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女权主义思想

合集下载

近代中外女权运动

近代中外女权运动

微专题7、近代中外女权运动【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1.背景(1)中国传统妇女观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统治为社会基础。

妇女没有财产继承权,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创造极少的财富,她们几乎丧失了经济地位。

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贞操节烈观念的禁锢下,妇女完全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

(2)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及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2.中国女性意识的萌芽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主张男女平等,开创了解放女性之先河。

他在《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男女一样可以均分土地;还主张女子不缠足,曾颁发妇女禁裹足布告。

3.中国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维新变法期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维新变法的出现,主张女权者纷纷显现,如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先后发文倡导并组建了不裹足会,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了女权运动的按钮。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请禁妇女裹足折》并获准施行。

(2)辛亥革命期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顺应女权运动和广大民众的要求,颁布了《令内务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

(3)20世纪初:1901年之后,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竞相出现;20世纪之初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堂甚至出国留洋的机会。

(4)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随着民主革命的进程不断发展。

女子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留学及其走向社会、从事职业的权利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以往前所未闻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财产继承权、婚姻自主权、再婚自由权乃至禁止男子重婚等,不仅获得社会承认,更被明确载入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次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民国民法》。

(5)中共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妇女解放做了以下工作:①建立妇女团体和妇女组织,促进妇女解放的实现。

在党中央,中国共产党早在建立初期就成立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党外,大革命时期,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

②创办女校,培养妇女运动骨干。

中国的近代妇女解放与女权运动

中国的近代妇女解放与女权运动

中国的近代妇女解放与女权运动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与女权运动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历程。

在传统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受到严厉的束缚和歧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妇女们开始抵抗压迫,争取平等和自由。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中国的近代妇女解放与女权运动——第一是妇女解放的历史进程,第二是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妇女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国的近代妇女解放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传统的封建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妇女们开始积极参与反侵略斗争和社会运动,争取平等和自由。

1904年,中国第一个女性杂志《中国妇女》创刊,成为妇女们宣传妇女权益和抗议封建压迫的媒体平台。

1907年,中国第一个女性组织——中国妇女大同盟成立,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起步。

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为妇女解放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的政权开始倡导平等、自由和民主的理念,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来保障妇女权益。

1912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以保护妇女权益为使命的政府机构——妇女会,为妇女争取平等的权利做出了努力。

然而,尽管有这些积极的变化,妇女地位的根本改变需要更加深入的社会变革。

20世纪2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妇女开始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如参政权和平等的劳动权。

中国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于1924年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妇女运动的崛起。

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女权运动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将妇女解放作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党的领导下,妇女得以参与政治活动和劳动,获得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女性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保障。

婚姻法的颁布,实现了男女平等婚姻、离婚自由和女性财产继承权,极大地推动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此后,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妇女权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保障和尊重。

然而,也不能忽视女权运动在人们觉醒和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女权主义的三波浪潮

女权主义的三波浪潮

女权主义的三波浪潮女性解放运动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女性为了寻求平等权益而发起的一次广泛的社会运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女权主义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即三波浪潮。

每一波浪潮都有着不同的目标和策略,但它们都为女性争取到了巨大的进步。

本文将分别介绍女性解放运动的三个主要阶段,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波浪潮:争取政治权益第一波女权主义浪潮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这一时期,女性在政治领域几乎没有权益,她们不能参与选举,不能担任公职,也不能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机会。

女性积极倡导普选权,要求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争取政治平等。

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是1918年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

在这一波浪潮中,女性组织起来,通过和平抗议、请愿和抗争,为自己争取政治权益。

例如英国的埃米琳·潘克斯和美国的苏珊·安东尼等名媛,他们奋斗不息,使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第一波女权主义浪潮的成功为妇女争取了政治平等的权益,奠定了女权主义的基础。

第二波浪潮:争取社会权益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这一时期,女权主义开始关注除政治以外的社会问题,如性别歧视、妇女贞操观念、家庭角色和职业发展等。

这一波浪潮的主要目标是改变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和不平等待遇。

在这一时期,女性识别出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并开始反对性别歧视。

她们通过批评传统的家庭角色和性别观念,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和要求。

例如,美国的格洛丽亚·斯坦姆和黑人女权主义者贝尔·钱柏斯等人,他们以自身经历为基础,争取了许多社会权益,如禁止性别歧视和改善妇女的工资待遇。

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的成功在改变了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看法,促进了性别平等和妇女权益的进步。

然而,这一时期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特别是在家庭和职业观念上,使女性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第三波浪潮:争取文化权益第三波女权主义浪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女权主义开始关注身份认同和文化权益。

