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透析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的透析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微生物的透析培养技术及其应用摘要:微生物的透析培养不仅能显著地提高细胞浓度, 还能获得纯化的细胞与高分子产物。
本文主要针对微生物的透析培养技术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简述了微生物透析培养的特点,培养过程中各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微生物透析培养的技术原理,包括透析培养的装置、透析原理、透析膜、工艺策略等,并展望了透析培养技术研究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透析培养;应用Abstract:Dialysis culture of microbial not only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ell concentration, but also to obtain the purified cells and polymer product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dialysis cul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dialysis culture, culti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various factors on the impact of the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detailed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icrobial dialysis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device of dialysis culture, dialysis principle, dialysis membrane,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prospects for the dialysis culture technology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words: microbial; dialysis culture; application微生物是一类现实和潜在用途都很大的生物资源,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食品及环保等各个领域。
微透析技术在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微透析技术在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作者:杨春媛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5期摘要:微透析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一项新兴技术,该项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中已取得重大的进展并有广阔得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透析;药动学;药物代谢微透析(Microdialysis,MD)技术是近些年来临床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取样技术,其原理与透析相同,可通过器官与组织中的体液进行连续、动态取样,取得的透析液较为纯净,且均为小分子物质,能与HPLC/MS或HPLC联用,组成HPLC/MS或HPLC联用新技术进行原位在线分析,具有“微创、高效、实时、活体”等特点。
在麻醉或清醒的生物体上进行深部组织的操作以及重要器官的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近年来微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该项技术在临床上的推行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微透析技术在药物代谢和中药药动学研究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1基本原理微透析技术是以透析原理作为基础的在体取样技术,是在非平衡条件下即流出的透析液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低于它在探针膜周围样品基质中的浓度,灌注埋在组织中的微透析探针,组织中的待测化合物沿浓度梯度扩散进入透析液,被连续不断地带出,从而达到从活体组织中取样的目的[2],通过测定流出液即透析液中待测物的浓度来研究组织中待测物的水平。
这是一种动态连续的取样方法。
简单地说,微透析技术的原理就相当于在组织中创造了一个“毛细血管”[3],使化合物在浓度差的作用下扩散而进入此毛细血管,然后随液体流动带出体外进行检测原理及其系统组成微透析技术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研究手段,它是一种动态连续取样方法。
简单地说,微透析技术的原理就是创造一个“人造血管”[1],使待测化合物在浓度差的作用下扩散而出入此“人造血管”。
在体微透析技术首先在组织中植入具有半透膜的探头(probe)装置,透析膜能允许小分子物质及水分通过,体外微流泵能允许一定的灌流也通过探头,由于透析膜两侧存在浓度差,物质会从高浓度方向向低浓度方向扩散。
微透析技术的应用
微透析技术的应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微透析技术是来源于早期神经牛化实验室中的灌流取样技术,现在广泛的应用于药动 学研究中的一种动物活体自动采样技术,它町以在清醒的,自由活动的实验人鼠,小鼠等啮 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完成生物样品的定时自动采集,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进行生物样品的 采集和分析,进行及时处理和实时监测。
它比起传统方法来,可以为临床前药动学研究,药 效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可靠的实验数据。
