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三节
(2)真理和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谬误中所隐藏的真理成分 或萌芽是向真理转化的可能性,梅兰芳成功地把本来可能 会成为舞台事故的错误巧妙的转变成经典的舞台之作,正 是体现了这一点。由于客观方面的复杂性,人的认识往往 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难以把握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和范围; 是有限的,而客观事物又是无限发展的,这又决定人的认 识是无限的。一开始,梅兰芳先生将发生的‚错误‛看成 是不可避免的事故,随着表演的进行,梅兰芳先生结合自 身所具备的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将这一偶然性的事故, 发展成经典的舞台表演内容,说明梅兰芳先生随着实践的 发展也在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认识。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 的,创造性的反映。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 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 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作用,首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 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 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 把握认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价值: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 关பைடு நூலகம்的范畴,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 意义。 第一,价值的主体是人,价值的客体是物或者是人。 第二,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第三,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的作用。
2.价值的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真题练习
06年分析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 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 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十年后 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 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 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 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 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 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 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 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 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常年守护于此,深知河 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 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 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 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 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块石兽。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真理及其检验标准)【圣才出品】
第13章真理及其检验标准13.1 复习笔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一、真理的本质和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是发展变化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的本质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对真理本质的理解,取决于对认识活动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理解。
(1)前马克思主义时代的真理观①符合论,认为认识或观念的真理性在于其与对象相符合。
②融贯论,认为一个命题是否为真,并不在于它是否同事实相符合,而取决于它在命题系统中是否与其他命题相一致或融贯,即无矛盾性。
③工具论,认为“有用即真理”“真理即效用”,思想、概念、理论等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如果它们对于人们达到预期目的有用、能够使人们获得成功便是真理。
(2)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符合关系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基础上,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动实现,也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
②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真理观上都必然承认和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坚持客观真理论。
c.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一元性,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真理的客观内容唯一。
d.真理又具有多样性,它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理论形式来表达。
2.真理的具体性与全面性(1)真理的具体性①真理的具体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脱离条件的抽象真理并不存在。
②具体真理是一定条件下的真理,这并不否定真理的普遍性。
任何真理都有普遍性,只是这种普遍性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普遍性。
具体真理是包含着具体历史条件的丰富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三)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对立的,这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 来说的。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 对的。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1)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 其一,真理是具体的。 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 (2)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与价值
目录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 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 制约。
2.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3.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 标。
4.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 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 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 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 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 的界限。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 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 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 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 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如: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 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 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正确, 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标准1、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属性(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或者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
其具体含义有:其一,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就真理的发展而言,其前景是无限的。
由于人类依其认识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所以,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三,就真理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为绝对真理。
所以,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3)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有条件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具有近似性。
其含义有三层: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
其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其三,从认识的进程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真理的属性;其二是指真理的类型。
从类型的角度而言,所谓“绝对真理”是指限度地接近“完全”、“终极”意义上的真理;而所谓“相对真理”是指近似、相对意义上的真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要是用前一个含义。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关系。
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其—,从静态上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绝对真理和纯粹的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课件PPT
4、意义 、
第一,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第一,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 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片面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导 教条主义 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已 有的理论看成是千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真理是一个由相 有的理论看成是千古不变的教条, 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不承 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认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主观随意 地对待真理。 地对待真理。 第二,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二,以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 列宁说: 任何真理, 过火’……加以夸大 加以夸大, ‘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 适用的范围之外, 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 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 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 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选集》 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列宁选集》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2页 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1995年版
