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蛇在神话中扮演的角色及其象征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蛇在神话中扮演的角色
及其象征意义
摘要:纵观今外神话,无不给人以启发、沉思、向往和灵感,许多名人骚客将之看作为文学的源头。

诚然,任何民族的文学源头都毫不例外的可以追溯到他们的远古神话。

神话,作为富有而又优秀的文化遗产,它们的角色又各具特点,千差万别,但你不得不称奇的是,我们在不同的神话中都可以看到蛇的身影,更奇的是它们所代表的形象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关键词:神话;蛇
Abstract: Throughout this outside myth, all give the person toinspire and meditation, yearning and inspiration,Many celebrities saoke fushi will see as a literary source. True, any national literature are no exception of sourc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ir ancient myth.Myth, as rich and excellent cultural heritage, their roles and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vary, but you have to wonder, we in different mythology can see snakes form, more bizarre is that they represent the image also has a certain similarity.
Keywords: Myth; snake
在中国璀璨的神话史上,伏羲和女娲的原始形象就是人首蛇身,象征着性、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育力。

后来,由于国家和文明
的出现,蛇又萌现出龙意象,成为许多部落的图腾象征,说明了蛇在古代被崇拜的浓缩。

如《楚辞·天问》讲女娲是人头蛇身,司马员的《补史记·三皇本纪》说伏羲蛇身而人头,《山海经·海外西经》云“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而上”。

另外,各种关于蛇的神话记载也散见于各类经典古籍中,品类也多种多样,比如珥蛇、践蛇的有:
“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日不廷胡余。

”——《大荒南经》
“北方禺疆,鸟身人面,珥两青蛇,践两青龙。

”——《海外北经》
操蛇的有:
“洞庭之山……是多神怪,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

”——《中山经》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

”——《海外北经》袁柯注:“博父过当即夸父过,此处博父亦当夸父。


世界的许多民族流传的神话也出现了蛇的身影,以及对蛇的崇拜。

澳大利亚北部阿纳墨地爪哇人的神话:世界是蛇形母神艾因加纳创造的[ 6 ],北美乔尔人(Huichol)崇拜的大女神Nakawe,周身也被许多蛇所围,他们称她为“我们的大祖母”,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生命。

中美洲阿兹特克人的女神Chiuacoatl,同样是地母又为生育之神。

以上可见,在世界范围内,象征着繁殖和生育的神灵形象往往被想象为蛇形的女神。

就连《圣经》中,都把蛇指责为引诱人
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伊甸园禁果的教唆犯,导致亚当和夏娃双双被逐出伊甸园,并且负起生育之责,生生世世饱受妊娠之苦痛,缠绕在智慧树上的蛇代表著「性」,也是生命的起源,与崇尚生殖和繁衍有关。

此外,由于蛇每年都蜕皮,因此被视为恢复和更新的过程。

在古代,特别是设在医疗温泉的医院都把蛇尊为圣物。

据说古罗马遭受瘟疫肆虐的时候,人们把化身为巨蛇的亚希彼斯请来,瘟疫立刻就消失了。

在古埃及,蛇有人的保护神之称。

法老王冠上的蛇标、西底比斯帝王谷墓地盘卷的眼镜蛇形象等。

在神话中记载如下:
“拉神和所有的人神都有两只并列的眼睛。

……他把太阳眼化为一条树立起来的眼镜蛇,用它来保护自己免遭敌人的袭击。

于是眼镜蛇的形象就成为后人心目中保护神的化身。


“拉是太阳之神,位居众神之首。

中年时。

他隼首人身,头顶一盘日轮,日轮周围盘着一条眼镜蛇。


——引自《埃及古代神话故事》当然,蛇在神话中更多的是象征着邪恶和神秘出现的。

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世界性的,而且蛇出入地穴,蛰居于隐匿之处,先人便把它看作对死者不利之物。

如西方美女蛇故事中,蛇女是邪恶的象征,是神秘力量的代表,很少令人产生好感。

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美杜莎,她有一双可以把看到的东西变成石头的怪眼,她的头发是一堆缠绕的毒蛇。

“戈耳贡”是容貌极为相似的蛇女三姊妹的统称,包括丝西娜 Stheno(远眺)、尤瑞艾
莉 Euryale(力量)、梅杜莎 Medusa(皇后)。

在蛇发女妖三姐妹中,只有美杜莎是凡身,她的姐姐丝西娜和尤瑞艾莉都是魔身。

事实上,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蛇家族很少有正面形象,例如九头水蛇许德拉,身躯庞大,凶猛可怕,经常爬上岸,蹂躏田野,撕裂牲畜的肢体。

