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性格特征
特殊教育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特殊教育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从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哪些教育的需要,为第三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认知特点(一)感知觉特点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损失,所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我们从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以及缺陷补偿三个方面来了解听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点。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一是指我们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加工信息时,由于缺少听觉的参与而使信息变得不完整,例如,看电影的过程;二是指单独用听觉来加工时,及时佩戴助听设备,所获得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
因此运用其他感官(尤其是视觉)进行补偿就变得迫切和必要了。
2、视觉的优势地位由于听觉上的障碍,聋生的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聋童在一年级时,视觉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慢,但到了三年级,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缩小了,到了六年级时,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3、缺陷补偿听觉损伤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缺陷补偿可以帮助聋童发展语言。
例如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中,通过眼睛观察说话者发音时口形和舌位的变化,利用触觉和动觉感知发音时是否送气、声带是否振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参与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但是,视觉等其他感官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
因此,在缺陷补偿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觉障碍学生听觉技能的培养。
(二)注意的特点什么是注意,以及注意的分类在上一章中已介绍,本章不再赘述。
注意,特别是有意注意是开展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
但是在整个学龄期,听力障碍儿童注意的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比正常儿童缓慢,且无意注意占优势。
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事物和有明显变化的事物都会引起听觉障碍儿童的无意注意。
为了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有意注意,使其能更集中的参与到康复、训练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具和活动场所的新颖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学习、活动变成一件有兴趣的事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培养有意注意。
听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听力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与行为 发展障碍
表现为:
情绪发展障碍 心理需要障碍
社会交往困难
学习障碍
1、情绪发展障碍
听力障碍儿童情绪发展 障碍的表现有:缄默、孤僻、 胆怯、恐惧等。
由于听力语言障碍的影 响,听力障碍儿童对外界事 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 缺陷,他们几乎会错过全部 交谈的语言信息。
听力障碍儿童在记忆的基本规律和分类上 同正常儿童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受听力障碍 的影响,他们的记忆与正常儿童有明显差别。
听力障碍儿童记忆的特点
1、听力障碍儿童形象记忆的特点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听觉丧失,无法进行听觉记忆,而 是“以目代耳”,以视觉形象记忆为主。
许多专家认为听力障碍儿童的视觉形象记忆与正常儿 童没有很大差别。
动觉 听力
1)听觉障碍儿童的视觉
① 感知活动贫乏,范围狭窄,缺乏完整性。 ② 听力障碍儿童视觉感知能力是随着年级的增长逐
步发展的。 ③ 听力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缺乏选择性、系统性和
准确性。 ④ 在听力障碍儿童的视觉感知中,分析能力比概括
能力强。 ⑤ 听力障碍儿童感知活动中往往缺少声音的刺激和
言语的参与,感知能力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不相 适应。
听力障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正常儿童有许 多共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1、听力障碍儿童思维的发展
1)听力障碍儿童的思 维以直观形象为主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迟缓
2、听力障碍儿童思维过程的特点
1)听力障碍儿童的分析比较粗略。
2)听力障碍儿童容易找出事物间的差异,而不善于确 定他们之间的共同点。
3)听力障碍儿童的概括多半是初级形式的概括,即泛 化。
听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家长应积极与听障儿童建立亲密、稳定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 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正确认知和应对
家长需要正确认识听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学习相关的听力语言康 复知识,积极应对孩子面临的各种挑战。
提供多元化康复支持
家长可以寻求多元化的康复支持,包括听觉口语法康复训练、手 语康复训练等,全面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学校的作用
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为听障儿童提供适合其特殊需要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 ,以便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建立专业教师团队
