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发展之不平衡关系
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讨论
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讨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曾提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重要论断,恩格斯也在一些书信中对此作过多次论述,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中间需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文艺反映经济基础,却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
二是经济基础是文艺发展的决定因素,决不是唯一的因素,文艺发展的直接因素是上层建筑的各因素,特别是阶级斗争的因素,阶级斗争是文艺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是文艺的历史继承性也是文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法律、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艺思潮对文艺的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文艺发展的各原因中,政治是最主要的因素。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比其它意识形态与政治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研究不平衡的原因时必须着眼于政治。
马克思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时期决不是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胳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这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较低阶段,生产力和一般文化知识水平相对低下的历史条件下,也曾出现过艺术上的繁盛时期。
例如,古希腊的神话、史诗,中世纪英国莎士比亚的诗、戏剧等就是。
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欧洲,虽然物质生产有了很高发展,却没有出现艺术上如古希腊那样“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的繁荣景象。
马克思在本文中还指出,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至此,马克思揭示了两个层次的不平衡。
一是艺术发展的繁荣状况与一般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二是某种艺术形式与整个艺术的一般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那么,怎样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呢?诚然,“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
物质生产艺术生产不平衡性
浅析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性(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东校区)文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摘要:关于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不平衡的问题一直是文学理论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议题。
文学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但是,文学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这种不平衡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个矛盾面,同时也佐证了“艺术独立性”对物质决定性的反抗,更是一场现象与规律之争。
关键词:物质生产;艺术生产;不平衡;矛盾;现象;规律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一、不平衡与矛盾的较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阐述了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种情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的发展历程就是如此;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地域偏远、经济相对落后的挪威开创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先河,完成了由性格悲剧向命运悲剧的过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而这种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性显然是和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基本原理是相矛盾的,同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理论的原理也受到了这种不平衡性的挑战,因为文学的发展繁荣并不总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一致。
但是,其实,这种不一致也正好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哲学定律。
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对矛盾体,他们相互依存,共同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大层面里。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这一对矛盾的普遍性,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性则是其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就不平衡的第一种类型来说,它进行的是历时性的探究。
简述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简述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邓小平在艺术观点上强调:“一部中国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精神发育史。
”他指出:“中国美学的优良传统之一是体现了重视联系、运动、变化,这是它最可宝贵的东西。
离开这个传统,就谈不到什么‘中国特色’,也就没有什么创造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现实主义进入美学。
杜威的《哲学史讲演录》以及随之兴起的实用主义都反映了物质生活与审美关系的深刻变化,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杜威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学观为我们今天研究美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材料。
马克思主义美学则是在批判继承上述资产阶级美学的基础上,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美学遗产的批判继承而发展起来的。
我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即具有十分丰富的美学内容。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胡适、梁漱溟、林语堂等为代表的一批美学家,强调把艺术放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中来考察,注意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
这就是我国近现代美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
从创立者看,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包括中国美学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从继承的范围看,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又广泛吸取了西方美学成果,使自己的理论显示出中西贯通的气派。
