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情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一)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1.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在临床护理 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 ,对待患者应一视同仁,时刻把患者的生命 安危放在首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一些细微的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 有效、优质的服务。如血证患者,若患者自 诉自觉咽喉部有血腥味,则为咯血或呕血的 先兆,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 而危及患者生命。
1.望诊--望舌色
淡白舌:虚证、寒证。 红舌:热证。 青紫舌:寒证、瘀血、热证。
1.望诊--望舌形
胖大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属脾肾阳虚,水 湿内停。 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多属气血阴液不足。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干燥皱缩,舌色较暗,多 属实证。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裂纹舌:舌面有明显裂沟,多因精血亏损,舌体失 养所致。 芒刺舌:舌面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 手,多因里热炽盛,邪热内结所致。
“传之于脾”,因肝藏血,脾主运化,肝血有赖于脾
的滋生,脾的运化又有赖于肝的疏泄,若肝气郁结 ,疏泄不畅,则脾失健运,可见腹胀、纳呆、恶心 、呕吐、腹泻等症状。 “气舍于肾”,因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与肾精互相滋 养,若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而至水不涵木, 在病情观察时可见头痛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 等症状。 “至肺而死”,因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气的升发 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若肝失疏泄影响肺气的 肃降功能,可见患者胸满喘促,甚则不能平卧等危 重症候。
1.望诊
望诊:是指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
病情,如色、神、形、态、头颈、五官、躯 体、四肢、皮肤、络脉,以及排泄物、舌象 等,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推断体内的变化 ,作为辨证施护的依据。

中医病情观察试题及答案

中医病情观察试题及答案

中医病情观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观察病情的主要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答案:E2.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望诊”的范畴?A. 观察面色B. 观察舌象C. 观察指甲D. 观察脉象E. 听声音答案:D3. 在中医“闻诊”中,主要是指?A. 闻患者的气味B. 闻患者的呼吸声C. 闻患者的口臭D. 闻患者的汗液味E. 以上都是答案:E4. 中医“问诊”时,医生通常会询问以下哪项?A. 患者的饮食习惯B. 患者的睡眠状况C. 患者的二便情况D. 患者的情志变化E. 以上都是答案:E5. “切诊”在中医中主要是指?A. 切脉B. 切肤C. 切骨D. 切肌肉E. 切脉和触诊答案:E二、判断题1. 中医的“望闻问切”是病情观察的四个基本方法。

(对)2. 中医的“切诊”只包括切脉,不包括触诊。

(错)3. 中医病情观察不涉及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情志变化。

(错)4. 中医“望诊”中,观察指甲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状况。

(对)5. 中医“问诊”时,医生不需要询问患者的家族病史。

(错)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望诊”中观察舌象的主要内容。

答:中医“望诊”中的舌象观察主要包括舌质的颜色、形态、舌苔的色泽和分布等,以判断患者的寒热、虚实、气血状况等。

2. 中医“闻诊”中,通过听声音可以了解到哪些病情信息?答:通过听声音,中医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声音强弱、高低、清浊等,从而判断患者的肺气状况、情志变化、气血是否充沛等。

3. 在中医“问诊”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询问哪些方面的问题?答: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个人史、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睡眠状况、二便情况、情志变化等。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45岁,自述近一个月来常感疲乏无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请根据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分析该患者的病情。

答:根据患者的症状描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该患者可能存在气血两虚的情况。

中医病情观察

中医病情观察


及时发现危重症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 疾病过程中,正衰邪盛,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及危重症,采取有效措施,就能防止疾病的发 展。应掌握各种疾病可能发生都并发症,熟悉 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有目的地进行 观察,防患与未然。

病情观察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要做好病情观 察,在思想上重视,充分认识到病情观察的重 要作用;有丰富的专业,懂得各种常见病的症 状和体征,了解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具 备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总之,掌握的知识越多,水平 越高,二者是成正比的。
病情观察的要求

1.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1)病人方面:一是重点围绕主要症状进行 观察,主要症状的好转与恶化,常反映病情的 好转与恶化;主要症状的转移,常提示病证在 质上的变化。二是全面观察整体生命状态,常 可反映机体正气的盛衰。 (2)病证方面: 一是不同的病证,病情观察应有不同的重点。 二是全面观察重点病情的各个方面及其全过程。
谢谢大家!

