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一)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1.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在临床护理 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 ,对待患者应一视同仁,时刻把患者的生命 安危放在首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一些细微的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 有效、优质的服务。如血证患者,若患者自 诉自觉咽喉部有血腥味,则为咯血或呕血的 先兆,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 而危及患者生命。
1.望诊--望舌色
淡白舌:虚证、寒证。 红舌:热证。 青紫舌:寒证、瘀血、热证。
1.望诊--望舌形
胖大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属脾肾阳虚,水 湿内停。 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多属气血阴液不足。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干燥皱缩,舌色较暗,多 属实证。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裂纹舌:舌面有明显裂沟,多因精血亏损,舌体失 养所致。 芒刺舌:舌面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 手,多因里热炽盛,邪热内结所致。
“传之于脾”,因肝藏血,脾主运化,肝血有赖于脾
的滋生,脾的运化又有赖于肝的疏泄,若肝气郁结 ,疏泄不畅,则脾失健运,可见腹胀、纳呆、恶心 、呕吐、腹泻等症状。 “气舍于肾”,因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与肾精互相滋 养,若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而至水不涵木, 在病情观察时可见头痛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 等症状。 “至肺而死”,因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气的升发 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若肝失疏泄影响肺气的 肃降功能,可见患者胸满喘促,甚则不能平卧等危 重症候。
1.望诊
望诊:是指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
病情,如色、神、形、态、头颈、五官、躯 体、四肢、皮肤、络脉,以及排泄物、舌象 等,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推断体内的变化 ,作为辨证施护的依据。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是辨证施护的前提和依据。

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

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望诊望诊是运用自己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

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一)望精神包括精神意识活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神志状况、面目表情、语言气息等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以判断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洪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证、阳证。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声音低微,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多属虚证、寒证、阴证。

见于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谵语、手足躁动,虽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正气已伤,邪气过盛,病邪深入,预后不良。

(二)望气色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光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

颜色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证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光泽的变化即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面部气血充盛,且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于显露,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

