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2.2数学归纳法.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课件
1
一、提出问题
问题 1:今天,据观察第一个到学校的是男同学,第二个到 学校的也是男同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男同学,于是得出: 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男同学。
问题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2•180º,五
边形的内 角和为3•180º,于是有: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n-2) •180º。
那么 n=k+1 时,
(k+2)(k+3)…(k+k)(2k+1)(2k+2)
=2(k+1)(k+2)(k+3)×…×(k+k)(2k+1)
=2k+1×1×3×5×…×(2k-1)[2(k+1)-1]
即 n=k+1 时等式成立.
由(1)、(2)可知,对任何 n∈N*等式均成立.
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关键在于“先看项”,弄清等
他在数学许多领域中都有极大的贡献, 因为他的本行是专业的律师, 为了表彰他的数学造诣,
世人冠以“业余王子”之美称,
费马观察到: 220 1 3 221 1 5 222 1 17 223 1 257 224 1 65537 ......
猜想:
Fn 22n 1(n N)
都是质数
最新.课件
3
二、概念
1、归纳法定义: 对于某类事物,由它的一些特殊事例或其全部可
能情况,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
2、归纳法分类:
完全归纳法
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
想一想:
由两种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说 (1)不完全归纳法有利于发现问题,但结论
明:
不一定正确。 (2)完全归纳法结论可靠,但一一核对困难。

出 问
如何寻找一种严格推理的归纳法?

最新.课件
4
二、挖掘内涵、形成概念:
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题,可用下列方法来
证明它们的正确性:
(1)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时命题成立,
【归纳奠基】
(2)证假明设当当nn==kk+(1k时N命* 题,也k成n0立)时【命题归成纳立递,推】
完成这两步,就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 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Biblioteka Baidu最新.课件
9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 22 32 n2 n(n 1)(2n 1)
6
证明:1、当n=1时,左=12=1,右= 1(1 1)(2 第1)二步1的证明要用
∴n=1时,等式成立
6
上归纳假设!
2、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
12 22 32 k 2 k(k 1)(2k 1)
(3)为什么这些步骤缺一不可?
(4)数学归纳法是完全归纳法还是不完全归纳法?
最新.课件
7
(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1)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0 (n0 1 或 2) 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 n k (k N , 且k n0 ) 时结论正
确,并证明当 n k 1时结论也正确。
根据(1)(2)知对任意的 n N 且n n0 时命题成立。 注:(1)两个步骤缺一不可:仅靠第一步不能说明结
【例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1×3×5×…×(2n-1)(n∈N*).
证明:(1)当 n=1 时,等式左边=2,右边=2×1=2,
∴等式成立. (2)假设 n=k(k∈N*)时等式成立.
第二步的证明要用
即(k+1)(k+2)…(k+k)=2k×1×3×5×…×(2k-1)成立.上归纳假设!
最新.课件
11
请你来批作业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2
1 2
3
1 n(n 1)
n (n n 1
N
)
证明:
(1)当n 1时,左边 1 ,右边 1 ,左边 右边,等式成立;
2
2
(2)假设当n k时等式成立,即
第二步的证明没有
1 1 1 1 k
1 2 23 3 4
k(k 1) k 1
用上归纳假设!
验证n=n0时命 题成立
若当n=k(kn0 )时命题成立, 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命 有题 正对 整从数nn0都开成最始新立.的课件。所
5
问题情境三
多 米 诺 骨 牌 课 件 演 示
最新.课件
6
3、数学归纳法
思考题:
(1)数学归纳法能证明什么样类型的命题?
(2)数学归纳法有几个步骤?每个步骤说明什么问 题?
问题 3:教师根据成绩单,逐一核实后下结论:“全班及格”
请问:以上三个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得出以上结论所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1、错
2、对
3、对
❖ 共同点:均用了归纳法得出结论;不同点:问题1、2是用的不完全
归纳法,问题3是用的完全归纳法。
最新.课件
2
问题情境二法:国数的数学学家家费费马(马Pie运rre用de 不Fer完mat全) 归纳法得出十七费(世16纪马01最年猜卓~越1想6的6数5的年学)事家。之例一,
论的普遍性;仅有第二步没有第一步,就失
去了递推的依据。
(2)只有把第一、二步的结论结合在一起才能得
出普遍性结论。因此完成一二两步后,还要
做一个总的结论。
(3)数学归纳法用来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最新.课件
8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题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 题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 题型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 题型四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 题型五 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探究性问题
那么,当n=k+1时
6
左=12+22+…+k2+(k+1)2= k(k 1)(2k 1) (k 1)2
6
k(k 1)(2k 1) 6(k 1)2 (k 1)(k 2)(2k 3)
=右
6
6
∴n=k+1时,原等式成立
由1、2知当nN*时,原等式都成立
最新.课件
10
题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
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两边有多少项,项的多少与 n 的取值是否有关,由 n=k 到 n=k+ 1 时等式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怎样的项.
②在步骤(2)的证明过程中,突出两个“凑”字:一凑假设,二凑结论,关键是明确 n= k+1 时证明的目标,充分考虑由 n=k 到 n=k+1 时,命题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当n k 1时,
左边 (1 1) (1 1) ( 1 1 )
2 23
k 1 k 2
1 1 k 1 k 1 右边 k 2 k 2 (k 1) 1
即n k 1时等式成立。
左边 k
1
k 1 (k 1)(k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