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理论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语文教学理念与理论

身为一名中文师范生,我们即将走上神圣的讲台,成为一名辛勤的园丁。在我看来,如果想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对语文教学的理念和理论有所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下就是我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和以往的积累所总结的知识。

这些年一直在进行课改,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改的理念有所了解。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四个基本理念:第一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点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第三点是积极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四点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下面就详细的谈谈我对这些理念的理解。

对于第一个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想到的是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学生要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尤其在新高考模式下,更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清代大教育家王国维说:“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与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也。”由此可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养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语文学不好,你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语文与数学》一文中指出:“数学是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语文是传承知识的桥梁。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刻》里写韩麦尔先生告诉学生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本民族的语言,就是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功课产生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教语文的你。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动向。它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强化剂,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了,他们就会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而会很快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

再次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最后还要树立大语文观。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当然是主阵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阵地,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刘国正先生指出:“语文譬花果,社会乃其根。土沃椒兰茂,源开江海深。”生活是语文之源。无论怎么解释语文。它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应该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因此,语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还要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大事或反映中学生生活的身边的小事来学习。从方法上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进行,如演讲、讲故事、朗读、看电影、排话剧、搞社会调查、参加义务劳动等等。从途径上,可以从课堂走出去,与家庭、社会这种大课堂结合起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个理念就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教育必须有个性,因为个性决定着存在的必要性。语文教育的个性来自于对语文教育特点的把握。相对于其他非语言学科,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面对“文选式”教材和丰富多彩的语文环境所提供的具体形象、个性化、感性的学科内容,就要平等对话,更要尊重学习者个性化的独特感悟。相对于“英语”等语言学科,语文教育又必须坚持汉语自身的特点。面对汉语符号的全息性、汉语语法的松散性、汉语语义的模糊性,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性感悟、积累和实践。在丰富的母语背景下,在知与行的平衡中,语文教育应更加关注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更加关注利用学生已有的言语经验,培养学生的语感,不能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事倍功半的讲析和知识灌输上。

总结的说,语文教育的个性在于:“重感知、重感悟、重积累、重实践”。一是在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二是重视熏陶感染,尊重独特体验。三是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总而言之,只讲个性,不讲共性,往往会失之偏颇;只讲共性,不讲个性,那就会流于一般。偏颇不能走向成功,一般也不能走向成功。语文的教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学,而且要将学习的一般规律与学校学习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将学习的一般规律与语言学习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将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汉语学习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所以,具体操作中,既重关注习惯的养成,又重操作知识的传授;既重言语实践,又重言语积累;既重感悟,又重美读。

第三个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倡导新型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帮助学生形成现代化学习方式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还要善于营造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氛围,因为创造的灵光只会闪烁于民主的思想中、宽容的微笑中、激励的目光中。

最后一个理念就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