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一)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1.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在临床护理 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 ,对待患者应一视同仁,时刻把患者的生命 安危放在首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一些细微的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 有效、优质的服务。如血证患者,若患者自 诉自觉咽喉部有血腥味,则为咯血或呕血的 先兆,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 而危及患者生命。
1.望诊--望舌色
淡白舌:虚证、寒证。 红舌:热证。 青紫舌:寒证、瘀血、热证。
1.望诊--望舌形
胖大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属脾肾阳虚,水 湿内停。 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多属气血阴液不足。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干燥皱缩,舌色较暗,多 属实证。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裂纹舌:舌面有明显裂沟,多因精血亏损,舌体失 养所致。 芒刺舌:舌面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 手,多因里热炽盛,邪热内结所致。
“传之于脾”,因肝藏血,脾主运化,肝血有赖于脾
的滋生,脾的运化又有赖于肝的疏泄,若肝气郁结 ,疏泄不畅,则脾失健运,可见腹胀、纳呆、恶心 、呕吐、腹泻等症状。 “气舍于肾”,因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与肾精互相滋 养,若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而至水不涵木, 在病情观察时可见头痛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 等症状。 “至肺而死”,因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气的升发 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若肝失疏泄影响肺气的 肃降功能,可见患者胸满喘促,甚则不能平卧等危 重症候。
1.望诊
望诊:是指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
病情,如色、神、形、态、头颈、五官、躯 体、四肢、皮肤、络脉,以及排泄物、舌象 等,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推断体内的变化 ,作为辨证施护的依据。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是辨证施护的前提和依据。
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
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望诊望诊是运用自己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
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一)望精神包括精神意识活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神志状况、面目表情、语言气息等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以判断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洪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证、阳证。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声音低微,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多属虚证、寒证、阴证。
见于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谵语、手足躁动,虽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正气已伤,邪气过盛,病邪深入,预后不良。
(二)望气色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光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
颜色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证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光泽的变化即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面部气血充盛,且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于显露,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
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
血液充盈皮肤脉络则显红色。
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红色。
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旺之虚热。
3.面色白:为虚寒证或失血。
血脉空虚,则面色多白。
寒则凝,寒凝经脉,气血不荣或失则脉空虚。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首先,中医内科护理的常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神状态和疼痛程度等方面的观察。
2.疾病宣教: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护理原则等,帮助患者了解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的饮食调理原则,护士需要调整患者的饮食,选择适宜的食物和饮料,帮助患者维持营养平衡并促进康复。
4.康复锻炼: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
中医内科康复锻炼多采用气功、太极拳等中医保健方式,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
5.中药治疗:护士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协助进行中药治疗。
