且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更高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20、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A、在自我认识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更加主动自觉,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显著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比较完整;B、自我体验方面,大学生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社会性情感迅速发展,有高尚的情操,但情感上有文饰性,自尊心强烈;C、在自我调控方面,大学生行为的目的性与自觉性有明显提高,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愿望强烈,能制订相应的目标与计划。
第三章学习理论
1、学习:学习是有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
2、接受学习:是奥苏泊尔学习分类中与发现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通过内化,学生将之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成为自己的经验。
3、发现学习:布鲁纳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收集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学习方法。
4、有意义学习: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学习,即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5、机械学习: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含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联系起来,只能做到数字符号表面联系的学习。
6、试误说:有成联结说,该学说的首倡者是桑代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刺激情境与反应行为之间的联结,即S—R 联结,联结是通过不断尝试与减少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
7、顿悟说:格式塔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突然领悟的过程,而非盲目的尝试。
8、正强化:通过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9、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没有明确的先行刺激的情况下有机体对环境发出的反应。机理: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10、程序教学:是把教材内容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这些单元的逻辑关系顺序排列,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近、依次地学习。
11、观察学习:由班杜拉提出,又叫模仿学习、替代性学习、间接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