(4)排泄物情况: ①、大便注意观察粪质、气味及伴有症状、有 热泻、寒泻、湿泻、便血及痢疾等不同。②、 小便清长量多者属寒;短少赤涩为有热。 ③、呕吐物若见清稀无臭的为胃寒呕吐;吐物 酸臭且夹杂未消化的食物,多为胃热宿食。 ④、痰白清稀为风痰、寒痰、湿痰,痰黄是热 痰。
(5)舌象情况 1)、舌质:注意观察舌质的神、色、形、态。舌神 是指其荣枯,凡舌质表现光彩、荣润的,是有神; 若干枯称乏津,没有光彩的是无神。正常舌色为淡 红色、润泽而鲜。若舌色鲜红,主热证;舌尖红属 心肺热盛;舌边红属肝胆热盛、舌色绛而润为热人 心包;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胃阳虚、水湿内停; 舌体瘦小而薄,是阴血亏虚;薄瘦而色淡,为气血 两亏。
4、切诊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病情观察

结果记录客观真实
对观察结果要及时进行细致、 准确的记录
观察方法科学有效
掌握各种病情的观察方法、及 时、准确地了解病情的变化
病情观察的 方法
病情观察 内容
在此输入您的标题文字
四诊
望、闻、问、切是中医收集病情 资料的基本方法
辩证
运用各种辩证的方法进行分析, 进一步判断与确定疾病的性质、 部位
01
舌象
. 判断疾病 转归和预 后的重要 依据
02
03
脉象
反映全身脏 腑功能、气 血、阴阳的 生理信息.
排泄物
观察大小便、 呕吐物、痰液、 汗液 、经带等 排泄物的性状、 量、色、次数
小结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参考资料 《中医护理学》第4版 孙秋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谢 谢!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第五节 病情观察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3/ 掌握病情观察的要求、舌象
的观察
02/ 熟悉病情观察的目的、方法 和内容
病情观察的 目的和要求
病情观察 方法和内容

为制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

及早发现危重证候和的
观察内容重点明确
护士应熟悉病人病情和当前治 疗护理的要求,有重点、有目 的的对疾病的症候进行观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按诊,是触按局部的异常变化,更能够推断 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为病情 观察提供可靠的资料。按诊包括按肌肤、按手足、 按胸腹,以测知冷热、软硬、压痛、痞块等异常 变化。
如皮肤润泽,为津液未伤:用手按压肿胀处, 按之凹陷,不能即起的,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 即起的为气肿。

开展辨证分析, 实施护理计划

病情观察的要求
必须具备“大医精 诚”的高尚医德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任何病人都要做到关心、体贴、爱护 、缜密地观察病情变化,要多深入病房,多与病人接触,对一切 细微的变化都应注意观察,做到多看、多问、多观察,不要放过 任何可能发生危险的症状变化,以获得抢救的最佳时机。如血证 病人,若病人自诉自觉咽部有血腥味,则为咳血或呕血的先兆, 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例如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喘促气短,张口拍肩,略痰 ,喉中常有哮鸣声,观察的重点应该是气短声低,咯痰色、质、量, 舌质舌苔变化等

病情观察的内容
舌象和脉象
观察舌象与脉象,是中医病情观察的特色之一。通过观察舌 的神、色、形、态,苔的色与质,可以了解机体正气盛衰、病邪深 浅与性质、病情进退,有助于判断疾病转归与预后,为辩证施护提 供依据。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十问歌》内容言简意赅,可作问诊的参考。但在实际问诊中,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灵活而重点地询问,不能千篇一律地机械套问。

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切诊
脉诊
按诊
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按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按诊,就是以手触 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中医如何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与预测死期

中医如何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与预测死期

中医如何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与预测死期中医在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与预测死期时,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一、望诊:通过观察患者面色、眼神、舌质、舌苔等是否正常,判断患者的气血充盈情况和脏腑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面色苍白、眼神无神、舌质淡白、舌苔薄白或者厚腻,可能表示气血亏虚或湿热内蕴,病情较轻;若面色晦暗、眼神呆滞、舌质发紫、舌苔发黑或者黄腻,可能表示气血瘀滞或热毒侵蚀,病情较重。