⑴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要讲的是微透析技术中的取样技术。
微透析取样技术的基本原理微透析技术足以透析原理作为基础的在体収样技术,足在非平衡条件(即流出的透析液 中待测化介物的浓度低于它在探针膜周圉样品基质中浓度)卞,灌注埋在组织中微透析探针, 组织中待测化介物沿浓度梯度逆向扩散进入透析液,被连续不断地带出,从而达到从活体组 织中取样的目的,通过测定流出液即透析液中待测物的浓度来研究组织中待测物水平,这是 一种动态连续的取样方法。
⑴卜-而是微透析的原理图叫透析膜只允许小分子通过,而蛋白类的人分子是不能通过的。
这是微透析方法的一个显著的优点,他采集的样品在分析时不需要提取和除蛋白,只仃活性 药物才能被收集,但同时它也是个缺点,微透析过程只能应用于小分子药物⑸。
微透析也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卜面是体外微透析系统的示意图⑷。
它更多的应用还是体内微透析系统【現Dialysato P-Apertusxxi fluid penprobe fluid P-A AAAPorfusato--------► •nlet tubing 弋outlet tubmgt^^microviaidialysis method (recovery): drugsolution physiological solutionretrodialysis (delivery):□ drug solutionphysiological solutiondialysate t微透析系统一般由微透析探针,实验对象,灌流泵,输入和输出连接管以及一个微量收 集器组成,微透析探针可以自制也町以买到,灌流泵必须可以控制梢确的流速,但到iil/min 或ml/min 的水平。
微透析技术在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微透析技术在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微透析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一项新兴技术,该项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中已取得重大的进展并有广阔得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标签:微透析;药动学;药物代谢微透析(Microdialysis,MD)技术是近些年来临床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取样技术,其原理与透析相同,可通过器官与组织中的体液进行连续、动态取样,取得的透析液较为纯净,且均为小分子物质,能与HPLC/MS或HPLC联用,组成HPLC/MS或HPLC联用新技术进行原位在线分析,具有“微创、高效、实时、活体”等特点。
在麻醉或清醒的生物体上进行深部组织的操作以及重要器官的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近年来微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该项技术在临床上的推行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微透析技术在药物代谢和中药药动学研究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1基本原理微透析技术是以透析原理作为基础的在体取样技术,是在非平衡条件下即流出的透析液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低于它在探针膜周围样品基质中的浓度,灌注埋在组织中的微透析探针,组织中的待测化合物沿浓度梯度扩散进入透析液,被连续不断地带出,从而达到从活体组织中取样的目的[2],通过测定流出液即透析液中待测物的浓度来研究组织中待测物的水平。
这是一种动态连续的取样方法。
简单地说,微透析技术的原理就相当于在组织中创造了一个“毛细血管”[3],使化合物在浓度差的作用下扩散而进入此毛细血管,然后随液体流动带出体外进行检测原理及其系统组成微透析技术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研究手段,它是一种动态连续取样方法。
简单地说,微透析技术的原理就是创造一个“人造血管”[1],使待测化合物在浓度差的作用下扩散而出入此“人造血管”。
在体微透析技术首先在组织中植入具有半透膜的探头(probe)装置,透析膜能允许小分子物质及水分通过,体外微流泵能允许一定的灌流也通过探头,由于透析膜两侧存在浓度差,物质会从高浓度方向向低浓度方向扩散。
微透析应用和进展专家讲座
Hargreaves利用微透析技术监测了接收手术去除受损磨牙患者,发觉 预先服用甲基泼尼松龙可使缓激肽释放降低。
微透析应用和进展
第48页
神经药理学研究领域
药品代谢研究 微透析技术比传统技术愈加清楚、全方面地反 应了药品在体内中间代谢过程。
Scott 等应用微透析技术,经过监测扑热息痛和它葡糖苷酸浓度-时间改 变来研究其药动学和药代学
同心圆式探头当前最流行,这种探头采取管内 套管设计,能够制作直径小,适合于经过预先 埋置引导管插入组织,为慢性试验提供方便。
微透析应用和进展
第19页
灌流液
进行微透析试验时,使用灌流液中各离子组份 浓度应与脑内(组织)细胞外液保持一致。 以脑微透析为例:Ca2+浓度对试验结果成败极为
关键,当前认为细胞外Ca2+浓度预计值1.2mM。试验 室惯用灌流液浓度为,NaCL 140mM、KCl 2.4mM、 MgCL2 1.0mM、CaCL2 1.2mM 、NaHCO3 5.0mM、 Ascorbic acid 0.6mM (pH7.4)。
第34页
内标法:
将已知浓度内标加至灌流液中,假设透析 液中待测物与内标回收率一致,经过内标法定 量求得待测物绝对量。灌流液中内标物已知浓 度(Cic),透析液中内标物浓度(Cec),体内回收 率(Rin,viv)可用下式计算:
Rin,viv=(1-Cec/Cic)×100%
微透析应用和进展
第35页
微透析应用和进展
第3页
微透析技术基本原理
透析针插入生物组织或生物母体,灌流液由体外微 量灌流泵推入膜内套管,透析膜孔径允许小分子自由 扩散经过而阻止蛋白质等大分子经过,透过膜小分 子物质被透析管内连续流动灌流液不停带出。
微透析取样技术在药动学方面的应用
