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山行》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山行》一、说教材:《山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
诗里写了石径、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展现出秋天枫林热烈蓬勃的景象赞美枫叶的顽强,从而表现自己学习枫叶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决心。
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学习这首诗中所赞叹的枫叶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及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课标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意境。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让学生朗读,能自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通过了解诗意及我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感悟枫叶的精神,从而学习枫叶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诗意,想象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难点在于让学理解诗人的情感及枫叶的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是采用反复诵读法、想象体验法、品评赏析法,此外,我还通过适时的为学生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对古诗有更深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这首古诗我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一)介绍诗人,导入诗文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他们对诗人的认识,我再进行补充小结,以便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接着就可以导出诗文: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诗人杜牧,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山行》,接着就可以解题:行是什么意思?那山行呢?(二)初读古诗,学会吟诵在古诗学习中,吟诵是一个重点,而且五年级学生也已经有一定的学能力,所以这一环节的初读我的要求是学生能读准字音,有一定的节奏。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重点)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描绘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难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山行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
2.通过观察图片,看注释,查字典,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等方法,推测、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进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秋天的图片,明确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说到秋天,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我们每个人对秋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秋天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踏上一个新的单元学习之旅,主题就是“金秋时节”。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吟诵秋天的诗歌,描绘秋天的画卷,感知秋天的气息,聆听秋天的声音,从而感受到秋天的美好。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学会一项新的语文阅读技能,那就是了解并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难懂的词语。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回古代,一起去看看古人眼里的秋天吧!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山行》。
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有诗文集《樊川文集》传世。
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练、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
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他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合称为“小李杜”。
感恩大自然:三年级上语文《山行》公开课教案
感恩大自然:三年级上语文《山行》优质公开课教案山,是大自然最壮美、最神秘的存在,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也是宏大而又恢弘的艺术殿堂。
在《山行》这篇文章中,作者徐志摩描写了一个人在登山过程中,随着自然风景的变幻,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在心中萌生。
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哲理、洞见自然、感恩大自然的佳作,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下面,我针对三年级上语文《山行》优质公开课教案,分享我的体会。
一、探究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美与伟大作为一篇有关登山的散文,我们需要讲述的就是大自然。
在课堂中,我们结合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了多种高山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自然风光的壮美和伟大。
我们告诉学生在自然界中,人是微不足道的,正是如此的渺小,才让大自然显得越发壮美。
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如在操场上模拟”登山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登山的不易与壮观。
这样的体验让学生不仅有了实际感受,也感悟到自然的魅力和伟大。
二、学会欣赏,懂得感恩大自然欣赏自然是我们学习《山行》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简单的问题互动,让学生从文章中挖掘出作者所表现的意境、思想。
比如,当读到“松花江上,大雪压枝的时候”,我们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所表现的意境,让学生不仅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也懂得了感恩大自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大自然和感恩大自然,更懂得在自然中学会敬畏生命,爱护生态。
三、从文学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我们也强调了语文实践教学,特别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感受大自然。
在小组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作品的创作,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学素养进行提升。
比如,我们要求学生仿写《山行》中的情节,彰显大自然的美。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让他们对文学素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
四、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课堂中,我们还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情感表达、语言运用方面进行创新。
比如,在小组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展现大自然的美。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
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借助注释理解“寒山、萧萧”等词语。
【语文要素】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山行》。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秋景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
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山行》。
3.迁移运用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连绵的群山图、满山火红的枫叶图)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秋天山林的美景。
(板书课题)1.释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的意思。
2.简介作者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代表诗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赤壁》等。
二、自学交流,感知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思考: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重点提示:“径”,后鼻音,读“jìnɡ”。
)(2)指名讲述诗句的大意,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
三、理解朗读,领悟美(一)引导学习第一、二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
出示句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指名读,结合看到的景色,理解“寒山”“石径”“斜”“生”的意思。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曲折。
生:产生,生出。
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练习串讲句意。
师归纳诗意: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在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一、课程理解《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佳作,通过对秋日山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颂。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因此,我理解本课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了解杜牧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和珍惜生活中的点滴。
三、教法与学法(一)教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背景、意境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培养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进入《山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展示一些秋天的山间美景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或者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和背景,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情境想象、对比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
2.教学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
3.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用于书写重点词句和段落。
2.投影仪:展示古诗的插图和背景资料。
3.教学软件:用于学生朗诵和情境想象。
四、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朗诵、讨论、情境想象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朗诵、讨论和情境想象。
五、教学过程1.导入: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朗诵和情境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情感。
