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主张对比分析确定难点,注重科学性安排教学内容。
欠缺:
过分强调机械性训练,难以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过分注重语言的形式,忽视内容和意义;
过分强调外部刺激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4、"认知法
⑴基本特征
在理解语料、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活用语言;教育学原则是以学习者为外语教学的中心。教学目标是全面地掌握语言。⑵理论基础
③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则,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帮助学习者把新语言材料和他们本人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讲解约占教学活动的20%。
反对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提倡有意义的练习。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语文结合,互相促进。语音教学适可而止,重视阅读和词汇量的扩大。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解释难点,加深理解。通过对比确定难点和重点。允许必要的适当的翻译。
上课了吧/开车了吧
开会了吧/吃饭了吧
……时间不早了(时间到了)提示性的请求
快点儿…….
赶紧……
写吧/准备吧/走吧/来吧
……怎么样
……好不好
再……
做/查/搞/去/来/商量
……一次吧催促性的请求
重复性的请求
小结一、"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一、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
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
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
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
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
F.Gouin)(或称戈恩)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
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
布隆菲尔德(1887~1949)《语言论》的主要思想:
①“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理论
STIMULUSspeech response„speech stimulusRESPONSE
(刺激(言语)反应„(言语)刺激反应)
⑶)基本原则(特点)
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语言能力”是内化了的语言知识体系。主张有意识、有组织地练习,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毅力。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课堂教学应主要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等一下吧/拿走吧
这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吧
别这样做吧
自己去解决吧建议性的请求.“吧”在语气上有建议的含义让我自己来……
做吧/弄吧/办吧/摘吧
让我自己来吧希望别人不要插手自己的事情,或者委婉拒绝别人的帮忙
“让我自己来吧”中的“来”可以代替上下文中的动词
咱们……
走吧/开始吧/上来吧
跳舞吧/学习吧
……好不好建议共同行动
该……
布龙菲尔德、萨丕尔、博厄斯
特点:
时代需要,学科基础形成,政府组织得力
⑵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⑶教学原则
1)听说领先,口语第一位,书面语第二位,读写为辅;
2)反复操练,模仿、重复、记忆成为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限制使用母语;
5)通过语言对比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6)严格纠错;
7)现代化的手段的运用;
代表教材《英语900句》
★应用示例:
短期班教学《汉语301句》
教学启示:
词语---句型---会话
听----读----说的基本步骤
句型三步曲:
带读—诵读—回忆并复述
生词三步曲:
句型前—句型中—句型后
交际三步曲:
熟悉会话—设计会话—角色表演(4)评价
积极方面:
有雄厚的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更具有科学性;
改革为主流,但一定程度上避免片面性;
⑥正确对待、分析学生的错误,承认错误不可避免,反对见错就改,对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注意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认为语言习得就是对错误的转换、假设、求证的一个过程。
⑦广泛运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认知法的第二语言学习过程:
(1)语言理解(2)语言能力(3)语言运用/行为(1)语言理解
③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语言能做什么?
④功能与意念
⑶交际法的特点
①功能和意念为纲;
②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
③教学过程交际化;
④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⑤对错误比较宽容;
⑥循环递进的教材结构、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⑦学以致用、注意因材施教。
⑷评价与反思
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和教学,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奠基人: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1916年学生根据课堂讲义整理出版《普通语言学教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①语言和言语②共时和历时③语言符号理论
30年代三个学派:
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强调语言符号的功能,
在音位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哥本哈根学派—强调语言符号间的各种关系。
课堂教学的交际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带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教材。如《跟我学》、《新概念》
它的改进是革命性的:
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各个环节都贯彻,重视交际能力并科学系统地去实施这个目标。
局限与难题:
科学地对功能意念项目确定、分类并排序,还有待解决;
语言功能和结构不对应,难以协调;
交际法打破了语法教学的系统性,不利于语法知识的掌握;
1975年完成了欧洲主要语言的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入门阶段》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大纲《初阶》;
1976年威尔金斯完成了《意念大纲》。
以上的成果为交际法奠定了基础,交际法成为当前影响最大的教学法流派。
⑵相关理论及概念
①社会语言学
联系社会的因素的作用来研究语言的结构。
②交际能力
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对交际能力进行了阐释:
课堂教学交际化难以实现;
其“允许犯错误”的原则容易走极端。
启示:
对新的理论方法,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
一是积极地关注它的合理性,并在实践中感受考察、吸收它的新思路;同时也应冷静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尤其是实践中的反馈信息判断它的优缺点.