1 . 统 组 成 2系 态 下取血得到样本 , 两者的吸收和分布会有差异 , 然而微透析方法可 以 微透 析系统 的组成 主要分为 四个部 分 , 微注射泵 、 微透析探针 、 微 更 加直接 的取得药物作用靶 部位的细胞外 液游离药物 的样本 , 且用 同 收集 器以及连接 这些 部分的导管 。其中最主要 的部分是微透析探 针 。 位素法实时校正探针的 回收率 , 使实验数据更精确且可靠性更高 , 体现 微 透析探针有 多种类 型 , 同心 圆型的探针n是现在应 用最为广泛 的探 了微透析技术应用于脑 内药动学研究 的优越性 。 针 。这种探针是 一种顶端连有半 透膜的 同心 圆型套管 , 主要应 用于脑 另外 , 透析技术也 为药物在对血脑 屏障穿透性 的研 究方面提供 微 内微透析实验 。除了同心圆形探针外 还有柔性探 针 、 线性探 针 、 分流探 了更加有效的试验方法 。血脑屏障是保持 中枢神经系统 内微环境稳定 针等 , 每种探针所应用 的条件是不 同的 , 实验时需要根据实验的具体 的重要屏障 。也正是因为有血脑屏障 的存在 , 在 很多药物难 以进入脑 内, 要求来选择不 同类 型的探针进 行实验 。有 些时候 在考虑到实验成本或 使一些药物无法发挥其原有的效应 。利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和现代检测 技术联用 , 以准确 的测定药物转运至脑 内的含量 , 于研究药物对血 可 用 则实验需 要特殊类型 的探针时 , 可以实验室 自制微透析探针 , 也 辛亮 等人对 微透析探 针进行研究后 自制了同轴 型微 透析探针 , 并对 此探针 脑屏障穿透性 。马爱梅等 在研究 P 糖蛋 白对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通 一 进行 了性 能评 价 , 实验结 果显示 实验室 自制探针性能稳定 , 可用于体 内 过大 鼠血 脑屏障 的影 响时在大 鼠的大 脑皮质内放置微透 析探针 , 既是 微 透析研究 。微 透析系统建立成 功后 , 因为药 物在探针 内外存 在浓度 为 了收集透析液 , 检测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在脑 内的浓度 ; 又是为 了将 P 糖蛋白拮抗剂 ) 局部应用 于靶部位 。经过腹腔注射卡马西 差 , 系处 于不平衡 的状 态 , 体 透析液中的药物也只是靶器官细胞外液中 维拉帕米 (一 2m / ) k 5m / ) k 用 药 物的一部分 , 需要测定微透 析探针 的相对 回收率。而微透 析探针 平 (0 g g 和苯妥英 钠 (0 g g 收集 透析液后 , 高效液相 色谱进 故 结果显示 : 应用 维拉帕米后 , 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 在脑 内的浓 的相对 回收率受到很多 因素 的影响 , : 如 温度” 、H 待测物质 的相 行分析 , p 值u 、 在大 鼠的脑 细胞外液 中 , 马西平 和苯妥英钠 分别在 卡 对分子质 量 、 的半径 和长度u 、 探针 灌流液的组成和灌流速度 、 微透析 度都 有所上升 , 膜 的性 质 以及生 物体本 身一些因素 的影响等 。所 以还 需要对探针的 6 mi[1 4± .8 p / 】 9 mi[1 7± .1  ̄ / ] 3 ri[1 8 - 0 n(. O2 ) .ml 0 n(. 03 )x m1和 0 n( . 7 g , 8 g a 04 相对 回收率进行校正口 , 到较为准确 的实验结果 。 哪 以得 03 ) gm 16 mi[15 + .2  ̄ / 1 10 n(.1 O1 ) gm1内 药 .0  ̄ / l,0 n( . _ 2 ) g ,5 mi[O9 ± .9  ̄ / ] 40 ml 1 . 3技术特点 物浓度与未 添加维 拉帕米的脑细胞外液中卡马西平 6 ri[1 5 O2 ) 0 n(. ± .1 a 4 在药动学研究 中 , 的方 法往往 是以收集血液 、 传统 尿液等或则是采 p / ]9 mi[15  ̄ . ) gm] 苯 妥 英 钠 3 mi[O8 - .O  ̄ / ]  ̄ m1 0 n( . 02 I / 1 g , 2 2x 和 0 n(.0. 2 ) gm1 0 , 取组织匀 浆的方法来研 究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 即在给药后不 同时 6 mi[1 4 O2 ) gm 110 n(.2 01 ) gm] 0 n(. ± .3  ̄ / l,5 mi[O7 _ .5 I / 1 2 + x 的药物浓度相 比具 间点采取血样 或者活检组织制成 匀浆 , 测定 血浆或组织匀浆 中的药物 有统计学 差异 , 明维拉 帕米 的应用 可以提高卡马西 平和苯妥英钠通 说 浓度, 以血浆 药物浓度或则组 织匀浆药物浓 度对时间绘制 药物浓度一 过大 鼠的血脑屏障。因此 , 以推 断出 P 糖 蛋 白限制 了卡马��
微透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微透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微透析(Microdailysis,MD)一词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采样技术,最初主要用于脑部采样,来研究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
微透析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研究手段,是一种从生物活体内进行动态微量生化取样的新技术。
动态:传统的采样方法是在一定时间点处死一批实验动物取血或脏器进行分析,首先样本过大,这会造成实验动物的大量浪费,其次由于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会使实验中的误差过大;而微透析技术可以在同一只动物身上连续动态采样,而且可以在同一只动物的不同组织中植入探针,从而在同一只动物身上同时测定不同的药动学指标,既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节省经费,又使实验中的误差减小。
生物活体:取样中的动物可以是麻醉的,也可以是清醒的,因而获得的样品接近生物的正常生理情况,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的精确、可靠。
微量:传统采样方法是抽取拟定时间点动物的全血或其他体液,势必会影响实验动物的体液进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而微透析技术是以透析原理为基础,收集拟定时间段内的透析液进行分析,取样量极微小,一般是以µL为单位的,不会影响实验动物的体液,因而使测定的药动学参数更加准确、客观。
1、微透析技术的发展历史微透析(Microdailysis,MD)一词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1958年Kslant 首次用于描述一种同时透析和提取血液中的极性类固醇的方法。
1961年Gaddum 发明了推拉式灌流取样技术并应用于监测脑细胞外神经化学物质,之后这项技术得到许多改进,曾广泛应用于脑中许多部位的神经递质的检侧。
1966年,Bito 等首次报道了利用半透膜对狗血液和脑细胞外液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其他电解质进行了采样。
