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第18章--止血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第十八章止血药-PPT文档资料

中药学课件第十八章止血药-PPT文档资料
• 在止血药中,凡有化瘀与止血双重作用, 主要用于瘀血阻滞之出血证的药物,称化 瘀止血药。

• 化瘀 止血

三七—消肿定痛,主体内外一切出血证,现代 治冠病,心绞痛,子宫癌,胃癌等。 (附:景天三七、菊叶三七、羽叶三七) 茜草—祛瘀通经,善治子宫出血,又治血滞经 闭,伤痛。 蒲黄—偏通淋,主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及产后 瘀血腹痛、痛经,心腹冷痛,血淋。须 包煎。生用—祛瘀通淋化瘀 ,炒用止 血,生炒各半—化瘀止血。 花蕊石—主各种出血证,善治吐血,衄血。
降 香-理气止痛,主血瘀气滞证及伤痛。 均主各种出血证兼瘀滞者。
三七
三七
茜草
蒲黄
花蕊石
降香
第3节 收敛止血药 • 在止血药中,凡具有不同程度的 收敛性能,以收敛止血为主要功效, 主要用于外伤出血及虚损不足之出血 证的药物,称收敛止血药。
• •
白 及—善治肺胃出血,又能补肺肌, 消肿,治疮痈及手足皲裂和外伤出血。 仙鹤草—主治各种出血证,又能补虚, 收敛止血 截疟,杀虫,治劳伤痢疾, 有抗抗癌作用。 紫 珠—性凉止血疗疮作用同白及,又 治水火烫伤。 棕榈炭—功专收敛止,治各种 出血证。 血余炭-主尿血及牙龈出血,又能化瘀 • 均主各种无瘀之出血证。
第1节 凉血止血药 • 在止血药中,凡药性寒凉,以凉血止 血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之 出血证的药物称凉血止血药。
大蓟—祛瘀消肿,以治衄血见长,又能治疮痈 • 肿毒(附小蓟:功同大蓟功偏利尿降压) • 地榆—解毒敛疮,善治下血,又治烧伤,湿疹、 • 疮痈。 凉血止血 槐花—清肝泻火,善治便血痔血,血痢,又治肝 火上炎之目赤,(附:槐角功同槐花,但清 热力强,止血力弱) 侧柏叶—生发乌发,善治子宫出血,又治须发早 白,肺热咳嗽及脱发。 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

第十八章 中药 止血药

第十八章  中药   止血药

侧柏叶 《名医别录》
• • • • • 【应用】 1.血热出血证。 2.肺热咳嗽。 3.脱发、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煎服,10~ 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 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的 根茎。全国各地均有 产,但以华北地区较多。 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洗净,晒干,切段生 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教学内容】
• 掌握:小蓟、地榆 • 熟悉:大蓟、槐花、 白茅根、侧柏叶 • 了解:苎麻根
概述
• 性能特点: 药性寒凉,味多甘苦, 入血分,具有清泄血分 之热而止血的作用。
• 适应证:适用于血热妄 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概述
• 配伍: • 1.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 需配清热凉血药物同用。 • 2.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化 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 行气之品。 • 3.急性出血较甚者,可配伍收 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均为寒凉 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 出血。又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 瘀,故不宜过量久服。
概述
• 使用注意: • 1. “止血不留瘀” 。凉血 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 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 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 宜单独使用。 • 2. 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 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 挽救气脱危侯。 • 3.止血药多炒炭用。炒炭 后其性变苦、涩,可增强 止血之效;但有些仍以生 品或鲜用为佳。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 【性能】甘,寒。归肺、 胃、膀胱经。 •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 利尿,清肺胃热。 • 【应用】 • 1.血热出血证。 • 2.水肿、热淋、黄疸。 • 3.胃热呕吐、肺热咳喘。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18止血药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18止血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止血药均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

均具有止血作用。

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

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和功效不同,本章药物也相应的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节。

止血药主要用治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出血之证,病因不同,病情有异,部位有别,因此,止血药物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必要的配伍,以期标本兼顾。

