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工具》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活中的工具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活中的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477dd5e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7.png)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活中的工具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活中的工具活动一:工具的分类及常用工具的介绍目标:通过活动了解工具的分类及常用工具的介绍,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工具的认识、记忆与运用。
教学准备:1. 大型工具图片或实物,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
2. 常用工具的图片或实物,如锤子、螺丝刀、剪刀、打孔器等。
3. 活动手册,包括工具的分类表格、图片、文字介绍以及任务说明。
4. 五颜六色的标签纸,黏贴在手册上,方便标识。
活动过程:1. 教师给出工具的分类表格并解释不同类别工具的特点和用途,如:电器类、工具类、厨具类、交通工具类等,让学生能够认知、归纳和记忆。
2. 让学生按照分类表格的要求,把常用工具贴在对应的类别下,并配上文字介绍。
3. 活动手册中设有“当成家务小能手”的任务,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熟知的家务活动(如擦窗户、擦地板等)画图,并标注出需要使用的工具。
4.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指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各类工具的认识和反思。
活动二:生活中的工具——物尽其用目标:通过活动了解生活中的工具并通过发挥想象力将物品有效的利用起来。
培养创造力和手工能力教学准备:1. 彩纸、纸板、铅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2. 活动手册,包括图纸、任务说明和评分标准。
活动过程:1. 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物尽其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事物和物品,举例说明物品得以利用后带来的效益。
2. 教师发放材料,让学生先利用给定材料,发挥想象力,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例如手工花、书签等等。
3. 活动手册中有“工具创作因应任务”,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从生活中找到有关材料、寻找呼之欲出的小工具,设计出能够解决日常生活小需求的工具,并在手册上进行拟图和介绍。
4. 学生在活动完成后,发扬对生活的观察性,与同学分享作品的灵感来源,以此相互学习。
活动三:绿色工具的制作目标:了解环保工具的重要性,通过手工制作环保工具,体会环保理念的实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1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14](https://img.taocdn.com/s3/m/b03a0c825ef7ba0d4b733b12.png)
《生活中的小窍门之创意工具》教学设计一、主题背景说明《生活中的小窍门之创意工具》,是辽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活动主题八《生活中的小窍门》中的内容。
本次活动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入手,通过调查、构思、设计和制作等活动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技术设计制作的过程,了解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于生活实践。
本主题活动还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理念,喝完的饮料瓶、废弃的牙膏盒和薯片筒等,都可以成为创意工具制作的材料。
因此,通过这一主题的实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制作经验,也懂得了一些基本技法,如:剪、画、编、折等。
这都为创意工具的制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创意工具的制作除运用了上述技法,还需要学生掌握切割、分隔等技法,这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调查、课内图片观察、交流、讨论,能用简单的设计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能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调试、反思和改进。
3.通过收集废旧材料和制作创意工具,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培养善于整理学习用品、家用小物品的好习惯;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创意工具的制作(组合、分割、分隔)教学难点:创意工具的结构设计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剪刀、美工刀、直尺、垫板、等。
学生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双面胶、胶棒、各类彩纸、彩笔、各种文具等。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反馈,激趣导入1.课前活动反馈教师活动:(在熟悉学生时,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创新小窍门调查”进行了口头调查)上课伊始,教师给出任务:将鸡蛋清与鸡蛋黄迅速分离,可以借助工具,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指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蛋清蛋黄分离,可以利用购买的现成工具,也可以自制蛋清蛋黄分离工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件_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件_3](https://img.taocdn.com/s3/m/907d18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5.png)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 技术、勇于创新的精神, 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和 良好的技术素养。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生活中常见工具的认识与使用、简单手工制作、基本机械原理 等内容。
定期校准
测量工具的精度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需定期送专业机构进 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园艺工具维护与保养
01
清洁刀刃
园艺工具的刀刃容易沾染泥土和植物残渣,需定期清洁并涂抹润滑油,
以保持刀刃锋利。
02
检查手柄
手柄是园艺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定期检查其牢固性和完整性,如有
松动或破损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2
案例二
多功能瑞士军刀在户外探险中的应用。 学生利用瑞士军刀的各种功能,解决了 在户外探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切割 、开瓶、紧急照明等。
3
案例三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饰品。学生 通过3D打印技术,将自己设计的个性化 饰品打印出来,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既实用又有创意。
DIY手工制作项目展示
1 2 3
社区服务活动中应用所学技能
活动一
为社区老人提供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学生利用所学技能, 帮助社区老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通讯、娱乐和获取信 息。
活动二
参与社区环保公益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环保公益活动 ,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
活动三
为社区儿童举办趣味科普讲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为社区儿童举办趣味科普讲座,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孩 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生活中的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生活中的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7eb8b7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8.png)
