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都高三一诊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19级成都一诊语文的冷思考

——从作文阅卷说起

枯叶蝶

一、枯叶蝶呓语

2019年阳历最后一天,高2019级成都一诊已经结束好几天了,一个网友小窗我:“今年没有写一诊评价?”我回答:“没有,仅仅对作文题做了解析,写了下水文。”当然这并不表示我没有话说,或者不打算说,仅仅觉得在如同这季节的温度一样的情况下来说,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价值,是谓“语文的冷思考”。

说点什么呢?总体上,一诊试题比往年进步大多了,至少有问题的题目或者答案大致没有了——即使有同仁评价今年的成都一诊语文试题质量同绵阳一诊语文试题质量相比换位了(绵阳胜过成都)。

所以枯叶蝶想说的是作文——从作文阅卷情况看作文教学。为什么说这个话题?

第一,作文是大头,作文阅卷的积重难返,作文教学在高中三年级复习中甚至高中教学中有被忽视的倾向。

第二,我本着偷懒的想法,等着高手的评析和阅卷场的高分作文,这样事理结合好评讲作文,即使我也写了一篇评析和一片下水文。周四的时候,我拿到了好几个区县阅卷场的高分作文(扫描截图版),都是50分以上的,有些是每一篇都标注了得分的,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师生本着同样的好奇心,先从最高分看起,是一篇55分的,然后是54分的,看了好几篇,结果课堂充满了笑声——不是枯叶蝶的课堂艺术高而让学生兴奋,而是绝大部分作文的质量和分数的巨大差异。

下面枯叶蝶就那这些高分作文来说说阅卷的问题和作文教学的问题。

二、枯叶蝶解析作文题

首先回顾一下高2019级成都一诊作文题和枯叶蝶对之的解析的部分文字:作文原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理解,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样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水平,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很多于800字。

枯叶蝶解析(节选):

成都市“一诊”作文题在思想内容上向全国卷1(爱国)和卷3(为社会热点立言)学习,紧盯时政热点——精准扶贫;在形式上向全国卷2(6句话选两三句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为基础立意),是多重观点型复合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这类作文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分析的水平和辩证的思维水平。

(一)作文题中写作任务驱动如下:

……

4、思维驱动:首先要求对材料做分类,然后做选择,接着对所选的材料做辩证分析,辨清关系,做到有机关联。由此出发,紧紧围绕“扶贫”的核心,结合现实表达自己的思考。

(二)材料解读与选择

材料1:古语,讲“人穷就志短”,物质穷的恶果。

材料2:政策,讲“要主动脱贫致富”,扶贫的策略。

材料3:哲理,讲“精神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对贫穷的认知。

材料4:方针,讲“要精准扶贫,真扶贫”,扶贫的策略和手段。

材料5:认知:讲“物质贫乏会约束精神的高度”。对物质贫穷的认知。

在选用这些材料的时候,既能够正面使用,也能够反面使用。

(三)写作任务指令

题目中没有明确的任务指令,这需要写作者自我构建,当然需要根据选择来构建,譬如:

……

(四)立意

1、扶贫首扶志

2、扶贫更要扶智

3、我们都是贫穷者(我们都需要扶贫)

4、能够贫但不能够穷(人穷但不能志短)

5、物质精神两手抓,脱贫致富成坦途

6、政府精准扶贫,个人自立脱困

……

枯叶蝶自认为这个解析还是中肯的,也同成都石室中学陈庆烈老师的解析大致相同,比如枯叶蝶主张“对所选的材料做辩证分析,辨清关系,做到有机关联。紧紧围绕‘扶贫’的核心,结合现实表达自己的思考”,和陈老师主张的“考生应该清楚,在自由组合材料实行立意时,应该明确这几则材料的重心(不应该忽视“脱贫”这个核心),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果、主次等)”是协调的。

换言之,这个作文题要求一是围绕“脱贫(或扶贫)”来写,二是要从所选材料的辩证关系入手做思考。

三、阅卷场高分作文解读与评析

然后我们带着这个要求来看阅卷场传出的高分作文(三篇来自不同阅卷场)。(图片为原文部分的截图,能够大致看到书写。文字转换含标点尽量做到与原文完全一致。楷体红色为枯叶蝶点评。)

第一篇:《已智修己,以志兴邦》(53分)

原卷截图,书写很棒。

已智修己,以志兴邦(53分)

(标题,命题方式好,对偶显文采与气势,有大格局。但是似乎跑题了——脱离了脱贫

或者扶贫)

随着精准扶贫中作在我们国家如火如荼的展开,如何有效扶贫,成为政府部门面临的关键难题,而十八大一来提出的“扶贫先扶智”“扶志又扶智”又为难题的确解提供了方向。不但如此,其背后如冰山之重的思想本质则更改引起人们的注重,即已智修己,以志兴邦。

(本段从扶贫工作入题,开门见山,不错。但是“‘扶贫先扶智’‘扶志又扶智’”这个说法,逻辑上不能自恰。从“志”与“智”比较来看,正如作者在后文提到的,“志”才是第一位的,在下文中也应该先论“志”后论“智”。这个处能够这样改一下“‘扶贫先扶志’‘扶志又扶智’”。再有最后一句扯到其背后的思想本质是修己和兴邦,是不是有点远有点脱离了主题?)

智慧是提升自我修养的核心力。

(既然谈扶贫,就该从“智慧”与“脱贫”的关系入手来说观点。)

有人曾说:“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的确如此,智力是个人发展的关键。为什么早年间中国的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究其本质是因为没有对“扶智”引起充足注重。不但扶贫工作是如此,在教育工作上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是他的智慧。”诚然,在当代社会,努力与追求上进比先天的智慧更为重要,但努力的结果不也是追求智力的提升吗?所以,在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均应注重孩子个体的智力培养,为其高自我修养提供与创造内驱力。

(这段谈智力的贫穷,即智力与贫穷的关系,从而讲“扶贫先扶智”。怎么就谈到教育上去了?而且“努力的结果不也是追求智力的提升吗”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努力的结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标。)

没有智力,便谈不上用智慧创造财富,缺少了“扶贫先扶智”的决心,也就很难带领贫困户精准脱贫。但是是否有了充足的智力,就一定能带动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呢?显然并非如此,这也是国家强调“扶智先扶志”的道理了。

(这个段从谈“扶贫先扶智”到“扶贫先扶志”过渡,我的看法,不需要这样多的文字,一两句话即可。所以是一堆准确的废话。)

意志精神是带动社会进步的内驱力。

(志的诠释不准确,扶贫先扶志的“志”是志向、志气,而不是意志精神。而且意志精神对社会的作用力是推动还是带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