二、闻诊:通过闻听患者的气息、声音和心音等,判断患者的气机运行情况和脏腑功能是否正常。

如患者有气急、声音低沉、心音微弱等现象,可能表示气血功能不足或脏腑功能紊乱,病情较重;若患者呼吸平稳、声音洪亮、心音有力等,可能表示气血运行正常,脏腑功能健康,病情较轻。

三、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程度、体温、饮食、排便等情况,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和病程发展情况。

如患者症状明显、疼痛剧烈、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排便异常等,可能表示病情较重;若患者症状轻微、体温正常、食欲正常、排便正常,可能表示病情较轻。

四、切诊:中医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经络和脉搏,判断患者的气血运行是否顺畅,脏腑功能是否平稳。

如患者脉象细弱、脉搏不齐、穴位按摩疼痛等,可能表示气血亏虚或脏腑功能紊乱,病情较重;若患者脉象强盛、脉搏有力、穴位按摩无痛感等,可能表示气血充盈或脏腑功能正常,病情较轻。

总的来说,中医在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与预测死期时,主要依靠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方法,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脏腑功能状态来评估病情。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的判断方法主要是根据传统经验和理论,因此预测死期不如现代医学科学和准确,患者需要配合其他相关医学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第一节 病情观察

第一节 病情观察

4、观察头颈五官
察鼻:主要观察鼻内分泌物 及鼻外形。鼻塞流清涕为 外感风寒;流黄涕为外感 风热;长期流黄浊涕,气 味腥臭,则为鼻渊;鼻衄 多为肺热;鼻孔干燥为肺 热伤律或外感燥邪;鼻翼 煽动,伴呼吸急促,为肺 气闭郁,多见于重症肺炎。 [
• 察口包括观察唇、齿、齿龈、咽喉、腮、
腭等部位。 小儿唇色红润为正常;唇色淡白属气 血虚;唇色青紫主寒证或血瘀;唇色深红 而干为热盛伤津;口唇干裂为燥热伤津; 环唇色青,须防惊风;口唇糜烂为脾胃热 盛;口角流诞为脾虚或胃中蕴热。
筋脉淤阻的气色。
• 赤:主热症、实症或虚热症。久病、重
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妆为虚阳上越的戴 阳症(阴阳离决),属危急症候。
• 黄:主虚证、湿证,是脾虚湿蕴的气色。湿
热重为阳黄(黄色鲜明);寒湿重为阴黄 (色黄晦暗)。
• 白:主虚症、寒症、脱血或夺气。
• 黑:肾虚、寒证、痛证、水饮或淤血。肾
精久耗的病人可见面黑而干焦;肾虚水泛 的水饮症证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病人,可 见目眶色
• (-)望痰涎 • 痰涎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其形成
主要与脾肺两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故古人说: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但是与他 脏也有关系。 • 临床上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两类,这里所 指的是咳唾而出的有形之痰涎。

• 痰黄沾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因热邪煎
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 属寒痰。因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湿聚,而 为痰。 • 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因脾虚 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而滑利易出, • 痰少而粘,难于咳出者,属燥痰。因燥邪伤 肺。 • 痰中带血,或咳吐鲜血者,为热伤肺络。 • 口常流稀涎者,多为脾胃阳虚证。口常流粘 涎者,多属脾蕴湿热。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意义:病情观察对中医内科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护士可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而且,观察病情还有助于与医生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二、病情观察内容:1.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测量和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

2.病情表现:观察患者的主诉、症状和体征,包括患者的味觉、食欲、排尿、排便等方面的改变。

尤其注意病情的恶化或者突然变化,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3.患者行为和精神状态的观察:观察患者的行为活动、精神状况、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要关注其情绪的波动,是否出现自残倾向等。

4.皮肤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等情况,了解患者的体液情况和水肿程度。

5.疼痛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位置、性质以及对疼痛的感受等。

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或面部表情法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6.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观察:观察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与技巧:1.定期观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制定观察的时间表,定期观察患者的状况。

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与之前的结果比较,发现问题时,及时向医生报告。

2.聆听患者的诉求: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鼓励患者自主表达症状和感受,注意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3.观察整体:观察患者所呈现的整体状况,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行走步态等。

