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合集下载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近年来,地区发展不平衡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区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其他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地域间的差异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制约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对策。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遗留问题是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区域特色和传统产业。

但这些特色和产业分布不均,一些地区依赖传统产业,难以适应现代化经济的需求。

其次,资源分布和利用不均衡也是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天然资源较为丰富,如石油、煤炭等,资源优势带来了相对快速的经济发展。

而其他地区由于资源短缺,无法有效利用自身的优势,导致发展相对滞后。

此外,经济政策不协调和土地系统失衡也是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一些地方政府在吸引投资方面采取过于激进的政策,导致资源和资本向少数发展较快的地区集中,而其他地区则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为了克服地区发展不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资源整合和合理分配。

政府可以加大对资源贫乏地区的投入,通过引导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这些地区发展适应现代经济需求的新兴产业。

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传统资源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其次,我们需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政府应该通过减少地区间的经济壁垒和限制,鼓励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和通信网络等手段实现。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和财政扶持等政策来吸引外部投资和企业进驻滞后地区,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

除了政府的作用外,全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地区发展平衡的努力中。

各地区的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助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各地也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人民的综合素质,提升其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能力。

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

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认为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

第二、区域发展差距明显。

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

第三、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

第四、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

应该说,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第一、自然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

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第二、是历史原因。

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

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 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 12%的东部沿海地带。

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第三、政策原因。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

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

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困境及原因

鸦片战争后,在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不得不面临开始了缓慢的近代化进程。
一、开埠前后宁波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开埠以前的数百年间,宁波便已以商业贸易著称,所谓"海道辐辏之地,南接闽广,北控高丽,商舶往来,货物丰衍",[1](p993)为连接中国东南沿海与东北亚的主要商业通道。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体系中,宁波的地位远远高于上海。就行政级别来说,当时上海是县级市,而宁波早已是府治所在地。由于宁波在中国沿海的重要经济地位,鸦片战争前西方人就一直企图打开这一良港作为贸易点,早在乾隆二十年到二十四年间就出现要求到宁波贸易的"洪任辉事件"。①为了将宁波作为英国对华经济入侵的主要通道,1842年在《南京条约》中,宁波与广州、厦门、福州、上海等五个沿海城市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开埠城市。1843年底宁波正式开埠,然而开埠后,宁波的贸易状况却和英国人最初的预期大相径庭,1844年宁波的对外贸易总值为50万元,但以后逐年递减,五年后还不足5万元。[2](p729)进出口船舶的贸易也呈下降趋势,1845年进出口轮船的船舶吨位各有1926吨,到了1847年该数字变为1093吨,下降了43.3%。[3](p238)与宁波对外贸易值和进出口轮船吨位的下降相比,在外侨人数方面,1850年宁波外侨为19人,1855年增至22人,但其中传教士14人,商人仅为5人。[4](p135)面对宁波的这种状况,一些外国人甚至建议用其它口岸来代替宁波。
二是资本主义市场在沿海地区的扩大逐步改变了宁波周边地区的城市格局。首先,由于地理位置上宁波紧邻上海,上海的迅速崛起对与其临近的宁波产生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在港口经济的发展上,港口的地理位置在决定港口的竞争力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港口的竞争对象是港口的腹地货源和中转货源,因而如果港口位于腹地广大经济发达的地区,并且靠近国际航线,则在与其它港口争夺腹地货源的竞争中就会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16](p207-210)在地理位置上,随着近代交通工具的引入,上海处于沟通长江流域和中国南北洋的地理优势日益凸显,其所能覆盖的经济范围远远大于宁波,上海的崛起对宁波的贸易产生了强大的竞争压力。正如英国驻宁波领事罗伯冉所声称:"我们在这里遭受失败的原因很明显,上海把一切东西都吸引到它那去了,...... ,同时还把原来准备到宁波的茶商吸引到它那去了。" [13](p620)对于这种情况,1846年清政府档案中也记载:"至宁波海口为新设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因旱道偏僻,商贾罕通,其洋货尽赴上海。" [2](p729) 1870年至1874年,宁波直接从外洋进口占总进口额的23.1%,以后这一比例迅速减小,从1885年到1889年降至1.1%。[17](p106) 1890年,宁波的海关报告中这样写道:"本口几乎可说没有直接从国外进口之贸易,所有之进口货主要是经由上海而来的洋货。" [18](p171) 1876年宁波共进口原色布404000匹,由上海转运而来为395100匹,占97.8%,1877年宁波共进口原色布354000匹,由上海转运而来达351000匹,所占比重达99.2%.[19]这一情况表明,宁波在对外贸易上已逐步成为上海的附属港口。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东部沿海地区基础好、投资效益高的情况下.实行了向东部倾斜的区域经济政策。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和新的经济增长源的形成。