《生活中的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工具》是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并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方法的掌握。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各种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如剪刀、锤子、螺丝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每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使用各种工具。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使用工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使用工具的心得体会。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生活中的工具》2.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教学难点: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方法的掌握,实践操作中的安全问题。
4. 教学内容:工具的认识、工具的使用方法、实践操作、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工具,并记录下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家长辅助学生使用一种工具,让学生描述使用过程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教师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中的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 全国通用
![生活中的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e9514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4.png)
生活中的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全国通用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包括手动工具、电动工具和电子工具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这些工具的名称、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工具带来的便利,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1. 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对工具的识别和分类。
教具学具准备:1. 准备各种常见的手动工具,如螺丝刀、扳手、钳子等。
2. 准备一些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锯、电动螺丝刀等。
3. 准备一些电子工具,如计算器、电子秤、温度计等。
4. 准备一些教学图片和视频,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工具的名称、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这些工具,体验工具带来的便利。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工具2. 内容:- 手动工具:螺丝刀、扳手、钳子等- 电动工具:电钻、电锯、电动螺丝刀等- 电子工具:计算器、电子秤、温度计等3.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工具,并记录下它们的名称和功能。
2. 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并注意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清晰,示范准确,确保学生的安全。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和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生活中的工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生活中的工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f4ac681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7.png)
生活中的工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工具的热爱,提高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其用途。
2. 工具的正确操作方法。
3. 工具的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工具的正确操作方法及保养与维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视频等。
2. 学具: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如螺丝刀、扳手、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其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作用。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工具操作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工具的使用方法。
4. 讨论与交流:分享工具操作心得,讨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 知识拓展:介绍工具的保养与维护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工具的意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与生活工具相关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工具2. 课题内容:(1)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其用途(2)工具的正确操作方法(3)工具的保养与维护七、作业设计1.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并操作一种生活工具,记录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知识作业:查找关于生活工具的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何改进。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其用途,掌握工具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e873a8ab6137ee06eff918ec.png)
三角形的稳定性与生活接轨一、课题名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生活接轨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及其在工程技术上应用经历三角形的认识过程,动手拼贴金字塔,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六、教法与技术手段(一)教法1) 采取“引导式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的互动式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境,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所蕴含的数学方法,获得成功的内心感受。
2) 通过多媒体途径,节省课堂时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技术手段金字塔卡纸(每班约12张)、文件袋(12个:内含剪刀、透明胶)、A4纸44张(放抽屉)、磁性板书七、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请我们班的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个又高又胖的男生,一个又矮又瘦的女生)你们说,他们俩,男生力气大还是女生力气大?生:男生。
师:那到底谁的力气大,今天就让他们比一比。
游戏规则:每人一个图形,用力拉动图形,只要使它的形状发生变化,为胜者。
师:明白游戏规则了吗?老师给女生一个平行四边形,给男生一个三角形,开始拉动吧!谁获胜了?师:女生获胜!那何老师说,女生的力气大,男生的力气小。
你们同意何老师的说法吗?(不同意)为什么?生:因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会变形。
师:原来如此,上学期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为了研究为什么三角形为什么拉不动,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贴板书:三角形稳定性)(二)旧知回顾,新知导学我们学过三角形,生活中处处有三角形,你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吗?(外观特点,特性…)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边讲边补充板书)(三)仔细观察,初步感知1.欣赏视频为了深入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让我们一起进入三角形的数学实验室,请看视频:(超链接播放视频)边看边思考:你有什么收获?(看完)谁来说说你吸收到什么知识?说一条!(注意倾听)2.四人小组分享交流课前何老师布置了寻找三角形的任务,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生活物品或者建筑含有三角形,现在请拿出你的作品,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分享交流,互相说一说,介绍你寻找的三角形,以及这件物品(或建筑)中的三角形起到什么作用?开始!(______min)3.全班分享交流(1234567,7654321)相信交流过后你们一定有所收获,谁来说说你寻找的三角形,让大家分享分享?(分享交流)你们的发现可真精彩!同学们都利用了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三角形。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工具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工具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b0354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e.png)
