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PPT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一)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1.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在临床护理 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 ,对待患者应一视同仁,时刻把患者的生命 安危放在首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一些细微的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 有效、优质的服务。如血证患者,若患者自 诉自觉咽喉部有血腥味,则为咯血或呕血的 先兆,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 而危及患者生命。
1.望诊--望舌色
淡白舌:虚证、寒证。 红舌:热证。 青紫舌:寒证、瘀血、热证。
1.望诊--望舌形
胖大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属脾肾阳虚,水 湿内停。 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多属气血阴液不足。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干燥皱缩,舌色较暗,多 属实证。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裂纹舌:舌面有明显裂沟,多因精血亏损,舌体失 养所致。 芒刺舌:舌面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 手,多因里热炽盛,邪热内结所致。
“传之于脾”,因肝藏血,脾主运化,肝血有赖于脾
的滋生,脾的运化又有赖于肝的疏泄,若肝气郁结 ,疏泄不畅,则脾失健运,可见腹胀、纳呆、恶心 、呕吐、腹泻等症状。 “气舍于肾”,因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与肾精互相滋 养,若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而至水不涵木, 在病情观察时可见头痛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 等症状。 “至肺而死”,因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气的升发 条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若肝失疏泄影响肺气的 肃降功能,可见患者胸满喘促,甚则不能平卧等危 重症候。
1.望诊
望诊:是指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
病情,如色、神、形、态、头颈、五官、躯 体、四肢、皮肤、络脉,以及排泄物、舌象 等,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推断体内的变化 ,作为辨证施护的依据。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四)平和七情 以理胜情:理智战胜情志(冲动是魔鬼) 以耐养性:耐心克服急躁愤怒 以静制动:神静则宁 以宣消郁:宣泄悲哀忧伤 思虑有度:脑力劳动、熬夜 慎避惊恐:勇敢坚强、环境良好
第四节 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治疗疾病 过程中,根据辨证施护的原则,对病人进行 膳食及营养方面的护理和指导。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神者,伸也,人神好伸而
(四)发泄解郁(度) 恶郁,郁者伤神,为害非浅。 挥泪痛哭法 倾诉苦衷法 模拟发泄法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五)以情胜情
• 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
悲哀 疗法
喜乐
• 喜可以治悲,以谑(xue)浪亵狎(xia)之言娱之; 疗法
• 恐可以治喜,以迫遽(ju)死亡之言怖之;
(一)说理开导
《灵枢.师传》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
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二)顺情从欲 顺从患者意志、情绪,满足三)移情解惑 将思想焦点转移他处而排解情思、
解除疑惑。 假解释:保护性医疗
春 情志:舒畅条达
饮食:辛甘发散少酸 宜葱、大枣、花生,忌油腻辛辣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衣着:麻纱、丝绸
夏 情志:心静
饮食:清心泻火、清热解暑 宜甘寒、清凉少油,忌过服寒凉、 不洁、肥腻、辛辣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起居: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衣着:春捂秋冻
秋 情志:避免伤感、悲戚
饮食:润肺生津 宜蔬菜瓜果,忌辛辣、燥热
一、起居有常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中医护理课件PPT课件

(四)病室光线适度
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 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情志护理
Emotion thought nursing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正常,脏气调和
适度的喜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喜能调剂精神,乐而忘忧, 喜能流通营卫、和畅气血,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的情志 活动,能够调达脏气,助正抗邪,能够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避免过逸
1. 避免久卧 2. 避免久坐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病室的陈设要简单、实用、易清洁、易搬动。
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 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 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 利于养病。
(二)病室通风整洁
病室内定期消毒,保持地面、床、椅等用品的清洁。 便器应放在指定位置,定期消毒,厕所、便池、水
池要每日刷洗,以免污浊气味溢进病室。
(三)病室温度适宜
温度以18~20℃为宜。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 些;阴虚证、热证病人可略低些。
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 型进行调节。如湿盛病人,湿度宜低;燥证病人, 湿度可略高些。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 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低。
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暴伤;夏天炎热, 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应在屋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下纳凉或 睡觉,以防“贼风”所袭。夏天多困意,但不可令久眠,久 眠则神昏。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 调畅情志,利于康复。
