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12年1月13日洛阳市人民政府第10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2年2月27日洛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16号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级负责本细则的实施。

第三条市、县(市)、吉利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实际,依据国家、省规定标准,编制、修订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

第四条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修订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按照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并征求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五条编制、修订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报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前,应当在市主要新闻媒体、网站上向社会公布;自向社会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市、县(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5名以上人大代表或者10名以上居民提出听证申请的,应当进行听证。

第六条编制、修订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时,应当按照每户不少于3.2人的标准核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数量及规模。

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两年组织城乡规划、教育、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八条《条例》第八条规定的中小学校、幼儿园预留用地生均面积,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新区开发建设的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学生均用地不低于20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5平方米,幼儿园生均用地不低于13平方米;

(二)旧区改建的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5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0平方米,幼儿园生均用地不低于10平方米;

(三)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根据需要适当提高生均用地标准。

第九条《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非营利性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预留用地实行划拨用地。

第十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逐步使旧区改建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生均用地标准达到新区开发建设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生均用地标准。

第十一条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会同国土资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核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预留用地具体位置及界线,并严格加以控制。

第十二条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城市拆迁、旧区改建规划时,应当根据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和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面积,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增地额度,并会同同级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做好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扩建或者增容工作。

第十三条发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城镇化进程和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将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在立项时优先安排。

第十四条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财政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及国家规定的有关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设计、建设规范和标准,制定符合我市教育发展实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举办标准。

中小学校、幼儿园的举办标准,应当注重体现我市教育文化特色,注重环保节能,厉行节约。

第十五条市、县(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发展和改革、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和用地规划,于当年10月份前编制次年中小学校、幼儿园年度建设计划,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列入次年政府投资计划。

第十六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市区高中阶段学校的组织建设;区(不含吉利区)人民政府负责市内各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的组织建设;县(市)、吉利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组织建设。

第十七条鼓励社会力量按照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中规定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分期建设的,配套建设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与首期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第十九条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标准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条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竣工验收,应当通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参与。

第二十一条社会力量建设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自行举办,也可以移交政府举办。

自行举办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民办学校用地、建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奖励措施。

移交政府举办的,应当在中小学校、幼儿园综合验收合格后20个工作日内移交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第二十二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由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改正。

第二十三条侵占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预留用地的,由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改正。

第二十四条擅自变更经批准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发展和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在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本细则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批前公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按照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洛阳市市委市政府要求,2008年6月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启动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成果于2010年8月20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政务公开的要求,以公开透明、依法行政、规范高效、廉洁公正、强化监督为原则,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民主、高效、廉洁、规范为目标,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为促进偃师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现将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0年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欢迎各界对本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电话0379—67716177; 邮编:471900;邮箱:yssghjghk@https://www.360docs.net/doc/9012890727.html,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一、综述 规划目的:为促进偃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城关镇、岳滩镇、顾县镇、工业园区、首阳山镇、山化乡和邙岭乡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99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和郑洛城市工业走廊的机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分解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简要说明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城市发展远景。 2.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即行政辖区范围,含10镇和5街道,总面积848. 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市区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梅箓、海滨、大山江、塘尾、博铺五个街道的行政辖区范闱;鉴江西岸振文镇的奇艳、湖塘、低洞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北部长岐镇的硝山、大坡仔、邱屋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以南围海造地区域。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113. 13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城市发展目标 粤西地区重要的滨海休闲城市;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城乡和谐、宜产宜居、生态文 明的现代化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5%,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当年价)达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863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 : 47 : 38o 2011年至2020年期间,预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0%,到2020年达到24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78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2: 43: 45。 3.产业发展方向 ——转移类工业:引入珠三角未来需要逐步转移出来的产业,将电器制造业(以家电制造为核心)、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以计算机制造为核心)、纺织业、服装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作为重点引进的工业类别。

