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侵蚀分区及土壤流失调查_杨新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2012-07-04 16:02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
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
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
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
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
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
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
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
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是指地表土壤被水流或风力冲刷带走的过程。
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壤侵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研究和评估土壤侵蚀的程度,科学家们发展了许多模型和方法,其中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是一种常用的土壤侵蚀模型。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是根据中国土壤侵蚀特点和实测数据开发的一种计算土壤侵蚀模型。
该模型结合了地形、土地利用、降雨和土壤侵蚀等因素,通过计算土壤侵蚀模数来评估土壤侵蚀的程度。
土壤侵蚀模数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单位面积土地在单位时间内因侵蚀而流失的土壤量。
CSLE模型中,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
首先,地形因素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坡度和坡长是地形因素的重要指标,坡度越大、坡长越长,土壤侵蚀的风险就越高。
其次,土地利用类型也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林地和草地对土壤侵蚀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耕地则相对较弱。
再次,降雨是引发土壤侵蚀的重要诱因,降雨强度越大、降雨量越多,土壤侵蚀的风险就越高。
最后,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还考虑了土壤侵蚀的历史记录,以及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
CSLE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评估土壤侵蚀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分析土壤侵蚀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确定土壤侵蚀的高风险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坡度陡峭的区域,可以采取梯田栽培、植被恢复和建立水土保持措施等,以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此外,CSLE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CSLE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模型的准确性受到数据质量和参数选择的影响。
准确的数据和合理的参数选择对模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其次,模型假设了土壤侵蚀的过程是均匀稳定的,忽略了局部的非均匀性和不稳定性。
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广西) - 广西水土保持信息网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地形图图幅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土保持专项普查工作组二〇一〇年十二月说明一、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是进行土壤侵蚀野外调查的空间单元,在平原区,调查单元为1km×1km网格所确定的范围;在丘陵区和山区,调查单元为0.2~3km2的闭合集水区(微小流域)。
野外调查单元位置选取在1︰10000地形图的中心位置。
根据土壤侵蚀的主导外营力,将全国划分为水力、风力、冻融和复合等侵蚀类型区。
综合考虑各类型区特点,采取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水力侵蚀区按1%基础密度抽样,风力侵蚀区和冻融侵蚀区按0.25%基础密度抽样。
鉴于水利普查总体上时间紧张、任务量大,为减轻基层水利普查机构的工作量,根据县域面积、土地利用及地形状况,适当调整野外调查单元的数量与分布,面积较大县份的野外调查单元总数控制在50个以内,平原区、林区和城区按照0.0625%或0.25%的密度抽样,冰川、永久雪地、沙漠、戈壁、沼泽、大型湖泊和水库等区域不布设野外调查单元。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共布设土壤侵蚀野外调查单元33966个,其中水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32364个,风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2928个,冻融侵蚀野外调查单元1602个(野外调查单元个数按照地理位置统计,当在同一个野外调查单元同时调查水力、风力、冻融侵蚀时,不重复统计野外调查单元个数)。
广西壮族自治区只有水力侵蚀野外调查单元。
由于使用的县级行政区划图版本较早,某些县份的名称可能与目前实际名称不相符。
野外调查单元的地理位置具有唯一性,县份名称的差异并不影响野外调查单元的数量与分布,在实际普查的任务分解和安排时,可以根据本次普查规定的行政区划统计野外调查单元在目前行政区划单位的数量与分布。
二、全国土壤侵蚀普查野外调查单元分布表格说明县级行政区划: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制定。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笔记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背景介绍 (3)三、正文内容概述 (4)3.1 土壤流失的定义与现状 (5)3.2 土壤流失方程简介 (6)3.3 书中主要观点与理论 (7)四、深入分析与理解 (9)4.1 土壤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10)4.2 方程应用的实际案例分析 (11)4.3 对书中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12)五、土壤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14)5.1 土壤流失带来的危害 (15)5.2 防治土壤流失的措施与方法 (16)5.3 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待土壤流失问题 (17)六、对比与启示 (18)6.1 与其他地区土壤流失情况的对比 (20)6.2 书中理论与其他研究的共鸣与差异 (22)6.3 得到的启示与借鉴 (22)七、总结与评价 (24)7.1 对《中国土壤流失方程》的总结 (25)7.2 对书中观点的评价与反思 (26)7.3 个人感悟与未来展望 (27)一、内容描述当我开始阅读《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我首先被其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所吸引。