包括制药、调剂、煎药、饮药等工作,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同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此外,中医内科护理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方法:1.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调节经脉,达到疏风散寒、通络活血的效果。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按摩时,需要熟悉人体经络和反射区域的位置,采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对患者进行按摩治疗。
2.吸痧刮痧:中医吸痧和刮痧可以通过活血散瘀、驱风祛湿、理气通络的作用,促进疾病康复。
护士需要熟悉吸痧和刮痧的技巧和方法,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部位,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3.中草药熏蒸:中医内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草药熏蒸。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中草药,进行蒸炖或熏蒸治疗。
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在熏蒸过程中的安全,并负责草药的调制和管理。
总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工作包括病情观察、疾病宣教、饮食护理、康复锻炼和中药治疗等。
在中医内科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诊疗和护理原则,同时掌握中医特有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基础-病情观察
19:6
(一)望诊
望小儿指纹: 1.望神 通过观察3岁小儿食指内 2.望色 侧络脉的形色(粗细和五种 3.望形体、望姿态 颜色)、浮沉、长短(有风、 4.望头颈五官 气、命三关),来判断疾病 性质、轻重及预后 。 5.望皮肤 白色 6.望小儿指纹 7.观察排泄物 8.望舌
(1)望形体:形体强壮者其五脏功能旺盛。病 ( 1)得神:目光炯炯有神,神志清楚,语言 (1)观察头面颈项:病人头形过大(脑积水) 通过观察通过观察排泄物 如大便、小便、呕吐物、 人虚胖,面色苍白,多为阳气不足;形瘦肌削、 清晰,反应灵敏,身体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充 或过小;颜面或四肢浮肿;颈部痰核或瘰疬;病 痰涎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以了解各有关脏腑 面色苍黄,多为阴血不足; 畸形如鸡胸龟背, 沛,预后良好。 人头项强直;头项软弱,不能昂首等。 的病变和邪气的性质。 头长颈细,多见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失养。 望皮肤: 主要是观察皮肤色泽和皮疹等。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或惊风 ( 2 )失神:目光呆滞,语无伦次,反应迟钝, (2)观察头发:头发状态反映精血的盛衰。正 (1)观察大便 :大便色黄如糜且恶臭;大便泻下 病人动作异常,如见病人眼、面、手足趾 出现 皮肤色黄伴目黄、尿黄的属黄疸,色鲜明为阳黄, 寒邪凝滞,经脉瘀阻 动作迟缓,或撮空理线(出现幻觉),四肢冰 常人发黑浓密而润泽;发黄稀疏,干枯不荣;头 如水或夹有未消化食物;腹泻肠鸣、身重倦怠;大 震颤、抽搐,是热盛动风,或阴虚、血虚动风。 色暗晦为阴黄。皮肤发斑,斑色红为温热之邪入营 发大量可见脱落或花白干枯。 冷,大肉瘦削等,是病人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 便有血,色鲜红且先血后便的是近血(来自肠道、 若见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 血,红润为顺,暗红或紫赤则为逆;皮肤斑疹,如 提示预后不良。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称为“少 (3)观察五官:包括观察目、耳、鼻、口唇。 肛门),色黑褐且先便后血的是远血(来自胃幽门 2.赤色:主热证(实、虚) 于痉证(破伤风)。 粟米高出皮肤者为疹,不出皮肤者为斑。麻疹色红 神”。 病人双目白晴发黄为黄疸,白晴红赤为热证;目 以上部位),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的是痢疾。 (2)望姿态 :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状态可 邪热亢盛,脉络贲张或阴虚阳亢,虚火上炎 润,依次出疹为顺,赤紫暗滞则为热毒内盛,淡而 ( 3 )假神: 危重久病之人,突然精神好转, 巢浮肿,两目斜视,两目上。耳内流脓,耳轮干 (2)观察小便 :小便清长,短少赤涩。艰涩疼痛; 推知病情。如病人喜动者多属阳;喜静者多属阴; 不红或突然蜇伏不见是正虚邪气内陷,是属逆象, 欲见亲人,目光转亮,言语不休,语音清亮, 枯焦黑;鼻翼煽动;鼻柱溃烂塌陷;口唇淡白; 尿如脂膏,尿中有沙石。 病人卧时喜面向里避光,伴精神差,多为阴寒、 应当提高警惕。皮肤白瘩是白色丘疹,晶莹透亮, 饮食突然大增等,意谓患者陷入阴阳即将离绝 口唇红赤;口唇暗紫;病人口开不闭;口眼歪斜; 3.黄色:主湿盛:湿热或寒湿 (3)观察呕吐物 :清稀味淡;呕吐物酸臭且夹杂 虚证;病人喜仰面露足,常揭去衣被,多属热证; 属湿郁热盛;皮肤干枯无弹性,是热盛伤津或肺阴 状态,多见于濒死前。 口噤不语。 未消化食物;咳吐鲜血或痰中带血,含有食物残渣。 内外寒湿,或中寒脾虚湿盛 病人躺卧缩成一团,喜加衣被,或喜热者,多属 亏损。 (4)观察齿、龈、咽喉:牙根疼痛,牙龈红肿, (4)观察痰涎 :痰色清淡,有泡沫,无泡而黏; 寒证。病人坐而仰首喘息为痰涎壅盛肺实证;病 观察皮肤形态还应观察有无疔、疖、疽、痈等。 4. 痰白滑;痰黄而稠;咳唾之物脓如米粥,或见脓血 :虚证、寒证、血虚 牙根松动而隐隐作痛,牙龈易出血。咽喉红肿疼 人坐而俯首,气短懒食,则属肺气虚或肾不纳气。 寒邪、失血或久病气虚血亏 痛或化脓,咽峡娇嫩鲜红;咽喉间若见白膜,刮 腥臭;多唾者;口苦涎黏。 病人坐而不得卧,属心阳不足,水气凌心之重证。 之不除,重刮则出血又生白膜的为白喉。 5.黑色:肾虚、寒、痛证、水饮或血 肾亏、寒凝、水泛、血瘀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新患者连测3天,每天测量4次,正常者每天一次。
体温超过37.5度每天测量4次,超过39度,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改为每天1次。
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护理措施1、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辩证施食,合理调配,五位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需严密观察和记录。
