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合集下载

最新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

最新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

显微镜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

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波长的1/2,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毫米。

其中对显微镜研制,微生物学有巨大贡献的人为列文虎克,荷兰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的倍数等于物镜的倍数乘以目镜的倍数。

补充:1、最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最大倍数乘以目镜的倍数;2、最小倍数等于物镜的最小倍数乘以目镜的倍数。

3、目镜是插在镜筒顶部的镜头。

由一组透镜组成的。

它可以使物镜放大了的实像进一步放大。

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物镜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由一组透镜组成的,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物镜和镜筒的长度所决定的。

注意:观看时物镜的选择是从小到大。

初次使用光学显微镜的人员,可能会显微镜的倍数会比较疑惑,到底总放大倍数是怎么计算的,拍摄的照片又是放大了多少倍。

总放大倍数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光学放大倍数,一种是数码放大倍数(只有连接成像设备时才会涉及到数码放大倍数)。

光学放大倍数是指我们从显微镜目镜中观测到物体被放大后的倍数。

光学放大倍数的计算方式比较简单,即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例如:体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是0.7-4.5倍,那在10倍目镜的情况下,这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7-45倍;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的计算则更为简单,一般的物镜配置是4倍、10倍、40倍、100倍,目镜常规配置是10倍,另外还有16倍、20倍等,只要将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分别相乘就可得到总放大倍数。

数码放大倍数。

数码放大是指外接设备后,显示到图像上的放大倍数,目前市场上较多的是用三目显微镜,通过CCD设备连接至电脑、监视器或者电视机上进行成像观察,以减轻眼睛的疲劳,同时也便于与他人分享。

什么是放大倍数

什么是放大倍数

什么是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是指特定光学系统中物体的视距与物体实际大小之比。

当光线经过光学系统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从而改变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的大小。

放大倍数可以用于描述显微镜、望远镜等设备的成像效果,也可以用于描述摄像头、投影仪等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

本文将从理论原理、实际应用和计算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什么是放大倍数。

一、理论原理放大倍数的计算依赖于光学系统的焦距、物体与镜头的距离以及物体的实际大小。

根据光学相关定律,可以得到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

对于凸透镜而言,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为:放大倍数 = -镜头与物体的距离 / 物体的焦距 - 1对于凹透镜而言,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为:放大倍数 = 镜头与物体的距离 / 物体的焦距 + 1其中,物体的焦距是指将平行光线聚焦到像上所需要的距离。

从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放大倍数的数值可以为正数、负数或零,具体取决于物体与镜头的相对位置。

二、实际应用1. 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放大倍数应用场景。

显微镜通过透镜或物镜将物体的细节放大到人眼可以观察到的范围,使人们能够观察微观世界中细胞、微生物等物体的结构和特征。

放大倍数通常用于描述显微镜的放大效果,例如100倍或1000倍放大倍数。

2. 望远镜望远镜是另一个常见的放大倍数应用场景。

望远镜通过物镜将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到目镜上,使观察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

放大倍数用于描述望远镜的放大能力,一般以倍数或倍率来表示,如10倍望远镜即表示可将物体放大10倍。

3. 摄像头摄像头的放大倍数用于描述其图像的放大效果。

现代手机、数码相机等设备中常搭载高倍数摄像头,可以捕捉细节丰富的图像。

用户可以根据摄像头的放大倍数选择合适的拍摄距离和视野范围,以获得满意的拍摄效果。

4. 投影仪投影仪常用于将电子设备中的图像放大并投射到墙面或屏幕上,实现大屏幕影像显示。

投影仪的放大倍数决定了投射图像的尺寸和清晰度,用户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知识

显微镜的知识

显微镜的知识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非常重要,高考也多次考过,现将有关知识总结如下: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答案:D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答案:A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A.目镜、物镜 B.物镜、目镜 C.均为物镜 D.均为目镜答案:B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

答案:乙;乙和丙。

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1)显微镜的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2)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确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确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确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镜和显微镜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观察细小的物体并放大其细节。

然而,对于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并不是每个人都十分了解。

因此,本文将介绍如何确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并探讨其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通过将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得目标物体看起来更大。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定义为焦距与眼睛和物体之间的距离之比。

例如,假设焦距为10厘米,而距离为30厘米,那么放大倍数就是3倍。

这意味着物体在通过放大镜观察时,看起来比实际大三倍。

然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并非仅取决于焦距和距离的比值。

眼睛的视力也是影响放大倍数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的视力不同,有些人的视力可能比较好,而有些人的视力可能相对较差。

因此,在确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时,还需要考虑视力的修正。

一般来说,正常视力的人在观察物体时使用的放大倍数应该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除以2。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它通过光学透镜和物镜的组合将细小的物体放大到可以看清的程度。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定义为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如果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倍,而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那么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就是400倍。

