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优质课件
课文理解
七言诗的朗读
古诗的朗读要注意在诗句中适当的停顿,这样有节奏读,听起 来才会有美感。不同字数(五言诗、七言诗)的诗有不同的节奏
七言诗的诵读节奏基本句式应为上四下三,或上二中二下三。 一般七言诗我们都是后三字和前面的四字分为两个大节奏来读, 就是上四下三读法。
试试用上四下三的停顿节奏读本课的三首诗。
延伸问题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 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 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延伸问题
读下面两行词语,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寒山 残菊 萧萧梧叶 枫林 霜叶 橙黄橘绿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 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 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 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课文理解
诗的前两句:这两句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 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刂
组词:刘备 刘邦
书写指导:文字横要短
造句: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 撇要长、捺变为一长点
学习生字
gài
雨盖 盖
结构:上下 音序:G 部首:皿 组词:盖楼 欲盖弥彰 造句:水里的荷叶像一把 把雨盖。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 间是王字,下框要扁、 面是两竖、下横最长。
学习生字
jú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
目录
壹 课前导入 贰 字词学习 叁 课文品读 肆 课文赏析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 优质课件
结构:上下
音序:P 部首:皿
组词:棋盘 盘山公路
书写指导:舟字首撇要短,
造句:小明的盘子里已经空了。
第二笔是竖撇要长,中间一 横稍长,上下各有一点。
多音字
mó(磨炼 磨难) hé(和气 和睦)
磨 mò(石磨
和 磨坊)
hè(唱和
和诗)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和】 【镜未磨】 【遥望】 【青螺】
书写指导:右上边四笔要
小、写紧凑,下边的午和 造句:遥望远山,一片生机盎然山。中间一竖是一笔。
学习生字
yín
白银 银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钅
组词:银两 银花火树
造句:妈妈的耳环是用白 银做成的。
书写指导:右上边横框要 窄、里面有一短横,竖提 的竖要长,捺上边有一短 撇。
学习生字
pán
盘子 盘
17.古诗三 首 --望洞庭
目 第一部分 课前导入 录 第二部分 生字学习
第三部分 课文浅析
第四部分 课文赏析
第五部分 课文拓展
壹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我国名山大川众多,景色秀 丽神奇,畅游其间,让人觉得诗 情画意,不禁浮想联翩起来。今 天就让我们跟随这位诗人,一同 去欣赏洞庭湖的朗朗清月的雄姿 吧!
延伸问题
《望洞庭》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望的? 《望洞庭》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了:湖光、秋月、洞 庭湖、君山岛,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看的。
根据诗意,想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洞庭湖静美、和谐。
延伸问题
《望天门山》《望洞庭》都是作者从不同视角描写天门山 和洞庭湖的,查阅资料,了解两位诗人的写作风格,说说它们 有什么区别?
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4课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
靖逸,龙泉(今浙江
丽水龙泉市)人,南
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新 字 读 认 sh3o xi`o ti2o c& l!
邵
萧
挑
促
篱
你放 还在 认词 识里 吗, ?
促 织
挑 战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小结 “动客情”即作客他乡因 某事某物触发了思乡、思 亲的情思。本诗中,前两 句的“萧萧梧叶”“江上 秋风”触发诗人动了客情; 而后两句的儿童夜捉蟋蟀 的场面又一次使诗人动了 客情。
名家点评
“声华馥似当风桂,
气味清于著露兰。”
归纳诗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 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 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 们在捉蟋蟀。
我会写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
亲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
作 业
在生活中寻找秋天的足迹。
大 声 朗 读
理 解 词 义 • 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 促织:俗称蟋蟀,又叫蛐蛐。 • 篱落:篱笆。
闪仔 现细 出读 怎诗 样, 的你 画的 面脑 ?海 里
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背井离乡、独 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 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孤寂落寞、思乡念亲、怀想故园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同音易混字
镜 jìng
境
字义:利用光学原理特制的各种器具。 如:显微镜。
组词:(镜子)(铜镜)(水平如镜)
字义:地方,处所。如:无人之境。
组词:(境地)(境况)(时过境迁)
运用:这里的环境非常优美,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湖面水平如 镜,倒映着湖边杨柳的倩影。
亦
抹
宜 庭
磨盘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 总相宜。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望天门山》中描写了 长江 和 天门 山。
学习三首古诗词,要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古诗,
~~~~~~~~~~~~~~~~~~~~~~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
记忆默写《望天门山》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时,重点品读 比喻修辞的运用。
上
雨亦奇
晴雨皆美
初
晴
比西子
浓淡俱佳
后 淡妆浓抹
比喻贴切
雨
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 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 喜爱之情。
•
望
洞唐 庭刘
禹 锡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和:指波光和 月色融为一体。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 铜磨成。这里是说水面 无风,波平如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第一句中的“和”字用得非常巧妙,形 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色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 天一色的融合画面。
诗的后两句:作者从“望”字入手,近望到“水月交 融”、“湖平如镜”;远望到“洞庭山水”、“犹如青 螺”。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蒙、奇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件(精品)
开掘,开通。
天门中断楚江开,
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 一分为二。
天门中断楚江开,
“断”是“断裂”的意思,“中断”是从中 间断裂。“开”是分开、断开的意思。
从“断”和“开”, 我感受到天门山的雄伟 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 波澜壮阔。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旋,回转”,
突出了山势险峻和 水流湍急。
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 长江 从天 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现了诗 人 宽阔的胸怀 和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 ,之 情。
我们是怎么学习《望天门山》的?