实 践 证 明 哥 白 尼 的 日 地心说 心 说 是 真 理 日心说
“真理多元论”是错误的
瞎子摸象
3、真理的主观形式
其一,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性现象, 其一,真理在形态上是一种精神性现象,它 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尽管 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它有其客观的内容,但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其二,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推理 其二,真理在结构上是用概念、判断、 等主观的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论。 等主观的思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思想观念或理论。
2 3真理与价值
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
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
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一切真理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要正确地把握认识的真理性必须正确
对待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关系。在哲学上有两种对待二者关系的错误态度,即相对
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不承认在相对真理
中包含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实际上就是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从而最终导致否认人认识
来、成熟起来的。对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一个政党来说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
不在于它没有犯过错误,而在于它能及时自己起来纠正自己的错误。犯了错误及时改正,做
到知错必改,对个人有利,对人民有利。真理和谬误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这是因为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与之相符的特定的对象、时间和范围,一旦
认客观真理同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第二,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
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所以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
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恩格斯指出:“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
与客体即认识对象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
其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实践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亦称客观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人的主观思想之外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真理的客观性还在于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真理既是客观的,也是一元的,即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就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3)真理的客观性表明,真理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因此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但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运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阶级利益的制约和影响。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必须同主观真理论和多元真理论划清界限。
主观真理论和多元真理论的典型代表是实用主义“有用就是真理”的真理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利益,它是有价值的,也可以说是有用的,但并非有用的就是真理。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的发展过程既是同错误不断斗争的过程,又是由相对真理日益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
支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上二的唯物论;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是真理观上的辩证法。
(1)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包含有不能被****的客观的内容,都和错误有原则的界限,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每条真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限度,也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过程、方面的正确反映,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因此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其二,任何真理对特定对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是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因此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马哲)第十一章 真理和价值
三、知识的客观有效性与人的生存实践
• • • • • • • 1、人的认识价值问题思考 (1)认识要客观 (2)认识应有效 2、认识的客观有效性对人的生存实践的价值 (1)使人真实地了解和理解自身的生存实践。 (2)能够合理地规范和引导人的生存实践。 3、真理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真理作 为具有客观有效性的知识对于人的生存实践具有 保障、规范、引导作用。
二、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性
• 1、真理和价值为何能统一? • (1)作为同一人类活动两方面内容的精神 实质,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相互补充的。 • (2)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 人类需要而且能够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 解决二者的对立,使之以某种方式达到一 定程度上的统一。
2、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统一的突出表现
2、真理和价值统一的真实境界
• (1)真——是获得或达到真理的境界,是主体在思想和 行动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体必然性的状态。求真与守真 是人类第一个理想的目标和境界。 • (2)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善是指人在自然 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各个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实际价值; 狭义的善是指道德上合乎待人处世的规范。总之,善是以 主体尺度为依归的主客体统一的状态,是最典型的价值形 态,具有强烈的主体性。 • (3)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更高境界,是人 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它 通过人的美感表现出来。 • (4)自由——真善美统一的最高形态
4、逻辑证明在检验认识真理性过程中的作用
• (1)逻辑证明的含义——是指运用已知的正确概念和判断,通过一 定的推理,从理论上确定另一个判断的正确性的逻辑方法。 • (2)逻辑证明的作用 • A、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使人的实践经验由个别、特殊提高到普遍、 一般,从而把握实践的总合,以便通过这种实践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 B、有的理论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证明。 • C、逻辑思维给实践以理论根据。 • (3)正确看待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的作用再重要,也不可 能取代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 A、逻辑证明所使用的前提、概念、原理和逻辑规则要通过实践加以 检验。 • B、逻辑证明的思维过程和结论的正确性要通过回到实践中去作最后 的检验。
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导入: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总体上是为了获得真理,指导实践,获得成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创造出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这就出现了价值问题。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第二讲真理与价值本讲主要内容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反对“两个凡是”。
一、真理的客观性“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布鲁诺(相关图片)1600年2月17日,一场罪恶的火焰,烧死了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
布鲁诺反对罗马教会的腐朽制度而离开修道院,大胆地宣传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宣扬新思想。
他曾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1592年,布鲁诺被教会追捕并投入了监狱。
疯狂的围攻和恫吓,残酷的刑罚和折磨都没有使他屈服。
在囚室八年中他英勇不屈。
据当时的档案记载,布鲁诺宣布他无可招供,也没有做任何可以反悔的事情。
最后教会以“异端分子和异端分子老师”的罪名,将他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在刑场上,面对威胁利诱,布鲁诺响亮的回答:“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他的身躯被烈火吞噬了,但他的光辉名字和伟大思想却永远活在亿万人的心中。
(相关图片)布鲁诺是许许多多个为真理而献身先驱之一,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无数个像布鲁诺一样的伟大科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什么是真理呢?那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真理。
(相关图片)(一)什么是真理对真理形形色色的认识(相关图片)唯心主义对真理的解释黑格尔:真理是“绝对观念”的自我显现;马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詹姆斯:有用即真理。
各种唯心主义真理观错误的实质,都是将真理和真理标准放在了主观的范畴之内。
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
马赫主义则认为“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真理”,这都是主观真理论。