学校应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团队,为听障儿童提 供全面的康复教育和心理辅导。
开展多元化康复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多元化的康复活动,如社交技能训练、情绪管理培 训等,帮助听障儿童提高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自我意识偏差
听障儿童往往存在自我评价偏低、自卑感强烈等问题, 影响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行为特点
社交障碍
听障儿童由于沟通困难,往往会出现社交障碍,缺乏与他人的有 效互动。
刻板行为
一些听障儿童会表现出刻板行为,如重复某些动作或语言,缺乏 变通和灵活性。
学习能力低下
由于听力受损,听障儿童在学习方面往往面临较大困难,导致学习 能力低下。
自我评价偏低
听障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评价偏低,缺乏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 ,需要家长和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
04
听障儿童的人格与行为特点
人格的特点
感觉统合失调
由于听觉受损,听障儿童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感知容易出 现偏差,导致感觉统合功能失调。
情感不稳定
听障儿童容易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听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xx年xx月xx日
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质的研究
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质的研究一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特征:1、人格具有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因此,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会导致不同的人格特征。
2、人格具有稳定性。
一个人的人格及其特征在时间上具有前后一致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很好的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
3、人格具有整体性。
人格的各个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4、人格具有社会性和生物性。
5、人格具有功能性。
结构:1、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如性格的态度特征中的有爱心、有责任心、乐于助人、正直;性格的意志特征中的果断、勇敢、有毅力。
等等3、自我调控系统(1)自我认知(2)自我体验(3)自我控制影响人格的因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自然环境因素如: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
(三)文化环境因素(四)家庭环境因素如:亲子关系、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家庭结构、出生顺序。
(五)学校环境因素如:课堂教育、班级集体、教师等。
(六)大众传媒(七)自我调节因素二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质在王春雷发表的期刊《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中对听觉障碍儿童进行了如下表述:在神经质因素上,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未达显著水品。
听觉障碍儿童情绪表现更不稳定,神经易过敏,常易焦虑,抑郁,情绪多变而反应强烈。
在神经质因素上,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显著,听觉障碍儿童更孤独,不关心他人,更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古怪,感觉迟钝,对别人不太友好。
在内外向性格因素上,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显著。
听觉障碍儿童表现更内向。
听觉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ppt
一、初识听觉障碍 儿童
二、成因与预防、诊断 与听力补偿
三、听觉障碍儿童的身 心特点
四、听觉障碍儿童的教 育
单 三、击听此觉处障碍编儿辑童母的版身心标特题点样式
学习要求
认知发展 语言发展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学习重难点
认知发展 语言发展
特特 殊殊 儿儿 童童
特殊儿童教育
单 三、击听此觉处障编碍辑儿母童版的标身心题特样点式
特殊儿童教育
单 (一击)此认处知编发辑展母版标题样式
记忆的发展
短时记忆广度较为狭窄 短时记忆的重要编码方式是视觉代码 长时记忆编码以图像编码为主
特特 殊殊 儿儿 童童
特殊儿童教育
单 (一击)此认处知编发辑展母版标题样式
特特 殊殊 儿儿 童童
思维的发展
直观动作思维:使用手语沟通,随着年龄的增 长,直观动作思维仍占主导地位。
特特 殊殊 儿儿 童童
单 (三击)此个处性编和辑社母会版性发标展题样式
特特 殊殊 儿儿 童童
社会性发展
最早的社会互动——母亲 不安全依恋:互动过程中,母亲过分的保护性、主动性、主导性造成的
学校同伴互动 感受到同伴互动的快乐与自由
聋人文化 是指聋人群体在其特有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文化心态、互
特殊儿童教育
单 (一击)此认处知编发辑展母版标题样式
感知觉的发展
听觉发展
听力损伤影响认知 局限了感知活动 缩小了知觉范围 影响了声音定位
特殊儿童教育
特特 殊殊 儿儿 童童
单 (一击)此认处知编发辑展母版标题样式
特特 殊殊 儿儿 童童
感知觉的发展
触觉发展
也称触压觉 触觉没有优于听觉健全儿 童 经过后天的锻炼,触觉的 敏感度优于听觉健全儿童
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
听障幼儿的心理特点1、认知发展特点(1)感知觉发展不均衡听障幼儿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其他感知觉会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听觉的缺失,往往发展得较为敏锐。
例如,他们可能更善于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动作来理解情境,通过触摸来感受物体的形状、质地等。
但听觉感知的缺失也使得他们在声音认知、语言韵律感知等方面存在明显困难,难以像正常幼儿那样自然地感知和分辨各种声音,对语音的音高、音强、音色等要素理解有限。
(2)注意力发展受影响听障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地依赖视觉等其他感官来获取信息,外界环境中过多的视觉刺激可能会干扰他们;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听觉信息的辅助来明确提示关注重点,他们较难在复杂的情境中迅速聚焦到关键信息上。