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潮与女性地位变迁

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潮与女性地位变迁

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潮与女性地位变迁女权主义是近代社会兴起的一种社会运动,主张平等对待男女性别、推动女性参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争取女性的平权和解放。

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女权思潮的兴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性地位的变迁。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潮与女性地位的变化。

一、古代中国女权思潮的孕育在古代中国,封建思想深厚,女性地位低下,主要以贞良妇女为典范,强调女性的纯洁和服从。

然而,古代中国的女性并非完全没有争取权益的思潮。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孟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主张男女平等。

汉代贾谊的《女不器书》也批评了当时贞良思想对女性的束缚,呼吁解放女性。

这些思潮为后来的女权运动埋下了种子。

二、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女权思潮清代和民国时期,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女权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

清代思想家严复在《梦梅录》中呼吁废除妇道人家制度,提倡男女平等。

康有为在《女续史演义》一书中探讨了儒家经典中的女性问题,并提出了妇女权益的呼声。

辛亥革命的爆发为中国女性争取权益提供了契机,许多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政治,并为女性的平等权益发声。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女性地位的变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女性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于1950年颁布实施,废除了包办婚姻、封建家长权威等封建婚姻制度,保障了妇女和儿童的权益。

此后,中国政府加强对女性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推动妇女参政议政,改善妇女的教育和就业条件,女性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近年来,女性地位的改善在中国持续发展。

《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为妇女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社会对女性解放的认可度也逐渐提高,妇女参与各个领域的比例不断增加,女性在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四、现代女权运动的挑战与机遇尽管女性地位在中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女性在领导岗位和高薪职位上的比例较低,家庭和职业之间的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女权主义思想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

女权主义思想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

女权主义思想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女权主义思想: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女权主义思想,亦称妇女主义或女性主义,是一种旨在争取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的社会运动。

它涵盖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旨在消除性别不平等、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

女权主义者坚信,每个人,不论性别如何,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本文将探讨女权主义思想的发展、原则以及对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的促进作用。

一、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女权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西方社会。

当时,女性受到严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压制。

女权主义者团结起来,争取妇女的投票权、受教育权和工作机会。

这些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为后来的思想家和活动家打下了基础,女权主义思想逐渐发展并蔓延至全球。

二、女权主义的核心原则女权主义的核心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性别平等:女权主义者坚信,男性和女性应当在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各个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他们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和压迫,促进性别平等。

2. 自主权和自由:女权主义者主张妇女和女性能够行使自主权,做出独立的决策,并追求自己的个人和职业发展。

他们认为女性应当摆脱传统角色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

3. 妇女权益:女权主义者致力于推动改善妇女的生活条件和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妇女的健康、教育、就业和政治参与等方面。

他们主张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和歧视,并确保妇女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待遇。

三、女权主义的影响与作用女权主义思想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鼓励人们超越性别划分,消除性别歧视。

女权主义的影响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与工作:女权主义运动使得女性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和追求职业发展。

现如今,女性在教育和职业领域中的参与度大幅提高,逐渐缩小了性别差距。

2. 政治与领导力:女权主义者的倡导使得女性在政治和决策层面上得到更多的代表和发言权。

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政治领导人、国家元首和企业高管,推动了性别平等的进步。

3. 文化与媒体:女权主义促使人们关注妇女形象在文化和媒体中的呈现。

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史1. 前言女权主义是指通过争取平等地位和权益,反对性别歧视和压迫的一种社会运动和意识形态。

在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女权主义的历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2. 新文化运动时期:早期女权主义的萌芽中国女权主义的早期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在这个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开始探讨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的议题。

鲁迅、陈独秀等知名人士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文章,关注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的改善。

这为后来的女权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3. 第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女性解放的初步实现在第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女权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党和政府开始重视妇女解放问题,并积极推动一系列妇女权益的改革。

《妇女解放纲领》的颁布,带动了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

女性开始参与到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妇女地位的提升成为时代的重要变革之一。

4. 文化大革命时期:女权主义的暂时停滞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而混乱的时期。

随着政治运动的展开,女权主义的发展遭受到了重大挫折。

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的议题被压制,女性的地位和权益遭受到了打击。

然而,一些勇敢的女性仍然坚持追求自己的权益,他们的努力为中国女权主义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5. 改革开放时期:女权主义的复兴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女性解放和性别平等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女权主义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系列女性权益保障法律的颁布实施为女性赋予了更多的权利和保障。

女权组织和倡导者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女权主义的影响力。

6. 当前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当前社会,中国女权主义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和权益有了显著的提高,女性的参与度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性别歧视和父权制度的存在仍然对女权主义的发展构成着阻碍。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

浅谈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一笔。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妇女开始逐渐觉醒,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开始呼吁妇女解放。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妇女解放思潮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但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就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潮进行浅谈,以期对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历程有更清晰的了解。