5、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治疗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6、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7、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8、健康指点: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多活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一节心悸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克不及自主的一种自觉病症,包括惊慌、怔忡。
惊慌多因惊恐、愤怒而诱发,病情较轻,惊慌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是并未吃惊,而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病情较重。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加强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3、坚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4、心悸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少食多餐,心悸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
6、静脉输液时,应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服药之前应测脉搏、心率,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发现心律失常则暂停用药,通知医生后遵医嘱执行。
7、若用汤药时,药物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服用中成药和西药时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
8、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9、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预防感冒,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除烟酒及浓茶咖啡。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意义:病情观察对中医内科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护士可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而且,观察病情还有助于与医生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二、病情观察内容:1.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测量和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
2.病情表现:观察患者的主诉、症状和体征,包括患者的味觉、食欲、排尿、排便等方面的改变。
尤其注意病情的恶化或者突然变化,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3.患者行为和精神状态的观察:观察患者的行为活动、精神状况、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要关注其情绪的波动,是否出现自残倾向等。
4.皮肤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等情况,了解患者的体液情况和水肿程度。
5.疼痛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位置、性质以及对疼痛的感受等。
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或面部表情法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6.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观察:观察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与技巧:1.定期观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制定观察的时间表,定期观察患者的状况。
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与之前的结果比较,发现问题时,及时向医生报告。
2.聆听患者的诉求: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鼓励患者自主表达症状和感受,注意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3.观察整体:观察患者所呈现的整体状况,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行走步态等。
通过观察整体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一般状况。
4.观察细节:观察患者的细节,如皮肤颜色是否正常、呼吸是否平稳等。
通过观察细节可以发现患者的特殊状况。
5.联合多学科观察:在观察患者病情时,可以联合多学科进行观察。
中医内科护士可以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进行合作,共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结语: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中医一般护理(一)
中医一般护理(一)内容概要: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定义:通过对患者疾病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对病情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中医护理学病情观察的特色: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结合西医视、触、叩、听准确了解病情变化。
1.病情观察的目的:(1)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3)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2.病情观察的原则(1).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2.)掌握证候传变规律,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观察经络的反映。
