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案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
【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5页第一自然段。提问:什么是等温线?
【学生活动】回答:根据气温观测记录,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过渡】我们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世界或某个区域的气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世界或某个区域的气温分布规律。
2.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
【过渡】现在我们掌握了等温线图的读图方法。能不能根据世界等温线图发现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全球气温分布
【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读教材图4.13,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1)用红色笔描画年平均气温20°C和﹣10°C等温线。观察这些等温线分别接近哪些重要的纬线。
(2)观察描画的等温线大致沿什么方向延伸。
3.同一纬度气温分布
【布置任务】展示喜马拉雅山脉的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山顶和山麓景观的差异,并启发学生思考原因。
【学生活动】观察景观图,比较山麓和山顶景观,讨论得出结论:这一差异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
【小结】陆地上等温线受山地或高原等地形因素的影响,比较复杂。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温的垂直递减率为0.6°C /100 m,即气温具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内容要点说明
【气温的分布】
1.在“气温的分布”标题下,只讲述气温的水平变化,未讲述气温的垂直变化。垂直变化的原因分析,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讲述。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课堂练习
读“等温线图”,据此完成3~4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气温比较,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 C.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5、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
月份
气温 (℃)
1 2345 6 10.2 10.7 13.4 18.2 22.1 25.5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 (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注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 取值范围为10-30℃,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根据气温值逐月用点标注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重 点 气温变化的计算;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定义: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 观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差异 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 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一、气温的变化
2、气温的观测
观测方法:
用放置在气象台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来测定的。一般将 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的百叶窗中进行测量。如 果没有百叶窗,也可以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 的阴影处进行测量。
课堂小结
气温的变化 与分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了解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表展示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背后的原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现象和影响。
2.图表展示法:通过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思考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实例分析。
3.小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引发学生的思考。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课件+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五、说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及气温分布图。
难点: 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及分布
规律。
六、说教法学法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会 对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事半 功倍的作用。本课我将采 取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 探究法。利用读图分析可 以锻炼学生的识图和提取 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小 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 合作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3.活动一:绘图、析图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设置,学生动手描图绘图,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接下来的 分析图示奠定良好基础。在分析图示过程中, 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增强了课堂交互性,使 问题化繁为简。利用公转运动带来的季节差 异进行过渡,增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两幅图 的对比分析,建立学生地理空间观念,明确 不同区域,既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落实区域 认知素养。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01 说 课 标 02 说 教 材 03 说 学 情 04 说 教 学 目 标
目录
CONTENTS
05 说 重 点 难 点 06 说 教 法 学 法 07 说 教 学 过 程 08 说 板 书 设 计
一、说课标
地理课程结构
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1月、 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 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本节
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促成学生形成 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复习。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七、说教学过程
7.知识总结 素养立意
设计意图: 通过时事政策来思考全球目前
与未来的气温变化趋势,与导入相 呼应,培养学生用动态的眼光看问 题,增强对世界的理解,形成人类 命运共同体意识,指导生活实践, 增强地理实践力。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阅读课本找出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思与学: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取获取的知识读图:计算:(8℃+ 16℃ + 12℃ + 4℃)÷4=10 ℃读图:计算:30.5℃-24.5℃=6 ℃读图:计算:25℃-(-5 )℃=30 ℃(六)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1)根据表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绘制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探究二:气温的分布(一)等温线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
认识亚历山大·冯·洪堡(二)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举一反三: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判读等温线(三)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1)结合等温线的变化,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对比陆地等温线与海洋等温线的差异。
2.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小试牛刀:结合题目,完成相关内容。
为人类的科技发展点赞小组合作:读图分析:分析作答: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
读图: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3.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口诀简记:一陆南,七陆北难点突破:该图表示是_____半球___ 季季节的等温线的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四)模拟实验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明确步骤提出问题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小组合作:观看视频,了解实验做实验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气温是气候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测量、变化规律以及分布特点等知识,为后续学习气候类型、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以及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对气温有初步的认识。