不过,当他们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也能表现出相对集中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手工制作、观察喜欢的图片等活动时。
(3)思维发展存在局限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听障幼儿因语言发展迟缓,其思维发展在早期阶段往往受到一定限制。
他们更多地依赖直观形象的事物和具体的动作来思考问题,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
例如,在理解数学概念时,可能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数具体的物品等方式来进行,较难直接通过语言讲解来掌握抽象的数学原理。
2、语言与沟通特点(1)语言发展迟缓这是听障幼儿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由于听力障碍,他们无法正常接收和模仿语音,导致口语表达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幼儿。
在发音方面,可能存在发音不清、发音错误率高的情况,甚至有些听障幼儿在没有经过专业干预的情况下难以开口说话。
同时,他们在词汇量积累、语句组织等方面也进展缓慢,难以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沟通方式特殊听障幼儿通常会采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弥补语言的不足,如手势、表情、肢体动作等。
他们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理解对方的意图,自己也会用丰富的手势和动作来传达信息。
例如,用手指指向想要的东西表示需求,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等。
听障幼儿特点
听障幼儿特点
听障幼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和沟通障碍:由于听力受损,听障幼儿在语言和沟通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理解和使用语言,也无法通过正常的语音方式进行交流。
2. 认知和学习能力受限:听障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他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也可能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遇到困难。
3. 情绪和行为问题:由于沟通困难和认知受限,听障幼儿可能会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易怒、焦虑、抑郁等。
他们也可能会表现出社交障碍,难以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
4. 教育和康复需求:听障幼儿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康复服务,如听力辅助设备、语言训练、心理治疗等。
他们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在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听障幼儿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听障幼儿的教育和康复,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2.有意记忆的发展 聋童有意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
随着生活要求和成人 的教育而产生的(质 的飞跃)。聋童有意 记忆的效果依赖三方 面因素:对记记任务 的意识和活动的动机 ; 情绪作用 ;多种感官 的参与。
第肆
分部
思维特点
1.思维内容具体,多以形象性的内容作为对象
2.依赖感知的 特点、生活情 景或物体功用 进行分类 五六岁的聋儿 虽开始具有一 定的分类能力 (思维水平), 但不会按事物 的本质特征来 分类。
赖视觉、触觉等其它感觉通道,因而知觉信息 动中的处于优势地位。
加工的整体性和理解性受到制约。
第贰
分部
如性 注定 意向 人反 脸射
最 早 为 条 件
聋 童 的 早
。, 期
注
意
现
象
。
3.
2. 1
1.
注意特点
但发如与周
岁 内 的 注
意 多 是 无 意 注
意
光 的 、 活 动 的 物 体 , 食 物 等
再 会
3.概念的扩大和缩小化 由于听力和语言缺陷,
聋儿对语词的理解不深入, 经常出现用词不当。
4.思维发展达到的水平局限
情绪与个性发展特点
(一)情绪的发展 1.冲动性情绪逐渐减少,情 绪的稳定性提高 2.高级的社会情感逐步发展 (二)聋儿的个性特点 1.脾气倔强,好冲动 2.好动、好奇 (三)社会性发展 1.聋童伙伴范围狭窄 2.社会交往欠缺,社会常识 贫乏
: 鲜 艳 的 颜
色 ,
有 关 就 能 引
起 注 意
围 的 事 物 只
要
半 视 觉 岁
后
,
形意儿 成注童总 和意相体 发和比来 展有,说 都意他, 比注们与 较意的正 缓的无常 慢 。
听力障碍儿童孤独、自卑心理
听力障碍儿童孤独、自卑心理内容摘要: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特征,孤独、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其康复目标、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心理特征、孤独、自卑、心理康复一、听力障碍儿童的基本心理特征自卑心理是听力障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特征。
心理学认为自卑性格形成于儿童时代。
听力障碍儿童在个体注意认识形成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生理缺陷而产生遮断,从而无法形成正常的意识和逻辑。
自身的生理缺陷和环境的压力、家长的态度、家庭的娇纵和放任、特殊学校的教育环境、社会的态度使聋生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
在儿童时期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
过度怕羞,拒绝交朋友,难以集中注意、追求表扬,贬低、妒忌他人,回避竞争、竞赛,对挫折或疾病难以承受,甚至自暴自弃。
其行为表现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1、孤僻怯懦型。
这类聋儿认为自已处处不如别人,谨小慎微,他们对外界、生人和新环境有一种畏惧感和不安感,往往生活于忧伤之中。
2、础啪逼人型。
这类聋儿一般以被动角色出现,但在某些条件下以盛气凌人的进攻形式表现出来,即便是鸡毛蒜皮小事也要借口挑衅。
3、滑稽幽默型。
少数聋儿通过自嘲或扮演滑稽的角色来掩盖内心的自卑。
4、否认现实型。
少数聋儿没有信心和勇气去改变和面对现实,采取了自暴自弃的否认方式。
5、随波逐流型。
部分聋儿不敢有独立主张,尽量与别人保证一致享受一种安全感。
二、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发展障碍1、情绪发展障碍: 听力障碍儿童情绪发展障碍的表现有:缄默、孤僻、胆怯、恐惧等。
他们想象力丰富、观察力敏锐,如果不被环境接纳,就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有的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甚至故意破坏东西等行为。
2、心理需要障碍: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固执、任性等。