从所处的时代环境看,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本质上属于科学的实践的美学,这是由它的创始人所决定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丑恶现象,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他们强调美的社会性功能,这和近现代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艺术观是根本不同的。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者要善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艺术,要善于对待美学问题,认真地解决问题,创造美好的生活。
否则,对待艺术的态度和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艺术的发展。
例如,片面夸大了物质生产的作用,片面夸大了技术、科学的作用,不相信或否定艺术的意义,必然会造成生产力与艺术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正确地认识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正确认识艺术在生产斗争中的地位,同样也是在改革中需要正确认识的一个重要问题。
简述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简述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物质生产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长久以来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从经济
角度看,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购买力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
艺术发展则更多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激发人们创新思维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但是,艺术发展和物质生产发展间的比重依然处于不平衡状态,科技发展造成
的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物质生产投入越大,市场流动性越强,政府鼓励投资回报率越高,艺术发展却依然低迷不振,缺乏投资支持。
于是,艺术发展受限,文艺作品流行短暂,难以把握市场,很多新锐艺术家也毫无生计收入保障。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改变对艺术发展产生经济利益这一认知,政府应该
出台激励艺术发展的政策,充分考虑和支持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需要,多发行补贴、补助、税收优惠等,以确保艺术家的生存和社会压力。
此外,社会各界要多加投入艺术发展,将艺术融入到日常便利生活里,更重要的是,初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艺术资助制度,从而有效改善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不平衡问题。
因此,物质生产和艺术发展不平衡问题无疑应该加以深入思考。
只有通过合理
化的策略,加强物质生产和艺术发展的各项资源性管理,两者有机融合,携手共进,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与进步。
试论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的问题
试论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的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指出,工业生产和艺术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物质财富扩大了,但是精神财富却得不到足够扩张。
高等教育更具体地体现了这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不平衡的客观事实,相较于焦点化、市场化的物质生产,艺术生产依然处于竞争者较少、需求者不足的发展阶段。
物质生产受到了行业标准化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以“快速、节省”为原则,对于它的生产的显著特征是生产力的大大提高,把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放大;而精神生产却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则,更多的是个体的努力,其最终的贡献主要体现的是其生活的意义的完善和文化的升华,使人们的精神获得一种全新的升华。
当然,正如马克思所说,精神生产也有其客观的定律,但它必须要求以它特有的方式为其他物质活动提供精神支持。
艺术生产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一项体力劳动,它不仅需要创造者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更需要恒久的激情和努力,这便是为什么马克思将物质和精神生产比作一种不平衡的权衡。
事实上,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生产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从生活质量、文化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来看,艺术生产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高校应采取实施有效措施加强精神生产、加强艺术生产素质,改变不平衡状态,尽快正确地实现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和谐一致。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的再探讨
言》 稿 , 篇 《 导 言》 是 《 政 治 经 济 学 批 判 ) 草 这 总 就 ( 导
言 》 可 是 , 进 入 写 作 过 程 后 , 克思 突 然 改 变 了 自 。 在 马 己原 来 的 计 划 , 把 已 经 写 出 来 的 第 一 篇 前 两 章 作 为 他 《 治经济学批 判》 一 册 于 15 政 第 8 9年 先 行 出 版 。从 写
要 , 说 明 《 言 》 的许 多 观 点 并 不 成 熟 , 者 其 中 的 它 导 中 或
某 些 观 点 在 马 克 思 当 时 的 思 考 中 只 是 一 种 未 经证 明 的
结 论 , 结 论 必 需 经 过 证 明 , 则 就 只 能 算 是 一 种 理 论 而 否
时 的“ 然 ” 现 。 1 5 偶 发 8 7年 8月 至 9月 , 克 思 为 他 正 马
《 言 》 出版 《 治 经 济 学 批 判 》 第 一 分 册 ) 历 时 两 导 到 政 ( ,
年 之久。有意味 的是 , 《 治经济学批判》 在 政 出版 时 , 马
学 ) 是 一 个 具 有 革 命 意 义 的发 现 。 n ( ’ 实 , 在 都 ”】 " 其 早 《 意 志 意 识 形 态 》 , 克 思 就 从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观 德 中 马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在于物质生产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发展,但要看到其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这突出地表现在,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总体上的平衡性和局部的不平衡性。
(1)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总体上具有平衡性。
一定社会的文学是以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文学的发生、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并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2)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局部上又具有不平衡性。
这是指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之间在局部也会出现不一致。
