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合集下载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

3. 呼


应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 的声音以及有无呼吸困难、呼吸道梗阻等。 呼吸严重抑制时,可出现点头样呼吸或潮 式呼吸。 成人呼吸频率超过40次/min或少于8次 /min,都是病情严重的征象。


4. 血


应注意血压变化的原因、不同部位血压差异、 脉压等。
对高血压和休克患者的血压观察有特殊意义。 若舒张压持续高于95mmHg 以上,或收缩压持 续低于90mmHg以下或血压时高时低,均为异 常的表现。
病情观察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利用感觉器官观察病人的方法包
括视诊、听诊、触诊、叩诊、嗅诊护士用自己的 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双手触摸来观察患者 的意识、行为、生理、病理变化等,这是观察病 情最基本的方法。

间接观察法 :医生、家属交流、交接班阅读病
历、检验报告借助仪器,如心电监护仪、血糖检 测仪等。
破伤风病人的苦笑面容
急性病容
二尖瓣面容
粘液性水肿
面具面容(帕金森氏病)
肾上腺肿瘤

急性病容:表现为面色潮红,兴奋不安, 鼻翼扇动,呼吸急促,口唇疮疹,表情痛 苦,见于急性热病,如大叶性肺炎、疟疾 等病人。

慢性病容: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 悴,目光暗淡,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 性肿瘤晚期、慢性肝病、结核病等病人。
意识反应:包括清醒、嗜睡、 昏迷:RLS 4 8 意识模糊(RLS 1 3)
清醒(RLS 1级)

神志清楚

定向准确(对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
患者) 没有反应的延迟

嗜睡(RLS 2级)

患者处于倦睡状态 轻度刺激后表现有反应的延迟

中医护理基础-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基础-病情观察

19:6
(一)望诊
望小儿指纹: 1.望神 通过观察3岁小儿食指内 2.望色 侧络脉的形色(粗细和五种 3.望形体、望姿态 颜色)、浮沉、长短(有风、 4.望头颈五官 气、命三关),来判断疾病 性质、轻重及预后 。 5.望皮肤 白色 6.望小儿指纹 7.观察排泄物 8.望舌
(1)望形体:形体强壮者其五脏功能旺盛。病 ( 1)得神:目光炯炯有神,神志清楚,语言 (1)观察头面颈项:病人头形过大(脑积水) 通过观察通过观察排泄物 如大便、小便、呕吐物、 人虚胖,面色苍白,多为阳气不足;形瘦肌削、 清晰,反应灵敏,身体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充 或过小;颜面或四肢浮肿;颈部痰核或瘰疬;病 痰涎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以了解各有关脏腑 面色苍黄,多为阴血不足; 畸形如鸡胸龟背, 沛,预后良好。 人头项强直;头项软弱,不能昂首等。 的病变和邪气的性质。 头长颈细,多见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失养。 望皮肤: 主要是观察皮肤色泽和皮疹等。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或惊风 ( 2 )失神:目光呆滞,语无伦次,反应迟钝, (2)观察头发:头发状态反映精血的盛衰。正 (1)观察大便 :大便色黄如糜且恶臭;大便泻下 病人动作异常,如见病人眼、面、手足趾 出现 皮肤色黄伴目黄、尿黄的属黄疸,色鲜明为阳黄, 寒邪凝滞,经脉瘀阻 动作迟缓,或撮空理线(出现幻觉),四肢冰 常人发黑浓密而润泽;发黄稀疏,干枯不荣;头 如水或夹有未消化食物;腹泻肠鸣、身重倦怠;大 震颤、抽搐,是热盛动风,或阴虚、血虚动风。 色暗晦为阴黄。皮肤发斑,斑色红为温热之邪入营 发大量可见脱落或花白干枯。 冷,大肉瘦削等,是病人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 便有血,色鲜红且先血后便的是近血(来自肠道、 若见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 血,红润为顺,暗红或紫赤则为逆;皮肤斑疹,如 提示预后不良。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称为“少 (3)观察五官:包括观察目、耳、鼻、口唇。 肛门),色黑褐且先便后血的是远血(来自胃幽门 2.赤色:主热证(实、虚) 于痉证(破伤风)。 粟米高出皮肤者为疹,不出皮肤者为斑。麻疹色红 神”。 病人双目白晴发黄为黄疸,白晴红赤为热证;目 以上部位),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的是痢疾。 (2)望姿态 :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状态可 邪热亢盛,脉络贲张或阴虚阳亢,虚火上炎 润,依次出疹为顺,赤紫暗滞则为热毒内盛,淡而 ( 3 )假神: 危重久病之人,突然精神好转, 巢浮肿,两目斜视,两目上。耳内流脓,耳轮干 (2)观察小便 :小便清长,短少赤涩。艰涩疼痛; 推知病情。如病人喜动者多属阳;喜静者多属阴; 不红或突然蜇伏不见是正虚邪气内陷,是属逆象, 欲见亲人,目光转亮,言语不休,语音清亮, 枯焦黑;鼻翼煽动;鼻柱溃烂塌陷;口唇淡白; 尿如脂膏,尿中有沙石。 病人卧时喜面向里避光,伴精神差,多为阴寒、 应当提高警惕。皮肤白瘩是白色丘疹,晶莹透亮, 饮食突然大增等,意谓患者陷入阴阳即将离绝 口唇红赤;口唇暗紫;病人口开不闭;口眼歪斜; 3.黄色:主湿盛:湿热或寒湿 (3)观察呕吐物 :清稀味淡;呕吐物酸臭且夹杂 虚证;病人喜仰面露足,常揭去衣被,多属热证; 属湿郁热盛;皮肤干枯无弹性,是热盛伤津或肺阴 状态,多见于濒死前。 口噤不语。 未消化食物;咳吐鲜血或痰中带血,含有食物残渣。 内外寒湿,或中寒脾虚湿盛 病人躺卧缩成一团,喜加衣被,或喜热者,多属 亏损。 (4)观察齿、龈、咽喉:牙根疼痛,牙龈红肿, (4)观察痰涎 :痰色清淡,有泡沫,无泡而黏; 寒证。病人坐而仰首喘息为痰涎壅盛肺实证;病 观察皮肤形态还应观察有无疔、疖、疽、痈等。 4. 痰白滑;痰黄而稠;咳唾之物脓如米粥,或见脓血 :虚证、寒证、血虚 牙根松动而隐隐作痛,牙龈易出血。咽喉红肿疼 人坐而俯首,气短懒食,则属肺气虚或肾不纳气。 寒邪、失血或久病气虚血亏 痛或化脓,咽峡娇嫩鲜红;咽喉间若见白膜,刮 腥臭;多唾者;口苦涎黏。 病人坐而不得卧,属心阳不足,水气凌心之重证。 之不除,重刮则出血又生白膜的为白喉。 5.黑色:肾虚、寒、痛证、水饮或血 肾亏、寒凝、水泛、血瘀

