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产生的背景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pt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pt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得社会与理论背景
(1)社会背景:
19世纪70年代,德统一后,需要保持国内政治社会稳定,而当时德国得工人运动迅速 发展,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为了缓与劳资矛盾,俾斯麦政府采用了“胡萝卜”得软化 政策。
(2)理论背景:以“福利国家论”为核心得新历史学派(施穆勒、阿道夫、布 伦坦诺等)
主张社会改良,崇尚国家作用;认为在进步得文明社会中,国家应该直接干预经济生 活,负起“文明与福利”职责。提出一系列增进社会福利,改善劳资矛盾得政策主 张:劳动保险法,孤寡救济法等。
我国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得“七五”计划首次 使用社会保障:国家与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 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 死亡、失业以及其她灾难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得社会成员, 给予物质上得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得一系列有组织得 措施、制度与事业得总称。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调节器:间接或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促 进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统一劳动力市场;
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显示器:通过筹资与支付创造社会公平。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三、社会保障得特点
保障性 社会性 公平性
互济性 福利性 强制性
最终责任主体:国家或社会,社会性 目得: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依法
(2)局部性或选 择性得福利措
助得社会保障制度。 施;
失业保险、医疗 社会救助就是社会 (3)员工福利;
保险、工伤保险、 保障制度中最具再 (4)特殊福利 。
生育保险等5个 分配意义得项目 。
设立基金得险种。
又称特殊保障,就是 国家与社会依法对 社会上得特殊公 民——为保卫国家 安全而作出贡献与 牺牲得军属、烈属、 残废军人、退伍军 人——所给予得优 待、抚恤与社会褒 扬得一种社会保障 制度 。

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优.选)

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优.选)

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1、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答:(1)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2)保证劳动力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3)维护社会稳定;(4)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2、简述1601年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的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

答:(1)主要思想:政府和国家介入济贫救灾领域;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赡养老人和残疾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

(2)历史意义: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保障形式的重大变化,使政府和国家介入济贫救灾领域,是一个制度化的机制,赋予国家救济贫民的责任。

开创了国家立法救助的先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并且为欧美各国社会保障的立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通过立法来保证社会保障措施的实行,是社会保障历史进程中的一大飞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3、简述《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

答: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据此提出政府要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建议。

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国家将为每个公民提供9种社会保险待遇,还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并根据本人经济状况提供国民救助。

提出社会保障计划应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自愿保险。

并提出六条原则:基本生活资料标准补贴一致的原则;保险费标准一致原则;补助必须充分的原则;全面和普遍性的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覆盖全体居民并包括他们不同的保障需要;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答: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社会的体制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失业,工伤、疾病和贫困等社会问题凸显,矛盾丛生。

为了减轻这些问题带给人们影响和困扰,必须以政府为主体建立起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另一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劳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产品大量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使得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可能。