然而,与之相伴随的区域经济差距的日益显现,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这违背了我国和谐发展战略,因此我们要寻求解决方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差距;经济增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一)地理位置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 以上,但其中不易利用的沙漠戈壁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占60% ,这种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极其不合理的人口分布。

而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适宜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同时水路交通便利,便于物流畅通和发展对内对外商业贸易。

东部各种有利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尽管矿产资源比东部地区丰富许多,但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交通极为不方便,这就潜移默化中限制了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市场狭小,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缺乏凝聚力,中、西部地区虽然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输出基地,但是东部向中、西部高价输出制成品,而中、西部则向东部提供廉价的能源和原材料。

这种产业布局和区位分工决定了中、西部与东部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交换,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使中西部蒙受巨大损失。

(二)人口素质的原因。

( 1 )思想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上自领导、下到一般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非中西部地区可比拟。

东部地区较早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

而中西部地区人们远离沿海,信息闭塞,造成人们的观念受到的禁锢要比内地和沿海多得多,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哪里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哪里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哪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不同地域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差异。

这种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形式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人力资源的不匹配等。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的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的禀赋、工业基础的积累或政府政策的扶持,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则发展滞后。

例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接近国际贸易港口,得到了更多的投资和技术引进,经济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市场较小等原因,经济增长较慢。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一方面,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和企业落户落地。

例如,中国的自贸区和经济特区就给予了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和准入便利,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中西部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落后等问题。

例如,中国的一二三线城市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巨大,优质教育资源更加集中在一线城市。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加大对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

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来提高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质量。

例如,中国政府在中西部地区实施的“免费教育”和“健康中国”等计划,就旨在提升这些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推动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优质均衡。

例如,中国的高校毕业生流动率较低,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人才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提升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

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总之 ,从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条件因素考察 ,对 我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真正产生持久影响的 ,除 地理和自然条件外 ,我国东 、西交通状况亦是一个不 容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其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 资源 ,对区域城市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
三 、政府政策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部相交界的地区 。秦汉时期中国的城市主要集中 在北方中原地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处 于战乱状态 ,城市遭到严重破坏 ,再加上北方开发已 久 ,生态环境遭到极大损坏 ,经济长期陷于困境 。南 方由于相对安定 ,伴随着大量人口南迁和农业经济 的开发 ,使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发生转化 。唐宋时 期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强度远高于北方和内陆地 区 ,都城由唐代长安移到北宋开封再到南宋杭州也 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趋势 。南方城市发展规 模和速度反超北方 ,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成为我国 当时城市主要发展地区 。新增加的城市也绝大数在 长江以南 ,“其中位于长江东南部的占 1 /2,长江西 南部占 1 /3”。[ 1 ]明清由于实行边疆移民 、屯田政策 , 边疆地区经济得到一定开发 ,城市地域分布有所扩 展 。与此同时 ,南方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速度远远快 于北方地区 ,特别是内河和海上贸易的发展 ,东南沿 海沿江地区城市发展迅猛 。以沿海江苏原辖松江府 与内地山西省原辖代州两地加以比较可知 ,“从嘉 庆 22年到光绪 10年 ,松江府新兴市镇 43个 ,而从 乾隆 50年到光绪 8 年 ,代州仅增加市镇一个 。”[ 2 ] 由于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市镇增长速度远高于内地 , 城市分布呈现偏重于东南 ,由东自西 ,由南向北递减 态势 。近代以来各区域城市的发展正是建于这一基 础之上的 ,且随着早期工业化的到来 ,城市工业化的 不断演进这种区域间城市发展不平衡现象日趋严 重。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历史发展有很大关系。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的中部地区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导致了中部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优势。