通过观察整体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一般状况。

4.观察细节:观察患者的细节,如皮肤颜色是否正常、呼吸是否平稳等。

通过观察细节可以发现患者的特殊状况。

5.联合多学科观察:在观察患者病情时,可以联合多学科进行观察。

中医内科护士可以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进行合作,共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结语: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基础知识 11/5第七章第一节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一)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三)及时发现危重证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四)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二、病情观察的要求(一)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二)必须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三)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二)开展辨证分析,实施护理计划四、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状况(二)主要症状与体征(三)舌象与脉象(四)各种排泄物(五)药物效果与反应(六)情志变化病人烫伤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烫伤高风险患者,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并落实预防措施。

2. 需保暖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外加布套;加强巡视,班班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情况。

3. 使用烤灯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烫伤。

4.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妥善放置暖瓶及开水、热汤等热源物质,防止发生烫伤。

5. 加强开水房的管理,防止儿科病人误烫伤。

【程序】————【应急预案】1.发生烫伤后,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根据情况处理,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

2.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愈合。

3.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和医务部。

【程序】————中医基础知识 11/12第七章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概念: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

一、目的:1、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2、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3、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二、内容: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指顺从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四季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来调养病人的形神,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认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望、闻、问、切。

1. 望: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面色、眼神、舌苔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面色红润可能与火热内盛有关。

2. 闻:通过闻患者的气味,尤其是口臭、汗臭等,来判断病情。

例如,口臭可能与内热有关,汗臭可能与湿热体质有关。

3. 问: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习惯、排便情况等,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例如,频盛小便可能与水湿有关,大便稀溏可能与脾胃虚弱有关。

4. 切:用手指或特定的工具对患者进行触诊,感受患者的脉搏、脉象,以诊断病情。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沉、细、数等不同状态,并结合望、闻、问的信息,综合判断病情。

这些观察方法是中医诊断的基础,通过综合观察不同方面的病情表现,中医医生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1. 引言中医内科护理是指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观察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重要性病情观察是中医内科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舌苔、脉象等,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康复速度。

同时,病情观察还可以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病情恶化的风险。

3. 病情观察的内容病情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症状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

护士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身体的不适感、疼痛情况、体温变化等,记录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3.2 舌苔观察舌苔是中医诊断常用的观察指标之一。

护士应该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厚度、湿润程度等变化,记录并向医生汇报,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3.3 脉象观察脉象是中医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护士应该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包括脉搏的频率、强度、规律性等变化,记录并向医生通报,以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

3.4 病情记录与汇报护士应该及时记录各项病情观察结果,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病情汇报。

病情记录要准确、详细,包括观察时间、患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舌苔和脉象的变化等,并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病情观察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4.1 仔细观察护士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和脉象的变化,避免遗漏重要信息,确保病情观察的准确性。

4.2 及时反馈护士发现患者症状变化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医生反馈,避免延误病情。

4.3 按要求记录护士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和标准记录病情观察结果,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总结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是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和脉象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

只有通过全面而准确的病情观察,才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确保患者的康复。

中医病情观察

中医病情观察

2023-11-16•病情观察概述•病情观察技巧•不同症状的观察与处理目录•典型病例分析•病情观察的误区与改进建议病情观察概述01CATALOGUE定义与目的中医病情观察是指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中医病情观察的目的是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包括望诊(观察病人的神态、面色、舌苔等)、闻诊(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气味等)、问诊(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等)和切诊(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肤等了解病情)。

方法中医病情观察强调全面、细致、动态地观察病情,遵循“四诊合参”的原则,即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相互印证,得出准确的诊断。

原则观察的方法与原则通过观察病情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的加重,从而调整治疗方案,保障病人安全。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过对病人症状的观察,可以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从而合理安排治疗顺序,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判断疾病轻重缓急通过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可以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全面的了解,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痛苦。

提高治疗效果病情观察的重要性病情观察技巧02CATALOGUE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如眼神、面色等,以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

望神望色望舌观察患者面色变化,如面色苍白、萎黄等,以了解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