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

根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的用药经验,故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

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侯。

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

一般而言,炒炭后其性变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并不增强,反而降低,故仍以生品或鲜用为佳。

因此,止血药是否炒炭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总以提高疗效为原则。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制广泛,能促进凝血因子生成,增加凝血因子浓度和活力,抑制抗凝血酶活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强血小板的功能;收缩局部血管或改善血管功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生成,抑制纤溶;有的可通过广泛的物理化学因素促进止血。

中药学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
6、若大出血时——急投大补元气药。
7、根据“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的用药 经验,对于下部出血配伍升举之品,上部出血 配伍降气之品。
五、使用注意:
1、除大量出血应急救止血外——注意有无瘀 血,若瘀血未尽——适配活血药——“止血不 留瘀”;
2、凉血止血药

易凉遏恋邪留瘀——对出血兼
炮姜
姜科:姜根茎的炮制品 砂烫至鼓起,或炒炭
炮姜
对脾胃虚寒,脾不统血者为首选要药 ——又能温中止痛 ● 治吐、便血,崩漏——单用或配用 ● 治虚寒腹痛、腹泻——配当归、川芎
生姜长于散表寒,为呕家之圣药,走而 不守;
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至药, 能走能守;
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而止血,守而 不走。
的作用 —治寒湿痹证。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一、含义: 凡以制止人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
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 具有加速凝血过程。 ●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出血证多与心、肝、脾的病变有关 故止血药多归心、肝、脾三经。
二、作用: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止血药分类
止血 收敛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
● 制止人体内外出血证。 ● 部分药物还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三、适应证: 人体内外出血病证——咯、咳、衄、吐、尿、
便、痔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瘀血阻滞病证。
四、配伍应用: 出血是某些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出血证
变化多端,原因不一,止血药的止血机制亦各 不相同。
槐花

尤宜下部出血 兼解毒敛疮—为治烫伤 要药
—便血、痔血 兼清肝明目、降血压— 治目赤 、高血压

第十八章止血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

槐花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火 应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下消化道 出血之痔血、便血。 2.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地榆、槐花比较
地榆、槐花均能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妄行 之出血证,因其性下行,故用治下部出血 为宜。然地榆凉血中兼能收涩,凡下部出 血,诸如便血、痔血、崩漏、血痢等皆宜; 槐花无收涩之性,其止血功在大肠,故以 治疗便血、痔血为佳。
白茅根与芦根比较
白茅根、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 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常 相须为用。然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 止血见长;而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 津为优。
三七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1.用于各种出血证,尤以瘀滞者 为佳。 2.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茜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应用:1.血热夹瘀的出血证。 2.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
二者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 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然大 蓟消瘀力强,止血作用广泛,故对吐血、 咯血、崩漏下血尤为适宜;小蓟兼能利 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
地榆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胃、 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下焦血热 之便血,痔血,血痢等。 2.用于烫伤、湿疹及疮痈肿毒。
第十八章止血药
大蓟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咯 血及崩漏。 2.用于热毒痈肿。
小蓟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咯 血及崩漏。 2.用于热毒痈肿。
大小蓟的区别

中药学课件第十八章 止血药

中药学课件第十八章  止血药

艾叶

• 作业: • 1、止血药的含义、作用、分类、及注意事 项各是什么? • 2、每类止血药各包哪些药物,有何特点?

白茅根—清热利尿,善治尿血,吐 衄血,又治热淋,水肿, • 肺热咳嗽,胃热呕吐。 凉血止血苎麻根—清热安胎,解毒利尿善 治崩漏,又治胎动。 • 羊 蹄-解毒杀虫,泻下,善治吐 衄,又治疥癣及大便秘结。 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大蓟
小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
白茅根
苎麻根