而西部、东北等地区则在历史上受到了战争、政治动荡等因素的冲击,发展相对滞后。

2.地理因素:中国的地理条件差异明显,南北和东西方的差异导致了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地势平坦,适宜农业生产;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自然条件相对较差。

3.政策因素:过去,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政府资源的集中配置和分配,这使得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重视发展经济,大力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而另一些地方则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4.资源配置不均衡:我国的自然资源在分布上也存在不平衡。

富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部地区,而水资源等相对丰富的地方则主要分布在南方。

这导致了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发展的差异。

5.市场因素: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也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先天条件和开放政策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及市场的约束,相对落后。

6.教育和技术差异:教育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水平差异巨大。

东部地区拥有更多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和高技能人才。

这使得东部地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

为了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交通状况,降低交通成本,促进区域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和产业转移。

2.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外资和技术向中西部地区流动,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影响近代以来,中国的城乡分割现象一直广泛存在,而且影响深远。

这种分割不仅是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更是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交织所致。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

一、产生原因1. 历史原因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就存在城乡差别。

在农业社会时期,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村则是生产基地。

这种分工使得城市相对富裕,而农村则相对贫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别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在近代,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被剥夺了经济基础,这导致了城乡差距的加大。

2. 经济原因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农村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人口。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发展受限,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直接导致了城乡分割现象的产生。

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这导致了城乡经济结构的巨大差异。

3. 政治制度原因中国的户籍制度长期以来就是城乡分割的重要原因。

在户籍制度下,城市与农村的户籍是不同的,这导致了农民在城市生活和工作时所面临的诸多限制和歧视。

这种限制直接导致了城市的公共资源不能充分为农民公共所用,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影响1. 社会结构与人口问题城乡分割导致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出现分异化现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和生活方式吸引了农村居民的大量迁移,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而农村地区则出现了“留守老人”的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的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或者务工,导致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

城乡分割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体现之一。

城市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带动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平等,使得城市富裕地区的贫富差距愈发加大。

3. 社会稳定问题城乡分割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稳定。

近代中国出现的城市问题

近代中国出现的城市问题

近代中国出现的城市问题从近代起,中国城市问题逐渐成为一道难题。

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城市内部的发展和规划,更是该问题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1. 城市的产生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

农民人口增长,部分地方出现了农业过剩和农业失业的问题。

这时,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发展,城市也逐渐出现。

城市的发展与经贸发展、社会阶级分化、文化艺术发展等因素相互作用,城市的特征逐渐明晰。

2. 城市问题的产生城市问题在城市产生之初即显露出来,如高屋建瓴难以庇护百姓,自来水管网未能普及等。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1) 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问题也愈加明显。

人口密集的市区,卫生条件和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不适宜的公共设施,例如医院和学校等,难以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2) 没有适当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严重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的爆发,会造成房价暴涨和城市规划的混乱。

许多城市管理部门随意打造房地产项目,而缺乏长久远景规划和城市综合性发展。

(3) 缺陷的落后管理体制在近代中国城市内部与城市与上层管理中,尚缺乏完整的管理体制和生产性与生活性的平衡,社会治安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雇佣劳动市场等因素的限制,中国城市中许多不受保护的城市居民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生活条件恶劣。

3. 中国城市问题的解决中国城市问题必须得到长期和切实的解决。

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设计和政府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将是解决近代中国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

(1) 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大力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设施的支出是一种长期投资,是可以促进城市规划发展并加快城市经济的增长,使政府能够解决城市问题。

就此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鼓励和财政支持,作为长期资产和低利贷款,能够帮助地方政府投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2) 调整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政府需要施行哪些规划和构思,应该先研究与合作共同发展的方法,以加快开展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平衡发展。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发展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地区之间,也体现在城乡之间,甚至在人民的收入分配上。

那末,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呢?首先,地理因素是导致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明显,东西发展不平衡。

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投资,发展速度较快。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地理差异导致了我国发展的不平衡。

其次,历史原因也是导致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主要由中央政府决定。

这导致了资源的集中流向少数发达地区,而其他地区则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改革措施,但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导致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再次,城乡差距也是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农村地区却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匮乏等问题。