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关于中国土壤流失的全方位解析,从地理、环境、生态到农业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一幅全面的土壤流失防治蓝图。
书中详细描述了土壤流失的现状和危害,中国地域辽阔,土壤流失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还可能导致河流湖泊淤积,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
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业生产的威胁,土壤流失的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书中阐述了中国土壤流失的形成机制,包括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气候降水、地质构造等,以及人为因素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过度开发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加剧了土壤流失的进程。
书中还介绍了土壤流失的定量评价和监测方法,通过构建土壤流失方程,可以定量评估土壤流失的程度和速率,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实用的防治技术和策略,如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修复、农业措施等。
书中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展示了土壤流失防治的成功案例和面临的挑战。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2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语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秦百顺郭索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丛佩娟李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3.1 一级类型区 (3)3.2 二级类型区 (3)3.3 范围及特点 (3)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8)4.1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 (8)4.2 风力侵蚀及混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 (9)5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11)附录A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分级 (12)附录B 水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13)标准用词说明 (16)条文说明 (17)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中国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土壤侵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侵蚀问题日益凸显。
土壤侵蚀不仅对农田产量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土壤侵蚀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解决办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土壤侵蚀的概念。
土壤侵蚀是指地表水、风力、冰川等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土壤颗粒和营养物质在地表水和风力作用下的剥蚀、移动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主要分为水土流失和风蚀两种类型。
水土流失是指地表水流冲刷和侵蚀土壤的过程,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风蚀则是指在风力作用下,土壤颗粒被风带走,形成沙尘暴和黄沙滚滚的景象。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
首先,人类的不合理农业开发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大规模的农田开垦、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频繁的灌溉等都导致了土壤的松散和易脱落。
此外,密集的农业化学品使用也极大地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土壤容易被侵蚀。
其次,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集中,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再者,土地退化和非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过度的城市扩展、工业污染和采矿活动都导致土地退化,削弱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办法。
首先,应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模式。
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采取轮作休耕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侵蚀。
其次,应加强土地管理和监测。
建立土壤质量监测网和侵蚀风险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土壤的侵蚀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另外,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
通过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总之,中国的土壤侵蚀问题不容忽视。
只有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土壤侵蚀问题的根本解决。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土壤侵蚀问题的重视,为保护好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共同努力。