然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还可以通过其他组合方式获得。

换句话说,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的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放大倍数。

一般来说,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有多个不同的放大倍数,而目镜通常只有一个固定的放大倍数。

因此,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根据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组合选择适合观察的放大倍数。

在实际应用中,确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非常重要的。

放大倍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观察物体的清晰度和细节的分辨。

太低的放大倍数可能无法满足观察需求,而太高的放大倍数可能导致图像模糊或失真。

因此,在确定放大倍数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观察需求和实验目的进行选择。

总而言之,确定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需要考虑到仪器的光学性能以及观察者的视力。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光学xx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指的是“边长的放大倍数”。

比如一台放大100倍的显微镜去看一个1mm边长的正方形,你就会看到正方形的边长变成了10cm那么长,是真实大小的100倍,然后你计算一下放大后的面积,发现是100平方厘米,是原来1平方毫米的100倍,所以面积是放大了100倍,是边长放大倍数的平方。

其实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

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

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一倍焦距不成像;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1、根据你问的问题,你应该问的是光学显微镜。

2、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如图。

3、显微镜的成像是利用多个凸透镜(透镜组),原理如图。

附: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f<u<2f成倒立缩小实像f<u<2f u>2f成倒立放大实像u<f __正立放大虚像u=f不成像u=2f成倒立等大实像f表示透镜焦距u表示物体与透镜之间距离(简称物距)xx成像的特点(1)显微镜的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2)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公式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公式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公式The magnification formula for an optical microscope is determ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bjective lens and the eyepiece lens. The total magnification is calculated by multiplying the magnification of the objective lens with the magnification of the eyepiece lens. For instance, if an objective lens has a magnification of 10x and the eyepiece lens has a magnification of 20x, the total magnification of the microscope would be 10x * 20x = 200x. This means that objects viewed through the microscope will appear 200 times larger than they are in real life.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公式是由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

总放大倍数是通过将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相乘来计算的。

例如,如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目镜的放大倍数是20倍,那么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就是10倍乘以20倍,即200倍。

这意味着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比实际大小大200倍。

The calculation of magnification in optical microscopy is not just a simple mathematical exercise; it also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the lenses and the alignment of the microscope. Higher-quality lenses can provide clearer images and greater magnification, while proper alignment ensures that the light path is optimized for maximum clarity and resolution.光学显微镜中放大倍数的计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运算,它还取决于透镜的质量和显微镜的对焦情况。

数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数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数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方法辽宁仪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林炯章 邢宇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显微镜法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于是辽仪仪器将传统的显微镜法与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研制了LIRI-2006型显微图像分析系统。

它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通过数字摄象机抓拍颗粒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并传输到计算机中,通过专业的颗粒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 经显示器和打印机显示和输出分析结果。

本仪器具有直观、准确、测试范围宽等特点,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颗粒形貌,还可以计算出每个颗粒粒径和圆形度以及粒度分布和圆形度分布,为科研、生产领域增添了一种新的粒度测试手段。

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客户询问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数字摄像机输送到计算机屏幕的图像中物质颗粒到底被放大了多少倍?为了让客户有个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现将一些关于数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知识做个简单总结。

一.基础知识1.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这就是我们用肉眼通过目镜所观测到的。

理论上这个放大倍数是可以任意的,只要把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做的足够大。

但实际上,受到光源波长的限制,根据瑞利判据,分辨率不能小于观察波长的1/2,可见光波长约400-700nm,即采用短波长的紫光的情况下,最小分辨距离越200nm。

而实际上光学显微镜最多可以做到放大1000倍(油镜可以做到大一些,约1400倍),那么大于这个倍数的光学显微镜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图像模糊。

2.工业摄像机常用的CCD或者COMS靶面尺寸有1、2/3、1/2、1/3、1/4英寸,具体的对应的传感器对角线尺寸如下:1英寸:靶面尺寸为宽12.7mm*高9.6mm,对角线16mm。

2/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8.8mm*高6.6mm,对角线11mm。

1/2英寸:靶面尺寸为宽6.4mm*高4.8mm,对角线8mm。

1/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4.8mm*高3.6mm,对角线6mm。

显微镜放大倍数方法

显微镜放大倍数方法

显微镜放大倍数方法
1. 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主要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决定。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例如,如果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400倍。

2. 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电子显微镜使用的是电子束,使用倍率的概念来表示放大倍数。

电子显微镜的倍率分为两种,分别是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倍率=物镜放大倍数×透镜放大倍数×屏幕放大倍数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倍率=电子汇聚器放大倍数×扫描线圈放大倍数×显像管放大倍数
注意:每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上只是一些常见显微镜
的计算方法。