1972年,美国耶鲁大学Delgado等首次利用脑微透析推挽灌流技术研究恒河猴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实验,开辟了脑微透析技术在神经科学和脑部研究领域的先河。
微透析技术应用管理论文
微透析技术应用管理论文【关键词】微透析;,,回收率;,,应用摘要:该文介绍了微透析取样技术的原理,组成以及微透析探针的类型,对常用测定微透析探针回收率方法的优点缺点进行了比较,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微透析技术的应用进展,显示该项技术在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透析;回收率;应用微透析(microdialyi)技术是将灌流取样和透析技术结合起来并逐渐完善的一种新型生物采样技术,可在麻醉或清醒的生物体上使用,特别适合于深部组织和重要器官的活体生化研究。
目前已成为实验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化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它可提供递质释放、摄取和代谢的必要信息。
随着微透析采样和检测灵敏度的不断提高,微透析技术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生物化学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领域。
从20世纪90年代起这项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进入高潮。
微透析取样装置主要由微量泵、微透析探头、收集器、连接管及配套设备[1]组成。
微量泵以注射泵为佳,有利于减少恒流泵和蠕动泵的波动,流速一般为1~5μl/min。
微透析探头有直线性探头、环形探头、同心型探头等不同的类型(微透析管因实验对象不同而形状大小各异);按照探头的形状分为穿颅探头、U型探头、I型探头、环形探头等(图1)。
目前普遍应用的是同心型探头,微透析探头通常是由一管式半透膜与不锈钢、石英或塑料毛细管构成双层管道;长度一般为1~10cm。
半透膜由再生纤维素、聚碳酸酯或聚丙烯腈制成(图2),载留分子量5~10KD不等。
实际应用需根据具体组织和待测物选择不同的微透析探头。
图1探头类型(略)图2微透析探针(略)1外标法只需要计算被测物质相对浓度的变化时,可简单地采用体外回收率法。
测定宜在取样后立即进行,将探针放入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中,用与体内实验相同的流速灌流探针。
达到稳定状态后收集灌流液并进行检测。
测定浓度与标准溶液浓度之比就是体外回收率。
此法虽简单易行,但由于被测物质在体外时与体内的环境状况不同,检测结果不能严格地等同于实际的回收率。
文献检索综述作业
微透析技术及其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摘要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微透析成功地应用到评价各多药物在皮肤上的吸收,显示在评估外用制剂在生物利用度上的巨大潜力。
这项技术证明是微创的,可以直接以高的瞬时清晰度提供药物在皮肤上吸收的药代动力学信息,不需要在皮下注射后过多的干预组织。
关键字:微透析,经皮给药,生物平衡,生物利用度,皮肤,体内体外相关性,相关回收率,变化性。
1.总论这篇综述的目的是论述微透析在研究动物和人身上经皮给药的应用,通过着重于这项技术的影响因素和从动物的研究推测人体上的药物生物利用度。
微透析(microdialysis,MD)技术是由早期神经生化实验室的灌流取样技术发展和延伸而来的一种取样技术。
1991年Anderson等改进了微透析探针,并考察了7名受试者对乙醇的经皮吸收情况,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经皮微透析(cutaneous microdialysis,CMD)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新的外用制剂的经皮给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项经过皮肤吸收的方法可能是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清除率和窄的治疗窗强效药物全身给药吸引人的解决方法,因为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具有潜在的长时间缓控释放。
这种局部给药途径巨大的潜力是靶药直接渗透到皮肤下,比全身给药途径能显著地提高皮肤下的血药浓度,因此在靶器官的不会导致副作用危险有效治疗浓度。
然而经皮给药的外用制剂的体内作用效率去量化通过测定血药浓度的生物利用度是不重要的,评价经皮给药的常规方法还没有确立。
目前评价经皮给药的主流方法是透过切除的动物或人的皮肤或者经典的Franz双室扩散仪的人造膜。
尽管这个体外的系统被证明是对生物利用度的早期定性预测的强大筛选系统,这个方法明显有一些缺陷。
所有的批判是:缺乏对于血管系统和角质层新陈代谢的酶和由于水分吸收的结构变化的消除途径,这个方法实际上是经过皮肤的渗透而不是经皮给药。
为了得到客观的皮肤药代动力学信息,必须要运用体内的技术。
武汉微透析系统原理
武汉微透析系统原理武汉微透析系统原理一、微透析系统简介1、什么是微透析?微透析(Microdialysis)是一种液体分离技术,由朗文公司(ROWAN)开发,是一种较为精密和特殊的分离技术。
它利用一种精细复合膜,可以从一种溶液中分离出微小分子,实现液体分离。
简单地说,它可以将微小的分子从一种溶液中“筛选出来”,而这些分子只是因为它们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不同而被“筛选”出来。
2、微透析的用途应用微透析技术可以获取肿瘤细胞中的多种化学物质,从而研究肿瘤细胞周围环境中重要物质的形成和动态变化,了解肿瘤病理生理机制。
此外,微透析技术在医学诊断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迅速诊断出疾病的病因,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
二、微透析技术的特点1、快速微透析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准确的分离,大大缩短了化学及生物分析的时间,同时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病人体内微小分子的浓度,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以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重现性微透析技术具有准确性和重复性,可以对同一病人进行多次检测,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并且可以重复验证从而提高准确度。