他们错误的实质就是从根本上否认了否认真理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
反对实用主义主观真理观。
真理标准大讨论
真理标准大讨论什么是真理?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备受争议的问题。
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和定义各有不同,而真理的标准更是让人们争论不休。
在这个充满信息和观点碰撞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对真理的标准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首先,真理的标准应当是客观性和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真理不受主观情感、意识形态和个人立场的影响,它存在于客观事实中,是客观事实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也是真理标准的重要内容。
只有真理具有客观性,才能成为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标准。
其次,真理的标准还应当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
普遍性是指真理的适用范围广泛,不受时间、空间和个人差异的限制。
真理应当具有一般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领域,不受特定条件的影响。
只有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真理,才能成为人们行为和思维的准则。
此外,真理的标准还应当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科学性是指真理应当经过科学的验证和论证,能够经得起理性和实践的检验。
真理应当是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而非主观臆断和随意臆测。
只有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的真理,才能成为人们信仰和追求的目标。
最后,真理的标准还应当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实用性是指真理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真理应当是能够指导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准则,而非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
只有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真理,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指南针和行为的准则。
在当今社会,真理的标准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需要对真理的标准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以求得更加科学、客观、实用和普遍的真理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引领人们走向真理的殿堂,指引人们走向文明和进步的道路。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异端与真理
“认为太阳是世
界的中心、是 不动的,这是 荒谬的,在哲 学上是错误的, 在形式上是异 端邪说,因为 它明确违反 《圣经》。” --1633年,罗 马教会的审判 词
真理的胜利
“如果教廷作出了
反对您的见解的 决定,请以一位 智者应有的风度 忍受吧。您只要 确信您所寻求的 仅仅是真理,即 足以问心无愧而 坦然处之”。 1983年,罗马教 廷承认1633年的 审判是错误的。
哲学、认识、真理
主讲人 孙咏
第三讲 真理与实践
真理及其属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及其属性
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什么是真理
哲学史上不同的真理观
“真理是某种超验的永恒的理念”
――柏拉图 “真理是绝对理念的自我显现” ――黑格尔 “真理是观念和主体感觉的符合” ――休谟
逻辑标准的辅助性
逻辑证明是运用已有的真理性认识
作为前提,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 理,去判断另一种认识的真理性。
它与实践标准是相辅相成的。起作
用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已有的真理, 二是逻辑规则。
逻辑证明的作用。
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指导; 使实践经验由特殊提高到普遍; 能给人们实践以力量和信心。
智者派的诡辩
飞矢不动
阿基里斯追龟
针尖上的天使和天堂的玫瑰
万物纷错,则悬诸天;众言淆乱,
则诉诸圣。 --扬雄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
女儿。 --培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是人们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
内容,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还需要将认识与 客观对象相联,也就是将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主观见之于客 观的活动,是包含主观和客观于一身的物质性 活动。因此,实践能够将人们的主观认识与客 观实际联系起来, 可以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
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实践标准是无可替代的 任何认识成果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最终知其是 否是真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 实践检验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须经多次检验 • 每次的实践检验总是有限的,只能部分地检验真理 • 任何时候都有暂时无法检验的认识成果
既要坚信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权威性;又不能将实践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
标。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统一。
含义 哲学上的“价值”世界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
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主体
(需要)
实践 价值关系
客体
(属性)
客观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有用无用?
是好是坏? 大学期间谈恋爱是好还是坏呢? 孰利孰弊? 建三峡工程是利还是弊? 是善是恶? 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
苏格拉底 殉道
是什么 怎么样 认识 和 实践
真理 问题
目 标
为什么
好、坏 利、弊 价值 问题
价值及其特征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制约。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
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
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
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
向。
正确的评价观是现今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 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 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三章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第十三章真理及其检验标准认识的直接目的是获得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第一节真理的本质和特性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发展的,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不同的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是发展变化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一、真理的本质真理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产物,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对真理本质的理解,取决于对认识活动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理解。
自古以来,哲学家们都把真理看作是认识所追求的目标,但对真理本质的理解,却一直存在尖锐的分歧和对立。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真理观,虽然有的包含某些合理因素,但是都没有真正解决真理问题。
一般来说,旧唯物主义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和可知性前提出发,认为真理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但把这种“符合”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直接的反映的结果。
唯心主义从意识、思维第一性前提出发,通过各种方式把真理说成是某种精神自身的属性,是意识、思维自身的同一。
客观唯心主义者柏拉图认为真理是某种超验的、永恒的理念,黑格尔认为真理是绝对理念的自我显现等:主观唯心主义者休谟认为真理是观念和主体感觉的符合,康德认为真理是思维同它的先验形式的一致,实用主义者认为真理是观念和行为对人有用的效果等。
在这些关于真理的看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符合论”、“融贯论”、和“工具论”三种。
“符合论”认为认识或观念的真理性在于其与对象相符合。
在主张符合论真理观的哲学家中,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所提出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符合论的真理观。
旧唯物主义肯定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真理是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但由于他们不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认识理解为消极直观的反映,对认识的真理性的理解是形而上学的。
而赞同符合论真理观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所谓的“符合”,则是指观念与观念相符合。
#马原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马原笔记#第二章第二节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本身是主观的客观:普遍有效的)经典真理观(看天):反映论、可知论、符合论(一元性)非经典真理观:共识论(集体知觉)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所谓正确反映,是指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旧唯物主义真理观的“符合论”的区别:它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符合关系,是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基础上,是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动而实现的,并且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以下答案不够完整,应从“客观是普遍有效”来解释) 1. 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也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 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二)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p77-78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即具有确定不疑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具有可怀疑性)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 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是说人们对于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必然是相对的和有局限的;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它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 相互包含。