孙光德 董克用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2.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孙光德 董克用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2.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济贫立法使社会团体实施的慈善救济转化成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 救济,是国家对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慈善济贫。国家被推进了承担社会 保障责任的历史阶段,并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政府承担最终责 任的原则。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6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6.1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
国民党政府:《暂行工厂通则》(后改为《工厂条例》)和《监察工厂条 例》。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劳动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劳动政策方面,采取适当地改善工人生活和 不妨碍资本主义经济正当发展的政策。 1948年12月27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在东北解放区颁布试行了《东北公营企 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并于1949年7月1日扩大到东北解放区所有公 营企业。这是人民政权建立的第一个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劳动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 生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于社会救济、互助组织、商业保险之中,真正现 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开始的。 当前世界存在多种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按资金筹集和费用分担方 式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4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4.1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19世纪80年代,当时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1883 年,颁布了《职工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 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的基本区别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的基本区别
7.自我保障性,劳动者有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当然也有享受劳动保护的权利,而社会保险是劳动保护权利中最重要的。
产生和发展
1.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存在。
2.社会化大生产的影响。
3.家庭保障功能日渐削弱。
4.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5.
1.德国于1883-1889先后颁布了有关工人的医疗保险,工人伤害补偿保险,老年残障保险等。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担,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保险制度。
2.1887奥地利工伤保险制度
3.1888捷克斯洛伐克疾病生育保险制度
4.1908英国养老保险制度。
产生背景
1.社会背景——工业社会
2.经济背景——社Biblioteka 化大生产和社会财富增长。——物质基础
3.政治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与工人阶级的矛盾。19世纪的后半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发展,造成失业增多,社会矛盾突出。
一.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词源
最早出现是在1935年美国颁布的
《社会保障法案》中提出的。
1953年国际社会会议文献中,社会保险是一种以法律保证的基本社会权利,
含义
1.认为社会保障就是社会保险或社会福利。
2.认为社会保障就是一种分配关系。
3.认为社会保障就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以上说法都是不全面的
1.社会保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保障的以一种重要形式,以行为主体为国家的,采取法律手段强制实施的一项社会政策。
4.返还性,对归宿而言,体现在同代人之间,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
5.共享性,对收益而言的,利益均等共享的意义。
6.生产性,对经济的作用而言,
(1)社保基金可以投资于生产项目。
(2)维持劳动力在生产的手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会公正,更突出地提出了用法律条文来规定社会准则, 并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一 是财产公有,除直接用于消费和生产的东西外,一切不 得私有;二是人人有工作,人人依靠社会供养;三是每 个公民都要依其能力和条件来促进公益的增长。
由此可见,《自然法典》中其实已经包括了社会保障 的普遍意义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等内容。
或见解。 在公元前400多年前,古希腊的人们就不满当时奴隶制
度的剥削与压迫,幻想着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压迫 与剥削、人人自由平等、生活幸福的社会,并著书立说来 阐述自己对理想社会的主张,当时最有影响的是柏拉图所 著的《理想国》。在古罗马帝国,P.维吉尔亦描述过“天 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等等。
此外,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由于先天疾病而不具备劳 动能力的人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生活上无依无靠的人 以及各类弱势群体。如果这些人的生活没有保障,也会 影响社会的安定。由政府通过立法,以相应的制度保障 他们的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已经作为社会的“稳定器”, “安全网” 和改革的 “ 缓冲剂” 。
造理想的社会模式。他们主张在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
上实现按劳分配乃至按需分配,同时有许多主张与社
会保障有着直接关联。
例如,圣西门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无
产者福利的提高”、“保证社会的安宁”作为社会制度
的“唯一的和固定的目的”,并提出了满足这种要求的
手段,包括一切人都要 劳动,按照社会成员的贡献来
困苦,照顾到别人的康乐与幸福。这种思想成为近代社 会保障制度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并在社会主义思想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意大利的康帕内拉是早期空想社会 主义的又一代表性人物,尽管在莫尔与康帕内拉之间事 实上还有着一位很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即德国的闵 采尔(约1490-1525),但闵采尔并未留下像莫尔的《 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这样的 传世之作。在 《太阳城》一书中,康帕内拉描绘了一个政治民主、一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由来与发展第一节社会保障产生的背景一、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名延1、社会保障的内涵有关社会保障的定义和内涵林林总总,大体上是每出一本社会保障的专著就有一种新的解释,从可搜集到的材料来看有几十种之多。

我们教材的解释是这样的:“社会保障是一种通过国家立法来对付社会成员所而临的老龄、失业、疾病等风险的社会经济制度。

”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是:“社会保障是社会通过它一系列处置经济和社会风险的公共措施,为它的成员提供保护的制度和措施。

”郑功成教授的定义是:“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质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不管专家学者怎样对社会保障下定义,但对社会保障的理解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达成了共识:一是社会保障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中。

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颁布过程中,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美国。

二是社会保障实施的对象具有普遍性。

往往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享受到社会保障的待遇,但有个别的国家只能照顾到社会劳动者或者是部分社会劳动者,还没有建立一个惠及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是这种制度的实施是以国家为主体举办的,即政府以立法的形成来实施,其它任何组织和个人是不可能实施推广这种制度的。

2、社会保障的外延即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即构成,尽管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即社会保障体系有所差别,但社会保障的基本构成是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已得到理论界的共同承认,各国的实践也大都包括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包括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的内容。

