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基于闭环系统辨识的数字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时按被控变量的偏差进行控制,所以只有出现偏差之后才能够对操作变量进行调节,如果扰动已经产生,但被控变量还没有变化,是不会去调节的。
所以,这种调节作用总是落后于扰动。
前馈是按照干扰作用的大小来进行控制的,当扰动一出现,就能根据扰动的测量信号产生调节作用,及时补偿扰动造成的被控对象的波动。
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的检测信号与控制信号有如下不同的特点。
反馈控制的依据是被控变量与给定值的偏差,检测的信号是被控变量,控制作用发生时间是在偏差出现以后。
前馈控制的依据是干扰的变化,检测的信号是干扰量的大小,控制作用的发生时间是在干扰作用的瞬间而不需等到偏差出现以后。
2、前馈控制是属于“开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而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控制系统,这也是它们的基本区别。
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前馈控制的不足之处。
反馈控制由于是闭环系统,控制结果能够通过反馈获得检验,而前馈控制其控制效果并不通过反馈来加以检验。
因此、要想综合一个合适的的馈控制作用,必须对被控对象的特性作深入的研究和彻底的了解。
3、前馈控制使用的是视对象特性而定的“专用”控制器—般的反馈控制系统均采用通用类型的PID控制器,而前馈控制要采用专用前馈控制器(或前馈补偿装量)4也11)2)3)4)5)(26)7)静态前馈控制只能保证被控变量的静态偏差接近或等于零,并不能保证动态偏差达到这个要求。
故必须考虑对象的动态特性,从而确定前馈控制器的规律,才能获得动态前馈补偿。
8)9)2、前馈-反馈控制10)11)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12)1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方块图:14)15)16)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也有两个控制器,但在结构上与串级控制系统是完全不同的。
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内、外两个控制回路所组成;而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是由一个反馈回路和另一个开环的补偿回路叠加而成。
17)18)三、前馈控制的应用场合19)20)前馈控制主要的应用场合由下面几种。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时按被控变量的偏差进行控制,所以只有出现偏差之后才能够对操作变量进行调节,如果扰动已经产生,但被控变量还没有变化,是不会去调节的。
( W9 M4 i0 Q3 M; d1 [4所以,这种调节作用总是落后于扰动。
前馈是按照干扰作用的大小来进行控制的,当扰动一出现,就能根据扰动的测量信号产生调节作用,及时补偿扰动造成的被控对象的波动。
2 i; |, i. k3 K- a, c对于滞后较大的对象,或者扰动幅度大而频繁时,采用反馈可能不满足要求,需要用前馈 5 |+ s/ c" l. E7 F) I前馈还要求扰动是可测量的反馈控制的例子比比皆是, 工艺中调节 [wiki] 阀门[/wiki] 开度来控制介质的温度流量或物位等一般运用的就是反馈控制. 一般是该控制工艺参数与设定值或计算值有偏差 , 就可以运用反馈控制来将偏差缩小, 以期达到将偏差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 前馈控制的例子就相对要少一些, 一般用在的场合皆是大纯滞后的工艺环节, 而又需要比较精确控制的场合, 它一般要求其调节有一些提前或称为超量环节. 比如余热锅炉的主蒸汽温度控制, 一般就采用前馈 ; 又比如一些[wiki] 压力容器[/wiki] 的水位控制. 还有一些场合也运用前馈控制, 比如影响该工艺参数的因素有二个或二个以上, 但对控制精度又不高时也采用该类控制. 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区别在于干扰量, 这个干扰量就是前馈量, 因为它的存在使系统得以超前控制.前馈控制系统及其特点 3 |$ m) t7 a) I5 t在大多数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是按照被控变量相对于给定值的偏差而进行工作的。
控制作用影响被控变量,而被控变量的变化又返回来影响控制器的输入,使控制作用发生变化。
这些控制系统都属于反馈控制。
不论什么干扰,只要引起被控变量变化,都可以进行控制。
这是反馈控制的优点。
前馈控制的特点:( r- \ x! I% P' D5 _3 S: E1、前馈控制是基于不变性原理工作的,比反馈控制及时、有效;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的检测信号与控制信号有如下不同的特点。
第六章-前馈控制系统
➢ 只适用于克服可测而不可控的扰动,而对系统中的其他扰 动无抑制作用,因此,前馈控制具有指定性补偿的局限性。
➢ 前馈控制的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因此,往往 控制规律比较复杂。
4、前馈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过程控制
反馈控制
过程控制过程控制过程控制4前馈与反馈控制的比较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设计原理反馈控制理论不变性原理被测变量被控变量扰动量控制器输入测量和设定之间的偏差被测扰动量控制规律的实现可以和经济有时只能近似控制系统组态闭环开环典型控制器ppipdpid及开关超前滞后环节控制作用在过程受扰动的影响以前在过程受扰动的影响以后过程控制过程控制过程控制5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框图中ds扰动s对象扰动通道传递函数gffs前馈调节器gps对象传递函数前馈调节器的传递函数可应用不变性原理定量地导出其前馈控制系统框图为
➢ 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扰动不止一个
➢ 有些扰动不可测量或难以测量 ➢ 前馈控制对被控变量的控制效果没有检验依据
➢ 即使Gp(s)和Gd(s)可以精确获得,但Gff(s)不能物理实现,例 如出现纯超前环节。
二、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
过程控制
1、静态前馈控制
K ff Gff (s) s0
Gd (s) Gp (s)
ff p d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考虑主要的惯性 环节,也就是实现部分补偿,因此,动 态前馈算式通常采用近似式:
G ff
(s)
K ff
Tps 1 Td s 1
过程控制