中医护理课件PPT课件

中医护理课件PPT课件

(四)病室光线适度
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 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情志护理
Emotion thought nursing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正常,脏气调和
适度的喜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喜能调剂精神,乐而忘忧, 喜能流通营卫、和畅气血,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的情志 活动,能够调达脏气,助正抗邪,能够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避免过逸
1. 避免久卧 2. 避免久坐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病室的陈设要简单、实用、易清洁、易搬动。
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 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 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 利于养病。
(二)病室通风整洁
病室内定期消毒,保持地面、床、椅等用品的清洁。 便器应放在指定位置,定期消毒,厕所、便池、水
池要每日刷洗,以免污浊气味溢进病室。
(三)病室温度适宜
温度以18~20℃为宜。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 些;阴虚证、热证病人可略低些。
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 型进行调节。如湿盛病人,湿度宜低;燥证病人, 湿度可略高些。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 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低。
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暴伤;夏天炎热, 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应在屋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下纳凉或 睡觉,以防“贼风”所袭。夏天多困意,但不可令久眠,久 眠则神昏。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 调畅情志,利于康复。
二、劳逸适度
避免过劳
1. 避免久视 2. 避免久立 3. 避免久行 4. 避免神劳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病情观察

结果记录客观真实
对观察结果要及时进行细致、 准确的记录
观察方法科学有效
掌握各种病情的观察方法、及 时、准确地了解病情的变化
病情观察的 方法
病情观察 内容
在此输入您的标题文字
四诊
望、闻、问、切是中医收集病情 资料的基本方法
辩证
运用各种辩证的方法进行分析, 进一步判断与确定疾病的性质、 部位
01
舌象
. 判断疾病 转归和预 后的重要 依据
02
03
脉象
反映全身脏 腑功能、气 血、阴阳的 生理信息.
排泄物
观察大小便、 呕吐物、痰液、 汗液 、经带等 排泄物的性状、 量、色、次数
小结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参考资料 《中医护理学》第4版 孙秋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谢 谢!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第五节 病情观察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3/ 掌握病情观察的要求、舌象
的观察
02/ 熟悉病情观察的目的、方法 和内容
病情观察的 目的和要求
病情观察 方法和内容