《说什么和怎么说?》
表达方式
请(你、您)……
到这儿来一下
给我看一看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
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这一阶段培养运用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真实的交际能力。
练习形式:
多种练习的交谈、话题讨论、叙述口头作文和专题发言、论述、作文。
⑷评价
在现代外语教学史上一直存在着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两大教学法体系的对立,对立的两派长期争论共存,随着时代的需要从一端向另一端来回摇摆。60年代发展成为认知法(语法—翻译法的现代形式)和听说法的对立。认知法吸收了两派的某些优点,做出了平衡、调和的努力,但它还是更接近语法—翻译法。
语言学的发展阶段:
19世纪开始语言学成为为独立的学科。
(1)历史比较语言学(2)结构主义语言学(3)转换生成语法(4)功能主义语言学(1)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篇重要的论文:
1786年,英国学者威廉.琼斯的The Third Anniversary Discourse. On the Hindus(《第三次年会演讲.关于印度人》)提出印度的梵语与拉丁语、希腊语有共同的来源。(岑远强把他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的意义、构成和用法。
通过启发学生的旧知带动新知,掌握语法规则。
训练方式:
多项选择填空练习(2)语言能力
认为人天生就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外语的语言能力是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获得的,强调多做表达思想感情的练习,反对无意义的机械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则,运用规则。
(3)语言运用/行为
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理论
乔姆斯基“语言知识是由什么构成的?”
语言不是刺激反应形成的习惯,而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提出“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来解释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出语言知识不同于语言行为。
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1927年提出“发生认识论”。
美国布鲁纳在60年代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最早把皮亚杰的著作介绍给心理语言学界的学者。
帮个忙
倒杯水
把门关上
把灯打开
劳驾
对不起
请问
麻烦您+请求别人办的事
请您
说得慢一点
再说一遍
别说得太快说明
日常对话中常用,在左边的句子之后还可以说:
怎么样
可以吗
行吗
好吗
好不好
较多用于对陌生人或者关系不密切的人.说过之后还可以说:
打扰了
谢谢
给您添麻烦了
没有听清楚对方的话时常用
让他(她、他们)……
进来吧/回去吧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奠基人:
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林和葆朴
语言的“谱系树”理论
施莱格尔在《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提出了“谱系树”理论,画出了印欧语的树形结构图。
历史比较语言学使语言研究摆脱了其他学科的附庸,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谱系分类,至今影响着对亲属语言的研究。(2)结构主义语言学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布鲁纳:
只有有意义的学习才是认知学习,即对本学科的基本结构(概念、原理、规则)理解,了解内在联系,才能使学生长久记忆和掌握,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所学对象的规则和原理。
美国卡鲁尔第一个指出认知理论在语言教学上的特性。他认为外语学习主要是靠意义学习,是通过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法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地、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过渡搬用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忽视成人的特点。
3、"听说法(句型法)
⑴背景及特点
1920-1935年美国积极试验,以求解决教学法问题
“现代外语教学研究”1923-1927
1942年美国军队特别培养计划(Army Specialized Traing Program)ASTP.1943年大学参与,语言学家:
认知法对外语教学的最大贡献是把当代心理学的最新成果——认知心理学理论运用到语言教学中来,首先创立了对学习者的研究(主要是成年人在本国环境中学习外语的过程及规律)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
5."交际法(功能法)(1)纲领性文件(2)相关理论与概念(3)交际法的特点(4)评价与反思
⑴纲领性文件
1971年欧洲共同体文化合作委员会讨论制定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大纲;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主张对比分析确定难点,注重科学性安排教学内容。
欠缺:
过分强调机械性训练,难以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过分注重语言的形式,忽视内容和意义;
过分强调外部刺激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4、"认知法
⑴基本特征
在理解语料、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活用语言;教育学原则是以学习者为外语教学的中心。教学目标是全面地掌握语言。⑵理论基础
③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则,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帮助学习者把新语言材料和他们本人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讲解约占教学活动的20%。
反对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提倡有意义的练习。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语文结合,互相促进。语音教学适可而止,重视阅读和词汇量的扩大。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解释难点,加深理解。通过对比确定难点和重点。允许必要的适当的翻译。
上课了吧/开车了吧
开会了吧/吃饭了吧
……时间不早了(时间到了)提示性的请求
快点儿…….