对我国水土流失调查评价方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水土流失调查评价方法若干问题的思考刘淑珍;刘斌涛;苏正安;游翔【摘要】历时3 a(2010 2012年)的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圆满结束,同步开展的我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为了使今后的普查工作更符合我国实际、科学性,提出5点需要加强研究及改进的建议.1.建议分类调查评价,自然侵蚀区开展“潜在土壤侵蚀危险度”调查,20 a为一个调查周期,加速侵蚀区则应缩短调查周期;2.建议水蚀调查将点、面结合,将实地单元格调查、模型评价法与遥感调查结合,优势互补,完成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格局分布图;3.将坡面侵蚀调查与侵蚀沟道调查结合,纠正侵蚀沟道发育区可能产生的侵蚀强度偏低的问题;4.建议加强水、风、冻复合侵蚀区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方法的研究;5.建议加强冻融作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14(032)002【总页数】4页(P150-153)【关键词】水土保持;土壤侵蚀;调查;评价【作者】刘淑珍;刘斌涛;苏正安;游翔【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S159历时3 a的(2010—2012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已圆满结束.其普查成果《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3-03-26进行了发布。
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也称全国第四次土壤侵蚀调查)是本次水利普查的第八专项.历时3 a.进一步摸清了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等情况.为国家宏观生态建设决策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次普查方法科学.技术手段先进.组织严密.工作有序.成果可信.对推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1]。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黄 土 高 原 区
长西 西
江南 南
上诸 游地 及区
岩 溶 区
南 方 红 壤 区
区
Ⅲ1
Ⅲ2
Ⅲ3
当前您正浏览第十页,共五十页。
Ⅲ4
Ⅲ5
Ⅲ6
Ⅱ Ⅰ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Ⅰ
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 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 沙区,面积达187.6万km2。
荒漠化治理
当前您正浏览第十八页,共五十页。
风力侵蚀区>>目前研究重点
(1)侵蚀产沙机理与运移规律;风沙草原区土地
退化机理与利用模式、承载力其及预警体系; (2)保护性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体系;荒漠及绿
洲植被生态演变及恢复技术;
(3)草原鼠害综合防治、草库仑建设与防风固沙型牧业制度改革途径
与技术;沙地表土固结技术等
Ⅲ3 ---北方山地丘陵区
(北方土石山区)
当前您正浏览第三十五页,共五十页。
北方土石山区>>基本情况
本区是指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 ,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 省(自治区)范围内有土壤侵蚀现象的山地、丘陵。 涉及海河、淮河两个流域,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的太行山 、沂蒙山、桐柏山、大别山、伏牛山等地。
2、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条 件基本一致。
3、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 似。
4、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地域 的连续性。
当前您正浏览第七页,共五十页。
五、土壤侵蚀分区
我国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特点,构成了各种类 型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条件。且由于各地自然 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 点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域。
利用《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制作土壤侵蚀专题图的思考
利用《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制作土壤侵蚀专题图的思考[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专题图[摘要]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的制图方法十分复杂,耗时费力,不易掌握。
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提出一种简易制图方法,供大家探讨。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是我国的一项特有制度,我国依法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已经20多年,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已经逐步完善[1],此举为我国有效控制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土壤侵蚀强度图的制作,是重点也是难点。
土壤侵蚀图是反映某一区域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和空间分布的地图。
是土壤侵蚀调查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制定水土保持措施的主要依据。
2018年,水利部发布了《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 773-2018)(以下简称“导则”),“导则”通过数学模型,确定了通用土壤流失量计算公式,并给出了部分计算因子的参考值。
笔者认为,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利用“导则”并结合外业调查,经分析、计算获得项目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情况下的土壤侵蚀模数值,再借助CAD制图软件,就可以获得一张土壤侵蚀专题图。
不仅直观准确,可利用性强,而且相较传统方法,制图相对简便,易于操作。
1利用“导则”制图的必要性1.1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利用传统方法制作土壤侵蚀强度图,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获取坡长、坡度、土地利用等地物信息,再叠加植被盖度、土壤组成等矢量数据,通过一系列复杂计算后得到,需要有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有丰富的基础资料,耗时费力。
本方法利用既有地形图或航拍图,通过现场调查获取地物信息和植被盖度情况数据,利用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情况,借助CAD软件绘制成图,操作相对简便,节约时间。