有的聋儿渴望情感交流与表达,当这种心理需要被言语听力障碍所影响,教师又可能忽视他们的这种需求时,可能会有较明显的固执、任性等表现。
3、社会交往困难:听力言语障碍会防碍听力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
在生活交往中,由于种种障碍,他们会感到自我形象低落,社会表现不成熟,害怕见陌生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爱冲动且容易发脾气。
耳聋儿童心理发展
•
聋童由于听力语言 的障碍,更需要情感 上的交流,一些聋童 有较明显的固执、任 性表现,可能与情感 交流的缺乏有关
四、行为表现
• 聋童常常受到偶然动机和激动情绪的影 响,表现出冲动性的行为特征,有冲动性 的行为表现。很多聋儿家长对孩子有一种 “负疚感”,过分保护,无原则地迁就, 往往强化了这种冲动性的行为。在缺乏父 母关怀的家庭,聋孩子的这种冲动性的行 为也有明显表现,可能是聋童希望借此引 起父母的注意。
耳聋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 遇到的问题
一、情绪发展
• 缄默、孤僻、 胆怯、恐惧等。
• 视觉补偿在聋童的 认知上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他们常常集 中精力用眼睛来观察, 所以他们常常表现为 异常的安静和缄默状 态。
•
聋童由于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在表达自 己的需要和情感上有一些困难,他们常常 会感到不被理解,不被周围环境所接纳, 在对其他人或某一件事的理解上,他们明 显地不够敏感甚至有些困难,如果这些困 难长时间没有被周围环境所理解,甚至受 到一些指责,逐渐地就会出现情绪发展障 碍的各种表现。
六、学习障碍
• 聋童所面临的 最大问题就是教 育问题,他们在 学习上有正常人 想象不到的困难。
• 除了听力语言方面的障 碍外,还有明显的注意 力缺乏的表现,由于他 们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 和观察,因此容易疲劳, 常常会有精力不集中、 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对 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 学。总之,聋童的教育 问题是复杂而艰巨的。
二、言语发展
• 由于听力损失的影响,聋童对外界事物 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对语言的 理解有着正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大多数 聋童的语言发育相当迟缓。相反地,聋童 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观察力也极为敏锐。 在对语言的理解上,聋童往往借助于 “唇 读”来捕捉语言信息。
简述听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简述听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听障儿童是指存在某种形式的听力损害或听力损伤的儿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听力损伤被定义为“听阈(临界值)低于年龄和种族平均值的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超过50亿听障人口,其中有大约1.1亿听障儿童,占儿童总人口的1.4%。
在发达国家,听力损害影响的儿童的比例通常会更高。
因为听力损害,听障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特征不同于其他儿童。
在语言发展方面,听障儿童的发育可能落后通常儿童,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口头指令,表达能力也较弱落后。
另外,一些听障儿童也可能表现出言语发展障碍,异常,或者不典型的语言发展。
听障儿童常常显示出其他形式的发展障碍,例如学习障碍及言行表现障碍等,而这可能与听力损害有关。
因此,听障儿童普遍表现为发展不足,注意力缺乏,以及言语及认知表达能力不足等。
此外,一些听障儿童也可能表现出社交障碍,因为他们无法听懂别人的言语,也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社交互动。
大多数听障儿童也容易被紧张和焦虑所困扰,尤其是在新的环境里,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听不懂别人的言语。
与其他儿童相比,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往往较弱,他们也更容易暴躁,抑郁,及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来表达他们的情绪。
此外,由于听力损害,听障儿童缺乏合适的学习环境,因此他们缺乏适当的教育和发展。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校中表现学习不良,甚至排斥学习。
听障儿童也可能会在许多方面受到歧视,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等,并有可能会出现负面情绪。
因此,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看,听障儿童通常与正常儿童略有不同。
他们可能会在语言发展,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有时甚至会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如抑郁、焦虑、暴躁等。
因此,需要给予听障儿童适当的关注,以确保他们能够拥有如正常儿童一样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环境。
特殊儿童的人格—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点(心理学课件)
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点
01 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的一般特征
听觉障碍儿童在各种人格特征方 02 面的特点
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的一般特征
听觉障碍儿童精神质、外倾性、掩饰性均随年龄的 增长而下降,而情绪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另外,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点没有性别差异,个 性特征的各项指标得分远远超过智力障碍儿童。
学业 成就
听障儿童在数学计算方面成绩优异, 与同义/反义词、阅读理解、应用问 题、社会学习、科学方面平均分数之 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与其他所有残疾类型类似,听觉障碍儿 童同义/反义词的使用高于阅读技能。
社会 适应
听觉障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明 显落后于正常儿童。
影响听觉障碍儿童适应能力的因素 有:听觉障碍程度、认知发展水平的 严重滞后、居住地以及交流方式等。
听觉障碍儿童的适应行为发展水平不存在 男女性别差异。
听障大学生和健听大学生学习适应存 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意志
自觉性比较差,不善于主动自觉地制 定行动目的和达成目的,既容易受暗 示,也喜欢独断专行。
自制力明显不如正常儿童。
果断性不强,并且在决定行动时,容易 受到外界因素或自身情绪的影响。
现在我们开始做练习!