接着重点阐述了气温的变化,包括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通过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来直观呈现变化规律。
在气温分布方面,教材讲述了等温线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等温线图来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气温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知道天气有冷暖之分,但对于气温的测量方法、精确含义以及变化规律等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
在数学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绘图和数据分析能力,这为学习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二)认知能力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直观、生动的地理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知识。
(三)学习特点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喜欢探究的特点,但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态度,但也有一些学生可能会比较被动。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能够绘制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
学会阅读等温线图,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能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2.能够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二、教学重点难点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三、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探究新知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1)什么是气温?(2)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的是什么气温?(3)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知道什么气温?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1.气温日变化指导学生阅读:气温的观测提问:(1)气象观测中的气温是离地面多高处的气温?(2)气象观测用到哪些工具?(3)百叶箱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指导学生读图3.10日平均气温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指导学生读图3.11气温日变化提问:(1)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2)什么叫气温日较差?计算图3.10中的气温日较差。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承转: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得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气温年变化指导学生读图3.12气温年变化提问:(1)图中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图中最高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3)图中最低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4)图中气温年较差(月最高气温与月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3.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指导学生绘图:根据教材提供的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
2025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8.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讨论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9.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如不同地区的气温特点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22.安全教育:强调气温变化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如寒潮、热浪等,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气温变化,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3.课堂纪律与礼貌:重申课堂纪律和礼貌行为的重要性,确保教学环境和谐,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吸收知识。
4.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探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等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5.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气温数据、绘制气温分布图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教学内容:
6.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讲解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一年中气温的周期性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1.气温的基本概念:介绍气温的定义,解释气温是大气中热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及它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
2.气温的计量单位:学习摄氏度(℃)作为气温的标准计量单位,并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气温随纬度、海拔、地形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如赤道附近气温高,两极附近气温低;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山脉对气温的阻挡作用等。
13.气候类型与气温关系:探讨不同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寒带)的气温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14.气候变化的气温影响:简要介绍全球气候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包括温室效应、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等。
15.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与气温变化与分布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质教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教学目标】1.学会绘制气温曲线,掌握气温曲线图的阅读技巧。
2.利用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技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话题导入:由天气预报中新增加的穿衣指数说起,让学生认识到气候的变化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所以,了解气温变化的有关知识十分必要。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认识气温的变化【自主探究】1.学生依据切身的感受独立思考:我们应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2.针对学生众说纷纭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53页内容,作出小结:人们了解气温一般关注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及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3.学生读P53页图3.10及有关文字内容,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日平均气温:把一天四次(2时、8时、14时、20时)测得的气温值相加,再除以4,就得到当天的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把一月中的日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当月的天数,就是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把一年中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12,就是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
4.绘制气温曲线图是分析气温变化的重要手段,学生要独立完成课本P54页活动1。
【合作探究】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