1.2现场调查,数据可靠一般地,遥感影像具有滞后性,植被盖度矢量数据也会因季节不同,而存在一定差距,甚至有时因年代久远,收集到的资料与现实情况可能完全不符。
中国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
中国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中国的土壤侵蚀状况近年来备受关注。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分析中国土壤侵蚀的现状以及导致土壤侵蚀的原因,并讨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在中国,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农业耕地和山地地区。
农业耕地是农民的生计来源,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耕作和过度利用,土壤的质量逐渐下降,产量也随之降低。
此外,山地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也十分突出。
山地因地势复杂,土壤更加脆弱,容易受到降雨和水流冲刷。
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土流失。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量农地和山地被清理出来,即使在不能种植作物的悬崖峭壁上,人们也在农业生产中进行了扩张。
这些活动导致水土流失,从而削弱了土壤的保持能力。
尤其是在草地退化、开矿区和建设项目中,短期内土壤裸露面积急剧增加,尤其是在大风雨天气条件下,土壤被大量冲刷。
除了水土流失外,土壤侵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耕地过度利用。
为了追求更高的农业产量,农民常常采取过度耕种、过度施肥和不合理的农作轮作等措施。
这些做法导致土壤肥力和结构的破坏,使土壤更加脆弱,容易受到侵蚀的影响。
土壤侵蚀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土壤侵蚀导致农田减产和土地退化,给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其次,土壤侵蚀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土壤中富含的养分和农药,随着水流冲走,污染了水源,使得水资源变得不可利用。
此外,土壤侵蚀还导致了土地的沙化和草原退化,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为了解决土壤侵蚀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保护,推广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
这包括限制开发建设活动,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其次,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设防风固沙工程,修复植被覆盖等措施。
此外,要加强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引导合理农业生产。
然而,要想解决土壤侵蚀问题,还面临一些挑战。
2011—2019年宁夏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多沙区1990、1999、2019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8900.97、6572.14、1957.89t/(km2·a),土壤流失量分别为18.87亿、13.93亿、4.15亿t。
经测算,1990—2019年黄土高原多沙区累积保土量为213.44亿t。
表2 黄土高原多沙区不同时期水土流失面积统计时期水土流失面积/万km2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合计20194.372.751.250.720.149.2319992.764.385.253.431.7717.5919903.563.973.853.644.2919.313 结 论(1)根据各县级行政区县域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及各侵蚀强度等级面积计算得到的临界土壤侵蚀模数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即y=1.0971A+138.42。
(2)黄土高原多沙区1990、1999、2019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8900.97、6572.14、1957.89t/(km2·a)。
1990—2019年黄土高原多沙区累积保土量为213.44亿t。
[参考文献][1]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人民治黄五十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R].西安:黄河上中游管理局,1996:22.[2]高健翎,高云飞,岳本江,等.人民治理黄河70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人民黄河,2016,38(12):20-23.[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8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9:1.[4]郑新民.黄土高原沟壑坝系建设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03(17):19-2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8.[作者简介]李晶晶(1987—),女,山西垣曲人,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通信作者张建国(1986—),男,山东肥城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森林水文过程研究。
近40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主控因子研究
近40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主控因子研究近40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问题愈发严重,严重损害了地表环境和生态系统,甚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加强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研究在其有效治理和保护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就近40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主控因子进行探讨。
一、近40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耕地和生态环境中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是一个长期的、广泛的生态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可以分为两大类:水土流失和风蚀。
近年来,土壤侵蚀受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渐加重。
