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解剖学—骨骼肌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骨骼肌(教案)

八年级生物:骨骼肌(教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骨骼肌(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收缩特性的知识结构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2.能说明人体运动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由骨、关节、肌肉共同完成的。

3.知道体育锻炼对骨胳肌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骨胳肌的收缩特性的演示实验的观察及对实验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承认体育锻炼对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逐渐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2.通过人体运动由骨、关节、肌肉共同完成,是多组肌群协同的作用的学习,树立生物的整体性的观点。

教学建议一、本节的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在运动中起动力的作用,因此有关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而的运动主要体现在收缩上,故的收缩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关于人体内所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学生看不见,难以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观察肌肉收缩的演示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在这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即肌肉具有收缩的特性。

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教法建议本课的引入:在复习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的器官和起支点作用的器官分别是什么?继续提问:运动是骨围绕关节转动产生的,那么,使骨转动的动力来自哪?自然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关于的收缩特性,建议采用探索式教学方法进行。

先提出问题:作为运动中的动力器官,它有哪些特点与运动相适应?然后提供收缩的演示实验或录象给学生观察,做演示实验前,先要向学生交待实验装置中的关键部分,如装在实验仪器上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指针等。

解剖学-骨骼肌(一)

解剖学-骨骼肌(一)
颈肌位于颈部,分浅、深两群。
名称位置作用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一侧收缩使头侧倾、面部歪向对侧,面侧收缩使头后仰
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与下颌骨之间上提舌骨、下拉下颌骨
舌骨下肌群位于舌骨与胸骨和肩胛骨之间下降舌骨、使喉上、下活动
四、躯干肌
躯干肌按部位可分为背肌、胸肌和腹肌。
(一)背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群,浅群多为宽大的扁肌,深群为长肌和短肌。
9.总结:10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各骨骼肌的起止点、功能、肌的辅助结构
重点:骨骼肌的构造和分类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物演示、标本模型、活体观察、讨论
教学作业:简述三角肌的位置及作用
学生学习方法: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活动,思维要随老师的讲解而动,适当做些课堂记录,课后及时复习、完成习题集相应的作业。
临床知识链接:腱鞘炎
二、头肌
头肌按功能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
(一)面肌
人类由于语言、思维和表情高度发展,面肌(即表情肌)特别发达,分布于面部五官周围,一端起于骨面,另一端止于皮肤。因此,肌的收缩牵动皮肤,改变五官的形状,产生各种表情。
面肌
名称位置作用
枕额肌颅顶、由额腹、枕腹和帽状腱膜构成提眉并产生皱纹
眼轮匝肌睑裂周围,分眶、脸、泪囊部使睑裂闭合扩张泪囊
口周围肌面颊深部外拉口角,关闭口裂
鼻肌鼻孔周围开大或缩小鼻孔
(二)咀嚼肌
咀嚼肌在口周围,共4对均止于下颌骨,作用为咀嚼。
名称位置作用
咬肌下颌支外面上提下颌骨
颞肌颞窝内上提下颌骨
翼内肌下颌支内侧上提下颌骨使其向前运动
翼外肌颞下窝使下颌骨向前移动。
三、颈肌
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层,也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着全身肌肉群,并发出肌间隔附于骨上。

初中生物人体骨骼肌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骨骼肌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骨骼肌教案
教学内容:人体骨骼肌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骨骼肌;
3. 能够说明骨骼肌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骨骼肌的组成和结构;
2. 骨骼肌的主要功能;
3. 骨骼肌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组织是什么,引发学生对骨骼肌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结构和组成:介绍骨骼肌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肌纤维、肌原纤维、肌筋膜等;
2. 类型和功能:分别介绍横纹肌和平滑肌,说明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 作用机制:讲解骨骼肌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机制,包括肌肉收缩和松弛过程。

三、示范和实践(10分钟)
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示范,让学生观察并亲自体验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过程。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
分组讨论骨骼肌的作用,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加深对骨骼肌的认识。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骨骼肌的掌握程度,并提醒学生课后复习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模型等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通过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骨骼肌的理解情况。