——资源优势型产业:依托滨海地区风力资源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利用周边农村地区的生物质,发展再生能源工业(秸秆发电、燃料乙醇等);依托黄坡较丰富的玻璃砂, 发展玻璃制造业。 ——固有的传统工业:做大做强己经具备-定优势的糖酒(食品)机械设备制造、羽绒加 工、网具制造、塑料拖鞋制造业。 ——休闲度假产业:发展以海洋沙滩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主要业态的旅游产业。 ——房地产业:近期禁止在城区建设单家独院式房屋,为商品房地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远期,结合旅游业的开发打造“旅游+地产”的房地产发展模式。 ——商贸物流业: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国道以及拟建的铁路站场,发展专业市场和公路 物流业。 三、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至2020年市域城镇分为3个级别: ——吴川中心城区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级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包括吴川市区的5个街道,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左右。 ——塘缀镇、黄坡镇、吴阳镇三个中心城镇和长岐重点发展镇是吴川市的二级城镇, 规划到2020年,四个镇的城镇人口分别达到8万人、10万人、5万人和5万人。 ——覃巴、振文、浅水、兰石、樟铺、王村港6个-?般建制城镇为吴川市的三级城镇, 城镇人口规模均在3万人以下。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吴川市城镇体系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集贸型四种类型,详见下表: 吴川市城镇职能一览表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核心提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条轨道贯通市区,中心城区100%实现集中供热……这些信息均来自《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2020年,我们的城市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跟随本报为10年规划一起进行一次“微扫描”吧。 核心提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条轨道贯通市区,中心城区100%实现集中供热……这些信息均来自《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2020年,我们的城市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跟随本报为10年规划一起进行一次“微扫描”吧。 城镇体系建设篇 ●结构:“一心、两轴、三区” 根据规划,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740万人,城镇人口为48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将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结构。 ——“一心”,即洛阳市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和吉利组团)。强化中心城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辐射力。 ——“两轴”,即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集聚带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地区,将优先发展。

——“三区”,即东北部城镇密集区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地带,是洛阳未来经济增长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带。中西部产业集聚区,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西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区,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适当减少人口总量。 ●交通:开通市县快速公交,公交村村通 未来,中心城区与偃师市、孟津县、吉利区之间开通快速公交线路,远景建设轨道交通。偃师市域内、孟津县域内开通公共交通线路,保证公交村村通。在洛阳市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之间开通多条交通干道,中心城区和新城与重点镇之间实现二级公路连接,与一般乡镇之间实现三级公路连接;行政村“村村通砼(油)路”,改善自然村与主路网连线,乡镇、行政村干支线间交通联网。 在干线公路建设方面,要新建洛栾高速公路、郑卢高速公路和武西高速公路,新建洛阳中心城区——孟津——吉利与洛阳中心城区——偃师的两条快速通道,对洛阳境内主要的干线公路进行提级改造,形成以洛阳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两环、八放射、两连接”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 铁路网络建设将利用洛阳——济源——焦作和洛阳——郑州城际铁路构建洛阳中心城区与北部的会盟、吉利和东部的白马寺、首阳山、偃师的快速铁路联系通道。利用郑西客运专线构建洛阳中心城区与新安、偃师的高速铁路联系通道。 ●环境:分别设立生态保护区 在2020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的目标下,我市将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分别制订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形成“三五二”的旅游格局

洛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洛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机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有序运行,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全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洛阳市洛北城区医疗设置布局规划(2014-2020年)》等有关法规、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全市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和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需求为目标,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构建与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相适应、功能和结构更趋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公平可及原则。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从实际医疗服务需求出发,面向城乡居民,保障全市居民公平、可及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二)统筹规划原则。按照“控制增量,调整现量,优化质量”的原则,在规划范围内统筹规划、设置、调控医疗卫生资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含驻洛部队医疗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局部服从全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 (三)科学布局原则。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即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富的部分中心城区(洛河以北、陇海铁路以南区域)公立医院数量,鼓励新增医疗机构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及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出的地区设置。 (四)协调发展原则。根据全市医疗服务需求,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实行“综合控制、专科发展”,即新增公立医疗机构以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为主。 (五)鼓励社会办医原则。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将社会办医纳入规划。尚有住院床位发展空间的县(市、区),要按照《纲要》规定的比例为社会办医预留空间,优先设置审批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资源稀缺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 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附则 附录1 制订依据 附录2 名词解释 附录3 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临时建筑、