3、安全微透析技术把分离出来的分子以纳米级别的活性微粒的形式取出,不会损伤病人的细胞组织,不会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分析技术。
三、武汉微透析系统1、系统特点武汉微透析系统采用双化驱动的设计思想,集成了石墨烯型微透析管和多功能支持体系,消除了大型微透析设备负担,可以为病人提供高效更新准确的测量检测,实现快速、准确、安全的病理诊断。
2、系统优势武汉微透析系统具有准确性高,检测范围宽,可长时间连续运行的优势,它的独特的双化驱动设计使其在高灵敏度和准确度方面表现出色。
此外,它还具有精密微控制系统,允许操作者自动检测细胞状态、血管情况,以更及时准确地诊断出疾病病理。
3、系统功能武汉微透析系统可以从多个方面监测并诊断肿瘤病理,可以准确地测量多种血液指标,如尿酸、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谷丙转氨酶、淀粉酶、磷酸酶和脑钠离子、血尿比重、肝素的水平。
微透析技术在药动-药效学(PK-PD)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Delacher等利用MD技术研究了环丙沙星的体内PK行为,并 将其与体外PD模拟实验相结合,预测药物的浓度-效应关系。 对8名受试者注射环丙沙星各200 mg,采用MD技术监测其体 内游离态环丙沙星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随后将来自于 患者体内的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外培养,根据体内浓度-时间曲 线模拟体外给药。
微透析技术在药动-药效学结合 研究中的应用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 自主神经药物 • 抗感染药 • 抗肿瘤药 • 其他药物
自主神经药物
• 对于自主神经药物,MD技术不仅能够持续 监测其在血浆(Cp)及组织间液(CISF)中的游 离态浓度,而且能够同时对组织及细胞外的 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有利于对自主神经药物 在体内的浓度-效应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了 解。因此,在自主神经药物的PK-PD结合研 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与传统取样技术相比,MD对动物的损伤 较小,能够实现对组织的长时间取样而不引起体液 损失,单个动物获得的信息量大,减少了动物个体差 异对实验造成的误差,是PK-PD结合研究的重要工 具。
通过MD/PK-PD实现对组织或细胞外游离态药物浓 度及其相应药理效应的同时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 步明确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制定临床最佳给药方 案,而且也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通过MD/PK-PD能够有效地将环丙沙星的药物浓 度与其所产生的效应相联系,预测药物的体内PD行为,为确 定合理的给药剂量提供科学依据。
微透析技术在药动-药效学结合 研究中的应用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 自主神经药物 • 抗感染药 • 抗肿瘤药 • 其他药物
应用微透析分析技术对肝移植病人进行早期连续的移植器官监测的开题报告
应用微透析分析技术对肝移植病人进行早期连续的移植器官监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肝移植是一种重要的肝脏疾病治疗方法,对于对药物治疗无效或已处于晚期的肝病患者来说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肝移植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仍然较高,其中术后的器官功能紊乱是一项主要问题,如肝移植后早期肾功能不全和肝功能缺损等。
为此,监测移植器官早期的功能变化对于及时干预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连续微透析分析技术广泛用于移植器官功能监测。
微透析分析技术具有快速、高灵敏度、准确性高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监测多种生命指标,如血药浓度、代谢产物、离子浓度等,为及时干预提供了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微透析分析技术对肝移植病人进行早期连续的移植器官监测,实现移植器官早期功能变化的及时监测和干预。
具体内容包括:1. 采集肝移植后早期患者的血液样本,确定需要连续监测的生命指标。
2. 制备微透析柱,将检测所需生命指标的检测液体流入柱中。
3. 将柱插入神经外科移植器官旁边的针孔管道中,通过柱的过滤作用采集患者的血液,并将血液中需要测定的生命指标过滤到柱中。
4. 连续监测柱中的生命指标,在不影响患者正常康复的情况下及时识别器官功能变化。
5. 联合其他临床指标辅助判定患者康复情况、调整患者康复方案。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微透析分析技术的连续监测,可以及时识别器官功能的变化,尤其是早期肝功能缺损和早期肾功能不全等变化。
并且,微透析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优点,可以提供实时的监测结果,为临床医生做出及时干预和调整操作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本研究对于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微透析技术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透析技术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微透析技术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应用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肝移植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在手术后会出现肝功能不良、细胞毒素水平升高等问题。