根据Tp和Td的大小关系,动态前馈控制器的阶跃响应如图。 当Tp>Td时,前馈控制器呈现超前特性; 当Tp<Td时,前馈控制器呈现滞后特性; 当Tp=Td时,前馈控制器呈现比例特性,即为静态前馈增益;
名词解释前馈控制
名词解释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一种控制系统中使用的一种控制算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系统输入和已知的系统模型来预测系统输出,并根据这个预测来制定控制策略。
前馈控制可以有效地抵消外部干扰和系统动力学特性对系统的影响,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前馈控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提前知晓系统输入对系统输出的影响,进而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控制。
在前馈控制中,通常会使用系统模型来建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数学关系。
这个模型可以基于系统的物理特性、经验数据或者理论推导来得到。
根据模型,前馈控制可以通过计算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控制策略,以期望输出接近于预期值。
在前馈控制中,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
比例控制根据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控制量的大小,积分控制根据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积分误差来调整控制量,微分控制则根据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变化率来调整控制量。
这些控制策略可以单独或者结合使用,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前馈控制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机械控制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抑制振动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在化工过程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优化反应过程和减少能源消耗。
在电力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提高电网稳定性和降低线损。
此外,前馈控制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
虽然前馈控制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前馈控制通常需要准确的系统模型和输入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准确或者有误差,控制效果可能会降低。
其次,前馈控制无法处理未知的干扰和变化,只能预测已知输入对输出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将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以克服各自的不足,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总之,前馈控制是一种通过预测系统输入对输出的影响来进行控制的算法。
它可以有效地抵消外部干扰和系统动力学特性对系统的影响,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然而,前馈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准确的系统模型和输入信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前馈控制系统
实验名称:前馈控制系统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四前馈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了解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干扰对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干扰通道进行的。
前馈控制的原理是给系统附加一个前馈通道(或称前馈控制器),使所测量的系统扰动通过前馈控制器改变控制量。
利用扰动所附加的控制量与扰动对被控制量影响的叠加消除或减小干扰的影响。
前馈控制系统主要特点如下:1) 属于开环控制只要系统中各环节是稳定的,则控制系统必然稳定。
但若系统中有一个环节不稳定,或局部不稳定,系统就不稳定。
另外,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决于构成控制系统的每一部分的精度,所以对系统各环节精度要求较高。
2) 很强的补偿局限性前馈控制实际是利用同一干扰源经过干扰通道和前馈通道对系统的作用的叠加来消除干扰的影响。
因此,固定的前馈控制只对相应的干扰源起作用,而对其他干扰没有影响。
而且,在工程实际中,影响生产过程的原因多种多样,系统随时间、工作状态、环境等情况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甚至表现出非线性,这些都导致不可能精确确定某一干扰对系统影响的程度或数学描述关系式。
因此,前馈控制即使对单一干扰也难以完全补偿。
3) 前馈控制反应迅速在前馈控制系统中,信息流只向前运行,没有反馈问题,因此相应提高了系统反应的速度。
当扰动发生后,前馈控制器及时动作,对抑制被控制量由于扰动引起的动静态偏差比较有效。
这非常有利于大迟滞系统的控制。
4) 只能用于可测的干扰对不可测干扰,由于无法构造前馈控制器而不能使用。
按结构,前馈控制可分为静态前馈控制、动态前馈控制、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等。
一个典型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和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两种:1) 前馈控制和反馈或串级分别整定,确定各自参数,然后组合在一起;2) 首先整定反馈控制系统或串级控制系统,然后再在反馈或串级的基础上引入前馈控制系统,并对前馈控制系统进行整定。
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及应用
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及应用1. 前言前馈控制是一种常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算法,它通过提前补偿预测误差信号来改善系统性能。
