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甲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甲虫
圣甲虫,金龟子科。
生活在草原、高山、沙漠以及丛林,只要有动物粪便的地方,就会有他们勤劳的身影。
中文学
名:
蜣螂
别称:屎壳郎、推粪虫、推屎爬、屎蛒螂、粪球虫、铁甲将军、牛屎虫
二名法: dung chafer或tumblebug 界:动物界纲:昆虫纲目:鞘翅目
科:
金龟亚
科属:蜣螂属
目录
生活范围
圣甲虫生活在草原、高山、沙漠以及丛林,只要有动物粪便的地方,就会有他们勤劳的身影。
每天,它们清除的粪便有数百万吨以上。
没有这
种大自然天生的垃圾清除者,我们这个星球将变得无法收拾。
激发这种昆虫承担起这项任务的,是生存的巨大力量。
每当有哺乳动物将其粪便排泄到地上时,甲虫之间便会开始为争夺这种资源而进行的残酷竞争。
每块粪便本身就是一个微观宇宙,会有许许多多的圣甲虫集合在这一大块粪便上,在十几分钟之内将其一扫而光。
生活特点
可以说,没有一种粪便是真正的废物。
据非洲科学家的报告,在一块大象的粪便上,曾经数出约一万六干只甲虫;科学家们两小时后返回原地,发现这块粪便已经消失了。
每一只圣甲虫都想带着最大的份额离开,而且,当它们在一堆暴露于外的粪便上你争我抢时,它们同时也在招引许多的昆虫杀手。
鸟类、猫鼬、猴子和其它小型动物经常在草食动物的附近徘徊。
因此,有些甲虫形成了非常令人叹服的保护装置来保护自己。
比如,有一种经常吃大象粪便的圣甲虫,它长得很像一棵没有消化的树茎。
编辑本段对人类作用
巴拿马
有的圣甲虫有着更为不凡的本事。
它们可能会附在袋鼠或者树獭的皮毛上,等待哺乳动物完成消化这一刻的到来,然后,准确地扑向尚在半空中的粪便。
有些圣甲虫只吃长颈鹿的粪便,还有一些对野猪的粪便情有独钟。
巴拿马的圣甲虫每天早晨都要飞到树顶的树冠层,因为长啸猿在这里睡觉。
它们等待这种灵长类动物起床,进行其早间的排泄活动,之后很快地扑向这块美餐,并与它一起飞下一百英尺高的地面,然后埋起来。
从许多方面而言,圣甲虫是人类众多的恩人之一。
它们不仅移走粪便,使人们不再看到、闻到或者踩到,而且,由于它们埋下粪便后并不立即吃掉,因而就增加了土壤中的氮肥,否则,这部分肥料有可能就会在该地浪费掉。
跟蚯蚓一样,圣甲虫会耕松土壤,并使土壤换气,使其更适合于植物生长。
它们的幼虫会吃掉粪便中寄生的蛆虫,因而也就中断了一些微生物有机体传播疾病的途径。
澳大利亚
为了消除由一些大牲口形成的粪山,澳大利亚进口了成千上万只圣甲虫。
这些牲口是两个世纪以前从外国运进这个大陆的,而澳大利亚本土的圣甲虫只习惯于袋鼠和考拉的小块粪便,它们无力处理这些外来动物巨大的排泄物。
到20世纪60年代,粪便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而那种可怕的、以粪便为食的本地丛林飞蝇更是到了极为有害的程度,以致于形成了著名的“澳大利亚敬礼”的毛病,即把手在面前一挥,以赶走飞蝇。
可是,从亚洲、欧洲和非洲进口了20余种圣甲虫以后,粪便问题就开始平息下去了。
最近这些年以来,澳大利亚南部和西部的许多地方以粪便为生的飞蝇几乎
绝迹了,以前铺满动物粪便的一些牧场也已经恢复成一片翠绿,可以重新启用了。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甲虫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古代埃及人给国王制造木乃伊并把他们埋葬在金字塔里的传统,就是仿效把圣甲虫的幼虫埋在粪球中的习惯而来的。
正如甲虫从粪便之中长出新的生命来,埃及人也相信,他们的法老也会从埋在地下的茧中获得新生。
编辑本段起源
圣甲虫起源于3.5亿年以前,当时,还没有任何哺乳动物出现。
科学家们起初推测,圣甲虫可能是以恐龙的粪便为食的,可是,在发现的恐龙粪便化石上从来没有发现过甲虫化石。
自从全世界出现了大型哺乳动物并四处蔓延开来,甲虫的种类和数量也以同样的方式多样化地激增。
这两种现象是平行发生的,所以有一些研究者指出,如果没有甲虫帮助它们清除其粪便,从而让它们赖以为食的一些植物持续生长,那么,大型哺乳动物可能永远也不会形成在如今的非洲草原上随意可见的大批群落。
甲虫是生命环境中的关键有机体。
这一点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但又千真万确。
(来源:森林与人类2003年第1期)
屎壳郎 - 生活习性屎壳郎
蜣螂 (Dung Beetle)勺状头型的昆虫,可将粪便变成球型。
它们将卵产在此球状粪便上并将卵掩埋,这样可使幼虫在孵化时,有现成的食物供应。
世界上有2千多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