02
03Hale Waihona Puke 依赖性较强, 易附和他人。
毅力不很强。
01.听障儿童的人格随 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 发展,健康的人格类 型不断增加。
02.听障儿童的人格发 展受到听觉障碍程度 的影响。
03.听障儿童的人格发 展受到父母的影响。
04.农村的听障儿童人 格发展要优于城市听 障儿童。
听觉障碍儿童在各种人格特征方面的特点
需要
听觉障碍儿童的认识需要由低到高发 展,认识需要的内容是变化的。
听障儿童的特征
听障儿童的特征转自:聋康网听觉障碍儿童一般情况下可表述为:无严重的智力或情绪障碍,但有听觉损伤,须借助人工助听技术或获得特殊、额外的技能以克服他们的障碍,其在发展上遵循着与健听儿童相同的发展路线和顺序,但又表现出某种不同程度的特殊教育需要的一类儿童。
由于听觉障碍,听觉障碍儿童在语言、认知、情绪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往往都表现出不同于健听儿童的特点。
而了解这些特点恰恰是适当教育进行的起点和关键。
语言障碍特征:构音异常(如音的省略、缺失、替换、歪曲、添加等现象);声音异常(如鼻化音、嘶哑音、尖叫音、音量不足、音高调、音调失控等现象);③节律异常(如在言语过程中难以控制各种音量、音调、长短等机能,或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机能传达欲沟通的信息现象)。
除上述语言障碍特征的表现外,还经常附带表现出下列行为特征:说话时常有音量过大的现象;语调单调,缺少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低长短的变化;常有即时性或延迟性鹦鹉学舌式反问现象;常有发呆、若有所思的表情;交流时,常表现出注视说话者的脸部,尤其是口、唇的运动与表情;经常指手画脚,借动作、手势表达其需求而不说话;不理解对方的话语含意,常常答非所问;在交流中,不知道等待、轮替;对他人的谈话漠不关心,对周围的噪声无动于衷;对某些语音发音含糊不清;学习正确的语法有困难;学习语言,发起交往的主动性不足。
认知特征:感知觉特点:由于听觉刺激的缺损,听障儿童的信息更多地依赖于视觉、触觉和动觉的获得,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
因此听障儿童经常获取的信息不够完整,在理解力方面存在欠缺。
根据缺陷补偿原理,视觉在听障儿童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听觉。
注意特点:与正常儿童相比,听障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需要活动来吸引和支持,另外,听障儿童注意的恰当分配存在困难,难以做到同时既看又听,视觉兴奋和听觉兴奋不能一起产生。
记忆特点:听障儿童的形象记忆要优于语词记忆。
聋生的个性特征
聋生的个性特征教学反思下面这些是我最近学到的一些关于聋生的个性特点和教育聋生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聋哑学生的个性特点聋哑学生由于听觉上的障碍而导致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使得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各种现象以及对他人与自己的行为的认识,只能通过其它感官来代偿和分辨,这就给他们对各类事物的认识带来片面性的影响。
这便形成了聋哑儿童与健全儿童不同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他们特殊的个性特点。
1、认识事物肤浅、片面。
聋生无听力,既不能完全理解别人的语言,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周围环境仅限于表面现象的认识,感知事物比较笼统、模糊、不正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本质上的特点,很难建立比较复杂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所以聋哑学生对事物、对问题的理解认识肤浅,常常带有局限性。
2、自私、多疑。
有的聋生看见别人的好东西就想办法想弄到手,归己所有。
更不愿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
而且疑心特别大,当别人说话时,无意中看了他一眼,他就认为是在说自己,或怀疑是在讲自己的是非,有时还上前向你问个究竟。
3、粗暴。
由于先天的生理的缺陷和后天的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导致部分同学形成了易怒、任性、报复等不良的心理品质。
发脾气不分对是谁,缺乏自控能力。
4、心胸狭隘。
由于缺乏听力,不能正确的衡量事物间的关系,遇事考虑不全面,只看眼前,不思长远,只顾自己,不管他人。
5、意志薄弱。
聋童语言的障碍也影响了他们意志能力的发展,对事物只是照着样囫囵吞枣地摹仿,其结果会造成盲目、冲动、鲁莽等意志行为。
6、自尊心强,喜欢表扬。
聋哑学生总爱表现自己。
做点好事总想让别人知道,老师表扬就特别的高兴,反之,做错了事却不想受到批评,也不愿看到别人的议论。
受到批评后极易产生逆反心理7思想单纯,处事缺乏理智,喜怒哀乐的控制力差。
因此,聋哑学生容易受他人的引诱和欺骗。
一旦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很难改变过来。
8、模仿能力强,好奇心重。
聋哑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总想问个究竟,并极具模仿能力。
听障幼儿心理特征
听障幼儿心理特征一、正确认识听障幼儿心理1.肯定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的共性2.肯定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二、听障幼儿认知的特点1.感知活动(1)信息加工不完整,对事物概念不清楚,理解不完整。
(2)视觉利用:依靠手势语言和别人进行交往,靠视觉器官的直观形式获得信息并进行交流,因此视觉敏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就相对较差。
(3)伤到前庭和半规管会影响平衡功能2.注意的特点(1)无意注意占主导作用,有无意注意发展到有意注意。
(2)稳定性较差,注意广度受限。
(3)注意力分散,注意力的转移代替分配。
(4)转移过程中容易遗漏某些内容。
(5)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
3.记忆的特点:(1)听障幼儿的一般记忆特点:记得慢,忘的快(2)机械记忆、情感记忆比抽象记忆、逻辑记忆好。
(3)无意记忆胜过有意记忆(4)听障学生的视觉形象记忆特: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偏向于使用视觉,所以视觉记忆占优势(5)听障幼儿的形象记忆特点:由于听力的损伤,听障幼儿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