对象地位资金来源保障水平发展趋势社会救助贫困者最低标准政府最低生活下降社会保险社会劳动者基本标准三方负担基本生活稳中有升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全体成员最高政府最高生活上升社会优抚军人及家属特殊标准政府××××××补充保障二、社会保障产生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是在个人和家庭没有办法解决的困难。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历史发展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评析
1.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经济效率为优先原则。 2.社会保障以高税收为基础。 3.完善的社会保障法规在福利体系中发挥较 强作用。 5.德国社会保障人才素质较高。 4.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发挥主导作用,各种社 会力量共同参加管理。
德国福利制度全方位国家照顾 财政不 堪重负
福利制度用不好,也会滋养“懒汉”,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技术基础:商 业保险
15世纪海上保险(银行、放债人、抵押贷款) 17世纪中叶:火灾(英国保险公司) 18世纪 人寿保险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 险 商业保险(技术体系) 爱德华· 哈雷:生命表→精算技术。 詹姆斯· 多德森:自然保险费法→均衡保险费 法; 之后数学方法与位代方法; 二者的区别。
从第一张保单到世界保险业的兴起
1666年伦敦城大火图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颁布了 第一产生与发展
英国数学家、天 文学家埃德蒙· 哈雷 博士于1693年用数学 方法编制了世界上第 一张生命表,奠定了 现代人寿保险的数理 基础。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绘像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二:社会保障对个人的意义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防 不行,不保不行。 2、最无法抗拒的风险:越好越老,老无 新养。老态龙钟疾未消,更甚俗事败幽 情。 3、人生三大风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 么别没钱。少年、中年、老年。
香港产子潮
香港生子很多好处
1、香港护照享有全球135个国家免签证,国际平台高起点100%就业率。 2、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可以享受香港12年中英文免费义务教育。 3、拥有香港户口孩子的亲人享有三个月多次往返香港,自由出入。 4、香港拥有5所达到世界一级的大学,香港宝宝在国内名牌学校免试就 读。 5、香港宽松的人口政策(香港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在香港生二胎不用 罚钱)。 6、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可终生享受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特惠医疗服务。 7、香港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 8、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可为日后节省1000万港元的香港投资移民费用。 9、香港宝宝的内地父母60岁后可移民香港,并享受香港的社会福利。 10、拥有香港户口的孩子申领回乡证后即可自由往返内地,并随意选择 在内地或香港居住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整理●2.1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1. 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化经济正常运行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1)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保障、土地保障;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后——政府保障(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和社会安定得以维护的必要条件)。

●(2)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对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给予物质帮助,以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

●(3)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周期性,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政府保障(避免他们流离失所,甚至铤而走险,危及社会安定;同时,也可以保存这部分劳动力,以备生产发展需要人手时,不致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的状况)。

●(4)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时代,生产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社会对劳动力的需要,不论劳动者在业、失业,还是遇到意外事故,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费用和子女的教育费用都需要由社会给予支持帮助。

●2.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稳定机制应运而生●市场经济是效率高的经济,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市场经济也是风险大的经济,风险造成的社会震荡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和干扰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的一种稳定机制, 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 。

●2.2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1.国家干预主义●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国家的职责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不干预经济活动。

●新历史学派:●强调国家的经济作用,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外,还有一个“文化和福利的目的”,主张由国家兴办一些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的生活。

●新历史学派的福利就是通过国家的活动,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使那些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人们得到经济援助以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

●费边主义者的观点:●20世纪初,英国费边主义者韦伯夫妇设计了“福利国家”蓝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议会立法,对贫民和失业者,包括病人、残疾人、老年人实行救济。

社会保障部的历史沿革

社会保障部的历史沿革

社会保障部的历史沿革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部是负责管理和监督社会保障工作的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协调各个部门的执行。

本文将对社会保障部的历史沿革进行探讨。

一、成立背景社会保障部的成立是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薄弱,人民群众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意识的提高,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成立社会保障部成为必然选择。

二、社会保障部的建立社会保障部的建立可以追溯至1998年,当时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此后,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该部门多次进行了调整和重组。