观察患者舌质、舌苔变化,如舌质淡红、舌苔厚腻等,以判断病邪性质和病情深浅。

030201注意患者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以了解脏腑功能和病邪性质。

嗅气味嗅患者口气、分泌物等气味,以判断病情和病邪性质。

询问患者是否感觉寒冷或发热,以及寒热的时间和程度,以了解病邪性质和病情轻重。

问寒热询问患者出汗情况,如自汗、盗汗等,以了解阴阳虚实和病邪性质。

中医病情观察

中医病情观察

中医病情观察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

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情观察目的:1、为疾病的诊断和施护提供依据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形式表现于外,即是症状、体征和证候。

由于病性、病位和病因的不同,表现证候亦不一样。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证及其病因、病位和病性,医生诊断和拖护提供依据。

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病情的轻重与病人的表现有一定关系,藉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1) 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加重。

(2) 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

如神昏病人出现高热、抽搐、呕血、便血等。

(3) 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常为正气虚衰、病情恶化之兆。

(4) 舌象及脉象变化显著,常表示病情轻重。

如正常淡红舌转为红色,表示有热,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红色转为红绛舌,说明邪入营血,病情危重。

脉象由浮数转洪数,表示病邪由卫分入气分。

反之为病情好转。

(5) 一般情况,特别是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

精神充沛,常是正气未衰,有抗邪能力;精神萎靡,正气已衰,病情重。

食欲是表示“胃气”的强弱、有无的重要指征。

食欲佳,说明“胃气”和顺,病情不重;食欲不佳,表示“胃气”已伤,病虽轻痊愈也较慢。

重病后渐知饥能食,多表示“胃气”来复,病将向愈。

3、了解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好转常表示治疗护理有效,反之,为无效。

用药后常出现各种反应,有些是正常的,如服解表药后的周身汗出,表示为表解之象;服攻下剂后的腹泻,表示已达釜底抽薪之良效。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基础知识11/5第七章第一节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一)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三)及时发现危重证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四)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二、病情观察的要求(一)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二)必须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三)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二)开展辨证分析, 实施护理计划四、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状况(二)主要症状与体征(三)舌象与脉象(四)各种排泄物(五)药物效果与反应(六)情志变化病人烫伤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烫伤高风险患者,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并落实预防措施。

2. 需保暖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外加布套;加强巡视,班班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情况。

3. 使用烤灯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烫伤。

4.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妥善放置暖瓶及开水、热汤等热源物质,防止发生烫伤。

5. 加强开水房的管理,防止儿科病人误烫伤。

【程序】评估患者烫伤风险| — |高风险者实施预防措施| — |加强巡视、检查病人皮肤情况【应急预案】1. 发生烫伤后,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根据情况处理, 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

2. 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愈合。

3. 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和医务部。

【程序】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痊愈—I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不良事件、意外事件报表” 交护理部中医基础知识11/12第七章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概念: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

一、目的:1、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2、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3、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二、内容: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情观察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要做好病情观 察,在思想上重视,充分认识到病情观察的重 要作用;有丰富的专业,懂得各种常见病的症 状和体征,了解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具 备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总之,掌握的知识越多,水平 越高,二者是成正比的。
病情观察的要求

1.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1)病人方面:一是重点围绕主要症状进行 观察,主要症状的好转与恶化,常反映病情的 好转与恶化;主要症状的转移,常提示病证在 质上的变化。二是全面观察整体生命状态,常 可反映机体正气的盛衰。 (2)病证方面: 一是不同的病证,病情观察应有不同的重点。 二是全面观察重点病情的各个方面及其全过程。


2.周密细致及时准确 (1) 观察病情要及时,做到四勤四多:即眼勤多看、 口勤多问、手勤多检查(需要的情况下)、腿勤 多深入病房。 (2)对观察项目 要细致准确,能用计量表示都一定要用数量,不 能量化的,要表达准确。 3.因人而异客观取证,病情观察常可受多种因素 干扰影响。护士应针对病人的不同禀性,因人而 异地取得正确的结果。对病情诉说的差异,护士 需要去伪存真、详加分析、反复印证,以获得正 确观察的结果。

及时发现危重症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 疾病过程中,正衰邪盛,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及危重症,如果护理人员及早发现,抓住先兆 症状,采取有效措施,就能防止疾病的发展。 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疾病可能发生都并发症, 熟悉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有目的地 进行观察,防患与未然。

了解资料效果和反应 药物治疗后,应有相应都疗效,护理人员应 细致地观察。如服解表药后,是否汗出、热 退;服温阳利水药后,患者的尿量如何,水 肿是否消退等。如疗效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 则应及时反馈,适当调整医护措施。