读好停顿。 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
想象画面。
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种学 习方法来学习另外两首古诗, 去领略西湖和洞庭湖的美丽风 光。
点击图片 欣赏视频
想象画面,感受色彩美 《望洞庭》这首诗
画面颜色非常丰富, 其中,描写颜色的字 有: 翠 、 白 、青 。
比喻
比喻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形容洞 庭湖。
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 庭湖中的君山。
比喻 品析诗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 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 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苏堤春晓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 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 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
一起解诗题
天气:先晴天后下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事件:喝酒 地点:西湖上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 出停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4古诗三首第1课时:研究《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研究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XXX,诗人XXX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XXX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研究,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XXX”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实在,这每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XXX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季的景色,你有什么感触感染?你能把这感触感染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自由背)四、指点写字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4《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同音易混字
橙 chéng
澄
字义:红和黄合成的颜色。如:橙黄。 组词:(橙色)(橙子)(橙黄橘绿)
字义:水清。如:澄清。 组词:(澄清)(清澄)(正本澄源)
运用:山橙园飘香,一条澄清的小溪从园中穿过,处处风景如画。 这条小溪的水很澄清。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径
赠
傲 橘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红于” 可以换成“红如”吗?为什么?
不可以。“红如”指霜叶和二月花一样 “红”,而“红于”用了对比的手法, 写出了枫叶在经历风霜之后,颜色比二 月的花还要艳丽夺目的特点。这也是作
我会读
jìnɡ
xié zènɡ
liú
石径 倾斜 赠送 姓刘
cán
yóu
ào jūn
残败 犹如 骄傲 君子
chénɡ
橙黄
jú
橘色
tiǎ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挑动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易错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赠. ( zhèng
径. (
jìng
√
zèn√g )
jìn )
橙. (
chéng
√
céng )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登上远处深秋时节 的山,在白云生出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远上寒山石径斜,
“斜”字照应句首的“上”字,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 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优质PPT课堂教学课件
借景抒情 比喻贴切
晴雨皆美 浓淡相宜
望洞庭
洞庭秋色 洞庭山水
湖月——相和 潭面——如镜
山水——青翠 君山——青螺
祥和宁静 山水相衬
景色迷人
画面?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是怎么“出”的?孤帆是怎么“来”的?
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 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对比此诗和下面诗中的“孤帆”,说说诗人的心 境有何不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liàn yàn
潋滟
与水有关
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
金色的阳光洒在 西湖上,西湖碧波荡 漾,波光粼粼。
kōnɡ ménɡ
空蒙
__轻__纱__似__的雨洒在西湖上, 西湖_云__雾__迷__蒙__,__群__山__若__隐__若__现__。
山色空蒙雨亦奇
品读诗词
两位诗人不同的比喻,表达出相同的感受: 君山的秀美。
点点银光跳跃,君山翠绿迷人,诗人不由赞叹——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是那么妩媚,美如仙女,楚楚 动人——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朗读古诗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往远处看
天门山是怎样的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主要作品有《蜀道 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 留别》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层次梳理
梧叶 送 寒声 近处
秋风 动 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 挑 促织 篱落 一 灯明
郁闷孤独
对比反衬 更显孤寂
倍感亲切
主旨归纳
《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 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 己在秋夜里思念家乡的情感。
状元成才路
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 状元成才路
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理解诗题
夜书所见
书:写;所见:所看到的。 夜书所见:夜间把自己所 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 (jìnɡ)逸(yì),南宋江湖派诗人, 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游园不值》 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诗歌朗读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漂泊在外的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孤独、思乡之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状元动成才路 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状元江成才路 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 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残荷
残菊
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深秋收获季节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状元成才路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状元成才路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层次梳理
荷尽无叶
秋末特征 残菊傲霜
赠刘景文
橙子金黄 收获的季节
部编《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案)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夜书所见》。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夜书所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组课中的古诗。
作者叶绍翁,表达了他目睹秋风落叶和篱笆灯火而勾起的思乡之情。
根据我对教材、课标的理解,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两个生字萧、梧,会写两个生字促、深,读准一个多音字挑(tiao )。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诗句蕴含的感情,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这课的重难点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可能对古诗所表达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不容易理解,需要他们通过画面,以及多次诵读,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三、说教法: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品诗赏画,品味思乡情。
四、说学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想象法: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想象画面。
