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动机和情绪情感
心理学名词解释动机
心理学名词解释动机
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指的是个体为达成某种目标或实现某种欲望而采取的努力和行动。
动机可以是积极的,例如追求爱情和工作的成功,也可以是消极的,例如焦虑和抑郁。
动机是由个体内部因素引起的,例如个体的愿望、价值观、情感、自我认知等。
不同种类的动机具有不同的力量和表现形式,例如积极动机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消极动机则可以引起个体的消极情绪和自我怀疑。
除了个体内部因素外,动机也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奖励、惩罚、社会认可和压力等都可以影响个体的动机。
动机在心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研究个体的学习、工作、娱乐和行为动机,以及探讨动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此外,动机也是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三)-2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三)-2(总分:9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选题{{/B}}(总题数:20,分数:10.00)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作者情绪状态的写照,这种情绪状态是______∙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如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答案为A。
2.“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情绪状态,都属于______∙ A.激情的表现∙ B.心境的表现∙ C.应激的表现∙ D.热情的表现(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答案为A。
3.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______∙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
答案为B。
4.“人逢喜事精神爽”形容的是______∙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美感(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如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心境体现了“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散性特点。
如“人逢喜事精神爽”。
答案为B。
5.将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_∙ A.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 B.需要、动机、社会性、感染性∙ C.时间、信念、外显性、敏感性∙ D.动机、时间、内隐性、感染性(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情绪化分理解。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普通心理学8注意需要动机情绪情感
• 激情:强烈、短暂、暴发性的情绪状态。 • 起因:强烈的刺激
• 避免激情导致的偏激行为? • 转移注意力 • 心理换位 • 要用理智和意志去控制情绪 • 合理的释放
•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紧张、急促的情绪状态。 • 警觉阶段——阻抗阶段——衰竭阶段
3.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
义词。
Emotion
Feeling
Mood
1.情绪极其功能: (1)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 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伴随认识活动而产生的一种
心理过程。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 理活动。
(2)认识生活中的最常见的情绪----从QQ 表情说起
(3)你总结过情绪的功能吗?
第八单元 意识与注意
• 一、意识的一般问题 • 1、什么是意识 • 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 • 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等 • 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 不同角度理解意识概念: • 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 2、什么是无意识 • 无意识现象: • 无意识行为 • 对刺激的无意识 • 盲视(blindsight)
•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用微笑表示友好,用示威表示反对; 人们还可以通过察颜阅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以利于 决定自己的对策,维护正常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 会环境。适应性功能
•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信号功能。
• 在某种情绪状态下记住的材料,在同样的情绪状态下也 容易回忆起来。组织功能。电影:《沉默生机》
6、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猜心术 注意的动摇---区别于分心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_真题-无答案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总分14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1. 动机2. 生理性动机3. 社会性动机4. 内在动机5. 外在动机6. 主导动机7. 从属动机8. 交往动机9. 成就动机10. 工作动机11. 情绪情感12. 心境13. 激情14. 应激15. 道德感16. 理智感17. 美感二、单选题1. 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与诱因两个因素,请你确定下列哪项属于诱因?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2. 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3. 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人出现肌肉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适应性反应。
这属于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4. 当人们满足了饥渴需要时会感到高兴,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会感到恐惧,这属于哪种心理现象?A.感觉B.情绪C.需要D.情感5. 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6. 义务感、责任感、是非感、善恶感属于下列哪种情感?A.成就感B.美感C.理智感D.道德感7. 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请问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性动机?A.繁衍后代B.工作动机C.交往动机D.成就动机8.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何种动机?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9. 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这表现出了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10. 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水平会怎样?A.较低B.中等C.较高D.不变三、简答题1. 动机具有哪些功能?2. 动机产生依赖于哪些条件?3.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的区别是什么?4. 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区别表现在哪里?5. 说明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的区别。
6. 说明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7. 高成就动机者具有哪些特征?8. 简要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学8-情绪和情感概述
三、动机—分化情绪理论
• 动机—分化情绪理论萌生于60年代,
至今已成为很有影响的情绪理论之
一。
• 代表人物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 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 –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 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 情绪的性质与功能。情绪是人格系统 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人类的情绪、情感具有共性,但是 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文化传统、家庭 环境、价值观、个性特征等方面的 不同,情绪情感在共性中又表现出 差异性。
二、情绪、情感的类别
我国古代名著《礼记》记载的“七 情说”,将情绪分为喜、怒、哀、 惧、爱、恶、欲七种; 在《白虎通》一书中,分为喜、怒、 哀、乐、爱、恶六类;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一方面,情绪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 而产生的,所以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并 引导情感的发展。 另一方面,情绪反过来对认识过程也有 着很大的影响。
情绪与意志的关系
