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医疗安全和质量法律制度与监督

1.医疗事故的概念:根据《条例》规定,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2.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

1)医疗事故的主体违法

2)存在诊疗护理的过失

3)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结果

4)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3.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及其义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等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原则上医疗机构逢疑必报。

4.(选择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时限:一般(15日内);重大(12h内);特大(2h 内)

第十二章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与监督

1.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3类39种)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6种):甲型H1N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11种)手足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甲型H1N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传染病的控制

(一)一般性措施:控制传染源

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①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或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措施。淋病、梅毒病人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接受治疗。尚未治愈前,不得进入公共浴池、游泳池;

②对除非典病人、肺炭疽病人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③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④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⑤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检疫、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应当接受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

(二)疫情控制紧急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必要时当地政府可报经上一圾地方政府批准,采取下列紧急措施: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4)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5)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三)特殊措施:

1.宣布疫区: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在疫区内实行紧急措施。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

2.甲类传染病:可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3.暴发、流行时:征调人员或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设备。

第十四章职业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1.职业病的概念: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义务主体;劳动者是职业病防治的权利主体;各级政府职业卫生监督部门是职业病防治的监督主体。

3.政府监督部门与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纵向关系。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合约关系(纵向关系)。

4.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

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5.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具有与开展职业病诊断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3)具有与开展职业病诊断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4)具有健全的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制度。

6.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

1)病人的职业史;

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3)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7.原则: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8.诊断方法:职业病诊断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诊断意见,对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

第十八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与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