该文档将介绍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典型场景。
2. 基本原理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在控制系统中添加一个前馈通道,在其输入端加入一个预计误差信号。
该信号基于系统模型和期望输出值,预测了系统的未知干扰或负载的影响。
前馈控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模型的前馈控制和自适应前馈控制。
基于模型的前馈控制依赖于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学运算来生成前馈信号。
而自适应前馈控制则通过实时的系统反馈信息来不断修正前馈信号,以适应系统非线性和不确定性。
3. 应用领域前馈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3.1 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电力传输线路的电压和频率控制。
通过提前预测负载变化和干扰信号,前馈控制可以及时调整电压和频率的输出,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车辆的方向和速度控制。
通过预测车辆目标点的位置和速度,前馈控制可以提前调整车辆的转向和加速操作,以实现准确的车辆控制。
3.3 机器人控制在机器人控制领域,前馈控制可以用于机器人的轨迹跟踪和姿态控制。
通过预测机器人的轨迹和姿态变化,前馈控制可以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和执行器,以实现精确的运动和操作。
3.4 冷却系统在冷却系统中,前馈控制可以用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通过预测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系统的热载荷,前馈控制可以及时调整冷却系统的流量和温度,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4. 优点和局限性前馈控制具有以下优点: -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 减小系统误差 - 适用于高精度和高要求的控制系统然而,前馈控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对于系统模型的要求较高 - 对系统干扰和负载变化的预测可能存在误差 - 无法处理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5. 总结本文介绍了前馈控制的控制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前馈控制的名词解释
前馈控制的名词解释
前馈控制是一种控制,它通过将反馈输出作为输入来控制系统的输出。
它的思想是利用现有的反馈信息来控制系统的输出状态,以使之满足系统的设定目标。
前馈控制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更加准确地控制系统的输出,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前馈控制在正常操作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向前馈控制,另一种是反向前馈控制。
正向前馈控制是指通过将参考输入与反馈输出进行比较,当反馈输出不符合参考输入时,以反馈输出作为输入,使系统趋近于参考输入状态;反向前馈控制则是指通过将参考输出与反馈输出进行比较,当反馈输出不符合参考输出时,以反馈输出作为输入,使系统趋近于参考输出状态。
前馈控制技术有许多应用,其中重要的一个例子是机器人控制。
机器人控制应用了前馈控制,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的机器人位置,来控制机器人的行动。
使用前馈控制技术,机器人可以更加精准地执行指令,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同样,前馈控制在工业控制、航空航天、船舶控制等不同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前馈控制还可以用于实现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
在实现自动调节时,可以利用前馈控制来监控系统的输出,当输出不符合预期时,以反馈信息为输入,调节系统参数,使系统保持在设定的输出状态。
总之,前馈控制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式,其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系统的输出,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它可以应用于机
器人控制、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和船舶控制等不同领域,还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调节。
因此,前馈控制在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前馈-反馈控制的对比1、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属于负反馈的闭环控制一般定值控制系统是按照测量值与给定值比较得到的偏差进行调节,属于闭环负反馈调节。
其特点是在被控变量出现偏差后才进行调节;如果干扰已经发生而没有产生偏差,调节器不会进行工作。
因此反馈控制方式的调节作用落后于干扰作用。
前馈调节是按照干扰作用来进行调节的。
前馈控制将干扰测量出来并直接引入调节装置,对于干扰的克服比反馈控制及时。
现在以换热器控制方案举例,直观阐述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方案反馈控制方案2、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干扰量,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被控变量在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单纯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干扰量。
3、前馈控制需要专用调节器,反馈控制一般采用通用PID调节器反馈调节符合PID调节规律,常用通用PID调节器、DCS等或PLC控制系统实现。
前馈调节使用的调节器是是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来确定调节规律的前馈调节器。
4、前馈控制只能克服所测量的干扰,反馈控制则可克服所有干扰前馈控制系统中若干扰量不可测量,前馈就不可能加以克服。