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工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其作用,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工具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及其作用。
2. 工具的分类及特点。
3. 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自己制作一个工具,并探究其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其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2. 难点: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工具,并探究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工具实物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工具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工具,根据工具的特点和作用,制作一个工具模型,并展示给大家。
5.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工具,发现工具的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工具的分类及特点2. 工具的作用3. 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 实践操作:制作工具模型,展示工具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观察家里或学校的工具,了解其作用和使用方法,下节课分享。
2. 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创新和改进,写一篇小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拓展,让学生了解了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分类、特点、作用及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各种有趣的工具模型。
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们能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工具,思考工具的创新和改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工具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工具》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工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0178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f.png)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工具》教案生活中的工具教案引言:生活中的工具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完成日常任务。
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对生活工具的积极认知和正确使用的能力非常重要。
本次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工具,认识它们的用途和原理,并鼓励他们动手亲自操作来体验工具的功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工具及其功能;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意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常见的生活工具及其分类;2.工具的用途和原理;3.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工具让学生观察教室或家中常见的工具,并请他们描述这些工具的用途。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逐一引导他们回答,了解学生对工具的基本认知。
2.学习不同类型的工具利用图片、实物或视频等教具,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工具,并分别介绍它们的用途和原理。
比如,展示钳子、锤子、螺丝刀等家庭维修工具,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它们。
同时,也可介绍植物栽培工具、烹饪工具、美术用具、医疗用具等不同领域的工具,让学生了解不同工具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
3.实践操作:设计小实验选择几种简单易操作的工具,设计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比如,通过给学生提供简单的木板、钉子和锤子,让他们体验钉子的使用过程,并观察钉子被钉入木板的过程中是如何固定木板的。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工具的原理和功能。
4.合作探究:设计工具拼图游戏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的图片分成几块拼图,并将拼图块分发给学生。
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互相交换拼图块,尝试合并成完整的工具图片。
通过游戏,学生将加深对工具形象的认知,并锻炼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5.创造性运用:设计工具发明让学生动手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新的工具并解释它的用途。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并可以提供一些素材和限制条件,如只能使用废旧材料等,以增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3](https://img.taocdn.com/s3/m/30a7b37f52d380eb63946d3e.png)
《生活中的工具》教学设计一、活动背景:《生活中的工具》是小学综合实践学科劳动技能部分的一个主题应该分为三课时,本次课是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了几种工具例如:刀、剪子、锤子等。
通过课前调查、上网查资料完善你对它们的了解,课堂上分小组总结汇报,说出它们的材质、作用等等。
本次课师生共同研究一种工具--筷子,通过筷子夹玻璃球比赛的游戏,然后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对筷子进行改良,改良后学生总结汇报思路和草图。
第三课时:课前学生对其它工具进行改良,课上学生带来改良后的工具,小组讨论哪种工具更实用。
完成这个主题从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确定活动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调查—研究—创意设计—制作的实践过程。
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从心理层面分析,10岁的孩子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脑子里有很多新奇的创意想法,还没有被思维定式所束缚。
从学习能力上分析,五年级孩子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调查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有趣的创意活动。
三、活动目标:价值体认:通过实践活动中的探究、制作、体验等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更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责任担当:中华民族传统经典工具——筷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独特的魅力,成为华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只奇葩。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工具不仅美观而且实用,做为华夏子孙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下去,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问题解决:提出问题,课前调查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上网查阅书籍,咨询等方法获得信息。
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善于思考,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意物化:根据本节课的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改良筷子的创意设计与制作,掌握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收集资料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苏少版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活动三《生活中的工具》教学设计
![苏少版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活动三《生活中的工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e218a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a.png)