体现在,某些文艺体裁只能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兴盛,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成为了过去;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同步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局部“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方面:其一是文学发展在受到物质生产的根本性制约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对其产生一定的作用,并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其二,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对于文学发展的推动,要经过一些复杂的中介环节:政治治乱、社会心理、文化变革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
总之,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总体上的“平衡”与局部的“不平衡”两种关系,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文学现象。
物质生产或经济生活归根到底在文学发展中起着最终的支配作用,是决定文学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浅析19世纪俄国艺术和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浅析19世纪俄国艺术和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艺术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继承性与时代性、物质性与精神性、审美性与商品性相结合的基本特征。
艺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艺术生产,说到底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必然要受到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艺术生产力有多种形式:文学,美术,音乐、雕塑,建筑、舞蹈,戏剧,曲艺等。
19世纪俄国艺术和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理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曾提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重要论断,后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从哲学的角度抽象地考察关于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通常认为,物质生产力是精神生产力的基础,为精神生产力提供物质前提和物质手段,同时,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又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和大量新的材料,促进和推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力受物质生产力制约或决定,同时对物质生产力又有巨大的反作用,推动和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形成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中间需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
二是经济基础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决不是唯一的因素。
这种不平衡也是两方面的:一是艺术发展的繁荣状况与一般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二是某种艺术形式与整个艺术的一般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随着物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即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可能用更多的剩余劳动时间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于是导致了以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以外更高级的生产活动,可以进行审美艺术活动。
二、19世纪的俄国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19世纪的俄国艺术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尽管艺术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但艺术生产力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物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艺术生产力也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进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篇1乐官,是宫廷中从事音乐活动的群体之一,他们掌管着宫廷的乐舞和戏剧。
盛唐一代,宫廷乐师最多时达数万人之多,而他们中能够在历史上留名、为后人所知的,却是屈指可数,自然均为唐代乐人里的佼佼者。
其中,知名度最高、最出名望的,莫过于被唐玄宗亲封为“天下梨园总管”的雷海青了。
雷海青,唐开元四年(716)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诞生,被我民间曲艺界,尤其是闽台地区尊崇为戏剧界的爱护神和祖师爷。
纵观雷海青戏剧艺术进展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他的幼年到长大成人,为在戏班勤学苦练、积蓄力气,蛰伏民间时期;其次个阶段,自他入宫后,至安史之乱前,是他身居要职、增长才能,渐渐树立影响力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则是在安史之乱中,作为乐师的代表人物,雷海青正气凛然、无所畏惧,怒骂安禄山,维护了唐王朝与众乐师的尊严,却惨遭肢解。
而他由于做出的勇敢举动被唐玄宗封为梨园总管后,个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论是宫廷乐师还是民间戏曲演出团体,均尊称他为戏剧祖师爷,盼望能够借助他的力气得到庇护。
一、雷海青早年蛰伏民间自古寒门出贵子。
雷海青家境贫寒,父亲很早便已去世,母亲身体羸弱,却不得不带着他四处奔波求生。
一次在路上,母亲一病不起,带着圆满离去,只留下小海青一人。
后恰有一个木偶戏班经过,戏班里的人将小海青救走抚养,赐予他其次次生命。
从今,雷海青便借居在戏班中生活,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直至长大成人。
长期耳濡目染,加上勤学苦练,雷海青把握了戏班大部分乐器的弹奏技巧,能够顺当、完善地出演各种行当的角色。
无论是亮开嗓子扮演各类角色进行演出,还是娴熟地弹奏各种乐器,对他来说都是轻而易举。
值得一提的是,他会吹奏一种失传已久的乐器———筚篥,后人会吹奏者寥寥无几。
小小年纪便能把握这些技能,要归功于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和后天持之以恒的学习。
这一时期,雷海青只不过是一个喜爱戏剧的年轻人,潜心熬炼、积累本事,期盼厚积薄发的一天。
文学理论简答一
简答一
1、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2、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
(1)巫术发生说
(2)宗教发生说
(3)游戏发生说
(4)劳动说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1)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力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2)经济的、物质的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马克思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新探
关 系 , 克思 、 格 斯都 曾举 例 作 过 说 明 。马 克 马 恩 思 说 , 希 腊 的神 话 、 诗 等艺 术 形 式 产 生 于 物 古 史 质 生产 相 对 薄 弱 的古 希 腊 时 期 , 不 能 与 先 进 却
物质 生 产 下 的 “ 锭 精 纺 机 、 道 、 车 和 电 报 走 铁 机
S ca ce c o. 4 o ilS in eV 13 1, 2012
马 克 思 论 物 质 生 产 与 艺 术 生 产 的 “ 平 衡 关 系 ” 探 不 新
刘 延 福
( 河南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 , 河南 焦作 4 4 0 ) 5 03
摘