3.巩固练习:让学生背诵古诗,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学习成果。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朗诵、小组讨论和情境想象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背诵并默写《古诗三首》,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素养。
以上就是《古诗三首》的说课稿,希望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张建峰邮编214212教材简析:《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枫()雪()径()疯()霜()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山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和独特魅力。
《山行》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山行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语感和审美情趣的良好素材。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古诗的韵味,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和注释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但是,他们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还比较肤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认“径、斜”等 4 个生字,会写“寒、径”等 10 个字,正确读写“寒山、石径”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等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学习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古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朗读指导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山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生字词“霜、径”,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理解诗歌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说出现在的季节,并说一说当前季节的特点,顺势引出课题《山行》。
四、初读1、播放范读,学生跟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呈现本课生字词,请学生认读。
对“径、霜”进行强调,巩固字形,交流霜和雪的区别。
3、全班齐读,指导节奏。
4、男女生赛读。
五、析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美景画下来。
1、曲路寒山(1)此诗描绘了什么季节?怎么看出来的?(深秋,通过霜叶和寒山)(2)还有什么美景?(石径、云、人家等)(3)小路什么样子的?(弯弯曲曲)(4)“寒山”是一座山吗?(不是)为什么要这样称?(深秋时节的山)(5)你感觉此时的寒山是怎样的风采?2、白云人家(1)“生”什么意思?白云深处又有怎样的场景?(2)诗人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人家)(3)你从这三个字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小屋傍晚时分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家正在做晚饭)(4)你能读出这种生机吗?3、饱霜枫叶(1)真正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2)你们知道什么是霜叶吗?(被霜打过的枫叶)(3)你们打算用什么颜色来画枫叶呢?(大红色)为什么?(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4)出示枫林图,假如你是诗人,也会驻足欣赏吗?你会想些什么呢?六、品读对比其他描写秋天的诗歌,配乐朗读七、小结作业发挥想象将本诗改写成现代文。
4《山行》(说课稿)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山行》(说课稿)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感受作者对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山间行走时所见所感。
全诗共四句,分别描绘了远山、石径、白云和人家,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感受作者对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指名读,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导学生朗读。
3. 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感受意境: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山间美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想象。
六、板书设计《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山行》。
2. 结合诗意,发挥想象,为《山行》配一幅插图。
3. 搜集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2.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3.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山行》这首古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诗人和游客的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来表达《山行》中的情感和意境。
- 实验: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山行》中的自然景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 游戏:设计一个古诗接龙或填空游戏,通过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古诗的记忆。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山行》的背景、作者介绍和诗中的意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 视频:选择一些与《山行》相关的自然景观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和分析来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字典、翻译工具等在线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此外,在教学管理上,我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还需要更加注重课堂纪律和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观察自然:建议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去附近的公园或郊外观察自然景观,体验诗中山水意境,并尝试创作自己的古诗。
3. 研究历史文化: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中国历史故事》等书籍,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著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 观看教学视频:建议学生在课后观看《名师讲解古诗文》系列视频,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山行》,学生将运用已掌握的汉字读写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赏析等环节,提高对古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培养语言能力。同时,通过对古诗的深入分析,学生将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此外,通过学习古诗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学生将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文化意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PPT说课课件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
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课解题,介绍作者 介绍岳麓山引入课程。(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能很好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 第二步:初读指导,读准,读通,读出节奏 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 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 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三步:再读指导,读出画面,读出想象,读出情感
《山行》说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山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 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 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 批评指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说课稿第【1】篇〗山行说课稿一、说教材: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是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
菊花怒放,千姿百态。
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 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 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 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板块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 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通过课内 外学习积累了很多的诗词,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 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 学生,毕竟年龄幼小,生活阅历浅薄,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知识面较为 狭窄,自身认知能力有限,不利于对于古诗诗意的理解。同时他们缺乏 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寒山
山行
白云、人家
热爱自然
枫林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 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 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 的目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寺《山行》说课稿(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山行》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描写了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看到的美景。
本节微课教学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引入、初读、深入感知、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微课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诗意、词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了解古诗大意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诗人描绘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机的秋景诗。
通过诵读理解诗的大致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难。
教学难点:三年级学生通过诗人描绘的景物,把思维引向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体会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诵读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比较难。