一、辛亥革命前的妇女解放思潮19世纪末,中国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涌入中国。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倡导妇女解放,呼吁男女平等。

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些标志性的女权运动人物,比如康梁、陆伯谦等。

她们通过传媒、书籍等途径,倡导妇女的教育和解放,呼吁废除女子的裹脚、束缚等封建礼教。

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们的主张并未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她们的倡导为后来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五四运动后的妇女解放思潮五四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开始。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呼吁民主与科学。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一些知识女性开始加入到女权运动的行列中。

她们倡导女子参政权、平等教育等,呼吁男女平等。

比如宋庆龄等人,就是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女权运动的先驱者。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女权思潮开始明显兴起,这一时期的思潮为中国的妇女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解放思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妇女解放思潮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现了男女平等的宪法规定,废除了封建时代对妇女的种种歧视和束缚,实现了妇女解放。

新中国还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比如实行男女劳动同工同酬、鼓励妇女参政等。

这一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思潮取得了了显著的成绩,为中国的妇女解放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四、现代中国的妇女解放现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思潮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现代中国,妇女已经可以享受到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她们可以参与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代中国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中国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中国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自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传入,中国社会开始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女性解放思潮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中国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一、传入西方现代化思潮19世纪中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开始频繁。

这种交流促进了文化、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大幅度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现代化思想。

这些思想的传入给了中国的女性以启示,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类的平等观念开始在中国引起广泛的讨论。

在这种现代化的大环境下,新的风潮开始涌动。

二、女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自20世纪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不仅是私立学校,甚至是许多政府学校也开始改变他们的政策,开始鼓励女性接受教育。

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不仅仅传达了知识,而且也成为了一种女性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并催生了一些女性社会组织的形成。

三、女性社会组织的兴起在女性教育的兴起和大家的思想上开放的背景下,一些女性社会组织逐渐地出现了。

通过这些组织,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权利也得到了尊重。

比如,“中国第一个女子杂志”《新妇女》开始发行,女性的警惕性也逐渐增强起来,女性也开始争取更多的权利。

女子会所的开设,则成为了女性展示自身能力的一个可靠的平台。

四、女性平等法律的确立20世纪初,苏州绅士宋庆龄成立了全国妇女救国会,为女性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标志着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正式开始。

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呼声从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

随后,一些女性的权利得到了确立,女性平等法律也开始得到明确规定。

现代化的女性形象逐渐跃然于纸上和舞台之上,女性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五、女性思想解放的深入现代化思想的解放并没有使得中国的女性解放就此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的思想解放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女性思想的深入探讨,不仅能够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和权利,而且也能够在新时代更好地思考和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近代中国的妇女教育与女权主义运动

近代中国的妇女教育与女权主义运动

近代中国的妇女教育与女权主义运动妇女早期教育的兴起在清朝时期,妇女教育一直被忽视,女子的教育也被视为不值一提的事情,甚至是不被承认的。

但在19世纪末,一些改革派开始倡导普及妇女教育。

1906年,中国第一所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上海南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立,这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中国的女子教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女子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相继成立。

女子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妇女群体开始向社会声张自己的权利。

女性开始加入参政运动和社会活动,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20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这些观点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妇女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

中国当时处于落后和半殖民地的状态,传统观念也束缚了中国妇女的自由。

在此时,一些女性开始发出声音,呼吁妇女要争取平等的权利。

1912年,在中国民主革命推动下,辛亥革命爆发,终结了清朝的统治。

新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妇女权利问题也成为了重点之一。

新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政策,以保护妇女权利和提高女性地位为目标,同时还成立了妇女组织。

在此后的数十年中,女权主义运动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到达了顶峰。

当时,中国的妇女加入了各种运动组织,对恶劣的社会现象开始发出强烈的声音,如言论自由、婚姻自主、反对家庭暴力、参政权等。

这些问题被广泛探讨,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呼应。

女权主义运动的回落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国家形势急转直下,战争和动荡给中国的妇女权利造成了沉重打击。

经历过繁荣的女权主义运动开始渐渐回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问题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封建婚姻、普及妇女教育、加强新妇女协会的工作等,以保护妇女权益和提高妇女地位为目标。

此后,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不但没有停止,而且在反封建与思想启蒙运动的推动下,也取得了一系列初步的成果。

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和历史意义

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和历史意义

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和历史意义女权主义思潮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其意义不仅是对性别平等问题的追求,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

在此,我们将探究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和其历史意义。

1. 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女权主义思潮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中,英国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女权主义的孕育时期。