五、说教学流程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预设的:(一)、引入文本,读准古诗。
A 出示诗题,读题,说题目的意思。
(要求读得整齐,响亮)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代用书解释为写)B 出示诗歌,自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C 谁愿意来露一手,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大家评议;字音读准了吗?再读,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请同学标上拼音,把字带到诗句里读。
还有两个生字朋友:“促”、“深”,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这是渗透《课标》第二学段目标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D 指名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
这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通古诗。
(二)、深入文本,理解诗意。
A 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梧叶灯儿童捉蟋蟀B 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课件:《古诗三首》
【导语】语⽂教学课件的应⽤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应⽤⼀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式,让教学时间化。
优秀的语⽂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学⽣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教学内容,深化语⽂教学的内涵。
下⾯是整理分享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课件:《古诗三⾸》,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 【教学⽬标】 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和⽣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和⽣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 第⼀课时 ⼭⾏ 【课时⽬标】 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和⽣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和诗⼈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丰富的想象⼒和语⾔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定⾮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瑰宝,⽤最凝练、简洁的语⾔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然的花草树⽊、鸟兽⾍鱼都是诗⼈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的美景在诗⼈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请同学们交流⾃⼰积累的描写四季景⾊的古诗。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4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第1课时:学习《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陈小红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人教版
东凤镇永益小学语文精品课程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之教学设计4、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东凤镇永益小学陈小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4、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课前准备:夏季荷花盛开、深秋荷叶衰败干枯、残菊等图片。
教学过程:一、简介诗人,理解诗题1、同学们,我们来一个实话实说好吗?一年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
我们先来学习《赠刘景文》(指导书写“赠”“刘”,“赠”字左窄右宽,“曾”上大下小。
“刘”字左边的“文”,捺变成点。
)3、介绍诗人:(1)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2)补充资料: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澈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有个好朋友叫刘景文,有一次,苏轼特地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东凤镇永益小学语文精品课程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之教学设计这首诗的题目是赠刘景文。
赠的意思是送给。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出示自学导航: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诗,正音,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注意强调菊残君橙橘)再次指名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课件
欲把西湖比西子,mǒFra bibliotekyí 淡妆浓抹总相宜。
•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
正显得美。
山色空蒙 雨亦 奇。
云雾迷茫 也。 的样子。
在晴日的阳光照 射下,西湖水波荡漾, 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 天气里,山峦在细雨 中迷蒙一片,别有一 种奇特的美。
第一、二句诗哪几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晴天:水光潋滟 雨天:山色空蒙
晴天的西湖
雨天的西湖
“好”和“奇”字有什么好处呢?
“好”和“奇”分别写出了诗
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在善于领略
状元成才路
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
状元成才路
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可以;如果。
如果要把西湖
结构梳理
天门中断 楚江开
长孤
望 天
碧水东流
山水相映 江 帆
至此回
灵乘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门 青山 山
孤帆
相对出 状元成才路 以动写静
日边来 状元成才路
秀风 浩破 荡浪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名胜区。汉时 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古来人们 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 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广为人 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 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结构梳理
饮
湖 上
晴方好 借景抒情
雨亦奇
初
晴 后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 (7)
造句 炊送会上,老师对我们寄予了深切的关怀。
i
•
tiao
挑
山
牝
形近字歌 为人莫 笔画 9画 笔顺 経佻 挑拨更不好 结构 左右 组词
远眺桃花红 跳绳
身体好 造字 形声 同音
t扌/步步寥剧挑
书写:左窄右宽,长
挑灯挑明i Βιβλιοθήκη 沿竖中线起笔。成 吾挑拨离间
-丄
繁体 — 形近 窕:窈窕
成语 窈窕淑女 山…
出k-
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车、霜叶。
2.在诗人笔下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山”是“寒”的,即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是“斜”的,即弯弯曲曲。 “白云生处”指的是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说 明山的高。 “人家”是在“白云生处”,即有人家户在白云 飘浮的地方,充满着生气。 枫林“晚”是傍晚时的枫林。 霜叶则是比二月花还要红。
g 同音 尤- 组词
由形近优 记忆犹新
字义 还;尚且。
-X
川 J 木16画左右
橘 同音 菊形近商
组词
橘树橘子
字义 橘子树的果实,
do
傲
S
字义
A f 12画左右
同音
奥形近遂
组词 骄傲。
骄傲傲慢
©会写的字
han
-•… H |宀|
形近字歌 塞 外美如画 天 寒飞雪花 村 纂草地上 小
伙在赛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写字
赠 刘 解诗题
赠刘景文
zènɡ
liú
赠送。 诗人的好朋友。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赠”横画较多,注意笔 画之间间隔均匀。“刘”
左边“文”捺变成长点。
读好古诗,读出停顿
赠刘景文
学认字
[宋]苏轼
残是翘舌音 “橙”是翘舌音 “橘”读“j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明诗意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 中写到了秋天哪些的景物?把相关词 语圈出来。
我圈的景物是: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结合圈画的词语,理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擎:举, 向上托。
读一读,想象诗句的景象。
荷尽已无擎雨盖,
向上托举的舒展的荷叶
你能把这两幅图 分别对应“荷尽” 与“擎雨盖”这
两个词语吗?