苏少版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活动三《生活中的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工具》是苏少版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活动三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创新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使用工具时,可能还存在不规范、不安全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工具,提高生活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能力,提高生活技能。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工具。
2.演示法:教师示范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实物或图片,如锤子、螺丝刀、胶水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3.准备实践任务,如制作小桌椅、修理玩具等。
4.准备小组讨论的素材,如问题卡片、创新想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工具,引导学生说出工具的名称,简要介绍工具的用途。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工具完成实践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操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分享使用工具的心得体会。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1f4b2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6.png)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教案交通工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和快捷的出行方式,使我们能够轻松地到达目的地。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用途,不仅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交通工具的重要性,还能增加他们的出行安全意识。
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综合实践中的《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教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了解常见的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用途;- 培养学生对交通工具的正确使用认知;- 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学准备:- PPT或者图片资料,展示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 学生绘制、展示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模型的材料;- 交通工具相关故事书籍或图片故事书籍;- 学生提前了解和准备的关于交通工具的材料或图片。
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交通工具的概念,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了解的各种交通工具。
(2) 学习交通工具:利用PPT或图片等工具,介绍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如陆地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公交车、火车等)、水上交通工具(轮船、快艇等)和空中交通工具(飞机、热气球等)。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让学生对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3) 学习交通工具的用途:结合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通过分组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并列举各种交通工具的用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自行车对于上下学和短距离出行非常方便,而汽车可以快速到达远离的地方等。
通过这样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交通工具用途的理解和记忆。
(4) 交通工具的使用规则:为了强调交通工具的正确使用方式,教师可以针对每种交通工具,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使用规则。
例如,学习自行车的时候,可以讲解如何正确佩戴头盔、遵守交通规则等;学习公交车的时候,可以强调排队上车、不吵闹等。
通过这种方式,教导学生正确的交通工具使用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守则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2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25](https://img.taocdn.com/s3/m/3fd69465bb68a98271fefa9f.png)
小学综合实践(四年级)生活中的工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常用的工具,知道常用工具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工具使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用途。
2.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常见五金工具、钉好钉子的木板、记录单、互动课堂软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三张“心形”图案,第一张为画好线条的心,第二张为手撕的心,第三张为用剪刀剪的心。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你们猜猜老师是通过什么手段将第一张心分别变成后两张心的吗?学生回答(分别是用手撕的和用剪刀剪的)。
第三张心大家猜出来老师是用剪刀剪出来的,其实剪刀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而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各式各样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工具吧!(板书:生活中的工具+工具)二、活动过程1.工具的发展史人类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而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
我们社会生产的变化和发展是从工具的变化和发展上开始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工具的发展历程,工具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以及铁器时代。
(PPT展示)工具的制造与使用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标志。
2.认识工具出示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这些工具的名称都是什么?我们生活中除了这些工具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工具,你还知道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就比一比,分三组进行竞赛,看哪组同学知道的工具种类最多。
(出示PPT,讲解竞赛规则)利用互动课堂中“小组评分”的功能进行计分。
获得胜利的小组可以要求其他两组任意一名学生表演才艺。
3.工具用途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工具,那你知道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吗?(1)下面就有两个小朋友需要大家为他们解决问题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c7092fc3dd3383c4bb4cd2dc.png)
小小铁丝乐趣多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型号铁丝的特点、性能和适用范围,能合理选材。
2.通过认识和使用钢丝钳或尖嘴钳等铁丝加工工具,学会基本的夹持、剪断、弯折等铁丝加工技术,掌握缠绕连接和绞合连接等连接铁丝的技术。
3.在交流评价中提高技术水平,培养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使用钢丝钳或尖嘴钳等铁丝加工工具,学会基本的夹持、剪断、弯折等铁丝加工技术。
教学难点:掌握缠绕连接和绞合连接等连接铁丝的技术。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吹泡泡,比比谁是吹泡泡高手。
一、游戏入手,激发兴趣1.在游戏体验中发现吹泡泡棒。
2.观察吹泡泡棒,发现铁丝材料。
二、合理选材,认识工具1.观察表格,发现不同型号铁丝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2.通过比较发现应该选择15号铁丝更为合适。
3.提出制作过程中需借助工具,并认识钢丝钳和尖嘴钳各部分。
4.尝试握一握工具。
5.了解工具的两种握法,并学着来握一握。
三、闯关挑战,练习技法1.阅读并了解闯关规则。
2.挑战第一关:夹持铁丝。
学会用钳口夹持铁丝。
3.挑战第二关:剪断铁丝。
学会用刀口剪断铁丝,了解剪铁丝的时候可以用多次弯折的方式帮助剪断。
4.挑战第三关:围方。
(1)尝试围方。
(2)作品反馈,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3)再次闯关。
5.挑战第四关:弯圆。
学会借助身边圆形物品使弯圆弯得更圆。
6.挑战第五关:连接。
(1)观察两种连接细节图。
(2)示范,尝试用两种连接方法连接。
(3)观看视频。
(4)闯关。