但女权主义思潮真正得以发展还是在20世纪以来。

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苏珊·B·安东尼和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在19世纪中期发表的《妇女宣言》成为了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宣言书。

第二波女权主义思潮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其主张更为激进,追求更全面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进步。

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掀起了反对家庭暴力、性骚扰、性别歧视等问题的浪潮,妇女开始扮演起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角色。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格林斯潘、弗里德曼、肯尼迪等一批杰出的女权主义者。

第三波女权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女权主义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别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女性,男性也应该加入其中,共同追求性别平等和社会普遍幸福,推动性别识别的进化发展。

同时,第三波女权主义崇尚多样性、性别流等概念,呼吁对所有人的性别认同和探索的支持与尊重。

2. 女权主义的历史意义女权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仅是为女性争取权利和改善生活的历程,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

女权主义的发展释放了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巨大潜力,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女权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从多个角度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

首先,女权主义使得妇女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扮演了更为重要和积极的角色,推动了性别平等的进程。

其次,女权主义反对性别歧视、家庭暴力、性骚扰等问题,推动了社会更为平等、和谐和美好的方向。

此外,女权主义鼓励人们探索多样性和性别流等问题,呼吁人们拥抱自己的本真,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化与发展。

畅谈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

畅谈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

畅谈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中国的女权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

男女平等是女权主义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男女平等维新女子教育天赋人权妇女解放一、传教士东来与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蘖鸦片战争后,随着《望夏条约》和《黄埔条约》的订立与1723年禁教令的废除,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仅1843-1853年10年间,来华传教会组织就由20多个增至165个。

来华传教士一般是“用宗教的鬼话来遮盖掠夺政策的人”[3](214),但出于“布道”的需要,他们又“充当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新闻、教育、医疗、图书事业等种种文明,其中也包括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女权运动信息和男女平等思想。

尤为注意的是,“新教徒中,很多人明确信奉男女平等原则,而且决心投入一场十字军运动,以争取中国妇女的平等权利”[4](627),另外,相当数量的来华新教传教士和部分天主教教士本人即是妇女,她们来到中国后,对于中国妇女问题更敏感,将男女平等思想输入中国,也成为很自然的事。

来华传教士将西方男女平等思想输入中国的方式主要有二种:一是通过对西方近代文明和社会状况的介绍,来传递男女平等的信息。

诸如,介绍西方人“既娶妻不准纳妾”,“欧美两洲女子亦都以读书为先导”;英国女子从军、美国女医生外出、美国妇女发起“禁烟运动”等。

二是通过兴女学和戒缠足的具体活动,开通中国社会风气,改善中国妇女地位。

关于女子教育,传教士利用其创办与主编的《万国公报》、《中西闻见录》等刊物,介绍欧美和日本女学,利用基督教“上帝创世,男女并重”的教义,不遗余力地宣扬“女学愈先,国势愈强,欧洲之成效昭然矣”[5]。

近现代史中的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

近现代史中的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

近现代史中的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近现代史是一个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得到重大关注和改善的时期。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长期以来被限制在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框架中,缺乏平等的待遇和权益。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女性意识觉醒的兴起,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也开始积极行动,推动进步。

本文将从晚清时期、新文化运动和毛泽东时代三个时期入手,探讨近现代史中妇女权益的发展与性别平等的进步。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的束缚让妇女处于压抑状态。

传统观念中,妇女地位低下,结婚之后成为丈夫家庭的附庸,缺乏独立权益。

然而,晚清时期开始出现一些妇女运动的迹象。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知识分子提出“新妇女”观念,呼吁女性平等自由,妇女开始强调教育和要求女子学堂的兴起。

此外,晚清时期妇女的参政权利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妇女加入革命团体并积极参与反清起义,为妇女权益的发展开创了契机。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迈向进步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女性运动兴起,形成了独立的女权主义运动。

蔡元培、陈独秀等思想家提倡“男女平等”和“新妇女”观念,呼吁废除女子的封建制度,追求妇女的平等地位。

妇女开始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如传媒、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为性别平等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新文化运动还倡导了爱情自由、包办婚姻的反对和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了妇女权益的发展。

毛泽东时代是中国妇女权益得到显著改善的时期,也是妇女地位实现飞跃的一个重要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推动性别平等成为国家政策的一部分。

《婚姻法》的颁布和实施,废除了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使得婚姻和家庭关系更加平等和自由。

妇女开始接受更多的教育机会,女性参与工业和农业生产的比例大幅提升,让妇女在经济生活中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此外,毛泽东时代还大力发展和推广计划生育政策,赋予妇女决定生育权利,进一步实现了妇女的身体和生育权益。

总结起来,近现代史是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得到重大改善的时期。

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及文献探索

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及文献探索

⼥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献探索
⼥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献探索【摘要】⼥权主义⽆论在理论界、学术界还是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