赶紧……
写吧/准备吧/走吧/来吧
……怎么样
……好不好
再……
做/查/搞/去/来/商量
……一次吧催促性的请求
重复性的请求
小结一、"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一、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
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
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
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
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
F.Gouin)(或称戈恩)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
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
布隆菲尔德(1887~1949)《语言论》的主要思想:
①“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理论
STIMULUSspeech response„speech stimulusRESPONSE
(刺激(言语)反应„(言语)刺激反应)
⑶)基本原则(特点)
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语言能力”是内化了的语言知识体系。主张有意识、有组织地练习,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毅力。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课堂教学应主要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等一下吧/拿走吧
这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吧
别这样做吧
自己去解决吧建议性的请求.“吧”在语气上有建议的含义让我自己来……
做吧/弄吧/办吧/摘吧
让我自己来吧希望别人不要插手自己的事情,或者委婉拒绝别人的帮忙
“让我自己来吧”中的“来”可以代替上下文中的动词
咱们……
走吧/开始吧/上来吧
跳舞吧/学习吧
……好不好建议共同行动
该……
布龙菲尔德、萨丕尔、博厄斯
特点:
时代需要,学科基础形成,政府组织得力
⑵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⑶教学原则
1)听说领先,口语第一位,书面语第二位,读写为辅;
2)反复操练,模仿、重复、记忆成为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限制使用母语;
5)通过语言对比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6)严格纠错;
7)现代化的手段的运用;
代表教材《英语900句》
★应用示例:
短期班教学《汉语301句》
教学启示:
词语---句型---会话
听----读----说的基本步骤
句型三步曲:
带读—诵读—回忆并复述
生词三步曲:
句型前—句型中—句型后
交际三步曲:
熟悉会话—设计会话—角色表演(4)评价
积极方面:
有雄厚的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更具有科学性;
改革为主流,但一定程度上避免片面性;
⑥正确对待、分析学生的错误,承认错误不可避免,反对见错就改,对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注意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认为语言习得就是对错误的转换、假设、求证的一个过程。
⑦广泛运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认知法的第二语言学习过程:
(1)语言理解(2)语言能力(3)语言运用/行为(1)语言理解
③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语言能做什么?
④功能与意念
⑶交际法的特点
①功能和意念为纲;
②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
③教学过程交际化;
④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⑤对错误比较宽容;
⑥循环递进的教材结构、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⑦学以致用、注意因材施教。
⑷评价与反思
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和教学,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奠基人: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1916年学生根据课堂讲义整理出版《普通语言学教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①语言和言语②共时和历时③语言符号理论
30年代三个学派:
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强调语言符号的功能,
在音位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哥本哈根学派—强调语言符号间的各种关系。
课堂教学的交际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带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教材。如《跟我学》、《新概念》
它的改进是革命性的:
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各个环节都贯彻,重视交际能力并科学系统地去实施这个目标。
局限与难题:
科学地对功能意念项目确定、分类并排序,还有待解决;
语言功能和结构不对应,难以协调;
交际法打破了语法教学的系统性,不利于语法知识的掌握;
1975年完成了欧洲主要语言的初级阶段教学大纲:
《入门阶段》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大纲《初阶》;
1976年威尔金斯完成了《意念大纲》。
以上的成果为交际法奠定了基础,交际法成为当前影响最大的教学法流派。
⑵相关理论及概念
①社会语言学
联系社会的因素的作用来研究语言的结构。
②交际能力
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对交际能力进行了阐释:
课堂教学交际化难以实现;
其“允许犯错误”的原则容易走极端。
启示:
对新的理论方法,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
一是积极地关注它的合理性,并在实践中感受考察、吸收它的新思路;同时也应冷静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尤其是实践中的反馈信息判断它的优缺点.