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长。
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
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
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
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
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土而出。
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树汁为食,雌雄交配后,雌蜣螂把卵产在腐叶土里,约10天后,幼虫便破卵而出,以腐叶土或动物粪便为食,幼虫不断成长,第二年七月化为蛹,约20天后变为成虫。
蜣螂属昆虫纲、鞘翅目,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
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
有一定的趋光性。
编辑本段药物作用
中药名蜣螂虫。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屎壳郎还有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等好听的名字。
李时珍解释说,因为屎壳郎虫能“转丸、弄丸,俗呼推车客”因为它们“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
编辑本段主治
1、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
用蜣螂一枚捣烂,加水一小碗,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渣,饮服。
2、小儿疳疾。
用土裹蜣螂煨熟。
吃下。
3、小儿重舌。
有蜣螂烧成末,唾液和匀敷舌上。
4、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
有蜣螂烧研为末。
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
立效。
此方名“黑牛散”。
5、大肠蜕肛。
用蜣螂烧存性,研为末,加阔步片研匀,敷肛上托入,即愈。
6、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
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
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
各研为末,水送服。
7、小便血淋。
用蜣螂研为末,水冲服。
“
8、痔泥土出水。
用蜣、螂一个阴干,加冲片少许,研为细末,搓纸捻蘸末塞入孔内,渐渐生肉,药自退出,即愈。
又方:用蜣螂焙干,研为末,先以矾汤洗过,再加药末敷贴。
9、疔肿恶疮。
生取蜣螂一个,在蜜汤中浸死,瓦上焙焦为末。
先用针烧过,把疮肿挑破,然后用醋调药末敷涂。
10、无名恶疮。
用死蜣螂捣汁敷涂。
编辑本段非洲的蜣螂
在非洲大草原上,当雨季雨后的第四天夜里,成千上万只蜣螂就会从钻出来。
大雨过后,大象贪婪地享用着新生的植物,可是消化系统难以承受这突然增大的负荷,不少吞下去的食物又奉还到地面上。
巨蜣蜷是蜣螂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它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大象的粪便。
刚出穴的蜣螂,马上就可以飞起来寻找食物。
蜣螂的身长约七到八厘米,它的身体前半部分极坚硬,即使是碰上一只很大的雕鹄也很难被摧毁。
为了寻找大象,蜣螂常常要飞行很远的路程。
一旦它嗅到了大象粪便的味道,便会一直沿着大象行走的路线追下去。
当蜣螂追到目标之后,就会将翅膀一缩,猛地摔落到地面上,然后调整身体开始奔跑。
蜣螂并不是真的在吃大象粪便,因为它无法吞食这些坚硬的东西,它只是食用大象粪便中的微生物和营养物。
圣甲虫也是蜣螂的一种,它的技巧是将粪便滚成一个小小球,推到安全的地方去享用。
与圣甲虫不同,巨蜣螂采取另一种策略。
它先是在地面上大吃,然后再着手在地面下挖一个小小的贮藏室,把象粪推到那里边紧紧地封好。
生活习性
从雨季一开始蜣螂们就成堆地聚在象粪上,有时,一团象粪上竟扑着40多只蜣螂及4万多只其它的甲虫。