为制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

及早发现危重证候和的
观察内容重点明确
护士应熟悉病人病情和当前治 疗护理的要求,有重点、有目 的的对疾病的症候进行观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中 医 护 理 病 情 观 察
刘 志 梅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思考题:
1、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主要内容。
2、五色主病。
3、得神与失神、自汗与盗汗 、癃闭与遗尿 。
中医特色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的内容,包括病情观察、情志 护理、生活起居、饮食调护、愈后调护等。 这些护理措施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 康复。
2、要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任何病人都要做到 关心、体贴、爱护、缜密地观察病情变化, 要多深入病房,多与病人接触,对一切细 微的变化都应注意观察,做到多看、多问、 多观察,不要放过任何可能发生危险的症 状变化,以获得抢救的最佳时机。如血证 病人,若病人自诉自觉咽部有血腥味,则 为咳血或呕血的先兆,应立即采取止血措 施,防止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望舌态是观察舌体的动态,包括强硬、痿软、 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等。
观察舌苔,包括望苔色与苔质两方面。望苔 色,若见白苔,是为表证、寒证;白苔而舌淡, 多为里寒证。舌上满面白苔,如白粉堆积,为外 感秽浊不正之气,热毒内盛所致,常见于瘟疫或 内痈;若见黄苔,是为热证,里证。苔黄甚即邪 热甚。若见黑苔,是为热极或寒湿证。苔黑而燥 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苔黑而润滑, 则多属阳虚寒盛。望苔质,若见薄苔,为病邪在 表,病情较轻;若见舌苔厚者,多为病邪入里, 病情较重内有饮食痰湿积滞。
图片
• 图片
观察颈项,若见病人颈部有肿物,常 见瘿瘤或瘰疬。如果发现病人头项强直, 则为痉证实邪;若见头项软弱,头重倾垂, 则为正气虚弱。 观察头发,可以了解肾气的盛衰,发 黑浓密而润泽,是属肾气盛而精气充足; 若见发黄稀疏干枯不荣,是属精血不足, 肾气亏虚。若大病之后或虚损日久,可见 到病人头发全部脱光。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按诊,是触按局部的异常变化,更能够推断 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为病情 观察提供可靠的资料。按诊包括按肌肤、按手足、 按胸腹,以测知冷热、软硬、压痛、痞块等异常 变化。
如皮肤润泽,为津液未伤:用手按压肿胀处, 按之凹陷,不能即起的,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 即起的为气肿。

开展辨证分析, 实施护理计划

病情观察的要求
必须具备“大医精 诚”的高尚医德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任何病人都要做到关心、体贴、爱护 、缜密地观察病情变化,要多深入病房,多与病人接触,对一切 细微的变化都应注意观察,做到多看、多问、多观察,不要放过 任何可能发生危险的症状变化,以获得抢救的最佳时机。如血证 病人,若病人自诉自觉咽部有血腥味,则为咳血或呕血的先兆, 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例如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喘促气短,张口拍肩,略痰 ,喉中常有哮鸣声,观察的重点应该是气短声低,咯痰色、质、量, 舌质舌苔变化等

病情观察的内容
舌象和脉象
观察舌象与脉象,是中医病情观察的特色之一。通过观察舌 的神、色、形、态,苔的色与质,可以了解机体正气盛衰、病邪深 浅与性质、病情进退,有助于判断疾病转归与预后,为辩证施护提 供依据。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十问歌》内容言简意赅,可作问诊的参考。但在实际问诊中,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灵活而重点地询问,不能千篇一律地机械套问。