经过几次合并、拆分,最终于2018年部分改革后更名为社会保障部,成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

三、职责和功能社会保障部是负责管理和监督社会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

其职责和功能包括:1. 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部根据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制定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包括社会救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政策。

2. 协调和指导各地社会保障工作:社会保障部负责协调各地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指导各地的政策落实和实施情况。

3. 监督和检查社会保障工作:社会保障部对各地社会保障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的正确执行和惠及的对象能够得到真正的保障。

4. 与其他部门协作配合:社会保障部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作配合,特别是与财政部、劳动部门等合作,共同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四、改革与展望社会保障部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渐完善和发展。

社会保障部的改革也是持续进行的。

例如,为了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待遇水平,社会保障部连续开展了多轮改革,推动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展望未来,社会保障部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费用的上涨,社会保障部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社会保障政策,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世界)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世界)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1601—1882年)▪1、标志▪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2、背景▪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化。

▪3、保障特点▪旧《济贫法》: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新《济贫法》: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时期(1883—1934年)▪1、标志▪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背景▪工业化和德国工人运动▪3、特点▪针对工人实行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

▪2、政治上:▪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

▪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935—1947年)▪1、标志▪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2、背景▪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3、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为什么美国出台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1、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机剧增。

▪2、政治上:罗斯福新政。

危机→政府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

▪a、举办公共工程b、扩大社会保障开支c、拉动消费d、促进就业▪3、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年)▪1、标志▪ 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

社会保障重点汇总情况

社会保障重点汇总情况

这份资料是商2整理的,后有部分修改和补充。

社保课的老师说只要背背就没有问题。

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的成绩。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与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思考题: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1、是生产手段和方式变革的结果2、家庭结构变小,家庭保障功能下降3、贫富分化现象严重4、失业成为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5、阶级矛盾加剧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流派福利经济理论:提出背景: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社会改良思潮兴起,一些学者提出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政府通过实行某些社会改良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现存统治。

1. 福利国家理论:强调国家的经济作用,主张由国家兴办一些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生活。

2.英国费边主义福利国家蓝图:企图通过缓和的、渐进的改良办法,实现所谓的“社会主义”3.英国经济学家和改良主义者主张以“社会福利”作为经济研究的中心问题,通过税收政策或国有化政策,使剩余价值归政府所有,用于社会福利4.英国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系统的论述了福利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收入均等化,认为收入转移的途径就是由政府向富人征税,补贴给穷人。

国家干预理论提出背景: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生产凋敝,失业剧增,社会矛盾尖锐,一些政治家和学者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提出国家干预理论。

1.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还提出了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

2、贝弗里奇计划:提出一份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的长篇报告,制定了一整套对英国全体公民实行福利制度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历程1 慈善事业时代2 济贫制度时代3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4社会保障改革概念社会保险: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例如古代中国:仓储,工赈,施粥,居养等。 •民办慈善事业
——范仲淹(义田)、朱熹(社仓)、刘宰(粥局)、熊希龄(慈幼局); ——德国:“基尔特”(手工业者互助基金会);
17
社会保障的不同阶段: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的标志是英国实行的济贫法。 1、旧济贫法
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为有劳 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强制他们去劳动;为老人、盲人建立收容所; 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提倡父母和子女的社会责任; 从比较富裕的地 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罗斯福新政”大体上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危机的经济; 二是救济大规模的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也称 “3R(Recovery, Relief, Reform)”。 •“罗斯福新政”也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以复兴和救济为主,通过与 私营企业的密切合作刺激经济复苏,鼓励“物价上涨”,促使利润增加,并用 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落入可以刺激复兴的集团手里;1935年到1939年以改 革为主,通过把购买力注入到特权较少的人们的手里,并且用“社会保障制度” 的方法担保他们的未来,以使全国经济转变为持久的复兴。
• 政治学者也因为实践中的社会保障事关国家的政治稳定,甚 至关系到党派竞争和政治家个人的前途,而将其划归政治学 范畴。
14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若从社会保障的出发点与追求目标来考虑,社会学无疑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理论 基础之一。 •首先,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诸如养老、医疗、贫困、灾害等诸种社会问题的客观 存在,并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获得解决;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常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 •再次,社会学还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最直接的渊源,如人道主义、 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传统就业是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和最初的理论源泉。 •社会学研究的社会问题、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社会价值、社会进步、家庭与社 区、社会化、社会阶层与人口问题等等,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坚实 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探究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探究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剖析下,提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保障对象、基金来源、责任主体、价值取向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基本内容。