二、劳逸适度
避免过劳
1. 避免久视 2. 避免久立 3. 避免久行 4. 避免神劳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PPT课件

病情观察的要求
(一)普同一等,护德高尚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从患者利益出发,树立高尚护 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 应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经常深入病房与其接触,以便 观察病情。
(二)内容全面,重点明确
病情观察应根据疾病和证候的不同有重点地进行, 做到心中有数。护理人员要照顾病房的每位患者,如果豪 无重点地泛泛观察,就会造成观察不够细致,抓不住重点 ,可能遗漏重要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在熟悉患者病情 、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目的地对疾病症候进 行观察。
病情观察的目的
3、及时发现危重症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 。 疾病过程中,正衰邪盛,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及危重症, 如果护理人员及早发现,抓住先兆症状,采取有效措施, 就能防止疾病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疾病可能发生 的并发症,熟悉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有目的地 进行观察,防患与未然。
亲自深入病室,详细观察,以获取准确及时的资料 。如患者主诉下午发热不适,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测体 温,加强巡视。对腹泻患者,护理人员应亲自观察患者腹 泻次数,大便的色、质、量等。
THANK
YOU
SUCCESS
•
病情观察基本方法
(三)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中医病情观察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进行。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医学认为人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依靠经络的沟 通和联络,局部的病变是可以影响全身,而脏腑的虚实变化,也可以 从五官及体表症状反映出来。
病情观察内容
2、 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
病证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常会出现一个或一组主 要的、令病人最痛苦的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好转与恶化, 常反映病情的好转与恶化。主要症状的转移,又常提示病 证在质上的变化。所以,围绕主症的观察,应成为病情观 察的重点。例如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喘促气短, 张口抬肩,咯痰,喉中常有哮鸣声,观察的重点应该是气 短声低,咯痰色、质、量,舌质舌苔变化等。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病情观察

结果记录客观真实
对观察结果要及时进行细致、 准确的记录
观察方法科学有效
掌握各种病情的观察方法、及 时、准确地了解病情的变化
病情观察的 方法
病情观察 内容
在此输入您的标题文字
四诊
望、闻、问、切是中医收集病情 资料的基本方法
辩证
运用各种辩证的方法进行分析, 进一步判断与确定疾病的性质、 部位
01
舌象
. 判断疾病 转归和预 后的重要 依据
02
03
脉象
反映全身脏 腑功能、气 血、阴阳的 生理信息.
排泄物
观察大小便、 呕吐物、痰液、 汗液 、经带等 排泄物的性状、 量、色、次数
小结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参考资料 《中医护理学》第4版 孙秋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谢 谢!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第五节 病情观察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3/ 掌握病情观察的要求、舌象
的观察
02/ 熟悉病情观察的目的、方法 和内容
病情观察的 目的和要求
病情观察 方法和内容
壹
为制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贰
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
叁
及早发现危重证候和的
观察内容重点明确
护士应熟悉病人病情和当前治 疗护理的要求,有重点、有目 的的对疾病的症候进行观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基础知识 11/5第七章第一节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一)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三)及时发现危重证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四)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二、病情观察的要求(一)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二)必须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三)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二)开展辨证分析,实施护理计划四、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状况(二)主要症状与体征(三)舌象与脉象(四)各种排泄物(五)药物效果与反应(六)情志变化病人烫伤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烫伤高风险患者,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并落实预防措施。
2. 需保暖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外加布套;加强巡视,班班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情况。
3. 使用烤灯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烫伤。
4.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妥善放置暖瓶及开水、热汤等热源物质,防止发生烫伤。
5. 加强开水房的管理,防止儿科病人误烫伤。
【程序】————【应急预案】1.发生烫伤后,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根据情况处理,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
2.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愈合。
3.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和医务部。