初中生物鲁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生物鲁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

A.以目镜倍数为准B.以物镜倍数为准C.目镜与物镜倍数的乘积D.目镜与物镜倍数之和【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然选项C正确。

2.【答题】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

A.目镜B.物镜C.粗准焦螺旋D.不作要求【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答】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

而观察寻找物像时,是在镜筒上升的过程中进行的。

3.【答题】现有一台显微镜,目镜上标有“5X”,物镜上标有“45X”,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A.5倍B.45倍C.100倍D.225倍【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5×45═225(倍),可见D符合题意。

4.【答题】在生物实验操作中,小海在观察人血涂片时,若要在视野中观察到较多的血细胞,应该选择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A.5×10B.10×40C.5×40D.10×1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要想在视野中观察到较多的血细胞,应选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目镜和物镜。

A放大倍数为:5×10=50倍;B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C放大倍数为:5×40=200;D放大倍数为:10×10=100。

所以A放大倍数最小,可看到较多的细胞。

高中生物里常考的15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特别详细!

高中生物里常考的15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特别详细!

高中生物里常考的15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特别详细!高考生物常考的15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深度思考】(1) 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 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 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 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提示:[方法技巧]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1) 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 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 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 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显微摄影图像放大倍数及比例尺的计算方法(精)

显微摄影图像放大倍数及比例尺的计算方法(精)

显微摄影图像放大倍数及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关键词】显微摄影目前,在组织病理学、细胞生物等学科的科研工作中,显微摄影仍然是获取镜下样品图像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对显微摄影图像放大倍数及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文献报道较少,使不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科研人员感到困难,常常出现图像放大倍数计算错误,比例尺不知道怎么制作,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及论文的发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就显微摄影图像放大倍数及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作简要介绍。

1 图像放大倍数的表示方法我们在查阅相关杂志时,经常看到在显微摄影照片下面有的标明照片图像放大多少倍,有的在照片右下角标注一个比例尺,尺子上标明微米数。

前者为倍数表示法,这种表示方法简单、清楚,但容易出现计算错误,使照片图像的放大倍数与实际数值相差甚远。

后者为比例尺表示法,这种表示方法主要是用来测量样品放大前的实际长度或直径。

2 图像放大倍数计算错误的原因我们所说的显微摄影图像放大倍数容易出现计算错误,主要是指在相关杂志上刊印的显微摄影照片,标注的图像放大倍数多为100×、200×……等字样,我们认为标注这样的数字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根据我们计算的结果表明,任何尺寸的显微摄影照片其图像放大倍数都不会是这样的整数。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数字,主要原因是误将显微镜观察目镜当作摄影目镜引起的。

使用过显微镜的人都知道,显微镜观察目镜一般有8×、10×、12.5×等数枚,而常用10×者居多,如果物镜也用10×的,其计算结果为10×10=100,即误认为照片图像放大倍数为100倍,这与照片图像的实际放大倍数相差甚远。

出现这样的计算结果,一是忽略了摄影目镜的倍数,二是忽略了底片图像的放大倍数,三是忽略了照片放大尺寸与图像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另外,显微摄影图像放大倍数标注不准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出版单位造成的。

因为,按公式计算好放大倍数的照片送到出版单位,由于版面的需要,可能需将原照片放大或缩小,严格地讲,照片下面标注的放大倍数也应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而不应按原照片的放大倍数标注。

显微镜放大倍数方法

显微镜放大倍数方法

显微镜放大倍数方法
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显微镜的镜头系统、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来计算的,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放大倍数= 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其中,物镜倍数是指物镜能够放大的倍数,目镜倍数是指目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一个显微镜的物镜倍数为10倍,目镜倍数为20倍,那么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
放大倍数= 10 ×20 = 200倍
也就是说,在使用这个显微镜时,所看到的图像会被放大200倍。

需要注意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是一个理论值,实际使用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样品的清晰度、光源的亮度等,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笔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笔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笔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的内容为《练习使用显微镜》,以下是这一节的笔记:- 显微镜的构造: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反光镜。

-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 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

-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移动方向与标本移动方向相反。

-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 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多,体积小;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少,体积大。

-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数码视频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

数码视频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

数码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是多少,这个问题可能很多用户都没有弄清楚,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放大倍数到底是多少呢?下面我来给大家一个简单说明,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我们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物镜的放大倍数*(电脑屏幕的对角线/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系统的放大倍数。