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先进,技术含量更高,吸引了大量的人材和资本。

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滞后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不足,无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导致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收入分配不均也是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整收入分配,然而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一些高收入行业和地区依靠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而一些低收入行业和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这种收入分配不均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加剧了我国发展的不平衡。

综上所述,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因素、历史原因、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加强收入分配的调整等。

惟独通过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措施,才干实现我国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些地区经济富饶,生活水平高,而另一些地区却经济相对落后,居民生活质量低下。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可能的对策。

一、地理与自然资源的不均衡地理因素是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存在差异。

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而北方地区则面临着严峻的自然条件,如干旱和寒冷。

此外,不同地区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有差异。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油气等资源,而东部地区则更加依赖进口资源。

这些地理和自然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需要加大对地理环境较为恶劣地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进口资源的依赖。

二、政策和制度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也密不可分。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政策导向的因素,不同地区在政策和制度方面存在差异。

一些开放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另一些地区则受限于政策的限制。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的流入。

同时,要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和交流,共享经济发展的机遇。

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教育和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水平不同,导致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为解决教育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政府应注重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大对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还要鼓励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推动地区科技的发展。

四、文化和城乡发展的差异文化和城乡发展的差异也是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城市通常集中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土地流转、公共服务等问题。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1. 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人口资源的大国,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发展的原因,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实现中国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2. 城乡发展差距首先,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明显体现就是城乡发展差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获得了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发展机会,而农村地区则面临土地流转、劳动力外流等问题。

由于城市的吸纳能力有限,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

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次,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沿海地区及一些大中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获益较多,积累了更多的投资和技术资源,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经济体系。

然而,中西部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则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

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财富和资源的集中现象,阻碍了区域发展的整体进步。

4.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方面。

在教育领域,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顶尖大学和优质教育资源,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然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则缺乏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导致了教育水平的不均衡。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得人才流失和社会人力资源浪费,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5. 解决方案针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5.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投资者向这些地区投入更多的资源。

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引导农村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升级,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5.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发展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可以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

这将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

5.3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增加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解决途径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日益凸显。

一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却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资源紧张等。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解决途径。

二、原因分析1.地理条件差异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良好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等,这些条件使得这些地区具备更好的经济发展潜力。

而另一些地区,则地理条件较差,如地势低洼、气候恶劣等,这些条件则限制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政策倾斜政府的政策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

在一些地方,政府对特定产业或地区给予过多的支持和关注,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而其他地区则往往缺乏政策性的支持,这使得它们在经济发展上处于劣势地位。

3.人才流动不均人才流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由于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使得这些地区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更具优势。

而其他地区则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这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4.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或其他因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而一些地区则积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更好的支持。

三、解决途径1.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对地区的政策引导,避免过分关注某些地区,而忽视其他地区。

需要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给予各地区公正的机会。

同时,也要加大对经济相对滞后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同时,要注重弱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填补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鼓励人才流动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应该加强人才流动政策的制定,鼓励优秀的人才流动到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的地方。

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影响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有许多,主要可以归结为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因素。

经济因素是引起城乡分割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

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实行的不平等条约、掠夺性剥削和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使得中国经济深受压迫和剥削。

与此城市的商业、工业和金融等经济活动相对发达,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拉大了城乡经济差距。

政治和行政原因也是城乡分割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封建社会时期,地方官员对农民实行高压统治,通过征收苛捐杂税和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导致农村经济衰退和农民生活困苦。

而在近代中国,中央政府对城市的重视程度大于对农村的关注,城市的发展受到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而农村则受到政策的束缚和限制。

政府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文化因素也是城乡分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崇尚文人、士人的身份和地位。

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农业劳动被贬低为低等劳动,而商业和知识工作者的地位则受到重视和尊崇。

这使得大量的农民子弟放弃农村生活,进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

历史原因也是城乡分割的原因之一。

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导致城乡之间贫富差距的逐渐加大。

农民长期受到剥削和压迫,城市的发展机会有限,使得城乡分割问题日益突出。

城乡分割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诸多的影响。

城乡分割导致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失,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和落后。

城乡分割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困境,农民收入低、生活困难,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城乡分割还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剥夺了农民的权益,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

城乡分割也使得城市地区资源的过度集中,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和城市化问题等诸多挑战。