3.病情观察的要求(1)要具备高尚的护理道德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2)观察内容全面重点明确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要求,有重点、有目的地对疾病的症候进行观察。
(3)细致而准确地观察病情能用计量表示的要用具体数量;不能量化的症状和体征,描述客观、真实。
(4)排除干扰获取正确结果A.患者性格秉性不同,可能影响观察结果B.患者对病情的忍耐程度不同,形成表现上的差异C.由于患者的特殊思想情况造成病情叙述中的差异D.其他情况(5)全面综合分析判断(6)认真记录观察结果,必要时进行床头交接班,发现异常或危重情况时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4.病情观察的内容(1)一般状况神志、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二便、活动等。
(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病情观察的重点(3)舌象和脉象舌象:a.判断正气盛衰.b.辨别病位深浅c.区别病邪性质d.推断病情进展脉象:a.了解病位深浅b.推断疾病的性质c.推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5.病情观察的方法A.听取患者主诉,详细了解病情发展B.深入病室观察,获取准确资料C.运用四诊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D.运用辩证方法分析病情E.观察治疗和护理效果,及时修改护理计划生活起居护理《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1. 引言中医内科护理是指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观察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重要性病情观察是中医内科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舌苔、脉象等,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康复速度。
同时,病情观察还可以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病情恶化的风险。
3. 病情观察的内容病情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症状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
护士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身体的不适感、疼痛情况、体温变化等,记录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3.2 舌苔观察舌苔是中医诊断常用的观察指标之一。
护士应该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厚度、湿润程度等变化,记录并向医生汇报,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3.3 脉象观察脉象是中医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护士应该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包括脉搏的频率、强度、规律性等变化,记录并向医生通报,以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
3.4 病情记录与汇报护士应该及时记录各项病情观察结果,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病情汇报。
病情记录要准确、详细,包括观察时间、患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舌苔和脉象的变化等,并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病情观察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4.1 仔细观察护士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和脉象的变化,避免遗漏重要信息,确保病情观察的准确性。
4.2 及时反馈护士发现患者症状变化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医生反馈,避免延误病情。
4.3 按要求记录护士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和标准记录病情观察结果,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总结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是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和脉象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
只有通过全面而准确的病情观察,才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确保患者的康复。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1.患者观察: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面色、表情、精神状态、活动能力等。
尤其注意是否存在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体温测量:体温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中医常用腋下温度法进行测量。
护士应戴手套,用电子体温计或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的腋下体温。
体温过高或过低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脉搏测量:脉搏是中医辨识病情的重要指标。
护士应轻柔地触摸患者的脉搏,注意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等。
脉搏过快、过缓或不规则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4.舌诊:舌苔和舌质变化是中医辨识病情的重要依据。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薄厚程度、表面光滑度,以及舌质颜色、形态等。
异常的舌苔或舌质需要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5.指甲检查:中医认为指甲反映人体的阴阳调和状态。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指甲颜色、形状、硬度等。