【程序】————中医基础知识 11/12第七章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概念: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
一、目的:1、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2、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3、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二、内容: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指顺从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四季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来调养病人的形神,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认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
中医护理学第十二章病情观察

中医基础知识11/5第七章第一节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一)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二)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三)及时发现危重证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四)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二、病情观察的要求(一)用中医理论指导病情观察(二)必须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三)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二)开展辨证分析, 实施护理计划四、病情观察的内容(一)一般状况(二)主要症状与体征(三)舌象与脉象(四)各种排泄物(五)药物效果与反应(六)情志变化病人烫伤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烫伤高风险患者,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并落实预防措施。
2. 需保暖的患者:使用热水袋时,外加布套;加强巡视,班班交接,检查病人皮肤情况。
3. 使用烤灯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烫伤。
4.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工作,妥善放置暖瓶及开水、热汤等热源物质,防止发生烫伤。
5. 加强开水房的管理,防止儿科病人误烫伤。
【程序】评估患者烫伤风险| — |高风险者实施预防措施| — |加强巡视、检查病人皮肤情况【应急预案】1. 发生烫伤后,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及主管医生,根据情况处理, 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
2. 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愈合。
3. 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和医务部。
【程序】班班交接烫伤创面直到痊愈—I记录详细情况(发现时间、烫伤范围、深度|—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不良事件、意外事件报表” 交护理部中医基础知识11/12第七章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概念:生活起居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病患罹身,生活起居方面不能自理,按照医院的等级护理制度和护理计划,分别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和照料。
一、目的:1、保养病人机体的元气2、提高自身驱邪与修复机制。
3、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祛病康复。
二、内容:顺应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第一节 望诊 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常舌象及病理舌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2. 掌握寒热、汗、疼痛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3. 熟悉全身望诊、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 4.熟悉正常脉象和常见病理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5.了解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问耳目、问头身胸腹不适、问妇女、问小儿的基本内 容及临床意义。 6. 了解闻诊、按诊的基本内容与临床意义。
第一节 望 诊
二、局部望诊
望痰涎——热痰、湿痰、燥痰、咯血、肺痈 望呕吐物——寒呕、热呕、伤食、湿热、血瘀 望大便——清稀、黄褐、陶土、干结、便血 望小便——清长、短黄、带血、血淋、尿浊、石淋
第一节
四、舌诊 脏腑分属 望舌方法 望舌意义 望舌质 望舌苔
望诊
四、舌诊
第一节 望 诊
舌色
望舌质
舌形
舌态
预习案例
李某,男,25岁。 患者身体素盛。三天前因气温骤高,汗出当风,次日即见咳嗽,发热微恶风寒, 今日上症加剧而来门诊。症见咳嗽,咯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 喉红肿疼痛,口微渴,少汗,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思考: 1.上述临床表现分别是通过哪一诊法收集到的资料? 答:咯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等通过望诊而收集;咳嗽通过 闻诊而收集;微恶风寒、口微渴、鼻塞流涕等是通过问诊而收集;少汗、发热、 脉浮数等通过切诊而收集。 2.请运用四诊及其它有关知识,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 答:该患者三天前因汗出当风、腠理开泄而外感风热之邪。风热犯肺,卫气奋 起抗邪,肺卫失调,故见上述临床表现。其病因为风热外邪,病性为热,病位 在肺卫,此时邪盛而正未衰,邪正斗争剧烈,故呈现有余亢盛之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
大家好
10
中医四诊图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1、望诊 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病情如
面色、神、形、态、头颈五官、皮肤、络 脉,以及排泄物、舌象等,有目的地进行 观察,以发现其病情变化。
大家好
8
十二经脉走向规律
•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 •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大家好
9
手足三阴经与手足三阳经
• 根据阴阳学说,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 • 十二经脉中凡属六腑,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外侧的经脉,称