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听起来像是个小话题,但其实背后藏着许多复杂的故事。

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能不能挖掘出一些新鲜的视角。

一、发展不均的现状1.1 大城市的繁华城市之间的差距简直像天壤之别。

大城市光鲜亮丽,经济活力四射。

比如,北京和上海,活脱脱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吸引着无数年轻人的目光。

可是,走出这些大都市,偏远地区的生活却截然不同,常常令人心痛。

1.2 乡村的困境很多乡村面临着人口流失,年轻人纷纷进城追逐梦想。

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村子里人声鼎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这样的现象让人深思,难道乡村就注定要被遗忘吗?二、造成不平衡的原因2.1 资源分配资源的分配不公是个老问题。

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技术和人力,但这些往往集中在大城市。

乡村缺乏基础设施,连条好路都难找,怎能发展?2.2 导向往往偏向发达地区。

大城市的支持力度大,补贴多,发展空间广。

而乡村的支持却像一缕轻烟,难以捉摸。

2.3 教育差距教育资源的差异也是一大痛点。

大城市的学校名师云集,乡村的孩子却常常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未来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这样的恶性循环,不知何时是个头。

三、解决之道3.1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基础设施是当务之急。

让乡村有更好的交通,方便居民出行,也能吸引外来投资。

3.2 加大扶持要向乡村倾斜。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一些专项基金,支持农村发展,促进地方经济。

3.3 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公平是根本。

可以利用网络教育,邀请城市的老师下乡授课,让乡村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四、总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解决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希望未来的乡村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不再是人们心中的遗忘角落。

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经济才能实现真正的均衡发展。

希望未来能看到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原因与对策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原因与对策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原因与对策研究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区域经济差异较为明显。

一方面,中国东部地区具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实力和优质的发展资源;另一方面,中国西部、中部地区相对落后。

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等。

因此,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和对策,对于促进全国经济的整体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历史因素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东部地区率先实施市场经济改革,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和技术的流入。

而西部、中部地区由于历史上的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先进技术和资本的支持,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无法迅速追赶东部地区。

其次,区域发展政策差异也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优惠税收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

而西部、中部地区的发展政策相对较少,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中国东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如发达的海岸线、高品质的土地等,这些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了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

与此同时,西部、中部地区的资源相对较为匮乏,限制了其经济的发展。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加大对西部、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通过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资源、人员的流动,减少区域发展差距。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西部、中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引进外来投资等方式,推动西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三,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

通过在西部、中部地区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四,改革相关政策,消除不利因素。

最新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资料

最新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资料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我国许多地区日益凸显出来。

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开始从注重公平转向注重效率,在东部沿海地区基础好、投资效益高的情况下,实行了向东部倾斜的区域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和新的经济增长源的形成。

然而,与之相伴随的区域差距的日益显现。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只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地区经济水平差异。

在历史中由于自然、政治和社会因素的积累,逐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现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是非常明显。

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实行东部优先发展,然后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方针,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其有利的地理和社会因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区域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

这样,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就显现出来,并且不断扩大。

西部要想赶超东部,关键在于努力发现自身优势,采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东部地区以及国际分工,并根据经济增长条件适时推动产业升级,才能实现赶超,并取得比较好的经济发展效果。

2、地区经济结构差异。

如第三产业的比重。

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中主要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为主,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而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致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和经济优势。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致使中西部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区域内的工业化程度偏低。

较低的工业化程度难以形成中心城市向周边产业扩散的生产要亲传递网络,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比较松散,辐射能力较差。

而东部地区不仅产业结构相对合理,而且工业化程度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这种差异使中西部丧失的大量附加值流向东部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浅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腾飞,而一些内陆地区的经济却相对滞后,这种不平衡发展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造成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资源配置和贸易往来,因此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

一些沿海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经济环境,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

而一些内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狭窄和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制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发展的劣势地位。

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时间较晚,使得一些内陆地区错过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无法借助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机遇迅速发展。

相反,一些历史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与内陆地区明显的发展差距。

这种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一大障碍。

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造成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较大,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导致了一些地区产业发展不够均衡。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集中投资和资源到某些产业领域,而忽视其他产业的发展,导致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进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政府政策的一些偏向性和不公平性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为了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问题,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改革。

要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发展沿海经济和内陆经济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要加大对一些发展滞后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金融投入,为内陆地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并提高其竞争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影响近代中国是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同时进行。