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总平面规划图; ⑴场地的区域位置。 ⑵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洛阳城总体规划2008-2020-洛阳城乡规划局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环境影响报告 (简本) 委托单位:洛阳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0年 3月

目录 1前言 (1) 2总体规划概述 (1) 2.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 (1) 2.2主要规划指标 (2) 2.3城市发展规模 (3) 2.4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3) 2.5居住及住房发展规划 (4) 2.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4) 3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4) 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4) 3.2水环境质量现状 (5) 3.3声环境质量现状 (5) 4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 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6) 4.2水环境影响评价 (6) 4.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

4.4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 (7) 4.4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 4.5交通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 4.6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 4.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 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10) 5.1资源承载力分析 (10) 5.2环境容量分析 (10) 6规划的环境可行性与合理性综合论证 (11) 6.1规划的环境适宜性分析 (11) 6.2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1) 6.3节能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13) 6.4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13) 7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综合保障体系 (14) 7.1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地对策与建议 (14) 7.2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水的对策与措施 (15) 7.3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提升能源的环境效益 (15)

7.4生态保护政策 (15) 7.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 8结论与建议 (15) 8.1结论 (15) 8.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17) 8.3规划实施对策与建议 (18)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建筑学103班 小组成员杨冬钱行张岩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勘察资料: 洛阳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发达,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属地质多发区。结合历年来气候因素,确定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及矿区,在时间上多发生在主汛期(7、8、9三个月份)。我市地质灾害分布的区域性较强:南部山区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较为集中;洛宁—洛阳的黄土丘陵地区由于侵蚀强烈,雨季常发生地裂缝、黄土滑坡、崩塌等综合类型的地质灾害。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增强,人类的工程活动常成为多种地质灾害直接诱因,矿山开发、工程开挖等常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栾川、嵩县、汝阳、洛宁、新安是我市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暴雨是多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尤其又以6到9月份较为集中。 城市测量资料: 洛阳盆地地处河南省西部,北西南东分别被邙山、崤山、熊耳山、嵩箕山所环绕,盆地面积1300km2。研究区西起新安——宜阳,东至巩义黑石关、北起孟津,南接伊川。行政区划主要隶属于洛阳市区及偃师、巩义、新安、孟津、宜阳、伊川等县市的部分地区,地理座标:东经112°15′~112°57′,北纬34°32′~34°47′,总面积2000 km2。重点研究区为伊洛河河谷平原西部区,面积约400km2。 研究区交通便利,陇海铁路,焦枝铁路干线,在区内交汇。连霍高速公路、310、207国道交错,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见研究区位置图(图2-1)

河南省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河南省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对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道路长度,城市道路面积,道路照明灯盏数,安装路灯的道路长度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的理解,洞悉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指标分析 (3) 一、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城市道路长度现状统计 (3) 三、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占全省城市道路长度比重统计 (3) 四、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城市道路长度(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城市道路长度(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同全省城市道路长度(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指标分析 (7) 一、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城市道路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占全省城市道路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城市道路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化州项目投资计划书(规划设计)

化州xx生产项目投资计划书 参考模板

报告说明— 化州市,广东省茂名市代管的县级市,古称石龙,因盛产化橘红而被 命名为“中国化橘红之乡”,素有橘乡、橘城、橘州之美誉。其地形狭长,状若坐狮。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北与广西北流市交界,南与广 东省吴川市接壤,东与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区相连,西与广西陆川县及广 东省廉江市毗邻。全市总面积2354.2平方公里,下辖5街道17镇,2018 年地区生产总值517.05亿元。化州是中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之一,有 “中国化橘红之乡”的美誉。化州北有浮梁山。东北有龙王山,又叫来安山。北界茂名水于东北,即窦江。另一支东北陵水,源出广西北流,入境后,屈西南到合江墟,罗水亦自陆水入,合称罗江,或者陵罗水。屈东南,过州治北合鉴江,又东南流,入吴川至南海。 很多做牛皮箱纸板的造纸厂,都经历过高定量的牛皮箱纸板出现分层 的情况,都接受过客户关于纸板离层方面的质量投诉。牛皮箱纸板一般都 用于制造瓦楞纸板的面层和底层。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3446.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85.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11%;流动资金961.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7.89%。 达产年营业收入6890.00万元,总成本费用5188.98万元,税金及附 加68.87万元,利润总额1701.02万元,利税总额2004.51万元,税后净