而反馈控制系统中,任何干扰,只要它影响到被控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克服。
5、前馈控制理论上可以无差,反馈控制必定有差反馈调节使系统达到动态稳定,让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附近动态变化,却不能使被调参数稳定在给定值上不动。
前馈调节在理论上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6、前馈控制的局限性A、在生产应用中各种环节的特性是随负荷变化的,对象动态特性形式多样性难以精确测量,容易造成过补偿或欠补偿。
为了补偿前馈调节的不准确,通常将前馈和反馈控制系统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理论及应用
前馈控制理论及应用前馈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策略,其基本原理是在系统输出之前引入一个预测信号,以补偿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改善。
本文将介绍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一、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前馈控制是一种开环控制方式,通过引入一个预测信号来抵消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在控制器输出之前,将预测信号与系统输出相加,并将其作为控制器输出的一部分。
这样,当系统遭受外部扰动或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时,预测信号就能够及时地进行补偿,从而减小系统误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二、前馈控制的主要方法1. 基于模型的前馈控制基于模型的前馈控制是利用系统的数学模型来设计控制器,以实现对系统非线性和时变性的补偿。
其主要步骤包括: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设计前馈控制器、将前馈控制器与反馈控制器相结合。
该方法适用于系统模型已知或可以较好地近似的情况,可以提供较好的控制性能。
2. 自适应前馈控制自适应前馈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辨识理论的控制方法,通过不断估计系统的参数,实时地调整前馈控制器的参数,以适应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
其主要思想是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在线估计系统的参数,并根据估计的参数设计前馈控制器。
这种方法适用于系统模型未知或模型难以建立的情况,能够实现对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三、前馈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1. 机械加工中的前馈控制应用在机械加工中,前馈控制可用于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在数控车床中,通过提前计算材料的去除量和切削力信息,设计合适的前馈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工件切削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2. 汽车车身稳定控制中的前馈控制应用在汽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中,前馈控制可用于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通过提前预测车辆受力情况,设计合适的前馈控制策略,可以使车辆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提高车辆操控性和运动稳定性。
前馈控制
为解决前馈控制上述局限,工程上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 起来。发挥前馈控制能及时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又保 持了反馈控制能克服多个扰动影响,同时降低了系统对前馈补偿 器的要求,使其在工程上便于实现。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Gff
+
TC
FS
F
θ1
图上.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馈控制器
+ — —
执行器 测量、变送
对象
Wff(s)
f
Wd(s)
r _
Wc(s)
y
Wv(s)
Wo(s)
Wm(s)
前馈控制器应用场合
(1)干扰幅值变化大且频繁,对被控变量影响剧烈,仅 采用反馈控制达不到要求的对象。 (2)主要干扰是可测而不可控的变量。 (3)当对象的控制通道滞后时间较长、反馈控制不及时, 可采用前馈或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以提高控制质量。
limy(t)0 (f(t)0)
t
静态前馈系统就属于此类系统,其控制规律为
Wff
(s)
Wd (s) Wo(s)
这是一个比例环节,它是前馈控制中最简单的形式。
2 动态前馈控制系统
当工艺上对控制精度要求高,其他控制方案难以满足时,且存 在一个“可测不可控”的主要扰动时,可考虑使用动态前馈控制 方案。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原理
所谓前馈控制,它是与反馈控制相对而言的。反馈控制是在 系统受到扰动,被控量发生偏差后再进行控制,而前馈控制的基 本思想就是根据进入过程的扰动量(包括外界扰动和设定值变 化),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使被控量不发生偏差。
名词解释前馈控制
名词解释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一种用来解决系统动态特性和性能指标(输出精度,响应时间,稳定性)的控制策略。
在控制系统设计时,它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控制作用的系统,用于动态表征,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降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前馈控制是指通过将观测信号前馈到控制系统来改善系统性能的控制方法。
引入观测信号可以使控制系统有更多的可能性来改善系统的控制特性。
前馈控制系统中的观测信号,可以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响应,重新激活失效的反馈环节,并保证控制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前馈控制的工作原理是,将实时观测信号作为前馈,而不是等待反馈信号,以改进系统的控制性能。