要: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 关系是马 克思主义 重要 的文论观点 。这 种“ 不平衡 关系” 实质上是 一
、
相适应——艺术 生产与物质生产
发展不平衡关 系的实质
在解 释 艺术 发 展 同物 质 生 产 发展 的不 平 衡 关系时 , 克 思 首先 讲 了什 么是 “ 衡 ” 马 平 。他 说 : 大 家 知道 , 腊 神 话 不 只是 希 腊 艺 术 的武 “ 希
库, 而且 是 它 的 土 壤 。成 为 希 腊 人 的幻 想 的基 础 、 而 成 为 希 腊 [ 话 ] 基 础 的 那 种 对 自然 从 神 的
的观 点 和 对 社 会 关 系 的 观 点 , 够 同走 锭 精 纺 能 机 、 道 、 车 和 电报 并 存 吗 ?在 罗 伯 茨公 司 面 铁 机 前 , 尔坎 又 在 哪 里 ? 在 避 雷针 面前 , 必 特 又 武 丘 在 哪里 ?在 动 产 信 用 公 司 面 前 , 尔 梅 斯 又 在 海 哪里 ?任 何 神 话 都是 用 想 象 和借 助 想 象 以征 服 自然力 , 配 自然 力 , 自然 力 加 以 形 象 化 ; 支 把 因 而 , 着 这些 自然 力 实 际 上 被 支 配 , 话 也 就 消 随 神 失 了 。9 ] 9 。 [ 古 希 腊 神 话 之 所 以产 生 , 是 由 于 当 时 封 正 闭 、 后 、 下 的社会 生产 力 和物 质 生 产 水 平 所 落 低 决定 的 。什 么 样 的物 质基 础 就需 要 什 么 样 的艺
马克思不平衡理论
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讨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曾提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重要论断,恩格斯也在一些书信中对此作过多次论述,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一)对“不平衡关系”的理解也有很大分歧第一种意见以为“不平衡”就是“矛盾”,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是指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不能按这个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去衡量文艺发展的水平;第二种意见以为“不平衡”就是“不相适应”,这里就是指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艺术与经济基础或生产方式之间的不相适应的状况第三种意见以为,“不平衡关系”就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物质生产在发展中不成比例的情况”。
这种情况大体有四种类型。
一在艺术领域内,不同艺术形式相比,如神话和史诗的繁荣只能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的古代;二不同时期的国与国相比,如古希腊与近代欧洲各国相比,近代欧洲各国的物质生产水平远非古希腊所能比,但它的艺术却远逊于古代希腊;三同一时期的国与国相比。
如19世纪后30年挪威和武汉论坛违规词汇的生产力远不如西欧各国但文学上却出现了极大的繁荣四是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相比。
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然而以后再也不曾达到过。
(二)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中间需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文艺反映经济基础,却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
二是经济基础是文艺发展的决定因素,决不是唯一的因素,文艺发展的直接因素是上层建筑的各因素,特别是阶级斗争的因素,阶级斗争是文艺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是文艺的历史继承性也是文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法律、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艺思潮对文艺的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文艺发展的各原因中,政治是最主要的因素。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比其它意识形态与政治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研究不平衡的原因时必须着眼于政治。
如何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
如何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艺术生产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
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反之,与其相对应的物质生产发展则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状况,一种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
一般的来说,二者具有统一性。
即物质生产能为艺术生产提供经济的基础保障,同时艺术生产又是对物质社会生产状况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物质生产产生能动的影响。
但是同时,艺术生产也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其发展有时会高于物质生产发展状况,有时也会落后于物质生产发展。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以及众多影响深远的戏剧,以及神话。
当时的社会所属类型按照现在社会标准的划分是属于奴隶社会时期,然而就是在当时,这些作品产生并一直延续至今,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及近代的沙俄,在当时,全世界正在迈向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工业文明成为社会发展的代名词。
而当时的沙俄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王国。
但是却产生了列夫托尔斯泰,果戈理,以及普希金等众多多产的大作家和大诗人。
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有其特殊的原因。
因此,接下来我们就以积贫积弱中国近当代近百年的艺术发展状况为例,来对其加以探析,其中将主要以文学形式为例。
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
我国文学的近代化是以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以起点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大批先后从西方留学归来的有识青年与学者先后借助《新青年》这一阵地对传统文化展开了大肆的批判,直击传统文化中的腐朽的部分,传统文化的根基遭到了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瓦解。
由此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直接效果便是人们思想的极大解放,民主与科学之风盛行。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发展状况呈现了小繁荣的状况,并产生了许多有名的作家与作品。
马列文论
1、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马克思在《导言》中论述:“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如果说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那末,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关系上有这种情形,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是说“不平衡关系”的是指艺术生产与社会的一般发展、物质生产的关系。
文艺是随着社会历史、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并不是按比例发展的,即不是社会向前发展了,文艺也必然出现繁荣;物质生产水平提高了百分之几,艺术生产也就相应地提高百分之几,而是不成比例的共同向前发展的。
“不平衡关系”的涵义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指整个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二是指艺术领域内各艺术种类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马克思论述的重点是前者。