所谓的⼥权主义思想更是随着⼥权运动的不断兴起,⽽逐渐⾛⼊了⼤众的视野之中,⽆论是⼥权主义还是⼥性主义,更多的是⼀种思想意识的解放和地位权利的追求。

在西⽅,这种意识和思潮往往致⼒于颠覆传统的⽗权⽂化或者冲击传统的⼆元等级对⽴的旧模式,消除在⽂化和政治等领域的男性为中⼼和主导的传统理念。

在近代,⼥权运动依旧活跃,成为了⼥性争取社会平等地位进⾏的强有⼒的⽃争。

关于⼥权运动的解释、发展、起源以及综合评价的⽂学作品⽐⽐皆是,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理论价值的⽂献也不在少数,这些⽂献深⼊剖析了当代⼥权思想的演变与深刻内涵。

本⽂以关于⼥权主义的⽂献综述为题,从多个⾓度对主要的⽂献和观点进⾏了评述,以期得到更为综合、客观、理性的针对⼥权主义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权主义发展历程⽂献综述
⼥权主义的兴起是社会进步的⼀种表现。

不少⼥权主义代表⼈物也以多种形式,表达了⾃⼰的⼥权意识和⼥权理念。

理论界的⽂献作品,由于⽴题⾓度不同⽽导致认知⾓度也有所不同,并在长期的发展中,⼥权主义也有了分⽀,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从各种⽂献中,管窥⼀⼆,得出⼀些关于⼥权运动和⼥权主义的⼀点结论。

⼀、⼥权主义的阐释与背景
所谓⼥权主义,通俗⽽⾔就是⼥性对于⾃我⾝份的界定和寻求。

近代中国女权意识的觉醒

近代中国女权意识的觉醒

近代中国女权意识的觉醒大家好,我是八个人队的代表陈巧旋,这次我们要讲的主题是“近代中国女权意识的觉醒”一、历史背景:众所周知,中国历来多有压迫妇女的种种事实,从秦汉“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到明清对妇女的残酷奴役,社会在对妇女进行摧残的过程中,渐成病态,终趋腐败,失却了健康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然而,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涌入,带来的不仅仅是战争的灾难和耻辱,同样也在客观上传入西方男女平等的理论,中国近代意义的男女平等思想萌发了,它初步形成于戊戌维新时期,之后逐渐提高到男女平权的女权意识。

二、女权意识的觉醒的历史轨迹①传教士东来与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蘖——女权意识的萌芽鸦片战争后,随着《望夏条约》和《黄埔条约》的订立与1723年禁教令的废除,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

来华传教士将西方男女平等思想输入中国的方式主要有二种:一是通过对西方近代文明和社会状况的介绍,来传递男女平等的信息。

诸如,介绍西方人“既娶妻不准纳妾”,“欧美两洲女子亦都以读书为先导”。

二是通过兴女学和戒缠足的具体活动,开通中国社会风气,改善中国妇女地位传教士利用其创办与主编的《万国公报》、《中西闻见录》等刊物,介绍欧美和日本女学,还在通商口岸还创办了一批教会女校。

另外缠足陋俗,也是教会抨击的重点。

他们依据“上帝生人,不分男女各予两足”的宗教观念,认为,女子缠足“实超越于上帝矣”。

这种思想的传播以及其传播方式,自然与中国三从四德的传统文化发生剧烈冲突,但作为一种文化积存,成为早期改良主义者和维新派汲取思想养分的来源之一。

事实上,早期洋务派人士和部分买办,由于从事洋务活动,接触外国人,最先感受西方男女平等观念,并提出兴女学、戒缠足的主张。

同时把对戒缠足的认识提高到民族富强的高度,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种认识带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总体上跳不出“中体西用”的圈子,不过其思想主张也确实对封建观念和现象造成了相当的冲击,在近代男女平等思想演进中也起了前驱先路的作用。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历史脉络与理论辩证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历史脉络与理论辩证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历史脉络与理论辩证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是近现代社会运动中的两股重要力量,它们致力于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本文将从历史脉络和理论辩证的角度,探讨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一、女权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女权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影响了欧洲和美国。

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主要关注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法律权益,并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要求。

19世纪的妇女权利运动进一步加强了女权主义的影响力,如美国的“妇女权利宣言”和英国的“妇女权益法案”等。

随着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变化。

她们开始参与工业生产,为家庭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变化激发了更多女性对平等权利的追求,女权主义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例如,20世纪初的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家苏珊·安东尼和英国的埃米琳·平克斯都积极争取妇女参政权。