前馈信号可以提前预知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距,及时控制实际输出朝设定输出进行修正。
前馈系统比反馈系统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减少系统响应时间的延迟,并且可以在输出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实现较高的精度。
前馈控制的设计决定了其能否发挥最佳性能。
一般来说,设计精确的前馈控制需要更多的参数设置,以获得满足性能要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过程包括设计系统模型,分析其动态特性,调整参数和参数估计,选择正确的控制器,并考虑外部干扰因素,如传感器和噪声。
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其高精度和稳定性,以及它比反馈控制更容易设计,不需要频繁调整参数。
它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在控制系统的延迟较小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
然而,前馈控制也有一些缺点,包括模型依赖性,仅在较小范围内有效,调节时间较长,输出精度较低以及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
因此,有效的前馈控制需要严格设计,以便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前馈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动态特性和控制性能,特别是在遇到较大干扰和复杂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然而,在设计前馈控制时,要求设计更复杂,因此要求更严格的设计,以确保系统能够获得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前馈控制系统
FT
ppt课件
6
前馈控制系统框图
GPD(s) GPC(s)
ppt课件
7
前馈控制的补偿原理
ppt课件
8
前馈控制的特点
♦ “基于扰动来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又称为“扰动补偿”;
♦ 扰动发生后,前馈控制“及时”动作; ♦ 属于开环控制,只要系统中各环节是稳
定的,则控制系统必然稳定;
♦ 只适合于可测不可控的扰动; ♦ 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 ♦ 一种前馈控制只能克服一种扰动。
31
b图的框图
ppt课件
32
前馈控制的选用与稳定性
♦ 实现前馈控制的必要条件是扰动量的可测及
不可控性
1 可测:扰动量可以通过测量变送器,在 线地 将其转换为前馈补偿器所能接受的信号。
2 不可控:扰动量与控制量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即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与扰动通道的传递
函数无关联,从而控制量无法改变扰动量的
A/B
ppt课件
58
加热炉温度预估补偿控制
♦轧钢车间加热炉多点平均温度反馈
控制系统 系统主要配置:六台设有断偶报警 装置的温度变送器、三台高值选择 器、一台加法器、一台PID调节器 和一台电/气转换器
ppt课件
59
加热炉温度反馈控制系统流程图
TT1 TT2 TT3 TT4 TT5 TT6
ppt课件
ppt课件
43
大滞后过程的预估补偿控制
♦基本思想:按照过程特性,预估
出一种模型加入到反馈控制系统 中,以补偿过程的动态特性。
ppt课件
44
Smith预估补偿控制
ppt课件
45
ppt课件
基于闭环系统辨识的数字前馈控制讲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高精度伺服控制中,采样频率 通常较高,采样周期的范围在 0.1ms - 2 m s 之间。由于采样频率很 高,离散化的闭环系统一般为非最小相位数字系统,即闭环系统的 零点至少有一个在单位圆之外。因此非最小相位数字系统在实际工 程应用中非常广泛。
d e n F = 0 0 - 0 . 0 0 1 9 - 0 . 0 0 1 1 0 0 0
由于
B uzB u z1
B u12
9.422z1B u 8 9 1.7 289.422z
则根据式(16),控制系统输入输出传函 Fz1 Gc z1
的Bode图如图3所示。
基于闭环系统辨识的数字前馈控制
基于闭环系统辨识的数字前馈控制
仿真程序: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零相差控制器设计程序:chap5_6.m (2)零相差控制程序:chap5_7.m
基于闭环系统辨识的数字前馈控制
参考文献
• 1.刘强. 现代高精度数字伺服系统运动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D]. 北京: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2002
• 2. Tomizuka M. Zero phase error tracking algorithm for digital control. ASME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1987, 109:65~68
Fz1 Gc z1 的Bode图如图3所示。
基于闭环系统辨识的数字前馈控制
可见,在低频情况下( T 0 ,即 z 1 时),相移为零,增 益近似为1。系统输出可以高精度地跟踪输入指令。
图3 系统的Bode图
基于闭环系统辨识的数字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器
图4-1 换热器温度反馈控制系统
由此可归纳出反馈控制的特点如下:
(1)反馈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偏差来消除偏差”。 (2) 无论扰动发生在哪里,总要等到引起被控量发生偏差后,调节器 才动作,故调节器的动作总是落后于扰动作用的发生,是一种“不及时” 的控制。 (3)反馈控制系统,因构成闭环,故而存在一个稳定性的问题。即使组 成闭环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稳定的,闭环系统是否稳定,仍然需要作 进一步的分析。 (4)引起被控量发生偏差的一切扰动,均被包围在闭环内,故反馈控制 可消除多种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5)反馈控制系统中,调节器的控制规律通常是P、PI、PD、PID等典型 规律。
故
Y (s) F (s)
GF
(s)
GB (s)Go (s() 4
- 5)
要使 Y (s) 0 F (s)
可得,
前馈控制器模型为GB
(s)
GF Go
(s( ) 4 (s)
-
6)
由上式可知,理想前馈控制器的控制作用是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