为阳经 • 凡属六脏,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 • 其次,根据阴阳盛衰、消长情况,阴阳再分三阴三阳,即
大家好
17
望形体,是观察病人的强壮与衰弱,胖与 瘦及形体是否正常。人体五脏功能旺盛则形体强 壮,体形健美,内盛则外强。若见病人体型肥胖, 肤白无华,又伴精神不振,为阳气不足;若见病 人形瘦肌削,面色苍黄,胸廓狭窄,为阴血不足, 肾气亏损,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望形体同时 要观察病人的异常形体动作,如见病人眼睑、口 唇、手指、足趾不时抽动,则在急性热性病中, 多为发痉的先兆,象小儿高热惊厥;若见四肢
中
医
护
理
病
情
观
刘 志
察梅
大家好
1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
思考题: 1、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主要内容。 2、五色主病。 3、得神与失神、自汗与盗汗 、癃闭与遗尿 。
大家好
2
中医特色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的内容,包括病情观察、情志 护理、生活起居、饮食调护、愈后调护等。
这些护理措施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 康复。
大家好
7
2、观察经络的传导反映 如肝气郁结常见两 胁、少腹胀痛,即是因为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胁 肋;真心痛,不仅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且常放射至 上肢内侧尺侧缘,即是因为手少阴经行于上肢内侧 后缘之故。又如胃火盛见牙龈肿痛,肝火上炎见 目赤等等,都是经络在人体器官上传导的反映。如 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腰背疼痛,多为肾病。 又如头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 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及项部者,多与太阳经 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关。
白色,是为虚证、寒证、脱证。急性病人如突 然面色苍白,属阳气暴脱;里寒证病人剧烈腹痛, 或虚寒战栗时,也会出现面色苍白。
黑色,是为肾虚、寒证、痛证、水饮或瘀血。 肾精久耗的病人可见面黑而干焦;肾虚水泛的水饮 证,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病人,可见目眶色黑。
大家好
16
(3)观察形态 通过观察病人形体与 姿态,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阴阳邪正的 消长,以及病势的顺逆和邪气的所在,以 搜集病情变化的资料来进行辨证施护。
大家好
5
3、要掌握熟练的应急抢救技术 如针 灸、放血法、刮痧法、按压人中、涌泉、 合谷穴等,护理人员都应熟练掌握。作为 中医护理工作者应掌握中西医两套抢救技 术,如心肺复苏术、输血、输液法、气管 插管法以及传统的中医抢救方法等。
大家好
6
(二)掌握证候传变规律
1、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 发现病人目 睛发黄,为肝胆湿热;目赤则为肝火上炎。
若危重久病,失神多日,突见病情似有转机,精神好转, 目光转亮,言语不休,语音清晰,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候, 称为“假神”,俗称“回光返照”。
大家好
13
得神与失神
• 得神与失神
大家好
14
(2)观察面色 在进行病情观察时,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可以了解脏腑气 血的盛衰,以及邪气的存在。正常人的面色 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说明有神气、有胃 气。
五色主病
青色,是为寒证、痛证、瘀血或惊风。 青色是属寒凝气滞,经脉瘀阻的气色。
赤色,是为热证、实证或虚热证。久病、 重病面色虽显苍白但时泛如妆,为虚阳上越 的戴阳证,属危重证候。
大家好
15
黄色,是为虚证、湿证,属脾虚、湿蕴的气 色。面目身皆显黄,称为黄疸。色黄而鲜明为阳黄, 属湿热重;色黄而晦暗,为阴黄,属寒湿重。
大家好
12
(1)观察神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就是生 命,又指精神。在进行病情观察时若见两眼灵活而明亮有神,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 吸平稳,肌肤润泽,这是精气充足神旺的表现,即使有病, 也是正气充足,预后良好,临床称为“得神”。若见病人目 光晦暗,表情呆板,语无伦次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手撒 肢冷,瞳神呆滞,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呼吸异常,是脏腑 功能衰败的表现,预后不良,此称为“失神”。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进行抢
救,使其转危为安。
大家好
4
2、要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任何病人都要做到 关心、体贴、爱护、缜密地观察病情变化, 要多深入病房,多与病人接触,对一切细 微的变化都应注意观察,做到多看、多问、 多观察,不要放过任何可能发生危险的症 状变化,以获得抢救的最佳时机。如血证 病人,若病人自诉自觉咽部有血腥味,则 为咳血或呕血的先兆,应立即采取止血措 施,防止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大家好
3
一、病情观察的要求
(一)掌握病情观察的原则
1、要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中医护
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如阴阳学说、五
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突出了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护的特点,在病情观察时运用整体观
和审证求因的原则,做到“知常而达变”,及时、
准确、细致地进行病情观察,掌握疾病变化规律,
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于痉证 (破伤风病人)。
大家好
18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以及疾病有 关的体位变化。如病人喜动者多属阳证,喜静者 多属阴证。若病人身轻自能转侧翻身,面常向里, 精神萎靡者,多为阴寒、虚证;若病人仰面伸足, 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者,多属热证;若病人躺 卧在床萎缩成团,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 多属寒证。肺实证属痰涎壅盛的病人常见坐而仰 首;若见病人坐而俯首,气短懒食,则属肺气虚 或肾不纳气证。若见病人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 喘促,则属心阳不足,水气凌心证。
大家好
19
(4)观察头颈五官 观察头颈五官的 色泽形态,可以反应脏腑经络的正常与病 变。望头面颈项,通过观察能够了解心、 肾及气血的盛衰。若见病人头形过大或过 小皆为肾精不足,或先天大脑积水,智能 发育不全。若见病人面部肿胀,多见于水 肿证;若见病人头面皮肤红肿胀,色如涂 丹,压之褪色,伴有局部疼痛,是属抱头 火丹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