1.学生分组读图3.11,完成以下任务:看一看:(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2)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学生观察到的规律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学生读课本P53页图3.12中的文字说明,完成以下任务:(1)看一看:一年中,北半球气温什么是时候最高?什么时候最低?(2)想一想:①同一区域同一时间,海洋与陆地情况是否一样?②同一时间,南北半球是否一样?学生归纳: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正好相反,一年中,陆地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案.docx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材分析J上一节刚学过的天气知识,是学习本节气温变化知识的基础,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可逐步深入学习气温的知识。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一一气温,主要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空间分布三方面。
本节教材与下一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有关天气知识的引申,更重要的是作为第四节气候知识的基础。
教材讲述气温,内容上更多是指向气候而非天气。
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更好地树立人文地理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Z屮;2、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气温计。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猜谜语直直一条小红河河水从来无波浪天热水位就上涨天冷必定往下落一、气温【讲授新课】师:大家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2)生活屮人们比较关心的是什么气温?(3)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耍知道什么气温?生:学生回答。
师:教师点评,展示课件总结。
师:那么气象观测用到哪些工具呢?生:百叶箱。
师:(展示课件)简单介绍百叶箱、气温单位、气象站等基础知识。
教师出示气温计,告诉学生气温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让学生看气温计说出当时教室内的气温。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含2课时)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4.9
﹣2.5
5.1
12.5
19.6
24.8
27.2
25.5
21.2
13.6
6.2
﹣2.1
表4.3 B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6.1
4.3
5.6
10.5
15.1
18.9
22.5
25.2
23.2
新课学习
第一部分:初识气温
1.气温的概念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气预报,知道了气温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教师展示今天的天气预报并提问: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学生活动】说出当天的气温。(甲同学说16°C,乙同学说11°C。)
【小结】甲乙两位同学表述不同,因为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它是时刻在变化的,甲说的16°C和乙说的11°C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一天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2023年8月8日宣布,2023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而且可能是12万年以来的最热月份。另据新华社报道,气候科学家表示,在经历了一年破纪录的冰面流失之后,南极可能正从地球的“冰箱”变成地球的“暖气片”。
【承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全球变暖的因素——气温,探究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具体内容包括:
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
4.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温变化的分析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变化的调查活动,如收集当地气象数据,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等。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家乡的影响,如水资源、农业生产、旅游等。
-鼓励学生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
-推荐学生参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普讲座、竞赛和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图的阅读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力: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使学生能够发现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气温在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如下表所示:
北半球
南半球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陆地
7月
1月
1月
7月
海洋
8月
2月
2月
8月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教
学
过
程
合
作
探
究
探究活动 气温的变化
1.读图讨论计算一天中的平均气温。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巩固读图用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重点: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难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新
课
导
入
教师绘图:绘制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气温变化曲线简图,如右图A.B.C线。复习:据气温变化曲线图,比较三个温度带气温年较差的大小。设问: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气温的测量及变化,今天继续了解气温的分布。
如下图所示,列式计算日平均气温:
答案:(8+16+12+4)÷4=10℃
过渡:通过观察不同时刻的温度计,我们知道一天中不同时刻气温是不同的,下面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
2.投影展示课本P53图3.11“气温日变化”。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轴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然后让学生观察曲线的弯曲状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入手,通过学生谈气温的变化,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气温及测定方法。
2.学会初步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
3.初步了解气温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难点: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和判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气温是天气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气温是高还是低。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变化。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没有陌生感。
教师:阅读教材第72页,了解气温的含义及表示。
学生: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教师:我国采用摄氏度表示温度,符号表示问答法授课有利于学生快速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
为“°C”。
教师:阅读教材第73页“思与学”,了解气温的观测工具和地点。
学生:气温的观测工具是温度计,一般放置在百叶箱内,距离地面约1.5米。
教师拓展:温度计放置在百叶箱内观测,可以减少风的流动对气温数据的影响,离地面1.5米高度的气温较为稳定,且是人类直接感受的气温。
教师:观察教材第72页图4.7日平均气温示意,计算日平均气温。
看是否和右面的日平均气温相符。
学生:2时约为4°C,8时约为8°C,14时约为16°C,20时约为12°C。
日平均气温=(4+8+16+12)÷4=10°C。
计算日平均气温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和理解能力,属于跨学科实践。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气温是距离地面1.5米处的空气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温的测量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73页,《为什么要在百叶箱里观察气温》,互相交流。
教师:强调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通常在每天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测一次。
读取温度计度数时,视线要保持水平。
学生:计算日平均气温。
(8+16+12+4)/4=10℃教师:补充气温的计算➢日平均气温:将每天四个时刻的温度加起来,除以4即为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将本月每日的日均温相加,除以本月天数即为本月的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将各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月数12即为年平均气温。
【设计意图】本块知识点难度不大,设置成自主学习,可以通过阅读材料,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3)气温的日变化学生活动:绘制气温曲线图。