情绪与意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方面,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调控情感。 另一方面,意志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之 后,它又会反转来调节和控制情感。
(一)情绪的内涵
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 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 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 系统的生理反应。 情绪不是自发的,它由各种刺激引 起。
情绪状态下伴随 产生的生理变化 与行为反应,很 多时候是我们所 不容易自我控制 的。
测谎仪
(二)情感
概念
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 主观体验。 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特别是 描述人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时,而对 于动物一般不用情感这一概念。
理论图解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在情绪过
动机与情感
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动机作用 1、激励作用积极情绪激发和引导行为,消 极情绪降低活动积极性。情绪、情感是影 响人的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的 情绪、情感是激起和维持人的行为活动, 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因素之一。在追求个 人目的的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情感情绪是 必要的,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痛。
(三)情感种类
1、道德感: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 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公交车上让座。 2、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 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与人的求知欲、好奇心、探求和热爱 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 3、美感:依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外观时产生 情感体验。
1、定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或缺乏状态,它反映了个体内部环境和外 部生活条件的较为稳定的要求,是人脑对 11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例:饿与渴的不平衡与缺乏状态;生理需 要,受尊重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的特点:
(1)需要总是有一定的客观对象,是对一定客事物的需 求。比如,人作为生物实体,为了维持生命、延续种系, 当肚子饿、口渴时就有对食物、水的需求,这些需求反映 在人脑中,为人所感受,就成了求食等基本的需要。同样 ,人又是社会实体,不能离开群体与社会而孤立地生活, 于是人就有了在群体中交往、劳动等社会性需要。所有人 的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客体的。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
1、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一般和人生理需要相联系,情 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正义感。 2、发生角度讲,情绪发生较早,动物与人共同具有,情 感发生较晚。 3、反映角度来讲,情绪带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暂 时性、表浅性、外显性,情感的性质则稳定、持久、深刻 、内隐。 4、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表现;而情感则显得更 加深沉,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以微秒的方式流露出来 。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2)
教授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 对学习挑战和困难。
工作中的动机激励与情绪调节
动机激励
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提供具有 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 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 动机,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情绪调节
帮助员工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管理和调节情绪,以更好地应对工 作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和心理健康。
讨论情绪调节在维护心理健康中的作 用,介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学业动机与学习成效
探讨学业动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以 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动机水平。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中的动机激发与情绪管理
动机激发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有趣 的学习内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奖励 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 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情绪调节动机
情绪还可以调节动机的强度和方向。例如,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个体的努力动机 ,促使个体更加专注于任务;而过度的焦虑可能导致个体的动机受到抑制,影响 任务的完成。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动机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动机和情绪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一方面,动机可以引发相应的情绪体验; 另一方面,情绪也可以影响个体的动机状态。这种交互作用使得个体的行为更加灵活和适应环境。
人际交往中的动机与情绪情感运用
动机驱动
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通过满足他人 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式, 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VS
情绪表达与理解
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 情绪和需求,提高沟通效果和人际关系质 量。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情绪和感 受,避免造成误解和冲突。
教育心理学:认知、情感与动机
教育心理学:认知、情感与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情感和动机是三个重要的概念。
1.认知:这是一个过程,包括人如何获取、处理、储存和应用信息。
在教育
环境中,认知过程涉及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活动,例如注意力、记忆、理解
和问题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工具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
展,如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提问和
参与课堂讨论等。
2.情感:在教育心理学中,情感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他
们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态度。
积极的情感(如兴趣、愉快和满足)可以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沮丧和挫败)可能会阻碍
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支持和鼓励、以及关注学
生的情感需求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
3.动机:这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力量。
在学习环境中,动机涉及学生
对学习的渴望和愿意为之付出的努力。
有多种理论解释学习动机的来源,
包括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动机取决于学生对成功的预期和对目标价值的评
估)和自我决定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对动机的影
响)。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明确的目标、及时的反馈、适当的奖励以及与学
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认知、情感和动机在教育心理学中互相交织、相互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来设计和实施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自考 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 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 A)动机。