在这一时期,城乡之间的分割也逐渐显现出来,这种分割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现代社会城乡分割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

一、产生原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近代,中国的城市经济开始蓬勃发展,而农村经济却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城市的商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城,形成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

而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城乡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

2. 政策和法律限制在中国的近代时期,政府对于城市和农村的管理政策有所不同。

对于城市的发展,政府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例如扶持工业发展、引导外商投资等;而对于农村地区,政府的政策则相对保守,对于土地所有权、税收政策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限制和不公平的现象,这导致了城乡之间权益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

3. 教育和文化差异在中国的近现代时期,城市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传播渠道更加广泛和完善,城市人口更容易获取到新知识和新技术,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文化传播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限制,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的巨大差距。

二、影响1. 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由于城乡经济、政策、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使得城乡之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愈发严重。

城市的富裕和发达与农村的贫困和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导致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

2. 劳动力失衡城乡分割导致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这使得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过剩,而农村地区则缺乏劳动力,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

因为缺乏城市户口,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生活条件较差。

3. 社会稳定问题城乡分割也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城市的高失业率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激烈,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犯罪率上升、社会治安不稳定等;而农村地区由于缺少劳动力和资源,生活水平低下,使得一些地方社会秩序紊乱、矛盾激化。

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分析

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分析

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分析
陈炜
【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1)6
【摘要】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和自然条件迥异的大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步入近代,伴随着开埠通商和近代机器大工业在部分城市的兴起,区域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日趋拉大.在区域上近代东部通商口岸城市和西部内陆城市的不同命运呈现了强烈反差.造成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和历史地理环境、交通环境、政府政策以及人口的流动等因素密切相关的.通过揭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艰难历程,对当前政府部门制定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总页数】6页(P66-71)
【作者】陈炜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0
【相关文献】
1.近代中国区域城市的经济关系——基于对上海与无锡互动的考察 [J], 郑忠
2.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J], 鲁克亮;陈炜
3.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平衡 [J], 陈炜;李映涛
4.简析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平衡 [J], 陈炜;李映涛
5.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历史考察 [J], 韦国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第 26卷
就世界各国城城市近代化历程来看 ,政府在其 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政府行为对城市经济影响 是通过城市管理 、产业结构 、市场发育 、收入分配机 制等环节来实现的 。显然不同政府行为对城市发展 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 。近代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的 现代化国家 ,城市近代化过程中明显受到来自于政 府政策影响 ,而政府政策也是造成近代中国区域城 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总体来看 ,近代政府政 策对城市影响主要体现在工商业经济政策 ,对外开 放政策和市政管理政策三个方面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6期