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为基础,我国当前需要明确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主体作用,建立普惠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标签: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产生背景1.1 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社会保障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思想正是产生于产业革命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之下。

产业革命发源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纺织业,然后又扩展到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及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

到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产业革命。

在产业革命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劳工问题和其他新的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

在机器生产环境里,劳动强度增加,工伤事故不断,失业威胁增多,疾病治疗和老年生计等问题使雇佣劳动者忧心忡忡。

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新的社会压力和社会需求。

于是统治阶级采取了一些保障措施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维持社会稳定。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剖析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时意识到,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使失业率和贫困率增加。

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救济贫民、抚恤伤残的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

“只要资本的力量还薄弱,它本身就还要在以往或随着资本的出现而正在消逝的生产方式中寻求拐杖……当资本开始感到并且意识到自身成为发展的限制时,它就在这样一些武器中寻找避难所。

而一旦资本感到自己已强大起来,它就抛开这种拐杖,按它自己的规律运动”。

第二章 社会保障

第二章 社会保障

区别: 项目 主导方式 适应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形式 单位化 社会化
国家—单位 中央政府政 保障制 策主导 国家—社会 国家立法主 保障制 导
四 、 中 国 社 会 保 障 历 史 上 不 该 忘 却 的 大 事
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 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 年颁布 1978年制定104号文 1978年制定104号文 年制定104 1993年和1994年 1993年和1994年 年和1994 设计社会保障改革大思路 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理论与主张: 理论与主张:德国新历史学派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 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 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与社会改革
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险特点
三、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时期 20世纪30年代 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国家 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 制度转型的简要历程
第一阶段(1986 1993 1986—1993 1986 1993),重点是为国有
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国家—单位 保障制在延续,但国家—社会保障制开始生长。
第二阶段(1993 1997 1993—1997 1993 1997),社会保障成为
(1)更适应社会需求 (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 (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
改革方法:开源; 改革方法:开源;节流
小案例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 ” 新的改革趋势?
20世纪60年代起 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世纪60年代起, 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 20世纪70年代末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 世纪70年代末, • 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 机。 •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对积弊已深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 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 改革,推行“新制” 改革,推行“新制”。 •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 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年军政府公布的《 •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积 • 累、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将强制性储蓄的功能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 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

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既反对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主张法律至高无尚;主张实施包括社会、工厂法在内的社会政策,主张走调和劳资关系的道路以消除德国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

更强调调和阶级矛盾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3、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历史背景: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政策●标志: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The Social Security Act)●出发点:需求管理工具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1、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2、民主社会主义五项原则:政治自由、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凯恩斯主义和平等信念3、社会立法:1)国民保险法2)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3)住房法和房租管制法4)国民救济法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期(1979年以后)●1、历史背景:石油危机;滞胀;●新经济自由主义●2、改革理念:开源节流在英国,有社会学家认为已经出现了iPod 一代(iPod generation),这里说的并不是苹果电脑推出的可下载音乐的iPod,而是指年轻的一代承受没安全感(insecure)、压力大(pressured)、同时承担过重的税负(overtaxed)及高筑的债务(d ebt-ridden四种压力,有人因而对人生丧失热情。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及内部结构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1、最广泛的意义上—社会保护制度。

2、较次广泛的意义上—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3、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苏联社会保障制度

苏联社会保障制度

苏联社会保障制度1. 简介苏联社会保障制度是指苏联在20世纪实施的一套旨在保障人民基本福利和提高社会公平性的政策和措施。

该制度的建立旨在解决工人阶级的生活问题,加强国家对人民的关怀和保护。

2. 历史背景苏联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并成立了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政权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