四、多样连接,拓展提升1.观察不同形状的吹泡泡棒,感受创新思维。
2.观察并发现两根吹泡泡棒的连接方法。
3.观察并发现一串吹泡泡棒的连接方法。
五、小结延伸,揭示主题1.观察图片,感受创意铁丝玩具。
2.回归主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1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16](https://img.taocdn.com/s3/m/d53726eee53a580216fcfe9f.png)
8.自制拖把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课:自制拖把。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学会帮父母分担劳动的意识,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学生应该知道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讲究卫生。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制作一把简易而结实、耐用的拖把。
学法讨论法、合作法。
教具剪刀、布条、木棒、绑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家居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不但天花板和墙壁装饰的美轮美奂,连地面也铺上了各式各样的地板,家里显得更加整洁美观。
倘若地板表面沉积灰尘,地板就会失去它应有的光泽和美感。
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会用到小小的拖把。
(课件出示课题:8.自制拖把)2.出示生活中的拖把(图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制作木制简易拖把!二、明确目标1.课件出示制作简易拖把的方法步骤,学生齐读。
简易拖把的制作要求:((1)准备好扎拖把的材料和用品。
拖把杆一根、拖把布适量、剪刀一把、绑带两根。
(2)取出拖把布,量成60公分长度,若干根整齐的放好。
(3)把拖把杆的末端,放在拖把布的中间放好,在距离末端约3-5厘米处用一根绑带绑紧。
(4)把靠近拖把杆方向的拖把布拿到另一边,并均匀的围绕拖把杆边缘散开,然后用一根绑带在上面绑紧。
(5)将拖把竖起来,再次整理一下拖把布,尽量整齐。
(6)最后竖起拖把,剪下不齐的布条。
(温馨提示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三、自己动手实践1.各小组明确分工(分别是负责观察、记录、发言、操作)。
(教师随机抽取1,2组反馈)2.PPT出示实践步骤,开始制作木制简易拖把。
(教师巡视,从旁释疑)3.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接下来就让每小组派代表使用你们的小拖把,拖一下地板。
4.填写表格各小组拖把的优缺点。
5.师生以投票的方式共同评出最优小组,给予鼓励。
6.各小组说一下制作拖把的感受。
四、总结同学们,一把完美的拖把我们已经制作完成,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呢?为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我们要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打造一片美好的明天。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活中的工具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活中的工具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e2983cbfa76e58fafbb00304.png)
《生活中的工具》主题活动教学设计【背景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用到一些简单的工具,如:剪刀、指甲刀、螺丝刀、扳手、订书器、瓶起子等等,学生们在观察和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发现并提出了问题:“这些工具是如何使用的呢?又是依据什么原理制作出来的呢?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中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结合学生们的提出的问题,我鼓励孩子们自由分组,重点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工具、感兴趣的问题。
基于以上情况,在让学生认识了简单工具及作用之后,我们展开了不同方面的调查及收集资料,有的学生到五金店调查、有的学生走进一汽进行调查、还有的学生通过互联网、阅读科技读物收集相关学习资料,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意图,从培养能力、技能,实践意识,情感态度三方面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参与活动的乐趣,体验到参与的价值,培养自己分析、动脑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不同方式的调查、学习,在交流展示中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工具的工作原理、发展史等,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系统学习之后,鼓励他们创造或改进一些工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简单工具的作用、原理、发展史等。
【教学难点】掌握并合理运用一种或几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等。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劳动基本技能。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师:上一周,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视频和图片、社会调查、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对生活中的工具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汇报吧。
首先,有请第一小组代表。
一、小组代表分组汇报,分享收获第一组:视频分享——生活中的工具生1:我的爸爸在一汽工作,在他的工作中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爸爸带我去车间参观,并带来一些照片和大家分享(播放幻灯片),介绍一些常见工具的名称,我还带来一段视频介绍一下一些工具的基本原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1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教案_11](https://img.taocdn.com/s3/m/4a5f8ef089eb172ded63b7a8.png)
授课主题:玩出新活授课年级:四年级授课教师:指导教师:一、教材分析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之一的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强调规则。
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将活动加上情节或规则,或以活动的结果作为判断胜负的依据,提高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可以培养学生敢打、敢动、动脑、动脚的开拓能力、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更好实现学生强身健体、阳光体育、普及体育知识和技能、实现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目标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学思想本课坚持以“健康第一”与“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主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通过游戏的创编练习汇报展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锻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身、心、社的和谐发展。
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活动、活力和灵活”。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综合实践汇报展示的基础,对新内容特别是体育有了特殊的好感,容易产生兴趣,模仿力强,乐于尝试。
但是他们对规则的细化和评价理解有所欠缺,因此课堂上需要灵活单排多样的练习,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难点,同时留给学生自主的活动天地,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激发团队精神,在参与中得到成功感。
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游戏创编和小组汇报展示的技能,85%掌握游戏规则。
2、过程和方法:通过游戏导入引出破框思维,使学生在开放思维进行集体创编和展示,并积极体验和评价。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游戏创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规则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自信心,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并积极参与有关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游戏的汇报、展示和评价难点: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六、教学过程文字游戏(打杯子、盲人买东西)→破框思维→课程场景(大课间、小场地、少器材)→游戏的创编和展示→课后拓展作业七、教学评价主要针对学生游戏中的创编练习和汇报展示进行提示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