相互包含,一是说,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性的相对性之中。
任何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都只能使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把握到的,都只是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二是说,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
– 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
(2)价值具有主体性
– 首先,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 趋近人; – 其次,主体的创造性鲜明地体现了价值的 主体性。主体的创造性表现为:
– 其一,主体发挥客体潜在的价值; – 其二,发明、发现掌握客体的方式; – 其三,改造客体,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
茫茫宇宙
UFO
外星人
㈠ 价值及其特性
1、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 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 的关系。 一种事物或现象由于其具有的一定属性或性能, 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 于主体具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就被主体认为是有 用、有意义的,即有价值的。
B
2+b2=c2 a
c
a
毕达哥拉斯 C
b
A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确定性、无条 件性。
3、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近似性、有条 件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对立统一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绝对性
相对性
相互依存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
理
一、真理及其同谬误的关系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 规律在人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主 体
歪曲反映
客 体 谬误
2、真理和谬误的的关系:对立统一
认识
互相对立
真理
互相依存 互相转化
谬误
二、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相对性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主体
客体 谬误
3
歪曲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 理性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内容;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 标准的客观性。
4
如何坚持客观真理论
①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反对主观真理论 ②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肯定真理一元论 ③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肯定在真理面前人 人平等 ④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肯定真理没有阶级 性
逻辑的作用只是证明的作用,而非检验的作用。
28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 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不确定性 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 件性。
29
思考题:
•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 于()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 2.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 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4.“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 话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一、真理及其基本属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 确认识,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 哲学范畴
马原:真理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与客体相符合的认识,即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客体相符合的性质,它是真理的最根本的属性。
⏹第一,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
⏹其次,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
⏹最后,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但必须注意:⏹1、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2、真理是一元的。
⏹(二)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内容,都同谬误有着原则的区别,都不能被推翻。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在广度、深度等方面的有限性。
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任何一个真理都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相对性和绝对性是同一个真理的两重基本属性。
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之中有绝对。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2)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马克思主义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真理性认识,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必须采取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正确态度。
(三)真理与谬误⏹真理和谬误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1)它们之间的对立: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认识,各有自己的质的规定性,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确定的界限;以真理为指导的实践活动和以谬误为指导的实践活动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
认识论
认识论认识论包括:一观、一论、一方法一观(真理观):六个原理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与谬误4、真理的检验标准5、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6、真理和价值一论(认识论):六个原理7、主体与客体8、实践和认识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0、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1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2、认识和时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方法:辩证思维真理观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的最根本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真理及其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2)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做客观实在。
(4)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5)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6)我们要反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
2、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它有两层含义:(1)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无条件性)(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着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无限性)3、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它有两层含义:(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人类的认识会受到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只能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因而是有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标准
1、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或者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
其具体含义有:其一,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就真理的发展而言,其前景是无限的。
由于人类依其认识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所以,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三,就真理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为绝对真理。
所以,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3)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有条件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具有近似性。
其含义有三层: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
其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其三,从认识的进程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真理的属性;其二是指真理的类型。
从类型的角度而言,所谓“绝对真理”是指最大限度地接近“完全”、“终极”意义上的真理;而所谓“相对真理”是指近似、相对意义上的真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要是用前一个含义。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关系。
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其—,从静态上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绝对真理和纯粹的相对真理。
换言之,相对之中有绝对,因为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
绝对性的颗粒;而绝对之中有相对,因为任何绝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其二,从动态上讲,二者是辩证转化的。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二者的矛盾性表现在:含义不同。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看。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以,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而能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只有实践。
(2)从实践的特点看。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即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命题提示:
例如,运用相关原理论述,如何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原理,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