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切诊
脉诊
按诊
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按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按诊,就是以手触 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完整版)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完整版)
养形:饮食、活动、休息、环境 养神:情志调摄
二、劳逸适度
(一)避免过劳 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神劳(久思)
(二)避免过逸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寒证、阳虚证: 热证、阴虚证:
(二)通风整洁 (三)温湿适宜 (四)光线适度
健康真好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 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 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 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第三节 情志护理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正常,脏器调和
脏腑 气血 阴阳 调和
情志 正常
调畅脏气 助正抗邪 促进健康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二)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1.直接伤及内脏 易伤及心、肝、脾三脏 2.影响脏腑气机 3.影响病情变化
疗法
激怒
• 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
疗法
• 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思虑
疗法
张子和.《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药食法 暗示法
说理 开导
以情 胜情
顺情 从欲
发泄 解郁
移情 解惑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一)清静养神:淡泊宁静、意守 (二)情志舒畅:乐观、开朗 (三)修身养性 (四)平和七情
四、情志护理的原则
(一)诚挚体贴,全面照顾(护理提供)
(二)因人施护,有的放矢(护理提供)
(三)乐观豁达,怡情养性(护患双方)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新患者连测3天,每天测量4次,正常者每天一次。

体温超过37.5度每天测量4次,超过39度,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改为每天1次。

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护理措施1、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辩证施食,合理调配,五位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需严密观察和记录。

5、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治疗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6、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7、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8、健康指点: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多活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一节心悸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克不及自主的一种自觉病症,包括惊慌、怔忡。

惊慌多因惊恐、愤怒而诱发,病情较轻,惊慌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是并未吃惊,而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病情较重。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加强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3、坚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4、心悸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少食多餐,心悸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

6、静脉输液时,应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服药之前应测脉搏、心率,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发现心律失常则暂停用药,通知医生后遵医嘱执行。

7、若用汤药时,药物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服用中成药和西药时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

8、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9、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预防感冒,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除烟酒及浓茶咖啡。

第一节 病情观察

第一节 病情观察

4、观察头颈五官
察鼻:主要观察鼻内分泌物 及鼻外形。鼻塞流清涕为 外感风寒;流黄涕为外感 风热;长期流黄浊涕,气 味腥臭,则为鼻渊;鼻衄 多为肺热;鼻孔干燥为肺 热伤律或外感燥邪;鼻翼 煽动,伴呼吸急促,为肺 气闭郁,多见于重症肺炎。 [
• 察口包括观察唇、齿、齿龈、咽喉、腮、
腭等部位。 小儿唇色红润为正常;唇色淡白属气 血虚;唇色青紫主寒证或血瘀;唇色深红 而干为热盛伤津;口唇干裂为燥热伤津; 环唇色青,须防惊风;口唇糜烂为脾胃热 盛;口角流诞为脾虚或胃中蕴热。
筋脉淤阻的气色。
• 赤:主热症、实症或虚热症。久病、重
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妆为虚阳上越的戴 阳症(阴阳离决),属危急症候。
• 黄:主虚证、湿证,是脾虚湿蕴的气色。湿
热重为阳黄(黄色鲜明);寒湿重为阴黄 (色黄晦暗)。
• 白:主虚症、寒症、脱血或夺气。
• 黑:肾虚、寒证、痛证、水饮或淤血。肾
精久耗的病人可见面黑而干焦;肾虚水泛 的水饮症证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病人,可 见目眶色
• (-)望痰涎 • 痰涎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其形成
主要与脾肺两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故古人说: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但是与他 脏也有关系。 • 临床上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两类,这里所 指的是咳唾而出的有形之痰涎。

• 痰黄沾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因热邪煎
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 属寒痰。因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湿聚,而 为痰。 • 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因脾虚 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而滑利易出, • 痰少而粘,难于咳出者,属燥痰。因燥邪伤 肺。 • 痰中带血,或咳吐鲜血者,为热伤肺络。 • 口常流稀涎者,多为脾胃阳虚证。口常流粘 涎者,多属脾蕴湿热。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意义:病情观察对中医内科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护士可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而且,观察病情还有助于与医生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二、病情观察内容:1.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测量和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

2.病情表现:观察患者的主诉、症状和体征,包括患者的味觉、食欲、排尿、排便等方面的改变。

尤其注意病情的恶化或者突然变化,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3.患者行为和精神状态的观察:观察患者的行为活动、精神状况、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要关注其情绪的波动,是否出现自残倾向等。

4.皮肤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等情况,了解患者的体液情况和水肿程度。

5.疼痛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位置、性质以及对疼痛的感受等。

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或面部表情法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6.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观察:观察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与技巧:1.定期观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制定观察的时间表,定期观察患者的状况。

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与之前的结果比较,发现问题时,及时向医生报告。

2.聆听患者的诉求: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鼓励患者自主表达症状和感受,注意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3.观察整体:观察患者所呈现的整体状况,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行走步态等。