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

血液充盈皮肤脉络则显红色。

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红色。

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旺之虚热。

3.面色白:为虚寒证或失血。

血脉空虚,则面色多白。

寒则凝,寒凝经脉,气血不荣或失则脉空虚。

中医护理基础-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基础-病情观察

19:6
(一)望诊
望小儿指纹: 1.望神 通过观察3岁小儿食指内 2.望色 侧络脉的形色(粗细和五种 3.望形体、望姿态 颜色)、浮沉、长短(有风、 4.望头颈五官 气、命三关),来判断疾病 性质、轻重及预后 。 5.望皮肤 白色 6.望小儿指纹 7.观察排泄物 8.望舌
(1)望形体:形体强壮者其五脏功能旺盛。病 ( 1)得神:目光炯炯有神,神志清楚,语言 (1)观察头面颈项:病人头形过大(脑积水) 通过观察通过观察排泄物 如大便、小便、呕吐物、 人虚胖,面色苍白,多为阳气不足;形瘦肌削、 清晰,反应灵敏,身体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充 或过小;颜面或四肢浮肿;颈部痰核或瘰疬;病 痰涎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以了解各有关脏腑 面色苍黄,多为阴血不足; 畸形如鸡胸龟背, 沛,预后良好。 人头项强直;头项软弱,不能昂首等。 的病变和邪气的性质。 头长颈细,多见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失养。 望皮肤: 主要是观察皮肤色泽和皮疹等。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或惊风 ( 2 )失神:目光呆滞,语无伦次,反应迟钝, (2)观察头发:头发状态反映精血的盛衰。正 (1)观察大便 :大便色黄如糜且恶臭;大便泻下 病人动作异常,如见病人眼、面、手足趾 出现 皮肤色黄伴目黄、尿黄的属黄疸,色鲜明为阳黄, 寒邪凝滞,经脉瘀阻 动作迟缓,或撮空理线(出现幻觉),四肢冰 常人发黑浓密而润泽;发黄稀疏,干枯不荣;头 如水或夹有未消化食物;腹泻肠鸣、身重倦怠;大 震颤、抽搐,是热盛动风,或阴虚、血虚动风。 色暗晦为阴黄。皮肤发斑,斑色红为温热之邪入营 发大量可见脱落或花白干枯。 冷,大肉瘦削等,是病人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 便有血,色鲜红且先血后便的是近血(来自肠道、 若见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 血,红润为顺,暗红或紫赤则为逆;皮肤斑疹,如 提示预后不良。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称为“少 (3)观察五官:包括观察目、耳、鼻、口唇。 肛门),色黑褐且先便后血的是远血(来自胃幽门 2.赤色:主热证(实、虚) 于痉证(破伤风)。 粟米高出皮肤者为疹,不出皮肤者为斑。麻疹色红 神”。 病人双目白晴发黄为黄疸,白晴红赤为热证;目 以上部位),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的是痢疾。 (2)望姿态 :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状态可 邪热亢盛,脉络贲张或阴虚阳亢,虚火上炎 润,依次出疹为顺,赤紫暗滞则为热毒内盛,淡而 ( 3 )假神: 危重久病之人,突然精神好转, 巢浮肿,两目斜视,两目上。耳内流脓,耳轮干 (2)观察小便 :小便清长,短少赤涩。艰涩疼痛; 推知病情。如病人喜动者多属阳;喜静者多属阴; 不红或突然蜇伏不见是正虚邪气内陷,是属逆象, 欲见亲人,目光转亮,言语不休,语音清亮, 枯焦黑;鼻翼煽动;鼻柱溃烂塌陷;口唇淡白; 尿如脂膏,尿中有沙石。 病人卧时喜面向里避光,伴精神差,多为阴寒、 应当提高警惕。皮肤白瘩是白色丘疹,晶莹透亮, 饮食突然大增等,意谓患者陷入阴阳即将离绝 口唇红赤;口唇暗紫;病人口开不闭;口眼歪斜; 3.黄色:主湿盛:湿热或寒湿 (3)观察呕吐物 :清稀味淡;呕吐物酸臭且夹杂 虚证;病人喜仰面露足,常揭去衣被,多属热证; 属湿郁热盛;皮肤干枯无弹性,是热盛伤津或肺阴 状态,多见于濒死前。 口噤不语。 未消化食物;咳吐鲜血或痰中带血,含有食物残渣。 内外寒湿,或中寒脾虚湿盛 病人躺卧缩成一团,喜加衣被,或喜热者,多属 亏损。 (4)观察齿、龈、咽喉:牙根疼痛,牙龈红肿, (4)观察痰涎 :痰色清淡,有泡沫,无泡而黏; 寒证。病人坐而仰首喘息为痰涎壅盛肺实证;病 观察皮肤形态还应观察有无疔、疖、疽、痈等。 4. 痰白滑;痰黄而稠;咳唾之物脓如米粥,或见脓血 :虚证、寒证、血虚 牙根松动而隐隐作痛,牙龈易出血。咽喉红肿疼 人坐而俯首,气短懒食,则属肺气虚或肾不纳气。 寒邪、失血或久病气虚血亏 痛或化脓,咽峡娇嫩鲜红;咽喉间若见白膜,刮 腥臭;多唾者;口苦涎黏。 病人坐而不得卧,属心阳不足,水气凌心之重证。 之不除,重刮则出血又生白膜的为白喉。 5.黑色:肾虚、寒、痛证、水饮或血 肾亏、寒凝、水泛、血瘀

中医护理课件PPT课件

中医护理课件PPT课件

(四)病室光线适度
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 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情志护理
Emotion thought nursing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正常,脏气调和
适度的喜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喜能调剂精神,乐而忘忧, 喜能流通营卫、和畅气血,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的情志 活动,能够调达脏气,助正抗邪,能够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避免过逸
1. 避免久卧 2. 避免久坐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病室的陈设要简单、实用、易清洁、易搬动。
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 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 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 利于养病。
(二)病室通风整洁
病室内定期消毒,保持地面、床、椅等用品的清洁。 便器应放在指定位置,定期消毒,厕所、便池、水
池要每日刷洗,以免污浊气味溢进病室。
(三)病室温度适宜
温度以18~20℃为宜。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 些;阴虚证、热证病人可略低些。
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 型进行调节。如湿盛病人,湿度宜低;燥证病人, 湿度可略高些。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 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低。
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暴伤;夏天炎热, 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应在屋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下纳凉或 睡觉,以防“贼风”所袭。夏天多困意,但不可令久眠,久 眠则神昏。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 调畅情志,利于康复。
二、劳逸适度
避免过劳
1. 避免久视 2. 避免久立 3. 避免久行 4. 避免神劳