近40年来,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出现以下几个变化:1.增长速度加快由于人口增加、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等行为的干扰,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前所未有的严重。
通过可持续使用土地指标对土地质量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发现黄土高原土地侵蚀面积呈不断上升之势。
2.空间分布格局明显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
近40年来,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格局也有所改变。
第一,微侵蚀的区域面积不断缩小,微侵蚀区域主要可以分布在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第二,轻度侵蚀的区域面积增加。
特别是在黄土高原的东部以及部分中南部地区,轻度侵蚀的区域面积大幅增长。
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1.自然因素(1)降雨量黄土高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降雨云团中心之一,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可达到极高的峰值。
降雨量的多少和规律的变化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重要影响因素。
(2)浸积结构黄土高原受冰川与早期河流积淀、风蚀和水蚀等作用形成的浸积层,具有特有的土壤结构与性质。
土壤浸积结构的变化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密切相关。
(3)土地类型由于黄土高原涝危风险大,从而对土地类型的要求较为严格。
土地类型的分布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
2.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习惯农业生产的不合理技术和管理方式是影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侵蚀现状及发展
土壤侵蚀现状及发展土壤侵蚀是指在风化作用和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淋失,从而导致土地质量恶化的现象。
近年来,土壤侵蚀的状况越来越显著,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土壤侵蚀现状及发展的趋势,以及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和措施。
一、土壤侵蚀现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壤侵蚀已经成为了中国土地利用和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根据中国科学院2020年发布的一份《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基础数据库》报告,我国土地退化面积已达到1.8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8%。
其中土壤侵蚀是主要因素之一,其严重程度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和南方山区等地区。
在土壤侵蚀的过程中,水土流失是主要形式。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对土地的耕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求,农民不断开垦丘陵、山地以及黄土高原等不适宜耕种的地区,长期耕作加上降雨和台风等特殊天气,导致土壤表层破坏、流失,进而形成小沟谷、沟壑或冲沟。
二、土壤侵蚀趋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也在逐年加深。
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和生产能力,很多农民采用了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如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机械化作业等,不仅增加了耕地的利用强度,还破坏了原有的土壤营养平衡,导致了土壤侵蚀的发生。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会涉及到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改造。
由于城市过程中需要大量建设房屋、道路和市政设施等,往往需要大量耕地来作为用地面积,这些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来说都是一种破坏,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也会引发土壤侵蚀的问题。
三、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理解和控制自然的基础,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基础,是农民丰收的基础;是城市的重要建设物质基础,是市民居住的基础之一。
土地的政策合理利用和保护是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之策。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侵蚀特征与防治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侵蚀特征与防治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侵蚀引起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损失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展土壤侵蚀的特征及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侵蚀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两个方面。
由于该地区降雨丰富,土地利用方式不当和水资源调整不合理,导致了大量水土流失。
特别是在开发农田和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的土地平整和不合理的排水系统会加剧土壤流失的现象。
此外,该地区冬季强风频繁,风力较大,也会造成一定的土壤风蚀。
这些土壤侵蚀的特征给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问题。
其次,土壤侵蚀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水源质量恶化,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逐渐显现。
一方面,土壤侵蚀导致土壤层变薄,土壤肥力减少,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
另一方面,土壤侵蚀还会导致水库堆积大量泥沙,使水库有效蓄水量减少,危及水资源的安全。
此外,大量泥沙进入海洋还会引发水质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破坏。
