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21
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一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苏联同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本课知识点较多且琐细,教师从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对峙三个方面开展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铜陵市第五中学九年级。
九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深度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授课中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积极引导、关注、点拨,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2.过程与方法引导识读《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了解德国分裂相关知识。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究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归纳概能力并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22
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解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媒体技术,以“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合作讨论——分析影响”为主线,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教学重点】冷战的含义及过程【教学难点】冷战下的世界【学情分析】此次授课选择了我校初三1班,初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对世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的认识多为感性认识,需要教师经过课堂教学将其升华为理性认识。
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可是能力不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更加合理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史料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习题训练法【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战后,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从战时的同盟发展到了冷战时期的敌对,到底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怎样的变化?美苏关系对世界局势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冷战。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二、新课授受1.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
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③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④国家利益的冲突⑤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3.冷战政策:①政治: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16课冷战教案
冷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冷战”政策背景,知道“冷战”政策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使学生感知“二战”后美苏双方实力的变化情况,并引导学生会总结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因素, 使学生初步掌握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及局部战争不断,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从而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冷战”的性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那么,什么叫冷战?冷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战后美苏两国的发展乃至世界格局的演变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冷战的发生1.背景: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2.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3.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也称欧洲复兴计划。
其直接目的是复兴欧洲经济,真实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以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
(二)德国的分裂1.二战后,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及其首都进行分区占领,苏联与美、英、法分歧不断加大。
2.柏林危机:1948年2月3.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①联邦德国(西德):1949年9月(美、英、法)②民主德国(东德):1949年10月(苏联)(三)北约与华约对峙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在华盛顿成立,北约的建立,标志着美国推行遏制苏联、控制欧洲、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部署已初步完成。
2.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8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合作探究: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原因: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教案
课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1、知道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把握冷战的定义、背景(原因),美苏之间相继产生的竞争局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3、指导分析冷战的影响,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及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冷战原因和两极格局形成影响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复习旧知:检查作业,复习上节内容并小结。
请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了哪些主要战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是何时及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9年9月 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东方战场。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导入本课:提问有谁知道丘吉尔“铁幕演说”,请来给大家说讲讲?欣赏视频,然后小结。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期间发表的演说《和平砥柱》,被称为“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请看第16课。
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情况。
请按课文填写完整《历史学法大视野》上预习部分的空格。
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冷战政策?它有何表现?【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其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主要讲述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抗,以及这种对抗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包括冷战的背景、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以及冷战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冷战时期的历史画卷。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听说过一些基本概念,但对于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冷战的整体框架,使他们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竞争,掌握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发展的价值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2.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概括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2.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料;3.小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冷战?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如何?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竞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本课通过介绍冷战政策的起源、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局势,认识到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时期的具体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可能掌握得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
2.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及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问题。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导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问题引导。
4.板书设计:突出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冷战?冷战是如何起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引导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16课 冷战 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4
第十六课冷战教学目标:1.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教学难点】对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对峙状态的理解预习检测第一篇章:风云再起1.冷战的含义:是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又的与状态。
2.冷战的表现:(1).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
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和“”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此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开始。
(2).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称卿提出“”,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用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军事:北约、华约的成立北约: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简称“”,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华约:针对西德加入北约,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简称“”。
两极格局: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形成。
合作探究:1、根据课件展示的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2、阅读教材,思考:杜鲁门所谓的“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分别指的是什么?第二篇章:德国的分裂1.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美英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爆发,最终美苏密谈化解危机。
2.1949折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或“”。
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或“”。
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合作探究:1、根据课本内容分析为什么说德国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2、学习《冷战》后,甲同学说:“两强对峙,谁也不敢打,维护了世界和平。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冷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展开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教材通过介绍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以及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课题,他们可能已经了解到一些基本概念,但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深入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冷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出台背景。
2.冷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3.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冷战时期的具体案例,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历史地图和图片。
4.冷战时期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图,引导学生回顾二战结束后世界的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冷战的背景,包括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意识形态分歧等。
通过展示相关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的出台原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冷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教师选取若干学生进行分享,并对他们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冷战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6课 冷战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1.掌握冷战的定义以及冷战的原因。
2.知道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影响,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3.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4.分析冷战的影响,启发学生感受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如何认识冷战的原因和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创设情境法、知识结构法、列举归纳法、对比分析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第一个“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个战争指的是“冷战”。
什么是冷战?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
……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作‘冷战’”。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美、苏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对峙__与__竞争__状态。
2.二战后,__美国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__社会制度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4.1947年3月,美国总统__杜鲁门__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__欧洲复兴计划__”,即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5.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__西德__”。
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__民主德国__”或“东德”。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6课冷战
第16课冷战【课程标准】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知道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冷战的具体表现。
简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文字、漫画、地图、历史照片等相关史料,分析冷战的背景,归纳冷战初期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的影响,逐步提高运用史料说明、分析、归纳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难点:冷战的背景及影响。
●导入新课展示: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学生:描述漫画内容,观察漫画体现了美苏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盟友关系破裂走向了冷战,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了长期的争霸。
美苏为何会由盟友变为冷战对手?什么是冷战?为何冷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6课《冷战》。
●探究新知1.冷战的发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什么是冷战?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教师归纳:“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与“热战”相对而言。
展示:材料一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经济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4.5%军事武装部队1 210万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政治控制操纵联合国材料二二战后苏军总数达1 140万,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年产作战飞机40 000设问:结合课本内容和材料,分析冷战的原因。
预设:二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
美国欲称霸世界,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同样变得强大起来,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 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
“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
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
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
雅尔塔会议。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 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
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55年。
(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 结合上述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
【图解布局】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
三、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
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
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
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