4.思维特点(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整体发展趋势一样,(2)有思维的特殊性,形象思维阶段往后发展很困难。
(3)分析能力优于综合能力(4)概念的扩大和缩小.由于综合能力不足造成。
(5)听障幼儿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少,从而知识面狭窄,理解力、表达能力和领悟力也处于劣势,这些不足的能力严重影响他们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不灵活,常常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5.语言发展的特点(1)从非言辞性语言开始,语言的习得,从理解到表达,同样具有模仿性。
(2)语言发展跟年龄发展是不同步的(3)发展趋势a.如果处于手语环境中,更倾向于手语的学习。
b.处于非聋人环境中,只有简单的体态语c.给听障儿童给予康复训练获得有声语言更倾向于先获得手语,在学习普通话有声语言。
6.学习特点:从模仿开始。
(1)视觉模仿到听觉模仿动作模仿到语言模仿听障:以视觉模仿和动作模仿为主(2)很难获得间接经验习得,大多从直接经验习得(3)知识传授时注意示范作用(4)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强。
听障儿童性格特征
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自卑心理摘要:听障儿童除了听觉造成的听力和语言障碍外,心理问题也尤为突出,为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自卑心理我们应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力量。
关键词:听障儿童、自卑、帮助、克服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来源于儿童时期,它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消极影响。
听障儿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卑心理,他们因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致聋而无法聆听,他们的自卑心理通常表现为胆怯恐慌、内向、不敢自己选择、不愿与别人交流等等。
一般情况下,听障儿童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原因。
生理方面:显而易见就是他们的听力损伤或残障;心理方面:父母的态度、学校环境和社会固有的观念,这些因素就使得这些孩子慢慢形成了胆怯自卑的心理。
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主要由于后天环境因素造成的,要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就要通过后天环境因素入手,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是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教育来预防和克服的。
那我们该如何来帮助听障儿童预防和克服自卑心理呢?一、学校、教师的帮助:(一)、倾注爱心及时表扬爱是一副良药,爱是一种感情。
听障儿童虽然听力上有了保障,但他们的感情同正常孩子是一样的,甚至比正常的孩子更为敏感。
听障儿童每做一件事,都急于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情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满足孩子这种心理,平时应对听障儿童日常生活学习进行细心观察,对于进步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表扬的方式应丰富多样。
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可以是发自内心的语言上得称赞,可以是孩子喜欢的零食或玩具,也可以是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行为。
总之,应根据孩子自身的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表扬。
可以是在他们的小额头上贴一颗小五角星;可以是他们击掌说一声“耶”;还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
积极的表扬能让孩子精神振奋、充满自信、心情愉悦,在表扬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信开始建立起来。
(二)、鼓励孩子表扬自我有些听障儿童在私下里活泼开朗,可是在陌生人的面前却表现出害怕、胆怯的心理,同时上课时,总是挑后排的位子来坐,针对这个现象,在上课时,可以安排他们坐在前面的位子,并让他们经常回答简单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
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对于听障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也越来越多。
了解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获得成功。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社交三个方面探讨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分析其对教育和社会交往的影响。
一、认知特点1.语言发展受限:听障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他们无法通过听觉来获取语言输入,因此语言的学习和理解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这也导致他们在词汇量和语法结构上可能会落后于同龄人。
2.注意力集中困难:由于无法通过听觉感知环境,听障学生在注意力的集中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注意力不易持久,这对于学习和注意力密集的任务是一个挑战。
3.空间感知能力较强:由于听觉受限,听障学生往往依赖视觉和触觉来获取信息。
这使得他们在空间感知方面相对较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空间概念。
二、情感特点1.自尊心脆弱:听障学生常常面临着沟通困难、被忽视和歧视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无助,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2.情绪易受影响:听障学生由于语言和交流的障碍,可能会遭受各种挫折和困惑,情绪更容易波动。