教学延伸: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和研究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深入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解剖学-骨骼肌(二)

解剖学-骨骼肌(二)
(四)腹肌
腹肌介于胸廓和骨盆之间,前有腹直肌,外侧有3层扁肌,由浅人深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后有腰方肌。
1.前外侧群
名称位置作用
腹外斜肌腹外侧壁浅层保护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内压;协助排便、分娩
腹内斜肌腹外侧壁中层呕吐和咳嗽等,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降肋
腹横肌腹外侧壁深层助呼气
腹直肌前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鞘内
教案
课程名称
解剖学基础
年级
一年
专业、层次
护理专业
授课类型
理论课(新课)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运动系统第二节骨骼肌(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胸肌
2.熟悉膈
3.熟悉腹肌
4.了解会阴肌
5.熟悉上肢肌
6.熟悉下肢肌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
1.复习旧课:5分钟
2.胸肌:8分钟
3.腹肌:19分钟
4.会阴肌:2分钟
分群名称作用
外侧群总称鱼际使拇指外展、前屈、对掌和内收
内侧群总称小鱼际使小指外展、前屈
中间群蚓状肌和骨间肌屈掌指关节;伸掌指关节;使手指内收外展
(二)下肢肌
下肢肌的数目不多,但较大,这更适应下肢行走和支持体重的功能。下肢肌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1.髋肌
髋肌位于髋关节周围,可分前、后两群。
名称位置作用
髂腰肌脊柱腰段的外侧和髋关节的前方髋关节前屈和旋外
臀大肌位于臀部浅层伸髋关节
臂中肌位于臂大肌的深面大腿外展、内旋
臂小肌位于臂中肌的深面大腿外展、内旋
梨状肌位于臀中肌内下方大腿旋外
闭孔内肌小骨盆侧壁的内面大腿旋外
2.大腿肌
大腿肌位于股骨周围,约占下肢总重的一半,可分为浅、深和内侧群。大腿肌表面的筋称阔筋膜。

《骨骼肌》教案

《骨骼肌》教案

第三节骨骼肌教学目标1.理解骨骼肌的收缩特性的知识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了解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2.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依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综合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实验的活动能力。

3.通过学习骨骼肌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生物规律,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骨骼肌的收缩特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运动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协调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来得到体现的。

教师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以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来进行教学。

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做好骨胳肌收缩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为了确保实验效果,教师应当在课前进行预做,因为此实验是解决难点3的一个重要步骤。

3.人体内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学生对此不易理解,因此这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师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逐渐深入的探讨。

教学过程设计本节的参考授课时数为1课时。

【引言】复习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关节合理地解决了人体骨胳系统牢固性与灵活性的矛盾。

关节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呢?出示肘关节模型。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骨胳肌的形态特点后回答:骨骼肌由哪两部分组成?骨骼肌与关节是如何连接的?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白鼠的后肢骨骼肌肉标本,探讨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用镊子夹动肌腱部分,用放大镜观察肌腱的结构。

描述你看到和感觉到的肌腱特点。

如:色泽?纤维排布方向?弹性和韧性?附着状况?肌腱应当属于哪种组织?2.学生仔细观察肌腹部分,用镊子分开肌肉束观察肌腹内部结构。

描述肌腹的结构特点:肌腹的颜色?肌纤维的物理特性?肌腹内除了肌纤维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结构了?如何区分血管和神经?(色泽不同、挑起来是否变形等)。

由此可以看出:骨骼肌是以肌肉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

肌肉内的血管的作用是什么?肌腹中的神经又是起什么作用的呢?【新课】1.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索骨骼肌的功能特点。

骨骼肌实践课教案模板范文

骨骼肌实践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与生理学——骨骼肌实践课教学目标:1. 了解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肌的起止点、肌腱和肌肉纤维的分布。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骨骼肌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对象:医学、护理、体育等相关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教学工具:骨骼肌肉模型、人体骨骼肌肉挂图、解剖刀、镊子、解剖镜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骨骼肌?它在人体中扮演什么角色?2. 引导学生回顾骨骼肌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1. 骨骼肌的基本结构:肌腱、肌肉纤维、肌膜等。