通过观察整体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一般状况。

4.观察细节:观察患者的细节,如皮肤颜色是否正常、呼吸是否平稳等。

通过观察细节可以发现患者的特殊状况。

5.联合多学科观察:在观察患者病情时,可以联合多学科进行观察。

中医内科护士可以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进行合作,共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结语: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基础知识 11/5第七章第一节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一)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三)及时发现危重证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四)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二、病情观察的要求(一)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二)必须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三)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二)开展辨证分析,实施护理计划四、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状况(二)主要症状与体征(三)舌象与脉象(四)各种排泄物(五)药物效果与反应(六)情志变化病人烫伤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烫伤高风险患者,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并落实预防措施。

2. 需保暖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外加布套;加强巡视,班班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情况。

3. 使用烤灯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烫伤。

4.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妥善放置暖瓶及开水、热汤等热源物质,防止发生烫伤。

5. 加强开水房的管理,防止儿科病人误烫伤。

【程序】————【应急预案】1.发生烫伤后,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根据情况处理,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

2.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愈合。

3.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和医务部。

【程序】————中医基础知识 11/12第七章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概念: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

一、目的:1、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2、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3、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二、内容: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指顺从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四季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来调养病人的形神,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认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

中医一般护理(一)

中医一般护理(一)

中医一般护理(一)内容概要: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定义:通过对患者疾病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对病情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中医护理学病情观察的特色: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结合西医视、触、叩、听准确了解病情变化。

1.病情观察的目的:(1)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3)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2.病情观察的原则(1).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2.)掌握证候传变规律,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观察经络的反映。

3.病情观察的要求(1)要具备高尚的护理道德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2)观察内容全面重点明确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要求,有重点、有目的地对疾病的症候进行观察。

(3)细致而准确地观察病情能用计量表示的要用具体数量;不能量化的症状和体征,描述客观、真实。

(4)排除干扰获取正确结果A.患者性格秉性不同,可能影响观察结果B.患者对病情的忍耐程度不同,形成表现上的差异C.由于患者的特殊思想情况造成病情叙述中的差异D.其他情况(5)全面综合分析判断(6)认真记录观察结果,必要时进行床头交接班,发现异常或危重情况时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4.病情观察的内容(1)一般状况神志、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二便、活动等。

(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病情观察的重点(3)舌象和脉象舌象:a.判断正气盛衰.b.辨别病位深浅c.区别病邪性质d.推断病情进展脉象:a.了解病位深浅b.推断疾病的性质c.推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5.病情观察的方法A.听取患者主诉,详细了解病情发展B.深入病室观察,获取准确资料C.运用四诊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D.运用辩证方法分析病情E.观察治疗和护理效果,及时修改护理计划生活起居护理《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护理_病情观察

护理_病情观察

记录内容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 ,如体温、心率、呼吸等 ,以及意识状态和神经反 射情况。
意识障碍类型观察
意识障碍类型
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类型 ,以及可能的原因和治疗 方法。
观察方法
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症 状表现、体征等信息,判 断意识障碍的类型。
记录内容
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表 现、体征等信息,以及可 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04
皮肤黏膜观察
皮肤颜色观察
苍白
皮肤颜色苍白可能是由 于血液循环不良、贫血 或休克等原因引起的。
潮红
皮肤潮红可能是由于体 温升高、炎症或过敏等
原因引起的。
青紫
皮肤青紫可能是由于血 液循环障碍、缺氧或局 部缺血等原因引起的。
黄染
皮肤黄染可能是由于黄 疸、胆汁淤积或肝功能
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皮肤温度观察
观察饮食量的异常变化,如突然增加或减少,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的变 化。
排泄量观察
观察病人的排泄量,包括大便和 小便的次数、量及颜色等,可以 反映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

观察排泄量的变化,可以帮助医 护人员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健 康状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和护
理计划。
观察排泄物的异常变化,如颜色 变化、气味变化等,可以帮助医
变化。
06
心理状态观察
情绪状态观察
观察患者的情绪是否 稳定,有无焦虑、抑 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
观察患者与他人的交 往情况,是否有社交 障碍。
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治 疗的态度,是否积极 配合治疗。
认知功能观察
观察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 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等方面是否 正常。
了解患者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 力是否受到影响。

中医病情观察

中医病情观察

2023-11-16•病情观察概述•病情观察技巧•不同症状的观察与处理目录•典型病例分析•病情观察的误区与改进建议病情观察概述01CATALOGUE定义与目的中医病情观察是指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中医病情观察的目的是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包括望诊(观察病人的神态、面色、舌苔等)、闻诊(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气味等)、问诊(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等)和切诊(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肤等了解病情)。