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和愤怒,并且对学习和社交产生消极情绪。
3.社会适应困难:由于沟通和交流的问题,听障学生在社交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感到孤立和排斥,缺乏社交技巧和自信,对与他人建立关系和融入社会感到困难。
三、社交特点1.沟通方式多样:听障学生由于听觉受限,他们常常需要借助手语、口型、文字和辅助工具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
这使得他们在沟通方式方面更具灵活性和创造力。
2.互助意识强烈:听障学生通常会更加重视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困境,并愿意提供帮助和支持给其他听障学生,共同面对挑战。
3.需要包容和理解:由于听障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困难,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包容和理解。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提供合适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情感 讲义
单元六特殊儿童的情绪情感第三节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情感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特点听觉障碍儿童在个性上具有恐怖倾向和孤独感的特征,在情绪上表现出易焦虑的特征。
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较普通学生为轻,而孤独倾向较普通学生为重。
他们存在的最明显的心理问题是恐怖倾向和对人焦虑,身体病症、冲动倾向、孤独倾向和过敏倾向的问题检出率也比拟高。
2.缺乏忍耐性,情绪不稳定,容易处于激情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冲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如欣喜假设狂、暴跳如雷、绝望等〞,与个人的意志和情绪控制能力相关。
听觉障碍儿童的个性中表现出自觉性较低、果断性不强、缺乏自控力的特征。
由于语言的限制,听觉障碍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缺乏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并且对事情的认识不稳定,易受影响。
由于心理能力较差,容易固执己见。
这些原因导致听觉障碍儿童情绪不稳定、容易处于激情状态。
3.由于自我意识较低,倾向采取逃避或求助他人的应激模式研究显示,听觉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
与正常儿童相比,听觉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偏低水平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偏高水平的比例那么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听觉障碍儿童对自身的行为、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方面的意识明显地低于正常儿童。
聋生由于身体的缺陷常怕被人瞧不起,因此对外界比拟敏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和环境,他们有很强的内在动机,但由于聋生受外界的支持和保护比拟多,使他们对压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强。
因此,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的应对方式与普通儿童存在较大差异,即听觉障碍儿童更加倾向于运用梦想的方式来应对压力以缓解心理的不适,而不善于运用忍耐的方式。
4.情绪调节技能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具有更少的正性情绪和更多的负性情绪情绪调节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情绪调节技能缺乏往往会导致很多情绪障碍的发生。
研究结果发现,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听障大学生在情绪调节技能的三个方面(情绪接受、冲动控制和策略使用)体验到更多的困难,在情绪适应方面体验到更少的正性情绪和更多的负性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自卑心理
摘要:听障儿童除了听觉造成的听力和语言障碍外,心理问题也尤为突出,为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自卑心理我们应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力量。
关键词:听障儿童、自卑、帮助、克服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来源于儿童时期,它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消极影响。
听障儿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卑心理,他们因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致聋而无法聆听,他们的自卑心理通常表现为胆怯恐慌、内向、不敢自己选择、不愿与别人交流等等。
一般情况下,听障儿童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原因。
生理方面:显而易见就是他们的听力损伤或残障;心理方面:父母的态度、学校环境和社会固有的观念,这些因素就使得这些孩子慢慢形成了胆怯自卑的心理。
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主要由于后天环境因素造成的,要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就要通过后天环境因素入手,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是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教育来预防和克服的。
那我们该如何来帮助听障儿童预防和克服自卑心理呢?