2. 骨骼肌的功能:收缩、舒张,产生力量和运动。

3. 骨骼肌的起止点:肌肉的起点和终点。

4. 肌腱和肌肉纤维的分布:展示人体骨骼肌肉挂图,讲解肌肉的分布情况。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套骨骼肌肉模型和必要的解剖工具。

2.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解剖刀、镊子等工具进行操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践操作:a. 观察骨骼肌肉模型,识别肌肉的起止点、肌腱和肌肉纤维。

b. 用解剖刀轻轻切开肌腱和肌肉纤维,观察肌肉的内部结构。

c. 交换模型,让学生互相观察和讨论,加深对骨骼肌的认识。

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讨论1. 学生汇报实践操作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践操作,总结骨骼肌的特点和功能。

3. 引导学生思考骨骼肌在人体运动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合理锻炼骨骼肌。

五、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巩固骨骼肌知识。

2. 完成课后思考题,提高对骨骼肌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剖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强调安全操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实用解剖学—骨骼肌共79页文档

实用解剖学—骨骼肌共79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实用解剖学—骨骼肌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解剖学基础(第4版)《全身骨骼肌》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第4版)《全身骨骼肌》PPT课件
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管道,长4~5cm,有内、外两个口,男性有精索通过 ,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两口:腹股沟管深(腹)环、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腹股沟 管浅环
腹股沟管 精索
腹股沟管皮下环:
耻骨结节外上方,腹外斜肌腱 膜形成的三角形裂孔。
腹股沟管皮下环
精索
5.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
境界: 腹股沟韧带、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
增加腹内压:
排便、排尿、咳嗽、呕吐。
2.后群 腰大肌
腰方肌
(五)会阴肌
肛提肌 + 深筋膜 构成盆膈,封闭盆腔下口后部。
+ 会阴深横肌
尿道括约肌
深筋膜 构成尿生殖膈,封闭盆腔下口前部。
(六)腹前外側壁的结构
1.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连于髂 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耻骨 结节外上方,有腹股沟管浅环。
趾长 屈肌
屈肌
四、足肌(略)
胫骨 后肌
全 身 骨 骼 肌 P55
学习目标
掌握: 膈肌的裂孔及其通过的结构;参与呼吸运动的主要肌肉的名称、 作用;腹前外側壁三块扁肌的名称、层次;三角肌、臀大肌的的 位置、作用。
理解: 肋间肌的位置;膈肌的形态和位置;腹股沟管及其通过的结构。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膈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扁肌 C.有2个裂孔,通过6种结构
4.使肩关节展的肌是
A.胸大肌
B.三角肌
C.斜方肌 D.肱三头肌
5. 关于臀大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位于臀部肌肉深层 C. 使髋关节屈和旋内
B. 是肌内注射常用部位 D. 无重要血管、神经通过
6.通过膈肌的主动脉裂孔的结构是 A. 胸导管 B. 迷走神经 C. 下腔静脉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51
四.足肌 位于足底,可运动足趾, 并参与维持足弓。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52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34
掌握:前臂肌的分群和作用 三.前臂肌 (一)前群: 位于尺、桡骨前面,共 9 块。
作用:屈肘关节、腕关节和指 关节,腕关节的内收、外展和前 臂旋前。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35
(二)后群 位于尺、桡骨的后面,共 10 块。 作用:伸肘关节、腕关节 和指关节,腕关节内收、外 展和前臂旋后。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16
熟悉:腹直肌鞘、白线及腹股沟管 (五)腹直肌鞘 由腹前外侧群三块扁肌 的腱膜包裹腹直肌而成的 腱纤维性鞘。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17
腹直肌鞘可分前、后两层: 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 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 构成。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18
在脐下4~5cm以下,鞘 的后层完全转到腹直肌的前 面形成鞘的前层,鞘的后层 在此形成一个弧形线,称弓 状线。
作用:可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位于深层,起于下位肋骨的
上缘,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
作用:可降肋,助呼气。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6
掌握:膈的位置、形态及作用,膈的裂孔及其 通过的结构
四.膈
位于胸腹腔之间,为一
个向上隆起的穹窿状扁肌。
起于胸廓下口的周缘和
腰椎的前面,肌纤维向中央
集中,止于中心腱。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11
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 腹外斜肌腱膜可形成一个三 角形的裂孔,称腹股沟管浅 (皮下)环。
解剖学骨骼肌课件
12
(三)腹内斜肌