中医病情观察 (1)剖析

中医病情观察 (1)剖析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3、指力轻重 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名曰“举” 中等指力按至肌肉为中取,名曰“寻” 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名曰“按” 寸口有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 故合称三部九候。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4、脉诊时间 脉诊应该在安静时进行,最好在清晨。 每次脉诊时间,应不少于50次或1min, 必要时可适当延长3~5min。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第二节 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望神 神气的盛衰大体上可通过观察患者的精 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 动作是否协调等方面反映出来。 《灵枢 本神》谓 “两精相搏谓之神” 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疲。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望神 · 得神
概念:即有神,是精充气足 神旺的表现。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而知之,谓之“巧”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中医病情观察 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4种基本诊察的方 法,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及内在联系 与转归的过程。 中医对病情的观察主要是运用四诊来进行的。 四诊是望、闻、问、切4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 法。
厚薄、 润燥、腐腻、剥落、、
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诊察
第一节 望舌体
正常舌象特征
舌质 舌神—荣润、灵活。 舌色—淡红。 舌形—大小适中,柔软。 舌态—活动自如。 舌苔 苔质—薄,均匀; 润,干湿适中。 苔色—白。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
望舌体· 舌色· 淡白舌
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更为浅淡,称为淡白舌。 【主病】 主虚证、寒证。多因气血亏虚或阳气衰弱,血不上荣所致。 【分型】


少 神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新患者连测3天,每天测量4次,正常者每天一次。

体温超过37.5度每天测量4次,超过39度,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改为每天1次。

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护理措施1、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辩证施食,合理调配,五位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需严密观察和记录。

5、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治疗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6、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7、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8、健康指点: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多活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一节心悸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克不及自主的一种自觉病症,包括惊慌、怔忡。

惊慌多因惊恐、愤怒而诱发,病情较轻,惊慌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是并未吃惊,而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病情较重。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加强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3、坚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4、心悸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少食多餐,心悸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

6、静脉输液时,应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服药之前应测脉搏、心率,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发现心律失常则暂停用药,通知医生后遵医嘱执行。

7、若用汤药时,药物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服用中成药和西药时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

8、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9、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预防感冒,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除烟酒及浓茶咖啡。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意义:病情观察对中医内科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护士可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而且,观察病情还有助于与医生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二、病情观察内容:1.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测量和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

2.病情表现:观察患者的主诉、症状和体征,包括患者的味觉、食欲、排尿、排便等方面的改变。

尤其注意病情的恶化或者突然变化,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3.患者行为和精神状态的观察:观察患者的行为活动、精神状况、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要关注其情绪的波动,是否出现自残倾向等。

4.皮肤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等情况,了解患者的体液情况和水肿程度。

5.疼痛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位置、性质以及对疼痛的感受等。

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或面部表情法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6.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观察:观察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与技巧:1.定期观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制定观察的时间表,定期观察患者的状况。

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与之前的结果比较,发现问题时,及时向医生报告。

2.聆听患者的诉求: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鼓励患者自主表达症状和感受,注意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3.观察整体:观察患者所呈现的整体状况,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行走步态等。

通过观察整体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一般状况。

4.观察细节:观察患者的细节,如皮肤颜色是否正常、呼吸是否平稳等。

通过观察细节可以发现患者的特殊状况。

5.联合多学科观察:在观察患者病情时,可以联合多学科进行观察。

中医内科护士可以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进行合作,共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结语: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中医一般护理(一)

中医一般护理(一)

中医一般护理(一)内容概要: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定义:通过对患者疾病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对病情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中医护理学病情观察的特色: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结合西医视、触、叩、听准确了解病情变化。

1.病情观察的目的:(1)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3)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2.病情观察的原则(1).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2.)掌握证候传变规律,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观察经络的反映。

3.病情观察的要求(1)要具备高尚的护理道德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2)观察内容全面重点明确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要求,有重点、有目的地对疾病的症候进行观察。

(3)细致而准确地观察病情能用计量表示的要用具体数量;不能量化的症状和体征,描述客观、真实。

(4)排除干扰获取正确结果A.患者性格秉性不同,可能影响观察结果B.患者对病情的忍耐程度不同,形成表现上的差异C.由于患者的特殊思想情况造成病情叙述中的差异D.其他情况(5)全面综合分析判断(6)认真记录观察结果,必要时进行床头交接班,发现异常或危重情况时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4.病情观察的内容(1)一般状况神志、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二便、活动等。