一、学校、教师的帮助:
(一)、倾注爱心及时表扬
爱是一副良药,爱是一种感情。
听障儿童虽然听力上有了保障,但他们的感情同正常孩子是一样的,甚至比正常的孩子更为敏感。
听障儿童每做一件事,都急于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情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满足孩子这种心理,平时应对听障儿童日常生活学习进行细心观察,对于进步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表扬的方式应丰富多样。
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可以是发自内心的语言上得称赞,可以是孩子喜欢的零食或玩具,也可以是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行为。
总之,应根据孩子自身的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表扬。
可以是在他们的小额头上贴一颗小五角星;可以是他们击掌说一声“耶”;还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
积极的表扬能让孩子精神振奋、充满自信、心情愉悦,在表扬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信开始建立起来。
(二)、鼓励孩子表扬自我
有些听障儿童在私下里活泼开朗,可是在陌生人的面前却表现出害怕、胆怯的心理,同时上课时,总是挑后排的位子来坐,针对这个现象,在上课时,可以安排他们坐在前面的位子,并让他们经常回答简单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对简单问题的正确回答则会让她觉得自己表现突出,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了。
(三)、发挥长处回避短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
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应十分注意让孩子回答他们擅长的问题,答对了就让全班的小朋友为他鼓掌。
让他们不断去认识自我,不断去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做到扬长补短,把自卑心理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
这样,他们很容易就会认为自己很棒的、是受老师的关注的,也能够充分的悦纳自己。
(四)、引导孩子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一个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
不敢正视别人就有可能意味着孩子有一些自卑或胆怯。
有些听障儿童就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眼神总是在躲避、不敢与人进行眼神的交汇。
与这些孩子刚接触的时候,可以经常抱抱他、亲亲他并且让班上的其他小朋友都来拥抱他,让他感觉到我们大家都是对他很友善的好朋友。
在他对大家逐渐产生信赖以后,就慢慢引导他看着同伴说话,再到后来引导他睁大眼睛,在与他人说话时也要注视别人。
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
二、父母、家庭成员的关心:
(一)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对孩子要求要适当,不能过分苛求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应该和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相适应。
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家长鼓励孩子当自己感到信心不足时,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我一定能成功,我最棒等”。
(三)引导孩子使用小目标积累法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
”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
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进步。
听障孩子容易自卑,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淹没在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
因此,家长应积极地引导孩子将大目标不断地分成无数的小目标,引导孩子不断实现小目标,从已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
(四)驱逐孩子心中失败的阴影
听障儿童在生活中更容易遭受挫折和失败,而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
父母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给与正确指导。
常见的方法有:1.帮助孩子正视失败将其视为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帮助孩子将不愉快的事彻底遗忘或者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五)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自卑的听障儿童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并交个他们一些实用的交往技能。
(六)尊重孩子的自信心
听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容易自卑,因此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自信心非常重要。
家长应多关心、体谅孩子,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对孩子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就好,这样有利于孩子排解消极情绪,增强自信心。
三、广泛集聚社会力量:
人是社会的人,听障儿童同样如此。
在社会中应让自卑的听障儿童参加社会活动,用眼睛和纯洁的心灵去体会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种教育无需专门进行,只需要与社会生活本身结合起来,寓教于日常生活中。
社会各界应充分关注自卑的听障儿童,给于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总之,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幼儿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干扰。
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很强。
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就可以帮助他们预防和克服自卑心理。
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要以爱心为桥梁,以多种教育方法为指导,在发展孩子语言的同时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力量为听障儿童的未来撑起一片美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