鲁克亮 陈 炜 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67
候差异很大 ,东西之间自然地带的差异严重制约了 生存容量与质量的差异 。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较好 , 平原多 ,山地少 ,土地肥沃 ,雨水充沛 ,适合发展农业 和生产养殖业 ,因而城市拥有良好发展环境和基础 。 东南沿海盛产水稻 、棉花 、蚕丝 、茶叶 、果品 、鱼虾 ,被 称为鱼米之乡 ,北方沿海则大量生产麦 、大豆 、玉米 、 棉花 、花生 、果品和海产品 。以近代工业发展所需能 源为例 , 1931年仅辽宁 、河北 、山东三省煤产量占全 国总量 64%。广大西部内陆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 , 且大多处于干旱 ———高寒地带 ,西北数省气候干燥 , 沙漠化严重 ,生态环境恶劣 。尽管矿藏资源丰富 ,但 地貌多为高原 ,沙漠 、崇山峻岭 ,交通极为不便 ,资源 开发困难重重 。如贵州省高原山地多 ,山地和丘陵 面积占全省面积 9215%。西藏大部地区连续的高 原 ,荒芜的砂石地带 ,冬季寸草皆无 ,赤地千里 。如 此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必然使城市发展规模数量受 到限制 。区位资源是自然与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组 合 ,它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 。东西部地区区位资 源的差异是影响城市发展重要因素 。东部襟江依 海 ,占尽城市发展的区位优势 ,这些江河的干支流系 将该区域广大地区贯通成一体 ,形成广阔腹地 ,为该 地城市兴起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资源空间 。而西部内 陆地区与沿海地区之间有重重高山峻岭阻隔与外界 联系极为不便 ,就连内部城市间的交往也因地理条 件限制大打折扣 。城市的发展需要有广大腹地的经 济支撑 ,西部地区如此恶的区位条件 ,使城市发展所 拥有腹地规模十分狭小 ,城市发展故而特别迟缓 。
的运输对于其它各种因素都起着推进作用 :它促进 人口增长 ,区域专业化 、农村商品化和区域内外贸 易 。”[ 3 ]水上交通的方便 ,特别是便宜的运输成本增 强了东部地区城市之间 ,城乡之间商品交换和信息 交流的广度与频繁 ,因而区域城市发展较快 。
自古代以来因交通环境的因素导致东西部城市 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近代交通运输兴起后 ,并没有 得到多大改观 。交通运输工具的近代化始于轮运的 出现 ,鸦片战争后 ,西帝国主义先后在中国东部上 海 、天津 、汉口 、大连等地建立轮船公司 ,经营沿海长 江等航运业务 ,西部地区由于可通轮船河流少 ,水运 能力十分有限 ,迟至 1898年 ,才有外轮“利川号 ”驶 入川江航行 。这样当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受惠于轮运 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繁荣时西部地区大多城市却仍旧 重复着古老的传统运输方式 。继轮运业之后相继兴 起的是铁路和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的出现 ,对改变 中国原有的交通运输线路具有重大意义 ,它使得沿 线的城镇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固的城市和集镇分布 因铁路运行发生较大变化 。据 20世纪 30年代初统 计 :中国铁路主要修筑在东北 、华北 、江南地区 ,所占 全国 已 成 铁 路 比 重 分 别 为 东 北 40% , 长 江 以 北 32% ,江南占 22% ,台湾 4% ,贵州 、四川 、广西 、内蒙 古 、宁夏 、新疆 、青海等西部 省区 还没 有铁 路 。至 1937年止 ,占全国面积 60%的西南 、西北地区铁路 总长也占全国 (不含东北 )铁路里程的 6% ,全国铁 路都集中在东经 110°以东地区 。[ 4 ]铁路作为陆路运 输具有载重量大 、速度快的特点 ,一定程度上摆脱了 船运发展受水路限制的货物流向 ,促进了东部城市 的发展 。如郑州 、徐州 、石家庄 、蚌埠 、沈阳 、哈尔滨 等城市均是因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 。由于近代铁路 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西部内陆地区仅有很短的几条 铁路 ,大多铁路修建在东部及东北地区 ,从而加深区 域城市空间分布也不平衡 。“近代中国 95%以上的 城市都在东经 102度以东的地区 ,越往西城市越少 。 主要的大中城市集中在 5 条线上 : 1、北起天津南至 广州的海岸线 , 2、东起上海西至重庆 、成都的长江沿 岸 , 3、东起连云港西达兰州的陇海线 , 4、北起哈尔 滨 、南至北京的京哈线 , 5、北起 、北京 、南达广州的京 广线 。”[ 5 ]
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 ,南北跨五大温度带 ,气
收稿日期 : 2005 - 02 - 19 作者简介 :鲁克亮 (1976 - ) ,男 ,汉 ,河南舞钢人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 2004 级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专门史研 究 。陈炜 ,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教师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 2003级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城市发展 ,民族经济方面的研究 。
二 、交通环境
交通在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史中起着重要作 用 ,交通是联系城市之间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 ,也是 社会化分工成立的根本保证 ,交通技术与手段决定 区域城市之间相互作用深度与广度 ,交通技术与手 段的进步是改变区域城市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素 之一 。因而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我国古代大 多数城市往往都是因地处交通要道上才逐渐发展起 来的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 ,西部内陆大部分地区 缺少可资利用的运输成本较低的水路运输 , 1主要 靠人力和畜力 ,故而速度慢 ,运量小 ,运输成本高 ,而 在东部地区河湖纵横交错 ,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兴 旺发达 ,船运成为城际间交通联系的主要凭借手段 。 水运与陆运相比 ,不仅具有载重量大 ,行程远的优 势 ,且所需人力相对较少 ,价格也远比陆运便宜 ,西 方学者施坚雅 ( G·W ·Skinner)在论及中国封建社 会晚期城 市 时 指 出“在 中 国 唯 一 最 重 要 的 技 术 应 用 ,从其对城市化影响来讲 ,是水路运输 。 ……有效