四、说教法学法1.通过正确拼读生字读音;2.观看情景朗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文内容;3.自身情景带入诵读。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导入,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爬山、旅行来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学生自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含义;2、同桌或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不理解的地方将不懂的地方总结出来后派代表提问;3、观察总结出示重难点字词,学生认读;4、教师讲解字词涵义并对诗文的节奏进行划分;预设:题目“山行”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径:路。
霜叶:秋天经过霜打的树叶。
于:比…更…“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意思是经过霜打的枫叶看起来比二月里盛开的花朵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师生一起情景带入感受古诗所蕴含的美丽景色;6、学生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古诗。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先解释“坐”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由《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这三首古诗组成。
这三首诗都是描写秋季的景色,但选材和立意各不相同。
《山行》描绘了秋日山野的生机;《赠刘景文》重在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要意志消沉;《夜书所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这组诗的安排,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层次地由三首描写不同情感、内容的古诗构成,为四年级学习短篇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写“寒、挑”等5个生字,会认读“寒、径”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并默写《山行》、《夜书所见》。
3.通过朗读、对比和课外延伸,理解诗的意思,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的意思,感受秋天之美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通过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课将采用“五读法”进行教学,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感情——拓展延伸——书写练习。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词句讲解、设疑质疑等方法深入解析诗意;用小练笔的方式将诗意内化为学生的个人感悟,再外化为写作练笔,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的情景和声音,使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准备生字卡片和田字格黑板贴纸。
用于教授生字和展示学生的作品。
3.准备古诗配乐和朗诵音频。
用于课堂中的配乐朗诵和背景音乐。
4.准备小练笔纸和彩笔。
用于课堂中的写作练习和画作展示。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秋天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2.引出本课学习的三首古诗,分别展示古诗中的场景或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山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的自然风景,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读懂并背诵古诗《山行》;
3.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古诗《山行》;
2.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3.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
1.意境的理解;
2.语感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通过图片和诗句展示山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 诗歌欣赏(10分钟)
指导学生朗读《山行》诗歌,并通过引导询问,了解大自然中的山的特点,以及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诗歌鉴赏(20分钟)
通过诗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山行》诗歌,并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音韵之美。
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并询问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如“远眺”、“壮观”、“神奇”、“秀丽”、“岩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诗歌背诵(20分钟)
指导学生跟读并背诵《山行》诗歌,并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问答方式,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课铺垫。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古诗《山行》为主要内容,通过诗歌分析和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音韵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观察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紧密,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山行 说课稿
4 古诗三首-山行说课稿一、说教材:山行是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第一首古诗,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诵传的佳作。
诗的大意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的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这深秋枫林晚景,经过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艳丽。
深秋在杜牧的眼中并不萧条,反而更加生机盎然。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其中写景题材的也积累了很多,例如,《望天门山》,《小池》,《池上》,《望庐山瀑布》等等,对于古诗的背诵一般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古诗中的意境往往忽略的较多。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寒、径”等4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深秋的美景,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古诗难点:通过古诗意境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美丽的秋天到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爬山,欣赏秋天美丽的山景(板书山)。
穿行在山林中,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板书山行)!(二)感悟诗句今天陪我们一起去的是一位年轻的帅哥,我们可以称他为杜公子,你们知道是谁吗?(杜牧)是的,就是杜牧,杜公子,(板书杜牧)今天,杜公子陪我们去爬山,不知道杜公子有没有灵感为我们赋诗一首呢?杜公子坐着牛车沿着蜿蜒的小路向山而行,这条石路蜿蜒而上,远远望去像在层峦叠翠的山上,画出一条歪歪扭扭的线,那条线通往大山深处,大山深处云雾缭绕白云浮动,变换着各种形状飘来飘去,云的后面,有个什么东西时隐时现,大家看一看,那是什么呢?(一间茅草屋)这大山里有这样几间小屋,住着什么人呢?谁会在大山里居住呢?(砍柴的樵夫,与世无争的读书人,隐居者)住着隐居者呢!怪不得这茅草屋周围白云升腾,一不留神,这茅草屋就藏进了云朵里,不知去向了,其实这山里,云里,屋里,藏着首诗呢!看看大诗人杜公子是怎么说的吧!出示古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引言概述:《山行》是中国现代诗人郁达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憧憬之情。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山行》进行深入解读,带领读者一起领略这首经典之作的魅力。
一、描写山水之美1.1 诗中的山景描写《山行》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的宏伟壮丽,如“登鹳雀楼”,“登高壮观乾坤间”,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1.2 诗中的水景描写诗中还描绘了水的清澈和宁静,如“流水萦回”,“一泓清水”,给人以心灵上的安抚。
1.3 山水融合之美山水在诗中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完美的和谐之美。
二、表达对自然的敬畏2.1 作者心中的山水作者通过描写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2.2 自然力量的伟大诗中展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和无穷,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乾坤锦绣”,让人感叹自然的奇妙和奥妙。
2.3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山行》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珍爱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探讨人生哲理3.1 山水与人生作者通过描写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思量。
3.2 人生的意义诗中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珍贵,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珍惜生命。
3.3 人生的境界《山行》还探讨了人生的境界和修养,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四、赏析诗歌艺术4.1 语言的艺术《山行》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山水之美,如“登鹳雀楼”,“一泓清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感受。
4.2 结构的艺术诗中结构严谨,语言简炼,如“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体现了作者的写作功力和艺术修养。
4.3 意境的营造《山行》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营造出一种宁静、神奇的意境,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受。
五、启示与反思5.1 对自然的敬畏《山行》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珍爱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山行》说课稿
说教材:
山行是人教版部编辑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第一首古诗,作者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诵传的佳作。
诗的大意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的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这深秋枫林晚景,经过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艳丽。
深秋在杜牧的眼中并不萧条,反而更加生机盎然。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写景的也积累了很多,例如,望天门山,小池,池上,望庐山瀑布等等,对于古诗的背诵一般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古诗中的意境往往忽略的较多。
说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寒、径”等4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深秋的美景,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古诗
难点:通过古诗意境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美丽的秋天到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爬山,欣赏秋天美丽的山景(板书山)。
穿行在山林中,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板书行)!二.感悟诗句
今天陪我们一起去的是一位年轻的帅哥,我们可以称他为杜公子,你们知道是谁吗?(杜牧)是的,就是杜牧,杜公子,(板书杜牧)今天,杜公子陪我们去爬山,不知道杜公子有没有灵感为我们赋诗一首呢?
