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

合集下载

马哲复习题

马哲复习题

是非题:(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f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t3.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t4.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f5.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形式上是否新奇。

f6.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事物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引起的。

t7.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f8.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f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可知论。

t10.概念、判断、推理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f11.认识的客体就是指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f12.人类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

t13.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f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可以超越一切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限制。

f1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f16.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有区别的。

t17.哲学基本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f18.原子不是世界的本原,而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

t19.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过程的统一体。

t20.在度的范围内,量变不可能引起质变。

t21.普遍联系是指我们可以将任何两个事物联系起来。

f22.多数真理是相对真理,只有少数真理是绝对真理。

f23.正确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错误的认识也不例外。

t24.人口因素也是社会革命的动因之一。

f25.25、“吃、穿、住、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t26.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f27.哲学的“党派”斗争就是革命派和反动派的斗争f2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t29.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一切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的根本分歧之一。

f30.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f31.矛盾的对立与斗争推动事物发展,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f32.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因素和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哲学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形成的一套立足于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提出了实践基础上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基本理论,是指引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武器。

一、实践基础上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受到现实世界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活动的决定和制约的。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个物质活动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和变化所决定的。

这就是实践基础上的唯物史观。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变革是由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二、阶级斗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阶级斗争是普遍存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历史进步的推动力量。

器物的发明和使用、生产力技术的进步和扩展,都是人们不同阶级斗争的结果。

在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不同阶级之间也存在着长期的斗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生产力因素。

人类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进步使生产关系存在障碍,进而导致社会结构的变革和转型。

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也就是说,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形态和性质。

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因此支配的也是经济的力量。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以上四个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石,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考研学科门类介绍——哲学门类

考研学科门类介绍——哲学门类

考研哲学门类专业介绍考研产品部专业课教研中心第1页,共37页目录一、学科深度解析(哲学) (4)(一)学科组织框架 (4)(二)专业介绍 (5)1.哲学 (5)(三)就业前景 (6)1.哲学 (6)(四)就业方向 (8)1.哲学 (8)二、学科专业排名(哲学) (10)2.1研招单位按哲学门类全国排名 (10)2.2研招单位按哲学门类分地区排名 (11)2.2.1北京 (11)2.2.2上海 (13)2.2.3天津、内蒙古 (14)2.2.4陕西 (15)2.2.5重庆、四川、云南、贵州 (16)2.2.6山东、山西 (17)2.2.7浙江 (18)2.2.8安徽、江西 (19)2.2.9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20)2.2.10东北 (22)第2页,共37页2.2.11河北、河南 (23)2.2.12湖北、湖南 (24)2.2.13江苏 (25)2.2.14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 (27)三、学科专业分数线(马克思主义哲学) (29)四、报录比(马克思主义哲学) (32)五、真题(哲学) (34)5.1中国人民大学 (34)5.2北京大学 (35)5.3首都师范大学 (36)六、复习方法(哲学) (36)第3页,共37页一、学科深度解析(哲学)(一)学科组织框架第4页,共37页(二)专业介绍1.哲学1.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是哲学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要求研究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原理、原著以及哲学其他二级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培养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中国哲学中国哲学隶属于哲学一级学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1.3外国哲学西方哲学是研究西方从古代至当代哲学思想发展变化及其社会影响的专门学科。

西方哲学大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马克思的资料

马克思的资料

一、马克思的资料: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灯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6、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8、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9、现代西方哲学,不论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实质都是:唯心主义10、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适应时代的需要11、最早把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的先进分子的代表是:李大钊1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学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14、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15、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问候语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在决定社会意识16、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夸克禁闭理论17、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是否反蚋了时代精神的精华18、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1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成了:一切知识的总汇,成了“科学之科学”。

这表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并没有搞清楚哲学的真正对象是什么20、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这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所决定的。

21.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二、多项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从内容上讲,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从研究对象来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3)从阶级属性、功能上来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在实践基础上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相统一(5)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三大自然科学前提是:(1)达尔文进化论,(2)细胞学说(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3、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思格尔的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部分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机械性,形而上学和不彻底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1)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2)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3)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分别是: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8、属于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的有: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和萨特9、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10、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1)是“历史的有力杠杆”(2)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1、马克思主义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指的“真正哲学”:(1)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2)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3)取决于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的精神(4)马克思主义哲学12、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强国富民之路行不通,从世界观、方法论高度找原因是因为: (1)所有从西方引进的新思潮,都没有能超出旧哲学的圈子(2)都是在旧哲学的框架内,寻找治病药方,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13、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分别是: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1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1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在于:(1)培养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提高理论思维水平(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4)提高人的素质(5)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16、属于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有:(1)朴素辩证法(2)唯心辩证法(3)唯物辩证法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

它们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了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

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绪论-第0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哲学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绪论-第0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哲学的革命