而传统的监测手段如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不能及时反映肝功能的变化,致使严重的肝功能不良出现后难以处理。
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及时监测肝功能的新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微透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技术,它可以通过微小尺寸的透析器将血液中的毒素清除掉,从而保证血液中毒素代谢的平衡。
早期研究表明,微透析技术可以对肝移植术后早期的肾功能进行监测和保护,但是对于其在肝功能方面的应用研究还较少,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微透析技术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应用,以评价其实际效果及应用前景。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取50例行肝移植术的患者,术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采用微透析技术,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监测方法,两组会针对肝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
研究期间,将标准化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等指标,并对两组在各项指标上的监测结果进行初步比对,然后对比研究微透析技术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的效果。
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将有以下预期结果:1.微透析技术可以在肝移植术后的早期期间及时监测肝功能,更精确地进行肝功能监测和分析。
2.微透析技术可以有效保护肝组织,调节肝毒素代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论:本研究将为创新医学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提供实证证据,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思路。
参考文献:1. Hoadley, K., Patel, R., McPeake, J., & Shawcross, D. (2020). Systematic Review: Acute Liver Failure—The Role of Metabolomics Using Simplexity Health's Point-of-care Profile™. Cureus, 12(7), e9339.2. Adinolfi, L. E., Utili, R., & Ruggiero, G. (2017). Critical aspect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Critical care clinics, 33(2), 399-414.。
微透析在颅脑损伤大鼠颅内生化代谢监测中的应用
微透析在颅脑损伤大鼠颅内生化代谢监测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微透析在颅脑损伤大鼠颅内生化代谢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制备颅脑外伤大鼠模型(实验组),采用微透析技术研究损伤后10 h的颅内生化代谢指标水平(葡萄糖、乳酸、丙酮酸、甘油、乳酸与葡萄糖及丙酮酸的比值),并选择正常大鼠作对照(对照组)。
结果:实验组的葡萄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及丙酮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及P<0.01)。
实验组的乳酸/葡萄糖和乳酸/丙酮酸值分别为(1.75±0.71)和(36.50±10.42),观察组的分别为(1.39±0.57)和(34.71±9.52),实验组的乳酸/葡萄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颅脑损伤大鼠颅内的生化代谢受到影响,微透析可用于颅脑损伤生化代谢的监测。
标签:微透析;颅脑损伤;颅内生化代谢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致残、致死性疾病。
加强颅脑损伤后的颅内生化代谢指标的监测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微透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样本采集技术,具有连续、微创等优点,为加强颅脑损伤后的生化代谢研究及脑保护提供了新途径[1]。
本研究采用微透析研究颅脑损伤后大鼠颅内生化代谢指标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及模型制备将20只雄性SD大鼠(体重约为280~300 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
采用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制备颅脑外伤大鼠模型,简述如下:待大鼠深度麻醉后,取仰卧位,经右侧颞顶制备骨窗,保持硬膜完整,采用自由落体硬脑膜外撞击法(钢柱高度为6 cm),放射状剪开硬脑膜。
对照组仅制备骨窗,不行自由落体硬脑膜外撞击。
1.2 局部监测方法直视下寻找损伤病灶,将微透析管置于损伤皮质部位(深度2~3 mm),并连接预先抽取无菌Ringer试剂的注射器,置入微量蠕动泵(流速约为3 μl/min),于伤后2 h开始透析,并收集伤后10 h的透析液,分析生化代谢相关指标水平。
微透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微透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微透析技术是一种分离、收集和测定细胞内和细胞外液溶质的方法。
它通过在微透析膜上形成微孔进行微透析,进而可以实时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
微透析技术的出现,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机制,解析中药复杂的药效成分。
首先,微透析技术可以用于中药药效成分的研究。
中药常常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研究其作用机制是中药研究的重要课题。