教案:骨骼肌

教案:骨骼肌

教案:骨骼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骨骼肌收缩特性的知识结构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2.能说明人体运动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由骨、关节、肌肉共同完成的。

3.知道体育锻炼对骨胳肌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对骨胳肌的收缩特性的演示实验的观察及对实验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承认体育锻炼对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逐渐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2.通过人体运动由骨、关节、肌肉共同完成,是多组肌群协同的作用的学习,树立生物的整体性的观点。

初中生物人体骨骼肌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骨骼肌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骨骼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的骨骼肌是如何构成的;
2. 理解骨骼肌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3. 掌握一些常见的骨骼肌运动及其示范动作。

教学内容:
1. 人体骨骼肌的构成;
2. 骨骼肌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3. 常见的骨骼肌运动及示范动作。

教学重点:
1. 掌握人体骨骼肌的构成;
2. 理解骨骼肌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3. 掌握一些常见的骨骼肌运动及其示范动作。

教学难点:
1. 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肌的运动原理和示范动作。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骨骼肌的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人体骨骼肌的构成和功能。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骨骼肌的示范运动,帮助学生理解上课内容。

4. 拓展:通过小组讨论或活动,让学生探讨骨骼肌在不同运动中的作用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骨骼肌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人体骨骼肌的图片或模型,示范动作的视频或图示。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中对骨骼肌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问答或测验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现场示范或实验,深入了解骨骼肌在不同运动中的作用和实践意义。

教学反思:在课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对人体骨骼肌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骨骼肌》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骨骼肌》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四节骨骼肌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识记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

(2)理解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3)理解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骨骼肌及其收缩特性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对骨骼肌收缩特性的观察,使学生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2)通过对骨骼肌在运动中协作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1.骨骼肌的结构及收缩特性是本节的重点。

因为骨骼肌在运动中所起的动力作用与骨骼肌的结构和收缩特性有关。

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运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也为理解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打下理论基础。

2.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是本节的难点。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骨骼肌的收缩产生运动缺少理性认识,他们往往认为仅凭一块骨骼肌的收缩就会产生运动,分析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是消除错误认识的关键,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有一定难度,因此确定为本节难点。

教具准备骨骼肌(牛)、挂图、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装置(或投影片)、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认识骨骼肌(3)学生依据彩图自学认识骨骼肌群(4)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分析骨骼肌特性(5)学生做动作体会分析协作关系(6)学生分析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2.教学过程的说明:(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教师可通过板画创设情境(重物、杠杆、支点)提出问题:“撬起重物还需要什么呢?”学生会回答需要“力”,教师适时导入:“在运动系统中,骨骼肌就起动力作用,通过它的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骨骼肌为什么能收缩呢?它在运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这样由浅入深,便于学生分析,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骨骼肌教案初中生物

骨骼肌教案初中生物

骨骼肌教案初中生物
目标: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骨骼肌在人体中的作用。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一下自己的手臂肌肉,感受一下这些肌肉的形状和硬度。

2. 引导思考:大家知道我们身体里的肌肉分为哪几种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骨骼肌。

二、学习内容
1. 结构:骨骼肌是由肌纤维组成的肌肉,每个肌肉由多个肌束构成,每个肌束由多个肌纤维构成,每个肌纤维内又包含许多肌小丝。

2. 功能:骨骼肌主要用于人体的运动,它负责让我们能够做各种动作,比如走路、跑步、举重等。

3. 作用:骨骼肌和骨骼有关系,它们通过肌肉与骨骼之间的连接点(肌腱)实现肌肉的收缩和伸展,从而让我们的身体得以运动。

三、活动设计
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比如骨骼肌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2. 演示:请一名学生来前台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同时用实物或图片展示该动作涉及到的骨骼肌。