杜公子坐着牛车沿着蜿蜒的小路向山而行,这条石路蜿蜒而上,远远望去像在层峦叠翠的山上,画出一条歪歪扭扭的线,那条线通往大山深处,大山深处云雾缭绕白云浮动,变换着各种形状飘来飘去,云的后面,有个什么东西时隐时现,大家看一看,那是什么呢?
(一间茅草屋)
这大山里有这样意见小屋,住着什么人呢?谁会在大山里居住呢?(砍柴的樵夫,与世无争的读书人,神仙)
住着神仙呢!怪不得这茅草屋周围白云升腾,一不留神,这茅草屋就藏进了云朵里,不知去向了,其实这山里,云里,屋里,藏着首诗呢!
看看大诗人杜公子是怎么说的吧!
出示古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不愧是大诗人,杜公子这句诗准确的描写了刚刚我们看到的山中美景,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这次老师请来了一些魔法棒来帮助大家读好节奏,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
山上的小路蜿蜒曲折,白云生成的地方充满着神秘气息,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同学们,带着你独有的感受,再读一读吧齐读
我们随着杜公子坐牛车一起去深山里探究一下,是不是住着神仙吧。
(出示图片)哇,这片火红的树林太美了,同学们,看到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有什么感受?你想怎么向大家介绍这里呢?
看到这样的美景,你还愿意离开这里吗?(不想)
杜公子也和大家一样,不愿意离开这里了,只见他站在一棵巨大的枫树下,巨大的树冠舒展开来遮天蔽日,巨大的枫叶随风摇曳沙沙作响,巨大的一片火红从他们脚底蔓延到树干,到树枝,到树冠,到天上,就在这时一阵风起,一片一片一片一片,成片成片的枫叶飞起来,飘飘扬扬,像红色的精灵围着我们跳舞,哇,太美了,地上铺满了红色的枫叶像红毯子
(放图,同学们哇)
同学们,杜公子为什么要停下来呢?(因为想要欣赏这个美景)其实,这片枫林里有首诗呢!听听杜公子说了什么?出示古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的,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经过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娇艳。
你们喜欢这美景吗?
带着这份喜爱,一起读一读这句诗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杜公子迎风而立,逆光而行,完全沉浸在这枫林美景之中,只见他手里拿着一片巨大的枫叶,
同学们看(出示枫叶图)这枫叶上有神仙给我们写的字呢!叶子上这一根弯弯绕绕的黑色线条,写的是什么呢?咱们得破解一下
枫叶上出示生字(教学生字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组词形近字)寒斜径霜
寒的形近字:赛塞寨径的形近字:经劲茎斜的形近字:枫叶的密码被我们解开了,寒山倾斜的小径为我们指引着方向,寒霜洗涤过的枫叶就像是邀请函,哇,该不会是神仙让我们赶紧上山,去他家做客吧!我猜神仙一个人怪寂寞的,等着我们去热闹热闹
咱们一起去给神仙读一读刚刚杜公子写的这首秋日寒山美
景吧三.诗歌诵读学生齐诵古诗《山行》四.情感升华
太阳正要落山,金色的落日给漫山遍野的枫林,镀上了一层金色,刚才还是红红的枫树林,这时仿佛已经沸腾了,变成了一片燃烧的火海,时不时有落叶飘下来,扑簌簌的,像一颗颗火种,却比火种更艳,也像一朵朵花,却比春天的花更红,每个人的衣衫随风飘舞,头发,脸颊,皮肤,瞳孔,都被夕阳和枫叶染成了火红,秋天的山里真美呀!
让我们踏歌起舞,一起去大山里感受秋日的山景吧!播放《山行》歌曲
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有没有爱听的歌呢?
那你能把山行这首诗填词到你喜欢的那首歌里吗?咱们一起来试一试
希望大家都能够像杜牧杜公子一样,希望大自然这美丽的景色,也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美丽的景色写下来,唱出来!
板书设计
山行
寒山石径
赞美秋天
白云人家
枫林霜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