指甲呈现异常的颜色、形态或硬度需要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6.病历记录: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历,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主诉、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医嘱、护理措施等。
病历记录应规范、清晰,并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护士应保证自身的工作环境整洁、卫生,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
2.在进行观察和测量时,护士应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4.护士应及时向患者和其家属解释有关护理常规的注意事项,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配合。
总之,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中医疾病的变化至关重要。
护士应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护理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
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情观察目的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
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
如神昏病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
(4)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
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
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
反之为病情好转。
(5)一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
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
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
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
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
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基础知识11/5第七章第一节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一)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三)及时发现危重证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四)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二、病情观察的要求(一)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二)必须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三)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二)开展辨证分析, 实施护理计划四、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状况(二)主要症状与体征(三)舌象与脉象(四)各种排泄物(五)药物效果与反应(六)情志变化病人烫伤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烫伤高风险患者,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并落实预防措施。
2. 需保暖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外加布套;加强巡视,班班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情况。
3. 使用烤灯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烫伤。
4.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妥善放置暖瓶及开水、热汤等热源物质,防止发生烫伤。
5. 加强开水房的管理,防止儿科病人误烫伤。
【程序】评估患者烫伤风险| — |高风险者实施预防措施| — |加强巡视、检查病人皮肤情况【应急预案】1. 发生烫伤后,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根据情况处理, 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
2. 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愈合。
3. 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和医务部。
【程序】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痊愈—I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不良事件、意外事件报表” 交护理部中医基础知识11/12第七章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概念: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
一、目的:1、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2、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3、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二、内容: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常舌象及病理舌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2. 掌握寒热、汗、疼痛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3. 熟悉全身望诊、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 4.熟悉正常脉象和常见病理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5.了解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问耳目、问头身胸腹不适、问妇女、问小儿的基本内 容及临床意义。 6. 了解闻诊、按诊的基本内容与临床意义。
第一节 望 诊