3. 游戏:设立一个小小竞赛,看哪组能够最快找到人体上哪些动作是由骨骼肌控制的。

四、总结
1. 总结学习: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了骨骼肌在人体中的作用。

2. 思考问题:骨骼肌和其他类型的肌肉有什么不同?骨骼肌如何与骨骼协调工作?
五、作业
1. 绘制骨骼肌的结构图,标注各个部分的名称。

2. 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下骨骼肌的作用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能够加深对骨骼肌的理解,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人体生物学奠定基础。

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祝大家学习愉快!。

八年级生物上册《骨骼肌》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骨骼肌》教案、教学设计
4.利用图像、模型等教学资源,加深对骨骼肌结构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力。
5.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2.增强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关注健康生活,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关注生物多样性,提高环保意识。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严谨思考的习惯。
-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与预期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运动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如长期锻炼对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经验,讨论如何通过科学锻炼提高运动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作为切入点,如打篮球、跳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背后的生理机制。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我们可以完成这些复杂的动作?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协调运动的?”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人体运动系统知识,为学生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未来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骨骼肌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学生对运动生理学方面的知识较为好奇,但可能对骨骼肌的微观结构和收缩原理理解较为困难。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充满热情,但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同时,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为后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冈上肌 位于:肩胛骨背面冈上窝内,呈圆椎状,被斜方肌遮盖;
起点: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使上臂外展。
冈下肌 位于:位于肩胛骨背面,冈下窝内(小圆肌上方);
起点: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使上臂伸、内收、旋外。
肩胛提肌 位于:斜方肌深层,细而长; 起点:上4个颈椎横突; 止点:肩胛内侧角至肩胛冈之间;
止点:尺骨鹰嘴; 功能:使上臂和前臂伸。
使上臂屈: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 使上臂伸:三角肌、背阔肌、冈下肌、肱三头肌; 使上臂内收:胸大肌、背阔肌、冈下肌; ▲ 使上臂外展:三角肌、冈上肌; 使上臂旋内: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 使上臂旋外:三角肌、冈下肌;
止点:锁骨外侧 1/3段、肩峰、脊柱靠拢——挺 胸姿势;
②肩胛骨固定,两侧 同时收缩——头项后 仰;
③上部肌束——上提 肩胛骨, 下部肌束——使肩胛 骨下降。
背阔肌 位于:背下部及胸部后外侧,部分 被斜方肌遮盖;
起点:下6个胸椎、全部 腰椎棘突、骶正中嵴、 髂嵴;
一、肌的形态
1、长肌——多分布于四肢,收缩时肌腹明显缩短,运动幅度较大。
2、短肌——多分布于躯干深层,小而短,具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 幅度较小。
3、扁肌——宽扁呈薄 片状,多见于胸腹壁, 除运动功能外还兼有保 护内脏的作用。
4、轮匝肌——多呈环 形,多分布在身体孔裂 的周围,收缩时可以关 闭孔裂。
功能: ①上提肩胛骨; ②一侧收缩使颈和头向 同侧倾斜和回旋; ③两侧同时收缩,使颈 伸直。
肱二头肌(屈肌) 位于:上臂前面,呈梭形;
起点: 长头——肩胛骨关节盂上方; 短头——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
功能:使上臂屈,前臂屈、旋外。
肱三头肌(伸肌) 位于:上臂后面;
起点: 长头——肩胛骨关节盂下方; 外侧头——肱骨体后面上部; 内侧头——肱骨体内侧下方;
上肢肌
上肢带肌(肩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
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肩胛提肌