荷尽
荷花凋谢、荷叶枯败
已无擎雨盖
仍然
菊残犹有傲霜枝。
开败了菊花
傲霜斗寒
明诗意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对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 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 傲寒斗霜。
悟诗情 春天和夏天应该是一年中最
生机勃勃的,可是诗人为什么却 说深秋时残菊傲霜、橙黄橘绿是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呢?
遇到困难难, 要像残菊傲霜那样, 勇于面对,乐观向 上,努力不懈。
只有严酷的 环境才能锻炼人, 才能检验、识别 一个人的风骨。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诗的前两句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 语调宜平直舒缓,声音稍低,并适当强调 “犹有”“傲霜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 霜凌寒的精神。后两句语调宜高亢,读出 诗人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橙黄橘绿” 速度可稍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写景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sònɡ
送
半包围结构
学写字
风吹梧桐叶发出 的声音。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送”字静中显动, 引出“寒声”,渲染了 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 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 凉的心境。
旅客思乡之情
诗人触景生情
萧萧梧叶 江上秋风
送
客情
游子不禁思念家乡、 留恋童年之情。
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 达出的含意。
败荷
残菊
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 无”与“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 斗寒的形象。
写完第一首古诗后,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通过借助注释和图 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 解了诗句的意思,并读出诗 的味道。
明诗意
结合圈画的词语,理解诗意。
“橙”右上角是两 个短撇;“盖、霜” 横画、竖画较多, 注意间距均匀。
结构梳理
赠 写景:荷尽 菊残
刘
勉
景
励
文 议景:橙黄橘绿时
主题概括
《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_刘__景__文__的勉 励诗,表达了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 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 这大好时光,_乐__观__向__上__、_努__力__不__懈__,切不要意 志消沉、妄自菲薄。
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 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 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 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 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 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 自菲薄。
读古诗
自主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夜书所见
xiāo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挑”读 知有/儿童/挑促织,“儿童tiǎ用o”树。枝指之
类捉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自学要求:
借助注释和图片、结合生活实 际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并 说说从诗中看到哪些画面?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 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秋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知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
于“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
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真是硕果累累!
明诗意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பைடு நூலகம்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 时节啊。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 刘景文也在。两人交往甚密,交情很深。诗 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予以举荐;另 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 刘景文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 秋 季的景色,
作者抓住 荷尽 菊残 橙黄 橘绿 四种 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第二课时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古诗的 方法?
可以借助注 释和插图、联系 生活实际,想象 画面等方法理解
诗句的意思。
要把古 诗读正确、 流利,读好
停顿。
背诵古诗
我借助“已 无、犹有、 一年、正是” 关键词把课 文背熟了。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我借助插 图把课文
背熟。
学写字
观察下列生字,交流书写心得。
ɡài jú cán shuānɡ jūn chénɡ
盖菊残霜 君橙
“残”左边不 要多点。
明诗意
诗意:瑟瑟的秋风吹 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 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 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
补充填空:
一阵阵( 秋风 )吹动( 梧桐树叶 ), 发出( 萧萧 )的声音,让人感到( 孤寂 )。
在理解诗句 基础上,体会诗 人要表达的感情。
互动课堂
迁移运用学法,学习 《夜书所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 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 泉市)人,南宋诗人。著有 《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 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解诗题
夜书所见
书写。 看见的景象。 在夜里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