与控制通道传递函数之比,式中负号表示前馈控制作用的方向与干扰作
用的方向相反。显然,要得到完全补偿,不确切知道通道的特性是不行
当被控过程受到扰动后,必须等到被控参数出现偏差时,控制器才 动作,以补偿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 2)被控参数产生偏差的原因——由于扰动的存在。 3)设想:
倘若能在扰动出现时就进行控制,而不是等到偏差发生后再进行 控制,这样的控制方案一定可以更有效地消除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 前馈控制正是基于这种思路提出来的。
因此,总是按照工艺上的要求提出一个允许的偏差值,依此进 行误差不变性系统设计。这种误差不变性系统由于满足工程领域的实 际要求,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过程控制_第4章_前馈控制系统
第三章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4.1 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都是负反馈,当扰动发生,通过检测扰动引起的 输出偏差进行调节。所以负反馈进行扰动调节时, 输出必然有波动。
有没有这样一种控制,当干扰一出现,在其影响 输出之前,就进行抑制,从而对输出没有影响?
精选2021版课件
1
此控制具有以下特征:
干扰
干扰通道
前馈调节器 执行器
Y1 -Y1 被控变量
对象
通过设计前馈调节器,使得调节器改变的量刚好 补偿干扰对对象的影响。
精选2021版课件
7
前馈控制 特点:
①前馈控制器是“测量扰动,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前 馈调节器又称为“扰动补偿器”。
②扰动发生,前馈控制器动作及时,对抑制由于扰动引起的动、 静态偏差比较快速有效。
另外,当有多个主要干扰时,用前馈-反馈不能得到 要求的控制质量。
利用串级控制副回路的特性,降低对执行器要求:
Wff Mff Σ FC
Sp
TC FS
N Y2
Y1
N
Wff(S)
Wf(S)
Sp
TC(S) -
+
- FC(S)
Wo2(S) Wo1(S) + Y
前馈-串级控制方框图
N
Wff(S)
Wf(S)
Sp
在扰动影响输出前进行调节。
直接测量扰动大小,通过调节,实现对扰动的完 全补偿,从而实现消除扰动对输出的影响。
前馈控制就是测量扰动,补偿扰动的控制
精选2021版课件
2
1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
前馈控制是相对于反馈控制而言的。
1、反馈控制: Feedback control 简称FBC
前馈控制名词解释
前馈控制名词解释前馈控制(Feedforward Control)是一种控制策略,用于提供在系统发生变化之前预测、估计和纠正系统误差的能力。
它是一种预测性的控制方法,通过提前对系统输入进行调整,使系统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扰动,并尽量减小系统的误差。
在前馈控制中,控制器根据系统的模型和已知的外部扰动,提前计算并施加必要的控制输入,以抵消这些扰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使系统在扰动发生时能够更准确地跟踪或维持所需的输出。
前馈控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系统受到扰动之前就采取行动,从而减小系统误差的程度。
前馈控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模型建立:根据系统的特性和输入输出关系,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这可以通过物理原理、实验数据拟合或系统辨识等方法来完成。
2. 预测和估计:基于系统模型和已知的外部扰动,预测系统未来的行为并估计可能的误差。
这可以通过根据当前状态和已知扰动进行数学计算得出。
3. 控制计算:根据预测和估计的结果,计算出应施加的控制输入,以抵消可能的误差。
这可以通过根据系统模型和控制目标进行优化计算来实现。
4. 控制输入应用:将计算出的控制输入应用到系统中,以实现制定的控制目标。
控制输入可以作用于系统的激励信号、参数调整或开关控制等。
前馈控制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机械控制、电力系统、自动驾驶、飞行器控制等。
它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减小系统的误差和响应时间,并降低对反馈控制的依赖性。
但前馈控制也存在一些挑战,如系统模型的准确性、外部扰动的不确定性以及控制器设计的复杂性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仔细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校正,以确保前馈控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国开复习题-化工过程控制
复习题一、选择题1、定值控制系统是()固定不变的闭环控制系统。
A.测量值B.偏差值C.输出值D.给定值正确答案:D2、自控系统受到干扰后过渡过程终了时被控变量新的稳态值与给定值之差称为()。
A.偏差B.新稳态值C.新给定值D.余差正确答案:D3、对控制系统最不利的干扰作用是()。
A.阶跃干扰B.尖脉冲干扰C.宽脉冲干扰D.随机干扰正确答案:A4、 ( )不是典型过渡过程的基本形式。
A.发散振荡过程B.等幅振荡过程C.随机振荡过程D.非周期衰减过程正确答案:C5、在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中经常采用( )作为输入信号。
A.斜坡函数B.单位脉冲函数C.抛物线函数D.阶跃函数正确答案:D6、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使得原来信号增强的叫作()。
A.负反馈B.正反馈C.前馈D.回馈正确答案:B7、单回路定值控制系统的静态是指()。
A.控制阀开度为零,控制器偏差为零B.控制器偏差为恒定值,控制阀开度不为恒定值C.控制器偏差为零,控制阀开度为50%恒定D.控制器偏差为零,控制阀开度稳定正确答案:D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随动系统把()的变化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
A.测量值B.给定值C.偏差值D.干扰值正确答案:B9、过渡过程品质指标中,余差表示()。
A.新稳态值与给定值之差B.测量值与给定值之差C.调节参数与被调参数之差D.超调量与给定值之差正确答案:A10、闭环控制系统的概念()A.是指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既有顺向控制又有反向联系的自动控制。
B.是指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控制没有反向联系的自动控制。
C.是只系统只有输入与输出的自动控制。