上 肢
上臂肌
前群: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肱三头肌
肌 前臂肌
手肌
三角肌 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覆盖于肱骨上端,肩部呈圆隆形;
起点:锁骨肩峰端、肩峰、肩胛冈;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功能: ①前部——使上臂屈和旋内; ②中部——使上臂外展; ③后部——使上臂伸和旋外; ④三部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
作 用:保护深部组织 和保持体温。
②深筋膜(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包被在每块肌 肉或肌群、腺体、大血管和神经等形成“筋膜鞘”。在四肢最 发达外伸入肌群之间与骨相连,分隔肌群,称“肌间隔”;
作 用:保护肌免受摩擦,有利肌或肌群进行活动。
2、滑膜囊——垫于肌腱和骨之间,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 内含少量滑液(有的滑膜囊在关节附近和关节腔相通);
止点:肱骨小结节前下 方;
功能: ①使上臂伸、后伸、内收、旋内;
②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辅助吸气。
竖脊肌(骶棘肌) 位于:斜方肌、背阔肌深层,棘突两侧; 起点:枕骨; 止点:骶骨背面;
功能: ①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②保持人体直立姿势。
胸大肌 位于: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分,呈扇形,宽而厚;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1~6肋软骨; ▲ 止点:肱骨大结节下方的骨嵴。
③肌附着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定点(起点); 肌附着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动点(止点)
起止点是相对的!
三、肌的辅助结构
包括:筋膜、滑膜囊、腱鞘 作用:保护和辅助肌运动
1、筋膜:遍布全身,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①浅筋膜(皮下筋 膜)——位于真皮之 下,完整连续的覆盖 全身,(内含有脂肪、 浅动脉、皮下静脉、 皮神经、淋巴管);

腹肌:
前外侧群: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 后群:腰方肌
会阴肌
胸锁乳突肌 位于:颈前侧; 起点:胸骨柄、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
①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 ②一侧收缩——头向同侧倾斜, 面向对侧并上仰。
斜方肌 ▲位于:项部及背上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 项韧带、第七颈椎 棘突和全部胸椎棘 突;
不随意肌
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及血管壁 心肌——构成心壁的主要部分
随意肌——骨骼肌——附着于骨,分布于头、颈、
躯干和四肢
运动系统的肌属骨骼肌,每块肌都可看作一个器官。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 的功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接受神经的支配, 所以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器官。)
功能: ①使上臂屈、内收、旋内; ②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辅 助吸气。
膈 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向上膨隆的圆顶形扁肌;
三个裂孔:①主动脉裂孔 ②食管裂孔 ③腔静脉孔;
功能: ①膈为主要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舒张时助呼气;
②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增加腹压,协助排便、排尿、分娩。
四肢肌
3、四肢肌:包括上肢肌和下肢肌。 上肢肌
二、肌的构造与起止
1、肌的构造
肌腹——位于肌的中间,色红,柔软,有收缩能力 肌腱——位于肌的两端,色白,较硬,无收缩能力
长肌的腱多呈索状,扁肌的腱呈膜状,称腱膜 (肌借肌腱附着于骨骼上)
2、肌的起止
①肌的两端通常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跨过一个或几 个关节; ∴肌的收缩→牵动骨→产生运动;
②运动时通常是一骨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位置相对移动;
作 用:增加润滑,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 (滑膜囊炎症可影响肢体局部的运动功能)
3、腱鞘——由内、外两层共同组成,内层(滑膜层)呈双 层套管状包裹着肌腱,多见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
作 用:约束肌腱,减少在运动时的摩擦。
四、按部位分:头肌、躯干肌、四肢肌
头肌
1、 头肌
面肌(表情肌):枕额肌、眼轮匝肌、颊肌、口轮匝肌; 咀嚼肌:主要有咬肌、颞肌;
帽状腱膜
枕额肌
颞肌
额腹
枕腹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颊肌
咬肌
躯干肌
2、躯干肌:包括颈肌、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等;
2、躯干肌:包括颈肌、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等;
颈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下肌群、颈深肌群
背肌:斜方肌 、背阔肌(浅层)、竖脊肌(深层)
胸肌: 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胸固有肌:肋间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