二、局部望诊
望痰涎——热痰、湿痰、燥痰、咯血、肺痈 望呕吐物——寒呕、热呕、伤食、湿热、血瘀 望大便——清稀、黄褐、陶土、干结、便血 望小便——清长、短黄、带血、血淋、尿浊、石淋
第一节
四、舌诊 脏腑分属 望舌方法 望舌意义 望舌质 望舌苔
望诊
四、舌诊
第一节 望 诊
舌色
望舌质
舌形
舌态
预习案例
李某,男,25岁。 患者身体素盛。三天前因气温骤高,汗出当风,次日即见咳嗽,发热微恶风寒, 今日上症加剧而来门诊。症见咳嗽,咯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 喉红肿疼痛,口微渴,少汗,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思考: 1.上述临床表现分别是通过哪一诊法收集到的资料? 答:咯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等通过望诊而收集;咳嗽通过 闻诊而收集;微恶风寒、口微渴、鼻塞流涕等是通过问诊而收集;少汗、发热、 脉浮数等通过切诊而收集。 2.请运用四诊及其它有关知识,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 答:该患者三天前因汗出当风、腠理开泄而外感风热之邪。风热犯肺,卫气奋 起抗邪,肺卫失调,故见上述临床表现。其病因为风热外邪,病性为热,病位 在肺卫,此时邪盛而正未衰,邪正斗争剧烈,故呈现有余亢盛之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 志 梅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思考题:
1、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主要内容。
2、五色主病。
3、得神与失神、自汗与盗汗 、癃闭与遗尿 。
中医特色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的内容,包括病情观察、情志 护理、生活起居、饮食调护、愈后调护等。 这些护理措施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 康复。
2、要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任何病人都要做到 关心、体贴、爱护、缜密地观察病情变化, 要多深入病房,多与病人接触,对一切细 微的变化都应注意观察,做到多看、多问、 多观察,不要放过任何可能发生危险的症 状变化,以获得抢救的最佳时机。如血证 病人,若病人自诉自觉咽部有血腥味,则 为咳血或呕血的先兆,应立即采取止血措 施,防止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望舌态是观察舌体的动态,包括强硬、痿软、 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等。
观察舌苔,包括望苔色与苔质两方面。望苔 色,若见白苔,是为表证、寒证;白苔而舌淡, 多为里寒证。舌上满面白苔,如白粉堆积,为外 感秽浊不正之气,热毒内盛所致,常见于瘟疫或 内痈;若见黄苔,是为热证,里证。苔黄甚即邪 热甚。若见黑苔,是为热极或寒湿证。苔黑而燥 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苔黑而润滑, 则多属阳虚寒盛。望苔质,若见薄苔,为病邪在 表,病情较轻;若见舌苔厚者,多为病邪入里, 病情较重内有饮食痰湿积滞。
图片
• 图片
观察颈项,若见病人颈部有肿物,常 见瘿瘤或瘰疬。如果发现病人头项强直, 则为痉证实邪;若见头项软弱,头重倾垂, 则为正气虚弱。 观察头发,可以了解肾气的盛衰,发 黑浓密而润泽,是属肾气盛而精气充足; 若见发黄稀疏干枯不荣,是属精血不足, 肾气亏虚。若大病之后或虚损日久,可见 到病人头发全部脱光。
3、要掌握熟练的应急抢救技术 如针 灸、握。作为
中医护理工作者应掌握中西医两套抢救技
术,如心肺复苏术、输血、输液法、气管
插管法以及传统的中医抢救方法等。
(二)掌握证候传变规律
1、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 发现病人目 睛发黄,为肝胆湿热;目赤则为肝火上炎。
观察小便,若见小便清长量多者属寒; 短少赤涩为有热。尿血为热在下焦;小便 艰涩疼痛为淋证;尿如脂膏是膏淋;尿中 有沙石是石淋。 观察呕吐物,若见清沏无臭的寒性吐 物,多因胃寒引起;吐物酸臭且挟杂未消 化的食物,多为胃热宿食;咳吐而出为鲜 血病多在肺;吐血量大并含有食物残渣的 是病在胃。
观察痰涎,稠而浊为痰,清而稀为饮。 若见痰色清淡而量多,有泡状者为风痰,无 泡者为寒痰;痰白滑易咯出是有湿;坚硬成
刮之能去,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热等。
2、闻诊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 面。
(1)听声音 是通过听觉观察病人的语 声、呼吸、咳嗽、呃逆等各种声响,来判 断正气盛衰和邪气盛弱。
观察语声,若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躁 动,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无力,少言 沉静,属虚证、寒证。病初起声音突然嘶 哑,是感受风寒外邪,属实证。久病失音 则多为精气内伤、肺燥津枯所致。
观察呼吸,若闻患病之人呼吸如常是 形病而气未病;呼吸异常是形气俱病。呼 吸气粗为外感实邪;呼吸气微是内伤正虚; 久病肺肾将绝,其气粗但断续不接,非属 实证;而热者心包神昏,其气微但并非虚 证,必须四诊合参。呼长吸短,喘息气促, 喉中痰鸣属哮喘实证;喘息气短,呼吸不 接续,声低息弱的,属虚喘。气息不利, 须长出气后为舒适的,谓之“善太息”, 是气郁不畅。
(5)观察齿、龈、咽喉 齿与肾,龈与胃 有密切关系。若见牙齿干燥,多为胃热炽盛, 津液已伤;若干燥如枯骨则为肾精枯竭,牙齿光 燥如石为阳明热极。牙龈为手阳明、足阳明经脉 所络,当牙龈红肿灼痛时,说明胃肠实热,牙 龈易出血多属阴虚火旺或脾不统血。
咽喉是肺胃之门,多条经脉络于咽喉部。 若见咽喉红肿疼痛或溃脓,多属肺胃热盛;如 果久痛不愈,则属肾阴虚火旺;咽喉间若见白膜, 刮之不除,重刮则出血又生白膜的,是为白喉。
黄色,是为虚证、湿证,属脾虚、湿蕴的气
色。面目身皆显黄,称为黄疸。色黄而鲜明为阳黄,
属湿热重;色黄而晦暗,为阴黄,属寒湿重。
白色,是为虚证、寒证、脱证。急性病人如突
然面色苍白,属阳气暴脱;里寒证病人剧烈腹痛, 或虚寒战栗时,也会出现面色苍白。 黑色,是为肾虚、寒证、痛证、水饮或瘀血。 肾精久耗的病人可见面黑而干焦;肾虚水泛的水饮
2、观察经络的传导反映 如肝气郁结常见两 胁、少腹胀痛,即是因为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胁 肋;真心痛,不仅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且常放射至 上肢内侧尺侧缘,即是因为手少阴经行于上肢内侧 后缘之故。又如胃火盛见牙龈肿痛,肝火上炎见 目赤等等,都是经络在人体器官上传导的反映。如 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腰背疼痛,多为肾病。 又如头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 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及项部者,多与太阳经 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关。