方法中医病情观察强调全面、细致、动态地观察病情,遵循“四诊合参”的原则,即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相互印证,得出准确的诊断。

原则观察的方法与原则通过观察病情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的加重,从而调整治疗方案,保障病人安全。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过对病人症状的观察,可以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从而合理安排治疗顺序,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判断疾病轻重缓急通过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可以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全面的了解,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痛苦。

提高治疗效果病情观察的重要性病情观察技巧02CATALOGUE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如眼神、面色等,以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

望神望色望舌观察患者面色变化,如面色苍白、萎黄等,以了解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

观察患者舌质、舌苔变化,如舌质淡红、舌苔厚腻等,以判断病邪性质和病情深浅。

030201注意患者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以了解脏腑功能和病邪性质。

嗅气味嗅患者口气、分泌物等气味,以判断病情和病邪性质。

询问患者是否感觉寒冷或发热,以及寒热的时间和程度,以了解病邪性质和病情轻重。

问寒热询问患者出汗情况,如自汗、盗汗等,以了解阴阳虚实和病邪性质。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护理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护理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

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情观察目的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

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

如神昏病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

(4)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

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

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

反之为病情好转。

(5)一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

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

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

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

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

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内容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内容

(2)脉象:通过脉象的诊察,也可作为判断疾病 的病位、病性和推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 ①了解病例位的深浅:如浮脉主表,沉脉主里。
②推断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 热证;洪脉多为邪实,脉细数多主正虚;芤脉见 于失血,脉微欲色为阳气衰微等。
③推断疾病的进展和转归: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 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虚损,亡血失精而反 见洪脉,则多属于阴竭阳脱之危象。外感热病,热 退脉见缓和,是病向愈之候,若脉急而数,烦躁者 ,则病进。战汗时,若汗出脉静身凉,为病情好转 ,若见脉象急疾,病人又烦躁不安,汗出热不退, 为正不胜邪之危候。但在脉象观察中,要注意病、 脉、证合参。在一般情况下,病、脉、证是相符的 ,但也可出现不相符的特殊情况。因此,在临床运 用时需通过四诊合参后再决定是“舍证从脉”还是 “舍脉从证。”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内容
(一)一般状况
包括神色、精神、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睡 眠、饮食等。这些内容虽比较简单易取的项目, 但却十分重要。例如神色的改变,常是反映机体 正气的盛衰,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上有较大的意 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被称为生命体征, 也说明在病情观察中的重要性。
病证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常会出现一个或一组 主要的、令病人最痛苦的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好 转与恶化,常反映病情的她转与恶化。主要症状 的转移,又常提示病证在质上的变化。所以,围 绕主症的观察,应成为病情观察的重点。例如腹 泻病人的主症为大便次数多而稀溏,观察重点应 是大便的次数、性状,以及围绕腹泻而出现的腹 痛、发热、里急后重等证。这些症状一般可随大 便次数减少而减轻。但如出现腹泻突然中止,而 主症转为高热、四肢厥冷、出冷汗、面色发灰等 证,则是病证转为湿阻热遏、阴阳离绝的危症
②辨别病位深浅:如舌苔薄白多为疾病初期,病邪较 浅,病位在表:苔厚则病邪入里,病位较深;舌质红 绛为热入营血,病情危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一)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1.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在临床护理 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 ,对待患者应一视同仁,时刻把患者的生命 安危放在首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一些细微的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 有效、优质的服务。如血证患者,若患者自 诉自觉咽喉部有血腥味,则为咯血或呕血的 先兆,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 而危及患者生命。
1.望诊--望舌色
淡白舌:虚证、寒证。 红舌:热证。 青紫舌:寒证、瘀血、热证。
1.望诊--望舌形
胖大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属脾肾阳虚,水 湿内停。 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多属气血阴液不足。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干燥皱缩,舌色较暗,多 属实证。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裂纹舌:舌面有明显裂沟,多因精血亏损,舌体失 养所致。 芒刺舌:舌面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 手,多因里热炽盛,邪热内结所致。
“传之于脾”,因肝藏血,脾主运化,肝血有赖于脾
的滋生,脾的运化又有赖于肝的疏泄,若肝气郁结 ,疏泄不畅,则脾失健运,可见腹胀、纳呆、恶心 、呕吐、腹泻等症状。 “气舍于肾”,因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与肾精互相滋 养,若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而至水不涵木, 在病情观察时可见头痛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 等症状。 “至肺而死”,因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气的升发 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若肝失疏泄影响肺气的 肃降功能,可见患者胸满喘促,甚则不能平卧等危 重症候。
1.望诊
望诊:是指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
病情,如色、神、形、态、头颈、五官、躯 体、四肢、皮肤、络脉,以及排泄物、舌象 等,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推断体内的变化 ,作为辨证施护的依据。
、 1.望诊--望神
望神的重点在于观察目光、神情、气色和体
态。 得神:两目灵活而明亮有神,神志清楚,精 神良好,面色荣润,言语清晰,呼吸平稳, 动作灵活,反应灵敏。 失神:目光无神,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 色晦暗,语言不清,反应迟钝,动作失灵, 甚至语无伦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 然昏倒,目闭口开,手撒尿遗等。
32
3.问诊--问汗
主要询问患者有无出汗、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 及伴随症状等 有汗发热恶风:多为表虚证。 无汗发热恶寒:多为表实证。 自汗:日间经常汗出,活动后更甚,常伴有神疲 乏力、畏寒等,多属气虚、阳虚。 盗汗:睡时汗出,醒时汗止,多属阴虚。