利润1275.7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28.7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35%,投资利税率58.16%,投资回报率37.01%,全部投资回收期4.20年,提供就业职位143个。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投资单位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第四章建设规模 第五章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项目工程设计研究 第七章项目工艺分析 第八章项目环保分析 第九章项目安全规范管理 第十章风险性分析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概况 第十二章项目进度方案 第十三章投资情况说明 第十四章经济评价分析 第十五章综合评价结论 第十六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以东汉为时间基点,研究古都洛阳的城市景观发展情况。以城市和景观发展为两大支流,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探寻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脉络。 [关键词]洛阳;古代城市;园林;景观 洛阳最早建于夏朝,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在此定都,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居中国“古都之首”。笔者浅谈东汉时期洛阳都城的城市景观发展,在历史的叙事中演绎古都城市景观之美。 一、东汉城市规划发展 汉承秦制,其实“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代的城市规划是对前秦制进行继承和创新。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正式迁都洛阳。嗣后,建武二年,“起高庙,建社稷”;建武十四年,起南宫前殿,即千秋万岁;光武中元年,“起明堂、灵台、辟雍”;明帝永平三年,“起北宫及诸官府”,规模始备;肃宗时,宫室台榭,渐为壮丽;顺帝阳嘉元年,修宫殿;灵帝时,又筑造宫。 洛阳作为东汉都城之后,其都邑的规划、宫室的营建与修饰,都优于前朝。当然东汉洛阳在继承了西汉长安发展城郊不建外廓的传统,城市总体布局以宫为中心,“择中立宫”,以主体宫殿南宫的轴线作为全城的规划主轴线,倡导了以后全国封建社会都城轴线规划的思路。城市用地按功能规划,宫廷、庙社等功能区多安排在城内和南郊。洛阳有“四市”,金市在城内,马市、南市、栗市都在城外。私营手工作坊和里居主要在郊外,只有部分官府手工作坊和里居在城中。 东汉洛阳城平面大体呈长方形,南北约汉代九里,东西约汉代六里,俗称“九六城”。东汉的洛阳全城共设十二个城门。东面三个,自北而南为东门、中东门、耗门;西面三门,自北而南为上西门、雍门、光阳门;南面四个,自东而西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津门,自东至西为毂门、厦门。城内主要街道,都自通城门,大街互相交叉,分隔成二十四段。《汉仪》记载“洛阳二十四街”。 据考古推测,大街大宽度约二○至四○米不等。汉代城市多为沿袭前代旧城,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得不受已有布局的影响,难以说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路面坚硬如夯土,有的还铺设有河卵石。而且在陆机《洛阳记》的记载:每条大街分为三股,中央为御道,两边建筑有高四尺余的土墙作为分界,公卿大臣行中道,一般人行左右;街道两边种植栗、漆、梓、桐四种道树。城市人口的增加,活动内容的丰富,促使城市采取按功能分区的办法,分别加以管理。在都城,是以宫殿区为主,结合官署、宗庙、社稷、府库、官府手工业作坊乃至权贵府邸等分区,形成政治活动中心区;在郡县城市,则是以郡县治所为主,组成城市政治活动中心。诸城又以市为主,结合民间手工业区和居民闾里等,构成城市的经济活动中心。东汉洛阳城区规划分明,左右对称,街道平直,如作棋盘式,东汉洛阳的街道形制与西汉长安相似,与之前相比也有一定的发展。 二、东汉园林景观发展 东汉洛阳的皇家园林的发展,上林苑,今洛阳市以东,汉魏故城以西。据史料《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五年,“车骑校猎上林苑”。“上林苑”和“广成囿”是东汉帝王“车骑校猎”和为王室采捕的主要苑囿。还有城外的平乐苑、洛阳城西北角的濯龙园,西苑据《后汉书·顺帝本纪》载:“阳嘉元年,起西苑,修宫殿”;鸿德苑据《后汉书·孝桓帝纪》载:“延熹元年,初置鸿德苑令”;显阳苑据《后汉书·孝桓帝纪》载:“延熹二年,秋七月,建显阳苑,设苑丞”还有灵台苑、西园。 上林苑,汉武帝刘彻在国力强盛之时,大造宫苑。把秦的旧苑上林苑,加以扩建形成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其规模很大可以从《汉旧仪》所记载得知:“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其中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上林苑中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在《关中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还有各式各样的水景区,昆明池、郎池、东坡池等池沼水景。在《三辅故事》记载:“昆明池盖三百二十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鱼,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鱼,常鸣吼……”从上记载中,我国古典园林汉代的皇家禁苑上林苑,证实了“古谓之圃汉谓之苑”的历史发展情况。一方面苑中央百兽供帝王狩猎,继承古代圃的传统,汉代的上林苑中有宫和观等园林建筑,并作为苑的主题,结合自然的环境,人工内容逐渐成为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 从上林苑,我们可得知当时造园者在总体布局与空间处理上,把全园划分成若干景区和空间,使各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自身的特征。正如现在的景观小品或者主题公园,当然这些皇家园林在发展的同时吸收私家园林精华充实发展自己。后来我国历代皇帝造园都继承和创新了汉代宫苑。 三、结语 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中,城市规划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规划制度也在不断演进。城址选择上接近水源诸城,维护城市的存在。城市规模和形制上政治经济分区,按择中立宫的规划传统,宫廷区位于全城规划的主轴线上。 园林景观方面,从圃到苑囿至建筑宫殿其主要功能是为帝王服务,以皇家园林为主线发展。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到表现自然。此时皇家园林的宫已经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中。大内御苑居于都城轴线的尾部,这个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如今,以洛浦公园为例,雕塑、碑刻彰显河图洛书、商王祈雨、会盟史话、定鼎九州、东汉太学等。规模宏大、水域开阔,融园林绿化、建筑、景观、文化于一体,再现了“天下名园重洛阳”的景观。 参考文献: [1]叶玲.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唐宋城市经济的特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43-46. [2]许倬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P22页 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研究 于晓明1梁维超2 (1.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2.北华大学吉林吉林132013) 281