A.外在B.内在C.主导D.社会2 .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考过2次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3. 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的是( C )强度的动机。
A.高B.低C.中等D.无4. 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 B )动机。
A.外在B.内在C.自然D.从属5. _____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B )A.动机B.需要C.诱因D.目标6. 在_________中,最佳动机水平偏高。
( B )A.中等难度的活动B.简单容易的活动C.难度较大的活动D.复杂程度高的活动7. 根据_________,在工作激励中,应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
(D)A.X理论B.Z理论C.V理论D.Y理论8. 急中生智是一种_________状态。
( C )A.激情B.心境C.应激D.信号9.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 考过2次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10.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B )。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11.一般说来,由( C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12.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C)。
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13.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A)。
A.较低B.中等C.较高D.不变14.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B)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15.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 A)A.动机B.诱因C.需要D.目标16.美国心理学家( C )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动机与情绪情感(三)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动机与情绪情感(三)
一、单选题
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作者情绪状态的写照,这种情绪状态是______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A
[解答]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如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答案为A。
2. “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情绪状态,都属于______
A.激情的表现
B.心境的表现
C.应激的表现
D.热情的表现
答案:A
[解答]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答案为A。
3.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______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答案:B。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一、概述1.心理的本质(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情绪情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干:维持个体生命延脑:呼吸心跳消化桥脑:对睡眠有调节控制作用大脑皮层: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中脑:视觉与听觉反射中枢网状系统:控制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前脑:脑的最高层部分丘脑:信息输入的中继站,网状结构的一部分边缘系统:与动物本能活动有关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活动(3)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5)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神经系统(1)神经过程的两种基本运动规律之一是相互诱导(2)大脑皮层的两种诱导形式:正诱导由抑制过程或加强周围兴奋引起,如:太认真而对外界“视而不见”负诱导由兴奋过程或加强周围抑制引起,如:小孩睡前太兴奋而“闹觉”(3)继时性诱导:随时间延续而出现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4)大脑表层:额叶——运动区顶叶——感觉区枕叶——视觉区颞叶——听觉区(5)大脑半球:左半球——语言性工作,逻辑思维(计算、时间感、节奏感、运动)右半球——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想象、音乐欣赏3.知觉的特性:整体性——看见部分就知道整体是什么理解性——对同一事物大家看法不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选择性——对象和背景,选择自己想看的,或因其特点而看到它想让自己看到的(两栖)恒常性——形状、明度和颜色不因距离或光线的改变而改变(太阳是圆的)4.感知觉的应用:强度率——授课时声音的高低差异率——授课时重点部分提高声音、字体写大、划线等等使知觉对象突出活动率——演示实验、幻灯片、视频组合率——相似的组合在一起进行区分七、记忆1.概念: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知识点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知识点动机和情绪是人类行为的核心驱动力,它们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动机和情绪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探讨它们的定义、分类以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一、动机心理学知识点1. 动机的定义动机是个体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展开的行动的内部推动力。
它涉及到个体的需要、愿望和期望,是触发和维持行为的原因。
2. 动机的分类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个人兴趣和享受而进行某项活动,外在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
3. 动机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将动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层次,个体追求满足一个层次需求后才会去追求下一个层次的需求。
- 自决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认为人类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包括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可以提高个体的内在动机。
4. 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动机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和持久性。
当个体对某项任务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力感和任务重要性的认知时,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积极的行为。
二、情绪心理学知识点1.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一种由主观感受、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组成的心理状态。
它是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评估和反应。
2. 情绪的分类情绪可以归类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基本情绪是指具有普遍认知和生理反应的情绪,如喜、怒、哀、惧、恶、惊等;复杂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组合形成的,如嫉妒、痛苦、愉悦等。
3. 情绪理论- 六基本情绪理论(Paul Ekman):认为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它们是普遍存在于所有文化中的,包括喜悦、愤怒、悲伤、惧怕、厌恶和惊讶。
- 情绪体验理论(Richard Lazarus):情绪是由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评估和解读后产生的,评估的结果会触发情绪的产生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4.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决策和社交行为。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情绪情感激发动机的产生
积极的情绪情感如快乐、兴奋等可以激发个 体的探索和参与动机,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 恐惧、焦虑等可以激发个体的逃避和防御动 机。
情绪情感影响动机的强度 和持久性
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动机的强度和持久 性,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则可能降低动机的强
度和持久性。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动机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动机驱动情绪情感的产生
动机是引发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当个体有某种需求或目标时, 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
动机影响情绪情感的强度和性质