羊蹄
第2节 化瘀止血药
二、通性作用及分类: • 性味甘、涩、苦,归肝、心经,主要有制止持续出血,促 进血液凝固之功,还有凉血、清热、化瘀、止痛、温经之 效。 根据止血药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类。
凉血止血药-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化瘀止血药-用于瘀血阻滞证之出血 三、分类 证。 收敛止血药-热用于单纯性出血及外 伤出血。 温经止血药-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第1节 凉血止血药 • 在止血药中,凡药性寒凉,以凉血止 血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之 出血证的药物称凉血止血药。
大蓟—祛瘀消肿,以治衄血见长,又能治疮痈 • 肿毒(附小蓟:功同大蓟功偏利尿降压) • 地榆—解毒敛疮,善治下血,又治烧伤,湿疹、 • 疮痈。 凉血止血 槐花—清肝泻火,善治便血痔血,血痢,又治肝 火上炎之目赤,(附:槐角功同槐花,但清 热力强,止血力弱) 侧柏叶—生发乌发,善治子宫出血,又治须发早 白,肺热咳嗽及脱发。 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
降 香-理气止痛,主血瘀气滞证及伤痛。 均主各种出血证兼瘀滞者。
三七
三七
茜草
蒲黄
花蕊石
降香
第3节 收敛止血药 • 在止血药中,凡具有不同程度的 收敛性能,以收敛止血为主要功效, 主要用于外伤出血及虚损不足之出血 证的药物,称收敛止血药。

中药第18章--止血药

中药第18章--止血药
血余炭,仙鹤草,苎麻根。
六、现代研究:
1.本类药大多数具有缩补出、凝血时间。 2.增加血小板数目与功能(如紫珠、羊蹄) 3.部分药有扩冠增冠流, 使心肌耗氧下降等 作用, 如三七。 4.有的有抗疟,抗癌作用,如仙鹤草。 5.有的有止咳,平喘作用,如侧柏叶,艾 叶。
第一节 凉血止血 药
药物 相同点
不同点
凉血止血 治全身出血(咯、衄、尿、崩
不同点
收 敛 主治肺胃出血;消肿生肌—疮痈
白 及 止血
溃否均可/治皲裂.烫伤;近用治消 化性溃疡
棕榈炭
主治:
涩敛性最强;善治子宫出血,易致 新瘀。止泻止带--久泻久痢, 带下
出血不 仙鹤草 止虚损
不足神
截疟—疟疾:止痢—腹泻、血痢 解毒—痔疮/肿毒;补虚--脱力劳伤


疲乏力 舌质淡
脉细以
血余炭 及外伤
血余炭 藕节 灶心土 降香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本章掌握药和熟悉药的功能与主治 2.领会:本章药物的分类特点。 3.应用:本章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止血炒碳的临床意
义(联系荆芥炭,栀子,大黄炭,青黛,生地,丹皮,贯众 炭等有止血作用的药,以扩大止血药的范围)
一、定 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
有血色质地
稀薄,出血较 止血同艾叶。


久,面色萎黄,温中止痛—血虚里寒淤滞腹 舌淡乏力,畏 痛。
灶心土
寒肢冷,脉细 或迟等证。
主用于虚寒性胃肠道出血; 止呕—妊娠呕吐;止泻—久泻
百草霜
同灶心土
对下列出血症选最佳药物:
肺胃出血:白及,紫珠,花蕊石。 大便出血:地榆,槐花,灶心土,棕榈炭 子宫出血:蒲黄, 茜草, 棕炭, 炮姜, 艾叶 小便出血:小蓟,茅根,血余炭,芝麻根 全身出血:侧柏叶,大蓟,三七,蒲黄,