传统方法通常只能对整体药效进行评估,不知道具体成分的作用。
而微透析技术可以在实时且连续的基础上,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直接采集和分离,从而进一步研究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
例如,研究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可以采用微透析技术来采集和分离中药中的免疫调节成分,探索其在机体内的作用途径和机制。
其次,微透析技术可以用于中药药效成分的动态监测。
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往往与时间密切相关,传统的研究方法无法实时监测药效成分的变化情况。
而微透析技术可以通过微透析膜中的微孔在线采集体内药效成分,实现对其浓度变化的实时监测。
这样一来,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中药在体内的药效变化规律,为优化用药方案和研发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例如,研究中药对肝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以通过微透析技术实时监测中药中的药效成分在肝脏组织中的浓度变化情况,以推断中药的药理作用。
此外,微透析技术还可以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剂型研发。
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大都是离线的,不能实时监测中药中活性成分的释放和体外释药动力学。
而微透析技术可以通过形成的微孔采集中药中活性成分的释放速率和动力学,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实时且定量的数据支持。
此外,微透析技术还可以用于中药剂型研发。
通过微透析技术,可以研究中药在不同剂型中的药效成分释放速率和动力学,从而优化中药剂型的设计,提高中药的药效。
综上所述,微透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用于中药药效成分的研究,动态监测中药的药效变化,质量控制和剂型研发等方面,为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和提高中药疗效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微透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微透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微透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通过将微型透析膜插入样品中,实现样品与分析仪器之间的连通,使待分析化合物从样品中扩散到透析膜上,再通过分析仪器对透析膜上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微透析技术具有样品无需预处理、操作简便快速、对样品成分有良好选择性、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
因此,微透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微透析技术可以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的成分分析。
许多中药方剂和中药提取物中存在着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以复杂的形式存在于药材中。
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需要繁琐的样品处理过程,处理过程中易丢失活性组分或者遗漏关键骨干成分,同时分析时间较长,影响分析效率。
而微透析技术可以直接操作实际中药样品,无需样品预处理,能够准确快速地分析和测定中药样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和精确度。
其次,微透析技术能够用于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释放机制。
中药药效物质的释放机制是中药疗效的关键,但是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难以直接观测到药效物质在生物体内的释放过程。
利用微透析技术,可以将透析膜插入生物体内,实时监测药效物质在生物体内的释放情况,了解中药的药效物质释放机制,可以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微透析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的转运和代谢。
中药药效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而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直接观测到药效物质的转运和代谢过程。
利用微透析技术,可以通过插入透析膜监测生物体内的药效物质含量变化,了解药物的转运和代谢动力学过程,为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此外,微透析技术还可以用于中药药物的剂量选择和疗效评价。
中药药物的剂量选择和疗效评价是临床中的重要问题,但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需要繁琐的动物实验或者临床试验,成本高且操作困难。
利用微透析技术,可以通过监测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变化,确定有效的剂量范围,并评价药物的疗效。
这为中药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余自成,陈红专,微透析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离床药理学杂志2001年1月第17卷第1期76-80
[2]David J. Weiss, Craig E. Lunte,In vivo microdialysis as a tool for monitoring pharmacokinetics,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vol. 19, no. 10,(2000)606-616