3. 制度内容3.1 劳动者权益保障•工资保障:苏联实行“同工同酬”的原则,确保劳动者获得公平合理的报酬。

•工时限制: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8小时,并设立加班费制度。

•假期休假:为劳动者提供带薪年假、病假和产假等休假权益。

3.2 医疗保障•公共医疗体系:建立了国家统一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全体公民提供免费的医疗保健。

•医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医院、诊所和药店等医疗设施,确保人民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3.3 教育保障•免费教育:苏联实行免费的普通教育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接受到基本的教育。

•学生津贴:为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津贴,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3.4 养老保障•全民养老金制度:苏联建立了全国性的养老金制度,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全面覆盖:该制度覆盖了所有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无论其工龄长短。

3.5 社会福利•失业救济:为失业者提供一定时间的失业救济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社会救助:对于贫困、残疾和孤寡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和关怀。

4. 制度影响苏联社会保障制度对苏联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提高工人阶级生活水平:通过确保工人的基本权益和福利,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 加强社会稳定:该制度减少了社会不公平现象,增强了社会稳定性。

- 增进国民团结:该制度促进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增进了国民的凝聚力。

5. 总结苏联社会保障制度是苏联在20世纪实施的一套旨在提高人民福利和促进社会公平性的政策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社会保障制度伴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形成建立起来的。

由于它对发展经济、稳定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所有的的现代化国家,都把实施和完善社会保障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国策。

我们将社会保航定义为“国家通过立法制定的有关保障全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伤残、事业、生育,以及遭遇灾害时的特殊需要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

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普遍性、强制性、公平性等特征,根据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可以将社会保障的目标概括为五项。

(1)保障基本生活。

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保障最核心的目标。

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如今,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国际公约和绝大多数国家明确规定的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

(2)维护社会稳定。

自19世纪后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其根本原因就是要此巩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政权的统治和社会稳定。

所以说,社会保障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许多国家取得胜利,促使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其根本目的就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而在中国,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保障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进社会整体福利,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手段。

(3)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体现为:①社会保障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

②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积累和投资运营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

③社会保障确保劳动者在丧失经济收入或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维持自身以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保证劳动力在生产进程不受阻碍或中断。

同时国家还可以通过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津贴等形式对劳动力在生产给予资助,以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4)维持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国家保持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意外受灾、失业、疾病等因素导致的机会不平等,使社会成员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②通过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分配结果的不公平。

(5)增进国民福利。

社会保障的最初含义是“救贫”和“防贫”,即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至少能享有最低的生活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的内容在不断的扩充。

现代社会保障不仅承担着“救贫”和“防贫”的责任,而且还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广泛的津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充分地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

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今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实施的一项社会政策,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社会保障制度对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十分重要,这是因为:(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是生产单位,也是生活消费单位,劳动者遇到疾病、年老、生育等风险时,是靠家庭成员和亲朋的帮助渡过难关的,这就是家庭保障。

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后,随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社会生产不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而是以大规模的工厂、农场为单位,劳动者多数离开家庭,走向社会。

这时,劳动者如遇疾病、伤残、年老、生育等风险,就无法再依靠家庭来保障他们的生活了,劳动者的这些个人风险集中到社会上,成为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生产,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于是,由政府出面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就成为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和实现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

(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可避免会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产生社会不公,导致社会矛盾,甚至发生社会骚乱。

为了维护社会安定,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对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给予物质帮助,以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

(3)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周期性。

在经济膨胀时期,生产规模扩大,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在经济收缩或停滞时期,会出现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

即使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由于市场调节带有自发性、滞后性,也常常会有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存在,这些工人失去收入,生活来源中断,必须给其生活保障,以避免他们流离失所,铤而走险,危及社会安定;同时,也可以保存这部分劳动力,以备生产发展需要人手时,不致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状况。

(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

在手工业时代,劳动者的技艺主要在家庭中,靠代际传播获得,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也由家庭承担。

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时代,劳动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生产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经济发展周期和生产结构的变化,劳动者需要经常更新知识和技能。

这种高质量劳动力的培养不可能在家庭内进行,所需的培养费也较高,不是家庭所能承担得起的。

为了保证社会对劳动力的需要,不论劳动者在业、失业,还是遇到意外事故,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费用和子女教育费用都需要由社会给予帮助。