“不平衡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生产是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但又不是成比例的发展;前者是就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总的发展性质和趋势而言的,经济基础起着“最终”或“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必须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后者是指一个社会形态的各个历史时期,两种生产在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上不成比例的现象。
总之,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是既相适应又不成比例的向前发展的。
前者是坚持了唯物论。
后者坚持了辩证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学说最完整的理解。
2、“不平衡”现象产生的原因。
不平衡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1)生产关系的影响对不平衡现象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2)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对不平衡现象的产生起的作用。
第四讲__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正是在这个时期,却产生了古希腊的 神话和史诗,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相 当高的水平,出现了艺术繁荣的局面。 这种情况,按其不发达的物质生产水 平和艺术繁荣的局面相比较,其发展 显然是不成比例的。这就是艺术生产 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2.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 衡关系的表现形态
一种是“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
同艺术种类的”发展的不平衡。
马克思:
“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 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 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 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城内,某些有重 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 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希腊神话与史诗的繁荣发展,尽管与 当时较低的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相比, 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却又正是那种 经济不发达的社会阶段的必然产物, “同它在其中生长的那个不发达的社 会阶段并不矛盾,它倒是这个社会阶 段的结果,并且是同它在其中产生而 且只能在其中产生的那些未成熟的社 会条件永远不能复返这一点分不开 的。”
魏晋南北朝 —盛唐诗风”
四 、
马克思在《导言》中谈到文学艺术与
关
社会发展的关系时,曾论及古希腊艺
于
术对人们所产生的不朽魅力的问题:
古
希
腊 艺 术
“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 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
永
它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
久
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
魅 力
及的范本。”从而“显示出永久的魅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1.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2. 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阐述并强调的问题。
即艺术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伴随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艺术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生产成反方向的发展。
两种体现: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另一种情况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比如18世纪德国和19世纪俄国。
说明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3. 含蓄和含混:文学的话语蕴籍性表现在这两种修辞形态。
含蓄是表达上的小中见大,含混是阐述上的一中生多。
4. 艺术生产: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
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
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5.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6.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艺术体验7. 艺术发现: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8.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
易感点/刺激/行动力量9.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1、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
2.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_2、挪威的小资产阶级巴尔______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________ 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3.爱莎是__3、敏•考茨基______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
这位作家的国籍是奥地利。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命题出自恩格斯与_____4、玛•哈克奈斯城市姑娘__ 的通信,信中批评的是《》这部小说。
5.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 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公开出版。
在此之前,卢卡奇在1923 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与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意义近似的“_5、物化______”这一概念。
6.1844 年八九月,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第一次合作,着手合著《6、《神圣家族》》一书。
7.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1857 年的《7、《〈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
8.把___8、唯物主义_____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9.“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面是____、卡尔·格律恩10、“风格即其人”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10布封》。
11.马克思在《11、《神圣家族》或《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中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和施里加的评论的分析是他们确立新的文艺观的一次认真的尝试。
12.马克思在《1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表述了艺术与一般生产关系的理论,特别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的命题。