第二是flexible probe,它是由两根由透析膜覆盖的硅管组成。它的柔性足以在清醒动物的血管内取样,但是在体内其他组织,如肝,肌肉和肿瘤等,还有一定局限性。因为他还是不能确保探针不伤害靶组织。[6]
第三是linear probe,可用于肌肉,皮肤,肝脏和肿瘤等空间分辨率不像脑中那么重要的地方。Linear probe是将探针穿在组织中,使得透析膜能够完全的植入靶组织。[6]
[3] William F.Elmquist,Ronald J.Sawchuk,Application of Microdialysis in Pharmacokinetic Studies,Phramaceutical Research,Vol.14,No.3(1997)267-288
[4] Roger K. Verbeeck,Blood microdialysis in pharmacokinetic and drug metabolism,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45 (2000) 217–228
[5] Virna J.A. Schuck, Irene Rinas, In vitro microdialysis sampling of docetaxel,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36 (2004) 807–813
[6]Malonne I. Davies , Joshua D. Cooper,Analy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microdialysis sampling,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45 (2000) 169–188
微透析取样技术不仅可用于采集血样,还可以采集动物的器官和组织液,脑组织液,脊髓液等样品,所以对于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排泄和动力学变化过程非常有用。
第一是同心套管探针。它是由两个套管套在一起组成的,透析液在内管里流动,穿过透析膜,通过外管进入收集液。它一般用于脑内神经递质的取样。也有报道过同心导管探针用于眼球玻璃体内取样的例子。由于它的硬度太大,所以不适于清醒动物的其脉管或体内器官的取样,动物的运动可能会使刚性探针刺破血管或组织。[6]
这是市面上一家企业所售的刚性同心套管的实物图。
我们以脑内微透析为例来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实验,尤其是手术过程[8]。
首先将干的微透析探针连上透析系统,再将探针浸入含有透析液的烧杯中,使透析莫完全浸湿并且微微张开,检查透析膜确定它是流通而不渗透的。
下面进行动物实验。先对动物进行麻醉并固定,在头上做切口,露出头骨,钻2mm左右的洞,然后调整透析针的长度,以接触到硬脑膜为准,然后移走探针,有皮下注射的针头戳破脑膜,但不要伤到血管,下面就可以植入探针了,为了避免伤到脑组织或影响代谢物,所以植入要尽可能的缓慢,小于1mm/min。定位后用牙粉固定好,等动物醒来后就可以将动物放回原来的笼子了。后面就是取样和检测分析系统的工作了。
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要讲的是微透析技术中的取样技术。
微透析取样技术的基本原理
微透析技术是以透析原理作为基础的在体取样技术,是在非平衡条件(即流出的透析液中待测化合物的浓度低于它在探针膜周围样品基质中浓度)下,灌注埋在组织中微透析探针,组织中待测化合物沿浓度梯度逆向扩散进入透析液,被连续不断地带出,从而达到从活体组织中取样的目的,通过测定流出液即透析液中待测物的浓度来研究组织中待测物水平,这是一种动态连续的取样方法。[1]
微透析技术的应用
微透析技术是来源于早期神经生化实验室中的灌流取样技术,现在广泛的应用于药动学研究中的一种动物活体自动采样技术,它可以在清醒的,自由活动的实验大鼠,小鼠等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完成生物样品的定时自动采集,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进行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分析,进行及时处理和实时监测。它比起传统方法来,可以为临床前药动学研究,药效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可靠的实验数据。[1]
下面是微透析的原理图[2]。透析膜只允许小分子通过,而蛋白类的大分子是不能通过的。这是微透析方法的一个显著的优点,他采集的样品在分析时不需要提取和除蛋白,只有活性药物才能被收集,但同时它也是个缺点,微透析过程只能应用于小分子药物[3]。
微透析也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下面是体外微透析系统的示意图otte Kloft,Microdialysis—theoretical background and recent implementation in applied life-sciences,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5 (2005) 1–24
第四是shunt probe,分流式探针,是将一根linear probe插入一段塑料管中组成。它可以从流动的液体中取样,最常用的就是胆管取样。[6]
下面就以第一种刚性同心套管为例介绍一下探针的基本结构。微透析探针通常是由一管式透析膜装于由钢,石英毛细管或塑料制成的双层套管构成。[4]
这里是一篇国内文献上比较清晰的剖面图[7]。
[7]邓庆丽,王小林,动物活体自动采样技术的应用和评价,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年8月,第24卷 第8期665-671
[8]蔡東湖,王麗惠,腦部微透析動物模式應用在穴位針刺研究,J Chin Med 12(2):(2001)129-144
[9]Elizabeth C.M. de Lange*, A.G. de Boer,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microdialysis sampling for pharmacokinetic studies,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45 (2000) 125–148
它更多的应用还是体内微透析系统[2]。
微透析系统一般由微透析探针,实验对象,灌流泵,输入和输出连接管以及一个微量收集器组成,微透析探针可以自制也可以买到,灌流泵必须可以控制精确的流速,但到nl/min或ml /min的水平。微量收集器应该可以准确地预设取样量和取样时间。微透析探针,连接管必须是惰性材料,不能与药物发生反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