不同的动机强度和性质会导致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如追求成就动机强的人在 成功时会感到自豪和满足,而追求权力动机强的人在失败时会感到愤怒和挫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目 录
• 动机概述 • 情绪情感概述 • 动机理论 • 情绪理论 •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01 动机概述
动机的定义
动机: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它推动个体采取行动,并使行动指向特定的目标。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心理力量,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原因。
社会交往
情绪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重要 的作用,通过共情和情绪共鸣来
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03 动机理论
驱力理论
总结词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由内在需求驱动的,这些需求产生驱力,驱力进而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实现满足。
详细描述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动力源自于内在需求。这些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如饥饿、口渴、睡眠等,以及心理需 求,如归属感、成就感等。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内在力量,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 消除不满足的状态,从而满足需求。
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动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学科。
其中,情绪和动机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教学和学习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中情绪与动机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过程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灵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相反,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1 情绪调节与情绪管理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状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
情绪管理则是指个体通过适当的策略控制和处理情绪,以达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应对的目标。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情绪调节和管理的技巧,如情绪自我观察、情绪标注和积极情绪修复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情绪适应能力。
1.2 情绪与注意力情绪状态对注意力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促进信息的加工和记忆。
例如,通过创设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消极情绪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和集中力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应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注意力状态。
二、动机与学习动机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
有效的动机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1 动机类型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兴趣和满足感而产生的学习动力,这种动机与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密切相关。
相反,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在外部奖励或惩罚的驱动下进行学习的动机。
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
2.2 动机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和主动学习精神。
一种常用的激励方式是设定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总结
动机与情绪理论知识点总结动机与情绪是人类行为背后的重要驱动力,对于个体的行为、决策和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动机与情绪理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一、动机理论1. 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理论,它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个体从满足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逐渐迈向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直至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
2. 成就动机理论(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成就动机理论由心理学家大卫·麦克莱兰提出,认为人们在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过程中,存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驱使。
内在动机主要源于个体对自身能力和成就感的追求,而外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和认可。
3.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期望理论由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托提出,强调个体的动机来源于对行为结果的期望。
个体会根据自己对某一特定行为获得预期结果的信念,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选择和付出的努力。
4.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自我决定理论由心理学家爱德华·迪西和理查德·瑞安提出,认为人们具有内在的动机和追求自主性、能力和相关性的需要。
当个体能够满足这三个基本需要时,其自我动机和心理健康将得到提高。
二、情绪理论1. 六种基本情绪根据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和威廉·弗里森提出的情绪理论,人类情绪可以归纳为六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惊讶、恐惧和厌恶。
这些情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对于个体的生存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2. 情绪表达与认知人类通过面部表情、声音、身体语言等方式表达情绪。
此外,个体在感知和理解情绪时,会受到自身经验、文化和环境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情绪认知。
心理学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
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
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
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
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
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
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
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
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
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
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
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
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
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
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随之减弱或消失。
动机种类:一、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分1.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
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饥、渴、缺氧、母性、性欲、排泄、疼痛等,都是保证有机体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生理性动机。
人不仅是自然人,理是社会人,在人的许多生理性动机中都印不社会的烙印。
如母性动机,一方面它是天生遗传的一种动机,另一方面也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影响和约束。
已不是纯粹的本能机动了。
2.社会性动机:人类特有的,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渐社会化,接受其所在社会文化的熏陶。