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八章止血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八章止血药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肺、 肝、脾经 成效:1.收敛止血,补虚,消积, 止痢,杀虫。 运用:1.用于各种出血证。 2.腹泻、痢疾 3.疟疾寒热 4.劳力脱伤
紫珠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肝 肺胃经 成效: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运用:1.用于各种出血证,尤 多用于肺胃热症出血证 2.烧烫伤,热毒疮痈
侧柏叶 性味归经:苦、涩、微寒。归 肺、肝、大肠经பைடு நூலகம்成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 2.用于肺热咳嗽有痰者。
白茅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 膀胱经 成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运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 出血证。本品不只善治上部炽 热之出血,又因其性寒降,入 膀胱经,故对膀胱干冷蕴结的
艾叶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 脾肾经
成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 安胎 运用:1.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尤适用于崩漏。 2.用于下焦虚寒的月经不调, 痛经等
蒲黄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 经 成效:化瘀止血,利尿 运用:1.用于各种出血证。 2.用于瘀血痛证。 3.用于血淋尿血。
白及
性味归经:苦、甘、涩、寒。归 肺、胃、肝经 成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运用:1.用于各种出血证,尤多 用于肺胃出血证。 2.用于疮痈肿毒,手足皲裂,水 火烫伤。
仙鹤草
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八 章止血药
2021年7月26日星期一
大蓟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 肝经 成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 痈 运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 吐血、咯血及崩漏。 2.用于热毒痈肿。
小蓟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 肝经 成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 痈 运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 血、咯血及崩漏。 2.用于热毒痈肿。
白茅根与芦根比拟 白茅根、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 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 小便淋痛,常相须为用。然白茅 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 而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 优。

中药学第十八章 止血药

中药学第十八章   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Drugs for Arresting Bleeding by Means of Astringing Blood
本类药物多涩,或为炭类,或质黏,故能 收敛止血。其性多平,或凉而不寒,无论虚寒 性出血或热性出血均可用之。但是其性收敛, 有留瘀恋邪之弊,当以出血无瘀者为宜,若有 邪实者,应当慎用。
三七 花蕊石 血余炭
可配花蕊石、血余炭同用
2.跌打损伤,淤滞疼痛 本品能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伤科要药,
用于外伤瘀痛及胸痹心绞痛。内服或外敷,或配 伍活血行气药同用。
3. 近年来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 管病、脑出血后遗症等。
[用法用量]多研粉吞服,每次1~3g;入煎剂, 3~9g。外用适量,研末外撒或调敷。
本类药物性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 摄血液,达到温经止血之效。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 固之虚寒性出血证,如便血、崩漏、紫癜等,出血日久, 色暗淡者。
应用时,若脾不统血者配益气健脾药,若肾虚冲脉 者配益肾暖宫补摄药。因此类药性温热,热盛火旺出血 证忌用。
艾叶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应用:
Li. 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Producing area and collection]
全国均产,以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等地最多,春季将 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 切片,干燥。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 微寒,苦、酸、涩。归 肝、 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出血证 本品药性平和是凉血止血的佳品,
但以下焦热盛,血热妄行之便血、痔疮 出血、血痢、尿血及妇女崩漏等下部出 血证多用,常配槐花等清热凉血药同用。

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八章止血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八章止血药

大蓟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咯 血及崩漏。 2.用于热毒痈肿。
小蓟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咯 血及崩漏。 2.用于热毒痈肿。
大小蓟的区别
二者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 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然大 蓟消瘀力强,止血作用广泛,故对吐血、 咯血、崩漏下血尤为适宜;小蓟兼能利 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
紫珠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肝肺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应用:1.用于各种出血证,尤多用于肺 胃热症出血证 2.烧烫伤,热毒疮痈
艾叶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应用:1.用于虚寒性出血证,尤适用于 崩漏。 2.用于下焦虚寒的月经不调,痛经等
生姜、干姜,炮姜区别
白茅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应用: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 本品不仅善治上部火热之出血,又因其 性寒降,入膀胱经,故对膀胱湿热蕴结 的尿血、血淋尤为适宜。 2.用于热淋水肿。
白茅根与芦根比较
白茅根、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 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常 相须为用。然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 止血见长;而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 津为优。
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圣药;干姜偏 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至药;炮姜善走 血分,长于温经止血。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适应证、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10味、熟悉药物5味、了解药物8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了解白及、三七、蒲黄、灶心土等药的用法。 【教学内容与学时】 1.凉血止血药 掌握:地榆 大蓟 槐花(附:槐角) 白茅根 熟悉:小蓟 侧柏叶 了解:苎麻根 羊蹄 2.化瘀止血药 掌握:三七 茜草 蒲黄 了解:降香 花蕊石 3.收敛止血药 掌握:白及 仙鹤草 熟悉:棕榈炭 紫珠 藕节 了解:血余炭 檵木 4.温经止血药 掌握:艾叶 了解:炮姜 灶心土 4学时