其中物镜的放大倍数:根据您使用的是哪一个放大倍数的目镜,常规的有5、10、20、40、60、80、100等。

注意电脑屏幕一般是英寸来表示,所以要乘以25.4为毫米单位。

电脑屏幕的对角线:一般是单位是英寸,比如14英寸的就应该乘以25.4,单位是mm;1英寸=25.4mm。

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常用的CCD或者COMS有1、2/3、1/2、1/3、1/4英寸,常规的数码显微镜都是使用第三目加CCD或者CMOS来实现的,那如果已经购买了传统的2目的体视、生物、金相等显微镜;如何实现呢?既不淘汰原来购买的产品,又要节省成本而实现数码,直接用电脑屏幕观测产品,同时保护了我们的眼睛,那就要通过改造来实现,等到和这个放大倍率息息相关的就是CCD或者COMS的靶面尺寸,它的尺寸直接关系数码显微镜的放到倍数。

那我们来看看靶面尺寸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CCD或者COMS的对角线尺寸,我们常用的CCD或者COMS有1、2/3、1/2、1/3、1/4英寸,具体的尺寸如下:1英寸—靶面尺寸为宽12.7mm*高9.6mm,对角线16mm。

2/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8.8mm*高6.6mm,对角线11mm。

1/2英寸—靶面尺寸为宽6.4mm*高4.8mm,对角线8mm。

1/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4.8mm*高3.6mm,对角线6mm。

1/4英寸—靶面尺寸为宽3.2mm*高2.4mm,对角线4mm。

那么我们知道了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现在就很容易就知道您的数码显微镜放大倍率是多少了。

根据我们数码放大倍率的公式:物镜的放大倍数*(电脑屏幕的对角线/ccd或者cmos的靶面尺寸)=总的放大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功能
目镜
粗 细
转换器 物镜
反光镜
图 2-1-1 注意: 倒像 (1)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 。 物镜 放大倍数。 (2)物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________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7 右手握,左手托,放在距பைடு நூலகம்验台边缘________cm 处,略偏 左 。 ________ 2.对光 低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1)转动转换器:让______
粗 准焦螺旋,直至看清物像。 ②逆时针方向转动________
细 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③略微转动________ 4.清洁装镜 擦镜纸 清洁。 (1)擦拭:镜头需用____________
(2) 整理: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降到
最低 处。 ________ (3)装箱: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明亮视野
对光
如何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要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把 玻片标本压住。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 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这时眼睛一定 要看着物镜。
放置标本
下降镜筒
3.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 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 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从目镜中看到的像是倒像。
视野的大小。
【变式训练 1】下列与调节光线强弱无关的结构是( A.通光孔 C.镜臂 B.遮光器 D.反光镜 C )
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 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 D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目标二 显微镜的使用
光圈 对准通光孔。 (2)移动遮光器:使较大的________ 反光镜 :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 (3)转动__________
3.观察 中心 。 (1)放置玻片标本:标本正对通光孔的________ 粗 准焦螺旋,直到物镜接近标本。 (2)镜筒下降:转动______
注: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3)观察物像 ①双眼睁开,一眼观察。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 目镜
粗准焦螺旋
11
2 镜筒
3 转换器 4 物镜 5 通光孔 6 载物台 7 遮光器 8 压片夹 9 反光镜 10镜座
细准焦螺旋 镜臂 13
12
镜柱 14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哪几步?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怎样取镜和安放?
取镜: 右手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思考
• 想一想:
看不见。因为显微镜所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是哪一台?为 什么?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1 2 3 4 5ⅹ 10 ⅹ 10 ⅹ 12.5 ⅹ 40 ⅹ 40 ⅹ 4ⅹ 10 ⅹ
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有什 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 目镜上? 边观察边移动玻片,如果脏东西也 跟着移动,则脏东西在玻片上; 边观察边移动目镜,如果脏东西也 跟着转动,则脏东西在目镜上; 如果以上都试了,脏东西未跟着转 动,则脏东西在物镜上。
【突破 2】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对光时,应先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
C.观察时,应该双眼睁开 D.将位于右上方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
【突破要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颠倒
的倒像,所以物像偏哪就移向哪。 【变式训练 2】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 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C ) A.缩小光圈 C.选用凹面反光镜 B.换用低倍目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3、观察
(1)先低后高。先 用低倍镜,后用高 倍镜观察。
(2)先降后升。 (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 ( 3)先粗后细。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 开,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 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 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观察和绘图
载玻片上的图像
9
我们从目镜中看到的图像
6
这时我们该怎样把图 像调至视野中央?
最后我们从目镜中看到的图像
6
注意事项
1.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 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2.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 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3.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是显微 镜的放大倍数。
目标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突破 1】下列是有关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作用,其中搭配正 确的是( B )
A.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C.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突破要点】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光 圈、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目镜、物镜——调节物像和
安放:
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 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取镜
安放
如何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距离)
2.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 动反光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 光孔(注意不要 用手扳物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