二、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区别与联系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但在一些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女权主义更强调的是政治和社会权力的平等,女性主义则更注重改变社会观念和文化结构,推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得到认可和尊重。

女权主义强调的是在法律和政治领域争取平等权益,例如妇女选举权、就业机会平等和性别歧视的消除等。

女性主义则更加关注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问题,试图打破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束缚。

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包括了性别平等、性别观念的批判和性别解放等。

然而,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并不是独立的概念,它们互相交织和影响。

女权主义的政治斗争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而女性主义的理论反思也为女权主义提供了更深刻的动力和认识。

三、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理论辩证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理论辩证是两个学派思想上的相互争辩,试图对女性解放的途径和策略进行深入讨论。

这种理论辩证对于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女权主义强调政治和法律的改革,试图通过合法途径争取女性的权益。

女权主义的发展史

女权主义的发展史

女权主义的发展史
女权主义是指对于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探讨和关注,是争取男女平等的运动。

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启蒙时期。

在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兴起,强调人类理性和自由权利。

女权主义者开始质疑女性被视为二等公民的观念,开启了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

第二步,劳工运动时期。

在19世纪,女性开始参与劳工运动,要求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工作机会和薪资。

这个时期的女权主义者开始呼吁性别平等和妇女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

第三步,独立运动时期。

在20世纪初,女权主义者开始要求政治权利,包括投票权、与男性平等的选举权以及法律上的平等。

这些要求在1918年英国妇女赢得选举权后变得更加重要。

第四步,女性主义时期。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女权主义者开始探讨个人生活和家庭问题。

他们呼吁消除私人生活中的性别歧视和压迫,并强调女性在婚姻中的自主权利。

第五步,跨国女性主义时期。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女权主义者开始关注跨国性别问题。

他们呼吁关注世界各地的妇女和少数群体的困境,强调全球性别平等。

第六步,后现代女权主义时期。

近年来,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强调文化和个体权利,拓宽了女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范围。

他们强调女性的多元性和不同文化间的平等性。

总的来说,女权主义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呼吁男女平等的思想渐渐被广泛认可。

女性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自主决定权,但是性别歧视和压迫仍然存在。

因此,女权主义运动仍需要继续前行,争取更广泛的平等和尊重。

畅谈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

畅谈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

畅谈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中国近代女权运动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女性通过集体组织和个人行动,争取平等权益和解放的社会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女性的解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起步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

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封建落后的体制制约,国家和社会的变革成为了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进步的女性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困境,积极参与到社会革命的行动中。

其中著名的女性领袖如珍史和洋务运动时期的女学堂创办者谢外史,都为中国女性的解放发起了奠基。

20世纪初,中国孕育着继续发展女权运动的种子。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社会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和解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在这一时期,有许多女性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农村、民族复兴等社会运动,提倡妇女解放,倡导男女平等,推动了中国的女权思潮的兴起。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这场运动爆发在1919年,由于《凡尔赛条约》中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并且未兑现对中国的赔偿,中国上千名学生走上街头进行抗议。

运动的目标是反对封建文化,倡导现代化,其中对妇女权益的争取成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场运动中,女学生积极参与示威活动,发表言论,写作宣传文章,组织妇女团体等,为中国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奠定了基础。

1920年代,中国女性运动经历了一段高潮时期。

这些年间,中国女性开始表达自我,赋予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新角色。

女性杂志、报纸和文学作品的兴起提供了女性发声的平台。

有些知名女性如梁漱溟和胡秀红等开始专门从事女权运动的组织工作,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女性解放力量。

其中,梁漱溟于1924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女性解放组织,中国妇女联合会,为中国女性争取了诸多权益。

然而,女权运动在20世纪的中国历经了艰难的历程。

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给予了妇女运动以不同的挑战。

女权主义基本知识

女权主义基本知识

女权主义基本知识女权主义是一种追求性别平等权益的社会运动和理论体系。

它旨在消除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和压迫,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政治权力和经济机会。

本文将介绍女权主义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核心理念和不同派别。

一、女权主义的起源女权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主要是为了争取妇女的选举权。

在那个时代,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没有政治参与权。

然而,一些勇敢的女性开始反抗这种不公平,要求平等权益。

这些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为后来的运动奠定了基础。

二、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性别平等。

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别不应该成为决定个体命运的因素,女性应该和男性一样享有平等的权益。

这包括政治权力、经济机会、社会地位等方面。

女权主义者强调,性别不应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发展。

三、女权主义的不同派别女权主义有许多不同的派别,每个派别都有不同的重点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女权主义派别:1. 自由派女权主义:强调个体权利和自由选择。

自由派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应该有权利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包括生育和职业选择。

她们主张消除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歧视。

2.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经济压迫对女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使得女性处于劣势地位,她们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消除女性的压迫。