人面蛇身的拉弥亚,弄死自己的子女后又去残害别人的孩子。

古埃及神话中记载:“拉神最危险的死敌阿比伯每天深夜都等待在夜的第六个王国,他的身体是一条硕大无比的巨蛇,它盘在河中的一座沙洲上,人们只能见到它的蛇身,而完全看不到沙洲。

阿比伯张开血盆大,把河中的流水和一切都吞进肚中,他要倾覆拉神的航船,使拉神毁灭,自己成为众神之首。


世界之蛇米德加尔德(Jormungandr,又名尤蒙刚德),洛基的第二个孩子。

被奥丁扔入海中,但是它在大海中不断长大,知道可以环绕世界,首尾相连。

在诸神的黄昏中,米德加尔德发怒挣扎,激起前所未有的巨浪,不久,这凶恶的魔物也游出水面来上陆,往维格利德去了。

这条大蛇所激起的巨浪的一个浪头冲断了命运之船纳吉尔法(Naglfar)的缆索(这缆索是用死人的指甲造成的),正好被摆脱了束缚的洛基带着真火之国穆斯帕尔海姆(Muspelheim)的全体火焰巨人遇见,乘上这条船,由洛基掌舵,冲破了惊涛,航往维格利德。

在最后的战争中,索尔和巨蛇恶战良久,终于一雷锤打死了这恶魔,可是巨蛇身上喷出的毒血也将索尔毒死。

——引自《北欧神话》
在中国古代,有时蛇的出现被视为某种显灵,借以占卜吉凶。

《风俗通》曰:“车骑将军巴郡冯绲,力议郎,发缓笥。

有—赤蛇,可三尺,分南北走,大用恐怖。

卜云:此吉祥也,君后当为边将,以东为名。

后五年,果为大将军,拜辽东太守。

”历史、哲学和军事著作也常以蛇入喻,来说明某个道理,从而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蛇”的典故、成语。

如“常山之蛇”,《孙子兵法》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身,则首尾俱至。

”又如“画蛇添足”。

《战国策》曰:“昭阳为楚伐魏,移师攻齐。

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曰:有祠者,赐其舍人酒一巵。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伙。

乃左手持酒,右手画地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巵曰,蛇故无足,子安能为?遂引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今公攻魏,破军将,又移师攻齐,战胜不知止,犹为蛇杀足也。

昭阳乃解军而归。

”诸如此类,都作为成语,进入中国古代书面及日常话语,更扩展了蛇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蛇也受到了相当的看重,往往有文学家为之画像。

晋郭璞曾为不同种类的蛇写了一系列的赞。

《长蛇赞》云:“长蛇百寻,厥鬣如彘。

飞群走类,靡不吞筮。

极物之恶,尽毒之厉。

”又《腾蛇赞》曰:“腾蛇配龙,因雾而跃。

虽欲升天,云龙陆莫。

材非所任,难以久托。

”又《巴蛇赞》云:“象实巨兽,有蛇吞之。

越出其骨,三年为期,厥大何如,屈生是疑。

”又《蟒蛇赞》曰:“蠢蠢万生,咸以类长,惟速之君,
是谓巨蟒,小则数寻,大或百丈。

”又《枳蛇赞》曰:“夔称一足,蛇则二首。

少不知无,多不觉有。

虽资天然,无异骈姆。

”所赞之对象,都是蛇中异者,且勾画出其异常之能。

综上可以得出,蛇在世界神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几乎每一个民族的神话中都有蛇的原型或化身,而每一个神话中她都代表着不同的风俗、文化、信仰亦或图腾。

因此,在神话史上,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1 ] 符福渊,陈风丽.埃及古代神话故事[ 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 9 8 9.[ 2 ]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 第一卷) [ M] .北京:三联书店,1 9 8 2 . 2 6—2 7 .[ 3 ] 梁工.中外神话差异性概论[ J ].中州学刊,1 9 9 7 , ( 2 ) : 1 0 9 —1 1 0 .
[ 4 ] 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 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 5 ] 闻一多. 伏羲考.中国神话学文论选粹.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 6 ] 大林太郎. 神话学入门.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9 References:
[1] FuFuYuan, ChenFeng li. Ancient Egyptian myth [M].beijing: international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1 9 8 9.
[2] wen yi-duo's complete. Wen yi-duo's (vol.1) [M].beijing: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1 September 8 2. 2 6-2 7.
[3]. LiangGong chinese-foreign myth differences [J].j overview, 19 97 journal zhongzhou, (2) : 1 0 9-1 1 0.
[4] XieXuanJun. Myth and the national spirit - comparison of several cultural [M].new shandong jinan: art and literature press, 1986
[5] fuxi exam. China. Wen yiduo's theory of mythological. Beijing.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China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press, 1994
[6] ones tai long. Mythological primer. Beijing. China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