18 止血药

18  止血药

功 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三 七《本草纲目》
1、出血证
吐血、衄血、崩漏,单用本品,米汤调服; 配花蕊石、血余炭等,如化血丹;
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 配龙骨、血竭、等同用,如七宝散。
止血不留瘀,化瘀不 伤正,尤以出血兼瘀
滞者为宜。

三 七 为伤科之要药。 《本草纲目》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单味艾叶煎服,或以之炒 热熨服脐腹有效。
尤善调经,为妇科下焦 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
艾 叶《名医别录》
3、胎动不安
艾叶酒煎服,治疗妊娠胎动不安;临床每多与阿胶、 桑寄生等同用。 为妇科安胎 之要药。
此外,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 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为温灸的主要 原料。
用法用量: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 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蒲黄
艾 叶《名医别录》
为菊科植物艾的叶。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艾 叶《名医别录》
艾 叶《名医别录》
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 效: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泻火宜生用。
附药: 槐角 为槐的成熟果实,原名槐实。性味、功效、主治与槐
花相似,但止血作用较槐花为弱,而清降泄热之力较强,兼
能润肠,主要用于痔血、便血,尤多用于痔疮肿痛出血之证
,常与 地榆、黄芩、当归等同用,如槐角丸。孕妇慎用。
三 七《本草纲目》
三 七《本草纲目》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小 蓟《名医别录》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地上部分或根。 生用或炒炭用。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地榆 《神农本草经》
• 【性能】 苦、酸、涩,微寒。 归肝、大肠经。
• 【功效】 凉血止血, 解毒敛疮。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地榆 《神农本草经》
• 【应用】 • 1.血热出血证。 • 2. 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小蓟《名医别录》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小蓟《名医别录》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小蓟《名医别录》
• 【性能】甘、苦,凉。 归心、肝经。
• 【功效】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小蓟《名医别录》
【应用】 • 1.血热出血证。 • 2.热毒痈肿。 • 【用法用量】煎服,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苎麻根 《神农本草经》
• 【性能】甘,寒。归心、 肝经。
• 【功效】凉血止血,安 胎,清热解毒。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苎麻根 《神农本草经》
• 【应用】 • 1.血热出血证。本 • 2.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 3.热毒痈肿。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 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学第18章止血药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的 根茎。全国各地均有 产,但以华北地区较多。 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洗净,晒干,切段生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凉血止血 药 药物 相同点
大小蓟 白茅根 地 榆 槐 花 侧柏叶 苎麻根



