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的举动金融学分析-最新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票交易的举动金融学分析

摘要:

通过对行为金融学中的基础理论——前景理论进行探究,比较前景理论与传统期望效用理论的不同,揭示前景理论在解释金融异象中的优势。同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深圳成指和中小企业板块中的40只股票为样本,计算样本在2004年6月25日——2005年4月1日期间的周收益率,进行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股市确实存在“小公司效应”,但在中国股市中“小公司效应”只是一种金融异象,很多情况下收益率与流通股本呈正相关。(2)运用前景理论能够对“小公司效应”做出合理的解释。(3)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金融学的完善和修正,而不是颠覆。

关键词:前景理论,行为金融,小公司效应,实证分析

自金融学问世以来,金融学乃至整个经济学都构建在“理性分析框架”之下,“经济人”、“理性”等分析前提在经济学理论中随处可见。传统金融学沿袭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框架,其研究范式、研究模型均置于“理性”框架之内,假设人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甚至人们在作金融决策时被想象成具有经济学家一样的知识和一致的预期。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在实证研究中发现传统金融理论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缺乏实证的支持和模型与实际的背离使得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不得不使经济学家们把研究视角投向经济现象的背后,于是运用心理学及行为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金融市场中决策的行为金融学便脱颖而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

科,行为金融学的绝大部分研究成果都集中在对资本市场产生系统性影响的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特征上。行为金融学在对人们的金融行为的研究当中,合理地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成功地解释了投资者非理性的金融决策行为。

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是由卡曼尼教授和特维尔斯基共同提出的。它是一种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做出决策的理论,它主要针对解释的是传统理论中的理性选择与现实情况相背离的现象。行为金融研究学者们通过实验发现,与期望效用理论相反,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的效用不是单纯的财富函数,他们并不总是风险规避的,个人在作决策时是基于财富的变化量而不是存量。前景理论的主要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具有根据成本收益采取效用最大化的倾向,同时又提出,由于有限理性、有限自制力和有限自利的存在,人们不完全像主流理论所假设的那样,在每一种情境下都清楚地计算得失和风险概率,人们的选择往往受到个人偏好、社会规范、观念习惯的影响,因此未来的决策存在着不确定性。本文就前景理论的基本架构作一探讨,并就我国深圳中小企业板块股票交易进行实证分析。

一、前景理论架构

前景理论包括三个重要概念:价值函数、参考点、权值函数。

1、理论假设

(1)前景理论提出最基本的假设是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

认知的局限决定了人类存在着许多理性之外的情绪、冲动和决策。显然,这与传统金融理论中把人假设为是完全理性的,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运用理性客观地比较成本收益,据此作出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决策相矛盾。例如,在证券市场上,常常会发生股价的变化并不是根据公司的运营情况,而往往是由于投资人情绪、感受或心理预期的变化。但是,这些理性之外的行为未必都是无理性的。

(2)由于存在外在条件的限制,即使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有时也未必能够实践理性行为。

在真实的金融市场中,往往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客观障碍,局限了行为人实施理性最大化的行为。例如,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收集和消化受到人的时间、精力和自身内在条件的限制;投资期限和投资成本会局限投资人理性决策的实际运用。

(3)在特定情境下,人的多样化动机会导致其放弃使用理性行为。

现实生活中的人并非如传统金融理论假设的那样那么客观、中立、作决策时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受任何外界影响。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化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利他主义、公益责任、行为定势、偏见歧视以及其他观念导引都会影响人的行为。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这类行为是理性之外的,但却不无理性。由此人们对理性的判断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一种是经济学上的,一种是社会上的。经济学上的不理性行为在社会学看来未必如此。有着丰富情感的人类所采取的行为并非都是出于纯粹的经济动机、完全用效用最大化来计算的。现代金融学所倡导的“经济人”到了行为金融学中就比较接近“社会

人”的理念,他们在行为中显示出明显的社会化痕迹,往往是追求最满意的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综上所述,前景理论中提出的假设可归纳为人类具有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现代人更习惯称此为“情境理性”,由此说明投资者未来决策具有不确定性。

2、价值函数与参考点

前景理论中用价值函数反映投资者的“效用”,而在传统金融理论中则是用期望效用函数反映投资者的“效用”。

根据图1.1所示,价值函数的基本描述:价值函数是一条中间有一拐点OW,称为参考点的S形曲线。纵轴表示价值(效用),横轴表示财富的变化量,正半轴表示盈利,负半轴表示损失。在盈利范围内曲线形状表示为凹,在损失范围内表示为凸。在参考点附近,价值函数在损失范围内的斜度明显比盈利范围内更陡。表明对风险态度的变化,因损失所感到的痛苦远大于盈利时的喜悦,投资者在损失的情况下由风险厌恶转变为风险偏好,在盈利时表现为风险规避。这也体现了前景理论的主要结论:投资者并非总是风险厌恶者,个人作决策时是基于财富的增量而不是存量。

与传统的期望效用函数相比,价值函数具有以下特征:

(1)价值函数不再是财富的函数而是盈利或损失的函数,其自变量是投资者的损益,是财富的变化量,可表示为△Wi=Wi-0W,是财富值Wi 相对于一个参考水平0W的偏离值而不是财富的绝对水平,因此投资者不是从资产组合的角度来作投资决定,而是按照组合中各资产的损

益水平将其分别对待。

(2)参考点:投资者总会以自己身处的位置和衡量标准来判断行为的收益与损失,即选取一个决策参考点,以此点来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从而作出投资决策。作为投资者判断损益标准的参考点取决于投资者的主观感觉,并且因人而异。卡曼尼和特维尔斯基在研究中指出,在参考点上,人们更重视预期与结果的差距而不是结果本身。因此,决策参考点是价值函数的关键。也正是由于决策参考点的存在,使得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由预期所带来的行为也不可能与理性选择理论完全相符。

(3)价值函数的形式是一条中间有一拐点的S形曲线,在盈利部分是凹函数,在亏损部分是凸函数。不同于传统效用函数所有点都表现为凹的。这意味着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是一致的,存在处置效应,即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地锁定利润;当投资者处于损失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

4)价值函数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这说明投资者对损失的感受大于盈利,投资者对损失更敏感。

图1.1价值函数

图1.2期望效用函数

3、权值函数

前景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权值函数。所谓权值,就是根据不同选项之间的比较和多次重复选择,根据其概率来确定的数据。在前景理论中,对不同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即预期值)的计算和比较,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