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堂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书本知识整理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形式以及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心理学一般为了方便,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它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a.认识过程简称“知”,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b.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伴随的情绪和情感,通称为情感过程,简称“情”。c.面对困难,人们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去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简称为“意”。

(2)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a.个性倾向性表现为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b.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普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师密切联系的。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着个性的色彩。

2、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4、心理内容:人的心理(意识)包括

个体社会化过程

心理过程

1、心理的实质是: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人的心理则是人

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1)人的心理、意识是与动物反映形式根本不同的最高级的反映形式。(2)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A.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a.心理一方面反映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性,一方面反映着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

b.个人经验左右着对现实的反映。

c.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C.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的

a.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是人的行动的必要条件

b.人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活动中产生形成的

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正确,也可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检验和校正

*反映是物质的普遍特性,但非一切反映都是心理。

*肯定心理的反映,有两个含义:第一,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第二,心理是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神经系统,也别是脑的反映机能与产物。前者是从心理的来源与内容来说的,后者是就心理的生理基础而说的。

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主观能动性反映

②动物的反映形式:感受性。

③人的意识——反映的最高形式。

3、反射

*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在中枢神经下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作的反映

*参与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有机体对外部影响做出反应,大体经历如下神经通路: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1)巴甫洛夫把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无条件反射也叫做生来的反射或种族反射。这些由固定的刺激才能引起的、刻板的反射就是无条件反射,也称作本能。(第一信号系统)

②条件反射也叫做获得的反射或个体反射。这些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后天学习而产生的反射,就是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望而生畏”。(第二信号系统)

(2)条件反射不仅有阳性的,也有阴性的。

(3)巴甫洛夫就此还提出了动力定型和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

4、(1)人的心理往往被称作意识。

(2)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和人脑的机能,它是社会的产物。

5、我国学者根据个体心理发展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综合主导活动、智力和个性特

征,将个体划分为:(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7岁);(4)童年期(6、7~11、12岁);(5)少年期(11、12~14、15岁);(6)青年期(14、15~25岁);(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

★三、动机(书65页)

*动机(motiv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vere”,意思是移动或引向行动,在日常用语中具有力、能、力量等含义。

*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以及导致行为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是动机。

(一)1、动机的含义:有机体的行为都是有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动机是推动

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动力。

2、动机产生的条件:(1)内部:人的需要(2)外部:刺激诱因。

3、动机的分类(1)按需要种类:生理性动机和社会动机

(2)按时间分:长期动机和短暂动机。

(二)动机的特征和作用有:启动性、方向性、强度、持久性。(书65-66页)(三)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

2、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愈强烈,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学习的潜力愈能发挥,

因而学习的效果也愈好。

3、学习动机的分类:(书66-68页)

(1)按照动机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2)按照引发动机因素的来源不同,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按照按照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不同,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4)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方面内容。

(四)动机与目的、效果的关系

1、动机与目的:

(1)目的是行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动机是驱使行动达到结果的内在动因,这是动机实现过程中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表现在:

①动机与目的紧密相随,在任何活动中都不存在无动机的目的,也不存在无

目的的动机;

②动机与目的虽然具有区别,但是两者可以相互交替和转化,在一定的场合

下动机可以

成为行动的目的,特定的目的也可以称为行为的动机;

③动机与目的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动机与目的之间并不都是意义相对应

的,通常一个

动机不限于一个目的,而一个目的也可以受多个动机所支配。

2、动机与效果(书70页)

(1)动机与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动机可以促进行为效果,行为效果可以增强动机作用

(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不关系并总是一致的。

(3)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复杂关系,使教育者得到这样的启示: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但也不是唯一的条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以成绩作为判定学生动机强弱的标志,而要全面地分析学生的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和激发学生的动机,注意改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尽可能地使动机和效果保持一致。

(五)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书70-71页)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的积极性愈高,潜能的发挥愈好,取得的效

率也愈佳。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的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学家耶斯基和多德森(R.M.Yerkes & J.D.Dodson,1908)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1)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