湛江市坡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评审稿)

湛江市坡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评审 稿) 湛江市坡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评审稿) 湛江市国土资源局 广州地理研究所 二O一O年八月 目录 1前言

2第一章规划总则 2一、规划目的 2二、规划依据 5三、规划原则 5四、规划任务 6五、规划范围 6六、规划期限 7第二章规划背景 7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8二、土地利用特点 8三、土地利用主要存在问题 9四、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第三章区域定位与规划目标 11一、区域定位 11二、规划目标 13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13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二、土地利用布局 18第五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18一、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 18二、耕地占补平衡 19三、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20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 20一、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2二、基础设施与重点项目安排

23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6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26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27二、一般农地区 27三、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28四、独立工矿区 28五、风景旅游用地区 29六、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29七、林业用地区 31第八章土地整治 31一、农用地整理 31二、建设用地整理 32三、三旧改造 32四、土地复垦 32五、土地开发 33六、围填海造地 34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34一、总体要求 34二、乡(镇)土地利用指引 36三、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37第十章近期规划 37一、耕地保护 37二、近期建设用地安排 37三、近期土地整治 39第十一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洛阳市住房建设管理规划说明书

洛阳市住房建设管理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规划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成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住房现状及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口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居住用地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住房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经济适用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普通商品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房改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城中村农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住房价格上涨过快............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 错误!未定义书签。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洛政办[2013]34号 【发布部门】洛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3.12 【实施日期】2013.03.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洛政办〔2013〕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12日