总之 ,从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条件因素考察 ,对 我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真正产生持久影响的 ,除 地理和自然条件外 ,我国东 、西交通状况亦是一个不 容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其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 资源 ,对区域城市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
三 、政府政策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66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第 26卷
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鲁克亮 1 陈 炜 2
(1. 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2. 桂林工学院 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1)
摘要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也是现代社会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积聚中心 ,它的发展变化受到特定的自然 、 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制约和影响 。本文对近代以来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行探 讨 ,认为造成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是内外双重力量推动的结果 ,并由此初步奠定了建国以来区域城市发 展的格局 。
关键词 :近代 ;区域城市 ;不平衡 中图分类号 : F29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3926 (2005) 06—0166—06
系统论告诉我们平衡是事物发展的稳定状态 , 但这种稳定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 ,时时为不平衡所打 破 ,新的不平衡成为事物发展的驱动力 ,作为一个非 平衡的开放系统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国民经济系统的 基本特征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气候和 自然条件迵异的多民族大国 ,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 历史悠久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上有天堂 、下有苏 杭 ”,就是区域城市发展差异的真实写照 。步入近 代 ,伴随着开埠通商和近代机器大工业在部分城市 的兴起 ,区域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日趋拉大 ,使历史上 原本存在的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现象非但没有消 解 ,反而日益加深 。体现在 :一方面是东部沿海沿江 通商口岸城市因新式工商业兴起而迅速发展 ,另一 方面却是中西部内陆传统城市的缓慢发展或停滞衰 落 。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概括起来主 要有 :历史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条件 、交通环境 、政 府政策 、开放程度 、人口流动等几方面 。
鸦片战争之后 ,随着条约口岸形成与太平天国 内乱的平息 ,清政府在这种内忧外患夹击之下 ,其军 事防务重心也由内陆的民族边疆为主转向了沿海地 区 。东部沿海沿江之所以成为中国最早发生工业化 地区 ,不仅有条约口岸的作用 ,还得益于清廷举办以 “自强 ,求富 ”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对该地的关注 。清 政府开展的洋务运动 ,把政策投资对象等集中于东 部沿海沿江地区 。这种决策方式迅速拉大了沿海与 内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 。据统计 ,从 1865 年至 1895年 30 年间 ,洋务派兴办了 20 个大小军事工 厂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沿江城市 ,规模较大的有 :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 、金陵机器局 (南京 ) 、福州船 政局 (福州 ) 、天津机器局 (天津 ) 、湖北枪炮厂 (汉 阳 )等 。此后为保证军工生产原料供应而相应设立 的一些民用工业也基本是围绕这一地区来进行的 。 较为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 (上海 ) ,开平矿物局 (唐 山 ) ,电报总局 (天津 ) ,上海机器织布局 (上海 ) ,由 于洋务派选择性的重点经营 ,使得这些城市工矿企 业迅速发展起来 ,城市近代化程度普遍较高 。如武 汉近代工业发展得益于张之洞的“洋务经营 ”,湖北 枪炮厂每年经费为 80余万两 ,炼钢厂总投资为 580 余万两 ,丝麻四局总投资 500余万两 ,仅此数项即达 1100余万两 ,经过张之洞十数年惨淡经营 ,武昌 、汉 阳由一地区性行政中心转变为“实兼采铁炼钢开煤 之大端为一事 ”的工业重镇和区域中心城市 。这样 由于政府早期工业化投资倾向于东南沿海沿江城 市 ,加之东部沿海沿江各开埠城市外国资本示范效 应作用及工业的乘数效应 ,从而自近代伊始即埋下 了区域城市发展极不平衡的隐患 。甲午战后在帝国 主义资本输出扩大的同时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 的限制 ,为城市工业发展创造政策条件 。民资资本 迅速发展起来 。沿海沿江口岸城市因其良好投资环 境而备受青眯 ,民族资本大多投向这些城市 ,这样原 本是毫无偏向的政策却无形中被东部沿海沿江城市 所独自享有 。内陆城市因封建势力强大人为干扰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