圣甲虫那训练有素的口器,开始起来可以像一台滚轧机一样从纤维中分离出美味纯淳浆来。
每天,大象们在平原上留下数百吨象粪,后面跟随着蜣螂大军。
一部分象粪被埋入地下,蜣螂的劳动使得土地肥活起来。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巨蜣螂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在蜣螂们出洞前三个星期,它们已经交配完毕,准备生育后代了。
雌蜣螂在粪堆下挖出一个坑道,然后把土推到地面上,堆成一个金字塔形的土堆。
这个坑道连接一个地下室,这是它们贮存食物的地方。
雨季一开始,蜣螂每天都要从事这项劳动。
在此期间,它对食物十分节省,终日忙着为生儿育女做准备。
在它的头顶上有一个大铁矿,叫唇基。
用它可以刨松土壤,然后用前足把身体下面疏松的土推到身体后面去,再下一步,就是想尽办法,把土推到地面上去。
挖掘一个贮藏室通常要用2-3个小时,而且只有雌蜣螂自己动物。
它争分夺秒地挖着,因为放在地面上的食物在太阳的照射下很快会变质。
挖掘一个能够贮藏全家所需食品的贮存室,需要搬运的土方量相当于蜣螂自身体重的400倍。
搬运象粪的办法之一是雌蜣螂背过身去,用双腿一点一点地退着行走,把东西运下去。
雌蜣螂把食物运到坑道中,然后再由雌蜣螂背到贮藏室里。
尽管雌蜣螂已经安全地将食物贮存在地下,但还是不能休息,它立即还要挖掘一个坑道,这个坑道要挖在贮藏室的里面。
第二个通道需要延伸得很长,它的终点将是雌蜣螂的产房,这又是一项艰苦而浩繁的工程。
雌蜣螂把后腿支撑在通道的一边作为支点,然后用它铁铲般的头在坚硬的土中打出一个洞孔来。
通道的宽窄仅能容下它的身体,并且只是单行
道。
所以两只蜣螂交会时,就会出现一些麻烦。
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是背对背地错过。
其中一只蜣螂必须抓住通道顶,通常这个角色由雌性扮演。
它开始挖掘另外一个洞室,这间屋子将有一只鞋盒那么大,这也是它所挖掘工作的最后一部分。
先要挖一个比它身体稍大的通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向不同角度拓展空间。
积土运走后,蜣螂对洞壁和洞顶进行修整,清理。
在过去的12小时中,它已搬运了超过自身体重1000倍的土壤。
所有贮存的食物都要搬进一米深的孵育室中。
雌性蜣螂沿着它的食品堆周围又挖了一个容纳它身体的空隙,然后蜣螂封住这只洞的尾端,以保证里面的温度。
雌蜣螂一直不停地忙着。
它已经滚好了两个孵化球,又开始制作第三个球了。
每作完一个球体,它都排下了一个卵在球体内,球体内的卵约2毫米长,6天后,它就会孵化出来。
雌蜣螂前足把粪球分开。
将它产下的第三只卵放到小粪球中。
它将新产下的那只卵封闭好,以防水坏死。
它需要修正这些卵粪球。
它用前足轻轻地拍打纤维性的食料,同时用它的后脚转动着小球,就这样一边拍打,一边转动,粪球越来越光滑。
球内的幼虫把身体镶嵌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不停的转动,不停的进食。
里面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这给幼虫发育提供了条件。
雌蜣螂总是来回依次轮流滚动着它的每一个孵化球,并慢慢地用土把它们盖起来。
它来回地翻滚,以便使每一个小球能与潮湿的地面接触。
雌蜣螂伸出后腿,比量着每一个球的大小,这对于保持每一个子女有足够的食物是至关重要的。
雌蜣螂用土壤覆盖着小球,这层外衣保证里面的幼虫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里生长。
经过几个小时的不停滚动,小球包上了一层红色的粘土,它保护着里面的小蜣螂,这个地下洞室就是小蜣螂逃避捕食者、成长发育的好地方。
编辑本段经典故事
一个屎壳郎,飞着飞着,撞到火车屁股上,正好火车开走了,屎壳郎得意地说:“看,丫被我撞飞啦!”这是一个典型的对屎壳郎嗤之以鼻的例子。
可是如今到了南非世界杯,屎壳郎可谓熬得云开见日出,“屎壳郎到非洲——衣锦还乡”。
这是最近最流行的关于屎壳郎的句子。
南非世界杯开幕式上,一只巨大的“屎壳郎”滚动着一只球——不是粪球,是足球,是地球,也寓意着一轮自由的朝阳。
这只巨大的“屎壳郎”出场时的解说语相信许多人还记得:“它们总是坚持辛勤劳作,排除万难,滋养肥沃的土地。
”原来在非洲人民的心目中,这种黑乎乎的丑小虫并未冠以“屎壳郎”这样一个令人掩鼻的名字,
而是叫“圣甲虫”,非洲人相信正是因为圣甲虫坚持、无畏、勇敢和勤劳的精神,才推出了每天清晨普照大地的朝阳,给世界带来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