33
3.问诊--问疼痛


主要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喜恶及 伴随症状等。 头痛骤起,病势较剧,多属实证。时痛时止,绵绵而痛 者,多属虚证。 腹痛拒按,喜冷,多属实证。绕脐腹疼 痛者,多为虫积。 疼痛性质:疼痛伴有胀满的感觉,为胀痛,多因气滞引 起;疼痛如针刺之感,为刺痛,主淤血;疼痛伴有灼热 感而喜冷恶热,为灼痛,多因火邪窜络,阴虚热盛所致 ,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为窜痛,多因企及阻滞 或风邪阻络所致;疼痛剧烈如刀绞,为绞痛,多因有形 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疼痛较轻微,但绵绵不休,为隐痛 ,多属虚证,痛处有冷感,得温则痛减。为冷痛,多因 寒邪阻络或阳气不足所致。

1.望诊--望舌态
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为热陷心包、高
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舌体痿软,伸缩无力,为气血俱虚或阴液亏 损。 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为肝风内动。 舌体歪斜,偏向一侧,多为肝风挟痰,痰瘀 阻络。 吐弄舌,多为心脾有热; 舌体短缩,不能伸长,多属病情危重证侯。
1.望诊--望苔色
常色:正常人的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 青色:寒证、痛证、瘀血或惊风。 赤色:热证。 黄色:脾虚证、湿证。 白色:虚证、寒证、失血或夺气。 黑色:肾虚、寒证、水饮或瘀血。
1.望诊--望形态
观察形体和姿态 形体强壮,体形健美---人体五脏功能旺盛,抗病能 力强。 体型肥胖,肤白无华,伴精神不振---阳气不足 形瘦肌削,面色苍黄,胸廓狭窄,皮肤枯槁---阴血 不足,肾气亏损,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 喜动者---阳证;喜静者----阴证。 时蜷缩成团,面常向里,喜加衣被---阴证、寒证、 虚证 卧时仰面伸足,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阳证、热 证、实证。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4.结果记录客观真实
对观察结果要及时进行 细致、准确的记录,准确使用中医术语,要 善于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尽可 能使用量化指标记录数量,如体温、尿量等 ;对不能量化的症状和体征的描述要客观、 真实。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二)掌握证候传变规律 1.观察经络反映 通过经络的传导,内脏的病 变可以反映于外表。如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 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故胃肠积热的患者 可见齿龈肿痛;手少阴心经循行于上肢内侧 后缘,故胸痹心痛患者不仅表现为· 心前区疼 痛,而且常放射至上肢内侧尺侧缘。这些病 变都是经络所属胀腑的病症。在临床护理工 作中,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 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胀腑,进行病情观 察,以明确诊断和确定护理措施。
是通过观察排出物(如痰涎、呕吐物、小便
、大便)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以了解 各相关脏腑的病变和邪气的性质。 色白质清稀者,多属寒证、虚证。 色黄质稠浊者,多属热证、实证。
1.望诊--望小儿食指络脉
望小儿食指络脉是通过观察3岁以内的小儿食
指内侧络脉的形色、浮沉、深浅、色泽、形 状的变化,来判断疾病性质及转归预后。
1.望诊--望神
假神:若患者危重久病,失神多日,突见病
情似有转机,是临终前的预兆。目光无彩突 然目光转亮;久病、重病本已失神,突然精 神好转;久病面色无华,突然面赤如妆;久 病少气懒言,突然言语不休,或本不欲饮食 ,突然食欲大增,这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 ,古人比作“残灯复明”、“回光返照”。
1.望诊--望面色
白苔:表证、寒证。
黄苔:里证、热证。 灰苔即浅黑苔:里热证或里寒证。 黑苔:里证、热证、寒证。
1.望诊--望苔质
舌苔的厚薄主要反映病邪的深浅。
舌苔的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
。 舌苔的腻腐主要反映体内湿浊的情况。 舌苔的剥落主要反映胃气的存亡,邪正的盛 衰。
1.望诊--望排泄物