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管理,规范用地行为,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区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通知》(洛政〔2011〕110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和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应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及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用途不得擅自变更。 第四条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符合下列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发表时间:2019-07-17T16:22:39.7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杨庆伟[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身份证号码:2302301988021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关键词:洛阳;城市规划;影响因素引言: 河南省洛阳市,曾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13个朝代的都城,有着1500年的建都史。建国后,以洛阳城市规划经验命名的“洛阳模式”一度成为享誉学术界的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辉煌的都城,城市规划历经四期,不断演变,既有对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又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1.洛阳古代城市规划建设 1.1洛阳做为都城具有优良的条件 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具备做为都城的地理优势。城市地势平坦,具备适宜人居住、发展生产的自然环境。北临水,南有山,城市具备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洛阳一直是北方甚至全国的文化中心,是文人、士大夫的聚居地。 1.2北魏及隋唐洛阳城 洛阳建都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都城就是北魏洛阳城和隋唐东都洛阳城。《洛阳伽蓝记?城外诸寺》中记录“京师东西二十里,步苟一里,里开四门,南此十五里,户十万九千怜。扁社宫室府曹忍外,方三下,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合有二万二十里。”北魏洛阳城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按照《周礼?考工记》规制建造的中国古代都城。 隋唐洛阳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轴线偏全城的西部,宫城、皇城也位于城市的西北。2.布局如棋盘,街道横纵规整。3.都市繁华,绿化景观较好。4.城内有“三市”及大型粮仓。5.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拱卫宫城。 2.“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洛阳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大力发展工业,洛阳被列为了全国八大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对于洛阳新厂区的选址,中央联合选厂组提出过四个方案:西工、白马寺、洛河南及涧河西。在这四个方案中:西工是西周王城遗址所在地;白马寺为唐、宋古葬墓区;洛河南不仅是隋唐城遗址所在地,同时距离陇海线较远。所以新厂厂址定在了涧河西地区。洛阳市的规划,最后没有采用当时较流行的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模式,另辟蹊径,获得了好评,这就是后來被专家学者誉为的“洛阳模式”。 “洛阳模式”的核心是:远离旧城建设新城;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合理进行功能分区。虽然“洛阳模式”开创了遗址保护的先河,但在当时其实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行为,具有一定偶然性。无论是政府还是苏联、国内专家,当时都没有明确的文物保护的理念。 3.改革开放后洛阳城市规划的三次演变 3.1二期城市规划(1981-2000年) 二期规划编制时期,全国都在恢复重建。洛阳二期规划中给出洛阳的定位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和发展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这次规划十分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对旧城区的保护。但是西工区中心地位的不动摇,为历史遗迹得不到保护埋下了隐患。 3.2三期城市规划(2001年-2010年) 此次规划把城市的性质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中原西部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旅游城市。但是城市中心还是南、北各一个,并没有结构性的转移。 3.3四期城市规划(2008年-2020年) 四期规划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培育洛南的中心功能,涧西的商贸次中心功能,弱化西工的中心功能,改为以历史文化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城市次中心,降低遗址空间上的城市建设强度,缓解遗址保护压力。 4.洛阳城市规划演变分析总结 4.1政治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洛阳城市发展最辉煌时期就是其做为都城时期。随着战略重心的转移,西安、北京取代了洛阳的国都地位。建国后,洛阳仅在一五计划期间成为全国八大重点城市之一,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兴建了重型工业区。 4.2经济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对于城市规划发展,经济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北魏、隋唐时期,洛阳是全国经济中心,各种商业林立。解放后,大型厂区的建设,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让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20世纪初,重工业开始下滑,几大国企厂负债增多,利润下滑,员工纷纷下岗。此时洛阳城市的发展也开始缓慢起来。 4.3文化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做为都城,洛阳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人、士大夫聚集之地。河洛文被誉为华夏文化源头。近代开始,洛阳文化中心的地位也丧失了,城市规划发展开始缓慢。 4.4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古代洛阳城按照都城规制建设,规划理念简单。建国初期,城市规划多采用苏联专家的观点,重在功能,主要落实国家工业建设的目标。洛阳三期规划时,开始注重宜居性,生态性。20世纪90年代,大遗址保护概念被提出。从洛阳四期规划开始,才终于将建设在周王朝遗址上的西工区的城中心功能免去,为遗址保护让路。 5.总结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 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附则 附录1 制订依据 附录2 名词解释 附录3 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临时建筑、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工程。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总平面规划图; ⑴ 场地的区域位置。 ⑵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⑶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 ⑷ 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⑸ 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⑹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⑺ 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 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2.彩色渲染图(含透视图、鸟瞰图、夜景照明效果图)或模型; 3.日照影响分析结论报告; 4.交通影响分析报告;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6.竖向规划设计; 7.文字说明; 8.设计单位出图专用章以及注册师章。 (二)建筑单体方案设计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建筑的总平面规划图(内容同上); 2.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比例1:100—1:300,其中平面图应注明各层的使用功能); 3.彩色渲染图(含透视图、轴测图和夜景照明效果图)或模型; 4.日照影响分析报告(视需要); 5.交通影响分析报告(视需要);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纲要于2008年4月18日至21日经建设部专家审查组审查通过,成果于2009年6月8日至10日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审查。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政府政务公开的要求,以公开透明、依法行政、规范高效、连接公正、强化监督为原则,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公开、公正、民主、高效、廉洁、规范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维护全社会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保证城市建设的健康运行,促进洛阳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欢迎社会各界对本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总则 规划年限 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两大工作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规划范围:市域行政辖区面积 15209平方公里。包括所辖的市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一市八县范围。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洛阳市区行政辖区所辖的涧西、西工、老城、瀍河、洛龙、吉利六个城市区的范围,面积为544平方公里,纳入诸葛、李村两乡镇,共计69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总目标 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融入区域,辐射豫西,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发挥自身优势,携手周边地区,建设中部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传承华夏文化,建成国内重要旅游节点城市;合理组织自然和人工环境要素,建成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乡统筹总体思路 1、统筹协调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改善洛阳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2、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产业集聚,合理布局城乡产业发展空间,促进 一、二、三产业持续协调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强重点镇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3、以城镇密集地区为突破口带动市域城乡统筹建设。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城乡居民点空间结构有序、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良好的新型城乡体系。 城镇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建成中原城市群重要的增长极核;以交通设施建设为先导,优化调整圈层结构;市区工业适度向外疏散,促进周边卫星城镇发展;培育栾川作为南部新的增长点,带动南部地区发展。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心、两轴,三区”。 “一心”——洛阳中心城区。强化中心城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辐射力。 “两轴”——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集聚带,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地区,应优先发展。“三区”——东北部城镇密集区,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地带,洛阳未来经济增长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带。中西部产业集聚区,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西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区,应减少人口总量。 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姓名:孙彬 学号:20104083058 专业:经济学 院系:商学院经济(一)班