此外,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由于先天疾病而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生活上无依无靠的人以及各类弱势群体。

如果这些人的生活没有保障,也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由政府通过立法,以相应的制度保障他们的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已经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安全网”和改革的“缓冲剂”。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1、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渊源。

(1)空想社会论。

西方古代社会保障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空想社会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两千多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柏拉图写的《理想国》一书,他以“人们的生活需要”作为解释国家起源的理由,主张实现共产主义制度,确立财产公有和公正的原则,消除暴力和贫困对立。

尽管某些着述将社会保障阐述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或者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提高效率的手段,但社会保障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却能够使我们肯定其宗旨在于维护社会稳定、追求人道与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因此,西方的空想社会论对理想社会或国度的描述实际上构成了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在某种程度上即实践着空想社会论的某些主张或见解。

在公元前400多年前,古希腊的人们就不满当时奴隶制度的剥削与压迫,幻想着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压迫与剥削、人人自由平等、生活幸福的社会,并着书立说来阐述自己对理想社会的主张,当时最有影响的是柏拉图所着的《理想国》。

在古罗马帝国,P.维吉尔亦描述过“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等等。

进入近代社会后,资本原始积累和对外殖民掠夺及由此而带来的诸种社会问题,促使空想社会主义得以产生和发展。

从15——17世纪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到18世纪法国的梅叶、摩莱里,再到19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与欧文等,均写出了自己不朽着作,这些着作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与批判,更阐述了没有私有制、财产公有、倡导互助、人人平等和生活幸福的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论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于它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不平等,从而主张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成员协调发展,这些思想正是现代社会保障最基本、最深刻的思想基础。

如欧文作为19世纪最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在1800年他29岁担任新拉纳克纱厂经理时,便开始了改善劳工福利状况并建立相应的福利制度的改革试验,由此而成为欧洲最有名望的慈善家之一;他进而还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即利润来源于对工人的剥削,从而主张按照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来改造整个社会。

与空想社会论相比,经济学领域讨论社会福利问题不仅要晚得多,而且均是立足于经济效用的角度,但自进入工业社会后,愈是到后来,经济学领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就愈大。

这一点从后面有关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可窥其线索。

(2)宗教思想。

在西方社会,宗教被称为慈善之母,它对早期社会保障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方面,而且也突出地表现在实践活动中。

因此,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亦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渊源的另一个来源。

例如,佛教推崇慈悲为怀,强调以深度的爱护之心予众生以快乐幸福,以深度的怜悯心拔除众生的痛苦,并倡导布施和助人等。

早期的基督教明确反对富人对穷人的剥削,宣传基督会再次降临人间并建立人人平等、普遍幸福的千年王国,表达了人类追求福利的普遍性与迫切愿望;早期基督教社团所实行的财产公有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亦为后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和国家制订福利分配方式提供了依据与方法;基督教还特别强调爱人如己,主张在施爱于他人中体验幸福的境界,摩西十戒则劝人净化心灵,努力向善,等等。

宗教教义的上述主张客观上表达了博爱、互助、平等的思想,这些思想无疑为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与社会保障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道德基础。

与此同时,许多宗教团体直接主办各种慈善事业,并一度成为西方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基本机制,时至今天仍在发挥着补充国家正式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作用。

可见,宗教对社会保障而言:一是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二是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示范;三是补充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不足。

因此,宗教对现代社会保障的影响,不仅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

(3)代表人物与着述。

根据上述线索,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对早期理想社会进行设计并对社会保障理论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与着述。

首先被公认的代表性人物及其着述无疑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讨论到了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与独身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男女平等问题等等,堪称一部综合性着作。

他反对私有制,强调分工与互助,追求共产制度与财产公有,主张确立公正原则、消除暴力与贫困对立,以及平等和社会秩序和谐等,这些思想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有着重大影响。

莫尔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亦以《乌托邦》一书而流传于世。

在《乌托邦》(又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一书中,莫尔批判了当时的英国社会,宣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财产公有、分配公平的理想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