一、病情观察的要求
(一)掌握病情观察的原则
1、要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中医护 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如阴阳学说、五 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突出了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护的特点,在病情观察时运用整体观 和审证求因的原则,做到“知常而达变”,及时、 准确、细致地进行病情观察,掌握疾病变化规律,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进行抢 救,使其转危为安。
若危重久病,失神多日,突见病情似有转机,精神好转, 目光转亮,言语不休,语音清晰,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候, 称为“假神”,俗称“回光返照”。
得神与失神
• 得神与失神
(2)观察面色 在进行病情观察时,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可以了解脏腑气 血的盛衰,以及邪气的存在。正常人的面色 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说明有神气、有胃 气。 五色主病 青色,是为寒证、痛证、瘀血或惊风。 青色是属寒凝气滞,经脉瘀阻的气色。 赤色,是为热证、实证或虚热证。久病、 重病面色虽显苍白但时泛如妆,为虚阳上越 的戴阳证,属危重证候。
证,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病人,可见目眶色黑。
(3)观察形态 通过观察病人形体与 姿态,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阴阳邪正的 消长,以及病势的顺逆和邪气的所在,以 搜集病情变化的资料来进行辨证施护。
望形体,是观察病人的强壮与衰弱,胖与 瘦及形体是否正常。人体五脏功能旺盛则形体强 壮,体形健美,内盛则外强。若见病人体型肥胖, 肤白无华,又伴精神不振,为阳气不足;若见病 人形瘦肌削,面色苍黄,胸廓狭窄,为阴血不足, 肾气亏损,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望形体同时 要观察病人的异常形体动作,如见病人眼睑、口 唇、手指、足趾不时抽动,则在急性热性病中, 多为发痉的先兆,象小儿高热惊厥;若见四肢 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于痉证 (破伤风病人)。
十二经脉走向规律
• • • • • • •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足三阴经与手足三阳经
• 根据阴阳学说,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 • 十二经脉中凡属六腑,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外侧的经脉,称 为阳经 • 凡属六脏,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 • 其次,根据阴阳盛衰、消长情况,阴阳再分三阴三阳,即 太阴、少阴、厥阴与阳明、少阳、太阳。 • 在四肢内侧或外侧的排列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 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
中医四诊图片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
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1、望诊 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病情如
面色、神、形、态、头颈五官、皮肤、络 脉,以及排泄物、舌象等,有目的地进行 观察,以发现其病情变化。
(1)观察神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就是生 命,又指精神。在进行病情观察时若见两眼灵活而明亮有神,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 吸平稳,肌肤润泽,这是精气充足神旺的表现,即使有病, 也是正气充足,预后良好,临床称为“得神”。若见病人目 光晦暗,表情呆板,语无伦次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手撒 肢冷,瞳神呆滞,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呼吸异常,是脏腑 功能衰败的表现,预后不良,此称为“失神”。
舌面干燥,扪之无津,为糙苔,多见于热盛
伤津或阴液亏耗之证,也有阳虚不能布津上润者。
舌苔上有过多水分,扪之湿而滑利,为滑苔,是
因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所致。腐苔是苔质颗粒疏松, 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刮之易落,多为阳热有余,
蒸腾胃中浊邪上升而成,见于食积痰浊。腻苔是
舌面上覆盖一层浊而滑腻的苔垢,颗粒细腻致密,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以及疾病有 关的体位变化。如病人喜动者多属阳证,喜静者 多属阴证。若病人身轻自能转侧翻身,面常向里, 精神萎靡者,多为阴寒、虚证;若病人仰面伸足, 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者,多属热证;若病人躺 卧在床萎缩成团,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 多属寒证。肺实证属痰涎壅盛的病人常见坐而仰 首;若见病人坐而俯首,气短懒食,则属肺气虚 或肾不纳气证。若见病人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 喘促,则属心阳不足,水气凌心证。
正常舌与异常舌
• 正常舌
观察舌
• 舌主病
舌体瘦小而薄,是阴血亏虚;薄膜而色淡,为气 血两亏;瘦薄红绛而干者,多为阴虚火旺,津液 耗伤。舌尖有芒刺为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为肝 火亢盛;舌中有芒刺为肠胃湿热。若见舌面上有 明显裂沟,称为裂纹舌,多为阴液亏损;红绛有 裂纹,为热盛伤津;舌色淡白有裂纹,为血虚不 荣;舌体边缘有牙龈的痕迹,为齿痕舌多属脾虚。 若见舌面光滑如镜而无苔,称光滑舌,也叫“镜 面舌”,属胃气将绝的危候。
观察五官的变化,包括望目、望耳、望鼻、 望口唇。若见病人双目睛发黄为黄疸,发红为热 证;目窝浮肿常见气虚或水肿初起;肝风病人可 见两目斜视,小儿惊风则见两目上视。若见病人 耳内流脓为肝胆实热,如耳轮干枯焦黑则为肾精 亏耗。望鼻,若见鼻翼煽动为高热肺闭,或肺肾 精气衰竭;若见鼻柱溃烂塌陷,常见于麻风或梅 毒。望口唇,若见口唇淡白为血虚,口唇红赤而 干为热甚,口唇暗紫为血瘀。若见病人口开不闭, 为脱证,口有歪斜为中风,口噤不开为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