《说什么和怎么说?》
表达方式
请(你、您)……
到这儿来一下
给我看一看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
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这一阶段培养运用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真实的交际能力。
练习形式:
多种练习的交谈、话题讨论、叙述口头作文和专题发言、论述、作文。
⑷评价
在现代外语教学史上一直存在着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两大教学法体系的对立,对立的两派长期争论共存,随着时代的需要从一端向另一端来回摇摆。60年代发展成为认知法(语法—翻译法的现代形式)和听说法的对立。认知法吸收了两派的某些优点,做出了平衡、调和的努力,但它还是更接近语法—翻译法。
语言学的发展阶段:
19世纪开始语言学成为为独立的学科。
(1)历史比较语言学(2)结构主义语言学(3)转换生成语法(4)功能主义语言学(1)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篇重要的论文:
1786年,英国学者威廉.琼斯的The Third Anniversary Discourse. On the Hindus(《第三次年会演讲.关于印度人》)提出印度的梵语与拉丁语、希腊语有共同的来源。(岑远强把他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的意义、构成和用法。
通过启发学生的旧知带动新知,掌握语法规则。
训练方式:
多项选择填空练习(2)语言能力
认为人天生就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外语的语言能力是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获得的,强调多做表达思想感情的练习,反对无意义的机械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则,运用规则。
(3)语言运用/行为
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理论
乔姆斯基“语言知识是由什么构成的?”
语言不是刺激反应形成的习惯,而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提出“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来解释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出语言知识不同于语言行为。
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1927年提出“发生认识论”。
美国布鲁纳在60年代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最早把皮亚杰的著作介绍给心理语言学界的学者。
帮个忙
倒杯水
把门关上
把灯打开
劳驾
对不起
请问
麻烦您+请求别人办的事
请您
说得慢一点
再说一遍
别说得太快说明
日常对话中常用,在左边的句子之后还可以说:
怎么样
可以吗
行吗
好吗
好不好
较多用于对陌生人或者关系不密切的人.说过之后还可以说:
打扰了
谢谢
给您添麻烦了
没有听清楚对方的话时常用
让他(她、他们)……
进来吧/回去吧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奠基人:
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林和葆朴
语言的“谱系树”理论
施莱格尔在《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提出了“谱系树”理论,画出了印欧语的树形结构图。
历史比较语言学使语言研究摆脱了其他学科的附庸,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谱系分类,至今影响着对亲属语言的研究。(2)结构主义语言学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布鲁纳:
只有有意义的学习才是认知学习,即对本学科的基本结构(概念、原理、规则)理解,了解内在联系,才能使学生长久记忆和掌握,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所学对象的规则和原理。
美国卡鲁尔第一个指出认知理论在语言教学上的特性。他认为外语学习主要是靠意义学习,是通过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法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地、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过渡搬用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忽视成人的特点。
3、"听说法(句型法)
⑴背景及特点
1920-1935年美国积极试验,以求解决教学法问题
“现代外语教学研究”1923-1927
1942年美国军队特别培养计划(Army Specialized Traing Program)ASTP.1943年大学参与,语言学家:
认知法对外语教学的最大贡献是把当代心理学的最新成果——认知心理学理论运用到语言教学中来,首先创立了对学习者的研究(主要是成年人在本国环境中学习外语的过程及规律)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
5."交际法(功能法)(1)纲领性文件(2)相关理论与概念(3)交际法的特点(4)评价与反思
⑴纲领性文件
1971年欧洲共同体文化合作委员会讨论制定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