(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病情观察的重点(3)舌象和脉象舌象:a.判断正气盛衰.b.辨别病位深浅c.区别病邪性质d.推断病情进展脉象:a.了解病位深浅b.推断疾病的性质c.推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5.病情观察的方法A.听取患者主诉,详细了解病情发展B.深入病室观察,获取准确资料C.运用四诊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D.运用辩证方法分析病情E.观察治疗和护理效果,及时修改护理计划生活起居护理《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1. 引言中医内科护理是指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观察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重要性病情观察是中医内科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舌苔、脉象等,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康复速度。

同时,病情观察还可以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病情恶化的风险。

3. 病情观察的内容病情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症状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

护士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身体的不适感、疼痛情况、体温变化等,记录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3.2 舌苔观察舌苔是中医诊断常用的观察指标之一。

护士应该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厚度、湿润程度等变化,记录并向医生汇报,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3.3 脉象观察脉象是中医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护士应该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包括脉搏的频率、强度、规律性等变化,记录并向医生通报,以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

3.4 病情记录与汇报护士应该及时记录各项病情观察结果,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病情汇报。

病情记录要准确、详细,包括观察时间、患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舌苔和脉象的变化等,并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病情观察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4.1 仔细观察护士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和脉象的变化,避免遗漏重要信息,确保病情观察的准确性。

4.2 及时反馈护士发现患者症状变化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医生反馈,避免延误病情。

4.3 按要求记录护士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和标准记录病情观察结果,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总结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是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和脉象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

只有通过全面而准确的病情观察,才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确保患者的康复。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护理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护理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

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情观察目的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

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

如神昏病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

(4)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

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

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

反之为病情好转。

(5)一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

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

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

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

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

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常舌象及病理舌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2. 掌握寒热、汗、疼痛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3. 熟悉全身望诊、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 4.熟悉正常脉象和常见病理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5.了解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问耳目、问头身胸腹不适、问妇女、问小儿的基本内 容及临床意义。 6. 了解闻诊、按诊的基本内容与临床意义。
第一节 望 诊
二、局部望诊
望痰涎——热痰、湿痰、燥痰、咯血、肺痈 望呕吐物——寒呕、热呕、伤食、湿热、血瘀 望大便——清稀、黄褐、陶土、干结、便血 望小便——清长、短黄、带血、血淋、尿浊、石淋
第一节
四、舌诊 脏腑分属 望舌方法 望舌意义 望舌质 望舌苔
望诊
四、舌诊
第一节 望 诊
舌色
望舌质
舌形
舌态
预习案例
李某,男,25岁。 患者身体素盛。三天前因气温骤高,汗出当风,次日即见咳嗽,发热微恶风寒, 今日上症加剧而来门诊。症见咳嗽,咯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 喉红肿疼痛,口微渴,少汗,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思考: 1.上述临床表现分别是通过哪一诊法收集到的资料? 答:咯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等通过望诊而收集;咳嗽通过 闻诊而收集;微恶风寒、口微渴、鼻塞流涕等是通过问诊而收集;少汗、发热、 脉浮数等通过切诊而收集。 2.请运用四诊及其它有关知识,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 答:该患者三天前因汗出当风、腠理开泄而外感风热之邪。风热犯肺,卫气奋 起抗邪,肺卫失调,故见上述临床表现。其病因为风热外邪,病性为热,病位 在肺卫,此时邪盛而正未衰,邪正斗争剧烈,故呈现有余亢盛之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情观察的要求
(四)排除干扰、获取资料
病情观察时,常受各种因素干扰和影响,特别是患者 或家属对病情的诉说,受其主观因素影响很大,而倾听患 者主诉是病情观察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因此,需要对此加 以鉴别和分析。
1.性格和秉性:有些患者病情复杂,但由于性格内向,不 多言或表达能力差,不能全面反映病情。因此,护理人员 应针对不用患者的性格秉性或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以 取得正确的结果。
病情的进展有动态的变化,尤其是外感热病中更为显著。
如舌苔由薄白转黄,进而变灰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 转重,由寒化热;舌苔由润转燥,多为热盛伤津。反之,舌 苔由厚转薄,由燥转润,往往是病邪渐退,津液复生,病情 好转之象。 所以,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中,一定要仔细而认 真的观察和记录舌象的变化。
(2) 脉象:通过脉象的诊察,也可作为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和推断
病情观察的目的
3、及时发现危重症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 。 疾病过程中,正衰邪盛,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及危重症, 如果护理人员及早发现,抓住先兆症状,采取有效措施, 就能防止疾病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疾病可能发生 的并发症,熟悉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有目的地 进行观察,防患与未然。
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中医自古就有用人工呼吸法抢救自缢患者的
记载,其他尚有针灸法、放血法、刮痧法、挤拧法等。
病情观察的原则
(二)掌握证候传变规律
1.了解脏腑虚实变化
人体各脏腑均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且相互联系,只有了解脏腑的虚实 变化,才能掌握证候变化规律,为病情观察提供依据。
2.观察经络反映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各脏腑在生理活动中保持协调统一,主要是靠经 络的沟通、联络作用实现的。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和脏腑之间病变 相互影响的途径,也是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通过 经络的传导,内脏病变可以反映于外表。
病情观察的要求
(四)排除干扰、获取资料
2.疼痛耐受度:每位患者对病情的忍受程度不同,表现各异。在观察 中要注意到这种差异,结合患者的客观表现和体征来观察,才能做出 正确的判断。
3.情绪变化:某些患者的情绪变化也可造成病情叙述中的差异。如发 现患者诉述中有矛盾或可疑之处,除与其他有关指标对照判断外,还 可通过家属或同病室患者了解其情况,加以验证。
进行抢救,使其转危为安。
2.观察方法科学有效