3. 文化女权主义:强调文化和社会认知对女性的影响。

文化女权主义者认为,社会文化对女性有着深刻的影响,她们主张改变社会文化观念和价值观,消除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4. 后现代女权主义:强调性别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后现代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别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她们主张重塑社会对性别的认知,消除性别二元对立。

四、女权主义的影响女权主义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女权主义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法律权益,包括选举权、就业权、财产权等。

其次,女权主义促进了性别平等的意识和价值观的变革,使得社会更加接受和尊重女性。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引言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妇女地位的提升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而女权主义作为一个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社会思潮,也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本文将以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为主要议题,探讨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意义。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妇女地位与妇女解放运动1.1 女性地位的传统低下近代中国,女性地位一直相对较低,被限制在家庭和私人领域。

传统的封建思想认为女性应该以婚姻和子孙为终身目标,妇女在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

由于婚俗中的拐卖和婚嫁成本的高昂,女性经常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此外,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往往是次等的,男性相对享有更多的权力和自由。

1.2 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19世纪末,中国逐渐接触到欧美的近代思想和文化,近代国际劳工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理念开始传入中国。

此外,中国的现代出版业和新媒体的兴起,为妇女解放运动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也为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1.3 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1904年,孙中山创办的《民报》发表了《光明女性论》一文,这是中国第一篇揭示妇女解放思想的文章。

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其中的《大同宪法》首次将男女平等写入法律,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的立法进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与共产主义思想相结合,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章女权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2.1 女权主义思潮的传播女权主义思潮在19世纪末的欧美兴起,随着现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和通讯的便利,传播到了近代中国。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女权主义的理念和思想,这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新的思想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权主义是指“妇女要求身为人的完整权利” 。

女权主义最早出现于近代欧洲,起初它受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的启迪,在大革命的感召下产生,而后又以自由主义的“自由平等”理论为出发点,阐释妇女权利和两性平等的思想,形成了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思想。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争取参政和选举权为主要目标的近代女权运动,给近代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女权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同阶级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一样,形成于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男女不平等源自社会分工的不同。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由于体力上的优势,男性在生产中地位不断提高,随之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男性思想、意识也成为主流,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

几千年来,女性都处于男权的控制之下,屈从于男性确立的种种传统、规范、习俗、偏见的限制,过着被动的生活。

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社会,进入到劳动力市场,成为独立的雇佣劳动者,眼界开阔了,独立意识增强了,先进的思想也开始为妇女所接受。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明确提出了人权观念:人权就是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安全和财产权。

它源于人性和自然法,是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

从人权观念出发,他们得出结论:国家和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生而平等的权利,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违反了人性,因此应该摧毁这一制度,代之以新制度。

人权观念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先导。

首先接受这种思想的不仅是新贵族、资本家、政客们,还有他们的妻子、女儿——女性同样渴望自由、平等的人权和尊严。

18~19世纪,西方进入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在革命运动最激烈的法国,我们看到许多妇女都勇敢地投身到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斗争中,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革命胜利后公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在宣布平等的人权原则时,却根本未提及妇女权利。

妇女们发现,人权不过是男人的特权。

两位著名妇女领袖:古杰和罗兰夫人发起了争取妇女权利的运动——女权主义运动。

1791年,古杰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该宣言宣称:“在法律面前所有男女公民一律平等。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妇女权利宣言,它标志着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形成。

罗兰夫人号召成立了“妇女立宪同志会”,要求把妇女的选举和被选举权写进宪法中。

但这一要求社会公正的运动却遭到了男权社会的强烈反对,后来,古杰和罗兰夫人都被冠之以“丧失了女性应有的品德的阴谋家”的罪名,送上了断头台。

二、早期女权主义的主要思想理论
欧洲近代启蒙思想表述了“人生而平等”的理念,然而这里所说的“人”却把女人排除在外。

西方的哲学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

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权的来源和根据。

而女人不是哲学意义上完整的人,因为她们缺乏理性这一本质,是一种感情的动物。

理性是男人比女人优越的根据。

由于缺乏理性,女人被剥夺了做人的资格。

上述理念为同时代的大部分人所赞同,如: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告诫女人把男人当作自己的主人;洛克认为男人是强者和能者,妇女要服从丈夫;而康德认为女人是“未成年人”,需要男人保护和启蒙。

实际上,这正是延续了数千年的父权制观念的体现,它打破了人生而不平等的陈旧观念,却保留了男女生而不平等的陈旧观念。

然而这一观念是被社会广泛认可的。

最早的女权主义理论家是英国女作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她于1792年发表的《女权辩护》(THE RIGHT OF WOMEN)一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站在女性立场上研究妇女权利的理论著作。