因此,研究土壤侵蚀的特征和防治措施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防治土壤侵蚀,应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应加强土壤保持意识,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推广有机农业和科学种植技术,增加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物的使用,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其次,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通过改善土壤排水系统和灌溉设施,减少农田泛滥、积水和涝灾的发生,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此外,要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加强对河岸、湖泊和山地等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区域进行生态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的影响。
此外,全面加强土壤侵蚀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及时了解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
第九章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9.4 以冻融及冰川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9.4.1 冰川侵蚀区
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喀嘈昆仑 山、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脉的大雪山、雪山、 宁静山等山脉中,冰川侵蚀十分强烈,造成许 多锥形山峰、角峰、冰斗和冰川槽谷。在雪线 以下冰川危害的几十公里的地方形成一些冰碛 堆积物及冰碛湖。
9.4.2 冻土侵蚀区
• 风化层深厚的花岗岩丘陵:分布于江西、广东、福建、湖南、浙江、 安徽等省。分化层上部红土层、中部网纹层、底部碎石层、最下部为 风化基岩。上部红土层胶结紧密,透水性差,粘粒含量多,因此,面 蚀、切沟和崩岗侵蚀活跃,年侵蚀摸数8000-15000 t/km2.a。
• 紫色砂页岩丘陵:分布湖南、江西、广东。该区地形破碎、植被稀少, 侵蚀严重。面蚀、沟蚀活跃,常有崩岗现象,最大年侵蚀摸数27000 t/km2.a。
• 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
• 甘秦岭以北的黄河中游的广大地区。
• 面积60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3万
• km2 ,严重水土流失面积28万km2
• 以上,最严重多沙、粗沙区面积15.6
• 万km2 。严重的水土流失除与地形破
• 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土层疏松深厚、
• 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外,主要与土地不合理使用和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黄土高原南部水蚀区(Ⅲ)
本地区北接风蚀地区,南界秦岭北坡。地 貌类型复杂,有黄土丘陵、黄土塬、河谷平原、 土石丘陵与山地,年降水量500~700mm,气候 温暖湿润植被较好,属森林、森林草原环境。 森林主要分布于一些山地,如子午岭、黄龙山、 关山、吕梁山、太行山及秦岭北坡等地,其余 地方多为农地和牧荒地,植被破坏严重。
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和云
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流失量
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可以定义为一种持续性的土壤动力过程,它是由风、雨水以及溪流等内部因子所组合而成,源于气候因素和土地利用行为,对未来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同时,土壤侵蚀的影响不仅限于本身,还会通过土壤流失量的增加而影响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有可能带来致灾性的后果。
因此,全面了解土壤侵蚀的模数和流失量,是评估土壤侵蚀的影响和控制其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模数是指土壤侵蚀速率的平均值,它反映了土壤质量和地表状态的变化,是评估土地资源变化的重要参数。
研究发现,土壤侵蚀模数的增高会带来土壤流失的加剧,而土壤流失的加剧会增加水沉积物的污染,从而影响水质和河流的生态系统。
二、土壤流失量土壤流失量是指原土壤被地表运动所除去的土壤质量,它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
从土壤类型分析看,沙质土壤流失量大于粘性土壤流失量,而地表特征分析则表明,较深的坡度且洼地容易出现土壤流失。
三、控制土壤侵蚀和流失土壤流失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土地利用行为的制约。
因此,要想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和流失,就必须综合考虑地表覆盖、农业技术改进以及水资源管理等多种因素。
在农田施工中,可以采取化肥及药剂的施用、植被保护等措施;对于表层土壤,可以利用护坡技术、用土技术、水利工程等防护措施来降低土壤流失。
四、总结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流失量是衡量土壤侵蚀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重要参数。
然而,土壤侵蚀和流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发展受到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行为的双重影响。
因此,要控制土壤侵蚀和流失,就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合理地利用实施农业技术、改善土地利用行为以及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条文说明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可采用下列方法
定点观测 风蚀采样器 根据埋设的标杆量测被风力吹失的表土层厚度 亦可用
激光计装置 测定不同高度飞沙量分布
野外调查 调查被吹蚀后裸露树根的深度
风洞模拟试验 如不同类型及大小的风洞 有室内的也有安装在汽车上的野外流动风
洞
风蚀数学模型
年美国伍德拉夫
国家地图集编辑委员会出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 中国土壤侵蚀类型图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制的 土地资源调查 土壤普查技术规程 草案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
会编制的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及农业区划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图
术语
土壤容许流失量
土壤容许流失量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中是划分非侵蚀区与侵蚀区的判别指标 土壤侵蚀
侵蚀潜在危险度的评估与预测 不仅对保护土地资源及环境系统 同时对土地经营 农业开发 及经济建设都具有预防预警的重大意义
土壤侵蚀类型的区划
区划的范围及特点
土壤侵蚀类型的区划 是一个相当复杂细致的工作 它需要多方面的基础数据 资料及图件 限 于条件本标准未能重新制订全国土壤侵蚀类型的区划 只能综合分析采用已有成果 并作一些局部 性补充完善