为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社会文化需要,就会产生各种社会性动机,如工作、交往、成就、成长动机等。
二、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分1.外在动机: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2.内在动机: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由内在动机支配下行为更持久。
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在动机是个体对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兴趣,不会轻易消失。
内在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奖赏却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这就是动机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
三、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1.主导动机:人的行为复杂,其表现之一,便是某一行为可能是由多种动机所驱使的。
推动行为的各种动机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表现强烈而稳定,起主导作用。
在行为发生过程中,主导动机作用最大,支配着行为发生的方向和强度。
2.从属动机:行为动机中,有的动机处于辅助从属的地位,起的作用偏弱,称从属动机。
主导、从属动机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动机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社会性动机: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它涉及个人的工作、交往、对成熟的追求等诸多方面。
一、交往动机: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赞赏。
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交往动机的获得方式:1种观点认为,交往倾向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是一种本能行为。
遗传的基本交往倾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观点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
交往行为的学习有多种方式,条件反射和奖赏等都有可能加强交往倾向。
交往动机产生原因:人是社会的动物,交往是人类社会生存的一项重要活动。
1.合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生存是离不开与其他人的合作的。
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
2.情谊:人们会因一些情感因素而喜欢与他人在一起。
伙伴情谊也是人类交往的一种因素,表现形式:如夫妻感情、亲属亲情、邻里情谊、同学友情、同事情义等。
这种以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
3.归属:人们总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获得支持与依赖,具有安全感。
两种观点:1.人们是为排除自己的恐惧才选择了与别人交往的行为。
2.人们之所以喜欢交往,是因为人们想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同时也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定在某些情景中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体验是否合适,正是这种社会比较过程,加强了人们的交往动机。
二、成就动机: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结构:含两种成分:1.追求成功的倾向。
2.回避失败的倾向。
成就动机的特征:是一处后天习得的动机,也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机因素。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探新求异,有开拓精神,喜欢挑战,并全力以赴获取成功。
富于创造性,总力图将每件事做得尽可能的好。
2.具有坚定信念:行为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从优的事情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做到底。
3.正确的归因方式:常把以往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今后更加努力,改正缺点,不断进取。
低成就动机水平的人会把以往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这种稳定的、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原因(如运气等),这种归因会安于现状,消极被动,过于自责,不思进取。
三、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基于不同的人性观,涉及人为什么工作?有四个理论:X理论:认为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常被外来刺激(诱因)吸引。
Y理论:把人看作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的好内驱力。
V理论:个体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努力。
Z理论:当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
工作动机来自不同工作需要的驱动。
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证明自我价值,为了使自己更成熟,甚至为了寻求一种乐趣,而努力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因此工作是每个人一生的事业。
动机理论中有代表性的有:1.本能理论:最早被提出的理论。
认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
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但不能解释所有动机行为。
人的许多行为是后天学习来改变的,不全是先天机制的驱使。
2.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成长动机: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其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从低到高级可分为五层: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不同情境下激励和引导个体的行为。
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性动机。
得到满足后,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行为。
(不是绝对的)3.认知与期待理论现代动机理论学家采用认知观点,来说明激发人类行为的动机。
认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
认知理论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即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的调控作用。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非常强调期待在引发行为上的重要作用。
动机的强度和目标的价值与期待有关。
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估计或期待越大,动机力量就越强。
动机力量=效价×期待动机力量:目标激发人的内部力量的强度。
效价:目标对个人的价值。
期待:个人依据经验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情绪情感: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构成:三个层面可考察和定义情绪,三者同时活动,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1.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
人对不同事物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只有个人的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或意识到。
反映了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
如激动时,血压高;愤怒时,浑身发抖;紧张时,心跳加快等,是一种内部的生理反应过程,常是伴随不同情绪产生。
3.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也是情绪表达过程。
如悲伤时哭,高兴时笑等。
情绪所伴随出现的这些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行为。
常成为人们和推测情绪的外部指标。
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时人们的外部行为会出现与主观体验不一致的现象。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友谊感和成就感就是情感。
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展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
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如遇到危险时会极度恐惧,但危险过后恐惧会消失。
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如民族自尊心,父母对子女的爱。
情绪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基本形式人类具有四种基本情绪:①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
具有正性享乐色调的情绪,具有较高的享乐维和确信维,使人产生超越感、自由感、接纳感。
②愤怒: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
③恐惧:引起恐惧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