31
3.问诊--问寒热




询问患者有无怕冷、发热的感觉及寒热出现的时间、轻 重、持续的时间及伴随症状等,以辨明病邪性质和机体 阴阳盛衰等情况 恶寒发热:疾病初起,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多为外感表 证。恶寒重发热轻为风热表证 但寒不热:患者只觉怕冷,而不发热,多为里寒证;久 病畏寒,多为阳虚证。 但热不寒:患者只发热,不恶寒,兼口渴便秘,多为里 热证。高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9 ℃)为壮热,属里实 热证。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属少阳病或疟疾。
34
3.问诊--问饮食口味
病程中食量渐减,多为脾胃虚弱。 食量渐增,为胃气渐复。 消谷善饥,为胃火炽盛。 饥不欲食,胃中灼热、嘈杂者,多为胃阴不足。 口不渴,不欲饮者,见于寒证、湿证。 口渴多饮者,见于热证、燥证。

35
3.问诊
问二便
长期黎明前腹痛泄泻,下利清谷,为“五更泻” ,属脾肾阳虚。 腹痛泄泻,泻下酸腐,泻后痛减者,多为伤食泄 泻。 小便短赤而急迫,多为热证。 清长而量多,伴形寒肢冷,多属虚寒证。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病情观察的内容应重点明确
护理人员在进 行病情观察时,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运用整体观念和审证求因的原则,通过望、 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病情资 料,及时、准确、细致地进行病情观察,掌 握疾病变化规律,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病情 观察,发现患者异常或危重情况时,要及时 通知医生或有关人员,如肺痈患者应重点观 察咳嗽的性质及痰液的色、质、量等变化, 郁证患者应重点观察其情志变化。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2.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
只有了解脏腑的虚实 变化,才能掌握症候的变化规律,分清轻重 缓急,辨明标本虚实,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指导临床护理。以肝为例“肝受气于心,传之 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肝受气于心” 因肝藏血,心主血脉,心血充足,则肝有所 藏,血脉通畅,肝得所养;若心血不足,肝 血亏虚,不能制约肝阳,阴虚阳亢,则可见 头晕目眩、手足发麻。
1.望诊---望头颈五官
观察头面形态、头发色泽等。
观察颈项外形和动态的变化。 观察五官,包括望目、耳、鼻、口唇等。
1.望诊--望齿龈、咽喉
望齿龈主要观察齿龈的润燥、色泽和形态。
望咽喉主要观察咽喉部色泽、形态和分泌物
1.望诊---望皮肤
主要是观察皮肤色泽、形态的变化以及斑疹
的鉴别等。 斑:点大成片,形如锦纹,平铺于皮肤,摸 之不碍手,色红或紫暗。 疹:点小如粟米,高出皮肤、抚之碍手,色 红或淡红。
1.望诊---望皮肤
斑疹应注意辨别顺逆。
顺证:斑疹分布均匀,疏密适中,色红,身
热,先见于胸腹,后渐及四肢,斑疹透出后 ,热退神清者。 逆证:斑疹分布不均,稠密成团,色深红或 紫暗,身凉,先见于四肢,后渐及胸腹,身 热不退,神志不清者。

38
3.问诊
问小儿

除一般内容外,还要询问幼儿出生前后的情况、 家庭健康情况、既往病史、预防接种史、传染病 史、喂养方法、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发病前后详细 情况。
2.闻诊
听声音 闻诊 嗅气味
听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各种声响, 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 嗅身体之气,其分泌物、排泄物之气以及所居病 室之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30
3.问诊
问诊的主要内容 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 址、籍贯等) 主诉 家族史 既往史 现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 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