(4)排泄物情况: ①、大便注意观察粪质、气味及伴有症状、有 热泻、寒泻、湿泻、便血及痢疾等不同。②、 小便清长量多者属寒;短少赤涩为有热。 ③、呕吐物若见清稀无臭的为胃寒呕吐;吐物 酸臭且夹杂未消化的食物,多为胃热宿食。 ④、痰白清稀为风痰、寒痰、湿痰,痰黄是热 痰。
(5)舌象情况 1)、舌质:注意观察舌质的神、色、形、态。舌神 是指其荣枯,凡舌质表现光彩、荣润的,是有神; 若干枯称乏津,没有光彩的是无神。正常舌色为淡 红色、润泽而鲜。若舌色鲜红,主热证;舌尖红属 心肺热盛;舌边红属肝胆热盛、舌色绛而润为热人 心包;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胃阳虚、水湿内停; 舌体瘦小而薄,是阴血亏虚;薄瘦而色淡,为气血 两亏。
2)舌苔:舌苔是病情观察的重要内容。是 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重要依据。如舌苔 由薄白转黄,进而变灰黑,说明病邪由表 入里,由轻转重,由寒化热;舌苔由润转 燥,多为热盛伤津;舌苔由厚转薄,由燥 转润,往往是病邪渐退,津液复生,病情 好转之象。
2、闻诊 (1)听声音:包括语音、呼吸声、咳嗽声、呃 逆声,凡是声高有力者为实证,声低无力者为 虚证。谵语、郑声症状的出现,说明病情严重, 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2)嗅气味:包括病人身体气味以及所居病室 气味两方面。常见口臭为龋齿、宿食、胃热。
1、望诊
(1)神志情况:在疾病情况下,有得神、少神、失神、 假神,观察时应注意临床表现特点和临床意义。 (2)面色情况:病人面有青色,是为寒证、痛症、瘀 血或惊风;面见赤色,是热证;面色黄,是虚证、湿 证;面色白,是虚证、寒证、脱血或夺气;面色黑、 是为肾虚、寒证、痛证、水饮或瘀血。

(3)形态情况:形体强壮一般五脏功能旺盛, 形体虚弱则内脏虚衰。阳证病人多喜动,阴证 病人多喜静此外中风、厥证、喘证等各有其姿 态。
3、问诊
(1)寒热情况:可辨明外感、内伤、邪正盛衰 等情况。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见于外感表证; 畏寒属阳虚;壮热,多见于里实热证;潮热见 于阴虚内热。 (2)汗:恶寒发热无汗,属表实证,恶寒发热 有汗,属表虚证;自汗属气虚阳虚;盗汗属阴 虚;高热大汗为实热证;绝汗见于亡阳证;战 汗是疾病的转折点,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中医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 是指护士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有目的 地对病情进行观察和分析,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 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处理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护理是以服务对象为中 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护士从一开始接触患者, 观察就随之开始。

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护理 人员都基本功。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 员,全面、细致、及时、准确地进行病情观察, 发现病情变化,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依据。为了更好地开展病 情观察,护士应熟悉观察的内容,各类患者病情 观察的重点,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观 察能力,做到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 病恶化,提高医护质量。
病情观察的目的


为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 依据,这是正确开展护理程序的第一步。 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 病势 是指疾病的发展趋向,主要观察患者的目前症状、脉 象、舌质、舌苔、精神、食欲等。如有症状减轻说明 病情好转;病情的变化幅度大,常为恶化的表现;舌 苔脉象由异常趋向正常,表明病情好转;患者的精神 状态与食欲好转,表明病情好转。因此,对患者都症 状和体征进行动态的观察,能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病情观察基本方法

中医病情观察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望、闻、问、 切四诊进行。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在长期的临 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 依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络,局部的病变是可以影 响全身,而脏腑的虚实变化,也可以从五官及,其华在面; 肺合大肠,主气,开窍于鼻,其华在毛;脾 合胃,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肾合 膀胱,主骨,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等。 护理工作中要掌握证候传变规律,以中医理 论来指导疾病的观察,在病情观察时遵循整 体观和审证求因的原则,理论联系实践,做 到“知常而达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