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监管寻求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监管寻求突破

当下,制造业重镇江苏昆山,进出口企业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正在探索建立的供应链监管体系,或将引发质量监管方式的一场变革。

捷安特的链条

清晨,苏州达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办公楼大门前,捷安特公司的一辆大巴正在静静守候。

“我们一早过来,主要是听取配套工厂质量改善情况的汇报。”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宝堂在活动间隙接受访问时说。

据悉,捷安特每次给会员厂一个活动主题,听取他们结合产品改善情况,发表对质量提升的观点。而此次参与汇报的达韦公司,为捷安特专业提供自行车前叉。

汇报会代表除了捷安特本部领导和员工外,其余全部来自昆山、太仓、上海等地十几家捷安特配套企业。列席中,还有当地检验检疫机构2名代表。当日,代表们要赴4家配套工厂听取汇报和参观。

“这种活动,4个月组织一次。”席间,检验检疫人士透露。

1992年台湾巨大集团择址昆山,设立捷安特(中国)有

限公司。在迄今为止的20年间,捷安特已累计生产3000万辆自行车,年产自行车规模现达到300万辆,营业额逾4亿美元,出口货值逾3.4亿美元。

据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GCM制造本部的协理刘晓雨介绍,2012年1~4月,捷安特自行车接受海外订单达80万辆,其中60%销往美国。

当下,捷安特在中国自行车产业中的龙头地位已毋庸置疑。然而,对于这家厂牌来说,市场并非无可挑剔。

“虽然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自行车由交通代步工具向运动休闲品转变,市场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在2005年之前或更早的一段时间,包括郑宝堂在内的捷安特高层仿佛意识到什么。

“整个中国的自行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还不是很快,特别是供应链配套方面急需增强和改善。我们2006年就发现这个问题。”

以国际的眼光反观中国企业,在未来的日子里,捷安特是否能够继续真正深耕市场,取决于供应链协作的深度。于此,在2006年,捷安特正式整合供应链管理团队(GTEAM)。“当初成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推动精益管理,缩短产品生产和库存时间,保证品质。”

言及检验检疫人士参与捷安特这样的内部活动,郑宝堂称,检验检疫的监管对捷安特有着第二重保障作用。

他的解释是:“质量保证的第一层面理应在企业本身,包括依靠供应链上所有工厂共同做好产品质量;而在另一层面,检验检疫机构是国家执法力量,管辖权限大,实验室也更专业,有利于企业通过这个外部的强制性直接作用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非常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

他还特别强调,捷安特不仅仅是一个台湾品牌,更是中国的民族品牌,捷安特来昆山20年,前期很多工作都是在建立配套供应链。

“中国的自行车产业需要完善产业的供应链条。当然,不光自行车这一个产业,很多行业都这样。”

监管者的追索

郑宝堂的这个观点,获得了包括企业和检验检疫人士的响应。

事实上,伴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变革过程,单一的生产经营销售模式逐步让位于多元化的企业协作,产品质量的监管也正显现出新的发展动向。

昆山检验检疫局局长袁克阐述了他的见解:“随着市场的变化,不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原来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已成为固定的战略联盟,市场充分竞争也演变成供应链的竞争。换句话说,企业有优质的供应链,就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反之,如果一个零部件不能跟随变化,就可能导致产品无法

快速进入市场。”

袁克坦言,供应链协作既解决了快速生产、减少库存和流动资金占有率等方面的约束,又提升了产品对市场的反应,同时也加剧了监管者的压力。

制造业供应链大协作的背景下,产品质量由十几道、几十道甚至更多的供应环节组成,这对监管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考验。

近年来,国内频频曝出食品安全事故,如近期发生的“皮革胶囊”事件等,或从一个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产品质量监管的现状。屡屡发生的我国制造产品被欧美等国家通报召回,也折射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路途艰难。

据此,有关专家分析,建筑在供求不平衡、监管和执行模式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监督机制,能否对产品质量保障达成真正的有效,其实是难以预料的;另一方面,企业产品快速通关和中国制造提升国际地位的客观需要,改进和创新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模式也必然是大势所趋。

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管理应在把关和服务之间获得平衡,但在一线实践过程中似乎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

“上面都在提监管的有效性,落实到一线就是怎么管企业的问题。因为光管产品已经不够了。”在捷安特工厂,一位检验员直言不讳地说。

事实上,包括批批检验、抽批检验、型式试验在内的一

些传统法定检验模式,就是在遭遇激烈的理念碰撞而逐步完善的。以型式试验这种效率相对较高的方式为例,为了验证某种定型工业产品能否满足技术规范,产品在出口前必须进行全项目实验室检测以验证其可靠性。曾几何时,这种检验方式还是出口产品走向市场的一个便利途径。

然而,型式试验必须基于在固定工厂、固定产品、固定型号、固定的供应商和零件,一成不变的条线内框框内进行,即固态模式下才能保证型式试验的有效性。但面对众多供应商、多环节配套、设计形态多变等非固化的供应链下的生产环境中,产品质量最终必须依靠各个供应商的自我质量安全保证水平,以节省采购、库存、检验所需时间。

如此看来,原有的型式试验显然不再适合对市场快速反应。

从企业和检验检疫一线的实践经验来看,单一工厂和产品的检验,几乎无法应对“产业链服务地域范围广、服务对象差异大的问题。”

“捷安特仅前叉厂就有好几个,抽到的是哪个厂哪一批,能代表捷安特的水平吗?”

的确,供应链管理涉及采购、生产、计划、交付、退货几大领域。上述提及的产品质量是由十几道、几十道甚至更多的环节组成,这对监管者而言,单一地管产品显然已不太现实,而去管企业的难度又在于如何管好企业上下游的上百

家、数百家甚至更多的供应商。另一个衍生的问题是,供应商的原材料又如何监管?有的完全不归检验检疫一个部门条线管理,又如何做到源头把关?

这仿佛是一个值得追索的命题:如依然按传统监管模式而不适时作出调整,不仅增加了监管风险,而且有可能任由企业产品滑向失控的边缘。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我们这些年也在强调‘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但现在我们更注重参与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去,对供应链进行直接监管。”袁克强调说。

竞争力的根本

制造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演进,导致传统制造业逐步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转变,而市场竞争也从单个企业间向各个供应链为代表的企业集群间整体转变。供应链整合能力是21世纪企业竞争力的根本。

眼下,以捷安特为代表的中国自行车制造工业,正在积极做着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完善工作,而捷安特的配套工厂在质量管理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上年12月以来看,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昆山达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自行车前叉不只供应捷安特一家。

该公司总经理林政清认为,捷安特的链条,不仅带动一辆捷安特的加速度,而且连接起了中国自行车制造产业的整体链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