D.是只系统的信号传递是从输入端传到输出端的自动控制。
正确答案:A11、分辨力是数字式仪表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如数字电压表示值为219.995V,则分辨力为()A.1VB.0.1VC.5mVD.1mV正确答案:D12、DDZ-Ⅲ型仪表的现场变送器和控制室之间的信号传输方式为( )A.电流发送电流接受B.电压发送电压接受C.电流发送电压接受D.电压发送电流接受正确答案:C13、 DDZ-Ⅲ型仪表的工作电源为()。
复杂控制理论--前馈控制
滞后的“一阶超前/一阶滞后”环节来实现前馈补偿来近似。
如:
Gpd
(s)
K2 eL2S T2s 1
GPC (s)
K1 T1s 1
eL1s
G ff
(s)
GPd (s) Gpc (s)
K ff
T1s 1 eLff s T2s 1
式中:Kff=K2/K1;Lff=L2-L1
(2) 用软件实现
2、参数整定 ①单纯的前馈控制,可视工艺要求进行参数整定
③ 前馈控制器是基于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的,任何模型的获得都是 在一定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的机理模型、或是通过辨识系统的结构参数 而得到辨识模型;无论什么模型不可能绝对准确,即无法求得理想的补偿 器,因而造成补偿不完全。
④ 补偿器从数学形式上看是两个传递函数的比值形式,若得到的结 果分子阶次高于分母,或前馈控制算式中含有超前环节或微分环节,在物 理上不可实现的,此时构成的控制器只能是一种近似结构,也不可能对干 扰进行完全补偿。
2、前馈控制算法的形式 对于时间连续的线性过程
G
ff
(
s)
Gpd Gpc
(s) (s)
一般可以写成:
Gff (s)
K
ff (1 1
b1s a1s
b2s2 a2s2
)
es
当分母和分子阶次较高、特别是有时滞或超前环节时,实施比较困难。
为此通常采用
G ff
(s)
K
ff
1 T1s 1 T2s
f1 Gp2(S) c2 Gp1(S) c1
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Gff(s)
+ -
GC1(S)
++ -
GC2(S)
前馈反馈控制技术PPT教案
传递函数为: Y (s) Gn (s) Dn (s)D(s)G(s)
N (s)
1 D(s)G(s)
在完全补偿条件下(绝对不变性),前馈控制器为:
Dn
(s)
G种结构形式--数字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四)数字前-反馈控制算法Y(s)
图中:T为采样周期;Dn(z)为前馈控制器; D (z)为反馈控 制器; H(s)为零阶保持器;
(b)
16
前馈控制的几种结构形式--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典型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控制效果分析(一)
N(s) Dn(s)
Un(s)
Gn(s)
R(s) E(s)
U1(s) U(s)
Y1(s) + + Y2(s)
D(s)
G(s)
-
Y(s)
(a)
图(a)中前馈信号接在反馈控制器之后。可知:在扰动N(s;f(t)为扰动,y1(t)为由扰动 引起的被控参数的变化。y2(t)为 前馈控制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 y(t)为被控参数的实际变化量。 y(t)=y1(t)+y2(t)=0
8
不变性原理与前馈控制器设计
✓ e不变性:指系统在扰动f(t)的作用下,被控参数y(t)的偏 差小于一个很小的e值。即|y(t)|<e,[当f(t)不为零时]。
✓ 稳态不变性:指系统在扰动f(t)的作用下,虽然被控参数 y(t)的动态偏差不为零,但其静态偏差恒为零,即:
lim y(t) 0, [ 馈控制器设计--前馈控制器
2、前馈控制器:
前馈控制器的设计依据是不变性原理。前馈控制系统由 两部分组成。当扰动发生后,通过扰动通道引起被控量的 变化。同时,前馈控制器根据扰动的性质及大小对过程的 控制通道施加控制,使被控量发生与前者相反的变化,以 抵消扰动对被控对象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s (ωlT ) → 1
,
sin (ωlT ) → 0
,
F ( z −1 ) Gc ( z −1 )
的增益近似为1。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采用零相差前馈控制器,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采用零相差前馈控制器,可实现系统相移在 全频范围内为零,在低频范围增益近似为 ,从而实现高精度跟踪控制。 全频范围内为零,在低频范围增益近似为1,从而实现高精度跟踪控制。 由控制器式(15)可见,零相差控制要求待跟踪轨迹在开始运动前 可见, 由控制器式 可见 就预先知道,即指令信号的超前值是已知的。在实际应用中, 就预先知道,即指令信号的超前值是已知的。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 类高精度伺服系统,指令的超前信息是未知的, 类高精度伺服系统,指令的超前信息是未知的,即在采样时刻只知道 该时刻和该时刻以前的指令值。 该时刻和该时刻以前的指令值。对于指令超前信息未知的高精度伺服 系统,当采样时间很小时,可忽略指令的超前信息, 系统,当采样时间很小时,可忽略指令的超前信息,即应用当前的指 令值代替指令的超前信息,从而实现零相差前馈控制。 令值代替指令的超前信息,从而实现零相差前馈控制。
2 2
= Re2 Bu (e− jωT ) + Im2 Bu (e− jωT )
(17) )
其中
Re Bu (e− jωT ) = b0 + b1 cos (ωT ) + Lbl cos (ωlT ) Im Bu (e− jωT ) = b sin (ωT ) +L+ bl sin (ωlT )
−1
可见,离散化的闭环系统有一个零点在单位圆之外, 可见,离散化的闭环系统有一个零点在单位圆之外,因此
Gc ( z −1 )
是一个非最小相位数字系统。 是一个非最小相位数字系统。闭环系统的零点
T
为
z = [9.4222 -0.5618]
,极点为 p = [0.9745 + 0.0868i
0.9745 - 0.0868i 0.9572]
,则图2可以进一步化简,得到 则图 可以进一步化简, 可以进一步化简
图1 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2 等效框图
不失一般性, −1 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不失一般性,Gc ( z ) 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Gc ( z −1 ) = z − d Bu ( z −1 ) Ba ( z −1 ) A ( z −1 )
则
Bu ( z −1 ) Bu ( z ) ( b0 + b1 cos (ωT ) + L bl cos (ωlT ) ) + ( b sin (ωT ) + L + bl sin (ωlT ) ) = 2 Bu (1) 2 ( b0 + b1 + L + bl )