治全身出血( 凉血止血 治全身出血(咯、衄、尿、崩 漏)小蓟 长于治尿血,血淋。 长于治尿血,血淋。 主治: 主治 消肿解毒:疮痈肿毒。 血热 消肿解毒:疮痈肿毒。 妄行出血, 长于治尿血; 妄行出血 长于治尿血; 色鲜红, 清热利尿—水肿 热淋、 色鲜红 清热利尿 水肿、热淋、黄疸 水肿、 质粘稠, 清肺胃热—咳喘 热呕吐等。 质粘稠 清肺胃热 咳喘、热呕吐等。 咳喘、 伴有发热 善治下焦 解毒敛疮 烫伤要药 解毒敛疮—烫伤要药 或不发热 出血便血 而烦躁, 而烦躁 痔血血痢 清肝泻火 肝火上炎 清肝泻火---肝火上炎 面红目赤 各种出血;祛痰止咳 祛痰止咳—肺热咳嗽 口渴欲饮 各种出血 祛痰止咳 肺热咳嗽 舌红苔黄 生发乌发 脱发、白发。 生发乌发—脱发 白发。 脱发、 脉数有力 各种出血(咯.衄.尿血、崩漏) 各种出血( 衄 尿血 崩漏) 尿血、 安胎;解毒—疮毒 利尿—热淋 疮毒;利尿 安胎;解毒 疮毒 利尿 热淋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本章掌握药和熟悉药的功能与主治 识记: 识记 2.领会:本章药物的分类特点。 领会: 领会 本章药物的分类特点。 3.应用:本章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止血炒碳的临床意 应用: 应用 联系荆芥炭,栀子 大黄炭,青黛 生地,丹皮 义(联系荆芥炭 栀子 大黄炭 青黛 生地 丹皮 贯众 联系荆芥炭 栀子,大黄炭 青黛,生地 丹皮,贯众 炭等有止血作用的药,以扩大止血药的范围 以扩大止血药的范围) 炭等有止血作用的药 以扩大止血药的范围
第二节 活 血止 血药
药物 共同点活血 三 Fra bibliotek 止血蒲 黄 特点 特点: 茜 草
止血不 留瘀
主治: 主治 降 香 各种出 血兼有 淤滞者 花蕊石
不 同 点 活血定痛—①跌扑,尤善止痛 尤善止痛; 活血定痛 ①跌扑 尤善止痛 ②冠 心病心脑血管保健药(扩冠 降压/降 扩冠/降压 心病心脑血管保健药 扩冠 降压 降 脂);补虚 补虚 尤治妇科出血,长于涩敛 长于涩敛; 尤治妇科出血 长于涩敛 还治瘀血痛证(经痛 伤痛.心腹痛 经痛.伤痛 心腹痛); 还治瘀血痛证 经痛 伤痛 心腹痛 利尿通淋—血淋 血淋。 利尿通淋 血淋。 凉血止血( ①凉血止血(炒)—瘀+热之出血 瘀 热之出血 ②通经止痛—经痛 伤痛/风湿痛。 通经止痛 经痛/伤痛 风湿痛。 经痛 伤痛 风湿痛 尤治跌打损伤出血; 尤治跌打损伤出血 理气止痛--血瘀气滞胸腹及跌扑痛 理气止痛 血瘀气滞胸腹及跌扑痛 逆止呕--秽浊呕吐 秽浊呕吐. 降逆止呕 秽浊呕吐 善治肺胃出血( 吐血); 善治肺胃出血(咯、吐血); 亦可化淤止痛。 亦可化淤止痛。
三、作 用: 凉血止血, 活血止血, 收敛止血, 温经止血。 凉血止血 活血止血 收敛止血 温经止血。 适应证: 主要用于各种出血证 出血证: 四、适应证: 主要用于各种出血证: 如咯、 便血,崩漏, 如咯、吐、衄、尿、便血,崩漏,紫癜 及外伤出血等。 及外伤出血等。 炒炭存性:即将药物炒至外表焦黑, 炒炭存性:即将药物炒至外表焦黑,里 面焦黄,使药物部分炭化, 面焦黄,使药物部分炭化,但仍有原来气味 常用炒炭的药物有:茜草, 槐花, 荆芥, 干姜, 常用炒炭的药物有:茜草, 槐花, 荆芥, 干姜, 栀子, 艾叶, 生地, 蒲黄等。 栀子 艾叶 生地 蒲黄等。
此外, 此外,三七及其皂甙尚有扩张冠 减慢心率、 减少心肌耗氧量、 脉 、 减慢心率 、 减少心肌耗氧量 、 降 止血、 抑制血小板聚集、 压 、 止血 、 抑制血小板聚集 、 降低血 粘度、 抗炎、 耐缺氧、 粘度 、 抗炎 、 耐缺氧 、 耐高低温等作 用以及雄激素样作用。 用以及雄激素样作用。 三七临床用于老年体虚患者 临床用于老年体虚患者, 三七临床用于老年体虚患者,有 滋补强壮作用。亦用于咯血、血尿、 滋补强壮作用。亦用于咯血、血尿、 冠心病、高脂血症、脑缺血、脑血栓、 冠心病、高脂血症、脑缺血、脑血栓、 脑出血后遗症等。 脑出血后遗症等。