13.马克思在《1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
中国历史背景下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关系
中国历史背景下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关系作者:王一博王丽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从总体上为人类的艺术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在中国的特殊历史发展历程中,我们一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方针,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特殊文学艺术事业发展道路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主要思想出现高度的契合,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及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文学艺术;物质;生产;艺术;不平衡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65-01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文学艺术传播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逐步得到了全面的普及。
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马恩全集以及其他许多相关文献资料的不断翻译和流入,同时中国确定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建设中国的重要思想指导方针,我们文艺理论的灵魂与主体也将遵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論中的基本概念,以此指导与影响着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
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人公多是以歌颂帝王将相、赞赏才人佳子、赞扬文人骚客为题材,其目的与人物都是为权贵服务。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出文艺为现实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使我国的文学艺术从根本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使我国的艺术家、作家将关注的目光从权贵上转移到人民群众中,不再只为仕人阶级服务,作品与文章也出现了民间农作或战事苦难,只为将最真实的情感用大众易于理解、并带有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抒发与表达出来。
在作品中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艰辛与苦难、奋斗与追求,使人民大众成为作品的主人公,使文艺成为真正人民大众的文艺。
二、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里一个重要理论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独特的要点。
以我国的历史发展为例,国民党对共产党所领导的陕甘宁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延安解放区的物质条件极为艰苦。
在这个背景下,毛泽东等人倡议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座艺术学院——鲁迅艺术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生产与文艺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黎青洋2016370335 16汉语言文学专业三班
艺术的发展,是个复杂而历史悠久的过程。
不论是古希腊,还是古代中国,都在生产力相比于今天较为低下的时代,孕育了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璀璨夺目的艺术成果。
尽管文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经济基础只是起决定性的、最后的作用,并不是文艺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
那么,古代的希腊、中国,又何以凭着“较低的生产力”孕育了较高水平的艺术成果呢?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这样提到:
“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
在此,马克思提出了“文艺的发展与社会的一般发展不平衡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以古代希腊艺术为例,在古希腊时期,正处于氏族解体,奴隶制正在上升地时期,其生产力的水平正处于不发达的阶段。
但就是在这一时期,却产生了古希腊的神话和史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这种情况显然与我们一般认为的“物质基础决定艺术形式”不相符,这就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这种不平衡关系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某些意义重大的艺术形式只能在不发达的时期形成。
如中国古代的《诗经》和古希腊的神话、史诗,它们都以朴素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古代人类对宇宙的直观把握。
正是由于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人们的幻想经过不自觉地加工,才能诞生出这样的艺术,来表达他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渴望。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条件也随之进步,古希腊人这种对世界的认识也就不存在了。
其次,艺术是属于一定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它与经济基础存在这必然的联系。
但这种联系是间接的,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往往要通过政治、文化等其它上层建筑“表现出来”,属于上层建筑范围类的一些社会关系比物质生产更直接决定艺术的生产。
比如苏联后期的解冻文学与“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现当代文学出现的第三个高潮,都是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另外,哲学与社会思潮等“中介因素”,也是造成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原因。
18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欧洲大陆上的资本主义正处于发展时期,此时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的思潮,雨果、歌德、普希金等一大批文学巨匠皆在此时闪耀着他们的光辉。
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也造成了这种不平衡。
艺术本身是具有独立性的,同时有具有历史继承性,中西方的文学传统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古代的文学
从“诗言志”开始,就注重的是文学作品的抒情功能,看重作家的情感表达。
而西方从最初的“模仿论”,就走向了文学艺术更偏重叙事的道路。
马克思在《导言》中还接着指出,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的关系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必须具体地、历史地考查这两者之间地联系。
文艺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是有条件的存在的。
不能说在任何物质生产水平很低的历史条件下,都能诞生出水平极高的艺术成果;也不能说在任何物质生产水平很高的社会中,艺术也必定繁荣。
这种不平衡的关系,是两者在宏观上平衡,微观上不平衡。
从辩证法的角度深究其原因,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这一宏观平衡、微观不平衡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项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