目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成和公开问世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成 二、《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公开问世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正经历一场空前的社会变革,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机器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形成了世界范围的交往关系;生产的发展推动了自然 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 转变。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矛盾凸显,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 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生 活艰难困苦;资产阶级为开辟世界市场,用血与火开 路,到处建立殖民地,使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 化,等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社会 背景。
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一、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开端 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三、对物质利益关系的初步探索 四、开辟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 五、异化劳动理论及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六、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前夜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论
• 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 学思想的瑰宝,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人类哲学思想发 展史上的光辉篇章。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有助于 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重要理论 成果, 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首先要了解它的研究对象、学科 特点、发展阶段和学习意义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它们在
社会存在和社会 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 对范畴。 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 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对立统一,不可分 割。
五对基本范畴
内容和形式 原因和结果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 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 的组织和结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 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可能性和现实性
现了的可能性,即实际存在的事物和过程。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和 外部矛盾的复杂性,事物往往包含相互矛盾的几种可能性。但是
只有一种可能性在内外条件齐备的情况下转化为现实,其他的可
能性在矛盾的斗争中被克服而没有成为现实。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
偶然性和必然性Biblioteka 一对范畴。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趋势是必然性;事物发 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或可能以多种多样的不同方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 力。生产力标准是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 与自然的关系。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的全面发展。 2、生产力要素:①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资料中的 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起主导作用。 ②智能性要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 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社会 形态划分的依据。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在所有社会关系中处于基础 地位。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终极真理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论B。

不可知论C。

诡辩论D。

二元论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的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

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7.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B。

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与局部关系B。

一般与个别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关系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A.阶级性B。

科学性C.革命性D。

实践性10.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客观唯心论B。

形而上学的观点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D。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

四川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 附参考答案

四川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 附参考答案

四川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核作业1-1 附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案:C
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答案:C
更多加微boge30619
3.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
答案:B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

A.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答案:D
5.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
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
C.理在事先(朱熹语)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
答案:C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规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它的任务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西跑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科学强有力的证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方面,有区别,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世界的一个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规律。

他们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另一方面,他们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的哲学是一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什么是邓小平的哲学思想?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的哲学基础,是新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直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邓小平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路线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有什么特点??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没有不占时间的物质运动。

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没有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空间,物质运动也离不开空间,没有空间之外的物质运动。

客观性、无限性、相对性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始终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生产力就是在人们物质需要与生产力发展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的。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一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一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可以说是一切问题的一般规律。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答案:B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D解析:机械唯物主义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义观点。

它企图用机械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把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发展。

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来研究社会现象,只考察引起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不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5.时间是()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答案:A解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2000道练习试题集锦

《马克思主义哲学》2000道练习试题集锦

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 、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 、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 、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 、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5.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D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D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BCDE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 、“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DE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BCD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BD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ACD )A、朴素唯物主义 B 、庸俗唯物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E 、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BDE )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 C 、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BC )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D )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C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 、理论和实际的关系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B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C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 )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 C )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 B )A、黑格尔B、尼采、叔本华C、萨特D、费尔巴哈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 B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 A )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周恩来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CD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非理性主义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BDE )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BE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 B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D 、使哲学发展到顶峰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4.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AC )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发生任何变化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AD )A、唯意志主义B、实证主义 C 、马赫主义D、存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DE )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DE )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ABD )A、揭露其错误的本质 B 、揭示其产生的根源C、全盘抛弃D、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E、与其融为一体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BCD )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B、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E、是高居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第三章辩正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2.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学教育-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TXX)-616

大学教育-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TXX)-616

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哲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辨证关区别:①马哲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世界的某一领域或方面的特殊规律。

联系:①哲学是依靠各种具体科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概括和总结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马哲是以各门具体学科为基础的。

②马哲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用马哲指导工作,以马哲为思想武器排除干扰,保持研究的正确方向与思维方法。

2、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定义的重要理论意义:①强调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揭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②强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③列宁的物质定义进一步阐明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④对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起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3、承认和理解相对静止的意义①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②是人们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必要条件。

③是衡量和测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4、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一经产生就有能动地反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主要表现有: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

②主动创造性。

③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

④对于人体生理机能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

5、三个基本规律和五对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现实和可能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①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不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6、辨证否定观是辩证法的批判的革命的实质之所在,坚持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点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

它们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了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

(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

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

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篇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什么是哲学? 答: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世界观人皆有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但只有经过专门家加工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哲学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1.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指人的精神或意识;存在这里是指物质和自然界。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是本原的,谁是派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

凡是断定思维、意识、精神为第一性、为本原的哲学,就属于唯心主义哲学阵营;与此相反的观点,即凡主张存在、物质、自然界为第一性、为本原的哲学,就属于唯物主义哲学阵营。

这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哲学基本问题另一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其观点属于可知论;但也有些哲学家,如美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其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1.3.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这个问题根源于蒙昧时代的人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

远古的人在科学和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对于梦和许多自然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形成了灵魂不死和神的观念。

他们关于灵魂和肉体、神和人间世界的认识,就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萌芽。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
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 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 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 “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 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 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 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 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 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 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 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 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56. 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57. “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 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奋斗目标
63.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
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
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 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69.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 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 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 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 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 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 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87.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8. 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