书中,玛丽首次将启蒙运动的人权理念应用到女性身上,系统地分析了社会对女人的偏见、束缚,要求社会把女人当作人看待,指出:不让女人分享人权,是与人权理论相矛盾的;把妇女排斥在人权之外的根据:“女人天生缺乏理性,低劣于男人”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不承认妇女的权利,不仅损害了妇女的利益,也阻碍了人类的进步。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促成的经济、社会变革,自由主义思想逐渐成为社会思想主流。

“自由、
平等”成为自由主义和女权主义的共同目标,一些自由主义思想家也对妇女权利问题进行了思考,而女权主义者则开始拿起自由主义的理论武器来捍卫女性权利。

自由主义的奠基人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上卷中,曾运用社会契约论对君权、父权、夫权进行过批判。

他强调“具有同样的共同天性、能力、力量的人从本性上是生而平等的,都应该享受共同的权利” ,这在逻辑上承认了妇女人权。

然而,洛克对政府起源的解释却以父亲的自然权威为基础,在论及家庭内部关系时,他的理论也保留着父权制的特征,没有触及家族统治制度。

在婚姻契约中,他排除了妇女的家庭财产权,把她们至于从属地位。

英国著名政治学、经济学、自由主义理论家约翰•穆勒(1806~1873)十分关注女权运动。

他在其著作《妇女的屈从地位》中,进一步分析了妇女处于屈从地位的原因:两性法律上的不平等是女性处于屈从地位不能真正获取自由的根源;对女性的奴性教育,使女人没有自己的意志,只能顺从旁人的控制;社会拒绝女性进入公共领域,使女性受困于家庭,使妇女的意见、才能不能得到表达。

他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女人有能力管理政府,应该享有参政权,并着重指出:“不让女人参与政治的制度是不公正的制度。

”该书被誉为19世纪世界女权运动的“圣经”。

三、近代女权运动及影响
近代女权运动的舞台主要出现在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深受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的英国。

19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使自由主义原则在国家政治上得到进一步实现,妇女从中获得充分的宪政知识,增强了自由平等意识,她们试图把议会改革作为实现女性平等权的契机。

因此,在1867、1884年的议会改革中,她们都掀起了妇女选举权运动的高潮。

这一时期在女权主义者的引领下,各地都建立了妇女组织,并逐渐合并成全国性组织,她们对议会和各党派寄予厚望,追随不同党派,如:“樱花同盟”追随保守党,“自由妇女联合会”则为自由党效劳。

“自由妇女联合会”试图利用自由党妇女组织给党派造成压力,支持妇女选举权立法。

1884年的改革中,为了让大多数议员能够接受,她们向议员提交的选举权法案的内容非常狭窄,按照该法案只有10余万名妇女能获得选举权,大部分是较富有的财产所有者。

结果该法案非但没有在议会中获得支持,而且在妇女中失去了众多支持者,妇女选举权在19世纪始终没有实现。

在被议会一次又一次否决之后,许多女权主义者对政府和党派产生了怀疑。

1892年,议会再次否决了妇女选举权,妇女被激怒了,有7000名妇女退出“自由妇女联合会”,另组成“全国妇女自由联合会”,它与后来成立的“全国妇女选举协会中心”把实现妇女选举权作为唯一目标,不再依赖任何党派。

有些激进的妇女组织开始联合工人,把目标投向寻求公众的支持。

19世纪后期,有组织的女权主义运动开始在西方世界广泛兴起。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经过女权主义者不懈的努力,她(他)们的主张最终得到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某种程度的响应。

从20世纪初开始,西方妇女陆续获得了法律上平等的政治权利。

1906年芬兰妇女最早获得了选举权;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928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944年最早发出女权主义声音的法国妇女,终于在建国155年后获得了选举权。

19世纪的女权运动,唤醒了更多妇女的参政意识、平等意识,她们开始走出家庭,忘我的投入社会政治生活,挑战社会传统,扩大自身社会影响,逐步把局限于男性的政治、经济权利扩大到女性阶层。

19世纪妇女参政、参与公共事务已经为很多人所接受。

很多妇女开始在学校委员会、济贫委员会等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甚至直接介入政党政治生活。

在争取选举权的斗争中,她们开始改写已有的法律条文,代之以对妇女更公正、更平等的法规,来捍卫女性作为独立的人的权利和利益。

总之,近代女权主义思想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根源于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批判,吸收并发展了近代资产阶级先进思想理念,开创了使妇女成为独立的“人”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兴起的
19世纪女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两性不平等关系提出了挑战,改变了妇女的传统地位,对近代社会政治传统造成巨大冲击,为20世纪妇女政治平等权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