中度
强度
三个等级
本标准是参酌了上述国外数据 并根据国内实践制定的 由于实践不够充分 希望应用者注
意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受蚀土壤扣除临界土层的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条文说明
与年平均侵蚀深度的比值 计算该土壤表层所能承受侵蚀的年限 另一种以主要侵蚀因子权重评分 法进行分级 前者比较简易 直观 可信 后者则比较复杂 可操作性较差 且主观任意性较大 有待 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中国分省市县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现状图及简介
中国分省市县⽔⼟流失⼟地利⽤⼟壤侵蚀现状图及简介
⽔⼟流失、⼟壤侵蚀现状图是指直接反映某地区的⼟壤侵蚀量、侵蚀程度及分布现状的图件。
它是制定⽔⼟保持措施的主要依据。
⼀般采⽤应⽤遥感技术调查⽔⼟流失现状编制⼟壤侵蚀图
⼟壤侵蚀字段:名称,⼟壤侵蚀类型
⼟地利⽤现状图
⼟地利⽤现状图是⽤空间⽅式表达⼀定区域内的当前⼟地利⽤类型分布、⾯积及⼟地利⽤结构的专题地图.⼟地利⽤现状图作为⼟地利⽤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能够为政府制定⼟地利⽤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地利⽤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和国⼟整治提供参考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4期2011年8月自然灾害学报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Vol.20No.4Aug.2011收稿日期:2011-03-08;修回日期:2011-06-10作者简介:杨新(1976-),女,博士,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研究.E-mail :yangxinhb@gmail.com 文章编号:1004-4574(2011)04-0131-06中国土壤侵蚀分区及土壤流失调查杨新(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摘要: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水土流失需要掌握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土壤侵蚀分区为基础的水土流失调查高效可靠。
在研究比较以往土壤侵蚀分区方案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中国的土壤侵蚀分区,并选择具体区域调查了土壤流失状况。
首先根据各区域的土壤侵蚀外营力、侵蚀量等量化指标,将全国分为4个1级区,各1级区内再划分2级、3级区。
以东北黑土漫岗丘陵区为例进行的水土流失调查表明,该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大于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规定的容许流失量,因而急需采取水保措施。
关键词:土壤侵蚀;侵蚀分区;土壤流失调查中图分类号:S159文献标志码:AStud of soil erosion regionalization and soil loss survey in ChinaYANG Xin(College of Global Change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 :Soil erosion zoing could provide credible information on the soil loss all about the country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Based on a detailed discussion about the previous methods ,a scheme of soil erosion zoning in China was founded.Four first-grade soil erosion zoning in China were proposed.Second-grade and third-grade zoings were also put forward.A soil loss survey of the regions of low mountain ,hills and hill-ock in northeast China was made as an example.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erosion modulus of this region is more greater and som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Key words :soil erosion ;erosion regionalization ;soil loss survey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
当前土壤侵蚀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全世界土壤侵蚀面积已达2500万km 2,占陆地面积的16.8%,全球有27%的耕地受到土壤侵蚀威胁[1]。
土壤侵蚀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土地退化的一个主要原因[2]。
我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侵蚀类型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在我国均有发生。
我国地域辽阔,土壤侵蚀的成因复杂,特点迥异,要准确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很不容易。
同时水土流失是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那么在土壤侵蚀分区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区域调查水土流失状况将会事半功倍。
而且,在分区基础上确定代表性样点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则可得到各个区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这正是进行土壤侵蚀分区的意义之所在。
土壤侵蚀分区方案确定后,就可以从最低级别入手,估算土壤流失量,然后逐级汇总得到全国的土壤流失情况。
1我国土壤侵蚀分区研究现状我国的土壤侵蚀分区工作是从黄土高原开始的,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组织了3次大规模勘察,对于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类型和分区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
黄秉维[3]1955年在编制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时,按3级系统划分类、区和副区。
根据植被的完密程度划分为侵蚀微弱区和侵蚀地区。
2级、3级分区按区内的地形、土地利用等差异划分。
该分区图简明扼要,很有价值。
朱显谟[4]在研究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区划问题时提出划分5级区分制:地带、区带、复区、区和分区。
侵蚀地带以主要的侵蚀类型为分划标准并和气候结合,以说明侵蚀营力的强弱和实际反映等不同情况。