一、定 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称~。(凡有加速凝血过程,或消除血不循经的 物称 。 凡有加速凝血过程, 凡有加速凝血过程 原因,从而达到迅速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 原因,从而达到迅速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 )
二、分 类:
理血: 1.补血(补益药); 2.凉血(清热凉血药); 理血 补血(补益药) 凉血(清热凉血药) 补血 凉血 3.止血(止血药); 4.活血(活血祛瘀药); 止血( 活血( 止血 止血药) 活血 活血祛瘀药) 活血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 ⑴活血止血药 ⑵凉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⑶收敛止血药 ⑷温经止血
高温( 氧化钙( 草酸钙 高温(煅) 氧化钙(钙的氧化物) 胃酸
可溶性钙盐
钙参与凝血。 钙参与凝血。
五、配 伍:
1. 辨证求因,从整体出发,选用相应的止血药。 辨证求因,从整体出发,选用相应的止血药。 2. 根据兼证不同适当配伍: 根据兼证不同适当配伍: (1)血热妄行者,配清热凉血药 生地,丹皮等 )血热妄行者,配清热凉血药; 生地, 配滋阴潜阳药; 石决明等。 (2)阴虚阳亢者 配滋阴潜阳药 钩丁 石决明等。 )阴虚阳亢者,配滋阴潜阳药 钩丁,石决明等 姜黄,川芎等 (3)瘀血阻滞,配行气活血药 木香 姜黄 川芎等 )瘀血阻滞,配行气活血药; 木香,姜黄 根据证情配伍温阳,益气 (4)虚寒性出血 根据证情配伍温阳 益气 健脾药 )虚寒性出血,根据证情配伍温阳 益气, (5)气虚欲脱者,可配伍大补元气之药。 )气虚欲脱者,可配伍大补元气之药。 (6)亦遵循“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原则。 )亦遵循“下血必升举 吐衄必降气”原则。 吐衄必降气
三 七
药理及应用: 药理及应用:
三七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三七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 三七皂 甙能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 甙能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 , 抑制老年鼠的 脂质过氧化, 提高小鼠血、 脑组织SOD SOD的 脂质过氧化 , 提高小鼠血 、 脑组织 SOD 的 活性, 降低脑组织脂褐素及血浆LPO LPO( 活性 , 降低脑组织脂褐素及血浆 LPO( 脂质 过氧化物)的含量; 过氧化物)的含量;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 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减轻ACTH( 促肾 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 减轻 ( 上腺皮质素)引起的小鼠胸腺及脾脏的萎缩; 上腺皮质素)引起的小鼠胸腺及脾脏的萎缩; 有促进血清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有促进血清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 并能促进 肝脏DNA的合成。 的合成。 肝脏 的合成
对下列出血症选最佳药物: 对下列出血症选最佳药物