病情观察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病情的判断以及护理措施落实的有效性
和科学性。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四诊法及其他方法,主动利用一切机会去观
察病情,及时、准确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3.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

在进行病情观察时,发现患者危重情况,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要求护
病情观察基本方法其一般资料、既往史、家族史、 过敏史以及本次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程度、性质及 伴随症状、诱因、诊治经过等。如患者不能叙述,可通过 其家属或亲近者了解,亦可通过同病室患者了解其入院后 的情况。
(二)深入病室观察,准确获取资料
(1) 舌象:舌象是病情观察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
热病的辩证施护中尤为重要。它能迅速客观地反映正气盛 衰、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病情的进展,是判断病情 转归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① 判断正气盛衰:观察舌质可知正气盛衰,观察舌苔 可知邪之出入。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 虚衰;舌苔薄白而润,是胃气旺盛,舌光无苔为胃气衰败 或胃阴枯竭。
病情观察内容
2、 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
病证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常会出现一个或一组主要 的、令病人最痛苦的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好转与恶化,常 反映病情的好转与恶化。主要症状的转移,又常提示病证 在质上的变化。所以,围绕主症的观察,应成为病情观察 的重点。例如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喘促气短,张 口抬肩,咯痰,喉中常有哮鸣声,观察的重点应该是气短 声低,咯痰色、质、量,舌质舌苔变化等。
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
① 了解病位的深浅:如浮脉主表,沉脉主里。
② 推断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洪脉多为邪实,脉 细数多主正虚;芤脉见于失血,脉微欲绝为阳气衰微等。
③ 推断疾病的进展和转归: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 ,久病虚损,亡血失精而反见洪脉,则多属于阴竭阳脱之危象。外感热病,热 退脉见缓和,是病向愈之候,若脉急而数,烦躁者,则病进。出汗时,若汗出 脉静身凉,为病情好转,若见脉象急疾,病人又烦躁不安,汗出热不退,为正 不胜邪之危候。 但在脉象观察中,要注意病、脉、证合参。在一般情况下, 病、脉、证是相符的,但也可出现不相符的特殊情况。因此,在临床运用时需 通过四诊合参后再决定是"舍证从脉"还是"舍脉从证。"
病情观察内容
3.舌象和脉象
观察舌象与脉象,是中医病情观察的特色之一。通过 观察舌的神、色、形、态,苔的色与质,可以了解机体正 气盛衰、病邪深浅与性质、病情进退,有助于判断疾病转 归与预后,为辩证施护提供依据。通过观察脉象的浮、沉 、数、迟、洪、细等特点,亦可判断病情发展,但在病情 观察时,必须注意病、脉、证、合参。一般情况下,病、 脉、证是相符的,但亦有不相符的特殊情况,临床运用时 ,需四诊合参后再决定是:“舍证从脉”,还是“合脉从证” 。
望面色
常色:正常人的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青色:寒证、痛证、瘀血或惊风。 赤色:热证。 黄色:脾虚证、湿证。 白色:虚证、寒证、失血或夺气。 黑色:肾虚、寒证、水饮或瘀血。
病情观察的要求
(三)准确细致,客观真实
对观察结果要及时进行细致、准确的记录。能用计量 表示的要记录具体数值,如体温、尿量等;对不能量化的 症状和体征,描述要客观、真实。如消渴患者,护理人员 不能只记录消渴病名,而应准确记录患病部位属于哪类, 如“上消”“中消”“下消”。对不能量化的症状和体征,护理人 员不但要描述其表现,还要准备地记录其伴发的症状及体 征。如疼痛可以用隐痛喜热敷、阵痛拒按、灼痛辗转难寐 、绞痛伴面色苍白大汗等来记录。
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依靠经络的沟通和
联络,局部的病变是可以影响全身,而脏腑的虚实变化,也可以从五
官及体表症状反映出来。