罗来兴和朱震达[5]主编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图,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哪些地区急需治理,哪些地区不急需治理;在急需治理的地区中,哪些类型地区可以沟谷治理为主、坡面治理为辅,哪些类型地区必须沟谷治理与坡面治理并重。
唐克丽、陈永宗[6]主编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区域特征及其治理途径》依据土壤侵蚀营力、类型、强度发展趋势以及治理途径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来划分土壤侵蚀分区,采用两级分区,即侵蚀地区和侵蚀区。
全国范围的水土保持区划,主要有辛树帜等人所作的4种划分方法。
辛树帜蒋和德麒[7]根据土壤侵蚀的研究结果,采用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将全国分为三大土壤流失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根据各地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的特点,将水力侵蚀为主的1级类型区划分为6个2级类型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北方山地丘陵区、南方山地丘陵区、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云贵高原区。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未再细分。
陈代中、朱显谟编制的《中国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区图》[8]中,按侵蚀营力,把全国分为三大土壤侵蚀区:东部流水侵蚀区、西北风力侵蚀区和青藏高原冻融及冰川侵蚀区。
其中东部流水侵蚀区包括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的地区,有8个2级区。
西北风力侵蚀区包括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距海洋较远,气候干旱少雨,是中国沙漠、戈壁分布地区,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包括5个2级区。
青藏高原冻融及冰川侵蚀区包括青藏全部、青海南部及四川的甘孜、阿坝两州,土壤侵蚀营力以冻融和冰川作用为主,包括5个2级区。
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9]的土壤侵蚀分区,用主导因素法并以与土壤侵蚀关联度高同时又是较稳定的自然因素作为分区的依据。
全国1级区的区划以发生学原则(主要侵蚀外营力)为依据,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三大侵蚀类型区。
全国2级区的区划以形态学原则(地质、地貌、土壤)为依据,将水力侵蚀为主的1级区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等5个2级类型区,以列表的方式描述了2级区的范围。
唐克丽主编的《中国水土保持》中[10],把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分为3个级别,共43个水土保持类型区。
该区划分级中,1级、2级分区基本上以辛树帜、蒋德麒编制的中国水土流失类型分区为依据,把风力侵蚀为主的1级区又分为2个2级区。
在1级、2级分区基础上,按照主要地貌单元、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发展方向、水土保持方略和措施及人为因素等,划分第3级分区,也就是类型区。
全国分区各方案各有得失。
朱显谟的分区方案与辛树帜、蒋德麒的划分方案,1级分区范围基本相同,而辛树帜和蒋德麒对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类型区没有再划分2级分区,在水力侵蚀类型区中,辛树帜、蒋德麒将朱显谟方案中的秦巴山地及淮阳山地并入四川盆地及周围地区,将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南丘陵区合并为一个2级区即南方山地丘陵区。
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分区将辛树帜划分的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与云贵高原区合并为一个,称为西南土石山区;将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划分为风力侵蚀区中的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还把内蒙、陕西和黑龙江的部分地区划分到该2级区;除此之外,又增加了一个风力侵蚀为主的2级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指山东黄泛平原、鄱阳湖滨湖沙山及福建省、海南省滨海区;将东北大兴安岭山地及新疆天山山地纳入冻融土侵蚀区。
而唐克丽《中国水土保持》土壤流失分区是在辛树帜、蒋德麒分区基础上的划分。
·231·自然灾害学报第20卷2土壤流失调查美国农业部全国土壤调查中心(NSSC )在1980年代已经开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结合全国土壤调查的需要,划分出在较大范围内有着相似的土壤、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植被等的地理区域[11]。
一个能传递详尽信息、有着精确比例尺、载有数据收集、评价和质量保证的分区电子地图能够极大的增强土壤调查的质量和速度。
同样,土壤侵蚀分区成果也将为土壤流失调查提供强有力的质量和速度保障。
水土流失调查是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局(NRCS )监测的重要内容。
NRCS 将全美划分为6个工作区,设立80万个监测点,对全国的水土流失进行长期定位监测。
在1977年以立法形式确定了每5年进行一次国家资源清查,主要调查全国75%非联邦土地上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土流失状况[12],监测结果公布于全国,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土保持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其中的地段流失量估算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风蚀方程,区域汇总则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从2000年开始,清查由每5年1次改为每年1次,但抽样数量减少,包括40000个固定样点和30000个机动样点。
美国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工具是通用土壤流失方程[13-14],其因子确定和模型结构[12,15-20]简单明了,对世界范围内的土壤侵蚀研究、水土保持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风蚀方程[21]是美国官方用于预报土壤风蚀的正规模式,被编入《农业手册》和《中西部地区水蚀和风蚀量的计算(蓝皮书)》[22]。
国内的土壤侵蚀调查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黄土高原地区野外调查和土壤侵蚀图的编制工作,以及此后江西省等南方丘陵地区的土壤侵蚀野外调查[23]。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对大流域[3,24]的土壤侵蚀普查,大多采取定性的地貌调查方法或制图学方法,类型和等级划分依据简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