教师: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问题,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说出当日最高气温。
最高气温:31℃➢说出当日最低气温。
最低气温:24.5℃➢计算当日的气温日较差。
31-24.5=6.5℃拓展延伸: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中午12点?【设计意图】通过日变化曲线图学会从图中迅速获取最低温、最高温、日较差,掌握基本的识图能力。
(4)气温的年变化掌握了“气温的日变化”后,学生对照着自主学习“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教师展示问题:读图判断哪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大?学生读图回答:哈尔滨的气温年较差大。
【设计意图】对比气温的日变化,学习气温的年变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
教师:展示南北半球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认真读图,完成表格,并总结规律。
总结:升温和降温时,海洋总是比陆地迟一个月。
教师追问:如何判断A、B分别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总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观察曲线最高温出现的月份,就可判断南北半球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的纬度、海陆和地形分布规律,以及了解世界气温的最高和最低记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对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能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2.气温的海陆分布规律。
3.气温的地形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因素图等。
2.案例:世界各地气温变化实例。
3.小组合作材料:气温调查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气温最高的和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吗?”2.呈现(15分钟)呈现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气温分布图,你能发现哪些规律?”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和调查表,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提问:“你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气温的变化?”4.巩固(10分钟)通过课件和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
提问:“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温变化的呢?”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绘制一幅气温分布图,并写一篇短文,描述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8.板书(5分钟)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纬度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地形分布: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以上教案根据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编写,供您参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
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2.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3.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2.通过冷暖色调差异来判读气温的地区分布差异。
教学难点:绘画、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图的判读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到天气预报时,了解了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怎样报道天气预报?学生:阴晴、风雨......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提问大家是不是经常听到气温这个词?大家是怎样理解气温的?课件展示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变化一、气温与生活教师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气温和最低气温。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还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板书 1.气温读图读出各时刻的气温。
引导教师出示气温计,告诉学生气温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让学生看气温计说出当时的气温。
阅读同学们打开课本,看阅读材料,了解气温的观测。
转承通过观测,我们可以获得每一时刻的气温,那么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2.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3.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4.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转承午热晨凉,冬寒夏热,气温在不断变化。
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设计
课题: 气温的变化 班时学习目标1、会区分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年变化;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2、记住气温日变化、年变化的最高值、最低值。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难点: 绘制气温曲线图 方法:六化六环 教具:多媒体等 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1、卫星云图上绿色、蓝色、白色分别表示什么?2、说出下列符号所示的天气符号的名称3、下列诗句中,描写天气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春江水暖鸭先知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卫星云图上绿色、蓝色、白色分别表示什么? 二、明确目标1′三、讲授新课30′1、自主学习1)、什么是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2)、什么是气温日变化、年变化;3) 气温日变化的最高值、最低值。
年变化的最高值、最低值4) 什么是气温日较差、年较差5)气温的观测项目、仪器、时间点拨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大屏幕投影: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温和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大屏幕投影: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
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0,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
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1和图3.12(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
(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根据书上P54活动题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把下面的“三城市气温比较表”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请同学们将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数据变成气温曲线图,并且在同一幅坐标图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在同一幅图中,用三根气温曲线来反映出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情况。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既复习了旧课,又增加了一点难度。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绘图,教师注意在下面引导和提示,然后把画的比较好的图放到大屏幕上投影出来)
大屏幕投影:练一练
画好之后,提出问题:这三根曲线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可以回答出有两根是波峰状,一根是波谷状,分别表示的是南北不同半球的气温分布情况。
考察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过渡:所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6,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8,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
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
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7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授课体会:
这节课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虽然使用了挂图,但同学们还不是很理解。
在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
6摄氏度”这一规律,计算某些些题目时失分率还是很高。
下节课对于这个知识点还要加以练习。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
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