[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洛阳市区域产业结构中客观存在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低度化和同构化等不合理因素对区域结构优化的制约作用,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资本利用率

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城市运行过程中资本浪费是否严重.资本利用是否充分,是产业结构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资本利用率表明了城市对资本要素的利用效率。近几年洛阳市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实际上洛阳市的资金利用效率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利用率逐年降低。这说明洛阳市实际掌握资本的能力较弱,资本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 资本利用率(%) 图1 洛阳市资本利用率变化趋势 2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2.1 洛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1.1支柱行业发展空间狭窄。洛阳市目前最大的支柱行业是工业.有些企业在河南省是大规模企业,但从全国范围看,规模优势则不是很明显。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行业是受周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的上升空间必将受到限制。 2.1.2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洛阳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比重仍偏低,投入不足。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2009年l一5月。洛阳市完成城镇投资243.3亿元,增长34.O%,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8倍,第二产业增长58.2%.第三产业仅仅增长1.9%。第二三产业比重距离城市现代化标准有着很大的差距。同时与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成为洛阳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1.3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2009年l 一5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4.7%,高出全市平均增速22.4个百分点,但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6%。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但科研投入不足。总体规模仍然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相对比较弱。 2.1.4主要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支撑点不够强。主要表现在少数几家甚至是个别企业支撑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果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出现问题.那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例如2009年l一5月.洛阳市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7.35亿元,其中有12户重点企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5户重点企业增速在10%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