肺胃出血:白及,紫珠,花蕊石。 肺胃出血:白及,紫珠,花蕊石。 大便出血:地榆,槐花,灶心土, 大便出血:地榆,槐花,灶心土,棕榈炭 子宫出血:蒲黄, 茜草, 棕炭, 炮姜, 子宫出血:蒲黄 茜草 棕炭 炮姜 艾叶 小尿出血:小蓟,茅根,血余炭, 小尿出血:小蓟,茅根,血余炭,芝麻根 全身出血:侧柏叶,大蓟,三七,蒲黄, 全身出血:侧柏叶,大蓟,三七,蒲黄, 血余炭,仙鹤草,苎麻根。 血余炭,仙鹤草,苎麻根。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药 物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多用于妇科虚寒性出血; 温经止血 多用于妇科虚寒性出血;
散寒调经—脘腹冷痛 带下。 脘腹冷痛/带下 主治虚 散寒调经 脘腹冷痛 带下。 寒性出血见 安胎;针灸科灸料。 安胎;针灸科灸料。 有血色质地 稀薄,出血较 止血同艾叶。 稀薄 出血较 止血同艾叶。 面色萎黄, 面色萎黄 温中止痛—血虚里寒淤滞腹 温中止痛 血虚里寒淤滞腹 炮 姜 久,面色萎黄, 舌淡乏力,畏 痛。 舌淡乏力 畏 寒肢冷,脉细 寒肢冷 脉细 或迟等证。 主用于虚寒性胃肠道出血; 或迟等证。 主用于虚寒性胃肠道出血; 灶心土 止呕—妊娠呕吐 止泻—久泻 妊娠呕吐;止泻 止呕 妊娠呕吐 止泻 久泻 艾 叶 百草霜 同灶心土
第十八章 止血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止血药含义、特点、应用及使用注意 掌握止血药含义、特点、 2. 掌握或了解其功效、应用及相似药物鉴别 掌握或了解其功效、 3. 明确凉血、收敛、化瘀、温经止血概念。 明确凉血、收敛、化瘀、温经止血概念。
二、课程内容
1. 掌握:大蓟 地榆 三七 附:菊叶三七、景 掌握: 三七(附 菊叶三七、 天三七) 天三七 白及 仙鹤草 浦黄 艾叶 2. 熟悉:小蓟 茜草 白茅根 棕榈炭 熟悉: 3. 了解:苎麻根 槐花(附:槐角) 花蕊石 了解: 槐花( 槐角) 血余炭 藕节 灶心土 降香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药 物 相同点 不 同 点 主治肺胃出血;消肿生肌—疮痈 肺胃出血 收 敛 主治肺胃出血;消肿生肌 疮痈 溃否均可/治皲裂 烫伤;近用治消 治皲裂.烫伤 白 及 止 血 溃否均可 治皲裂 烫伤 近用治消 化性溃疡
棕榈炭 主治: 主治: 出血不 仙鹤草 止虚损 不足神 疲乏力 紫 珠 舌质淡 脉细以 血余炭 及外伤 出血。 出血。 藕 节 涩敛性最强;善治子宫出血, 涩敛性最强 善治子宫出血,易致 善治子宫出血 新瘀。止泻止带--久泻久痢 久泻久痢, 新瘀。止泻止带 久泻久痢 带下 截疟—疟疾 止痢—腹泻 疟疾: 腹泻、 截疟 疟疾:止痢 腹泻、血痢 解毒—痔疮 肿毒;补虚 痔疮/肿毒 补虚--脱力劳伤 解毒 痔疮 肿毒 补虚 脱力劳伤 凉血收敛止血---主治肺胃出血 主治肺胃出血; 凉血收敛止血 主治肺胃出血; 解毒疗伤—烧烫伤 疮疡肿毒。 烧烫伤/疮疡肿毒 解毒疗伤 烧烫伤 疮疡肿毒。 有强的涩敛性;利尿—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 有强的涩敛性;利尿 小便不利, 尿血;亦可生肌敛疮。 尿血;亦可生肌敛疮。 各种出血,又能化瘀, 各种出血,又能化瘀,现用于治 疗鼻息肉/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 疗鼻息肉 功能性子宫出血。
六、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
1.本类药大多数具有缩补出、凝血时间。 本类药大多数具有缩补出、凝血时间。 本类药大多数具有缩补出 2.增加血小板数目与功能 如紫珠、羊蹄) 增加血小板数目与功能(如紫珠、羊蹄 增加血小板数目与功能 如紫珠 3.部分药有扩冠增冠流 使心肌耗氧下降等 部分药有扩冠增冠流, 部分药有扩冠增冠流 作用, 如三七。 作用 如三七。 4.有的有抗疟,抗癌作用,如仙鹤草。 有的有抗疟, 有的有抗疟 抗癌作用,如仙鹤草。 5.有的有止咳,平喘作用,如侧柏叶,艾 有的有止咳, 有的有止咳 平喘作用,如侧柏叶, 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