1、望诊
望诊:是指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病情,如色、神、 形、态、头颈、五官、躯体、四肢、皮肤、络脉,以及排泄物、 舌象等,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推断体内的变化,作为辨证施 护的依据。
病情观察的原则
(一)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1.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护理人员在 病情观察时,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和审证求
因为原则,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收集患者病情资料,及时、准确、
细致地进行病情观察,掌握疾病变化规律,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尤其对危
重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
病情观察的要求
(六)认真仔细,完成记录
对观察结果要及时进行细致、准确的记录,必要时进 行床头交接班。发现异常或危重情况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积极配合抢救,事后要及时完成记录。
病情观察内容
1、 一般状况
包括神色、精神、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睡眠、 饮食等。这些内容虽比较简单易取的项目,但却十分重要 。例如神色的改变,常是反映机体正气的盛衰,对疾病的 治疗和预后上有较大的意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被 称为生命体征,也说明在病情观察中的重要性。
中医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
是指医务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及医疗仪器 设备来获得患者资料并结合疾病历史和现状作出综合判断的 过程。

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护理人员的
基本功。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全面、细致、
及时、准确地进行病情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可为疾病的诊
断、治疗和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依据。为了更好地
开展病情观察,护士应熟悉观察的内容,各类患者病情观察
的重点,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做到及
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恶化,提高医护质量。
病情观察的目的
1、为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 依据,这是正确开展护理程序的第一步。
2、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病势的发展趋向,主要观 察患者的目前症状、脉象、舌质、舌苔、精神、食欲等。 如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病情的变化幅度大,常为恶 化的表现;舌苔脉象由异常趋向正常,表明病情好转;患 者的精神状态与食欲好转,表明病情好转。因此,对患者 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动态的观察,能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4.其他情况:病情观察还要注意到由于其他原因可能造成的假象,如 测量血压时血压计的计量偏差,患者进食后用口表测量体温时引起的 误差,服用某些药物后造成舌苔颜色的变化等,都要经过去伪存真, 详细分析,反复验证,以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
病情观察的要求
(五)归纳总结,准确判断
对病情观察所得到的结果,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才能 得到正确的判断,切忌根据一时或局部的观察,武断地下 结论,特别是观察结果中有矛盾时,更需要将各方面的观 察结果全面分析、去伪存真、综合判断。例如腹痛患者腹 痛减轻或消失,患者有辗转呻吟变为静默不动,一般来讲 可能表示病情好转,但如果患者神情淡漠、四肢厥冷、面 色发青、出冷汗、脉象微弱甚至摸不到脉,则可能是已发 生休克,病情危重。
② 辨别病位深浅:如舌苔薄白多为疾病初期,病邪较 浅,病位在表:苔厚则病邪入里,病位较深;舌质红绛为 热入营血,病情危重。

③ 区别病邪性质:如黄苔多主热邪;白滑苔多主寒邪; 腐腻苔多是食积痰浊,黄腻苔则是湿热。舌偏歪多为风邪 ,舌有瘀斑或瘀点则为瘀血等。
④ 可推断病情的进展:舌苔与舌质,往往随正邪的消长和
望神
望神的重点在于观察目光、神情、气色和体态。 得神:两目灵活而明亮有神,神志清楚,精神良好,面色荣润, 言语清晰,呼吸平稳,动作灵活,反应灵敏。 失神:目光无神,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晦暗,语言不清, 反应迟钝,动作失灵,甚至语无伦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或卒然昏倒,目闭口开,手撒尿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