2
2
(18)
由式( )可见, 由式(17)可见,
−1 −1
(16)
设系统的采样周期为 T ,ω 为角频率,由式 为角频率,由式(14),有 ,
Bu ( z −1 ) Bu ( z ) = ( b0 + b1z −1 + L + bl z −l )( b0 + b1z + L + bl zl )
= ( b0 + b1e− jωT + L + bl e− jωlT )( b0 + b1e jωT + L + bl e jωlT )
= b0 + b1 ( cos (ωT ) − j sin (ωT ) ) + L + bl ( cos (ωlT ) − j sin (ωlT ) ) ×
b0 + b1 ( cos (ωT ) + j sin (ωT ) ) + L + bl ( cos (ωlT ) + j sin (ωlT ) ) = ( b0 + b1 cos (ωT ) + Lbl cos (ωlT ) ) − j ( bl sin (ωT ) + L + bl sin (ωlT ) ) × ( b0 + b1 cos (ωT ) + Lbl cos (ωlT ) ) + j ( bl sin (ωT ) + L + bl sin (ωlT ) ) = ( b0 + b1 cos (ωT ) + Lbl cos (ωlT ) ) + ( bl sin (ωT ) + L + bl sin (ωlT ) )
由于闭环系统的不稳定零点成为前馈控制器的极点, 由于闭环系统的不稳定零点成为前馈控制器的极点,采用上式作为 控制器会造成控制系统不稳定。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对于闭环系统(13), 控制器会造成控制系统不稳定。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对于闭环系统(13), (13) 通过在控制器中引入零点
Bu ( z −1 ) 设计零相差前馈控制器为: 设计零相差前馈控制器为:
3.4.3 仿真实例 在闭环系统辨识的基础上进行零相差控制,采样周期取 在闭环系统辨识的基础上进行零相差控制,采样周期取1ms, , 离散化可得: 将闭环系统的辨识模型 Gc ( s ) 离散化可得:
-2.6651×10-5 (z-9.422)(z+0.5618) Gc ( z ) = (z-0.9572)(z 2 -1.949z+0.9572)
−1 −1 c
Bu ( z −1 ) Bu ( z )
为一个非负实
也为一个非负实数,因此, 数,则 F ( z ) G ( z ) 也为一个非负实数,因此,加入 零相差前馈控制器后, 零相差前馈控制器后,整个系统的相移在全频域 范围内为0。 范围内为 。
由式(18)可见,在低频情况下, 很小,又由于采样时间 ω ,
| Gc ( z ) = 0 I | z |≥ 1})
将成为前馈控制器
的极点,造成前馈环节存在不稳定极点,控制系统不稳定。 的极点,造成前馈环节存在不稳定极点,控制系统不稳定。
零相差跟踪控制器(ZPETC, Zero Phase Error Tracking 零相差跟踪控制器 Control)是一种数字前馈控制器,适用于闭环系统为非最小相位的数 是一种数字前馈控制器, 是一种数字前馈控制器 字控制系统,该控制器由日本学 提出[1]。 字控制系统,该控制器由日本学M.Tomizuka提出 。零相差前馈控 提出 制器通过在控制器中引入零点来补偿闭环系统的不稳定零点, 制器通过在控制器中引入零点来补偿闭环系统的不稳定零点,当指令 超前值已知时,校正后的系统在全频域范围内相移为零,在低频范围, 超前值已知时,校正后的系统在全频域范围内相移为零,在低频范围, 增益近似为1。 增益近似为 。 零相差前馈跟踪控制在数控加工中心、坐标仪以及绘图仪等高精 零相差前馈跟踪控制在数控加工中心、 度伺服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有效地拓宽了系统频带。 度伺服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有效地拓宽了系统频带。 基于零相差前馈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基于零相差前馈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如图 所示,其中 yd 为输入 所示
(13) )
其中, 为分母多项式,其所有的根都位于单位圆内部。 其中, A( z −1 ) 为分母多项式,其所有的根都位于单位圆内部。 d 为
B 非负整数, 步延迟。 非负整数,z − d 为 d 步延迟。 u ( z −1 ) 和
Ba ( z −1 )为多项式, Bu ( z −1 ) 为多项式,
来补偿闭环系统的不稳定零点 Bu ( z )
,
F (z
−1
)=
z d A ( z −1 ) Bu ( z ) Ba ( z
−1
) B (1)
u
(15)
2
3.4.2 系统相移 则有: ,设H ( z −1 ) = Bu ( z ) Bu ( z −1 ) ,则有:
定理1[1] 对于(14)式定义的 对于( ) 定理 (1) ∠H ( e − jωT ) = 0, )
Bu ( z −1 ) = b0 + b1 z −1 + L + bl z − l , b0 ≠ 0
(14) )
显然,如果用不变性原理设计前馈控制器,则控制器表示为: 显然,如果用不变性原理设计前馈控制器,则控制器表示为:
F ( z −1 ) = Bu ( z −1 ) Ba ( z −1 ) z d A ( z −1 )
3.4 基于闭环系统辨识的数字前馈控制
在闭环系统辨识的基础上, 在闭环系统辨识的基础上,本节讨论基于闭环系统逆的控制器 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 3.4.1 零相差前馈控制基本原理 通常, 前馈控制是基于不变性原理, 通常, 前馈控制是基于不变性原理,即将前馈控制环节设计成 待校正的闭环系统的逆,从而使校正后系统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为1, 待校正的闭环系统的逆,从而使校正后系统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为1 从而达到精确控制。但当闭环系统为非最小相位系统时, 从而达到精确控制。但当闭环系统为非最小相位系统时,这种方法 就不适用了。这是由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逆会出现不稳定的极点。 就不适用了。这是由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逆会出现不稳定的极点。
Ba ( z −1 ) = -2.6651× 10-5 × (1+0.5618z -1 )
则
Bu ( z ) = 1-9.422z
Bu (1) = 1-9.422
则根据式(15), 零相差控制器的表达式为 则根据式
F ( z −1 ) =
z 2 ( 9.422-28.38 z -1 +29.5z -2 -11.46z -3 +0.9162z -4 ) 0.00189+0.001062z -1
∀ ω ∈R
Bu ( z −1 )
2 (2) ∠H ( e− jωT ) = Re2 Bu (e− jωT ) + Im 2 Bu (e− jωT ) , ∀ ω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